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26300000007

第7章 学知识还是培养习惯——“早教”的目的是什么

一、为什么要早教

人类在幼儿时期有着极为丰富的学习能力,孩子的潜能远远大过我们成人的想象。孩子越小,学习能力越强。如果能有计划地给予孩子心智的激发,我们的孩子就有可能成为下一位爱因斯坦。

近年来不断有研究证明,一个人的大脑能力(智商水平)取决于神经元构成的连接网络的大小,连接网络则根据外界因素刺激而产生。

幼儿的脑神经网络,以数量来说,8个月时达到最多;以学习能力来说,高潮在3岁前后来临。由于脑神经网络是配合外界刺激而生长的,所以当婴幼儿受到外部某项学习内容的刺激时,他脑中相应的神经元网络便会不断发展,逐渐发展出最适合学习该内容的网络,该部分的神经元数量也会明显增加。

这一生理特性,在语言学习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同样一门外语,让一个成人与一个儿童同时学习,我们常常会发现,无论口语、听力,还是语法、单词,总是儿童掌握得比较快。这是因为幼儿时期,脑神经元处在不断增加发展中,一旦受到外语学习的刺激,相应的脑部区域神经网络就会明显发展起来,成为最适合外语学习的神经网络。

一个人主要的神经元网络连接发展工作一般在12岁之前完成。因此儿童时期的学习是一生学习能力、智商水平的基础,最为重要。这也就是我们提倡早教的原因。

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半。左半脑主要负责逻辑理解、记忆、时间、语言、判断、排列、分类、逻辑、分析、书写、推理等,思维方式具有连续性、延续性和分析性,因此左脑可以称作“意识脑”、“学术脑”、“语言脑”。右半脑主要负责空间形象记忆、直觉、情感、身体协调、视知觉、美术、音乐节奏、想象、灵感、顿悟等,因此右脑又可以称作“本能脑”、“潜意识脑”、“创造脑”、“音乐脑”、“艺术脑”。

我们把0~12岁的孩子按年龄分段,分为幼童段、中童段、大童段。其中0~3岁为幼童段,该段儿童尚未进入学校,以家庭教育为主;3~6岁为中童段,该时间段,儿童接受知识和教育主要在幼儿园中,家庭教育为辅;7~12岁为大童段,主要是小学阶段。

6岁以前(小学前),儿童以右脑学习为主,依靠直觉式的感性学习,也就是潜意识能力的训练;6岁以后(小学后),儿童以左脑学习为主,依靠理性学习,也就是显意识层面的能力训练。

之前提到,孩子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有无数敏感期。而敏感期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孩子不厌其烦重复进行某一件事,不会觉得单调乏味。这是因为,6岁以前,孩子正是用右脑感知世界的时候。右脑主管企划力、创造力、想象力、直觉、灵感、梦境等。这一时期的孩子有极为丰富的想象力,这种想象能力能够让进入他们头脑的单调信息变为有趣的新鲜事儿。他可以每天重复听同一个故事而不觉得厌烦,就是因为这个故事每一次进入他的头脑,都会被他的想象力加工改造,他为这个故事增加了无数不重复的细节,并在这些花样翻新的细节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

这一时期,一方面,父母可以训练孩子对事物的整体感知力,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感觉、接受自己的情绪,通过亲身体验,观察事物之间的不同,取得对世界的整体感官印象。另一方面,父母要保护、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的右脑得到充分发挥。

6岁以后,孩子的学习慢慢由右脑学习转变为左脑学习,理性思维、逻辑能力等开始提升。这一时期,父母应多多训练孩子的逻辑思考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他的判断推理能力,让他学着自己分辨事物的真伪对错。

12岁以前,孩子大多会表现得非常调皮,总是动个不停、说个没完,对每一样东西都感兴趣,有无穷无尽的旺盛精力。父母常常觉得很疲惫,便责怪孩子太好动。但其实,调皮是因为孩子正在进行不断地探索,而每一次探索都会促进他神经元的发展。他接受外界刺激越多,产生出来的神经元连接网络便越丰富,人也就越聪明。科学研究证明,幼儿时期较少玩耍的孩子,智商与能力发展方面,常常不如幼儿时期经常玩耍的孩子。所以,父母在进行早教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强迫孩子坐在一处学某一样知识,而应寓教于乐,引导他在玩中学。

