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26300000013

第13章 别把孩子养“软”了——不做事事包办型家长

一、从小做家务的孩子更出色

记得我自己小时候,父母什么活都不让我做,一方面是觉得我动作慢,一方面也是怕累到我。这样久了,我也就心安理得地觉得,家里的事情都与我无关。这个意识的错误性,我直到大学才开始反省。

有了嘟嘟后,我与她爸爸达成共识,从她很小的时候开始,就锻炼她自己做家务的意识和能力。1岁开始,我们要求她把自己吃完的果皮、用过的纸巾等垃圾扔进垃圾桶;两岁开始,玩好的玩具、看完的书全部自己收拾;3岁后,我们让她在我们收衣服时帮忙拆衣架;自从幼儿园老师教会小朋友们叠被子和衣服后,我们请她拆完衣架后叠衣服;4岁后,她对拖地产生了兴趣,我们便把拖把交给她,让她拖地,尽管每次她拖完地,我们要花更长的时间收拾。除此之外,摘菜、倒垃圾、洗自己的袜子、擦桌子,以及出门自己背包、拿部分行李等,都是日常中她需要做的事情。

父母不必担心累着孩子。事实上,孩子们远比大人想象的更喜欢做家务。在好动而停不下来的孩子看来,这些都是玩——跑来跑去倒垃圾是玩,洗袜子叠衣服是玩,弄湿拖把去拖地更是孩子最喜欢的玩水游戏。

提到家庭教育,许多父母把功夫都下在孩子的智力开发上,却忽视孩子的品德培养和劳动习惯的养成。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其实很不利。让孩子从承担一些家务开始,逐渐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可以让孩子更懂事。

现代家长,懂得科学育儿理念的人越来越多,我相信有很多人看过中美儿童家务对比清单。

清单显示,美国儿童9~24个月时自己扔尿布;2~3岁扔垃圾,整理玩具;3~4岁刷牙,浇花,取报纸,喂宠物;4~5岁铺床,摆餐具,把衣服折好放进柜子,准备自己第二天穿的衣服;5~6岁擦桌子,收拾房间,换床单,准备第二天上幼儿园的各种东西;6~7岁洗碗盘,独立打扫房间;7~12岁做简单的饭,清理洗手间,使用洗衣机,帮忙洗车,扫地拖地,清理洗手间、厕所,把垃圾箱搬到门口街上。

而中国儿童9~24个月时认字;2~3岁背唐诗;4~6岁开始各种才艺学习;6~12岁忙着写作业、补习班和才艺兴趣班。

媒体披露,各国小学生每日家务劳动时间为:美国孩子1.2小时,韩国孩子0.7小时,英国和法国的孩子0.5~0.6小时,而中国孩子不足0.2小时。城市里的孩子家务劳动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

为什么各国都在提倡让孩子做家务?做家务究竟对孩子有哪些好处?

首先,从生理发展上看,做家务劳动有助于手部的骨骼和肌肉的发育,也有助于大脑顶叶和额叶的运动指令系统的完善。手是一个人最灵巧、最精细的部分,虽然只是全身的一小部分,但其对应的大脑皮层的感觉、运动区域所占面积和拥有细胞的数量却极为庞大。大脑的发育和活动,依赖对外界各种感觉刺激的接受,手是感知世界的重要器官,手的灵巧性是大脑皮层成熟度的重要体现。手部的锻炼,可以极大促进大脑的发育。

很多家务活都要运用手指的精细动作,不但能反映出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听觉、视觉运动的协调能力,更能反映人的精细感觉对外部刺激的分析和综合能力。不同的家务劳动还可以促进手臂、手腕、手指、手眼、手耳等不同部位的协调。

其次,从儿童性格与行为习惯上看,做家务劳动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还可以让他懂得,他是家庭的一分子,他对这个家有责任和义务,不能一味索取不付出;而这,有助于他了解爸爸妈妈对家庭的付出,并且更爱爸爸妈妈。

研究者马蒂·罗斯曼发现,做家务能让孩子懂得“奉献”对家庭的重要性,进而让他们长大后成为善解人意的人。经常做家务的孩子与不做任何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更容易拥有成功的事业,和朋友及家人能相处得更好。

此外,让孩子做家务,还可以增强他的自信心。孩子每一次成功做完一件事,都会对自我能力产生新认知,自我效能感大大提高,觉得自己很有用,充满自信心。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积极做家务的习惯呢?

