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14400000039

第39章 原住民,冬日来客(1)

我经历过好几次愉快的暴风雪,在炉边度过了一些欢畅的冬日夜晚,大雪在外头疯狂地打旋儿,甚至将猫头鹰的尖叫声都盖过去了。好几个星期以来,我外出溜达时连一个人都没碰见过,除了偶尔来树林子里伐木的人,用雪橇把木柴拖回村里去。不过话又说回来,倒是大风大雪唆使我在树林子最深的积雪中开辟出一条小路来,因为有一次我穿过树林子时,大风会把橡树叶子吹到我踩踏出来的脚印里,它们留在里头,吸收了阳光,把积雪给融化了,这么一来,我不仅脚下有了干爽的路面可走,而且入夜以后,它们那黑乎乎的线条就给我引路。至于人与人之间交往活动,我不得不想起了树林子里那些原住民。我的镇上有好多人都还记得,那些原住民的欢声笑语曾经在我屋子附近那条大路上回荡着,我屋子四周全是树林子,这里那里点缀着他们的小花园和小屋子,不过,那时节,繁茂的树木遮挡得比现在更要严严实实。有些地方,我自己都记得,松树的枝杈会同时剐破轻便马车的两侧,妇女和孩子们不得不单独步行到林肯去,经过这儿不免有些害怕,往往还要一溜小跑上一段路。虽然大体上说,这只是一条通往邻村的不起眼的小道,或者换句话说,是专供伐木那帮子人行走的小道,但由于它当年万种风情,倒是给观光客带来更多的情趣,并在他们的记忆里久久萦绕不去。如今,从村子到树林子,中间有一大片空旷的田野,那时这条小道打从槭树林的沼泽地穿过,路基底下全是原木,直至今日,在眼前这条尘土飞扬的公路下面,毫无疑问,仍然看得到它们的残迹:这条公路是从斯特拉顿,亦即现在的济贫院农场,径直通往布里斯特山。

加图·英格拉哈姆就住在我的豆子地东边,公路的对面;他是康科德村乡绅邓肯·英格拉哈姆老爷的奴隶,这位老爷给他的奴隶造了一间房,允许他住在瓦尔登树林子里——我在这儿提到的加图,不是尤蒂卡的那个加图,而是康科德的这个加图。有人说他是几内亚人。有少数人还记得他那个核桃林里有一小块地,他把核桃树培育成林,赶明儿他岁数大了,打算派用场呢;殊不知到头来还是落到了一个年纪轻轻的白人投机家手里。反正眼下他还有一间同样狭小的房子。加图的几近湮没的地窨子洞口还依稀可见,但早已鲜为人知,因为边上有一排松树把它挡住了,人们就算走过,也都看不见。如今,那里长满了光洁的漆树(拉丁文学名Rhus glabra),最原始品种的黄花(拉丁文学名Solidago stricta)也长得很茂盛。

在我的地块的边角上,离镇更近些,有一个黑人妇女名叫齐尔法,住在小小一间房里,她在那里替镇上的人织亚麻布。她有一副特别好的嗓子,她那嘹亮的歌声在瓦尔登树林子里回响着。后来,在1812年战争中,她的住房被英国兵——这是一伙凭誓获释的俘虏兵——放火烧掉了;当时,幸好她不在家,可她的小猫、小狗和老母鸡通通给烧死了。她过着艰苦的生活,简直不像是人过的。一个常来树林子转悠的人记得,有一天中午,他路过齐尔法的家门口时,听见她冲着沸腾的水壶喃喃自语道——“你们全是尸骸,尸骸啊!”我在橡树林那边,看到了乐呵呵的好人呢。

