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41300000009

第9章 垄断资本的产生和发展

引言

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矛盾的变化和加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历了其自身发展的两个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本章阐明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客观必然性,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概括垄断资本主义基本经济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在二次大战后的发展变化,在深层次上揭示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就是垄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垄断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也随之发展和日趋尖锐,私人垄断的统治已难以解决面临的种种矛盾,这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作为缓解矛盾的产物应运而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是垄断资产阶级在生产日益社会化的条件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对生产关系的又一次部分调整。二次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广泛、迅速而持续地发展,并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本章包括两节。第一节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分析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以及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产生垄断。同时分析了垄断组织的本质,以及垄断资本主义的五个基本特征。第二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历史的顺序考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并分析了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和实质。

9.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资本主义起始于16世纪,通过18世纪后半期开始的产业革命以及与之并行的世界市场的形成,建立起自己的物质生产基础,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定。这是产业资本占主导地位的自由资本主义。在这个阶段内,资本主义企业主要由资本家独自经营或合伙经营,自由竞争在经济领域内居于统治地位。自由竞争是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为争夺最有利的生产和销售条件而展开的不受限制的竞争。自由竞争的自由就是资本的自由。19世纪60~70年代,这种自由竞争发展到顶点,并逐渐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已经由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9.1.1生产集中和私人垄断资本的形成

9.1.1.1垄断的形成

自由竞争是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为争夺最有利的生产和销售条件而进行的不受限制的竞争。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第一,个别资本规模不大,企业组织形式以单个资本构成的单人业主制为主。例如,当时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的英国,1850年棉纺织厂平均每家工厂拥有工人才170人,到1870年也只有181人。第二,资本主义企业之间的关系以自由竞争为基准。第三,生产要素能在不同行业和企业间自由转移。第四,价格机制在经济运行中作用比较顺畅,资源配置主要靠市场价格来调节。虽然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阶段也存在垄断,但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垄断还只是个别现象,而自由竞争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在自由竞争的经济中,只有降低成本,才能够获取足够的利润使企业生存下去。因此,企业有改进技术、扩大规模以降低成本的动力。同一行业生产同种商品的企业间的竞争,使每个资本家都力图使本企业生产的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降低到社会劳动时间以下,以获取超额利润并扩大销路。并且,不同生产行业之间也存在竞争,这种竞争通过资本在行业间的转移,使各行业的利润率有平均化的趋势。于是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调节劳动在各行业的分配和各种经济资源的配置。单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利润的结果,使整个社会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平均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会进一步投入更多的资本扩大生产规模。

自由竞争必然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是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社会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这些企业在社会生产中所占份额日益增大。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是因为以下原因:

首先,是大资本吞并小资本,在自由竞争中,一些企业资本雄厚,能够广泛地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能在更大的范围内组织生产,能够利用规模优势采购到廉价的原材料,节约不变资本,降低成本,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大企业依靠这种竞争优势,吞并中小资本,所以在自由竞争阶段,生产和资本日益向少数企业集中。

其次,是股份公司的出现加速了生产和资本向少数企业的集中。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资本主义的信用制度和股份公司制度得到广泛采用。生产者通过发行股票把许多分散的资本集中起来,形成巨额资本。股份公司制度极大地缩短了大企业形成的时间,同时,实现了资本占有形式和资本组织形式的社会化,促进和加速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进程。马克思说:“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

通过股份公司这种形式,资本主义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

再次,是经济危机促进生产集中。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繁爆发,造成大批中小企业的破产,被大企业兼并或收购,加速了资本和生产的集中,从而使生产集中达到了更高程度。

最后,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重工业逐步取代轻工业成为最主要的工业部门。重工业规模大,需要集中大量资本和劳动力,这也促进了资本集中和生产集中的发展。

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垄断。生产集中为垄断提供了可能性。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单个资本规模很小,生产和流通主要分散于大量的生产经营职能单一的中小企业,受市场自发力量调节,竞争激烈,彼此间难以达成限制竞争的协定。由于单个企业的产量和市场份额微不足道,即使某些企业实现了联合或达成某种默契,也难以达到操纵市场的程度。当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一个行业的生产和销售已经被少数企业控制,这些企业数量较少,彼此之间容易达成联合协议,加之这些企业实力雄厚,也有力量操纵和控制该行业的生产和流通,这就使得垄断成为可能。

生产集中也使垄断的出现具有必要性。同行业中少数企业规模巨大,任何一方都很难在竞争中取胜,相互竞争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同时也为了能够更好地操纵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获取高额的利润,这些大企业有必要联合起来,形成垄断。

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而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必然导致垄断。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联合起来,控制和独占一个或几个行业的产品生产和销售市场。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本趋势。垄断一旦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就标志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9.1.1.2垄断组织

垄断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组织形式来实现。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垄断的组织形式围绕着尽可能获取最大的垄断利润这一目标不断进行改变,从最早的简单松散的形式过渡到复杂稳定的形式。按照垄断组织形式的顺序,比较重要的组织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混合联合公司等。

(1)卡特尔是一种初级形式的垄断组织,最早于1865年出现在德国。它是生产同类商品的大企业之间所建立的垄断联盟。参加该垄断联盟的企业要受到协议的约束,根据协议来划分销售市场,规定商品的产量和各自占有的份额,规定统一的标准价格等。但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上和法律上仍然是各自独立的。

(2)辛迪加这种组织性质最早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欧比较流行。这也是同一生产行业的资本主义企业之间建立的垄断联盟。联盟内企业签有共同销售产品和采购原料的协定。因此,参加辛迪加的企业虽然在生产上和法律上仍然是独立的,但在商业上却已丧失了独立性,所以辛迪加比卡特尔更为稳定。

(3)托拉斯是一种更为高级、更为稳定的垄断形式。最早于1882年产生在美国,20世纪迅速发展。它是由许多生产同类产品或生产上有密切联系的企业联合组成的大垄断企业。参加托拉斯的企业在生产、商业、财务、法律等方面都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其经营和管理统一由董事会运作。