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尽早培养

孩子在蹒跚学步时,家长就可以让他做把果皮、纸屑、用过的尿不湿扔进垃圾桶,把尿垫、脏衣服扔进盆里等简单的活儿,然后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加码”,安排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帮大人拿东西、跑腿儿。3岁以后,可以渐渐增加家务的复杂性和强度,让孩子整理玩具和书,洗袜子和小毛巾,叠衣服和小被子,擦桌子等;6岁以后可以让孩子独立担当起一些职责,比如倒垃圾、打扫房间、洗碗盘、使用洗衣机等。

2.不要嫌弃他动作慢而忍不住代劳,要让他觉得自己做得很棒,以增强他的自信心

如果父母总在孩子做家务时说“你做得这么慢,我还不如自己干”,孩子就会觉得自己能力低下,渐渐对自己失去信心,再也不愿意动手。越不动手越做不好,越做不好越容易否定自我,最后形成恶性循环。

嘟嘟4岁开始拖地,起初根本拖不干净,但我们绝不当着她的面重拖,避免给她带来“我做得一点都不好”的打击。我们总是在她不在的时候悄悄重新拖干净,于是她常常很骄傲地说“家里这么干净,是因为我拖得好”,自信心越来越足,也越来越爱拖地。6岁的时候,她已经能很好地掌控拖把,把地面拖得极为干净。

3.及时表扬

当孩子做完家务,一脸骄傲看着你的时候,他其实是在等待你的肯定,我们一定要及时微笑并给出表扬。表扬的话语也是有技巧的,不能说“谢谢你帮爸爸妈妈做事情”,这会让她觉得是在帮父母做事,而非完成自己应尽的义务;最好是说“你衣服叠得真整齐,下次你穿起来一定很舒服”、“地拖得这么干净,你自己住起来也很舒服吧”,要让他觉得他是在为自己做事,他对这个家庭有责任与义务。

4.切莫利诱

对孩子干活的最好鼓励是微笑、拥抱以及表扬他很能干,或是当着他人面褒奖孩子。如果孩子做了家务就给钱,会让孩子觉得有价值的并不是劳动本身,导致孩子过分注重金钱,轻视劳动的价值;还会让他觉得他只是在赚钱,而非承担应尽的义务。

俗话说“心灵手巧”,其实是手巧心则灵。引导孩子进行家务劳动,可以锻炼孩子手部功能,进而促进大脑发育。

让孩子分担家务,既锻炼他的动手能力,也能培养他对家庭的责任感,还能帮助他早日独立自主,更能增强他的自信心,有百利而无一害。

二、让孩子“自作主张”

孩子的人生需要自己做主,尽可能给孩子“自作主张”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做出选择。这既是父母尊重孩子的表现,也可以锻炼孩子的能力。

有位妈妈对我说过这么一件事。她儿子两岁的时候,特别喜欢说“不”。她帮孩子穿衣服,孩子说“不”;她让孩子吃饭,孩子说“不”;连她把孩子最喜欢的毛绒玩具球拿出来,孩子依然说“不”,然后自己跑去玩积木了。

这位妈妈跟我感叹:“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就这么不听话呢?”

我问她是怎么做的,她说,为了不养成孩子“任性”的坏习惯,她坚决阻止并批评了孩子,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才终于不再反抗。

我很感慨,这位妈妈不知道,孩子这些“不”恐怕不是出于“任性”,而是因为正处在自我意识的萌芽期。这一时期的孩子拒绝父母的要求,多半不是要反对父母,而是想对自己的事拥有主导权。

孩子从两三岁开始进入自我意识敏感期,这一时期,他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从对父母的依赖渐渐走向渴望独立,表现为常常违背大人的意愿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孩子从婴儿时期对父母完全依赖的状态,慢慢发展到产生自我意识、建立自信、试验探索的阶段,是成长过程中重要的飞跃。他慢慢感觉到可以掌控自己的行为,进而产生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一个人成为独立的人的重要心理前提。

有些父母不懂得尊重孩子的心理特点,一味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为孩子做决定,虽然很多时候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可能并不是最好的成长方式。孩子有自己的思想,他们需要用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如果总是由父母来铺路,孩子就会有过度的依赖性。

