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04000000007

第7章 造园艺术家张南垣世家

概述

张南垣,名涟,字南垣,原籍江苏华亭,后迁嘉兴,毕生从事叠山造园,是我国一代造园大师。其四子皆继承父业,次子然,字铨侯,号陶庵,三子熊,字叔祥,最为知名。侄张鉽亦传其术,叠造园林。孙张淑仍能传承祖业。且其法在京师相传,“世业百余年未替”,人称“山子张”。由此,在我国造园史上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流派,张南垣一家俨然成为我国造园史上一大造园世家。

第一节代有传人成就斐然

张南垣生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卒在康熙十年(1671年)前后,是我国明末清初的著名造园叠山艺术家。吴伟业《张南垣传》称他以造园叠山之术“游于江南诸郡者五十余年”,其所到“自华亭(松江)、秀州(嘉兴)外,于白门(南京)、于金沙(金坛)、于海虞(常熟)、于娄东(太仓)、于鹿城(崑山),所过必数月”,他所造园林“则李工部之横云、虞观察之预园、王奉常之乐郊、钱宗伯之拂水、吴吏部之竹亭为最著”,当然,张南垣造园足迹所到之处远不止于此,他一生所造园林也远远不仅于此。据曹汛先生考证,张南垣的造园叠山作品,有确切记载,经过印证又确属可靠的,共有十余处,即松江李逢申的横云山庄、嘉兴吴昌时的竹亭湖墅、朱茂时的放鹤州、徐必达的汉槎楼、太仓王时敏的乐郊园、南园和西田、吴伟业的梅村、钱增的天藻园、郁静岩斋前的叠石、常熟钱谦益的拂水山庄、吴县席本桢的东园、嘉定赵洪范的南园等,当然,这也只是张南垣所造园林的一小部分,黄宗羲《张南垣传》云:“三吴大家名园皆出其手,其后东至于越,北至于燕,请之者无虚日”,戴名世《张翁家传》亦云:“诸公贵人皆延翁为上客,东南名园,大抵多翁所构也”,可见,他一生造园的数量是很大的,只是现在已无法做出精确的统计。至于他的造园技艺,赢得了同时代和后代人的一致推崇,略举几例以见之:

张南垣,嘉兴人。布置园亭能分宋元家数,半亩之地经其点竄,犹居深谷,海内为首推焉。(兰瑛、谢彬纂辑《图绘宝鉴续纂》)

君治园林有巧思,一石一树,一亭一沼,经君指画,即成奇趣,虽在尘嚣中,如入岩谷。(戴名世《张翁家传》)

名园随意成丘壑,曲水疏花映小峦。

一自南垣工累石,假山雪洞更谁看?

堆假山者,国初以张南垣为最。

可惜张南垣的造园叠山作品,一处也未能保存下来,但分析其造园叠山技艺,总结其经验,仍是很有价值和意义的。

张然,子辈中传父术成就最著者,四子中排行第二。然生于明,卒于康熙二十八年(1699年),是清初著名的造园叠山艺术家曹汛《清代造园林山艺术家张然和北京的“山子张”》。刊(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二辑)。他自幼从父受业,陆燕喆《张陶庵传》即载有他们父子共同为吴县席本桢营造东园的情景:

往年南垣先生偕陶庵为山于席氏之东园,南垣治其高而大者,陶庵治其卑而小者。其高而大者,若公孙大娘之舞剑也,若老杜之诗,磅礴浏漓而拔起千寻也;其卑而小者,若摩诘之辋川,若裴晋公之午桥庄,若韩平原之竹篱亭舍也,其高者与卑者,或面或背,或行或止,或飞或舞,若天台、峨嵋、山阳(阴)、武夷,余不知其处,而心识其所以然也。

可以看出,张然随父学艺,得父真传,且学有真得,叠山技巧已非同凡响。所以,同传中云:“南垣先生没。陶庵以其术独鸣于东山。”接下来记到:“其所假有延陵之石(指吴时雅的依绿园),有高阳之石(指许茭的田园)、有安定之石(指席本桢的东园)。延陵之石秀以奇,高阳之石朴以雅,安定之石苍以幽、折以肆。陶庵所假不止此,虽一弓一庐、一拳之龛,人人欲得陶庵而山之。”可知张然在江南已享有盛名,叠造的园林也是很多的,且所叠假山使“居山者几忘东山之为山,而吾山之非山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西苑,张然北上参与其事,后又回苏州。康熙十六年(1677年)再次北上,为大学士冯溥重新营构万柳堂,为兵部尚书王熙改建怡园。康熙十九年(1680年)以后,主持西苑南海嬴台、玉泉山静明园和畅春苑等皇家苑囿的规划、叠山事宜。对此,王士祯《居易录》、戴名世《张翁家传》有记载,录之于下:

大学士宛平王公,招同大学士真定梁公、学士涓来兄(泽弘)游怡园。水石之妙,有若天然,华亭张然所造也。然字陶庵,其父号南垣,以意创为假山,以营丘、北苑、大痴、黄鹤画法为之。峰壑湍濑,曲折平远,经营惨澹,巧夺化工。南垣死,然继之。今嬴台、玉泉、畅春苑,皆其所布置也。

益都冯相国构万柳堂于京师,遣使迎翁至为经画,遂擅燕山之胜。自是诸王公园林,皆成翁手。会有修葺嬴台之役,召翁治之,屡加宠赉。请告归,欲终南湖。南湖者,君所居地也。畅春苑之役,复召翁之,以年老赐肩舆出入,人皆荣之。事竣,复告归。卒于家。

可知张然在京师主持了诸多皇家园林的建造,朝廷“屡加宠赉”,不仅营建了万柳堂、怡园等私家园林,且“自是诸王公园林,皆成翁手”,也已成为首屈一指的造园艺术家。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赐归,回归苏州后又为汪琬叠造尧峰山庄。

张然的造园叠山作品,南海嬴台、玉泉山静明园尚存,万柳堂、怡园有遗址可寻。

张熊,字叔祥,南垣第三子,亦传父术,嘉兴仙圃、鹤洲、绿溪等园相传为他所叠造。

张鉽,字宾式,南垣之侄,亦秉承门风,传南垣之术,精于造园,无锡寄畅园即是他的杰作。寄畅园位于无锡城西锡山和惠山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古典园林之一。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年)兵部尚书秦金购惠山寺的“南隐房”、“沤寓房”两所僧舍,改建成园林别墅,取名“凤谷行窝”。顺治十四年(1657年),秦氏后人秦德藻进行全面整修,特请张南垣为之设计,并延聘张鉽重新堆筑假山,引惠山的“天下第二泉”水曲注其中,园景幽美迷人,尤其是园西北部假山中由张鉽精排巧叠而成的八音涧(原名“悬淙涧”,又名“三叠泉”),泉水流注山中形成溪流,沿溪堆叠为山间堑道,人行其上,水跌落于涧,回声空谷,犹如高低起伏,悦耳动听的琴声。通过这次成功的改建,寄畅园成为名声大噪的江南名园之一,康熙二十二年至四十六年(1684——1707年)六次南巡,次次都到寄畅园。乾隆十六年(1751年)又做全面整修,而后乾隆十一年至四十九年(1746——1774年)六次南巡,又每次都到寄畅园。一座私园,两代皇帝先后各六次驻跸于此,在我国园林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张然南归后,后人的一支在北京定居下来,代传祖业,成为北京著名的“山子张”(“山子”即“山子匠”,指造园匠师),直到现代尚有传人。其中张然之子张淑成就较著。盛鑂《清代画史增编》卷十四载:“张淑,然子,亦善画。”嘉庆六年《嘉兴府志》卷五十一载:“(南垣)子然、熊及孙淑,传南垣之术。康熙间先后应召供奉内廷,凡经营位置悉令然等董其役,屡邀恩赉。”可知张淑在绘画、造园等方面较全面地继承了祖业,可能在张然之后继续供奉内廷。关于张氏后人的造园叠山作品,据曹汛、周维权二先生著述中提及的有北京颐和园谐趣园中的一处假山和西苑北海镜清斋的假山。

记载张南垣世家造园叠山情况的主要文献资料有:吴伟业《梅村家藏稿》卷五十一《张南垣传》,黄宗羲《南雷文定》卷之十《张南垣传》,王士祯《居易录》卷四、戴名世《南山集》卷七《张翁家传》,《华亭县志》、《娄县志》、《嘉兴县志》、《嘉兴府志》、《松江府志》、《浙江通志》中都有张南垣的传,吴定璋汇录《七十二峰足征集》卷十收陆燕喆撰《张陶庵传》,《清史稿·张涟传》,还有与他们交往的文人所写的相关诗文等。

第二节富于创新技艺精湛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无锡县志》卷十载:

先是,云间张南垣涟,累石作层峦濬壑,宛然天开,尽变前人成法,以自名其家,数十年来,张氏之计重天下。

关于张南垣改变旧有模式,创立新法及相应的叠山造园思想与理论,我们先引吴伟业《张南垣传》中的一段记载:

百余年来,为此技者,类学崭岩嵌持。好事之家,罗取一二异石,标之曰峰,皆从他邑辇至。决城闉、坏道路,人牛湍汗,仅得而至。络以巨絙,锢以铁汁,刑性下拜,劖颜刻字,钩填空青,穹窿岩岩,若在乔岳,其难也如此。而其旁又架危梁,梯鸟道,游之者钩巾棘履,拾级数折,伛倭入深洞,扪壁投罅,瞪盼骇栗,南垣过而笑曰:“是岂知为山者耶!今夫群峰造天,深岩蔽日,此夫造物神灵之所为,非人力所得而致也。况其地辄跨数百里,而吾以盈丈之址,五尺之沟,尤而效之,何异市人搏土以欺儿童哉!惟夫平冈小坂,陵阜陂陀,版筑之功,可即日以就。然后错之以石,棋置其间,缭以短垣,翳以密筱,若似乎奇峰绝嶂,累累乎墙外,而人或见之也。其石脉之所奔注,伏而起,突而怒,为狮蹲,为兽攫,口鼻含呀,牙错距跃,决林莽,犯轩楹而不去,若似乎处大山之麓,截溪断谷,私此数石者,为吾有也。方塘石洫,易以曲岸迴沙。邃闼雕楹,改为青扉白屋。树取其不凋者,松杉桧括,杂植成林;石取其易致者,太湖尧峰,随意布置。有林泉之美,无登顿之劳,不亦可乎?