大脑的发育与年龄的增加呈反比,人生的头几年,是进行快速学习的好时机。

6岁以前,父母要给予孩子尽可能多的直观体验,让他看、听、触、嗅、尝到不同事物、知识、技能,从而让他的右脑充分成长。

许多高级思维功能取决于右脑,把右脑潜力充分挖掘出来,才能表现出人类无穷的创造才能。

6岁以后,父母要多培养孩子的理性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顽皮也是一种“学习”,会玩的孩子更聪明。

二、早教教什么

早期教育是指孩子在0~6岁这个阶段,根据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敏感期的发展特点,而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

早教能为孩子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能开发儿童的潜能,促进儿童在语言、智力、艺术、情感、人格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早教,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开始,是孩子一生教育的基础。

近年来早教现象愈演愈烈,很多父母都希望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健康良好的成长环境,通过良好的早期教育让孩子尽早开发出自己的潜力。

重视早教对于培养优秀的人才是很有好处的,但不少家长没有搞清楚早教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常常在早教一开始就走向了歪路。

一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拼命给孩子报学习班、兴趣班,要求孩子乖乖坐好认真学习。嘟嘟班上一位同学,周六一天就有四个兴趣班,分别是幼儿英语、珠心算、电子琴、绘画。孩子苦不堪言,父母也不轻松。

幼儿早教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让孩子能多数几个数字?多写几个汉字?会几句外语?弹几首钢琴曲?显然不是这样简单。

我知道,绝大部分父母早教的目标就是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最好各方面才艺都能有所涉猎,并且在将来的学习中名列前茅。不过这种想法显然是不正确的,早教的目的并不是培养出一个精密的学习仪器,也不应该以全科才艺的名义来绑架孩子的玩乐时间。

现在有很多学生刚上小学就表现出严重的厌学倾向,对于学习没有一丝一毫的兴趣。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源就是家长在早教的过程中太过重视学习,一味逼孩子学功课或才艺,揠苗助长,反倒让孩子早早失去了学习兴趣。

陶行知说:“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

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习惯。”

习惯受潜意识支配,一旦某个行为经过不断强化,形成进入潜意识的习惯,它就会根深蒂固地埋进大脑深处,内化为人的素质。比起知识的全面灌输,幼儿阶段最重要的教育应该是培养好习惯,锻炼孩子的能力。幼儿时期培养良好的反应倾向、思维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远远高于后来的教育收益。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对“最初的教育”是否成功的判断标准是:看它是否“提供了有助于终身继续学习的动力和基础”。

我们在早期教育时,需要培养孩子哪些方面的能力与习惯,才算是为孩子提供了有助于终身的动力基础呢?

1.锻炼感知觉

孩子从小的感知器官处于不完善阶段,随着成长,各个功能也在逐渐成熟。我们应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利用声音、语言、视觉等刺激性感观来促使孩子对世界产生认知能力,为孩子将来能够细致观察生活打下基础,也为他进一步地探索、认知、发展社会性、适应生活打好基础。

2.锻炼语言和思维

孩子的语言能力要经过三个阶段,最开始是模仿时期,也就是咿呀学语期,表现为对外界的声音很感兴趣,会尝试用只有他自己听得懂的话与家长交流。第二阶段是理解阶段,孩子开始对家长说的词句进行分析理解,慢慢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和思维。第三阶段是表达阶段,这一时期的孩子可以与大人进行简单对话,用简短的词句表达自己的意思。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我们要抓住孩子的语言发展关键期,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养成他正确表达自己、与他人沟通、理解他人的能力,并通过发展语言来锻炼思维能力。

3.培养独立能力

只有独立自强的人,面对困难时才能勇敢上前,努力奋进,发掘出自己巨大的潜力,最终取得成功;而一个做事犹豫不决、缺少独立思维的人,最终只会是一个自卑的平庸之人。所以,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尽早学会独立,为孩子将来的优秀做好准备。

4.形成健全的自我概念

从孩子的“自我意识敏感期”开始,父母就可以引导孩子学会正确处理自我和他人的关系,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发展良好的自我概念,完善个性。我们要教会孩子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培养他与人相处、适应社会的好习惯。

