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52800000020

第20章 附录:高考古诗鉴赏经典试题与答案

1.(2003年高考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这首词的上半阕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皱纱縠;然后是杨柳初醒,嫩黄浅碧,遥望一片轻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天风光就是这样一层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

作者用一个“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解析】此题考查到鉴赏表达技巧和文学作品的语言等方面。“渐觉”是上阕最关键的词语,它引出了词人对春天景色的感受,先是春水,后是柳烟,再后是杏花,很有层次感。另一个关键词语是“闹”,它写出了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闹”在修辞上属于“通感”手法,即把视觉转换成听觉。王国维曾经称赞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2.(2003年高考全国丙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词加以赏析。

【答案】“水无情”明写落日余晖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鉴赏领会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体味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这首怀古词作的开头三句,点明怀古之地是六朝古都,接着描写了日暮时分金陵城外大江东去的景色。“水无情”三字,很能引起人们对今昔兴亡的感触。这三个字可以说是全词的主旨所在,说明糜烂腐败的封建王朝必被历史的滚滚洪流淘汰。“暗逐逝波声”一句,写六朝帝王的豪奢荒淫的生活和统治都一去不复返,成了过眼云烟。只有一轮明月在姑苏台上方高悬,成为六朝的见证。

3.(2003年高考广西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古人认为杜鹃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声入手。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的无奈。

【解析】这首词是晏几道的思乡之作。但词人不明写思乡,而以啼叫不止的杜鹃曲折地表达出。杜鹃这个意象有思乡的意思,所以词人着力写杜鹃和它的鸣叫。解答时要抓住这一意象深入分析。

4.(2003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案】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解析】这是考查鉴赏古诗词语言的。说哪一个字好都可以,但必须说出理由,即为什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一般情况下赞成流行的版本采用的那个字为好。这里的“绕”就是流行版本采用的字。这首词写的是春末夏初的景致,“绕”字不仅写出了水之丰盈,而且有很强的动态感。

5.(2003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的诗友。

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答案】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

【解析】这是考查对诗的内容的理解。所谓“贯穿全篇”,就是“微风”在颔联、颈联、尾联中都有体现。所以,我们解答时,要在每一联中找到“风”的影子。推开门又使竹动的不可能是“故人”,应该是微风,从“疑”字可以看出;露珠从树枝或竹枝上滴下,大多是有风吹的缘故。“入幌”、“拂绿琴埃”的不可能是人,也应该是“微风”,因为它能吹起尘埃。有的同学在解答时,不能逐联分析,说得很笼统,这是容易失分的。

6.(2003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

(1)傍晚西风

(2)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解析】这是让作对比鉴赏的。是考查对诗的理解和考查鉴赏表现手法的。由“两竿落日”和“入暮”可以看出时间,“西风”都在诗中点出来了,这第(1)道题不难答。答第(2)题的“情感特点”要分析第一首诗的“相倚恨”和第二首的“低面深藏”,这两句分别写出来荷花在西风的吹拂下不同的情态,也是诗人对荷花的情感所在。

7.(2004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

6注7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答案】

(1)“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

(2)“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解析】诗中所写的景物,都是望中所见,所以“望”对全诗有统领作用。分析这首诗表达的情感,要注意诗下边的注释。“水悠悠”有一种颓势不可挽回之感,而苏轼的“大江东去”我们学过,自然会想起那是怀古的,抒发的是英雄不在的感慨。

8.(2006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6注7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

(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2)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

(1)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他词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

(2)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解析】这是考查鉴赏诗的语言和艺术手法的。就第(2)题来说,诗人在冷清的秋天里,不由得“愁”起来,“愁”由何起呢?是“阶下青苔”和雨中红叶渐渐稀疏的“红树”引起的,这是很明显的借景抒情。

9.(2007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6注7芜,丛生的草。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答案】

(1)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

(2)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

【解析】叠音词的最大作用就是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

10.(2007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答案】

(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景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

(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一、二句是写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一、二句是写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

【解析】作者的心境可以由第一首诗的“悲双鬓”和第二首的最后两句分析出来。

11.(2007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目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答案】

(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不应把离别(相聚)枧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霜险恶得多。

【解析】

(1)考查鉴赏词中表现出来的词人的思想情感。

(2)考查鉴赏对词的内容的理解。“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这是写景,前一句可以看出路途遥远,后一句可以看出路途险恶,表现出的是诗人对朋友的牵挂、担心、劝慰和祝福。

12.(2009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

(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

(1)“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

(2)上句着眼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解析】(2)这是考查鉴赏诗歌写景的角度。写景的角度除了视觉之外,还有听觉。

