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18300000019

第19章 新式炸药发明家

每年的12月10日,全世界就会把目光集中到一个地方——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因为在这一天,是最著名的诺贝尔奖颁奖日。从公元1901年开始,除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非常时期,每逢这一天,斯德哥尔摩音乐厅里记者如云,全世界最著名的学者名流齐聚一堂,瑞典的国王、王后也会专程来参加颁奖。

全世界的科学家与社会活动家都以能获得诺贝尔奖为荣。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于1833年10月21日出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一个勤奋的家庭。父亲伊曼纽尔·诺贝尔是一位颇有才干的机械师、发明家。由于经营不佳,在瑞典屡受挫折,就在小诺贝尔出世的前一年,一场火灾烧毁了他家的全部家当,生活完全陷入穷困潦倒的境地,靠借债度日。为躲避债主上门,伊曼纽尔只好单身离家出走,先到芬兰,后到俄国谋生。诺贝尔的两个哥哥就像安徒生童话里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也站在街头巷尾卖过火柴,以便赚几个钱帮助维持家庭生计。在那场大火中,诺贝尔的母亲为了救出孩子几乎丧了命,精神和健康都受到影响,加上生活艰难,诺贝尔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体弱多病,全靠母亲的精心照料,才活了下来,由于健康不佳,他的童年不像别的孩童那样调皮、活泼和欢快,当别的孩童们在一起玩耍时,他只能充当一个旁观者。童年生活的这一遭遇使得他的性格比较孤僻、内向。到了8岁他才上学,只读了一年。这是他受过的唯一的学校教育。

伊曼纽尔的一些发明在俄国受到欢迎,经济状况开始好转,1842年诺贝尔全家迁居到俄国的彼得堡。在俄国由于语言不通,诺贝尔和两个哥哥都进不了当地的学校,只好在家里请一个瑞典教师指导他们学习俄、英、法、德等语言,当有了一定的俄语基础后,再跟俄国教师学习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体质虚弱的诺贝尔学习特别勤奋,学识不亚于他的两个哥哥,他那好学的态度,不仅得到教师的赞扬,也赢得父兄的喜爱。1843年,由于诺贝尔的二哥要回瑞典,兄弟三人只好停止了学业。诺贝尔来到他父亲开办的工厂当助手。他细心地观察和认真地思索,凡是经他耳闻目睹的那些重要学问都被他敏锐地吸收进去,生活本身成为他的大学。

为了进一步扩展他的视野,学到更多的东西,1850年他父亲让他出国进行旅行学习。两年中,他先后去过德国、法国、意大利和美国。由于他善于观察、认真学习,知识迅速积累。当他返回俄国时,他已成长为一位精通德、英、法及俄语的学者,受过科学训练的化学家。回家后,他立即投入他父亲创办的“诺贝尔父子机械铸造厂”工作。当时这工厂正为俄国生产急需的武器装备,在工厂的实践训练中,他考察了地雷、水雷及炸药的生产流程,研究过大炮和蒸汽机的设计。在这里他不仅增添了许多实用的工艺技术,还熟悉了工厂的生产和管理。

没有真正学历的诺贝尔,正是通过刻苦、持久的自学,逐步成长为科学家、发明家的。

有一天,彼得堡大学的两位教授来工厂拜访伊曼纽尔。他们认识了诺贝尔,并把具有极强爆炸力的硝化甘油送给诺贝尔研究。

诺贝尔把小瓶放在手上,像注视一块珍贵的宝石一样,聚精会神地看了好一会儿。从此,他便和硝化甘油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也是他后来有种种重大发明的开端。

从那天起,诺贝尔就开始与父亲一起研究硝化甘油。由于对硝化甘油研究的一片空白,加上诺贝尔工厂为了完成俄国政府的大量订货,诺贝尔只好把这项研究暂时放了下来。

可是不幸的是,俄国的战争失败了。诺贝尔工厂失去了订单和政府的支持,伊曼纽尔只有把工厂全部转让给别人。伊曼纽尔又一次受挫,心灰意冷,于是他决定与妻子安德雷特和小儿子埃米尔回瑞典。本来他也想带罗伯特、卢德维希和诺贝尔一起走,但这三兄弟商量后决定留下来,他们要复兴诺贝尔工厂。此时是1859年,诺贝尔26岁。