5.培养多向思维能力

多向思维就是我们一般常说的“多个角度看问题”。单向思维的人很容易陷入困境,一旦他发现前路不通,就会不知所措。让孩子学会多向思维,既可以激发孩子的潜能,提升孩子的创造力;也可以帮助孩子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6.培养探索与求知的欲望

孩子总是比成人更勇于探索世界,更具有好奇心、求知欲。人生头几年,孩子会因好奇心的驱使而学习、探索,并反复练习,直到成功地掌握某一技能。如果你的孩子充满好奇,喜欢探索,他将会发现以后的学习很容易,也很有趣。相反,如果父母过早地以繁重的兴趣班、学习班框定孩子,他就可能觉得学习非常乏味、枯燥而且不自由。

总而言之,比起知识,在幼儿阶段,习惯的养成才是更重要的。我们做父母的,千万不要忙着知识上的揠苗助长,而应回归到孩子成长过程中最根本的人格特质与生活习惯的养成——这些才是能让孩子受益终生的内质。

早期智力开发不等于提前进行学业学习,单纯知识传授式的早教可以说成是畸形的早期教育。

早教目的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培养习惯、锻炼能力。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应以多种方式方法进行价值取向影响、思维训练和行为训练,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习惯。

养成孩子乐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品质,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才能让孩子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

三、早期教育,请教会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孩子的潜能无限,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有无穷无尽的探索力、发掘力,他们用儿童特有的勇气,摸索着这个未知的世界,雄心勃勃,兴致盎然。

可是,总有一些孩子,一遇事就害怕,怯生生说着“我不行,我做不到”,还没尝试便先行退缩。这种自我否定,扼杀了孩子成长的无限可能,让人扼腕叹息。

造成孩子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这其中既有先天气质类型等因素,也有后天教育的影响。但无论如何,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很难变得优秀,这是无可否定的事实。

若想改变这种状态,除了探明原因对症下药外,持续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由父母直接给予,但更好的方法是通过父母的引导,最终达到孩子能够自主进行自我暗示的状态。

《心理学大辞典》对“心理暗示”的解释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或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

根据暗示的不同效果,心理暗示分为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消极的心理暗示。

很多父母都有过这样的困惑:孩子毛病一大堆,怎么纠正也不见效果;每次发现孩子的错误,都会及时予以批评指正,甚至进行严厉的责罚,可结果总是事与愿违。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常常犯一个错误:每次纠正孩子的行为时,都在不经意间数落孩子,给予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比如,你带孩子出门,别人当着孩子的面夸奖他聪明能干,你赶紧谦虚地说,这孩子其实很笨;当别人说你家孩子真懂事时,你又急着说,哪里哪里,跟你家的孩子比起来差远了……这些言行都是在给自己的孩子做消极的心理暗示。而孩子是很敏感的,他们善于捕捉家长话语里暗示的内容,使得心理暗示愈加强烈,效果愈加扩大。

20世纪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著名的“罗森塔尔实验”,证明了心理暗示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

1966年,罗森塔尔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测验结束后,他们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的老师,叮嘱他们务必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他们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名单上的学生是随机挑选的。

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表现出了更强的学习能力和求知欲。

结果为何如此?显然,罗森塔尔的谎言对老师产生了暗示,老师相信专家的结论,这份名单左右了老师对学生能力的评价,而老师又将自己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自己的情感、语言和行为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强烈地感受到了来自老师的关爱和期望,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得到增强,因而比其他学生更努力,进步得更快。

这一效应表明,一个孩子能不能成为天才,取决于家长和老师能不能像对待天才一样爱他、教育他。这就是一个著名的“积极心理暗示”的例子。

如果孩子总是接受着来自家长的消极心理暗示,他就会慢慢给自己划定一个圈子,告诉自己“我走不出这个圈子,我不行”,渐渐地,他就真的什么也做不成,什么都不敢做。

而如果父母时常对他说“你能行,爸爸妈妈看到你一直在进步”、“我们相信你可以做到”,他的不自信就会慢慢被积极的心理暗示取代。当类似的鼓励场景不断累加,积极的心理暗示就会内化进儿童的头脑深处,成为烙印在他潜意识里的东西。每当放弃的念头闪现,积极的心理暗示就会从他的头脑中跳出,告诉他“我可以”、“我一定能战胜自己”。