循着公路下行,靠右边,布里斯特山上,住着布里斯特·弗里曼,“一个心灵手巧的黑人”,他一度是卡明斯乡绅家的奴隶——当年布里斯特栽培的苹果树,至今仍在那儿,现已长成很大的老树了,我觉得,它们结出的果实,口感依然是地地道道的野苹果味道。不久前,我在老林肯墓园里看到他的墓志铭,在他的墓边附近,是一些无墓主姓名,亦即从康科德撤退时倒下的英国掷弹兵的坟墓——他的墓碑上写的是“西皮奥·布里斯特”——他倒是有资格叫作西庇奥·阿非利加努斯的——“一个有色人种”,好像他已褪了色似的。我从墓碑上知道,上面还特别强调他是在什么时候死掉的;这仅仅是间接地告诉我他曾经饱尝过尘世况味罢了。和他住在一块儿的是他的妻子芬达,她殷勤好客,会替人算命,总让人听了很开心——长得个儿挺大,圆圆的,黑黑的,比黑夜里那一个孩子还要黑,这么一个黑不溜秋的肉球,在康科德真可以说空前绝后。

沿着小山再往下走,靠左边,在树林子的古道上,是斯特拉顿家族庄园的地界;他们家的果园一度遍及布里斯特山的所有山坡,可惜老早就被油松所吞没,只剩下一些残株,它们的老根上至今还长出好多枝繁叶茂的野树来。

离镇更近些,在大路的另一边,恰好在树林子的边沿上,你就来到了布里德的地方;这个地方因为有过一个妖怪而出了名;虽然这个妖怪在古代神话中没有明确记述,但它在我们新英格兰人生活中却扮演着很显眼、很惊人的角色,就像任何一位神话人物一样,总有那么一天,应该有人给它写一部传记似的;最初,它是乔装打扮成一个朋友,或者一个雇工来的,没有多久就洗劫了,乃至于杀害了主人全家老小——真是新英格兰一大怪;但是历史想必还没有把此间上演过的所有悲剧一一记述下来;不妨让时间从中斡旋,给这些悲剧清除一些哀痛,添上一丁点儿蔚蓝的色彩吧。有一个最含糊不清的传说,说这儿从前有过一家小酒店;此外还有一眼井,就是这井水兑在路人的饮料中后特别好喝,并使他的坐骑很快恢复活力。在这里,人们相互打个招呼,听听新闻,相互传告,然后各自上路。

布里德的小屋虽然早就没有人居住了,但在十二年前还矗立在那里。它跟我的小屋大小差不多,那是一个总统大选的夜晚,如果说我没有记错的话,几个淘气的小男孩放火把它烧掉的。当时我住在村子的边上,还在捧读戴夫南特的《龚迪伯特》出了神,那年冬天,我得了瞌睡病——顺便说一下,我可不知道,这毛病是不是家传的,反正我有一个大叔,连刮胡子的时候都会睡着了,因此,每逢礼拜日不得不下地窨子去摘掉土豆上的芽儿,就是让自己保持清静,守安息日;要不就是因为我想精读查尔默斯的《英国诗选》,一首也不跳过去,结果导致了昏睡。这部诗选简直把我的神经给征服了。我读着读着脑袋越来越耷拉下来,猛然间火警的钟声响了,救火车飞也似的赶了过来,冲在前头的是一大帮子大人和孩子,可我跑在最前列,因为那条小溪我纵身一跃就过去了。我们都以为着火地点远在树林子南边——以前我们都去救过火的——什么谷仓啦,店铺啦,或者什么住宅啦,或者是所有这一切通通着了火。“是贝克家的谷仓着火了。”有人大声嚷道。“是考德曼宅子着火了。”另一个人打包票说。随后,鲜亮的火花星子升上了树林子上空,仿佛屋顶坍下去了,我们大伙儿都扯着嗓门高喊:“康科德,快快来救火呀!”马车急如星火般驶去,车上挤满了人,说不定里头还有保险公司经纪人,反正不管有多远,他们是哪儿有火就往哪儿赶的;可是,救火车的铃声不时在后头响起来,越来越慢,越来越稳当,落在了大伙儿的最后面,就像事后人们在窃窃私语,也许正是他们这拨人先放了火,再去报警的,那也难说。就这么着,我们继续往前赶,像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不相信自己感官提供的证据,直到在大路上拐弯时,我们听见了噼里啪啦的爆裂声,真的感受到墙那边传过来的热度,这才猛醒过来,老天哪!我们就在火场来着。火场倒是近了,我们的热情反而凉下来了。开头,我们打算把一个蛙塘里的水都浇到大火上去;但后来还是随它烧下去,这小屋子已经烧得差不离,救也是白搭。于是,我们围着救火车伫立着,相互之间推推搡搡,通过喇叭筒表达我们的观点,或者压低声音,谈到世人目睹过的所有大火灾,包括巴斯考姆家的商号失火在内,而在我们自己一些人之间,却想到:如果我们自己的“老爷船”及时赶到,旁边又有一蛙塘的水,也许我们可以把最后这场骇人的大火变成另一场大洪水的。最后,我们一点儿恶作剧都没干就全部撤退,回去睡大觉。我呢回去就看《龚迪伯特》。不过,说到《龚迪伯特》,序言里头有一段话,说机智就是灵魂的火药——“大多数人不懂得机智,就像印第安人不懂得火药”。这段话,我可不敢苟同。