13.(2009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

6注7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答案】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解析】这是考查鉴赏情景结合的艺术手法。

14.(2009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

【答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观赏江月、倾听渔歌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字面看是句句写景,然而又景景关情。

【解析】这首七言古诗,以叙述的口气领起,首联说天色已晚,只好暂时系舟江边,以作休息,明天好继续赶路。城里传来的钟声打动了“卧”着的诗人,大概他会由城里人安居家中,而想到自己却漂泊城外,进而感到忧伤。天地一片空旷,只有一轮明月和诗人默默对视,自己是多么孤独无助呀。想想前景,出路何在呀,诗人发出深深的叹惋。这出路既是诗人跋涉的路,也是他人生前途。当他听到悠扬欢快的渔歌时,不免萌发思乡之情。那渔歌让人回味不尽,不要管它吧,还是快赶自己的路要紧。这既是赶自己的旅途之路,也是放下包袱,坚定信念,走自己的人生之路。

15.(2009年高考海南、宁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答案】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解析】此题是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和思想情感的。从写的两种景物,“城中桃李”、“溪头荠菜花”可以看出,这是对比手法。

16.(2009年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杜甫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故故:常常,频频。

(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答】

(1)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2)①“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的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②“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③“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

【解析】(1)题由“月”这个意象知道,这首诗抒发的应该是思乡之情。

17.(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

刘孝绰【注】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2)这首诗有什么含义?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案】

(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等活动。此诗采用了白描手法、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在风中、花中飞舞的情况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

(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与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全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解析】联系注释可以解答(2)题。注释说诗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由此可以知道诗人是想借素蝶的身世,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境遇和希望得到别人赏识的强烈愿望。

18.(2010年高考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案】

(1)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2)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解析】“子规”这一意象的含义大家都知道。诗歌借这一意象,有寄托、感慨,抒发的是伤离感乱之情,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解答这类“是否”题,一般从正面回答为好。

19.(2010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解析】这道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要求从第三、四句概括出具体的“隐者”的形象,没有多大难度,考生一般都能概括出。

20.(2010年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佑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答案】

(1)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2)①一句一个场景;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的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1)题由第四句可以分析出。答(2)题要注意这首诗的艺术手法,四句诗一句一个场景,四个画面虽然各自独立,但又是意境连绵的整体。

21.(2011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江

【明】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敞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答案】

(1)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

(2)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解析】

(1)题概括时,要逐联分析。

(2)题的“沙鸥”意象可由杜甫的《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得知。

22.(2011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着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答案】

(1)①诗坛地位,无人可比;②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③诗歌风格,清新、俊逸。

(2)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解析】杜甫和李白的情谊很深,杜甫对李白也很推崇。这首诗就是怀念李白的。开头四句热烈赞美,说他的诗歌冠绝当代,由于思想情趣卓异不凡,而出尘拔俗,天下无人可比。写的诗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后四句写出彼此的思念和希望。第三联是说诗人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时,李白也正在江东思念渭北的诗人,把思念之情寓于景物之中。这一联最不好理解,容易被看成是单纯写景的句子。其实根据前面所讲的章法也可以看出,这一联内容上该转,前两联是议论,这一联不会转到纯粹的写景上。再由题目“忆”知道,本诗还无一处应题,此联应该是。“忆”体现出的情感就在这一联里了。

23.(2011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答案】

(1)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做了铺垫。

(2)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解析】(1)题考查鉴赏诗的艺术手法。开头说山泉普通无名,接写它的不同凡响之处,这是典型的欲扬先抑手法。解答(2)题,“恬澹”是关键词。

24.(2011年高考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清明①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

(1)这首诗首联抒情有什么特点?

(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背景?

【答案】

(1)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

(2)典故出自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

25.(2011年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早春。黄鹂刚刚啼叫,下着毛毛细雨,小草刚发芽。

(2)对早春的喜爱。“休辞”、“人易老”、“莫待”,表达了作者一种珍惜光阴和时间,不要虚度人生,错过大好时光的感慨!