然而有时候我们发现,尽管有了积极的心理暗示,目标对于孩子来说仍然难以实现,孩子在多次失败后灰心气馁,再暗示也没用。

嘟嘟有过敏性哮喘,每次感冒都会引发剧烈的咳嗽和哮喘,然后很快转为支气管炎或者急性肺炎,曾经一年之内吊水多次。我们带着她辗转求医,后来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给我们开了一帖中药,止咳平喘效果很好,副作用也小。但是这帖中药非常苦。

第一次,嘟嘟捏着鼻子喝完整碗,立刻吐了。呕吐带给她不好的印象,加深了她对药的恐惧感。之后无论我们如何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她坚定地觉得自己做不到,不肯再喝。

于是我们采取了“小步前进”法。把这碗200毫升左右的中药分装进4只小玻璃杯中,每杯只有三四口的量。我们拿出其中一杯给她看:“今天下午我们就喝这么一点点,并不难的,嘟嘟一定能做到。我们试一次好不好?”

看看药一下子变少了很多,她觉得也不是那么难接受了,便有些动摇地望着我们:“我真的可以?”

我们点头,语气很肯定:“一定可以。试一试就知道了。”

嘟嘟皱着眉头,一口气喝完了杯中的药。我们赶紧表扬她:“嘟嘟真厉害,你看,其实没那么难,你真的做到了对不对?”

她很得意地笑:“虽然有点苦,但我喝完了,比上次厉害。”

这次成功的经验让她有了信心。晚上,我们端出第二杯的时候,她的抗拒心便没有之前那么强,很顺利地再次喝完。我们再次及时给予正面肯定,强化了她对自己“可以喝完”的心理暗示。此后她对喝药不再有抗拒,有时喝完药还会自我表扬:“我真厉害,这么苦也能喝下去。”

所以,当目标较远、一时难以实现时,我们不妨采用“小步前进”法。父母帮孩子把目标分解成具体的若干小步,每一小步都是孩子“跳一跳够得着”的距离。每走出一步,就及时予以积极的心理暗示,不断鼓励孩子向前,直到孩子建立起足够的自信,通过自我暗示到达终点。

人的能力、性格等的形成,相当一部分取决于周围环境和他人的期望。

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受暗示性比成人更强,所以心理暗示对他们的影响更大。

若想让孩子更优秀,父母一定要教会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孩子充满自信。

分解目标,小步前进,让孩子觉得成功近在咫尺,有助于强化孩子的积极自我暗示。

四、不要让孩子的学习变成父母炫耀的资本

嘟嘟4岁左右,对认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她看来,那些象形的方块字一个比一个好玩。于是我开始教她认字,一年下来,她认识了三四百个字。

有一天嘟嘟跟外婆视频聊天的时候,我颇为自得地对嘟嘟外婆说,嘟嘟能认识300多个字呢。嘟嘟外婆很高兴,狠狠表扬了嘟嘟。嘟嘟扬扬得意,第二天一见人就炫耀道:“我认识了300多个字。”

听到的人赶紧夸奖了她两句。我却突然警醒,我的表现给了她错误的示范。她原本是因为感兴趣才去学习,我的自得与夸耀却无意中让她的学习原动力由内在的兴趣转移到外在的炫耀。这对孩子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反面影响。

无独有偶,最近在报纸上有这样一则新闻:

南京刘女士的女儿乐乐今年上五年级,学习钢琴已经4年,现在水平也不错。

在乐乐上四年级的一次年级演出中,刘女士坐在最前面,女儿一袭长裙,陶醉的表情以及优雅的动作,加上动听的琴声,赢得台下观众的阵阵喝彩。刘女士拍了女儿弹奏的照片发到朋友圈,没多久就获得几十个赞。刘女士陶醉其中。

但前段时间的一次班级活动给刘女士带来了一个困扰。

数周之前,乐乐的班级组织了一场活动,不少“身怀绝技”的孩子都表演了自己拿手的节目,口琴、武术、小提琴,种类多样,但乐乐却因为班级无法提供钢琴,自己家的钢琴也无法搬到学校来而不能够表演才艺,闷闷不乐了好多天。

