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292200000043

第43章 奔袭,为了食盐打一仗

女兵们漏夜出发,向着北平方向,一夜走了七十多里,凌晨的时候,住进了一个只有百多户人家小山村。

勤务班出面,动员老乡给战士们做饭。这次出动,他们没有背行军锅,没有挑伙食担子,跟着连队行动,另有其他任务。

尽管是沦陷区,老百姓和像老区群众一样热情,高接热待这些不速之客。大姑娘小媳妇像是伺候多年不回家的老姑****,给她们烧水洗脚,烧热炕。他们一再强调,别看是初夏季节,走了一夜,身上还是会有寒气。她们还拿出山羊皮褥子,羊毛毡子铺在炕席上,没有这些的干脆垫两层褥子。伺候完睡的,再伺候吃的,有的人家炒菜的时候,提起油瓶,“咕嘟咕嘟”倒个没完,有的人家里有颗鸡蛋,也紧忙拿出来,打散搅进大锅菜里,还有的人家把过年都没舍得吃的腊野兔、腊野鸡、腊鹌鹑去毛,洗净,撕碎放进大锅菜里。

吃完饭由张大中领着几个战士,按照人头付伙食费,一个人三角钱。乡亲们也不推辞,默默地接了,有的人顺手装进兜里,有的人顺手塞到炕席底下,有的老人竟然摆在佛龛上,再上柱香,跪倒在地,嘴里还念叨个不停:佛祖啊,佛祖啊,这是你派来的兵啊,保佑你的兵,杀鬼子千千万,自己一个也不伤啊,保佑你的兵,天天打胜仗啊……

听张大中回来说起这一幕幕,齐佳俊感动得眼泪都要流下来了,她抽抽鼻子,说:“我们得抓紧开辟这一带啦!这里的老百姓,真好……”

睡了一天,傍晚接着走,又是七十多里,凌晨进了靠近铁路线的一个小村。

休息了一整天,吃了晚饭天色就黑透了,又休息了一个多钟头,队伍才集合出发。

下弦月还没出来,田野里一片虫鸣,已经高过小腿的高粱、玉米响着“嘎巴,嘎巴”的拔节声。微风吹过齐腰深的小麦、谷子,像是一层层黑黝黝的海浪,一波一波,推着涌着,一直向远处的山脚。时或三五只青蛙叫起,像是低音乐队的铜鼓,“呱呱”的非常醒耳。时或一两只夜鸟,像是低音乐队里嘹亮的长笛,“咕咕”的非常悠扬。

女兵们走得并不快,逛集市,串亲戚,逡巡自家农田似的,一会儿走大路,一会儿走小路,一会儿走田埂,穿来绕去,把好多人都走糊涂了。这,到底要去哪儿啊,一会儿往东,一会儿往西的?

走着走着,又传来休息的命令,女兵们更糊涂啦,不紧着执行任务,还歇什么呀?

夜间行军不许说话,有疑问也得藏肚子里,悄悄地自己琢磨,自己踅摸答案。还弄不明白?没事儿,不明白就不明白吧,战斗一打响,啥都明白了。

下弦月终于出来了,银钩一样挂在远处的树梢上,田畴沃野镀一层朦胧,披一袭轻纱,涂一抹银光。

午夜时分,一辆票车“轰轰隆隆”开了过来。齐佳俊跳起来,大声喊道:“整理队伍,出发——”