诺贝尔在简陋的条件下,重新开始了他被迫放下的研究项目——硝化甘油。

他所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如何引爆硝化甘油。这种物质是威力极强的爆炸物,如果在岩石上凿一个洞,把硝化甘油注入,并使其引爆,那么岩石就会被炸得粉碎。但是,人绝不能走近去点燃,否则也会如同岩石一样粉身碎骨。

针对这个关键性问题,他进行了反复实验,但仍然没能找到一种合适的引爆方法。有一天,正在走路的他,“哐啷”一声脚踢到了什么东西上,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玻璃瓶,玻璃瓶向前滚去,“嘭”地一声撞在石头上,碎了。诺贝尔见此情景,忽然受到启发:我可以用一个装满黑火药的瓶子,用它的爆炸力来引爆硝化甘油。他立刻进行了实验。他在一个小玻璃管中装上硝化甘油,再把玻璃管放入一个大玻璃瓶,在玻璃管的周围填满黑火药,再接上导火线。一切就绪后,他同哥哥一起来到河边。引燃导火索之后,他把那个玻璃罐用力抛向了前方。罐子在落进水里的同时,发出了“轰隆”一声巨响,河中被巨大的爆炸力掀起了高高的水柱。

试验成功了。这样一来,诺贝尔终于找到了使硝化甘油引爆的办法。剩下的问题是,还需要找到一种办法:即不管用多大剂量的硝化甘油,也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能使它准确无误地爆炸。那么,硝化甘油炸药就可以实际使用了。

为了找到这种理想中的小规模爆炸的最好方法,诺贝尔进行了50多次的反复实验。到1863年10月,他终于发明了硝化甘油的引爆装置——雷管。雷管不仅可以引发硝化甘油爆炸,而且可以很容易地使任何火药都确凿无误地爆炸。诺贝尔的这一项发明对以后的爆破技术起到了巨大作用,在人类发明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1863年12月,诺贝尔认为雷管引爆技术已经可以实际使用,于是宣布在斯德哥尔摩的奥梅贝里铅矿进行公开实验,结果实验取得巨大成功,坚硬的花岗岩被炸得粉碎,随后在各处进行的爆破也纷纷获得成功。新闻媒介对此进行了大量报道,消息传遍了全世界。

诺贝尔把这种威力巨大的新炸药命名为“硝化甘油炸药”,瑞典、法国、英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获得了生产专利权。各国订货源源不断,在一位实业家的资助下,诺贝尔家又新建了厂房。此时,埃米尔放暑假回来了,马上成为诺贝尔的得力助手。

这样,诺贝尔一家在事业方面又兴旺起来,今后只待像喷薄欲出的朝阳一样,蓬勃地发展。

正当诺贝尔工厂的复兴指日可待,全家人的脸上都溢出喜悦之情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悲惨事故。

1864年9月3日,试验中发生了硝化甘油的爆炸,他们的实验室被炸成一片废墟,诺贝尔的五位助手,包括他的幼弟埃米尔都被当场夺去了生命。诺贝尔因当时不在实验室而幸免于难。

“硝化甘油,可怕的物质。”报纸立刻对此进行了大量报道。诺贝尔被警方传讯了好几次,附近的居民对诺贝尔一家也是白眼相待。

“专门制造恐怖和炸药的一家人!”

“把弟弟和别人的性命也送掉了,没有人情味的人家!”

他父亲也因这一沉重打击,悲伤过度,得中风而半身不遂。这次爆炸事故还使住在周围的居民对他们的试验更加恐惧,纷纷要求政府当局封闭他们的实验室,有人甚至直接告诫诺贝尔,不准他在市内做试验。

对于人们的种种非议,诺贝尔都无言地忍受着,他把悲伤和痛苦,隐藏在内心深处。面对种种挑战,他勇敢地迎上前去,他要用自己加倍的努力来继续自己的事业来告慰埃米尔的在天之灵。他的研究热情更加昂扬。

正在这时,瑞典政府在建设铁路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硝化甘油炸药用于开挖隧道工程。见到有利可图,几位很有实力的资本家纷纷表示愿意与诺贝尔合作,帮他重建工厂,生产硝化甘油炸药。就这样,一个多月后,诺贝尔硝化甘油公司便诞生了。由于硝化甘油炸药的巨大威力,各方面的订货源源而来。诺贝尔在繁忙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了对硝化甘油炸药生产的管理和监督,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发生什么事故。

1865年春天,诺贝尔来到德国汉堡,与当地的几位实业家进行了联系,在他们的资助下,世界上第一座正规的硝化甘油炸药厂建成了。宽敞的厂房里,生产出比以前多得多的产品。订货单也从世界各地纷至沓来。

