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影响我们的大脑构造,使人类不再习惯像从前那样做深度思考,而逐渐流于浅薄。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由于互联网上资讯太多,在网上发帖的人都想尽办法吸引别人的眼球,于是题目写得越耸人听闻越好,最后人人都成了“标题党”。现在流行的微博也是如此,微博本来是朋友之间交流用的,奇怪的是在中国这个地方,竟成了出名的工具。大家都想吸引更多人来关注自己,最后把微博变成了“终极标题”,每一句话本身就像一个标题。
久而久之,很多人不会写长篇文章了,而擅长取一个看上去挺吓人的题目。在人人都成为标题党的年代,你跟那些有名的网络作家们聊天,会发现他所谓的观点不过只是一句话而已,这句话放在微博里刚刚好,你要他扩展成一篇文章,或者一段可持续的对话,他可能根本说不下去。
The Shallows的副标题是“互联网对我们的大脑做了什么?”作者的答案是:浅薄。互联网使我们的脑子变浅了,不再习惯于深刻思考。自互联网出现以来,它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利弊就引起过很多争论。作者认为,互联网有一定的益处,但是害处更大。之前他写过一篇文章《Google是不是使得我们变笨了》,遭到很多人质疑,现在他索性写出The Shallows这本书作为回应。
作者说,其实所有的媒体都不仅仅是传播工具,媒体的形式本身已经在影响人类了。学者麦克卢汉有一句名言:“媒介即信息。”比如看电视,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内容是信息,而电视播放的方式本身也是信息,它甚至能够影响你看世界的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
关于这个问题,过去很多学者都作出过深入分析。就互联网而言,看惯互联网的人可能很难再捺着性子去读一本厚厚的书了,因为习惯于浏览网页会使人慢慢失去注意力,在网上人们很难读完一篇长文章,而是习惯于使用超链接,只要看到感兴趣的地方,我们可以立即点击进去,在几个网页之间来回游移,最后变得越来越没有耐性。
尼吉拉斯·卡尔认为,这种思考方式反而更像我们的祖先了。人类的大脑本来对外在世界的刺激很敏感,当我们的祖先生活在旷野和森林之中的时候,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那是他们的生存之道。可是经过长时间的文明发展,人类好像又返祖了,因为互联网也会不断给人刺激,让人分心,使你的意志和精神跟着外界走。
为了进一步说明互联网使我们的大脑产生的变化,作者还试图运用现代神经科学来解释这个问题。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并不是成年之后就定型了,大脑里面各种神经元的连接也在不断变化。如果有一种技能很久没用,这个神经元的连接就会逐渐减弱甚至中断。因此作者说,互联网也在影响我们的大脑构造,使人类不再习惯像从前那样做深度思考,而逐渐流于浅薄。
以学者们的研究为例,现在很多学者的著述所引用的资料越来越少,明明上网查资料比以前方便了,为什么论文所引用的资料越来越少呢?因为大家都没有兴趣去看那些冷门的东西了,找到的都是谷歌搜索出来的头十项,大家看的东西都一样,想的东西也一样,渐渐地都没有什么深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