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070100000020

第20章 杜亚泉

杜亚泉(1873~1933),原名炜孙,号秋帆,浙江绍兴人,是20世纪初我国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主要人物之一。他自幼聪慧好学,16岁就中了秀才。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受中国知识界变法图强思潮的影响,他毅然弃科举,转而学习自然科学,先后自学了数学、物理、化学、植物学、动物学等,从而奠定了坚实的理科功底。

1900年,杜亚泉在上海创办了《亚泉杂志》,所载文章大都是数理化的论文,是科学界公认的近代中国最早的科学杂志。1904年,应夏瑞芳、张元济的邀请,他进入商务编译所任理化部主任,很快编写了《最新格致教科书》和《最新笔算教科书》这两种我国最早的理科课本。

他在商务编译所担任了28年的理化部主任,由他编写或主持编写的理科中小学教科书及科学著作有百余种。除了编写教科书,他还主编了三部著名的自然科学辞典,即《植物学大辞典》《动物学大辞典》和《小学自然科辞书》。这三部辞书在我国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1911年至1919年底,杜亚泉还兼任了《东方杂志》主编,历时九年。他对杂志进行了重大革新,扩大开本、扩充版面、增加插图,介绍新知识、新学说及新的科学理论。居里夫人发现镭的事迹就是首先由他介绍到中国来的.《东方杂志》能成为旧中国享誉盛名的杂志,杜亚泉功不可没。

《东方杂志》为月刊,创始于1904年,初仅为选报性质,汇编朝廷文告及报刊文章之类。杜任主编后,扩大篇幅,活跃版面,增加撰述文章,对国内外形势、国家政治经济、社会问题、学术思潮等,无不作详明迅速的编载,并发表评论文章。同时,增设“科学杂俎”等栏目以传播科学知识,增设“谈屑”等栏目以针砭时弊,《东方杂志》从而面貌一新,成为当时我国销量最大、最有影响的综合性杂志。

在1911~1920年任《东方杂志》主编的9年间,杜曾用“伧父”和“高劳”笔名,撰写论文、杂感和译著约300余篇。

他的文章,内容范围很广,哲学、政治、经济、法律、外交、文化、伦理、教育等等均有涉及。文章从实际出发,有批评,有建议,批评则尖锐直率,触及时弊,建议则独具慧眼,切合国情。有的文章,即使在几十年后的今天读来,仍发人深思。杜亚泉的政论文章中,常有一些独到的见解,给人以启迪。

例如他的《中国政治革命不成就及社会革命不发生的原因》一文,谈到中国社会过剩的劳动阶级,即历史上的游民阶级力量强大,他们有时与过剩的知识阶级中的一部分结合,对抗贵族阶级势力,可是一旦革命成功,他们自己也就逐渐贵族化了。这种革命非政治革命,也非社会革命,只可谓之帝王革命。而中国的知识阶级,今日“尚辗转于贵族游民二阶级之势力中而不能自拔”,“达则与贵族同化,穷则与游民为伍”。这就是政治革命不能成就之原因。至于社会革命,则是缺乏发生的社会基础。

文章指出:“欧洲之社会革命,其基础于哲学上之思想,既深且远;其关于生产上、政治上之运动方法,又甚周备,即吾国之知识阶级中,亦罕能言之;劳动阶级中,更无从得此知识,其不能发生自无疑义。”他断言:“若今后之知识阶级,犹不肯断绝其政治生活之希望,不置身于产业阶级、劳动阶级中以与之结合,而惟与贵族化之游民为伍,则贵族势力与游民势力,将日益膨胀而不可制,何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之可言?”