【解析】这首词引用、化用了韩愈的诗《早春》,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下片的意思是:不要推辞说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会醉倒,要知道花不常开人易老,不要等花落春回才感到惋惜,颠倒欷歔在落红绿茵之间。不难看出这里含有把握珍惜大好时光,及时行乐之意,告诫人们不要等到年老无所作为才感到后悔。

26.(2011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春暮西园

【明】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答案】这是一首表现晚春风光的田园诗,语言清新自然,流转畅达,用词精炼、准确。“绿”、“芳”两字,从视觉方面表现出绿水盈盈、芳草萋萋春天的美好景象。“满”字形象地形容出阳光洒满水池的样子。“过”则表现出春天的气候特点以及春色将尽的情景。

【解析】考题中的“任选一个角度”,其实就是任选一个方面。我们鉴赏诗歌要从哪些方面着手呢?这些方面就是“角度”,有多少方面就有多少角度。从语言的角度:可分析总体的语言风格,也可抓住“满”、“过”、“知”等字分析炼字的精当。从形象的角度:可联系诗中意象做具体分析,也可联系写景状物分析虚实相生、动静皆备的特色。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可分析白描、渲染、衬托等艺术手法。从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对“春暮”的态度,也可评价末句暗点“西园”的用意。

27.(2011年高考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案】

(1)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来写的。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2)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

【解析】这是考查鉴赏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1)题指明让分析线索,上、下阕首句说的比较清楚。但还必须分析出作者的感受和时令特点,不能只答出“时间”。(2)题要注意这首词情景交融的特点,虽是写心情,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在清寒冷落的环境中饱含着作者的凄清、孤独感。

28.(2011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骤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翻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

(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

(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

【答案】

(1)“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了骤雨声势之大。

(2)“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

(3)不好。开篇写暴雨骤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重心,这就冲淡了诗的艺术效果。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突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照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

【解析】(1)题考查鉴赏诗的遣词造句。那两个词是单纯的动词,立足本意就行,不必分析修辞义。(2)题考查鉴赏诗句,要抓住关键字的意思深入分析。(3)题考查鉴赏表达技巧。这是开放题。好与不好,说哪种意见都行,关键是要自圆其说。一般来说,正面回答合理些。

29.(2011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城

刘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望湖楼晚景

苏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1)(此题省略)

(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

(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

【答案】

(2)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所云“江南水墨图”的意境。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

(3)刘诗用“雨映寒空半有无”作为背景,虚实结合,浓淡配置,相互映衬,描绘出“一片江南水墨图”的优美画面。苏诗描绘的是由疾风、骤雨、雷电所构成的壮美景观,“横风吹雨”、“电光时掣”先后出现,中间插入“雨过潮平”的短暂平静,跌宕起伏,更凸显其壮观。

【解析】(2)题考查鉴赏重要诗句在诗篇结构中的作用。我们前面讲过诗歌章法结构的“起、承、转、合”问题,可以此来分析。(3)题考查鉴赏诗的意境风格,要根据两首诗的景色画面之“美”,认真比较分析,分别找出“优”之所在,“壮”之所在。

30.(2011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题郑防画夹五首(其一)

黄庭坚

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

欲唤扁舟归去,古人言是丹青。

【注】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惠崇:北宋诗人、画家。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

(1)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

(2)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张了。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画,画面上烟雨笼罩湖面,天上掠过归雁;进而作者仿佛已由画境置身于现实的湖上,望着归雁,就想唤一条小船归去;突然,耳旁响起朋友的声音:这是一幅画。于是作者才发现自己是将画境当作真景了。作者从画面引出真景,再从真景返回画境。

(2)不恰当。表面看,这首诗却有不合常理之处,但其实十分高妙,它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因所赏画中景色而产生幻觉的一种独特感受,从而赞赏画的高度逼真。批评者却未能领悟诗的这种佳趣。

【解析】

(1)从题干看出,有“画境”、“真景”,从诗中也要分清。第一句既点明了画的作者,又描绘出画境“烟雨”、“归雁”图。第二、三两句紧接着就写出了诗人因赏画而产生了幻觉,他恍恍惚惚好像坐在潇湘洞庭边,望着远去的大雁,思念起家乡,多么想立即唤来一叶扁舟,载着他,回归故园。“唤”字增添无限情趣,使画境变为真景,整首诗也灵动起来。第四句写诗人在朋友的提醒下回到现实,知道错把画境当真景了,妙趣顿生,构思颇费匠心。诗人先后经历了看画——进入幻境——重回现实三个时段,这就是画境、真景之间的关系。

(2)也是开放性的试题。看似评价古人对诗的批评,其实是考查对诗的内容的理解。此诗的用意就是赞扬惠崇画技的高超,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化境。理解了这些,再来评价古人的批评,就胸有成竹了。

同类推荐
  • 徐志摩情书:致陆小曼

    徐志摩情书:致陆小曼

    本书所收徐志摩情书主要采自《爱眉小札》,但也收录了《爱眉小札》未曾辑录的部分情书。相信读者从中可以看到一个充满文采、充满激情、充满睿智的徐志摩。
  • 细雨烹茶

