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遭:遭逢。颠覆:倾跌,谓时局动荡。(2)罹:遭。填塞:道路堵塞不通,喻政治混乱。阨:同“厄”,危困。(3)旧室:指长安大乱以前原有的房屋。灭:毁坏。丘墟:废墟。(4)曾:竟,简直。少:稍。(5)奋袂:举袖,奋发貌。北征:北行。(6)超:越。绝迹:荒无人迹之处。远游:远行。(7)发轫:驱车出发。轫,停车时用以阻止车轮滚动的木头。长都:长安(即今陕西省西安市),为西汉都城。(8)瓠谷、玄宫:皆地名,在今西安市附近。(9)历:经过。云门:云阳县城门。汉云阳县在今陕西省淳化县西北。反顾:回头看,不舍貌。(10)通天:通天台,在甘泉宫内。崇崇:高峻貌。(11)乘:登。陵:大土山。登降:谓其行时上时下。(12)息:叹息。郇邠:郇通“枸”,邠通“邠”。枸邑县之豳乡,地在今陕西省旬邑县西南。(13)公刘:周民族远祖,曾率周人迁居于豳。遗德:遗留的美德。(14)行苇之不伤:谓对草木也加以爱护,不许伤害。行苇:道旁的芦苇。《诗经·大雅·行苇》:“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后人以为此诗为公刘所作。(15)彼:它,指行苇。优渥:优厚。此句言:为什么芦苇一出生就会受到优厚的爱护。(16)独:偏偏。百殃:种种灾祸。(17)故:本来。时会:时机,时势。(18)靡常:无常。(19)赤须:坂名,在北地郡(今甘肃省庆阳地区北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东部一带)。坂:山坡。(20)义渠:古西戎国名,汉为义渠道,属北地郡,在今甘肃省宁县境内。(21)忿:愤恨。戎王之淫狡:战国时,义渠戎王与秦昭襄王母宣太后私通,生二子,昭襄王杀之,遂举兵灭其国,秦于是占有了陇西、北地、上郡之地。(22)秽:****。宣后:宣太后,楚人,姓芈氏。(23)嘉:称赞。秦昭:秦昭襄王,名则。(24)赫:盛怒貌。《诗经·大雅·皇矣》:“王赫斯怒。”(25)纷:心绪烦乱貌。去:离开。旧都:指义渠之旧城。(26)囗:古代凡车有四马,中间两匹叫服,旁边两匹叫囗,亦叫骖。迟迟:缓行貌。历兹:至此。(27)舒节:犹言驰车。节,车行之节度。(28)指:指向。安定:汉安定郡,在今甘肃平凉地区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一带。期:限,此谓目的地。(29)绵绵:连绵不绝。(30)纡回:曲折。樛流:曲折貌。(31)泥阳:汉泥阳县,在今甘肃宁县。太息:叹息。(32)悲:悲伤。祖庙:班彪祖班壹于秦始皇末年,曾避地于楼烦(古部落名,秦末活动于陕北、陇东一带),故泥阳有班氏庙。不修:没人修理。(33)释:解下。彭阳:汉县名,属北地郡,在今甘肃镇原县。(34)且:暂且。弭节:停鞭。弭,停。节,鞭。自思:独自思索。(35)晻晻:暗淡貌。(36)睹:看。牛羊之下来:语出《诗经·王风·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牛羊下来。”(37)寤:通“悟”。旷怨:旷夫怨女。伤情:哀伤之情。(38)哀:悲哀。诗人:指《君子于役》的作者。叹时:伤叹时势。以上两句:《君子于役》所表现的是对在外行役的君子的思念,故属旷怨之情;而诗人写这首诗则是为了伤时叹势。(39)越:经过。容与:逍遥。(40)遵:循着。漫漫:通“曼曼”,长远貌。(41)剧:甚。蒙公:即蒙恬,为秦将,曾筑长城以却匈奴,役民甚众。(42)筑怨:蒙恬筑长城,民疲而怨,故云。(43)舍:舍弃。高:赵高。亥:胡亥,秦二世名。切忧:近忧。(44)事:从事,此谓防御。蛮狄:指周边的少数民族,在南曰蛮,在北曰狄,此谓北方的匈奴。辽:远。患:忧虑。(45)耀德:显德。绥:安抚。远:远方。(46)顾:反而。厚固:坚厚牢固。缮:修。藩:篱笆,此指城防。(47)身首分:言死。寤:通“悟”,醒悟。(48)犹:仍然。数:数说。功:功劳。辞:拒绝。諐:同“愆”,罪过。(49)何:多么。夫子:指蒙恬。妄说:胡说。(50)地脉而生残:秦始皇死时,赵高阴谋立胡亥,乃遣使赐蒙恬互。恬喟然叹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思之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毋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遂吞药自杀(事见《史记·蒙恬列传》)。(51)鄣:城堡。隧:通“燧”,烽火台。(52)须臾:片刻。婆娑:盘旋,徘徊。(53)闵:伤悼。獯鬻:即匈奴,在商周之际称獯鬻。猾:扰乱。夏:华夏。(54)吊:吊念。邛:姓孙,或云姓段,西汉文帝时为北地郡都尉。朝那:汉县名,属安定郡,在今甘肃省平凉市西北。《史记·孝文本纪》载:“十四年(前165)冬,匈奴谋入边为寇,攻朝那塞,杀北地郡都尉邛。”(55)从:行。圣文:指汉文帝。克:能。让:忍让。(56)不劳师:不劳师动众去征伐。师:军队。