队伍急匆匆向铁路线靠近,紧跟在票车屁股后头,上了铁轨。

眼看在票车停在站上,有人下车,有人上车,明晃晃的电灯下,值班鬼子的眉眉眼眼都能看清楚。

大约停了两三分钟,火车又一声长笛,“轰轰隆隆”开走了,值班鬼子排着队,进了候车室侧边的房子,也就是行车室的大门,电灯“唰”地一下子黑了。

据情报说,下一趟车要等到上午九点才过来呢,打车站这是最好的时候。

“同志们,动作要快,跑起来!”齐佳俊大声命令道。

女兵们顺着铁轨,一直跑到扬旗底下,兵分两路,一路走站外小路,继续往前跑,一路顺着铁轨跑到票房对面,依着站台,架起了机枪。

情报还说,这个车站刚刚运进来两个车皮的咸盐,就堆在仓库里,准备运往各地,给分散驻扎的鬼子。

食盐从古至今,历来都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不管哪个政权,只有控制了食盐,就掌握了老百姓,为了掌控老百姓,就必须紧紧控制食盐。对敌对势力,实行食盐封锁,也就成了无良政权的撒手锏,看家宝。蒋政权对苏区的封锁,鬼子对根据地的封锁,无不把食盐作为第一禁运物资。不过,陕甘宁边区就有盐池,出产的花马池盐乃大宗出口物资;晋察冀边区的各分区各有不同,比如冀东分区、冀鲁边分区濒临渤海,自不缺盐,平北分区、平西分区就困难了许多,食盐成了双方控制和反控制,争夺和反争夺的焦点。

鬼子对食盐的控制,首先将食盐列为统制物资,任何商家不许经营。然后通过伪政权,在他能够控制的所谓“确保治安区”,每个人配售半斤。下次呢,可能半年,可能八个月,可能一年,谁也说不定,弄得沦陷区里盐比肉贵,盐比油贵。八路军控制的根据地、游击区自然得不到,可是不吃又不行,弄得好多人家自己熬小盐吃。

熬小盐,其实就是在含盐碱较重的地方,比如,场院、街旁、路边和撂荒的田地,老房墙基角,厕坑不远处,刮盐土。然后支起一口破大锅,盐土放在里头,加满清水,任水从破锅的裂口往外滴。等水滴没了,再加清水,连淋三遍。然后架上大锅,文火慢烧,淋出来的汁液,慢慢地结晶,慢慢地浓缩,上头的一层就是卤水,下头的一层就是盐。这样的盐,装进布袋子,放在清水里涮洗,几遍以后,晾在通风的地方自然吹干,则是上好的小盐,比真正的海盐、池盐绝不在以下。

说起来不难,很多根据地,比如说冀南分区、冀中分区都用这个办法,解决了食盐短缺问题。问题是彩云山区,土壤偏酸,含盐碱的地界忒少,这个办法不灵啊。

现在,可以计算一下啦——一节车皮,可以装三十吨,两节车皮就是六十顿,合十二万斤。我的妈妈哟,打下这座仓库,十二万斤食盐到手,可以供应多少老百姓的急需啊!

齐佳华带一排沿着站台一字排开,四挺机枪封死票房的三个大门。

情报中说,鬼子在车站驻了一个小队,仓库那边一个班值守,分两班轮换。也就是说,票房里头驻的,是鬼子的两个战斗班,只要堵住,不让他出来,剩下的仓库值守的十几个鬼子就好办了。

齐佳俊带着一个班,来到仓库的围墙脚下,正要下命令搭人梯,话还没出口,张大中带在勤务班过来了,几个战士迅速蹲下,另几个战士一下子窜上围墙,骑坐在上头,伸出手来,拉在剩下的几个战士,也窜了上去。

随着大门“吱扭扭”开启,女兵们“呼啦啦”跑进去,直扑鬼子住的那几间平房。

张大中喊了一声:“站住,前面正在战斗,等一下……”

喊声还没停,“轰隆隆”的手榴弹爆炸声,就响了起来。

看见齐佳俊跑了过来,他赶紧报告说:“连长,鬼子都解决了,一个没剩。可以开始下一步行动了……”

这里是鬼子的“确保治安区”,值守的鬼子毫无防范,连个哨兵都没设,一个班的人集中在两间屋子里,睡得死猪模样, 正好让勤务班的战士们,打了个正着。

仓库的大门打开了,电灯也拉亮了。

哎呀,我的妈妈哟,一座村子里场院大小的仓库,堆得满满当当,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齐佳俊喊了一声:“真的发财了啊!”

