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40900000005

第5章 三无私:《周易》首倡的文化精神

“无私”二字是用来形容道德品质高尚的褒义词。中华民族的祖先特别重视“无私”二字,为什么重视?因为“无私”二字对中华民族的文明与先进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

一、理论本源

“无私”一词最早出于《礼记·孔子闲居》篇。

子夏曰:“三王之德,参于天地。敢问何如斯可谓参于天地矣?”孔子曰:“奉‘三无私’以劳天下。”子夏曰:“敢问何谓‘三无私’?”孔子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为‘三无私’。”

“无私”而“三”,“三”在天地、日月之间。一是天无私覆,二是地无私载,三是日月无私照;天覆盖万物没有一点点私心,地载育万物没有一点点私心,日月照耀万物没有一点点私心。人德效法天德、地德、日月之德,这是孔夫子对三代圣人——尧、舜、禹德行与德政的总结。圣人治理天下,以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没有把天下当成是一家一姓之私产。圣人主政天下,一是想尽方法为天下人民谋利益,所以有尧制历法、舜制五刑五教、大禹治水的历史记载;二是想尽方法与天下人民一道选择出下一代治理天下的继承人,圣人没有像秦始皇那样想把天下放在自己家中千载万世地传下去的。

“德配天地”,在皇宫大殿里的对联横批上可以看到这四个大字。实际上在中华大地上所产生出的皇帝没有一个称得起这四个大字的,因为他们都把天下人民的天下当成了一家一姓的私产。

二、哲理之源

西方人做人的道德靠上帝的指引,上帝的话就记载在《圣经》里。中华民族做人的道德从何而来?靠的是人的领悟。从何处领悟?从大自然中领悟!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创造道德的过程中,有三个参照坐标:一是自然之天地,二是天上之日月,三是自然之景物。人生活在天地之间、日月之下,做人的道理首先应该从天地之间、日月之中领悟。中华民族祖先从天中领悟出了“天无私覆”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道理,从大地中领悟出了“地无私载”与“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道理,从日往月来中领悟出了“日月无私照”的道理。中华民族祖先从大自然中所领悟出的道理就记载在古老的《周易》里。

《周易》中道理都是人创造出的道理,这里没有神说的话,也没有鬼说的话。在中华文化的源头,只有自强不息创造幸福的道理,没有求神求鬼、期望天上掉个大馅饼的胡说。

善于从自然中提炼出值得人们效法的美德,是中华民族祖先的独特创造。

三、无私之品德与有私之财产

“无私”二字,内涵与外延都属于形而上的精神境界。西汉以后的哲学家们混淆了形而上的精神境界与形而下的物质财富,把“无私之品德”与“有私之财产”混在了一起:无产即无私,有产即有私。这一混淆在理论上曲解了《孟子》中所讲的“为富不仁”一词,把税收政策上的争论变质为蔑视财富、蔑视富有者的理论。这一混淆在实际生活中阻碍了个人的发家致富,阻碍了整个民族的经济发展。在中华文化的源头,既主张有“无私”的品德又主张有丰富的财富。“富家,大吉”、“崇高莫大乎富贵”、“富有之谓大业”,这些都是《周易》的主张。自己富裕之后千万不要忘了邻居,“富以其邻”,同样也是《周易》的主张。

同类推荐
  • 康德的世界

    康德的世界

    本书是以康德的精神世界这个角度写的康德的传记,描绘了著名哲学家康德的一生及其思想变化,是研究西方哲学的人应读的著作。
  • 最爱读国学系列:老子·庄子

    最爱读国学系列:老子·庄子

    《最爱读国学系列(第2辑):老子·庄子》是由《老子》与《庄子》这两本书组成。《老子》与《庄子》同为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我们了解道家学派哲学思想的必读之书。《老子》主要阐述了老子关于“道”及其运动规律的理论,提出了以“自然无为”为核心的天道观、社会学说及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主张,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也饱含深刻的人生体验和对现实社会的愤激批判。《庄子》主要阐述了庄子的自然之“道”及其由此而生的顺应自然的无为理论、齐—万物的相对主义思想,以及对“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绝对自由境界的热烈追求和对黑暗现实、虚伪世俗的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 实现人生的价值

    实现人生的价值

    有这样一种人,能够充分开拓和利用自己的天赋、才能、潜力等因素,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总是尽力去完成,使自己不断趋于完美……自我实现是艰苦的工作,它不仅仅只来自内心的渴望,而且还包括来自外部的、日常生活当中对奉献的使命感。
  • 辩谬篇

    辩谬篇

    辩谬篇是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的著名作品之一,诠释着哲学中逻辑思维的真正涵义。亚里士多德在哲学上最大的贡献在于创立了形式逻辑这一重要分支学科。逻辑思维是亚里士多德在众多领域建树卓越的支柱,这种思维方式自始至终贯穿于他的研究、统计和思考之中。其中辩谬篇就是其中一部对逻辑具体剖析的书籍!
  • 治学·修身·养性