父母一定要正确对待孩子自我意识的萌芽,既要有原则,也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只要孩子的“自作主张”不会伤害自己、他人,都要给予帮助、鼓励和支持,使其独立性不断发展。选择和责任是相辅相成的,人的责任感是在不断地自我选择中形成的。多给孩子一些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孩子对自己的事做主,也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需要。

随着孩子长大,他会越来越喜欢“挑战”父母的命令。父母越是说这件事你做不好,他越是渴望尝试。这是因为,随着活动能力的增强,思维能力的发展,孩子会越来越有主见,渴望把自己的想法转化成行动,并坚信自己可以完成这些事情。因此,他往往违抗大人的命令,去做那些家长不希望他做的事情。

此时,孩子有独立的想法,但毕竟缺少经验和能力,所以常常“做不好事”。父母眼里,这样的小孩很麻烦,总是闯祸。但是我们要明白,在孩子主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他的能力会不断地发展;多给他尝试的机会,他会发展得更好。

有的时候,孩子坚持己见,不肯听父母的劝说不做某些危险的事,不是故意和父母作对,而是他对那件事物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对孩子而言,整个世界就像一个大藏宝洞,他们什么都想知道,他们的每一次行为都是在探险、寻宝。通过观察、比较、尝试,他们在摸索这个陌生的世界。每一次坚持己见,都是他们满足自我探索世界的好奇心的一种方式。探索是孩子获取知识的重要条件,也是孩子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推动力。从探索中认识世界,将未知变成已知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对孩子来说是件很愉快的事情。

但我们也要看到,由于能力有限,孩子往往做不好想做的事情,有时甚至会伤害自己。嘟嘟就有过抢着帮我端碗而打翻热汤碗,险些把自己烫伤的经历。所以,家长要辛苦一些,做好必要的保护措施。但,千万不要过度保护,以至于限制孩子的探索行为。

要培养一个充满创意和想象力的孩子,取决于父母的引导,是否能够提供一个让宝宝探索认识世界的环境。爸妈们不要太过保护,也不要麻痹大意。

在孩子的成长中,有两个大的转折点,一个在孩子两三岁,另一个在青春期,心理学中称为“叛逆期”、“急速成长期”或儿童的“反抗期”。在此期间,你会感到孩子似乎不像往常那样听话,一点小事都可能引发父母与子女间的冲突。有些父母因此火冒三丈,也有些父母因此觉得沮丧、失败,甚至对自己的教育能力表示怀疑。

父母们不用着急,要明白,在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里,孩子对父母的依赖与信任远远超过青春期。孩子说“不”,或者和父母唱反调的时候,并非针对父母,也非针对某件事,他只是想表达,他已经长大,他有权利否定一些事情。如果父母能够用尊重和理解的态度对待他,他的反抗就比较容易得到化解。

总之,在儿童的“叛逆期”出现亲子冲突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父母们不必恼火也不必沮丧。以接纳和理解的态度去倾听孩子“叛逆期”的心声,释放部分权利,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可以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一时期。

我们可以看到,当孩子独立活动的要求得到某种满足或受到成人支持时,他常常会表现出得意、高兴的神情,出现“骄傲”、“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态度,从而不断增强自信心。如果父母理解并尊重这一点,那么释放部分的权利对孩子的发展是有利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孩子毕竟是孩子,有时候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个规则。人人都要遵守这个规则,超出规则之外的坚决不允许;规则之内的,则让孩子自己选择。

有时候,孩子出现各种问题,只是因为父母管得太多太严。与其一遍遍地唠叨、说教,不厌其烦地督促、纠正,不如先划出界线,定下规则,规则之内把自主权还给孩子,让他自己选择,自己对自己负责。你会发现,当父母真的“撒手”,孩子会慢慢学会管理自己,很多问题在不知不觉中迎刃而解。

其次,当孩子自己做选择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注意语气语调。如果你用硬邦邦的语言说“我不管,你自己决定,这是你自己的事情,与我们无关”,孩子会觉得爸妈生他的气了,爸妈不允许他那样做。所以,我们的语气要温柔而诚恳,告诉孩子,爸爸妈妈鼓励他“自作主张”,也相信他一定能够做好。