但是,事业刚刚恢复的诺贝尔又碰上了新的巨大难题。许久没有发生的爆炸事故突然又在各地频繁地发生了。原来,随着使用硝化甘油炸药的国家和人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忘记了硝化甘油的危险性,使用时越来越粗心。

1866年3月,澳大利亚的悉尼的一座炸药仓库爆炸。4月,在美国旧金山也发生仓库爆炸;几乎是在同一时刻,在巴拿马海港,一艘运载硝化甘油的船发生大爆炸……事故接连不断地到处发生,而且大都造成了许多人员的伤亡,财产的损失。每当报纸报道这种可怕的事故的时候,诺贝尔总免不了要受到许多人的指责:

“应该停止生产这种杀人的炸药!”

“制造这种危险东西的人,真是疯子!”

“你,为什么要发明这种可怕的东西!”

对于人们的指责,诺贝尔无话可说。每当他想到那么多人因爆炸事故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就常常夜不能眠。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快发明一种安全的硝化甘油炸药。为此,他就必须想出一种办法,在不减弱硝化甘油炸药爆炸力的前提下,使之能够安全地被搬运。这是因为,这一时期的事故,几乎全是在运输的途中发生的。

此时,诺贝尔认为,为了安全和便于运输,应该把液体的硝化甘油炸药制成固体的。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呢?他想到了用一种别的物质把硝化甘油吸进去,这样既能保持硝化甘油的爆炸威力,又促进了安全。于是,他开始用想到的各种物质,做能把硝化甘油吸收的实验。他使用过纸、木粉、煤粉、砖粉、干土、石膏粉、木炭粉、硅藻土等做过实验。最后,他发现将硅藻土与硝化甘油结合在一起效果最好。

在经过各种摔、打、砸实验之后,诺贝尔终于对这种新炸药的安全问题放心了。

就这样,一种威力大、重量轻、易搬运、安全可靠、性能稳定的“安全硝化甘油炸药”问世了。诺贝尔把这种新炸药命名为“达纳炸药”。

1866年10月,诺贝尔在德国进行了达纳炸药的公开实验。实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来观看的所有的人都不禁为这种安全而且威力大的新炸药赞叹不已。从此,“达纳炸药”的名字闻名世界。以前对硝化甘油炸药怀着恐惧感,憎恨、反对诺贝尔的人也改变了他们的看法。报界称赞诺贝尔,说他是“一位不向任何艰难困苦低头的青年发明家”。

1867年,达纳炸药开始向市场投放,立即招来世界各国的订货。因为有了达纳炸药,人类改造自然、发展社会的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许多原来不可想象的巨大工程,在达纳炸药出现后,能够马上动工了。可以说诺贝尔发明的达纳炸药,是瓦特发明蒸汽机后的又一个划时代的重大发明。它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后来,诺贝尔来到了巴黎。应使用达纳炸药的用户的要求,在新的实验室中,他开始着手研究“改良达纳炸药”,也就是要制出一种威力更大的炸药。他想把硅藻土换成某种具有爆炸性能的物质,就一定会大大提高炸药的爆炸力。按照这种想法,他开始了研究工作。

一天,由于实验过程中试管破裂,诺贝尔的手指被碎玻璃划破了。他的助手费伦巴赫在他受伤的手指上贴了一块名字叫硝棉胶的创伤膏。诺贝尔发现硝化甘油能够渗透到硝棉胶中去,于是他通过各种比例混合进行试验,终于发明了“胶质炸药”。

通过多次大规模实验,比达纳炸药爆炸力更强的“胶质炸药”研制成功了。1878年,诺贝尔公司将胶质炸药向世界推出,立即在英国、德国、美国、意大利等国取得了专利权。胶质炸药不怕任何碰撞摔砸,接近火源也不会爆炸,甚至可以在水下使用,所以就可以很便利地用于任何重大工程,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因此,胶质炸药很快在全世界普遍使用,深受欢迎,在矿山、在运河、在隧道、在海港,到处都出现了胶质炸药的身影。当时英国最著名的爆炸专家阿贝尔这样评价道:“从各方面来看,胶质炸药是最好、最安全的炸药。”