刘女士在和记者谈及这个事情的时候,心里别提有多恼了,本来打算好好打扮一番前往女儿的班级接受众多家长的称赞,结果没去成。

新闻中的刘女士,开心与苦恼的原因很简单,无非是女儿的才艺能否在朋友圈中炫耀。

也许这则新闻有些夸张,但生活中类似事件并不少见。

家里来客人了,或是家长带孩子出门见朋友,往往招呼孩子说“来来来,给阿姨唱首歌”、“给叔叔跳个舞”、“给爷爷背首唐诗”……孩子若是表演得好,父母便觉得面子大增;孩子若是不肯表扬,则批评道:“你怎么这么胆小,你不是学了好多……吗?怎么不敢表现啊?”

有了孩子之后,大部分夫妻和别人聊天的时候,谈资都是自己的孩子。老同学聚会的场合,更常常演变成一群相识的人聚在一起比较自家孩子。孩子成了父母的一张名片,孩子出色父母就会觉得在朋友中倍儿有面子;若是孩子在父母眼中“拿不出手”,则父母常常在聚会结束回家后厉声责骂孩子不争气,然后赶紧给孩子报这个班、那个班。

这种种司空见惯的行为,背后隐藏的是对孩子极大的不尊重。见人便要求孩子表演才艺,其实是把孩子当作马戏团里的动物,孩子的才艺成了杂耍的把戏。当孩子的学习变成家长炫耀的工具,孩子本身潜能的发展无形中就被忽视了。

更严重的是,这种行为还会给孩子的心理成长造成负面影响。首先,这种形象工程让小小的孩子们学会在外人面前伪装自己,也容易造成高分低能。其次,这种行为会给予孩子不良的示范,让孩子变得爱攀比、爱虚荣。再次,不断让孩子在他人面前表演节目,会使得孩子将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取悦他人上面,成年后,一旦别人不认可他,他就会产生挫折感,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真正的能力。此外,这样做还会混淆孩子对学习目的的认知,让孩子的学习目的仅仅出于得到表扬,而不是源自内心真正的求知欲望。

让自己的孩子能够按照自己设定的轨道走,是大部分父母的正常心理,但正常心理未必是正确的心理。

父母提出要求时,请兼顾孩子的看法和想法,否则之后会造成很多矛盾。

请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炫耀工具,“面子教育”并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东西。

同类推荐
  • 父母应知的经典教子故事

    父母应知的经典教子故事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土地,播种思想的种子,会收获行为的果实;种上行为的种子,收获的是习惯;要是播上习惯的种子呢,将收获到品德;如果播上的是品德,得到的收获是命运。”家庭教育往往能够影响其子女一生的成长。本书列举了古今中外很多名人早期的家庭教育,相信对每位热爱孩子、望子成才的家长们都有一些启发。这是一部新颖独特、思想深刻、可读性强且实用价值较高的书。该书有以下三个特点:一、创意新颖独特。二、结构新颖。三、思想深刻、分析透彻、可读性强、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 0-3岁喂养必读:新手妈妈常犯的300个错误

    0-3岁喂养必读:新手妈妈常犯的300个错误

    婴幼儿时期如果喂养不合理,就会阻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比如:缺乏维生素D,小孩就会得佝偻病,四肢变形;膳食中蛋白质和热量不足,会引起发育迟缓,身体矮瘦,四肢短小;宝宝出生后前几个月碘的供给量极度缺乏,会因甲状腺素分泌不足而导致智力和体格发育的一系列异常,所以如何科学地喂养宝宝尤为重要!《0~3岁喂养必读:新手妈妈常犯的300个错误》针对婴幼儿中常犯的错误,对宝宝营养以及幼儿喂养方式提出科学建议,帮助宝宝健康成长。
  • 影响孩子一生的10大教育方法

    影响孩子一生的10大教育方法

    给父母提供最佳的教育方法,给孩子受益一生的成长智慧,为您的家庭制定一部受用终生的教育计划
  • 一本书读懂孩子心理

    一本书读懂孩子心理

    《一本书读懂孩子心理》从心理学的角度,以全新的教育理念、鲜活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的表述方式,让家长更好的去理解。只有走进孩子的心里,你才能在应对孩子的问题时游刃有余,才能教育好你的孩子。
  • 教育孩子时常犯的50个错误