再次,孩子在做出自己的选择时,也要参考父母的意见,如果自己想做的事情自己又确实完成不了或无法完成时,在父母提出善意的反对时,要充分考虑父母的意见,量力而行。

我们一定要明白,人生的每一段路都有意义,走弯路也好,走进死胡同也罢,它都不是毫无意义的,最后都让你变成今天的自己。鼓励孩子不断从“自作主张”中学习经验,总结教训,提高能力,是让孩子更优秀的必经之路。

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自己做主选择的能力,在一些事情上,孩子能自己做主的,让孩子自己做主选择,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

也许他们做出的选择不一定正确,但是这也是对于孩子的一种尊重,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同时也培养孩子的辨别能力。

一个没有独立自主思想的孩子,很难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

孩子在自己做选择的过程中,可以培养战胜困难的顽强意志,形成遇事冷静,有自己的主见的心理素质。

三、教孩子如何解决问题,而非替孩子解决问题

有一天,奶奶把嘟嘟接回家后,嘟嘟一脸着急、紧张地告诉我们:“今天离开幼儿园的时候,小凳子好像没放好。老师说过,如果不放好的话,小凳子就会不见了。”

同样一句话,她紧张地重复说了好几遍。

“没有小凳子坐,那上课就站着吗?”嘟嘟爸爸问。

“是的。”嘟嘟一副马上就要哭出来的样子。

这已经是她第二次跟我们说起小凳子忘记放好的事情,我们立刻引起了注意。

嘟嘟爸爸第一时间用“共情”的方式安慰她:“我小时候也有过凳子没放好的事。”

“你小时候也有过吗?”嘟嘟惊讶地看着爸爸。

在得到肯定的回复后,她的情绪明显稳定了许多,紧接着又问:“那你第二天怎么办?”

这时,嘟嘟爸爸露出为难的神色。他不能骗孩子,也不清楚老师明天会怎么处理,只好说:“罚站了一会儿。”

听爸爸说罚站,嘟嘟原本稳定的情绪又开始激动起来:“那怎么办?”

看着孩子担心的样子,我有点难过。由于时间尚早,幼儿园还未关门,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再回幼儿园确认一遍,让她把小凳子放好。但转念一想,压力、挫折、失败是人生中的正常现象,甚至是生活的常态;从小学习面对,长大后才会愈发自信、坚强。这不是她第一次忘记放凳子,今天如果我们带她回幼儿园重新放,替她解决这个问题,可能只是暂时解决了今天这一次,以后她还会忘记放凳子,还会有下一次欲哭的经历。所以,我们不能替她解决这个问题,而应该教会她如何解决问题。

我们和嘟嘟商量讨论后,嘟嘟提出建议,每天接她放学时提醒她一遍。我们把这个“由家长提醒”进行了改良,决定做一个“小凳子”提醒语,由嘟嘟自己提醒自己,我们不进行干预。

于是,嘟嘟爸爸用皮筋、塑料片制作了一个手环,在塑料片上用细的记号笔画了一个小凳子,代表“每天放学离开教室时,回头看看小凳子”。

第二天开始,嘟嘟戴着手环去上学了。一开始她还是会有疏漏,偶尔有时候放学忘记看手环,以至于忘记放好小凳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慢慢养成了每天放学看手环、放凳子的习惯,再也没有忘记过小凳子。在不用看提醒也能记得放凳子后,她自己主动要求摘下了手环。

做父母最重要的职责之一是教会孩子如何解决问题。

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最好不要过早“救援”。否则,孩子会失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天生就好奇心强烈、创造力丰富、恢复能力强;只要父母稍加引导,他们就能运用自己的才智成功解决问题。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鼓励他们学会考虑事物正、反两面,思考多种解决办法,然后选择最好的对策。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我们想象的强得多。孩子能否成功解决问题,更多地决定于他们的经历而非聪明程度。

这句话的意思是,孩子很多时候解决不了问题,不是他不聪明,而是他没遇到过类似问题,没有经验。我们家长不也是这样吗,经验丰富后,处理相应事情的能力才会提升。

比如幼儿园里曾经有个小男生,把一碗热汤打翻之后,竟然呆呆坐在那里,不知道要避开。这是他笨吗?完全不是。他只是没遇到过类似事情,家里打翻饭碗总有家长及时处理,他没有被烫过,也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