诺贝尔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对自己的发明总感到有许多不满意之处,在这种新炸药的基础上,结合达纳炸药,他又制成了各种用途的制品,有“特种达纳炸药”、“胶状达纳炸药”、“橡胶炸药”、“可塑性胶质炸药”等新产品。所有的这些发明,都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883年的一天,诺贝尔收到了一封令他十分兴奋的信。信中通知他,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接纳他为会员。这证明了诺贝尔在科学上作出的成就,已经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在此之前,他已经获得了来自各方面的荣誉与奖励,但他对这些都不感兴趣。然而,这次入选瑞典皇家科学院会员,诺贝尔认为:“这是我最重视的一个荣誉。”这个巨大的鼓舞,激励了他继续投入到新的研究中去。

此时,诺贝尔着手研究的是无烟炸药。这时的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这项研究。据说,在德国、瑞典、英国、法国等国,此项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然而,诺贝尔并不急于求成,他相信自己的能力。他专心致志、脚踏实地,以一般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反复进行实验,经历了多次失败和挫折后,终于用了7年时间,在世界上首次研制成功了“无烟炸药”。

这种新炸药爆炸时,名副其实地不冒烟。它还能在加温后被弄成带状、管状,可以用刀切、用剪刀剪,用起来十分方便;令人尤为惊讶的是,无烟炸药竟能像制做器皿时用的粘土一样,可以随心所欲地捏成各种形状。

当无烟炸药已经被研制成功的消息被公开发布后,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在各国军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因为一旦在战争时使用无烟炸药,既可以攻击敌人,又可以隐蔽自己,同时可以进一步提高枪弹炮弹的威力。

这时,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极力加强自己的军队。所以,有许多心怀叵测的人经常出入诺贝尔工厂,他们是想要搞到制造无烟炸药的秘密配方,以此大发战争横财。有着强烈和平之心的诺贝尔看到这种情况,心中十分苦恼,他不解地对助手说过: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只想把我的苦心发明用于残酷的战争呢?他们为什么不顾别人的苦难,只想到自己发财!我的发明,是为了和平,并不是为了战争!”

然而,当时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历史趋势,无情地践踏了诺贝尔的理想。不久,他的发明成果就被作为不可缺少的武器而用于战争了。

有一天,意大利政府向他提出了要大批购买无烟炸药。当法国政府得知这一消息后感到很不安,因为这时法、意两国基本处于敌对状态。为了阻止诺贝尔向意大利提供无烟炸药,法国政府就想出了很不高明的一招:封闭了法国的诺贝尔工厂,没收了诺贝尔的化学药品和实验用具。

一向心平气和、为人善良的诺贝尔,此时也怒不可遏了,受到了这种侮辱的他最终无法忍受了。就这样,诺贝尔决定离开居住了18年的巴黎,离开这个他曾一直热爱的国度。那么,去向何方呢?

他想到了意大利。意大利紧邻地中海,阳光明媚,空气清新,自然条件很优越;意大利人性格开朗,待人亲切。此时意大利政府也向诺贝尔发出了邀请,欢迎他到意大利定居。于是,他最终决定迁居意大利。1891年,在意大利南部沿海的圣雷莫,他的新宅邸建成了,随后他就搬了进去。

因为看到自己发明的各种炸药,不断地被人用于和平的反面,所以诺贝尔也就不想再研制新的炸药了,而把自己的研究方向转到了有益于“安全”的发明。比如:汽车的煞车设备,救助海上灾难的幸存者用的“救生火箭”,等等。

此外,他还改良了留声机和电池以及电话,发明了人造革与人造橡胶以及人造纤维。直到他去世之前,他的发明热情仍然不减当年,还陆续取得一些专利发明。

每到晚上,当诺贝尔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寝室后,并不能立即入睡。他养成了一种习惯:一边听着远处传来的大海波涛声,一边进行思索。他想:我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到了发明之上。现在我已是暮年,虽然没有妻子儿女,但并不是孤单的。我有一些亲密的朋友;那些素不相识的不幸者,那些贫穷而又很有前途的科学工作者,有许多得到了我的资助;最令我不安的是,我的许多发明被用到了这个世界上最令人憎恶的邪恶之事——战争上面了。发明威力强大的武器来消灭战争,我这种见解,到底对不对呢?