不远处一阵“轰隆隆”的手榴弹爆炸声,把票房里的鬼子炸了出来。

票房东侧,行车室的大门打开了,先是一个小鬼子,探头探脑钻出来,四面八方看了看,扭回头去喊了句什么,七八个鬼子“呼啦”一下子涌了出来,站在门口,东张西望,试探着向前走了几步,又停下来,继续观望。

里头有鬼子在叫喊,“哇哩哇啦”听不清说点什么。

七八个鬼子又向前走了几步,立在站台中央,向仓库方向眺望着,想走又不敢走。

里头的鬼子还在喊叫,声音越发严厉起来,好像在骂人,用那种很脏很脏的话骂人。七八个鬼子,动了起来,小跑着奔向仓库方向。

齐佳华一挥手,一挺机枪响了,“哗——”的一排子弹泼出去,鬼子顿时倒下五六个。立着的两个,被随后而来的步枪子弹放倒在地上。

另外三挺机枪,冲着洞开的大门打去,一阵狼嚎鬼哭,然后就安静下来。安静得有点诡异,仿佛里头没了一个活人。

安静了不大一会儿,里面又有了鬼子的喊叫声。一个鬼子在骂,“哇哩哇啦”听不懂骂谁,骂的是什么。骂了好一会儿,一伙鬼子又冲了出来,数了数,大约七八个吧。

齐佳华压低声音,喊道:“手榴弹准备——预备——投!”

四十多米,正是投掷的最好距离,二十多颗手榴弹,直接飞进了大门里头。

“机枪,点射——不放一个鬼子出来!”齐佳华大声喝道。

机枪“达达,达达”响了起来,不停歇地冲着大门打个不停。

行车室大门里头再也没了声音,一丝都没有。

忽然,票房的房顶上,亮起了一盏明瓦瓦的灯,转着脑袋,四面八方观瞧。灯的旁边晃动着些黑色的人影,匆匆忙忙地看不出想干什么。

“步枪——瞄准那盏灯——预备——射击!”齐佳华喊着口令。

二十几支步枪一齐开火,电灯立刻瞎了眼睛。机枪也扫了过去,晃动的人影再也不见了。

同类推荐
  • 春雨——潇潇

    春雨——潇潇

    基建工程兵,1966年组建,1983年撤销,是我国存在时间最短的军兵种。本文叙述的是几位青年人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部队锻炼成长的战斗经历。
  • 特战部队

    特战部队

    岁月总是无情地将我们的青春一点点偷去,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有的是懵懂和倔犟,对待人生、友情,甚至是爱情,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一个人的成熟是要经过磨砺的,因为一时的冲动,他放弃了大学之路,走进了军营,和其他的青年人一样,有着倔犟和无畏性格的他在军队这个平台上得到了超乎平常的升华。从普通战士到陆战队,再变成兵王;从不知天高地厚到敬畏职业和人生。学生到军人的转变,就是男孩到男人的转变。他,也许就像你身边的同学,或者也许就像当年的你一样,让自己怅然若失的青春,从这部书里,你会掩卷长叹,苦涩、甜蜜、遗憾、温馨,种种回忆如一个个音符,拨动你的心弦,在这部书里,你会拾起你的回忆,你会找到你的感悟。
  • 两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典战役

    两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典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两次全球性大战,众多的国家和地区被卷入其中。其空前的广度、深度和烈度,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两次大革命,给予军事战略和战争观以巨大的影响。本书精选了两次世界大战中的20个经典战役。翻开本书,你将亲身感受当年那一个个惊心动魄、宏伟悲壮的经典战役。透过本书,也带给我们一次心灵上的洗礼:热爱和平,远离战争。
  • 战魂常随伊水碧

    战魂常随伊水碧

    一个具有传奇故事的抗战老将军,一个早年跟随周恩来、郭沫若参加抗战的家族,一个国共两党合作时期结合的抗战家庭,一个利用特殊身份保护了一大批共产党高级干部的国军高级将领,一个两次参加起义的老战士,一个其传奇故事被拍为热播电视剧的历史人物――秦怀玺将军夫妇光辉的岁月。
  • 卸甲归田

    卸甲归田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但限于笔者只是一个普通农民终有众多缺失之处有待以后改更。笔者曾到本地史志办想查一下历史资料,但得到的回复是,资料不是谁想查就查的。因此笔者抱着尊重现实的手法将故事写了出来。但是故事中主人公本人也不想因此招了亲人憾恨。因此书中主人公真实名字不得不隐去。希望读者对笔者的写作手法提出宝贵意见。挚候!
热门推荐
  •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英模篇1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英模篇1