孩子只有在自己认为没有能力解决问题时才会寻求帮助,但是很多事情是孩子完全有能力解决的。比如上面这个小男孩,躲开热汤、收拾桌子他完全可以做到,他只是没遇到过类似情况,一时反应不过来。

所以,父母可以有意为孩子创设自我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条件,故意设置一些困难场景锻炼孩子,让他积累相关经验。比如让他打电话给快递公司,请快递员上门收件;让他在陌生环境中找人问路;让他自己在野外自己做路标,寻找回去的方向,等等。别小看这些事,孩子能从中得到不少锻炼,不仅能学会与人沟通,还能增长应对生活中复杂情况的能力。

在增长相关经验的同时,我们还要训练孩子思考处理问题的方法。

父母最好经常向孩子提一些问题,特别是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激发孩子思考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受到大孩子欺负怎么办,到达一个陌生的地方如何问路,等等。很多时候,孩子的解决办法不正确,甚至荒诞可笑,但是不要指责他,一定要用一种欣赏的态度鼓励他把自己能想到的办法都说出来,然后和他一起讨论这些办法是否可行,并选出大家公认的最佳办法。这种训练重复得多了,孩子面对问题时就能想出尽可能多的解决办法,更灵活、更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帮孩子解决问题,不如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

压力、挫折、失败是生活的常态;从小学习面对,长大后才会愈发自信、坚强。千万不要因为担心孩子受挫折而替他解决问题,那样只会使他的抗压能力越来越弱。

帮助孩子积累做事经验,训练他多角度思考、处理问题,对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

四、男性家长,请为孩子多补“钙”

男性家长(主要指父亲,也包括爷爷、外公等)就像是孩子成长中所需要的“钙”,对于塑造幼儿健康的人格、坚强勇敢的性格以及良好的思维方式非常重要。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学前教育阶段“男性教师”的比例不高。根据《中国教育报》2005年3月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当时全国男女幼儿教师比例为3:97。十多年过去,这种情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变得更加严重。最近一份《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中国幼儿园教职工总数100万人左右,其中男性约1万人;中小学男教师比例略高于幼儿园男教师,但依然远比女教师人数少。因此,我们需要男性家长及时“补位”。

湖南卫视亲子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在萌娃、明星、囧事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资时,这档节目背后也深深触动了家庭教育的一根神经——男性家长教育的缺失。

男性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

耶鲁大学的研究表明,由男性带大的孩子智商高,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这并不是否认妈妈的作用,但爸爸给孩子想象力、创造力方面的影响确实可以使孩子变得更聪明。

相比于女性家长的琐碎细致,男性家长更注重孩子的整体发展,而不太关注细枝末节。妈妈时常强调孩子要听话,而在爸爸的教育中,孩子更为自由,爸爸们的“放养模式”少了一份呵护和小心翼翼,却多了一份自由和历练,让孩子去尝试自己想做的事。

有人戏说,男家长带孩子有三个特点:懒惰、粗心、贪玩。

然而我们要看到,正是这种看似不负责任的行为,让孩子能够成长得更好,而这种“更好”是女性家长很难给予孩子的。

男性家长“懒惰”,他们不像女性家长那样无微不至,他们总是让孩子自己动手解决问题,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正好激发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减少孩子不必要的依赖。

男性家长“粗心”,他们不像女人细腻,也不像女人容易斤斤计较,护子心切。他们常常大大咧咧、粗枝大叶,不计较小事情、小细节。这种“粗”影响到孩子,孩子也会更加豁达大气,不至于婆婆妈妈、斤斤计较。多一份豁达和大气,对于孩子,无论男女,都是非常重要的。

男性家长“贪玩”,面对一个新玩具、一件新事物,他们有时候表现得比孩子还兴奋。通常情况下,女性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循规蹈矩,不要整天拆坏东西;而男性家长则往往允许甚至鼓励这种“破坏力”的存在。孩子的“破坏力”常常源于对新事物的兴趣和探索,男性家长的允许与鼓励,不仅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还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此外,男性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中,还有更重要的作用。

著名人格心理学家莱格说,任何一个人的身上既有男性特质,也有女性特质,只有平衡发展才是健全的人格。男性家长的热情、宽厚、敢于冒险、勇于坚持等特征,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模仿和学习。这些与孩子从女性家长处得到关心别人、同情心、温和、善良等方面的品质结合起来,方能形成孩子较完善的人格基础。