(4)康采恩是出现较晚但更为复杂的一种垄断形式,于20世纪30年代首先出现在法国,此后在日本比较流行。逐步成为最为重要的垄断形式。它是以一两个实力雄厚的垄断企业为核心,把许多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的企业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企业集团,居于统治地位的是作为核心的大工业企业。核心企业通过收买股票、人事参与和财务控制等办法将其他企业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形成庞大的康采恩垄断组织。

(5)混合联合公司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得到广泛发展的一种垄断组织形式。混合联合公司采用跨部门、跨行业多样化经营方式。它与康采恩的不同之处在于,混合联合公司内部不存在一个主导企业,所属企业之间没有多少生产经营上的联系;而康采恩是以原有主要企业为核心,同时向其他部门渗透。目前,混合联合公司已成为现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主要地位的垄断组织形式。例如,美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就是一家典型的混合联合公司。它的经营范围很广,涵盖多个行业:电讯设备、电讯服务、交通运输和宇宙设备、建筑材料和基建设备、化工装置、煤、石油、天然气、稀有金属、食品、卫生用品、肥料、草籽等。至1977年,该公司生产的产品和经营的业务涉及23个产业部门和38个行业。

上述垄断组织形式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交错在一起的,有时几个托拉斯可以联合成为一个康采恩。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在不同国家占主导地位的垄断组织形式也有所不同。

9.1.1.3银行垄断

随着工业资本的集中和垄断的形成,银行资本也形成了集中和垄断。银行的集中是指银行的自有资本不断增大,存款在整个社会存款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当银行资本高度集中时,就形成了银行垄断和银行垄断资本。19世纪末20世纪初,银行业的集中和垄断发展得非常迅速。如在德国,1909年底,柏林9家大银行及其附属银行,其自有资本和存款共计113亿马克,约占德国银行资本总数的83%,1913年底,这9家银行的存款占全国银行存款的一半以上。1900年,英国5家最大的银行其存款占全国储蓄银行存款总额的28%;美国共有银行10382家,其中20家最大的银行的存款占所有银行存款的15%。

银行资本的集中和垄断是以工业生产和资本集中与垄断为基础进行的。工业生产资本的高度集中,为银行业的集中垄断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大型的工业企业的出现为大银行提供了充足的存款来源,增加了它的经济实力,为银行业的集中提供了可能性。同时,工业企业本身的发展又需要大银行提供大量的、长期的贷款,而且大企业的业务联系比较广泛,只有在国内外许多地方有分支机构的大银行才能满足大企业业务发展的需要,这也促进了银行的集中和垄断。据美国银行协会报告,1994年全美有550家银行合并,到1995年8月底合并银行已达600家,超过1994年。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行了规模庞大的银行兼并,几乎每年都有两起以上。

银行业的集中也促进了工业的集中。信用是生产和资本集中的两大杠杆之一。正如大工业企业只愿意把它们的大量闲置资本存入比较稳固的大银行一样,大银行也只愿意把大量的贷款贷给比较稳固的大工业企业,否则贷款的风险就很大。大企业得到大银行的巨额贷款,就更增加了对中小企业的优势,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大企业打败和吞并中小企业的进程。

银行垄断资本形成后,银行的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自由竞争时期,银行是普通的借贷中介人。银行通过吸收存款把社会上分散闲置的货币集中起来,再通过借贷将其借给资本家使用。并且,当时银行规模比较小,数量多,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不紧密也不固定。银行形成垄断后,银行就从普通的借贷中介变成万能的垄断者。由于大企业所需的巨额资金只有少数有实力的大银行才可以提供,所以大企业逐步丧失了选择的自由;同时,为了保证所贷出的巨额资金的安全,银行需要对贷款的去向、用途进行监督。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开始直接干预和控制工商业资本,变成了万能的垄断者。

银行业干预和控制工商业资本的具体方式包括以下三种:一是通过贷款影响和控制工商业资本。从1946年到1989年,美国非金融和非农业部门公司的外部资金比重平均为34.7%。日本工商企业的资金来源有80%左右靠借入。二是通过收购企业的股份,成为企业的控股者,从而干预和操纵大工业企业的经营活动。美国金融机构在全美公司股票中所占份额,1900年为6.7%,1974年已上升为33.3%。同美国相比,西欧和日本的金融业及工商企业的集中水平更高,相互持股和资本渗透的规模也更大。三是人事结合加强控制工商业资本,即直接由银行的董事或经理兼任大工业企业的董事或经理,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控制和掌握大工业企业的领导权。战后以来这种结合方式有了进一步发展,各类大企业中的外部董事数目激增。在美国公司中外部董事占董事总数的比例,1938年为50%,1976年已增长到83%。

9.1.2垄断的特征

垄断的特征实质上是指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当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其经济生活有五大特征日益突现出来:第一,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这样高的程度,以致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第二,银行资本和工业资资本已融合起来,在这个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第三,与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第四,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第五,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统治。

9.1.2.1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比起自由竞争时期分散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垄断使少数人手里资本规模扩大,使单个资本的实力大大增强。垄断资本支配着整个经济生活。垄断统治是通过垄断组织利用垄断价格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实现的。追求高额垄断利润是剩余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具体表现形式,因而它支配和制约着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和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

垄断占有代替分散的私人占有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自由竞争的局限性,提高了生产和科研的社会化程度,因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垄断也有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一面。由于垄断组织可以通过垄断价格获得高额利润,它所主要关心的就不是改进技术、降低成本,而是千方百计地维护垄断价格,因而出现了人为地阻碍新技术应用的现象。