转天晚上,大约在同一时刻,我穿过田野,正好走过那里,猛地听见一阵低沉的哭泣声。我摸黑走近去一看,发现这个人我认识,他是这个家族的唯一幸存者,继承了这一家人的善与恶,只有他还记挂着这场大火,这时趴在地上,眼看着地窨子的断垣残壁还在冒烟的余烬,喃喃地自语,如同往常一样。他整天价在河边草地那儿干活,但凡有时间也会抽空过来,看看他的祖上的老宅子,他自己的青春岁月就是在那儿度过的。他老是趴在那个地窨子上头,从各个视角、各个方位,轮番地仔细察看,仿佛那儿石板里头藏着他还记得的金银财宝,其实,如今什么都寻觅不到,只有一堆堆碎砖和灰烬。房子早已荡然无存了,他眼前看到的只是一片废墟。此刻我来到他面前所隐含的同情,好歹使他得到不少宽慰。他指给我看已被覆盖住的那口井,天色已黑了,尽可能去看一看;真是谢天谢地,那口井是断断乎烧不掉的;他沿着墙根摸索了老半天,总算寻摸到了他老爸亲手制作并且亲手架起来的井水提取装置,摸一摸那钩住盛满水的井桶往上提的铁钩或者铁扣——如今,他抓得住、摸得着的,也仅仅是这一个玩意儿了——他要我相信它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提水装置”。我就摸了一下它,后来我差不多每天出去溜达时,总会过去看看它,因为它上头还悬挂着一个家族的兴衰史呢。

在左边,就在看得见水井和墙边丁香花的那块空地上,纳廷和勒·格罗斯曾经在这里住过,不过都回林肯那儿去了。

比以上这些地方更远的树林子里,离湖最近的边上,陶工韦曼擅自占用一块地;平日里他给镇上的人制作陶器,还让自己后代继承他的手艺。他们活在世上可以说很不宽裕,只是默许他占住这块地;县里治安官常常跑来收税,也老是白跑一趟,“扣押一件破玩意儿”,走走过场罢了。我看过他的账目,舍此以外确实身无长物。仲夏时节,有一天,我正在锄地,有一个人驾着一辆满载陶器的马车去赶集,到了我的地头边,他就勒马停了下来,向我打听有关小韦曼的情况。很久以前,小韦曼向他买过一个陶轮,他很想了解一下小韦曼近日里怎么样了。过去我在经文里读到过陶工的泥坯和陶轮,但从来没有想到过,我们所用的陶器,并不是纤毫无损地从那时候留下来的,或者说就像长在树上的葫芦一样,所以,听说在我的街坊里头,有人从事这种塑造艺术,我心里挺高兴。