按现在的话说就是:中国的知识分子若只知谋求个人政治上的发展,而不与产业阶级、劳动阶级相结合,则中国将谈不上什么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

在《未来之世局》一文中,他预见“国家的民主主义末期……社会中发生一有力之新阶级,即有科学的素养而任劳动之业务者。此等科学的劳动家,以社会上之需要,日增月盛。国家社会间一切机关、职业,悉落于劳动家之手”。此时的政党,“无复可施之伎俩”,而军队也“不得不撤除”,战争“不得不停止”;“于是国家的民主主义,一变而为世界的社会主义”,“人类生活所需之事物,供给之,分配之,排除其障害,增进其福利,皆为社会事务。”

在《中国之新生命》一文中,他又预言,我国的新势力,在于那些“储备其知识能力,从事于社会事业,以谋自力的生活”,“标准于旧道德,斟酌于新道德,以谋个人之自治”的人。

这一类年轻有为之士,“惩于戊戌以来诸先进之种种失败,始有所觉悟,于是去其浮气,抑其躁心,乃从社会生活上与个人修养上着手。将来此等青年,益益遍布……当旧势力颓然倾倒之时,其势力自然显露,各方面之势力,自然以此势力为中心,而向之集合。”“现今文明诸国,莫不以中等阶级为势力之中心,我国将来,亦不能出此例外,此则吾人之所深信者也。”

这就是说,他认为我国的新生力量,在于努力掌握知识能力,潜心社会事业,关心国家前途,有道德、有觉悟、不浮躁、讲实干的年轻一代。

又如在《减政主义》一文中,他指出:“一国政府之本分,在保全社会之安宁,维持社会之秩序,养其活力之泉源而勿涸竭之,顺其发展之进路而勿障碍之,即使社会可以自由发展其活力而已。”如不察此理,“贸贸焉扩张政权,增加政费,国民之受干涉也愈多,国民之增担负也愈速。干涉甚则碍社会之发展,担负重则竭社会之活力,社会衰而政府随之”。这种理论,不正与我们改革开放后提倡的“小政府,大社会”的内涵相暗合吗?

深入研究杜亚泉的文章,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印象:杜亚泉不仅在自然科学方面是一位先驱,而且正由于他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掌握了可贵的科学思维的方法与习惯,使他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也能严格遵守实事求是的、理性的思维方式,从而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他以西方哲学中的“接续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认为历史是继往开来、不可割断的,故在政治上主张调和,主张开进与保守(这里的“保守”指“不事纷更,而非力求复古”)相结合。他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反对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他对社会改革是真诚而坚定的,但是他主张渐进而反对激进。

在任《东方杂志》主编期间,杜亚泉还翻译了大量日本国的以及通过日文转译的西方国家的专著、评论和各种重大事件的报道。例如《东西洋社会根本之差异》、《美国之新国民主义》、《墨西哥革命成功之伟人》、《日本明治时代之进步》、《欧美社会党之消息》、《妇女参政权运动小史》等。

据章锡琛回忆,他还经常在《东方杂志》上介绍摩尔、欧文、傅立叶、圣西门等的空想社会主义,把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和叔本华的《处世哲学》等全部译出,分期刊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曾于1912年翻译过日本著名社会主义理论家幸德秋水所著的《社会主义神髓》一书,连载于该年5月至9月的《东方杂志》第八卷第十一号至第九卷第三号,后被收入《东方文库》丛书,单本发行。此文在《东方杂志》发表时,较陈望道先生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的出版日期1920年8月还早8年。

杜亚泉是一个十分重视理性思维的人,他始终坚持自己经过认真思考后得出的观点。他又是一个好辩善辩的人,平时常与一些好友同事相聚评论时局。据当时一起在座的周建人等回忆:杜很爱讲话,讲起来总是兴致勃勃,精神十足,嗓音很高;每次交谈,常涉及各种问题,科学的、社会的;他的意见常和别人不同,争辩起来,总是他的声音盖过别人,他那苍老的外貌反差很大。周建人还说,杜在与人争论时,“总是一面点着头,将说毕时还带着笑,这笑透进对方的心里,会使人觉得自己的判断不正确起来。”

杜的这种性格,在他主政《东方杂志》以后,就不可避免地卷入与人的笔墨论战。这种论战,有文字可考者,最早为1918年与陈独秀关于东西文化问题的论争,以后是1919年底与蒋梦麟的关于何谓新思想的论争,1920年与余云岫关于中西医学的论争,1927年初与李石岑的关于新旧伦理观的论争,以及1927年10月与朱光潜的关于情与理的论争等。

