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在马邑的最后一天,百官的心情都有些沉重,最根本的原因便是杨广好死不死地提出了重修长城的决议,按理说这种老诚谋国的提议应该受到老臣们的一致拥护才对的,但现实却恰恰相反。
天下苦劳役久矣,虽然官与民天然对立,但几千年下来当官的早就有了一套牧民的法子,他们或自称为人民的父母,或自称为人民的公仆,实际上都是为了更好地管理人民并从中取征取税。
中山先生由此总结出:管理群众的艺术,就是政治。
想要官运亨通,或者说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的人,从来都不会公然与群众对着干的;朝堂中的重臣,自然愿意名垂千古,所以他们宁愿得罪皇帝也不愿得罪百姓,至少表面上如此。
李浑的心情更是压抑中的压抑,因为夏子薇兄妹离开苏游的帐篷后便赶回了商队,并第一时间把商队被突厥军人假扮的马贼打劫之事汇报给了有关领导。
李浑得到消息后便是两眼一黑,上百条人命全体被灭口意味着什么?
李浑没有去考虑其中的猫腻,首先想到的便是损失,看来这马邑商队近几年来的盈利全都要付诸东流了!如果早知有这劫难,当初还不如不淌这浑水呢?
也因此,李浑现在看到突厥人眼中便冒出了火光,他当然也不会纯真到认为这些突厥军人的洗劫只是心血来潮,事实上他安插在宇文家的密探也已经传回了消息,案情尚未云开雾散,却已隐隐指向了宇文氏。
朝中暗流涌动之时,杨广的心情也不怎么好,每每提出雄才伟略,每每总被人无情地否决,如果遭遇这样的情况心情还能酸爽无比的话,那他就只能荣幸地获得“没心没肺”的评语了。
尽管如此,生活还得继续,路也还要走。
路是新修的驰道,前方便是榆林。
从马邑到榆林的驰道比从雁门到马邑这一段要好走多了,美中不足的是,要在这驰道上运行观风行殿也还是有点难度,但杨广还有什么样的险道没走过?又有什么样的清福没享过?
观风行殿什么的只是浮云,杨广的心早就飞到了榆林郡的长城;所以这道途比起半个月前虽是有些颠簸,他却一路指点江山,大有意气风发之态。
几日后,杨广与其所帅的百官和二十万大军终于来到了榆林郡,早就等在榆林的三十万大军以及百官亲属和僧道百戏也开始紧张和兴奋了起来,因为出塞的日期也渐渐地近了,他们总相信这是一次梦幻之旅。
因为他们追随的是大隋天子,而天子从未令他们失望过。
榆林郡原名胜州,大业元年改州为郡后由榆林、富昌、金河三县组成;榆林以北,便是突厥了。
杨广来到榆林之时,离约定好的中元节还有几日,前来迎接的启民可汗也还未到,所以他还有闲暇登登长城什么的,几个重臣战战兢兢地跟着他,都知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当然,“醉翁之意”的典故此时也还没有被发明。
杨广带着皇后妃嫔在长城上感受江山美色时,更多的人却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齐王在彩排着军事演习的队伍,苏游在马球队搞起了魔鬼训练,宇文成趾则煽动了他的父亲宇文化及进行着对付齐王的阴谋。
宇文化及因为父亲的功勋以及自己跟杨广的私交官拜太仆少卿,他所擅长的只有提笼架鸟寻花问柳等事,如今却莫名其妙就成了一个说客。
宇文化及想想都觉得这事荒诞,陛下说要修长城,这很好啊!不是传说陛下要发起各种战争消灭关陇门阀掌握的卫士吗?修了长城后大隋与突厥不就打不了仗了吗?他们难道没想到这一层?
更好笑的事,如今自己还要找出各种理由来劝说宇文弼等人联名上奏阻止陛下的决议。
宇文弼是谁?宇文弼是北周皇室后裔啊,他甚至连自己的父亲都看不起吧?傻儿子要自己从他身上突破,父亲半分都没阻拦,难道是他们都被猪油蒙了心?