币加:增加币帛、言行安抚之策也。(57)惠:施惠。南越:即今两广一带。(58)黜:免。尉佗:西汉时为南越王。《史记·孝文本纪》:“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然上(指文帝)召贵尉佗兄弟,以德报之,佗遂去帝称臣。”佗,同“他”。(59)降:下赐。几:几案,用以凭靠身体或搁置物体。藩国:诸侯王之封地,此指吴王刘濞的封国。杖:扶杖。几杖皆老年人坐行时所凭依的用具。(60)折:挫折。吴濞:汉高帝兄刘仲之子,高帝立为吴王,文帝时,刘濞托病不朝,失藩臣之礼,帝乃赐其几杖,准予年老不朝。逆邪:叛逆。邪,不正。(61)太宗:文帝庙号。荡荡:宽广貌。《尚书·洪范》:“王道荡荡。”此谓文帝之德开明宽广。(62)曩:往昔。图:谋,此谓设想。(63)脐:升。高平:汉县,属安定郡,在今宁夏固原一带。周览:四望。(64)嵯峨:高峻貌。(65)萧条;荒凉貌。莽荡:空阔貌。(66)回:远。(67)猋:疾风。漂遥:风驰貌。(68)灌:灌注,涌流。(69)飞:腾飞。杳杳:幽暗貌。(70)哜哜:通“喈喈”,鸟和鸣声。(71)游子:作者自指。悲:怀念。(72)怆悢:忧伤貌。(73)抚:按。慨息:叹息。(74)涟落:泪流貌。霜:沾湿。(75)揽:拭擦。于邑:气急促貌,指抽噎。(76)哀:悲哀。故:事故,此谓灾难。(77)阴曀:天阴沉,喻天下丧乱。曀,阴沉,昏暗。阳:晴朗,喻天下太平。(78)嗟:慨叹。平度:正常法度。(79)谅:诚,实在。时运:时势。(80)伊郁:抑郁,愤懑。恕:同“诉”,诉说。(81)夫子:指孔子。固穷:安守穷困。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82)游艺文:《论语·述而》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艺,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83)乐以忘忧:语出《论语·述而》。(84)唯圣贤兮:言唯圣贤能为之。(85)达人:通达的人。(86)仪则:准则。(87)申:同“伸”。(88)与时息:即与时消息。时:时势。(89)履信:实行忠信。(90)无不居:谓没有不可居住的地方。(91)貊:古代东北方部族。《论语·卫灵公》:“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此以“之蛮貊”喻己之远行西凉也。
【赏析】
此赋是班彪为避长安之乱而西去天水郡时所作。它的结构略仿刘歆的《遂初赋》,也是以作者的行程为线索,并就沿途所经之地的史事抒发感慨。但此篇借古喻今的成分相对要少一些,而且文辞也比较典雅含蓄,在艺术上略胜《遂初赋》一筹。赋中有些片段写战乱中原野的萧条和游子的悲苦心情,也颇为真切感人,收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竹扇赋
【作者简介】
班固(32—92),字孟坚,班彪子。九岁能“属文诵诗赋”。班彪死,固承父业,撰《汉书》,以私修国史罪被捕下狱。因其弟班超上书明帝,始得免,授为兰台令史。章帝时,朝廷集群儒于白虎观议论五经,固奉命作《白虎通德论》。和帝时,为大将军窦宪中护军,随其出征匈奴。后窦宪败,因受牵连,死于狱中。
【原文】
青青之竹形兆直(1),妙华长竿纷实翼(2)。杳筿丛生于水泽(3),疾风时纷纷萧飒(4)。削为扇翣成器美(5),托御君王供时有(6)。度量异好有圆方(7),来风避暑致清凉(8)。安体定神达消息(9),百王传之赖功力(10)。寿考康宁累万亿(11)。
【注释】
(1)兆:初生。(2)妙华:美丽。纷:繁多貌。翼:披拂。(3)杳筿:幽深貌。(4)疾风:大风。纷纷:吹乱貌。萧飒:风吹竹叶声。(5)翣:扇子。器:用具。(6)托御:进献。托,交托。供时有:供其因时而有。(7)异好:特别好。圆方:规矩。(8)来风:扇来风。致:获得。(9)达:达到。消息:将息。(10)百王:百代之帝王。赖:依赖。功力:指竹扇“来风避暑”、“安体定神”之功效。(11)寿考:高龄。康宁:安宁。累:累至。万亿:万亿之年。
【赏析】
《竹扇赋》是一篇咏物小赋。虽然它的文字比较简单,而且艺术上的成就也不高,但由于作品所采用的这种七言诗体的形式在前代尚未出现过,所以是一种创格,在文学史上很值得注意。
归田赋
【作者简介】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西北)人,东汉卓越的科学家和著名文学家。曾任太史令、河间相等职。长于辞赋,作品有《二京赋》、《思玄赋》和《归田赋》等。有《张河间集》。
【原文】
游都邑以永久(1),无明略以佐时(2)。徒临川以羡鱼(3),俟河清乎未期(4)。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5)。谅天道之微昧(6),追渔父以同嬉(7)。超埃尘以遐逝(8),与世事乎长辞(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