    教育孩子时常犯的50个错误

    “本书从现代家庭素质教育的角度为家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家教模式。以50个不同的角度,剖析了现代家庭教育中的主要矛盾,针对家长教育孩子时极易出现的50个盲点和误区,给予指向性的牵引。本书奉行感化教育的理念,而且否定了家长的强制教育准则,在无形的趣味中鼓励孩子,让孩子勇敢的去实现自我。因此,优秀的家长要在孩子面对更多的风浪之前,为他们注射心灵的预防针,要让孩子明白:实践比空想更具魅力,要想实现自己的愿望,首先就是要懂得适应环境,更要懂得自我突破。”
热门推荐
  • TFBOYS之一世爱恋

    TFBOYS之一世爱恋

    Stargirls和TFBOYS相爱的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见鬼。。。。。。。。。。。
  • 小仙种田记

    小仙种田记

    一个被从天上扔下来的小仙女,要在凡间活得风生水起不容易。还好本仙有小异能,那些妖精都给本仙种田去!本仙的大豆能治病,你的能吗?本仙的水稻能美容,你的能吗?本仙的花生能减肥,你的能吗?
  • 守护甜心之铃梦公主

    守护甜心之铃梦公主

    本文是几梦文,唯梦禁入。亚梦已变成另一个自己——铃梦,唯世三心二意的对待亚梦,已使亚梦伤透了心,她决定和璃茉、歌呗、露露、几斗联手报复唯世,击倒黑暗甜心王国。玫瑰公主和黑羽王子能战胜唯世吗?来看一看吧!
  • 余温绝恋

    余温绝恋

    三月,冬日的暖阳在照头顶上方。封荨摘下蒙在眼前的纱布,视线从模糊一点点清晰起来。她对他说,我会恨你一辈子。他沉默不语。久久,开口,“对不起,我爱的人是她而不是你。”“卡!”导演说。“非常好!杀青!”封荨大笑望着他,“杀青了,我好饿哦!”他望着封荨,“那我就带你吃遍上海滩!”余辉下,他们手拉着手。这次不管有什么艰难都不会再放开了!
  • 穿越宝典

    穿越宝典

    赶上穿越潮流的末班车,手里还带着穿越宝典,正所谓宝典在手,天下我有!
  • 征战星河

    征战星河

    乱世中,唯有无尽杀戳,方显男儿本色,让我们:征战星河!一个被主宰的纪元,一个不屈的灵魂,一场无止境的争斗,在天地的棋盘上,进行演绎。仙路漫漫,唯有挣扎,唯有厮杀;唯有如此得以生存。铁血规则下,胜者为王,败者自亡!
  • 我是个道士

    我是个道士

    我是阴年阴月阴时出生,从小被认定为三阴人,命中孤星,克夫克母克亲人,从家人遗弃,被道家师傅收留,学习一身道术,一路走南闯北,抓鬼抓妖……
  • 超神狂暴西游

    超神狂暴西游

    宅男买了一颗珠子,在睡梦中穿越西游,超神狂暴西游系统,西游世界中历经千万年,随后突破修为,行走于诸天万界,找寻升级秘法,探索系统密秘,将佛教开到诸天万界。
  • 我的黑帮大少

    我的黑帮大少

    父母失败的婚姻关系造成梦妍孤傲冷僻的性格。为能完成读大学的梦想她选择了恶名昭彰的云德学院。在这她能找她的美丽人生吗?看到她的第一眼他以为看到了落入凡间的精灵,她美的一尘不染,清纯无暇。但她脸上的忧郁却让人看了心痛,想要拥抱她给她幸福。一个万众瞩目的黑帮大少,一个性格孤僻的平凡少女如何追逐他们的青春爱情。
  • 仙魔灵异录

    仙魔灵异录

    季无心是一个普通高中生,社会闲散人士。他还有另一重身份,东方猎魔世家道家的少爷,精灵族与人族混血儿。休战了四十万年洪荒四族,人族、精灵族、昆仑仙族、归墟魔族,要将战场在现代重启。阴谋与背叛、荣耀与牺牲,战争不再是正面对抗,但更加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