这些论争具体内容虽不同,但从实质上看,都是围绕两个根本问题展开的:一个是东西文化问题,一个是理性问题。而这两者又是有关连的,杜亚泉对东西文化的态度和观点,也是他理性思考的结果。兹分别介绍如下:

杜亚泉与陈独秀关于东西文化问题论争的焦点,是如何看待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当时传入的西洋文化,以及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杜亚泉认为要振兴中华,必须吸取西洋文明,但反对一切照搬、全盘否定本国的传统文化;认为东西方文化应该取长补短,融合调和。陈独秀则主张彻底铲除我国传统文化而以西方文化取代。

杜亚泉虽然早年也是十分醉心于西方文化的,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被战争触目惊心的现实所震惊,思想发生重大变化,意识到不能再盲目崇拜西洋,并反过来重新审视中国固有文化,觉得我国传统文化中也有足以弥补西方文化之不足者。

1917年,他在《战后东西文明之调和》一文中,分析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以为其经济目的不在充足社会生活所需要之资料,而在满足少数人生活之欲望。因而生产过剩,竞争激烈,军备扩张,物质主义大炽,推而演之为强权主义、帝国主义、军国主义,甚至战争万能主义。“道德不道德之判决,在力不在理”,“战争之责任,不归咎于强国之凭陵,而诿罪于弱国之存在。”所以,他认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在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冲突,及与之相应的思想观念。

他对我国人民传统的爱和平、讲中庸、尚仁义、重民本及均贫富等思想是很推崇的,这也是他认为我国传统文化可以救西方之弊的因素。当然,他也很明白,不学习西方,不足以救中国的贫弱,所以他一再强调对本国的传统文化必须有“确信”,但又不能“自封自囿”,而要“以彼之长,补我之短”。

1918年4月,杜亚泉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了《迷乱的现代人心》,批评了西洋文明在我国产生的一些不良影响,认为要救济中国,绝不能完全依靠西洋文明,而在“统整吾固有之文明,其本有系统者则明了之,其间有错出者则修正之。一方面尽力输入西洋学说,使其融于吾国固有文明之中”。同年6月,《东方杂志》又发表了钱智修和平佚著译的文章,他们都肯定中国传统文化而批评西方文化的缺陷,这就大大激怒了一味崇尚西洋的激进派。

同年7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一文,明确表示“所谓新者无他,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他,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两者根本相违,绝无折中之余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等鬼话来捣乱”。接着,陈又先后于同年9月和次年2月,接连在《新青年》上发表《质问〈东方杂志〉记者》和《再质问〈东方杂志〉记者》二文,对杜等进行了严厉抨击。

杜亚泉虽于同年12月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了《答〈新青年〉杂志记者之质问》予以回驳,但由于商务印书馆当局顾虑与当时彻底反传统的主流思潮相冲突会影响该馆的声誉及营业,竭力劝杜亚泉改变观点,停止反驳,并决定改换《东方杂志》主编人选,杜被迫只好于1919年底辞去《东方杂志》主编之职。

此后,杜虽未再直接对陈作出回应,但仍通过发表文章阐明自己的观点。例如,他在辞去主编前,在《东方杂志》发表《新旧思想之折衷》一文,明确表示:“现时代之新思想,对于固有文明乃主张科学的刷新,并不主张顽固的保守;对于西洋文明,亦主张相当的吸收,惟不主张完全的仿效而已。”

不仅如此,他还认为,中国既为人类之一部分,对世界未来文明之创造,亦应有所贡献。“苟以科学的法则整理而刷新之,其为未来文明中重要之一部分,自无疑义。”可见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信念是很坚定的。

现在看来,杜亚泉和陈独秀当时都在为寻求救国救民之道而努力,不过杜代表的是稳健的中年知识分子,而陈代表的是青年中的激进派。有人说他们之间的矛盾是提倡新文化与反对新文化之争,这是不当的。