在我之前,这些树林子里最后一位居民,是爱尔兰人休·夸尔(如果写成科尔也无妨),借住在韦曼的屋子里——人们管他叫夸尔上校。据说他以一名战士的身份,参加过滑铁卢战役。如果今天他还活着,本来我应该让他重上战场,一显身手。他在这里是靠挖沟过活。拿破仑去了圣赫勒拿岛;夸尔来到了瓦尔登树林子里;据我所知,他是一个悲剧性人物。他很讲究风度,就像见过世面的人似的,他说起话来特别彬彬有礼,那是你断断乎没有听到过的。到了仲夏时节,他身上还披着一件厚大衣,因为他患着震颤性谵妄症,连脸色都红得像抹上胭脂似的。我入住树林子后不久,他就死在布里斯特山脚下的大路上,所以,在我的记忆中没有他这个邻居。他的房子还没拆掉以前,他的同道都把它当作“凶宅”而退避三舍,可我倒是对它实地走访过。只见他的那些旧衣服都已穿得皱皮疙瘩,就像他本人似的,乱堆在那张高高隆起的木板床上。搁在壁炉上的,是他的破烟斗,而不是一只在泉水边打破了的碗。布里斯特泉水永远也不会成为他死亡的象征,因为他向我坦承过,他尽管早就听说过布里斯特泉水,却一辈子都没见到过;沾满尘埃的纸牌,什么方块、黑桃和红心、老K等,满地都是。一只黑色小鸡没让遗产管理人捉去,它的羽毛乌黑得像黑夜,一气不吭,默默地等待列那狐,它依然栖在隔壁房间里头。房子后头花园的轮廓,至今依稀可见,那里草木种下以后一次都没有松过土、除过草,因为主人患病后周身一直在震颤,不过如今已到了收获时节了。园子里长满了罗马苦艾和叫化草,这后一种草的果实都黏附在我的衣服上。一张土拨鼠毛皮是新近剥下来的,紧绷在房子的后头,这是他最后一件滑铁卢的战利品;反正如今他再也不稀罕什么温暖的毛皮帽子或者手套了。

同类推荐
  • 我们,江湖未有期

    我们,江湖未有期

    12位江湖“萌友”,13篇热血江湖故事,他们潇洒自由,他们友善亲切,他们是生活在北京上海的友人,浪迹在丽江西藏的过客,求学在美国巴西的浪子,还有定居在遥远地方的江湖人,他们每个故事都无可替代,每个故事都是真实的冒险。
  • 灵魂的指向

    灵魂的指向

    在以后的日子里,“坐”过火车成了我向玩伙们显耀的资本。在向他们描述火车的时候,我刻意隐瞒了它实际的脏乱和简陋,将它夸饰成了童话里的天堂。一时间,“坐”火车成了村里所有孩子最梦寐以求的向往,我也便一跃而成为他们最羡慕的对象。
  • 《读者》杂志十年典藏从书:隽永小品

    《读者》杂志十年典藏从书:隽永小品

    浸润在美丽、精致、温暖的文字里,便有了脱离凡尘的清高和无畏,生命的歌哭、情感的起落,化为品评人生的幸福与激动,有如看花开花落的超然与从容……案头这本《隽永小品》所散发出的悠长而细密的气息和着秋日的风和雨,摇曳出自若而灵动的风姿。从最初的筛选到今日的编辑成册,仿佛经历了一番心灵的涤荡抑或是情愫的整理,室外喧嚣的车流人声不再传入耳际,像尘世间的纷争和无奈、繁冗与庸常也与己无关。
  • 悠远的回响(俄罗斯作家与中国文化)

    悠远的回响(俄罗斯作家与中国文化)

    孕育生长于黄河——长江、伏尔加河流域的两大文明,各以其独特民族风貌与鲜明的地域特色而彰显于世,彼此之间又有着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内在关联。岁月悠悠,斗转星移,中俄文化交往史上的无数动人景观已成过去,然而,华夏文明却无声地渗入一代又一代俄罗斯作家的精神创造中,俄罗斯文学和文化也以其特有的方式在中国文化语境中激起阵阵回响。让我们以此书为向导,拂去历史的风尘,走进中俄文化双向交流互动的五彩缤纷的世界……
  • 吃酒!吃酒!

    吃酒!吃酒!