可以说这段话是作为亲密好友的吴伟业对张南垣的叠山造园思想与理论的较全面概括和总结,对此我们联系其他相关资料做以下分析。

首先,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叠山先是追仿真山大壑,包括合尺度(与真山尺度相合)与缩小型(仿真山而比例缩小)追仿,到了明末清初那种缩小型峰石假山亦渐趋末流,在张南垣看来,群峰造天、深岩蔽日是造物神灵的创造,非人在园林中所能摹仿到的,何况自然山水动辄跨地数百里,在园林的狭小空间里“尤而效之”,简直是捏泥塑欺骗小孩子的把戏。于是,他主张平冈小坂、陵阜陂陀,截溪断谷,以大山之一角暗示出奇峰绝嶂似在园外,人在园中所见只是奇峰大山的一小部分,从而产生身处大山之麓,意境深远的效果。这种叠山造园的方法既不同于中国古典园林早先的合尺度的直接再现真实大山,亦不同于其后的对真实大山的比例缩小型追仿,而是一种全新的方法,代表的是中国古典园林史上写意造园的阶段,代表了中国园林由“摹写”向“写意”的转变,由追求形似转向神似。所谓造园艺术的“写意”,正如张家骥先生所概括:“‘写意’就是以局部暗示出整体,寓全(自然山水)于不全(人工水石)之中;寓无限(宇宙天地)于有限(园林景境)之内”,并进而指出:“写意山水的创作,在明代已趋成熟,到明末计成在《园冶》中高度概括为‘未山先麓’,这个园林造山艺术的创作原则,标志着园林山水意境的成熟。”

其次,宋元时代逐步兴起的商业经济,曾一度因明初朱明王朝的集权统治及其奉行的重农抑商政策而受挫折,但明中叶以后,由于明王朝社会控制力的削弱,资本主义因素得以萌芽、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发达,商品经济得以繁荣,刺激了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社会风尚的急剧变化,社会上一变明初的“崇俭黜奢”而逐渐奢靡起来。反映到叠山造园方面,从皇亲国戚到巨商豪贾到普通市民,普遍追求富丽奢华,搜罗奇石、堆叠琐碎的假山成为当时叠山造园的风尚。这种风气也遭到有识之士的反对,如早于张南垣的谢肇淛在《五杂组》中说:“太湖、锦川虽不可无,但可妆点一二耳,若纯是难得奇品,终觉粉饰太盛,无复丘壑自然之致矣。”与张南垣同时稍后的汪琬也对这种坏风气进行抨击:“不知贵客缘何事,栲栳量金堆叠山”(栲栳,指竹篾或柳条编成的器具)。张南垣则对那种罗取异石,标之曰峰以及穷计造奇,繁琐堆叠的做法提出严厉批评,认为那是根本不懂叠山者所为,且以他的造园实践去改变这种社会坏风气,主张平冈小坂、陵阜陂陀,以石棋错其间的土石山,石只需取其易致者,太湖、尧峰,随意布置,既有林泉之美,又免登顿之劳。张然直接继承了乃父的主张和做法,康熙《御制畅春园记》称张然主持营建的畅春园“依高为阜,即卑成池,相体势之自然。取石甓夫固有,计庸畀值,不役一夫。”张南垣的创法得到了当时和稍后著名造园家的赞成和共和,产生极大影响。计成《园冶》中说:“未山先麓,自然地势之嶙嶒;构土成冈,不在石形之巧拙。”李渔在《闲情偶寄》中也说:“垒高广之山,全用碎石则如百衲僧衣,求一无缝处而不得,此其所以不耐观也,以土间之,则可泯然无迹,且便于种树。树根盘固,与石比坚,且树大叶繁,混然一色,不辨其为谁石谁土。列于真山左右,有能辨为积垒而成者乎?”