宇文化及百思不得其解,却也只能是赶鸭子上架了,不仅仅是宇文成趾那小子可拿着鸡毛当令箭,更重要的是宇文弼向来就对宇文述一家不屑一顾,因为宇文弼生来便是皇室,而宇文述这个奴仆是帮人篡了他们起家的。
宇文化及无可奈何地来到了宇文弼的帐篷前,想要硬着头皮敲门进去时,却听见里面传来了一个熟悉的说话声。
“太府卿高颎?”宇文化及嘀咕了一声,随即无师自通地听起了墙角,而里面的声音,也低低地传了出来。
“陛下此举声势浩大,引得万国来朝本是美事,但花费的钱财巨以亿计。老朽听说早在陛下大办世博会的时候,我朝开皇以来积下的银钱便已耗尽了,陛下这大业……”高颎忧国忧民,说到杨广的大业时,他不由得叹了口气。
高颎在文帝时便是纳言,但因为站错了队伍而被疏远,后来他便自离了。杨广上位后为了制造不计前嫌的假象而把他返聘回来,高颎有感于他的胸怀,愉快地回到了朝堂后却发现如今的皇帝与先帝简直就是判若两人。
一个对自己言听计从,一个则是不纳一谏!尽管如此,高颎仍不改忠臣之志,该坚持的时候八匹马都拉不回来,该反对的时候则是刀架到脖子上也不点头。
“谁说不是呢?好在齐王通过买卖东都土地筹集了征东的军饷以及北巡的花销,但陛下随后又是修驰道又是建临朔宫的,如今又提出了修长城。天怒人怨之时,怕是不远矣。”另一个声音接着高颎的话也感叹了一句,宇文化及并不知道这是太府少卿许善心的声音。
“两位言之有理,周天元因好乐而亡,离此不远,陛下怎么就视而不见呢?”另一个忧国忧民的声音也随之接过了话头,宇文化及点了点头,这就是他今天要游说的主儿宇文弼了;不过,是否还需要继续游说他呢?只要把他们如今私议朝政的事报告上去,足够他们喝一壶的了。
宇文化及越想越是兴奋,却不妨碰倒了脚边的一个瓦罐,罐子里的尿液湿了他半只鞋子。
“谁!”宇文化及正暗骂自己倒霉,谁知里面的人也已听到了动静,随着一身喝问,一人已经提剑冲门内冲了出来。
“在下太仆少卿宇文化及,特来拜会族叔的。”宇文化及刚站直身子,就发现剑尖已经抵住了自己的心口,于是赶紧说了几句不伦不类的开场白以表明身份。
“原来是贤侄!不知有何指教。”宇文弼看清了的确是宇文化及,原本他是不屑与宇文化及论交的,但想及自己刚才与高颎等人密议不知被后者听了多少去,此时也只好忍住恶心叫了他一声贤侄,并收剑做了个“请”的动作让他进屋。
宇文化及正当年富力强,却早被酒色掏空了身子,他此时站在已经白发苍苍的宇文弼身边,气势上却不知弱了多少。
宇文化及小心翼翼地从宇文弼身边进入帐中时,才发现屋中原来还有三个老人围坐在一张小案边吃西瓜,这三人除了宇文化及猜出来的高颎外,还有一个刚才接过高颎话题的太府少卿许善心,以及一直没有说话的司隶大夫薛道衡。
“原来诸公皆在,小子有礼了。”宇文化及先是向在座诸人施了一礼,三人自是纷纷摆手阻止他,却听他接着说道,“刚才听了高公之言,因为有了先帝的节俭才有陛下大业的基础,小子深以为是,这才贸然现身。”
宇文化及看着他们一个个不善的眼神,自然知道想要得到他们的信任还要自己拿出诚意的道理,当下也不隐瞒自己偷听的内容,只是他无赖地把自己乐极生悲被人识破说成了主动站出来罢了。
“不知贤侄有何指教?”宇文弼显然不会相信他的花言巧语,继续追问他的来意。
“诸公思及先帝之功,不吝赞语,化及想问的是,你们有否忘记先帝的教诲!”宇文化及自顾自地找了个位置坐了下来,拿起一片瓜后吃了一口,随即便厉声问了起来。
“这……”高颎等人对宇文化及的先声夺人都有些不明觉厉,一时竟是不知如何作答。
“实不相瞒,下官是奉齐王之命来与族叔商议的。”宇文化及语不惊人死不休地再次开口道。
“齐王?”宇文弼皱了皱眉,印象中他与齐王可没什么交集,他也从未想过要结交王室,但他最近对齐王的所作所为还是看在眼里的,前几日元寿等人弹劾齐王时他还曾为齐王说过几句好话。
“齐王派侄子来此,一来是感谢族叔的维护之意,再而便是想与族叔商议这陛下修长城之事。”宇文化及说明了来意后,咬了一口西瓜后又继续说道,“殿下体察民情,深知民生不易,如今看着陛下花销甚巨,早有向陛下谏言之心;无奈殿下最近又接了军演这等大事,实在是分身乏术啊。”
“这真的是殿下的意思?”高颎等人听了宇文化及之语,不由得大跌眼镜,如果他们有眼镜的话。
“千真万确!”宇文化及很肯定地答完,又赶紧举起右手郑重其事地起了个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