9.1.2.2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

由于大银行的地位随着垄断程度的加深日益重要,大工业企业也都设法控制大银行。银行业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了新型的垄断资本——金融资本。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在经济生活中是工业资本的统治,到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经济生活中的主宰则是金融资本。金融资本的形成主要有两种途径:资本融合和人事结合,即银行业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之间通过相互购买股票以及双方的垄断资本家或其代理人相互兼任对方要职。在金融资本形成的同时,也产生了金融寡头。所谓金融寡头指掌握着巨额金融资本,并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和实际上控制国家政策的极少数最大的垄断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资本的统治,实质上就是金融寡头的统治。

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中进行统治的主要手段是参与制。所谓参与制,是指垄断资本家通过收买和持有一定数量股票的办法来实现对企业的控制。金融寡头首先用购买股票的办法控制一个大银行或大工业企业,作为“母公司”,然后用“母公司”的资本按照股票控制额来购买其他企业的股票,从而控制这些企业作为自己的“子公司”,再用此办法使“子公司”控制一批企业为“孙公司”,这样层层参与下去,使得金融寡头支配了比自有资本大几倍、几十倍的他人资本,从而扩大自己的经济实力。从理论上讲,只要掌握了股份公司51%的股票就可以控制这家股份公司。但实际上,由于小面额股票的发行,股票的分散化,股票控制额实际上可以大大低于51%的理论值,从而用较少的资本就可以支配和控制较大的资本。所以,通过参与制,少数金融寡头就可实现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控制。如美国,进入20世纪以后,控制全国经济的就是摩根、洛克菲勒、库恩-洛伯、梅隆、杜邦、芝加哥、克利夫兰和波士顿这八大财团。控制日本经济的主要是三井、三菱、住友、富士、第一劝业、三和等六大财团。

此外,金融寡头在经济上还通过创办企业、发行有价证券、办理公债,参与贱价收买企业和改组企业以及搞土地投机等活动,运用种种正当和不正当的手段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以巩固垄断统治。

金融寡头在政治领域中进行统治的主要手段是人事参与或“个人联合”来实现的。具体来讲,就是金融寡头采取收买政府高级官员或议员,直接派人或亲自担任政府职务的办法来控制国家政策来达到个人目的。金融寡头通过参与政府的活动,实现了少数金融寡头对整个国家从经济到政治的全面控制。

金融寡头的统治,不仅是在经济上、政治上,而且还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垄断既然已经形成,而且操纵着几十亿资本,它就绝对不可避免地要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去,而不管政治制度或其他任何‘细节’如何。”

9.1.2.3资本输出占重要地位

金融资本通过各种手段实现了对国内政治和经济的全面统治后,必然要把触角伸向国外,以获取更为高额的利润。资本输出是金融资本进行对外扩张的重要手段。资本输出成为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绝非偶然,它是垄断发展的必然产物。自由竞争占统治地位时的对外经济关系的特征是商品输出,而垄断占统治地位时的特征是资本输出。垄断阶段,尽管商品输出还有很大发展,但其重要意义却已为资本输出所代,在1870年前后,英、法、德、美、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投资只有50亿美元。1914年已增加到440亿~490亿美元,资本输出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商品输出,对外投资取得的收入大大超过对外贸易取得的收入。

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在于:

第一,寻找新的投资机会的需要进行资本输出。从国内看,在金融资本的垄断统治下,它们凭借自己的垄断地位,加强着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榨和剥削,也加剧了对中小资本的吞并,使得少数垄断资本家手中集中和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资本。但是,同时又由于垄断组织为了确保自己的垄断地位,攫取高额垄断利润,千方百计地限制固定资本更新和技术革新,阻止新的资本投入它所垄断的部门,从而,大大限制了国内资本的运用,造成了大量的“过剩资本”。从国际看,由于国际垄断的新发展,少数最富裕国家在国际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它们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和落后国家进行疯狂的掠夺,榨取了巨额的垄断利润,使资本财富急剧膨胀,但国内投资场所又受到限制,结果也就使得这些国家的“过剩资本”更加扩大。于是,垄断资本积累的大量货币资本便涌向国外,追逐更多的垄断利润。

第二,国际竞争要求进行资本输出。随着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国际竞争也益发激烈,为了保护本国的企业,大多数国家采用贸易保护政策,限制别国商品进入到本国市场。为了绕开贸易壁垒,垄断企业进行资本输出,直接在国外设立工厂生产商品,就地销售。

第三,控制和争夺廉价资源需要进行资本输出。垄断组织为了获取更大的垄断利润,必然寻找更为廉价的资源。当资本输出被用于开发经济落后国家的各种资源时,垄断资本借此把这些资源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从而可以进行廉价掠夺。总之,在垄断时期,资本的高度集中和本国有限的资源与狭隘市场的矛盾使资源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

资本输出的基本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借贷资本的输出,即由帝国主义国家的政府、企业或银行,向别国的政府、企业或银行提供贷款;另一种是生产资本的输出,即帝国主义国家的政府、企业在国外直接投资,或是独立创办企业,或是联合投资创办企业,或是低价收买外国企业,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原料资源,就地生产,就地销售,获得垄断利润。

资本输出对输出国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可以获得大量的利润和利息。直接对经济落后国家投资办企业,当地廉价的原材料和劳动力,优惠的地价和关税,自然会使投资者取得高额的利润。如果是贷款则得到高额的利息。第二,资本输出成为控制资本输入国的重要手段。资本输出国对输入国的贷款,往往附带种种条件,一般是通过签订协议来获得经济、政治以至军事方面的优惠和特权。第三,资本输出是输出国扩大商品出口的手段。贷款通常规定债务国要用贷款中的全部或部分来购买债权国的商品,这样资本输出国通过资本输出来带动商品输出。第四,资本输出使金融资本的银行网遍布全世界。随着资本输出的增长,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资本在世界各地建立起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形成遍布世界的银行网,成为金融资本控制银行网所在国经济的重要机构。