不论男孩还是女孩,其成长过程实质上是性别社会化的过程。幼儿天性喜欢模仿,教师与家长是幼儿心中的权威。男孩子会更好地从成年男性那里观察、模仿男性的语言和行为,逐步树立“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概,明白什么才是男人,帮助他在未来维持稳定的婚姻与家庭关系;女孩则会更好地从成年女性那里学会女性的善解人意、关爱他人,耐心、细心等女性特征。

在观察、模仿同性家长的同时,孩子也在异性家长的身上潜移默化地接受一些异性特征的影响。对女孩子来说,她需要通过父亲来认识男人是什么样子,未来两性关系发展时才不容易被欺骗、欺负。通过模仿父亲,女孩也会更加独立、坚强。而男孩子也在学习母亲的温柔善良,从而不乏爱心。

男性家长一般鼓励孩子自己动脑动手,而女性家长则喜欢“越俎代庖”。家长若能清楚地认识到这种性别差异带来的教育差别,在教育上相互协调、取长补短,相信孩子在和谐、刚柔并济的家庭教育中会变得更聪明、能干。

以父亲为代表的男性家长,是孩子男性特质发展的榜样,也是孩子认识男性的窗口与纽带。男性家长,能够让孩子形成正确的性别认知,平衡发展健全的人格。

缺乏父爱的男孩子在性格方面更容易出现“女性化”倾向。在性别确认的问题上,男性家长的作用是女性家长无法取代的。男性家长的陪伴,对孩子的性别认同以及未来的婚姻关系有很大影响。

同类推荐
  • 听教育学家讲故事:成就天才的不朽神话

    听教育学家讲故事:成就天才的不朽神话

    本书避免了那些教育方面的枯燥理论和无味说教,以简短生动的名人故事现身说法,以精辟实用的哲理感悟启迪心灵,以经典深刻的教育名言表达观点,把家庭教育中可能遇到的方方面面摆在读者的面前。从而为天下父母尤其是年轻的父母解答了种种教育困惑,为孩子的成才提供了颇具价值的参考和借鉴。从孩子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先天条件就已经成为定局,唯一可以改变的是对孩子后天的培养。因此,孩子能否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关键看家长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思维和教育理念,因为教育思维和教育理念直接决定着孩子是否可以发挥出他们自身的潜能,是否可以把握自己的命运,从而成为某个领域甚至是多个领域的卓越人物。
  • 实用幼儿家教入门

    实用幼儿家教入门

    这本书的实用,是指它的易于掌握的可操作性。怎么教两岁的孩子识字,怎么让幼儿更容易接受数和算术的概念,乃至要不要背唐诗,如何学英语、电脑等等,均娓娓道来。对普通家长而言,本书在幼儿家教方面所提供的行之有效的观念和方法,既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又能够应付残酷的应试教育。本书是作者本人早年教自己孩子的心得与经验。这孩子虽有种种弱处,但始终身心健康地成长着,眼下正以公派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著名大学的一间实验室工作。
  • 多忙也能做个好父母

    多忙也能做个好父母

    无论有多忙,只要善于激发,照样能让孩子的潜能完整发挥和快速提高。要知道,所有的孩子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才能,而所有的好父母都要有一种善于发掘孩子潜能的本领。
  • 做一个幸福的全职妈妈:全职妈妈美好生活必读

    做一个幸福的全职妈妈:全职妈妈美好生活必读

    本书不是一本教科书,是一本传递智慧与快乐的心灵读本,也是一本分享灵感和技巧的实用百科。本书融合了社会问题、心理问题、育儿问题、创业问题以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书中有短小的案例,也有实用的攻略,它有专业提醒,也有温馨贴士,它包含着写给妈妈的话,也蕴藏着妈妈们应该去学习的技能。该书用温暖的语言唤醒了每一个全职妈妈对生活原本保有的热爱,它教会你“爱孩子的妈妈也要学会爱生活”,它也告诉你“爱生活的妈妈才能更好地照顾和教育孩子”。
热门推荐
  • 鲜妻有令:妖孽老公别嚣张

