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周世宗柴荣死后的当日,众臣请太子柴宗训即皇帝位,称号恭帝。柴宗训当时才年仅七岁,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呢!
柴宗训继位之后,大臣范质、魏仁浦等人效仿先前古人,伊尹、周公辅幼的故事,封赵匡胤为归德节度使。
赵匡胤是河北涿郡人也,父亲名字叫做赵弘殷,是洛阳一名的禁卫军将校。赵匡胤的父亲娶妻杜氏,所生的第一个孩子就是赵匡胤,当时赵匡胤的母亲在生他的时候,是将赵匡胤生在了一所甲马营中,生下赵匡胤的时候,就在赵匡胤降生的一瞬间,顿时赤光满室,营中发出阵阵异香,经过了一个多月也没有散去。
当时人人人都以为有什么香孩儿在营中,来说赵匡胤。
赵匡胤年少从学习新文说学。后来,他长大了,变成了一个容貌雄伟,器度豁如的男子汉。
世宗柴荣时掌军政凡六年,士卒服其恩威,赵匡胤也追随世宗柴荣,数次征伐,树立下了无数的大功。
世宗一日于箧中得书一本,中云:“点检作天子。”世宗大惊。当时张永德为点检,柴荣立即就将张永德外迁为官,而让赵匡胤为官。
是时,人报河东刘崇结连辽兵入寇。恭帝遂命赵匡胤领兵前往河东出征。
此时,主少国危,中外始有推戴之议。军校苗训在营中望见东北上,日下复有一日,黑光相荡,骇然大惊,且指曰:“此天命也”正值黄昏左侧,兵至陈桥驿,军士相聚谋曰:“主上幼弱,我等奋力破敌,谁则知之,不如先立点检为天子,然后北征,此为上策。”众皆然之。
于是乎,当日厉声一呼,皆袒臂相从,环列待旦,而匡胤醉卧,实不知也。比及天色微明,军士皆环甲执兵,直叩寝门,匡胤觉悟,慌问其故。
诸将对着赵匡胤回答,道:“某等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赵匡胤听后当时吓就被惊吓的起床披衣,诸将见赵匡胤起身之后,便相互着将赵匡胤搀扶着走了出来,就在赵匡胤愣神的时候,也不知道是谁给赵匡胤披上了一件皇袍,随后众军卒们便立刻跪附在地,对着赵匡胤山呼万岁,齐拜一地,随后,赵匡胤身边的一员大将将赵匡胤推掖着上了马,随后众将便拥护着赵匡胤还回到了汴梁。
赵匡胤此时拒之不可,乃揽辔誓诸将曰:“汝等自谓我为天子,若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为也”众皆下马跪曰:“愿受命令”赵匡胤对着众人说道:“少帝及太后,我曾北面事之(皇帝都是坐北朝南),不得惊犯。公卿大臣,皆我比肩,不得侵凌。朝市府库,不得掳掠。用命则重赏,不然则族诛矣”
众将听罢,众皆喏连声称是。
于是,整军自仁和门而入,秋毫无犯。
时周侍卫指挥使韩通,谋帅众御之,被军校王彦升所杀,并戮其妻子。当赵匡胤退居公署,宰相范质、王溥诣崇元殿,集文武官僚,至日暮时班定犹未有禅诏,翰林承旨陶谷所撰禅诏,出诸袖中,遂用之。制曰:天生庶民,树之司牧,二帝推公而禅位,三王乘时而革命,其极一也。予末小子,遭家不造,人心已去,天命有归。咨尔归德军节度使、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禀上圣之资,有神武之略,佐我高祖,格于皇天,逮事世宗,功存纳簏,东征西怨,厥绩懋焉天地鬼神,享于有德,讴歌讼狱,归于至仁。应天顺人,法尧禅舜,如释重负,予其作宾。呜呼钦哉,只畏天命。
上按周之国凡三君两姓,历九年而宋兴焉。
读诏已毕,宣徽使引匡胤就庭,北面听受,宰相掖升崇元殿,服衮冕,即皇帝位,称号太祖皇帝,群臣朝贺。改周显德七年为建隆元年,以所领镇为宋州归德军,国号曰宋。奉周恭帝为郑王,封弟光义为殿前都虞侯,封赵普为枢密直学士。立太庙,追帝其祖考,尊母杜氏为皇太后。当日,太祖设太平筵宴,大会群臣。自是,文官武将,济济彬彬,布满于朝。上有尧舜之风,下有鼓腹之乐。华山隐土陈搏,闻宋代周,欣然喜曰:“天下自此定矣”余见宋传,此编不多录也。逸狂诗云:
五代干戈未息肩,乱臣贼子混中原;
黎民苦怨天心怒,胡虏交驰世道颠。
点检数归真命主,陈桥兵变太平年;
黄袍丹诏须臾至,三百鸿图岂偶然。
后世也有贤人有诗,赞道:
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
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山川。
还有一首诗也称赞道:
幼主无知社稷休,临危俯首作降囚。
一朝帝业归于宋,忍耻含羞入郑州。
真乃是:
五代日事干戈,胡虏交驰,乱贼横行,中原始无宁宇,幸宋太祖一统中华,其亦世道之幸欤。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5,包括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891年-979年)等众多割据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6
根据历史学家张国刚的《唐代藩镇研究》,唐朝后半段的大部分时期里,40到50个藩镇绝大部分不割据,只有河朔等极个别藩镇割据,但割据藩镇也在一定程度上施行唐朝的政策法令,“须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军情”7,而且割据藩镇也曾解除割据唐末黄巢起义后,藩镇割据才普遍出现,部分实力雄厚的藩镇先后被封为王,所建立的封国实际上已是高度自主的王国。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其中地处华北地区、军力强盛的政权控制中原形成五代,其中有些是沙陀族所建立的。这五个依次更替的中原政权虽然实力强大,但无力控制整个国家,只是藩镇型的朝廷。9而其他割据一方的藩镇,有些自立为帝,有些奉五代为正朔(后梁时期的晋、岐、吴除外)而称王称藩,其中十个历时较长且称王或称帝的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为十国。本时期时常发生地方实力派叛变夺位的情况,使得战乱不止,统治者多重武轻文。中国的内乱,也带给契丹南侵的机会,辽朝得以建立。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其间定难军(后来的西夏)逐渐独立,而静海军(交趾,后来的越南)自此永久脱离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