资本输出对于输入国的影响:一方面,促使输入国自然经济的瓦解,刺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在资本输入国开办工厂、矿山和其他企业,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自然经济的瓦解,大批农民和小手工业者贫困破产,这就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和雇佣劳动力,其结果会刺激资本输入国的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另一方面,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资本输出来控制输入国的经济,使输入国的经济发展服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利益的需要,要为它们提供廉价原材料或初级产品,从而导致资本输入国经济单一化和畸形发展,增大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依赖性,经济上的依赖又必然使得政治和其他方面不得不受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牵制。

9.1.2.4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分割世界

资本输出的发展,必然引起各国最大的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形成国际垄断同盟。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组织首先控制国内的生产和流通,随着资本输出的猛增和经济国际化的发展,不同国家的垄断组织必定在国际上激烈争夺有利的投资场所、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不同国家的垄断组织之间的激烈竞争往往会导致两败俱伤,给垄断组织带来巨大损失。为了避免这种损失,它们转而形成同盟,取得暂时妥协,共同进行剥削。1907年,德国和美国两个最大的电力托拉斯的结盟就是典型事例。电力工业是代表19世纪末20世纪初拥有最新技术的部门,德国的电气总公司在国外的直接代表机构就有34个,其中有12个是股份公司,分设在10多个国家中,堪称“电力强国”。其对手是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是又一“电力强国”,它既垄断了国内市场,也在国外设有分支机构。这两大电力托拉斯在国际竞争中终因势均力敌,达成协议,共同瓜分世界市场。其中,德国电气总公司分得了德国、奥地利、俄国、荷兰、丹麦、瑞士、土耳其和巴尔干国家的市场,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获得了美国和加拿大的市场。

国际垄断同盟是由各国最大的垄断组织为了瓜分世界市场、确定垄断价格、控制生产规模和原料来源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而达成一定的协议,建立起来的国际性经济联盟。国际垄断同盟的建立,标志着世界范围的生产和资本集中已经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

到20世纪初,国际垄断同盟已有很大发展,其形式多种多样,有国际卡特尔、国际辛迪加和国际托拉斯,最普遍最常见的是国际卡特尔。在1914年,缔结正式协定的国际卡特尔已有116个,其中著名的有国际电气卡特尔、国际铝业卡特尔和国际钢轨卡特尔。

国际垄断同盟是不同国家的垄断组织,为了自己利益,暂时结成的合作组织,因此当它们之间的实力或者是外部客观环境发生了改变,就会引起它们之间重新瓜分世界市场的斗争。所以,国际垄断同盟绝对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不同国家垄断组织之间的利益争夺。相反,不同国家的垄断组织之间为了利益而进行的斗争是一直存在的,并且,当它们之间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市场而进行的斗争,会更加激烈,更加残酷。

9.1.2.5殖民统治

垄断组织为了更好地在经济上瓜分世界,会利用国家机器在领土上瓜分世界。这样做能够使其扩大和加深在世界范围内的剥削和掠夺,才能巩固在经济上对世界的控制权。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的过渡和金融资本统治的形成,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卷入了争夺殖民地的高潮。殖民地是垄断资本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也是其资本输出的有利场所。在这一时期里,六个最大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俄国、法国、德国、美国和日本)把殖民地的领土面积扩大了一半以上。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垄断资本主义列强可以说已经把世界领土瓜分完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殖民地附属国纷纷摆脱了殖民统治,走向民族解放,建立民族主权国家。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采用新的控制和掠夺方法,放弃旧殖民主义的统治方式。而对这些国家采取新的控制和渗透方法,即所谓新殖民主义。和采用军事侵略来控制殖民的政治和经济的旧殖民主义不同,新殖民主义采取比较隐蔽的、间接的办法,主要用经济渗透或经济侵略的方式,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控制,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新殖民主义的表现形式很多,如打着“援助”的旗号进行国家资本输出,并以此控制受援国的经济、政治;通过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一方面掠夺发展中国家的原料,同时把高能耗和污染严重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另一方面,封杀发展中国家民族工业品牌,占领其市场,以实现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乃至整个经济进行控制。

9.1.3垄断和竞争

在资本主义垄断时期,垄断在经济生活中代替自由竞争占统治地位,并成为自由竞争的对立物。但是,垄断的统治没有也不可能消灭竞争,而是与竞争并存,并使竞争更加复杂和尖锐。垄断和竞争并存的根本原因在于垄断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只要存在私有制和商品经济,生产的目的和动机就只能是追求最大数量的剩余价值,市场竞争就不可避免。由于竞争的基础和经济条件依然存在,垄断与竞争总是并存的,垄断也就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竞争。

9.1.3.1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同自由竞争相比,具有一些新特点。

第一,竞争目的不同。垄断竞争则是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自由竞争主要是为了获得平均利润或超额利润。

第二,竞争的手段不同。在垄断条件下的竞争中,企业凭借其垄断地位,不仅采取各种经济手段,甚至使用非经济的强制手段。这也使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变得更加复杂、更加激烈。而自由竞争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如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等。

第三,竞争范围不同。在垄断时期,竞争扩展到国际市场上,扩展到政治、军事、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总之,垄断条件下的竞争,不仅规模大、时间长、手段残酷、程度更加激烈,而且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第四,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自由竞争时期由于企业规模较小且力量单薄,限制了竞争的激烈程度;而在垄断时期,由于垄断组织的实力异常强大以及所采用的手段与自由竞争阶段不可同日而语,造成竞争的规模比过去大大扩大,竞争程度更加激烈,时间更加持久,破坏性后果更加严重。正如列宁所说,从自由竞争中成长起来的垄断并不消除竞争,而是凌驾于竞争之上,与之并存,因而产生了许多特别尖锐、特别剧烈的矛盾、摩擦和冲突。

9.1.3.2垄断条件下的竞争的形式

(1)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在垄断组织内部,一般存在几个大企业,这些企业之间虽然已经在共同操纵市场、保持垄断价格等方面达成了协议,但各个资本家为了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同样要展开激烈的竞争。例如,美国汽车行业中,存在三家大型汽车企业,这三家企业之间同样存在竞争。