诺贝尔困惑了。他希望能够和谁携起手来,在促进人类社会走向和平的道路上共同前进。就在这时,他读到了一本小说《放下武器吧》,作者是他在巴黎就认识的兹特娜夫人。她是一位热心的和平主义者。在小说中,也充分表现了她祈求和平的心愿。于是,诺贝尔对兹特娜夫人感到十分钦佩,给她写了信,并表示很想和她进行一次关于和平问题的谈话。不久,机会来了。

1892年8月,在瑞士伯尔尼召开了世界和平会议。兹特娜夫人作为会议领导人,诺贝尔作为会议特邀嘉宾,都出席了这次大会。在会后,两人就和平问题,进行了推心置腹地长谈。最后,诺贝尔意味深长地说道:“看来,我以前的想法错了。对防止战争起作用的不是什么威力强大的武器,而是像夫人您那样,向人们诉说战争的恐怖,引导他们不发动战争。这样,才能有利于人类和平。”随后,他又提出了一个建议:“兹特娜夫人,我已经年迈力衰,而且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无法同您一起从事和平运动的工作,这很令我遗憾。然而,如果我的钱能够通过您的活动,对和平事业作出贡献的话,我将感到无比荣幸。需要多少钱我都可以捐助,请您不必客气。”

兹特娜夫人对此极为感动,接受了他的好意。因此,她就不用再历尽辛苦到各地去筹集和平运动的资金了。她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去访问更多的国家,向更多的人宣传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性,号召更多的人参加到和平运动的队伍中来。

诺贝尔看到兹特娜夫人为和平事业活跃在世界各地时,心中感到无比欣慰和满足。从这时开始,他逐渐在内心中暗暗地考虑自己身后的事情。兹特娜夫人后来接到了诺贝尔的一封信,信中写到:“我想拿出我的一部分财产,设立一项奖金,授予那些为促进世界和平而作出巨大贡献的人。”

这就是后来作为诺贝尔遗志设立的诺贝尔奖的最初设想。

岁月不饶人,诺贝尔顽强的工作精神,超群的劳动能力,已经在自然规律的影响下逐渐地衰弱下去。60岁以后,他的心脏病经常发作,最终卧床不起了。此时,他想:我的生命不长了。这么多年来,无论是研究成就还是事业规模都可以聊慰此生了。然而,即使以后我的肉体从这个世界消失了,我还是想为人类的和平与幸福留下一份有意义的礼物。为此,我应该为后世的人们尽力做些事情。

于是,1895年11月27日,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诺贝尔写下了这样一份著名的遗嘱:我把自己的全部财产作为基金,以其利息作为奖金。把奖金分为五等份,作为下列五种奖的奖金,将其奖给每年为人类作出最杰出贡献的人。

一、物理学奖:奖给在这个领域内,有最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

二、化学奖:奖给在这个领域内,有最重要发现或最重要改良的人。

三、生理学或医学奖:奖给在这两个领域有最重要发现的人。

四、文学奖:奖给在这个领域表明了理想主义的倾向,有最优秀作品的人。

五、******:奖给为国与国之间的友好、撤除或裁减军备、召开和平会议及实施和平会议的原则作出了最大努力的人。

各奖的获奖人由下述各委员会确定:

物理学奖、化学奖由瑞典科学院确定;

生理学或医学奖由斯德哥尔摩卡罗琳研究所确定;

文学奖由斯德哥尔摩科学院确定;

******由挪威议会选出的五人委员会确定。

不论世界上哪个国家的人都可以获奖。

我衷心希望世界上最有成就的人获奖。诺贝尔之所以设立这五种奖是有其深远的考虑的。他一生所从事的科学研究中,化学是他涉足最多的领域,其次是物理学。他真切地认识到研究化学和物理学的重要性,所以他特意为化学和物理学各设一奖。对于生理学和医学,他一直很关注,只是因为太忙,未能更多地研究它,对此他一直感到很遗憾,直到他去世前,他还想创办一个医学研究机构,这一愿望未能实现,所以他决定设立生理和医学奖来促进医学事业的发展,以弥补他生前的遗憾。诺贝尔虽然不是文学家,但在长期的孤独生活中,阅读一些文学名著曾是他主要的业余爱好。完全出自于对文学的热爱,他决定设置文学奖,希望有更多的优秀文学著作满足人们精神需求。他发明的各类炸药,按他的意愿主要用于工业,造福人类。事实上炸药不可避免地被用于人类之间的相互残杀,对此他很愤恨。为了倡导和平,反对战争,他决心再设一项******。历史的事实已证明,诺贝尔设置的这五个项奖的确在科学发展中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诺贝尔所设立的五种奖,我们清楚地看到他的伟大的胸怀和他的崇高的理想。

遗嘱写好后,他请四位好朋友作证明人,在遗嘱上签了名,然后把遗嘱存到自己的祖国——瑞典的斯德哥尔摩银行。这样,他放心了。

1896年8月的某一天,大哥罗伯特去世的消息传到了诺贝尔的耳朵里。大哥是他唯一的亲人,大哥的死讯给诺贝尔的精神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从此以后,他的精神状态越来越不佳了。