    本书介绍了中国航空工业企事业单位自1950年至2013年国务院授予的航空工业历次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及部分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同时,列入党中央、国务院14次表彰大会之一的全国科技大会表彰的“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也一并收入,共计l38位的生平、工作业绩与突出贡献。真实记录了他们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有的甚至献出生命的感人事迹,他们是“航空报国”精神的开创者和传承者。本书内容翔实、内容丰富,实为记录航空英模的全面生动的教材。适合广大航空工业从业人员和关注中国航空工业的人员阅读。
  • MY WORLD

    MY WORL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骨瓷偶

    骨瓷偶

    一个找猫的故事二位寻猫的少女三种发指的罪行四颗堕落的人心(总的来说,就是因为找猫引发的血案)
  • 混元雷主

    混元雷主

    万古后,大世轮回,天地惊变,上古重临,谁宰沉浮?到如今,天地异种,惊世神体,各方秘术,孰强孰弱?我这一世,不求永生,不问后世,只为轰轰烈烈走一遭。
  • 谋杀现场:电台随机杀人事件

    谋杀现场:电台随机杀人事件

    午夜的电台节目,随着鬼故事的讲述,令人胆寒的真实死亡事件竟同时发生了!从此,随着电台直播的进行,离奇的死亡事件也频频发生:被鬼夺命的出租车司机、淹死后又爬出来去超市购物的水鬼、被火化的尸体再次出现、神秘的街边小贩……
  • 败家娘们爱上痞子男

    败家娘们爱上痞子男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豆蔻年华里的一眼回眸,一世羁绊的等候。茫茫人海中,你我擦肩而过,我看见的只是你的背影,你却记住了我的容颜。一次偶然的相遇,让我认识了你。一次意想不到的意外,让我们走在了一起。老天总是捉弄人,原本以为就这样可以一直一直在一起,却不料新郎不是你。世上真的有缘分这种东西么?还是说,人活着就该认命?经历了这么多的坎坷,真爱是你么?
  • 神之圣女:邪魅太子追妻

    神之圣女:邪魅太子追妻

    她,是21世纪医学界的天才毒术更是数一数二。一朝穿越,成为“慕王妃”,却并不受宠。一次出游,遇到一名老者。老者对她说了她穿越的原因。她不信,后来老者带她去看一具尸体,那尸体长得和她在现代的样子一模一样。她终于信了!自此,是妖界的公主,神界的“圣女”,他,是魔界太子,潇洒不羁,对她,却总是一副妻奴的样子,宠着她,不管对的错的,想看超长简介的加我QQ“2251304849”
  • 原野上的草原

    原野上的草原

    这是一部用心来诉说蒙古草原上的感动的作品,在作者深情地勾勒下,我们仿佛能听见牧民们的放歌与交谈,孩子们的追逐与嬉闹,看见门外树桩上拴着的马,以及狗在来来回回跑。在这篇纯净的土地上,牧民们外出时家里不需锁门,对待外来的客人异常热情谦恭。这是作者的故乡,也是作者的天堂。他写草原上的每一个眼所能见、心所能感的东西,每一种东西、每一缕思绪无不洋溢着他对草原、对蒙古最热烈的、最深厚的爱。那种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热爱,读后能让人的心灵得以净化并归于平静。他的笔很淡,却写活了他所身属的草原,给人以强烈的触动。
  • 我是你的喋喋phone

    我是你的喋喋phone

    一次偶然她得到了一部高冷高能智能手机,曾近能把玩手机写进简历里的宅女,面对这么一位傲娇毒舌的新型手机,却变成一个十足的手机白痴。还好这个手机够机智,美颜功能能帮助形象改造,网络数据能帮助能变身追男料机,天气功能帮助附带送伞功能,开启地图打包逛街模式。在为学长而努力的过程中,宅女却忽然发现,自己不知有何时又重新变成了一个手机控········
  • 逆逍遥

    逆逍遥

    一怒风云变,一剑苍穹破。看新生代屌丝的异界游。圣阶?老子一剑一个!美女?当然全是我的!高手?我可是高高手来着!敌人太强?废话,当然是跑路,等打得过来回来报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