同类推荐
  • 愤怒的公牛也会笑——罗伯特·德尼罗传

    愤怒的公牛也会笑——罗伯特·德尼罗传

    罗伯特·德尼罗(1943-)是20世纪最伟大的电影演员之一,他所塑造的一系列银幕形象不仅成为世界电影史的不朽经典,也让更多的人喜爱并迷恋上了电影。秉承方法派体系的德尼罗独创了“获得授权”的表演理论,以改头换面的方式挑战不同的角色,其间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使他当之无愧地得到同行的尊敬和钦佩。
  • 中国老富豪:起步、经营、管理、人生沉浮

    中国老富豪:起步、经营、管理、人生沉浮

    本书从财富产生、膨胀的角度,描绘了20世纪初中国颇具代表性的民族实业家如何从一无所有、普普通通,凭借个人的才智,抓住天时、地利、人和的机遇,成为亿万富翁的人生奋斗历程;展示了一幅幅挑战自我、走向灿烂的动人传奇,是当代人追逐财富持续增长的指南。每个故事都记述了主人翁的辛酸、痛苦和遭受打击的情节,同时也贯穿着成功者自豪和振奋人心的喜悦。换句话,每个故事都充满了人情味,能让我们与成功者共同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激励我们向困难挑战,迈向成功之路
  • 风雨茅庐:郁达夫大传

    风雨茅庐:郁达夫大传

    本书反映了一个真实的郁达夫的生活原貌,它是一部包涵郁达夫浪漫无依的生活轨迹、勇往直前的左倾思想,为国抒难的爱国主义文人的个人生活史。严格地说,这枯书不是简单的人物传记,是中国“五四”到“抗战”的一部中国文学艺术史,你可以从中窥见鲁迅、郭沫若、茅盾、徐志摩、林志摩、林语堂、周作人……等文学艺术巨匠的生活轨迹、历史片断与艺术鸿爪。而且它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历史,从晚清到民国,一直写到解放。离开屈辱的中国近现代历史氛围,你无法理解郁达夫的思想与生活,他的复杂个性其实与他的苦难、成就、生活切切相关。他的人生与创作融入了历史环境,与他的国内屈辱家的屈辱无法分离。读者进入的是一个立体的全景式的世界。
  •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爱因斯坦富兰克林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爱因斯坦富兰克林

    本书侧重讲述爱因斯坦和富兰克林两位科学家青少年时代的家世及对其一生产生影响的人和事,有童趣,有苦难。希望这些影响人类文明史的科学家对科学孜孜以求的精神对成长中的青少年有所裨益。
  • 亚历山大——伟大的征服者

    亚历山大——伟大的征服者

    《图说世界名人:亚历山大(伟大的征服者)》讲述了,亚历山大大帝,古代马其顿国王,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足智多谋,在担任马其顿国王的短短13年中,以其雄才大略东征西讨,先是确立了在全希腊的统治地位,后又摧毁了波斯帝国。在横跨欧、亚的辽阔土地上,他建立起了一个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药杀水的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庞大帝国。他创下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热门推荐
  • 何必去期许一如我初心

    何必去期许一如我初心

    她和他在大学相遇,苦苦追上他,她对他说:“我喜欢你”!不是因为你救了我,而是我喜欢你呀!”她和他在一起,度过大学里最后都两年。他突然对她说:“小霓,我不喜欢你了,但是我爱上了你!”最后一年初,她发现他爱着她,却还爱着另一个人,她苦涩的说:“他说爱你,没说只爱你。”还没等他好好的说清楚,她却已经离开了他,突如其来的判了他死刑。八年后,她回来了,她以为她对他的情感对随着时间的消磨而减弱,却因为日夜的思念更加深沉。就在他们度过十年的坎坷,他向她求婚时,却得知她癌症复发,他单膝跪下,手中是他为她设计的戒指:“嫁给我,好吗?”
  • 重生之影后