(2)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各个垄断组织之间为了争夺廉价原料来源和投资场所,必然展开激烈竞争。

(3)“局外企业”之间的竞争垄断占统治地位行业或部门中,仍然存在大量的非垄断企业,即所谓“局外企业”,这些局外企业之间存在着自由竞争。但是,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由于垄断组织内部与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已成为竞争的主要形式,因而“局外企业”之间的自由竞争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居于次要地位,同时,这种自由竞争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垄断组织的制约。

9.1.4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9.1.4.1垄断利润

垄断利润是垄断企业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一种特殊超额利润,即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垄断组织要实现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必须有大量的资本,这就需要追求高额垄断利润,而垄断组织可以凭借其在经济生活中的垄断地位,操纵商品的生产和销售,提高商品销售价格,压低原材料收购价格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垄断利润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垄断企业内部职工创造的剩余价值;二是存在于垄断企业外部但通过价格等机制转移到垄断企业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垄断企业内部职工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垄断利润的一个源泉。垄断企业大多以生产规模巨大、技术设备先进、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比例较大为特征,这意味着垄断资本直接剥削的劳动力数量众多,其中的复杂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所占比重较大,复杂劳动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在劳动生产率高于平均水平的垄断企业中,职工的劳动作为倍加的劳动也成为更大的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垄断企业内部丰富的剩余价值源泉表明,垄断利润首先是以垄断资本剥削企业内部的雇佣劳动为基础的。

垄断利润还来自企业外部,包括国内和国外。这些外部来源是通过价格等机制转移到垄断企业的。垄断利润的外部来源包括:①工人和劳动群众的必要劳动创造的一部分价值通过购买消费品时的垄断高价转化为垄断利润。②非垄断企业的一部分价值和剩余价值通过购买生产资料时的垄断高价转化为垄断利润。③小企业和小生产者的一部分价值或剩余价值通过出售原材料时的垄断低价转化为垄断利润。④社会已经形成的一部分价值和剩余价值,通过资产阶级国家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如政府对垄断企业的减税、津贴、科研资助、优惠贷款、军事订货等)转化为垄断利润。上述垄断利润的企业外部源泉,虽然要借助价格等机制通过流通或分配过程转移到垄断企业,但它们并不是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它们仍然是社会生产过程中已经形成的一部分价值或剩余价值。

9.1.4.2垄断价格

垄断价格是指垄断组织依靠自己在经济上的垄断地位所制订的能够带来垄断利润的价格。垄断价格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所通行的生产价格有所不同。资本主义垄断前阶段由于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的自由竞争,企业只能得到平均利润,产品通常按照生产价格出卖。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由于大企业的垄断地位阻碍了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的自由竞争,大企业则能够按照高于生产价格的垄断价格出卖商品,并以垄断利润作为自己的利润目标。垄断价格和垄断利润的通行正是垄断资本形成的基本标志。

垄断价格分为两种:①垄断高价,垄断组织在出售商品时所制订的高于商品价值的垄断价格,简称为垄断高价;②垄断低价,垄断组织在非垄断企业、小生产者和欠发达国家购买商品时,凭借自己的垄断地位把价格压低到商品价值或生产价格以下,简称为垄断低价。虽然垄断价格的出现,使得一些商品的价格和价值相背离,但是不论是垄断高价,还是垄断低价,都不会使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与商品价值总额背离。也就是垄断价格不能增加或减少社会商品价值总量,只是使价值和剩余价值发生有利于垄断资本家的分配。

垄断价格虽然是垄断企业人为规定的,但它并不违背价值规律,这是因为:①不论是垄断高价还是垄断低价,不能完全脱离开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仍然是价格的基础,比如自行车的垄断价格绝对不会定得比汽车还高。②垄断价格并没有也不可能增加商品的价值总量,垄断价格出现后,全社会的商品价值总额仍然等于商品的价值总和。垄断价格无非是使价值和剩余价值做有利于垄断组织的一种重新分配的手段,是把其他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具有垄断价格的商品上而已。可见,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各个时期都必然起作用,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垄断企业针对不同的市场制订出不同的垄断价格。由于同种产品的不同购买群可能有不同的需求弹性,垄断企业经常实行区别价格或价格歧视政策,即对同种产品的不同购买者制订不同的售价。这样它们在维持垄断高价的同时,可以扩大产品的销售量,从而实现最大可能的利润量和利润率。一种产品的垄断高价是一个价格体系,它可能包括若干不同水平的价格,并可能随着成本和需求的变动而变化。

9.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从自由竞争发展为垄断,再从一般垄断发展为国家垄断,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9.2.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过程及原因

资本主义从私人垄断过渡到国家垄断是生产关系的调整。这种调整是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产物,也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早在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初期,国家垄断作为垄断的一种形式就已经产生。它的最初形式是国营兵工厂、国有土地基金等,但当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整个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还很有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应对战争,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许多国家实行了生产和分配的国家调节。如意大利在一战时对本国的战争行业进行管制,并且还直接投资建立企业。战争结束后,随着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就削弱了。

然而,20世纪30年代初的整个资本主义国家空前的经济危机加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各国政府重新对经济进行管制,同时也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如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英国则提出“产业合理化”运动,而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法西斯国家,则通过扩军备战,以经济军事化方式干预和组织国民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得到加强。各交战国建立了战时经济管理机构(如美国的战时生产局),国家对战时经济进行了全面的管理和调节。二战结束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有所减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又一次进入低潮。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从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入了持续、广泛、稳定发展的阶段。此时,不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财政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迅速增加,一般已达到40%左右,而且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已不再是作为一种短时期的“战时状态”或“反危机措施”,而是发展成为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的经常性需要。国家与垄断资本的结合已经发展到整个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的所有环节,包括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从而使垄断资本主义具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显著特征。

具体来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普遍化的原因如下:

第一,社会化大生产和私人垄断资本占有导致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随着垄断程度的加深,资本主义的生产能力急剧扩张。但是由于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在一定时期总是有限的。私人垄断资本生产盲目扩大与社会需求相对减少的矛盾导致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并终于酿成了1929—1933年的世界性大危机,这就要求国家从私人垄断资本的整体利益出发,对经济结构进行干预和调节,以确保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

第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要求巨额资本用于发展科学研究和公共基础设施,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个领域的联系日益密切,一项技术的开发和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另外,科学技术研究还具有“外部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私人垄断资本无力也不愿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同样,大规模更新和发展社会生产的基础设施,也需要巨额资本投资和承担较大风险,这往往也是私人垄断资本难以负担或不愿意负担的。只有作为资本家整体利益总代表的资产阶级国家,才愿意并且有能力承担对这些项目的巨额投资任务,为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提供社会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第三,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需要国家加以干预。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国民经济不同行业和部门之间的生产具有比例性和协调性。而私人垄断资本的统治加剧了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使生产社会化发展所需要的各部门各环节之间日益紧密和复杂的内在联系受到破坏,比例失调加剧。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依靠私人垄断资本的力量和市场的自发调节已难以解决由结构失衡所造成的经济动荡,必须依靠国家采取行政的或经济的措施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总之,垄断造成的生产进一步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导致国家及其职能发生巨大变化,不仅要求国家作为上层建筑而发挥作用,而且要求作为经济基础组成部分发挥作用,通过国家资本和国家经济机构,参与私人资本的运动,调节社会的再生产过程,履行一定的组织经济的职能。所以说,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

9.2.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包括国家所有制和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9.2.2.1国有制

资本主义国家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或资本归资产阶级国家所有的一种资本主义私有制。国家所有制的性质由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资本主义国家所有制实际上是全体资本家的共同所有制,这种所有制实质上仍然是资本主义私有制。

资本主义国有制的具体形式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国家独资企业即国有企业,其全部资本都为国家垄断资本。这种国有企业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形成:一是国家直接投资建立国有制企业。主要分布于一些投资数量大、资本周转时间长、利润率比较低,但又是社会资本再生产所不可缺少,而私人垄断资本没有能力并且不愿意投资的产业部门,属于这种类型的企业,除了国家银行及其他金融企业外,主要是科研中心、原子能、宇航,以及基础工业、基础设施等。战后至70年代初,美国政府在工业和公共事业部门新建国有企业所花费投资共达1567.7亿美元,占同期全国私人与国家投资总额的17%。二是私人垄断资本企业的国有化。即国家用高价收买或其他补偿办法,把一些私人垄断资本创办的企业转变国有。1929—1933年世界性的大危机促进欧洲的许多国家政府大量收购濒于破产的企业,使许多银行、企业国有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许多国家建立了大批的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不仅控制了很大一部分基础工业部门,而且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也占有很高的比重。在英国,国有企业的生产占一半以上的部门曾有10个之多。

另一种形式就是混合经济中的国有资本。混合经济是私人垄断资本和国家垄断资本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经济形式。混合经济的形成,也有两种途径:一是国家用国库资本购买私人企业的股票,参与私人垄断资本同盟;二是私人垄断资本购买国有企业的股票,参与对国有资本的占有。在这种经济形式中,私人垄断资本的运动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作为垄断资本家代表的国家的干预和调节,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要借助国家的力量才能完成自己的运动。

9.2.2.2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和调节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又一重要形式。在这种形式下,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的结合主要是一种企业外部的结合。在这种结合方式中,如果国家对企业没有所有权,就不能以所有者的身份来管理企业,而只能是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从外部对企业、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管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以保证再生产的各种比例关系协调,特别是要保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从而使整个资本主义经济能够正常运行和发展。

在资本主义生产的自发调节机制下,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经常存在比例失调。一般性的局部的比例失调可以依靠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加以解决,而严重的宏观的比例失调则只能通过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来加以克服。1929年之前,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相信市场经济体制,能够调节经济中存在的失调问题,使之健康运转。然而,1929—1933年的空前的经济危机打破了单纯依靠市场自发力量调节社会经济使之达到均衡的神话,资本主义社会开始求助于国家国家干预来调节市场运转中存在的问题。

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的调节主要是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等总量及结构调节政策,间接地调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局部比例与宏观比例关系。

第一,财政政策。国家财政由政府收入和支出两方面构成,其中政府收入则包括税收和公债,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两部分。政府收入和支出的变动会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因此,财政政策包括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前者通过增加或减少税收来调节经济;后者通过减少或增加政府对商品、劳务的采购量,变动公共工程支出以及其他开支来调节经济。

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情况,对经济发展形势加以分析权衡,采取不同的财政政策。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应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即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以刺激总需求,降低失业率;当经济高涨期,产生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政府应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也就是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以抑制总需求。财政政策在历史上曾创造过炫目的辉煌,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财政政策在其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由于时滞、不确定性和外在不可预测的随机因素干扰等多种因素的存在,财政政策发挥其作用也有其局限性。

第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改变货币供给量以影响利率水平,进而影响投资和消费,最终影响社会总需求。在经济衰退时期,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也就是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从而提高总需求水平;在经济高涨时,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应量,利率上升,抑制投资和消费,降低总需求水平。货币政策的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第三,收入政策。收入政策是资产阶级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状况有意识地调节工资、利润和其他收入的政策,是国家对分配领域的政策干预。从理论上说通货膨胀率等于货币工资增长率减去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如果货币工资增长率等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则物价水平保持不变,国民收入分为工资和利润的比例也不会变。但如果货币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企业家为了保证其利润水平就会提高产品价格,会导致通货膨胀。在自由市场经济中,工资是由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但是,在二战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新的情况。一方面,工会组织的集体谈判力量有很大增长;另一方面,寡头垄断体制下大企业操纵市场价格的力量也大大增强,于是就出现了市场竞争不完全条件下工资与物价的螺旋式上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政府试图通过对工资与物价的管理,制止通货膨胀。