再次,如前所述,明中叶以后社会风气渐趋奢靡,叠山造园也普遍追求富丽奢华,如明神宗的外祖父武清侯李伟在北京建清华园,极尽富丽堂皇,阎尔梅《游李戚畹海淀园》云:“天子留心增府库,侯家随意损金钱;知他独爱园林富,不问山中有辋川。”针对这种不良社会风气,张南垣主张将邃闼雕楹改为青扉白屋,树只取其不凋者,松杉桧括,杂植成林,石也只取其易致者而反对劳命伤财的罗致奇石。吴伟业所作传中还提及对于园中建筑及室内摆设,张南垣也是“窗棂几榻,不事雕饰,雅合自然。”一切从俭省事,却自然素雅。钱谦益《西田记》记张南垣为王时敏所造西田亦云:“客游西田者,以谓江岸縈迴,柴门不正,诛茅覆宇,丹艧罕加,竹屋绳床,类岩穴之结构;牛栏蟹舌,胥江村之物色。”这种反富丽藻饰,求自然素雅的追求在张南垣同时代人文震亨所作《长物志》中也得到反映,贯穿《长物志》全书的审美标准就是“自然古雅”,如“几榻”卷云:“古人制几榻……必古雅可爱,又坐卧依凭,无不便适……今人制作徒取雕绘文饰,以悦俗眼,而古制荡然,令人慨叹实深”。榻“有古断纹者,有元螺钿者,其制自然古雅……近有大理石镶者,有退光朱黑漆、中刻竹树、以粉填者,有新螺钿者,大非雅器”。稍后的李渔在《闲情偶寄》中也表现出强烈的反响,如《居室部·房舍第一》中即云:“土木之事,最忌奢靡。匪特庶民之家,当崇俭朴,即王公大人亦当以此为尚。盖居室之制,贵精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凡人止好富丽者,非好富丽,因其不能创新标异,舍富丽无所见长,只得以此塞责。”极力反对竞相比富,争相比丽的造园风气,主张精巧、新奇、雅观的标准。

第四,这里还谈到“方塘石洫,易以曲岸迴沙”,这是张南垣理水的主要方法。水是园林的重要物质因素,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论泉》中说:“石为山之骨,泉为山之血。无骨则柔不能立,无血则枯不得生。”很形象地说出了水的重要作用,说的是绘画,造园亦如此。在《林泉高致》中,郭熙就认为水为活物,欲远流,而“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派则远矣。”水具有流动的动态美,能使人产生“远”的审美感受。园林中的理水要达此效果,就不能让人一览无遗,而要掩映迂回、曲折回漩,形成清旷深远的意境,使人的视觉产生不尽之感。张南垣采用的方塘石洫、曲岸迴沙法,正是深谙此理,避免了方塘石洫的一览而尽,创造出曲折迂回的“远”效果。

吴伟业《张南垣传》中又记:

经营粉本,高下浓淡,早有成法。初立土山,树石未添,岩壑已具。随皴随改,烟云渲染,补入无痕。即一花一竹,疏密欹斜,妙得俯仰。山未成,先思著屋,屋未就,又思其中之所设施。

这段记载说明张南垣叠山造园之前已胸有成法,对园林中的山石岩壑、树木花草、筑屋摆设有着整体构思,统筹兼顾。传中还记:

君为此计既久,土石草树,咸能识其性情。每创手之日,乱石林立,或卧或欹,君踌躇四顾,正势侧峰,横枝竖理,皆默识在心,借成众手。常高坐一堂,与客谈笑,呼役夫曰:“某树下某石,置某处。”目不转视,手不再指。若金在冶,不假斧凿。甚至施竿结顶,悬而下缒,尺寸勿爽,观者以此服其能也。

对此段记载的分析,一般认为指张南垣叠山造园技艺的高超,这固然不错,然做进一步寻思,其造园技艺之所以能达如此精湛的地步,正是在于他胸有成园,才能指挥若定,不差毫厘。传中接着云:

人有学其术者,以为曲折变化,此君生平之所长,尽其心力,以求仿佛,初见或似,久观辄非。

尽其心力而学,却只能乍看像似,仔细观察而非,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达不到张南垣胸有成园的境界,只能求得形似,却达不到神似。

除以上分析所及之外,在叠山造园方面,张南垣及其传人值得注意的还有一点,就是以画家眼光造园,以画法入园。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的山水审美意识觉醒,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同时得以发展,诗、画、园结缘,诗人、画家、造园家关系密切,成为中国艺术史上的普遍现象。张南垣极其子孙就是既能画又擅造园。吴伟业《张南垣传》称张南垣“少学画,好写人像,兼通山水”,康熙二十四年《嘉兴县志》说他“少学画,得山水之趣”,戴名世《张翁家传》也说他“少时学画,为倪云林、黄子久笔法,四方争以金币来购”。张然和父亲一样,也工山水善写人像。盛鑂《清代画史增编》卷十四载:“张淑,然子,亦善画”。可知,张南垣祖孙几代都善画,都是画家,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将画意、画计、画法通之于构园、造园,大大促进了园林意境的生成和造园手法技巧的提高。虽然画法与园理相通,但是善作画并不等于能造园,对此,李渔说得清楚:“累石成山,另是一种学问,别是一番智巧。尽有丘壑填胸、烟云绕笔之韵士,命之画水题山,顷刻千岩万壑,乃倩磊斋头片石,其计立穷,似向盲人问道者。”李渔《闲情偶寄·居室部·山石第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5月。可贵的是张南垣极其后人却能充分利用他们的绘画素养和技巧进行叠山造园,能画更善造园。良好的绘画素养,首先使他们融园林设计与建造于一身。张南垣与其子张熊在嘉兴为朱茂时规划营建放鹤洲时,张南垣就画有《墨石图》,可能就是放鹤洲山石的设计图。张然为益都大学士冯溥规划建造万柳堂时,画有《亦园山水图》,也就是此园的设计图(万柳堂又名亦园)。张然供奉内廷期间,参与了当时重要的皇家园林的规划与建造。设计与建造于一体,就使他们与一般造园工匠有了显著区别。我们再来考察一下他们将画法入园的情况。张南垣对画、园相通有深悟,黄宗羲《张南垣传》记载:

(张南垣)学画于云间之某,尽得其笔法。久之,而悟曰:“画之皴澁向背独不可通之为叠石乎?画之起伏波折独不可通之为堆土乎?今之为假山者,聚危石,架洞壑,带以飞梁,矗以高峰,据盆盎之智以笼岳渎,使入之者如鼠穴蚁蛭,气象蹙促,此皆不通于画之故也。

关于张南垣以画法入园,多有记载,择录几条如下:

(张南垣)少学画,得山水之趣,因以其意筑圃叠石,有王大痴、梅道人笔意,一时名籍甚。(康熙二十四年《嘉兴县志》卷七)

南垣以画法叠石,见者疑为神工。(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一)

涟所作,平冈小坂,陵阜陂陁,错之以石,就其奔注起伏之势,多得画意。(《清史稿·张涟传》)

由于能以画法入园,多得画意,所以他所叠造的园林就“非一般石工所能望其项背者也”(童隽《江南园林志》中语),而如黄宗羲在《张南垣传》中所云:

当其土石初立,顽石方驱,寻丈之间多见其落落难合,而忽然以数石点缀,则全体飞动,若相唱和,荆浩之自然,关同之古淡,元章之变化,云林只萧踈,皆可身入其中矣。

真正达到了画法叠石,画意全出的境界,这也成了张氏叠山的一个显著特点。

由于张氏叠山特点鲜明,技艺精湛,以至“人见之不问而知张氏之山也”,下面通过几个园林实例的分析,来进一步理解张氏之山的特点与成就。

康熙十二年(1673年)张然为苏州东山吴时雅营构依绿园,依绿园在东洞庭武山麓,内有南邨草堂、水香簃、飞霞亭、欣稼阁、凝雪楼诸多景观,初名芗畦小筑,虞山陶进士子师节杜甫诗句“名园依绿水”,以“依绿”名之。与吴时雅父子俱交游的徐乾学(1631——1694年)为之作《依绿园记》,中曰:

欣稼阁之外,平畴千顷,可以目耕,南湖水光一片,与天无际;自西而北,层峦复岭,青紫万状,咸排闼而入几席。自“飞霞亭“后小阜,折而东上,迤逦平冈一带,皆岁寒三友,而有石幢高峙其间。

水边叠山,土石相间,平冈小阜,曲折蜿蜒,富有山势不尽之意趣,那石幢高峙山颠,则全体飞动,苍然不群,更是张氏之山的独特之处。园成之后,吴时雅作诗二首,以志此事,诗云:

杖笠飘然至,云烟满袖持。

意能趋石走,巧可引泉澌。

落落七松立,毵毵五柳垂。

辋川何可拟,乐此竟忘疲。

(其一)

高下都因势,回环倍有情。

空中能结撰,险处费经营。

绿野开生面,桃源断世情。

会心池上句,五亩足平生。

(其二)

这里再谈一谈前文提到的张鉽所叠无锡寄畅园,此园的主体部分是以南北长90多米、东西宽20余米的水面——锦汇漪为中心,四周合理布局的景观。通过巧妙处理,水面曲折萦回,深远不尽,尤其是水池的西岸,假山的山脚一直延伸到池边,自然形成两个小水湾,又与锦汇漪的大水面连成一体,造成好象池水就是从西边惠山山沟源源流入的效果。水池的东、北岸以建筑为主,西、南岸则主要是山林自然风景。西岸的大假山叠造得最有特色,这是一座黄石间土的土石山,山上古树苍苍,盘根错节,怪石嶙峋,古朴自然。惠山引来的泉水从山中流过,形成山间涧溪,再注入水池的西北角。沿溪全用惠山黄石堆叠为山间塹道,通过巧妙叠石,忽宽忽窄,忽左忽右,忽明忽暗,溪水依山势而下,忽聚忽散,时断时续,高低跌落,空谷回响,犹如弹奏我国古乐中的“金石丝竹匏土草木”八种音响,故名“八音涧”。张鉽的这种精妙构造,是我国造园艺术中赏声技巧的典范。假山的首尾分别与锡山、惠山相连,似成一脉贯通,这正是张南垣创造的截溪断谷法的运用,亦是张氏之山的独到之处。乾隆不仅六次南巡都到此园,而且认为“江南诸名胜,唯惠山秦园最古”,并命人依园绘图,携至北京,在万寿山东麓仿建一园,取名“惠山园”,即今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关于此园的叠山特点,曹汛先生曾做过精辟的分析,现摘录如下:

谐趣园的假山全都是“平冈小坂”、“陵阜陂陀”,尤其是“寻诗径”后的一段,皴涩向背,颇具画理,显然是一个大手笔所为。如果我们判断它是“不问而知张氏之山也”,很可能是张淑、张然子孙的遗作,大概也是差不多的罢。值得注意的是谐趣园初建之时,正是在“山子张”“世业百余年未替”的那段时期内;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谐趣园这一假山,竟然与上文提到的南海嬴台西南角张然所叠的那一段陂陀小径,艺术风格极为神似。曹汛《清代造园林山艺术家张然和北京的“山子张”》。刊《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二辑)这里所说南海嬴台的叠山,曹汛先生曾做过实地考察,并在同一文中也做过精到分析,现一并录上:

祥辉楼和瑞曜楼后的墙廊之外,还各有一处山石看起来非同凡响。瑞曜楼后的一处,是一段陵阜陂陀,一条小径蜿蜒而上,小径的下一段,路旁堆叠黄石以为山脚,状如云涌,盘亘有致。祥辉楼后的一处,是一片平冈小坂,迎门一山俗劣不堪,显系后期重叠者。山下一小平台,台下一亭,几条浅涧折绕石台并镜光亭而下。台、亭基以及沟涧全用湖石叠成。落落大方,极其简洁自然。嬴台全部叠石之中,只有这两处,从堆叠手法上看,可以肯定是“人见之不问而知张氏之山”,无疑是张然的手笔,其他则大都被后世改动过了。

从所录园林实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张氏之山”一直烙守着张南垣创造的叠山风格、叠山技巧、叠山手法,特色鲜明,风格独特,在我国造园史上自成一大流派,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园林史上的著名园林艺术家计成、李渔、戈裕良都受其影响,且深刻地影响了皇家园林。

第三节地位显著时代造就

过去造园匠师的地位一直很低下,但到了明中叶以后,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的提升。这既有时代因素的促成,亦赖于他们自身素质的提高。

明中叶以后,随着明王朝的统治因腐败而渐趋松弛,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社会上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渴望摆脱一切束缚与限制,追求心灵自由与个性解放,享乐代替了克己,士人们更多地投身于现实社会的世俗生活中去,置造园林也就成了他们安置性灵和情趣,享受生活的理想园地,这就势必造成文人园林的大量置造。此时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大大刺激了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富有了的商人等市民也大量置造园林,追求富丽奢华,享乐生活。特别是不少富有商人为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附庸风雅,反映在造园方面,则出现大量市井气与书卷气相糅融的园林,姑且可称为附庸文人园林。这样,社会上对造园匠师,尤其是素养较深、技艺高超的造园匠师的需求大大上升,社会的需求,无疑使他们的社会地位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也促使社会风尚的急剧变化,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再视叠山造园为雕虫小技,甚至文人士大夫亲自参与规划、设计、建造园林。而文人园林及附庸文人的叠造,还有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到此一时期更讲究技巧性,就必然要求造园匠师素质的提高。当时特别是在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江南地区,一大批心灵手巧的造园匠师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造园技巧,其价值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除此而外,清代康乾盛事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期,此一时期也成为中国古典造园史上皇家园林的最后繁荣期。其突出成就之一就是全面引进江南园林的风格与技艺,为皇家园林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于是,延聘技艺精湛的江南造园匠师,予以重用,施加殊荣,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造园匠师的社会地位。张氏家族正是这种时代氛围造就的杰出造园家。

由于时代所重,自身又有很高的文化素养与高超的造园技艺,“诸公贵人皆延翁(张南垣)为上客”(戴名世《张翁家传》),当时著名文人士大夫陈继儒、钱谦益、吴伟业、朱茂时、王时敏、席本桢等都乐与之交游,有的关系甚为亲密友好,如戴名世《张翁家传》记:“常熟钱尚书、太仓吴司业与翁为布衣交,翁好诙谐,常嘲笑两人,两人弗为怪”,这是说张南垣与江南名士钱谦益、吴伟业非同一般的关系,张南垣为钱谦益规划建造了拂水山庄,为吴伟业营建了梅村,吴伟业还为张南垣作了传。张南垣在当时江南文人士大夫中的重要地位,还可从钱谦益与陈继儒先后对他的招引之事见出。明崇祯八年(1635年)张南垣家乡松江一带闹了一场大水灾,一家生计无着,钱谦益便热情招请张南垣到常熟比邻而居,为此,赋有以下二首诗:

百岁平分五十春,四朝阅历太平身。

长鑱短屐全家具,绿水红楼半主人。

荷杖有儿扶薄醉,缚船无鬼笑长贫。

山中酒伴更相贺,花发应添爱酒邻。

(其一)