    重生之影后

    从最深最痛的噩梦中醒来,她失去了有财有势的身份、倾心投入的婚姻,却拥有了年轻而健康的身体、追求表演梦的可能,以及,向那个负心的男人报复的决心。意外重生,改变的只是她的姓氏,却改变不了她的聪明和才智,改变不了她在星光大道上的游刃有余。只是,当曾经薄情的影帝丈夫摆出前所未有的深情攻势,当执著纠缠的年轻巨星在绯闻面前踯躅不决,她又是否能够果断抉择,做自己人生中当仁不让的影后?
  • 梦回樱花

    梦回樱花

    我最后的记忆是在书房里,然后醒来却是在另一个世界。这里有如仙境的景物,有真诚相待的朋友,也有难缠的正派或反派、混世的魔族,更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当梦醒,我看见了本不该存在的人,再梦回一切已是物非人非。樱花落尽,繁华一梦……【本作品要停更两年半,作者打算存好稿后再发】
  • 永不放弃——马云给创业者的24堂课

    永不放弃——马云给创业者的24堂课

    今天的马云已经是一位光芒四射的企业家和当之无愧的“创业教父”。也是创业者们追逐的目标,效仿的楷模。马云没有帅气的容貌,也没有过人的“才智”,三次落榜的经历让他产生了很多感慨,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成了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帝国——阿里巴巴的缔造者。这不仅是阿里巴巴的一个神话,马云创业成功也成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 画一幅爱情的画卷

    画一幅爱情的画卷

    流年岁月,那一簇爱,昭然若揭,美好灿烂夺目,如一幅经典难忘的画卷,镶嵌进骨髓里,奔涌在血脉里,以岁月作框,空间为布景。只要生命不止,就会熊熊燃烧不熄……很多深刻的回忆会随着时光流逝而被渐渐淡忘,直至不再想起,如同娇艳欲滴的花瓣终究会在风吹雨淋中黯然无华。生活中,有好多曾经让我生命疼痛不止的人或事,在演变成隔靴搔痒之感后,像徐徐平复的伤疤一样,疼痛也慢慢地烟消云散……
  • 天衍大帝

    天衍大帝

    三年前,原本属于天才的少年被人废掉丹田,从此成为废物,饱受欺凌。一次意外的逃命,少年进入迷失谷中,得到高人传承无上功法并修复好丹田,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崛起之路。打败废掉丹田之人、寻找失踪许久的父亲、与魔宗展开殊死斗争……这一路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这一路的精彩与荣耀你我共同见证。
  • 超能幻想全明星

    超能幻想全明星

    王野在无意中被“无尽幻想系统”入侵,了解到它的妙用后,欣喜若狂。只要进入系统完成一个完整的幻想剧情,就可以获得“幻想兑换点数”。然后在现实中就可以享受到用兑换点换取心想事成的好处。幻想剧情越成熟越复杂越庞大越有世界观宇宙观,获得的幻想兑换点数就会越多。使用幻想兑换点数或者幻想之力,可以让寄主成为任何想成为的对象,拥有超能力。就这样王野用幻想的力量逆天改命踏上了人生巅峰的征途……
  • 重生之毒妃嫁到

    重生之毒妃嫁到

    前世,她扶持司徒睿登上帝位为他倾尽所有,反连累秦家满门于一夜覆灭,自己更被做成人彘活活烧死,秦晚歌发誓:若有来生,她必定要司徒睿和徐秋水血债血偿!一朝梦醒,她重生成为南疆公主安灵素,携着满门被灭的怨恨归来,发誓手刃仇人血债血偿。杀贱人灭渣男,夺江山,盛世风华,谁人能挡!
  • 重生之游玩人生

    重生之游玩人生

    他叫麻大程,对于人生,他没有明确的定义,唯一的定义是:“想我所想,玩我所玩”还在昨天,他活得连自己都开始,恶心自己,可是现在,他回到了2002年。在这个时候,他的人生基本还是一张白纸。
  • 蔷薇蔷薇

    蔷薇蔷薇

    盛开的十色蔷薇,那片星光之海,究竟背后藏着多少秘密?若这世间一切都是一场阴谋,那么,那一曲命运之歌,由我来改!代价,由我来付!(紫月蔷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