    细雨烹茶

    本书主要包含近体诗、古体诗文、词等内容,诗歌内容清新雅致,适合闲余时间品读,对当前古诗领域补充了一定的空缺。
  • 唐前史传文学研究

    唐前史传文学研究

    本书包括:史官文化与唐前史传文学、唐前史传文学的嬗变轨迹、唐前史传文学中人物形象的建立、唐前史传文学中人性的展现、唐前史传与民间文学等内容。
  • 历史是明天的心跳

    历史是明天的心跳

    人们为何在回顾生命时总要陷入对历史的追问,为的是将生命扶成正果。历史的神情里常有一些深邃的忧伤把我们感动,一种无法言说的荒诞令我们悲戚或惊忧,使我们对其中所有的细节充满敬仰。本书以古今中外的历史名人为感悟对象,如蔡伦、文天祥、钱钟书等历史人物,通过提纯他们身上历史的美质,以增强现代人的人格情操;采撷历史精英人性之美,净化现代人被污染的灵魂。
  • 小窗幽记(上)

    小窗幽记(上)

    本书分为醒、情、灵、素、景、奇、法、倩等十二卷内容,辑录了晚明清言的精华,体现出晚明清言多重的理想和追求。
热门推荐
  • 造孽王爷萌宠妃

    造孽王爷萌宠妃

    【停止更新】她是二十一世纪的杀手之王,却穿到了丞相府的废材五小姐身上,他天赋卓绝,容貌五双,宠她爱他,没想到他竟然是自己的师傅,这让她如何抉择呢?
  • 梦舞深圳

    梦舞深圳

    深圳,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改革成功了,试验成功了,成果裴然,举世瞩目。成功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为什么会成功?罗列种种,成功缘于观念的更新,缘于顽强不止的拼搏和不断创新的探索。从最初的建设工程兵入驻,到后来千千万万的弄潮儿追逐,有多少故事在这里发生,有多少情感在这里交织。深圳,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的地名,是众多因素成就了它,它也影响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昨天已成过去,今天也已启航,历史和时间就是承前启后的,读懂了过去,明天才不会迷茫,明天的路上才更充满力量……
  • 待到紫罗盛开时

    待到紫罗盛开时

    “紫罗姑娘,我可以牵你的手吗?”“不行。”“就牵几秒钟?”“不行,就是不行。”“就一秒钟?”“不行,0.1秒都不行。”“那就0.01秒?”“……”黄昏吹着轻盈的风,星子在夜空中眨着眼睛……
  • 金龙蛇传

    金龙蛇传

    13岁少女丁元雪,为了彻底打败jh的表姐莉娟儿,一步一步踏上武道之路。本想打败jh后放弃武道,但已经不可能了。未来的武道之路充满凶险,磨炼。风流武道界高手如云,元雪能否在武道界立足,脱颖而出。打入瞬息万变的武道界,等待她的,是至高无上的荣誉,还是死亡之路。
  • 唐宋词名句考论

    唐宋词名句考论

    书中的二十一句唐宋词名句考论,从唐至宋,几乎关注到了所有著名词人:苏辛周姜,温李晏柳,多种流派,各有所及,体现了对唐宋词史全程探测的宏观学术把握。见一叶而知秋之将至,窥一斑而知全豹。考论一个名句需要动用词人的全部作品,明里考查与暗中搜索完全结合,才可见到真实结论。有校雠的牛劲,纠缠如毒蛇的狠心,是《唐宋词名句考论》所具备的起码精神。
  • 长征领导人5

    长征领导人5

    描写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所经历的故事,在这漫长的艰辛征途中红军所表现出的种种英雄气概,记载了他们为祖国的解放所作出的种种牺牲,献身于革命的伟大精神,以及打过的一个个漂亮胜战的精彩片段,记叙了他们所立下的不朽的功勋。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45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45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 被囚禁的世界

    被囚禁的世界

    一个被追杀的仙人叶颠,重生到异界,在这个名叫天魂大陆的地方,人们只能修炼灵魂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叶颠逐渐发现一个惊天大秘密。叶颠会如何选择,是解开谜题,还是完成前世的仇恨,两种不同的想法,这让叶颠陷入了迷雾,是最终迷失自己?还是走出迷雾,去追寻那唯一的真相。等级划分:指魂师(1-5指)、大指魂师(6-10指)、指魂圣(11-15)大指魂圣(16-20)、心魂天师、灵魂天师、灵归魂尊、反祖
  • EXO之繁华落寞

    EXO之繁华落寞

    内为虚构,请勿当真。文笔不好,勿喷。喜欢的就戳进来。谢谢
  • 圈养游戏:帝少的火辣小妻

    圈养游戏:帝少的火辣小妻

    此号已作废。此号已作废。此号已作废。此号已作废。此号已作废。此号已作废。此号已作废。此号已作废。此号已作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