不是寻花即讨春,偏于忙里得闲身。

终年累石如愚叟,倏忽移山是化人。

无酒过墙长作恶,有钱拄杖已忘贫。

明年肯践南村约,祭灶先须请比邻。

(其二)

(《云间张老工于累石许移家相依赋此招之二首》)

诗作于崇祯九年,热情诚恳地邀请张南垣一家迁往常熟比邻相依而居。这次迁家后因钱谦益被诬入狱未能成行,崇祯十年,张南垣迁家至嘉兴,之后家乡松江文坛领袖陈继儒又写有《张南垣移居秀州赋此招之》一诗,想把张南垣再招回松江,诗云:

南垣节侠流,慷慨负奇略。

盘礴笑解衣,写石露锋锷。

指下生云烟,胸中具丘壑。

五丁紧追随,二酉顿开凿。

穿池浪有声,种树势相攫。

亭榭多回环,鱼鸟欲飞跃。

江东园主人,见之俱小却。

闲载米家船,懒入郗公幕。

君赋归来手,醉跨华亭鹤。

诗对张南垣的人品、叠山造园技艺备加推崇,呼吁张南垣这样的造园奇才回归家乡。钱谦益和陈继儒先后招请,足以说明布衣匠师的张南垣在当时文人士大夫心目中的重要位置以及社会对他的认同程度。不仅文士吴伟业、谈迁、黄宗羲、戴名世都为他作传(注:谈迁所作张南垣传已佚),而且《清史稿》也为他立有专传,以一介布衣匠师而列名于正史,南垣一人而已。

张然早年就为名士吴时雅构依绿园,为许茭营田园,为席本桢建东园,“以其术独鸣于东山”、“人人欲得陶庵而山之”(陆燕喆《张陶庵传》),后又应益都大学士冯溥之邀,前往北京为之营建万柳堂,还为兵部尚书王熙改建怡园,且“诸王公园林皆成翁手”(戴名世《张翁家传》),晚年回到苏州又为汪琬营尧峰山庄,汪琬写《赠张铨侯》诗赞曰:“虚庭蔓草秋茸茸,忽然幻出高低峰;云根槎牙丛筱密,直疑天造非人工。”张然不仅在江南、北京文人、官僚、王公中享有崇高的声望,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先后主持了西苑嬴台、玉泉山行宫、畅春苑等当时重要的皇家园林的规划、叠山事宜,前后供奉内廷三十余年,朝廷宠赉有加,营建畅春苑时,因年老特赐肩舆出入,至于“人人皆荣之”。

张然之后,张淑继续供奉内廷,为朝廷所重。

可见,张氏家族几代人因文化素养高,身怀绝技而受到朝廷、官僚、文士的非同一般的礼遇,这主要取决于当时的时代需要,一定意义上说,时代造就了张氏家族,成就了他们卓越的造园艺术,铸就了他们崇高的社会地位。

同类推荐
  • 营造法式与江南建筑

    营造法式与江南建筑

    中国人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古代建筑是从中国营造学社建立后逐渐展开的。从中国营造学社名称看,其“营造”两字即取自于宋代的《营造法式》,因此也可以说,近代中国人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首先是从关注《营造法式》开始的。中国营造学社所创立的以实物与文献相互印证的科学方法和所取得的大量实证性成果,为中国建筑史的系统研究奠定了学术基础。虽然作为一个民间学术团体的中国营造学社于1946年无声地消失了,但它影响广泛而深远,其余波至今仍影响着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和文物建筑保护。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视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多学科的关注和各类研究成果的不断出现,把中国建筑史研究推向了新的阶段。
  • 中小城市总体规划解析

    中小城市总体规划解析

    中小城市总体规划与大城市总体规划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本书作者根据我国不同地区中小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各个环节,从不同角度对中小城市总体规划程序、方法、编制要点等方面结合自己的实践进行阐述,尤其注意在方法论上的辨证解析。本书可供城市规划人员、城市建设管理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 天水古民居

    天水古民居

    古城是古民居的载体。天水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建城历史久远、独具特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距今约3800。年前的旧石器晚期,天水先民已经开始了原始居住活动。约在公元前1100年前,天水地域即出现了先秦西垂邑。西垂即后来的西犬丘,汉西县故址,今秦州区东南一带。西晋太康三年(282年)置秦州,七年复置,并将秦州州治及天水郡治俱由冀城(今甘肃甘谷县)迁至今天水城区的上郵城,从此开始,上郵城即今天水城区一直作为州、郡治所而成为陇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 建设监理基础知识与监理员实务

    建设监理基础知识与监理员实务

    本书是浙江省监理员培训教材。以加速完善监理制度进程、适应工程监理相关法律法规等更新为背景,以提高监理人员素质为目的,根据经修订的浙江省监理员岗位考试大纲的要求,本书在原教材《工程建设监理员实务》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全书以篇为单位,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各专业的监理员均需掌握的基础知识,包括第一篇监理概论、第六篇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理实务、第七篇建设工程投资和进度控制;第二部分为专业部分,即土建、安装、市政、园林等四个专业的监理员分别应该掌握的本专业监理业务知识,包括第二篇建筑工程(土建)监理质量控制、第三篇建筑工程(安装)质量控制、第四篇市政工程质量控制、第五篇园林工程质量控制。
  • 我是涂装工能手