第四,产业政策。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通过对调节资源在各产业间的配置,使产业结构符合经济增长的态势,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产业组织政策是调整行业内竞争和垄断的关系,消除过度竞争和垄断,达到有效竞争的状态,从而促进该产业的健康发展。较早制定并成功实施产业政策的国家是日本。早在20世纪60年代,通产省就提出了“新产业体制”和产业结构高度化目标,并克服在自由竞争中造成的“过度竞争”和“规模过小性”,逐步建立起“有效竞争”的组织结构,以迅速提高日本企业竞争力。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节,一方面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使之适应新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生产和资本高度社会化的客观需要,因此,这种调节必定利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对于经济的干预和调节没有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范畴,所以,随着生产和资本高度社会化,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不是缓解而是进一步加深。这就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调整和干预具有双重性的后果。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干预和调节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①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社会化大生产同私人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由国家通过财政预算将巨额资本投入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兴办那些私人垄断资本无力兴办的基础性设施。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私人垄断资本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矛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大量拨款和组织开发新技术,有力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单纯追求眼前利益和自身狭隘利益的界限。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还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劳资矛盾。通过一些社会福利制度和收入分配政策,能使劳动人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基本生活保障,使其生活水平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有所改善和提高,起到缓和阶级矛盾的作用。④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协调垄断资本和中小资本、垄断资本内部各集团之间的关系,使他们的局部的暂时的利益服从资产阶级的整体的长远利益,使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相对稳定和较快增长。

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各主要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相当快,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在1948年到1976年期间,工业生产增长了3倍以上,年均增长率达到6.4%,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这种经济形势的出现原因很多,但是这段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所起的积极作用,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主要表现在:①使社会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无论是利用国有企业还是财政政策干预和调节经济,都要依靠国家税收,随着国家对经济干预和调整的不断深入,财政支出不断增大,财政赤字严重,这就使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税负越来越重,从而进一步削弱了本来就相对缩小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导致生产同消费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使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必然频繁出现。②引起经济的停滞和缓慢发展,并伴之以通货膨胀的“滞胀”局面。通过财政、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发展,势必导致财政赤字和滥发货币,造成长期的通货膨胀,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普遍出现经济“滞胀”的局面。

9.2.3国家垄断资本的实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仍然是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本质。

首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部分生产资料、主要经济力量仍然掌握在私人垄断资本家手中,特别是极少数金融寡头手中,国家的经济力量仍然掌握在私人垄断资本家手中。

其次,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结合的目的在于国家作为总垄断资本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共同榨取,共同瓜分高额垄断利润。资产阶级国家通过对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范围内的调整使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活动顺畅运行,依此来保证私人垄断资本长远利益。

再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私人垄断资本没有改变其资本的本质属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私人垄断资本,普遍采取股份制形式,但这些股份制企业的控股权掌握在少数大垄断资本家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大量发行小额股票,许多工人和职员拥有股票。这没有改变广大职工受雇用、遭受剥削的社会地位,反而增加了企业的资本来源,为资本家进一步剥削工人创造了物质条件。发行小额股票的另一个结果是降低了控制企业的股票控制额,使得垄断资本家可以以更少的资本就能控制、利用更大量的资本。

因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就是:资产阶级国家和垄断资本相结合,对经济生活进行调节和干预,以保证资本主义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保证垄断资本获取高额利润;同时,调节各阶级和阶层的关系,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存和发展。

本章小结

本章分析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以及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过程。由于竞争等原因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而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必然产生垄断。垄断组织的形式有多种,但其本质都是生产力社会化与生产关系社会化相统一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垄断资本主义与自由竞争相比,有了许多新的特点。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一般垄断发展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是国家所有制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资产阶级国家和垄断资本相结合,对经济生活进行调节和干预。

拓展阅读

法国的国有企业

从1945年起,法国经历了三次国有化浪潮。至1990年,国家直接控制和国家控股50%以上的国有企业有2268家,其中由国家直接控制的国有企业为108家。国有企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投资额占全国投资额的27.5%,出口额占25%。

法国国有企业分为垄断性企业和竞争性企业两大类。垄断性国有企业是指国家是企业的唯一股东或国家掌握企业51%以上的股份。竞争性国有企业是指所处的部门存在大量私人企业,国内和国际市场上有众多竞争对手。政府对这两类企业实行不同的管理方法。对于前者,政府采取直接管理和间接管理相结合的办法,控制程度较高,管理严格,企业的自主经营权相对较少;对于后者,政府给予它们充分的自主权,实行自负盈亏,国家仅对其实行间接管理。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如此大的比重,但法国经济从总体上说,私人企业仍占主导地位。国家通过国有企业的运行在宏观层面上为社会生产的正常进行创造有利条件,这不仅不会削弱私人企业,而且保护了私人企业的发展。例如,国家利用诸多政策保护私人厂商不受外国企业竞争的影响。此外,法国政府和大私人工商企业之间是一种密切合作的关系。法国的大私人企业通常有一个理事专门负责同政府各部门保持密切关系,了解政府的有关政策以及政府政策对私人企业的影响。

习题

1.垄断是怎样形成的?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怎样的?

2.垄断利润的源泉及获取的途径是什么?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哪些形式?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作用是什么?