    治学·修身·养性

    古往今来,世人对治学·修身·养性有着不同的研究,但真正能悟透的人少之又少。只有博学多才的圣人,才能在自己的天地里享受心灵的闲适。圣人之所以能做到身心如一的平静,是因为他们具有异于常人的智慧,他们凭借一双犀利之眼看穿了人世间的是是非非,向往安宁与恬适的生命方式,力图避开现实留给人们的烦恼,追求心灵的自由。
热门推荐
  • 神一般的废物

    神一般的废物

    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每个人都沉浸在史上最富有创造力即时战略网游《硝烟》之中。可有谁想到,一个普通到不能在普通的男孩,就因为他比别人多几个优势“穿越”!“重生”!!。那么他必将谱写一首小人物的镇魂曲。
  • 功夫大圣:黑暗之谜

    功夫大圣:黑暗之谜

    繁华的世界,科技极度发达,人们安逸的活着,可是在黑暗的空间里,惊天的危机一触即发。古老的森林开始苏醒,神秘的建筑重现,诡异的生物悄然降临,亿万生灵顷刻间毁灭。芸芸众生奋起抵抗,神兽强势回来,科技悄然陨落,武术重燃天际,是生存,还是毁灭,茫茫的征途已经开启……。
  • 回望家园

    回望家园

    闲来翻书,常常由衷的羡慕古代所谓“文人”的生活。在他们的生活里,诗、书、画犹如血脉,时而各行其道,时而汩汩交汇,径直通向他们的心灵。他们在艺术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穿行,反观当下,在分工日益精细化的时代(当然还有诸多的原因),不要说达芬奇式的巨人不复出现,就连文艺也被分割成了不同的营垒。不同艺术门类之间隔山而望,跨门类的“通才”已近罕见。当然也曾发现几位作家朋友,或是因为家学,或是因为机缘,有幸对音乐、绘画、书法之类有所涉猎,其作品就有了旁人所没有的气象,着实令人羡慕。正因为如此,当我偶遇吕中元先生的散文集《回望家园》时,那份惊喜就可以想见了。
  • 少将大人,别来无恙

    少将大人,别来无恙

    第一次见面,在她家,他把她误认为是小偷,从此便结下了梁子。每次见面他都要讽刺他,而他总是一张冷漠的面瘫脸。几年后,他和她又一次见面了,他没想到的是,他既然和他在一个班上,而且还成了同桌。宁檬问他;”你怎么会在这?你不是在b市上学吗,怎么回来啦?”他一本正经的说;“因为想你了,所以就回来啦。”看着她愣住的脸,他笑着说:“跟你开玩笑的,我爸被调回北京了,所以我们一家人就回来啦。“因为一次意外,她不告而别。而他,也因为他的一句话,跑去当兵去了。数年后,他们再次相遇,他身旁拥簇着很多人,她对他说;”少将大人,别来无恙啊。“本文有宠有虐,本人第一次写小说,希望大家支持
  • 网游之幻术师

    网游之幻术师

    一个书痴的网游之路些许搞笑,些许深沉,些许扮猪吃虎。
  • 忧伤流年

    忧伤流年

    三个女生,怀着对爱情的憧憬,三个男生,是她们的梦中情人。为了爱,他们褪去青涩,步入未来。
  • 医妃夕颜传

    医妃夕颜传

    她因为刚刚出生就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被父母狠心遗弃,被人收养后最终还是没有没有活过23岁,醒来时却已胎穿到了一个架空历史的朝代,亲眼看见自己的生母被人害死,自己居然还是个公主,然而却是爹不闻“娘”不问的,好不容易在后宫中长大,却逃不过和亲的命运,而他的和亲对象是大周国人人惧怕厌恶的冥王,冥王是自从一场大火中毁了容后就变得狠厉毒辣,传言这位冥王身患隐疾,还以活剥美人皮为乐,送进冥王府的女人就没有活着走出来的......当孤单的她遇上了同样孤寂的他,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六趣修罗传

    六趣修罗传

    六趣又作六道。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浩瀚宇宙,六道轮回。天地万物莫不遵从。只是这“六道轮回”又是何人所定?……汉云帝国历6035年,云梦大陆风波再起,汉云帝国内忧外患、摇摇欲坠。昊天王朝虎视眈眈,沙漠部落各怀鬼胎。危机之中白衣少年聂云,为了寻找丢失的神器,从秦岭深处的没落世家闯入武学胜地琅琊学院,从京都皇宫后院杀至沙漠之北。一路剑指青天,斩杀强敌无数,终攀武者巅峰。这才发现,原来天道弄人,逆天之路才刚刚开始……
  • TFBOYS之那年苦涩

    TFBOYS之那年苦涩

    他们相遇相知,以前的种种犹如洪水般蔓延而来,苏晓樱记起了属于他们之间的甜蜜,转眼间又要与他们分别,这段情该何去何从?
  • 动物的危机与保护

    动物的危机与保护

    人和动物天生就是好朋友,人类对其他生命形式的亲近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只不过许多人的这种亲近感被现实生活逐渐磨蚀或掩盖掉了。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现实生活的压力和纷扰下,渐渐觉得从动物身上更能寻求到心灵的慰藉乃至生命的意义。狗的忠诚、猫的温顺会令他们快乐并身心放松.而野生动物身上所散发出的野性光辉及不可思议的本能,则令他们着迷甚至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