    鲜妻有令:妖孽老公别嚣张

    少女林鸢,有着张扬妩媚的容颜,杀伐果断,是国人眼中的女战神!一次景城之行,惹上了某只妖孽,旁人都说是只狮子,可她在怎么越看越觉得是小白兔,不过,谁把这只黏人的又爱撒娇的妖孽带来的,你可以走了,本小姐接收了!
  • 千菲的夏天

    千菲的夏天

    我曾经爱过你:爱情,也许在我的心灵里还没有完全消亡,但愿它不会再打扰你,我也不想再使你难过悲伤。我曾经默默无语、毫无指望地爱过你,我既忍受着羞怯,又忍受着那嫉妒的折磨,我曾经那样真诚、那样温柔的爱过你,但愿上帝保佑你,另一个人也会像我一样地爱你
  • 经济学原来这么有趣

    经济学原来这么有趣

    这是一本介绍经济学大师及其思想精华的图书。它虚拟了18堂神秘课堂,邀请威廉?配第、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萨缪尔森、斯蒂格利茨等18位经济学大师逐一走进课堂,讨论与现代社会密切相关的18个话题——土地、农业、自由、价值、需求、分工、危机、资本、复苏和调控等。在授课的过程中,听课人与大师们还有互动和交流。虽然,那些大师们是带着“任务”前来授课的,但他们可不是如此“听话”的嘉宾,还会时不时说些自己的趣闻、趣事,如果你喜欢听这些方面的故事,可千万别错过了。
  • 奇幻迷雾物语

    奇幻迷雾物语

    寻找哥哥的旅程……之间无数的危险在等着主角风信子与好朋友薄荷展开的冒险故事
  • 重生之我是一条神龙

    重生之我是一条神龙

    一个21世纪的宅男,方锐出门买泡面,却被一个不知名的戒指砸到……醒来发现自己竟然穿越了。得,别人穿越都是人,结果他却成了一条“虫”。不对!这是龙,从此,一只痞里痞气的神龙诞生了。额,仙女别撩我,魔女别动…………
  • 高超推理的故事

    高超推理的故事

    探案故事是一种通俗文学体裁,主要描写刑事案件的调查和破案过程。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探案故事全集》包括《侦探出动的故事》、《高超推理的故事》、《蛛丝马迹的故事》、《扑朔迷离的故事》、《缉捕追踪的故事》、《原形毕露的故事》、《斗智斗勇的故事》、《智破奇案的故事》、《真相大白的故事》和《插翅难逃的故事》等19册,这些作品汇集了古今中外著名的疑案、迷案、奇案、悬案、冤案等近百篇,其故事情节惊险曲折,探案英雄大智大勇,阅读这些侦破故事,不仅可以启迪智慧、增强思思维、了解社会、增长知识,还可以学到自我保卫、推理破案的常识,防范日常生活的不测。
  • 仙道九章

    仙道九章

    起初,本没有世界,或者说世界是一片空虚混沌,渊面黑暗。后由于上古巨神盘古开天劈地,将自身化为日月山川,世界才由此形成。
  • 超级掌教系统

    超级掌教系统

    真武大陆,高手如云,宗门林立,且看地球少年如何一步步成为掌教至尊……
  • 异能校园之猎敌

    异能校园之猎敌

    校园风起云涌,异能少年降临…社会危险四伏,险情四起。异能少年们能否通过蜘丝马迹,找出隐藏在这繁华都市夜幕下的危险?
  • 苍澜挽歌

    苍澜挽歌

    现实里,他是不愿脱宅的大龄中二病患者;游戏里,他是幸运E技术搓的美女魔法剑士。“哈?人妖号?你TM没见过玩人妖号的吗?好啊,你可以鄙视玩人妖号的,但是请你对全世界的职业人妖道歉!快道歉!”现实里,他是拒绝继承家业的乖张少爷;游戏里,他是一个既毒舌又嚣张还被教廷驱逐的圣骑士。“你说我信仰圣光?不不不,你弄错了。应该是圣光信仰我才对。”一款让无数人沦陷的虚拟现实游戏,在即将停止运营的倒数计时里,却放出一个天价报酬的隐藏任务。命运的车轮碾压而来,只为许下这场生命与金钱的豪赌。战火席卷整个虚拟世界,不烧尽虚拟背后的现实,它不会熄灭……你准备好开始了吗?这场战斗,你要将生命献给誓言,还是让灵魂输给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