同类推荐
  • 公共管理伦理:理论与实践

    公共管理伦理:理论与实践

    自“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以来,服务公众逐渐成为现代政府管理的重要伦理责任,公共管理伦理的理论与实践也随之受到官方与学界的日益重视。在构建服务型政府进程中,公众需求成为公共管理者的主导性伦理理念,公共管理伦理的建构也成为政府廉洁与效率的基本保障。对此,国内外公共管理实践已形成共识。相应地,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公共管理伦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区别在于,国内对公共管理伦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只是近十多年的事。
  • 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大全集(超值金版)

    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个人若只知道曾国藩、胡雪岩做了什么,那只是皮毛之见,只有读懂了曾国藩、胡雪岩为什么“这么做”,继而知道自己该“怎么做”,那才算读活了他们,也读活了自己。曾国藩与胡雪岩是同一时代的人。他们一官一商,在清朝的历史舞台上演绎了一幕大剧,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财富。现代人流行一种说法。
  • 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与处置对策

    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与处置对策

    《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与处置对策》为使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进一步普及、推广和深化,笔者结合几年来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的教学实践,以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与处置对策为题目,进行了综合整理阐述,尽量使之理性化、条理化、系统化、规范化、具体化,力求有可操作性。
  •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国际关系与国际时事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国际关系与国际时事

    《党建工作实务:国际关系与国际时事》:在新的历史时期,回顾我国走过的六十年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党的建设工作始终是同我党和我们国家的命运前途息息相关的。无论是普通的群众,还是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对党和国家政治经济等各个系统的体制、制度等知识有所了解,对党的工作和建设知识有所熟悉,才能把握国情,理解相关国家政策,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政治素养和工作服务水平,为党政工作的开展和新农村的建设和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 主体维度论:浙江党建实证研究

    主体维度论:浙江党建实证研究

    中国土地广袤、疆域辽阔,不同区域间因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建构了不同的区域文化。区域文化如同百川归海,共同汇聚成中国文化的大传统,这种大传统如同春风化雨,渗透于各种区域文化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区域文化如同清溪山泉潺潺不息,在中国文化的共同价值取向下,以自己的独特个性支撑着、引领着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热门推荐
  • 瑜伽金刚顶经释字母品

    瑜伽金刚顶经释字母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EXO心照不宣

    EXO心照不宣

    exo,你们是照亮我的光,我们会一直这样好好的吗?
  • 无光之刃

    无光之刃

    千年之前,守护璃涯大地的五神忽然离去,留下强大幻灵之力和一个惊天的秘密;五百年前,鸢族挑起争夺天下的战争终被夏朝击溃,鸢国从此灭亡,神明鸢尾也从此下落不明;十三年前,夏朝内乱,三皇子篡位,千年历史的“暗刃”组织遭到清剿,天下格局从此改变;十二年前的一个雪夜,一场仇杀和屠城,所有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怀着抱负踏上求学之路的平民少年,冷漠独断的天才世子,孤僻少言的神秘孤女,远离故国的公主,没落家族的独子……古老而不祥的预言,将六个素不相识的少年人紧紧栓在一起,而命运将把他们推向深渊。无光之刃已握在手中,面对生死抉择,面对纠缠不清的爱恨情仇,面对大义与人性,面对权力的诱惑,他们将如何挥出这一剑?
  • 鸿蒙金榜

    鸿蒙金榜

    少年司徒羽凡,向往成为绝世强者,却无法修炼。一场神秘刺杀,大难不死,体内多了三颗神奇的珠子,从此命运被改变了。意识空间、能量珠,让他拥有了成为绝代强者的条件,从此一飞冲天,搅得东土神州天翻地覆,更是与杨逸、沐银雪、玉珑三人一起,肩负起拨乱反正的重任……
  • Her Prairie Knight

    Her Prairie Knigh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恐龙庄园

    恐龙庄园

    一个隐匿在参天古木之间的茅草屋。亦是可以无限进化的超级城堡!拥有了它便可以在远古世界与繁华都市之间穿梭。当苏维小心翼翼的将触角从这茅草屋中探出之后,他的野心开始膨胀。将远古世界的物种贩卖至地球,让那些怀恨自己的人都去远古世界成为奴隶!升级神秘城堡,打造恐龙庄园。在这里,他是绝对的王者!
  • 猎者维度

    猎者维度

    突如其来的流星雨降临世间,带来的是福是祸。被深掩的过去,明灭不定的未来,是神话的再临,还是新的史诗……天赋与努力,命定之人与挣扎之人,他们的火花与汗水,血与泪交织的是怎样的画卷。
  • 智能机器人时代到来了

    智能机器人时代到来了

    智能机器人时代到来了人人都可设想的下个世纪会怎么样前言人类经过了石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机时代,电脑时代,终于进入机器人时代,实际上机器人时代是电脑时代的延续,从此人类的发展将进入不归路,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人类科学的进步,除非有什么特殊的灾难降临,最终毁灭了人类。2100年代22世纪将是智能机器人大发展时代人类在100年后,正式进入机器人时代,到2118年全世界的各类机器人大约为4亿,和全球80亿人口相比,大约是人的20分之一,但是这并不影响机器人的无处不在,生活中我们将看到机器人就在我们周围,他们时时活在我们身边。
  • 四象三国

    四象三国

    汉朝天命陨落,天地变色,仙界诸仙蠢蠢欲动,神兽四象纷纷下凡。一场旷日大战由此开启,智谋?武力?新的天命最终归谁?看白虎,虎啸惊天,一人游走于百万雄师看青龙,统兵千万,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看玄武,智谋超群,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外看朱雀,浴火重生,如何成长为一代枭雄这是一场千古乱世,也是英雄辈出的年代,让我们笑看天下群雄争锋。
  • 废材逆天四小姐PK至尊鬼帝

    废材逆天四小姐PK至尊鬼帝

    当杀手之王苏樱落穿越到苏府废材四小姐上身,遇见冰山面瘫腹黑的鬼帝,冰山深情的帝尊,绝色妖娆的魔尊……光芒觉醒废物逆天,丹药他家的萌宠当糖吃,灵器多得堆成堆,手撕白莲花,撕逼大战呵呵……一不小心将幻羽大陆翻了个底朝天,惹了遍地都是桃花开,某鬼帝黑脸这遍地的桃花得灭多久,不料洒脱的某女撒欢而去,某鬼帝欲哭无泪,娘子等等为夫啊!(绝对有坑,放心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