《意见》指出,要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大力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制订村镇发展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自然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推动村庄美化、环境净化。深化文明生态村、文明小康村等创建工作。加强农村文明社区、文明集市建设,努力营造管理民主、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区环境和依法经营、诚实守信、整洁有序的市场环境。制订完善乡规民约,引导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培育文明乡风。大力加强农村科普工作,开展民主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平安村镇建设,依法查处封建迷信、黄赌毒、非法宗教等活动,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深入开展城乡共创活动,有效整合城市、行业、单位和农村的创建资源,加大城乡共建力度,建设更多的文明县城、文明小城镇。高度重视解决农民工精神文化需求问题,鼓励农民工较多的企业与务工地共同开展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农村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和留守妇女、留守儿童解决生活困难。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向农民传授实用生产技术、职业技能,帮助他们提高增收致富的能力。
要不断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深入进行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宣传教育。利用重要传统节日开展节日民俗、文化娱乐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紧密结合文明村镇、文明户创建实际,积极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实施乡土文化品牌战略,培养一批农村文化能人、文化经纪人,培育一批有品牌、有市场的农村文化企业,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名镇、名村。重视对婚丧嫁娶等民间习俗的引导,倡导科学文明、移风易俗,传播现代文明风尚。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兴办更多符合农民需要的文化服务网点,努力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整合利用现有文化设施和资源,不断拓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与渠道。
立足项目建设引领转型发展
——郴江街道以项目建设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背景】
自2011年以来,随着郴州市“两城”建设、北湖区“一区三中心”和“五个新北湖”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随着郴州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加快,随着郴江在行政区划调整(撤镇建街道)后发展前景、规划和功能定位的明显变化,以项目建设为主的“强三”转型发展战略持续发酵,街道主动而为,乘势而上,成就了辉煌,2011年完成招商引资投资6.17亿元,辖区内共有各级建设项目80余个,其中市级重点项目近20个,第三产业异军突起,发展迅猛,第一、二产业则“功成身退”,转型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
【探索与实践】
积极营造项目建设浓厚氛围
“开春头等事,项目排第一”。每年年初,郴江街道均要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对该街道项目建设进行总动员、总调度。街道党工委一直把项目建设作为检验各级干部能力的重要标尺。在项目建设工作中,他们凝聚了全街道上下的才智力量,发挥了方方面面的主体作用,形成了“一切工作围绕重大项目、围绕重大项目开展一切工作;一切力量向重大项目集中、集中一切力量抓重大项目”的良好局面。街道、村、社区各级负责人高度重视,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要务、重中之重,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街道项目建设的热潮不断,合力强大。
成功探索推行“四个一”工作法。
在项目建设工作中,该街道积极探索好的工作方法,不断完善有关制度,推行了对每个项目安排一名领导、制定一宗方案、建立一套班子、签订一份责任状的“四个一”工作法。将项目建设任务量化到班子成员、量化到村组、量化到部门及各人。在十一五期间,该街道每年都全面或超额完成年度投资和建设任务,项目建设也一直是拉动该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引擎”。
切实履行“只要项目需要,一个电话就到”的服务承诺。
为切实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早在三年前,原郴江镇党委、政府就提出了“只要项目需要,一个电话就到”的项目建设服务承诺。对辖区80余个各类项目实行定责任、定人员、定奖罚的“三定”服务模式,只要项目需要,一个电话就到。仅2011年,该街道累计为项目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91起,为项目业主解决各类问题60余个,实现了优化施工环境工作零阻工、零投诉零违纪的三个零工作目标,经济发展环境日趋优良。
【思考与分析】
实事求是立足实际是前提
纵观郴江十几年来,特别是近年来的发展来看,历届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和立足实际,成功实现了产业结构转型。从服务城市的“菜篮子”工程到出让土地,服从服务城市建设发展,再到主动开展项目建设,推动城市扩容提质;从第一产业的发展壮大到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代表的第二产业为支柱,再到城市农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无不体现了郴江顺应郴州历史发展潮流,立足实际谋求发展的实事求是精神。
调查研究考察论证是基础
在该街道企业办,有专门成立的郴江经济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引进了一批研究经济工作的较高规格人才,负责从事该街道的经济发展“大政方针”,这在乡镇、街道一级政府中是不多见的。正是他们的无数次的考察论证为历届郴江党政班子提供了发展思路,使决策者在决策中既吃透了上情,又摸清了下情;既避免和减少了重大决策的失误,又实现了“弯道超车”和“跳起来摘桃”。在制定街道“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时,郴江特事特办,进一步高度重视,邀请聘请了一些省、市级专家一同参与规划的研究制定。
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是关键