    我是涂装工能手

    介绍了涂料分类及质量、涂料分类及命名、涂料质量及检验、涂料调配、涂装工艺、涂装方法及其特点、打磨与抛光、涂装工艺设计要点、金属表面涂装、木制品表面涂装、涂料工艺、涂装缺陷及防治、涂装工程概算及安全卫生等知识。
热门推荐
  • 逍遥金枪

    逍遥金枪

    一位普通少年,在一次意外遭遇中,肩负起抵抗外辱护我神州的重任。在完成重任的过程中,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荣辱与共的兄弟,当然也少不了红颜知己的宏衬。故事中既有铁血恢宏的战斗场面,兄弟情深,热血男儿......;又有细腻的爱情描写,山盟海誓,儿女情长......。看主人公对待外辱的铁血、冷酷、无情;对待自己兄弟的手足情深,爱人的亘古不变的真心。书中充满了玄幻魅力的玄功与神兵,又有各族守护神兽之间的比拼与打斗场面......。
  • 光头老大

    光头老大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谁说爷爷奶奶带不好孩子:爷爷奶奶育孙经

    谁说爷爷奶奶带不好孩子:爷爷奶奶育孙经

    本书从“隔代亲”入手,以案例的方式讲述了隔代教育和亲子教育之间的矛盾及解决办法、祖辈隔代带孙应该从哪几方面入手以及特殊家庭的隔代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全书分四篇:教育隔代不隔心——血脉连通隔代亲;隔代教育VS亲子教育;爷爷奶奶,孙子应该这样带;爷爷奶奶,特殊孩子需要特殊的爱。
  • 穷爸爸在岸上,富爸爸在水里

    穷爸爸在岸上,富爸爸在水里

    本书以“穷爸爸”和“富爸爸”指代世上的两种人——前者在创富的道路上不思进取或不得要领,在心态、方法上存在问题,因此总是碌碌无为;后者在创富的道路上紧迫感十足,他们不断进取,做事时具备积极的心态、恰当的方法,因此能够创富成功、实现梦想。书中将这两种人的差别分门别类地阐述出来,旨在让读者告别“穷爸爸”的状态,迈进“富爸爸”的行列。
  • 逆乱青春伤不起

    逆乱青春伤不起

    像“湘北的井上”说的:青春本就是一件不完美的事情。就像每一个男孩,在街头流血,在球场挥汗,在同桌女生家的门口默默守候,可是不管怎么样,没有人能抹去曾经叛逆的自己,也没有人能抗拒走上人生的成熟,接受无尽的挑战。我是坏男孩,请大家不要学我。
  • 绝世商女倾天下

    绝世商女倾天下

    社团*【晓月晨曦】前世她本是企业CEO,意外穿越却成一乞儿,逃避恶霸追捕途中偶遇绝色美男,谁料讨钱不成反被羞辱……俗话说得好,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包子在你面前你却没有钱。没有钱不要紧,就怕没有赚钱的那个心,且看她如何度时经商,惩治恶霸、智斗仇敌,赚得盆满钵满,并最终抱得美男归。某男斜靠在床榻前的桌案旁,一脸淡漠地盯着她,道:“脱吧!”“什么?”某女一脸无辜。“脱衣服。”某女汗颜,臭牛氓,请自重!
  • 学霸少奶奶

    学霸少奶奶

    一个学霸,一个跆拳道冠军,一个19岁还情窦未开的少女,浑然不知的遇到了命运安排给她的那个人……若说是命中注定,为何没有我时先有她,若说是没奇缘,为何偏偏遇到他……
  • 追寻优秀的足迹

    追寻优秀的足迹

    本书中所介绍的学生是成电优秀学生群体的缩影,他们的所言、所行、所感都是我们在校园生活中触手可及的。学习、工作、生活、梦想、追求……它们理所当然的存在于我们的身边,融化在我们的习惯里。我们天天与它们产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却从来没有把这些事物剥离出来作为独立的个体,从不同以往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追寻优秀的足迹:2007-2008年度成电杰出学生陈邦清班风采》的意义就在于,让广大学子共同感受优秀、学习优秀、成为优秀、传承优秀。
  • 夜雪倾城

    夜雪倾城

    21世纪女博士白若雪,一次博物馆参观意外灵魂穿越,与江湖杀手谱写一部倾城绝恋。我以为这世界是温柔的,即使不温柔但至少不是残酷的,可是我错了,我亲眼看见我最亲最爱的人一个一个离我而去我却无能为力
  • 重生之双生姐妹

    重生之双生姐妹

    高梦星为救妹妹李栀馨而落水,最后会怎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