就在这一年的冬天,1896年12月10日,诞生于瑞典的伟人——诺贝尔在意大利的圣雷莫家中,停止了呼吸。两个月前,他刚刚过了63岁的生日。根据遗愿,他的遗体被运回故乡斯德哥尔摩,火化后葬在父母和弟弟长眠的诺丹卡德公墓。

诺贝尔去世后,他所立的遗嘱被公开,随即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瑞典的一家著名报社在赞誉他的伟大遗志时评论道:“迄今为止,作为个人为了促进人类进步和福利事业,并以纯粹的理想主义为目的,留给人类的赠礼之中,这应该是空前的。”

20世纪的第一年——1901年,在诺贝尔长眠五年后的12月10日,于斯德哥尔摩举行了第一届诺贝尔奖授奖仪式。

祈求世界和平、人类进步的诺贝尔的灵魂,化成了诺贝尔奖,放射着灿烂的光辉。它将永不泯灭。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土官底簿

    土官底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孽缘:日久见人心

    孽缘:日久见人心

    爱情里是有先来后到的,但是先来的不一定是赢家,后到的未必会输。爱一个人真的不一定要在一起,也许离开才是真爱。爱情无关乎金钱地位,那是一种本能,一种直觉。
  • 既温柔,又狂野

    既温柔,又狂野

    本书收录了北京女作家赵凝近年的散文随笔作品。其特有的文笔风格,完整地展现出了生活在繁华都市中的一个知识女人的真实心迹。
  • 嘘,不要回头

    嘘,不要回头

    吊儿郎当,一把剑背上,浪荡天涯。据说…………人在江湖飘,哪能没把刀。夕阳西下,英雄男儿血染江湖。背后的心酸谁又知晓?那年,江湖上他只是一个普通人。谁曾知晓,很多年后。江湖腥风血雨,唯他一人在权利力量的漩涡中,坦然自若。
  • 血煞骷髅

    血煞骷髅

    一个与地球源远的世界,富有远古神话色彩,穿插洪荒太古,云易变成一只骷髅降临了,而且还是血红色的,传说,命里带煞,会遭雷劈!
  • 为民请命(中华美德)

    为民请命(中华美德)

    中华美德的形成和发展历经五千年,内容博大而精深。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书中收录诸多为民请命的动人故事。
  • 恶魔殿下,站住!

    恶魔殿下,站住!

    “站住!借个吻!”霸道的一句话!疯狂的邂逅。从此,她被恶魔王子紧紧地缠上身。他禁锢她,捉弄她,宠溺她,把她打造成了强悍无敌的特种兵,把她纵容成霸气侧漏的强势女王!只因为,她是他心尖上的小辣椒老婆。这是一个灰姑娘蜕变女王的故事!这里有完美的二十四孝情人王子,有宠有虐,看下去,没准你会爱不释手!
  • 我的风流女教师

    我的风流女教师

    徐慧老师说:你考试滚出班级倒数前十我就做你一天女朋友。许蜜蜜老师说:你考试进班级前十我就满足你一个愿望。赵莹莹老师说:你进年纪前十我就给做你一天大老婆。刘倩倩老师说:你全校第一我就让你随便弄。······叶无忌说:老师,你们就洗干净等着我吧。
  • 霸道校草恋上呆萌小丫头

    霸道校草恋上呆萌小丫头

    “本姑娘第一次告白就失败,我是有多差啊!起码我还是学校的校花,我哪里不好了,人长得美,学习又好,他怎么就不喜欢我呢!”我喃喃自语说道。我拿起喝完饮料的饮料瓶朝正前方人扔去,突然听见有人大叫了一声,“啊!好疼!是谁扔我的?”我一下感到事情不妙,我扔到人了。
  • 穿越之塔

    穿越之塔

    一个无依无靠一穷二白的孤儿,从出生就被父母遗弃在山林之后,幸好被一个上山砍柴的老人给捡到一直抚养了二十多年,直到老人走后二十多岁的欧阳宇凭借着二十几年在和老人在一起生活的时间也学会了砍柴打猎。有一天他按正常生活一样的去山上打野,在无意之间进入了一个山洞,奇怪的时这个山洞中欧阳宇不知道的是他将去往一个奇幻的世界,而这个世界是怎么样的?他又会这个世界会有什么样的奇遇,各位书友看官们顺我一起去鉴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