历史的经验一再验证,抢抓机遇是蓄势发展的关键,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抢抓发展机遇,才能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许多地方经济社会取得迅猛发展的关键就是很好的利用和抓住了转瞬即逝的机遇。郴江历届党委政府都很好地抓住了每一次机遇。例如在兴起乡镇企业时,当时的郴江镇应声而起,成功发展了一批很有实力、潜力的乡镇企业,积累了大量的资源资产。目前,区划调整后的新郴江面临着城市扩容提质、承接产业转移、筹建城市社区和重点项目建设等方方面面的发展机遇,郴江街道全体干部职工正团结一心,集中人力物力、集中智慧才干、集中精神意志抢抓机遇。可以说,郴江街道依然是北湖乃至郴州的城市建设与开发最有潜力的地方之一。
【他山之石】
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作为我国最大的国际经济中心城市,上海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主要抓手,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由于转型发展不是对原有发展模式进行微调,而是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全面转换,实现非线性的发展跨越,因此上海依靠创新驱动,把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和全过程,着力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实现发展理念、体制机制、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重大转变,着力激发创新活力,营造创新环境,在创新中推动转型发展,使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上海在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过程中,又自觉的与国家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寓城市发展于国家战略之中,在贯彻落实国家战略中促进转型发展,把上海的发展与长三角乃至更大区域的发展有机融合起来,把拓展发展空间、改善发展“短腿”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苏仙区:加速开放合作推动转型发展
近年来,郴州市苏仙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努力克服承接产业转移平台缺失、部分审批职能不全、政策优惠空间不大等不利因素,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菜单”、“第一工程”、“第一任务”,拉动了全区经济增长、促进了转型发展、扩大了对外开放影响。该区在推动转型发展的工作中,通过高标准搭台,拓展了开发空间;通过高效益招商,提升了开发质量;通过高水平服务,强化了开放保障。
【延伸阅读】
项目建设助推北湖城市转型升级
去年以来,北湖区先后组织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城市基础设施、交通及产业项目建设达104个,总投资近300亿元。全区新增城市、城镇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城镇化率达到了81.15%。
北湖区现代服务业年增幅超过20%,总量占全市三分之一以上:围绕城市,依托龙女景区、梦里故乡、月形山公园、仙岭温泉等旅游休闲项目及周边乡镇星级农庄,构建城郊生态休闲圈;依托仰天湖高山草原、小埠生态休闲园,义帝陵等景点,一条旅游精品线路呼之欲出。目前全区拥有大小农庄124个,年休闲农业总产值达6亿多元。北湖房地产业快速发展,新贵华城、龙泉名邸、天润天城等一大批精品房产项目扮靓了郴城。城市商贸零售及住宿餐饮业持续旺盛,2011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14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据全市四成以上;1-10月,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亿元,同比增长16.1%。
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北湖区推进工业大转型
【背景】
当前,北湖区由于城市扩张,工作重心已经转移到城市,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加快中心城区建设,加速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区第二产业尚未充分发展,工业发展空间不足,出现“未老先衰”的状况。一些企业受规划、用地限制及资源环境束缚,加快了向周边地区搬迁的速度;一些工业项目缺乏优惠政策支持,出现难于落地、难于引进等情况。规划、土地、资金、环境是制约北湖区工业项目引进和建设的四大不利因素。一方面,在用地、环保、政策等关键要素上遇到制约工业发展的瓶颈,导致新的工业项目引进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原有工业企业受环保、生产成本、土地等因素影响向周边县市迁移,严重压缩了北湖区工业的增长空间。随着郴州市“两城建设”的推进,北湖区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经济”特征,产业结构处于不断调整重组之中。主要表现为一是轻工业增加值总量和增速均低于重工业,反映北湖工业仍处在重化阶段,为城市直接提供消费品和生活物资产品的产业发展明显不足;二是高耗能工业发展较快,2012年上半年,全区六大高耗能行业实现增加值14.4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的51%,同比增长28.1%,比全区工业平均增速高出10个百分点。由于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较多,生产效率相对较低,工业转型升级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
【探索与实践】
铸造工业发展引擎,规模优势不断扩张
2008年以来,北湖区抢抓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发展机遇,围绕郴州“两城”建设目标,顺势而为,借势图强,及时调整发展思路,确立了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打造核心城区,建设商贸中心、物流中心和旅游休闲中心的发展战略。在实现路径上,北湖区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主攻大项目、培育大企业、扶持大产业,着力铸造工业发展引擎,增创区位发展优势。2009年北湖区财政安排专项产业引导资金1000万元,按照“政府扶一把,银行拉一把,企业自己挺一把”的思路,建立企业捆绑结对、银企对接等措施,积极工业企业“抱团取暖”。同时大力引进建设战略型、龙头型重大工业项目,全年实施重点工业项目建设15个,总投资42.38亿元,华新水泥、高鑫铂业、宏生纺织、国大有色等一大批战略投资项目完工投产,全区规模工业企业达到87家,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09.4亿元、增加值49.3亿元,工业项目投资额、完成进度等多项指标均创建区以来最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