    本书精选70位中国现当代作家、学人谈论饮食文化的散文、随笔一百多篇。在这本书里,我们跟随着梁实秋、周作人、丰子恺、叶圣陶、汪曾祺的笔触,享受一场美食的盛宴,领略中华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书中众多名家笔下的吃喝“名品”,让人垂涎欲滴;品味出的意境和情趣,让人思绪万千。这种把名贵菜肴和家常便饭的做法与食法融为一体的文笔,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广大读者不仅可以在阅读中品味文化,也领略到了食客在吃喝中的才艺和风采。
热门推荐
  • 女皇是怎样炼成的

    女皇是怎样炼成的

    猛男?型男?美男?正太?不好意思,在姐眼中,只有弱受男!敢问这世界上,有什么比征服猛男更有成就感?敢问这世界上,有什么比拥有一个完美无暇的型男更加幸福?敢问这世界上,有什么比带着一个美男逛街更加大增脸面?敢问这世界上,有什么比调教正太更加缓解压力?不好意思,这四种男子,姐后宫成千上万.想要吗?来吧,在这里,你就是女皇!
  • 狂暴帝君系统

    狂暴帝君系统

    苍龙大陆,强者为王,弱肉强食!地球普通高中生刘恪意外穿越,附身在即将灭国的汉帝刘恪身上,并融合狂暴帝君系统!从此,刘恪开始了逆袭之路!强军压境?诛!强者为敌?斩!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 公主的战奴

    公主的战奴

    金鳞岂非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拳风了无影,横尸遍九州。覆灭了恩仇却发现,一切不过只是个开始,一将功成万骨枯,强者脚下,哪一个不是踏满了累累白骨………新书需要书友们的呵护,新人兔子,拜谢!
  • 金戈岁月

    金戈岁月

    曾经的青春,埋葬了多少的梦想?那些年,江湖不老,金戈岁月。是不归路!是兄弟情!酒一盏、歌一曲,莫管岁月荒芜,且到江湖浪里行!
  • 穿越:就要和你在一起

    穿越:就要和你在一起

    她一个医学博士,军事学院毕业的高才生,在一次维和任务中意外穿越到了架空的历史朝代,从岁高龄变成了岁孩童,成长在这个男女权利地位颠倒的时代,她的经历有趣又离奇。
  • 重生之新世纪大亨

    重生之新世纪大亨

    余阳回到自己十七岁的1998年在夜宵摊上,碰到跟人吹牛的啊里巴巴老板马芸…救了亏本亏得跳楼的,脑铂金董事长史玉主……爱喝奶茶的刘东强还在中关村卖片子…才出道的谢霆丰,被人嘘得直接跳下了舞台……周杰仑还整天打篮球……蔡依玲也没有蜕变成舞娘……F4还在餐厅打工洗盘子……范爷连丫鬟都没演上……全国票房加起来不到十个亿……好莱坞还根本不看重国内市场……―――――――――――――――――――――――排队,排队,要资金的排左边,要原创的排右边。好莱屋的鬼佬让他们去大厅等着。什么?陈老师出事了?我早提醒过他拍照小心的嘛!――――――――――――――――余阳很忙,忙着成为新世纪的全球大亨!
  • 无风传奇

    无风传奇

    当听到这一句世界上最好听的话,唤醒了我沉睡了多年的迷茫之心,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前进的脚步!纵使地狱,我也将脚踩着这绝望的黑焰,用手撕裂这片黑暗!我要去寻找那丝最美丽的阳光,谁也无法阻挡我无风前进的步伐!
  • 泰坦星河

    泰坦星河

    地球上的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世上竟有那样的一种存在:光剑,能量束光炮,都是所谓未来世界的东西。更不会想到神、魔法、龙之类的东西,林辰意外发现的一枚来自“神”的芯片,发现了这个世界更加深层的东西·······
  • 北魏宫廷计

    北魏宫廷计

    以游戏宫廷计为参考我百度帖吧吧友的感情为线索的古代感情小说
  • 暮川谣

    暮川谣

    她,修行千年,一朝倾注转世成人。他,为使佳人一笑,以命相搏。千年情深缘浅,日夜思念。......他说,万顷忘川水成冰,等我归来。她说,千里雪山化桃林,为你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