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来,黛玉便笑道:“宝玉,我问你,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拍案叫绝。大和尚来答此机锋,想亦不能答也。非颦儿,第二人无此灵心慧性也。]宝玉竟不能答。三人拍手笑道:“这样钝愚,还参禅呢!”黛玉又道:“你那偈末云,‘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固然好了,只是据我看,还未尽善。我再续两句在后。”因念云:“无立足境,是方干净。”[拍案叫绝,此又深一层也。亦如谚云:“去年贫,只立锥,今年贫,锥也无。”其理一也。]宝钗道:“实在这方悟彻,当日南宗六祖惠能初寻师至韶州,闻五祖弘忍在黄梅,他便充役火头僧。五祖欲求法嗣,令徒弟诸僧各出一偈,上座神秀说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彼时惠能在厨房碓米,[用得妥当之极。]听了这偈说道:‘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因自念一偈曰:‘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五祖便将衣钵传他。[出《语录》,总写宝卿博学宏览,胜诸才人。颦儿却聪慧灵智非学力所致,皆绝世绝伦之人也。宝玉宁不愧杀!]今儿这偈语,亦同此意了,只是方才这句机锋,尚未完全了结,这便丢开手不成?”黛玉笑道:“彼时不能答就算输了,这会子答上了也不为出奇。只是以后再不许谈禅了。连我们两个所知的所能的,你还不知不能呢,还去参禅呢!”宝玉自己以为觉悟,不想忽被黛玉一问,便不能答。宝钗又比出《语录》来,此皆素不见他们能者。自己想了一想:“原来他们比我的知觉在先,尚未解悟,我如今何必自寻苦恼。”[前以《庄子》为引,故偶续之,又借颦儿诗一鄙驳,兼不写着落,以为瞒过看官矣。此回用若许曲折,仍用老庄引出一偈来,再续一《寄生草》,可为大觉大悟矣。以之上承果位,以后无书可作矣。却又轻轻用黛玉一问机锋,又续偈言二句,并用宝钗讲五祖六祖问答二实偈子,使宝玉无言可答,仍将一大善知识,始终跳不出警幻幻榜中,作下回若干回书,真有机心游龙不测之势,安得不叫绝?且历来小说中万写不到者。己卯冬夜。]想毕,便笑道:“谁又参禅,不过一时玩话罢了。”说着四人仍复如旧。[轻轻抹去也,“心净难”三字不谬。]
忽然人报:“娘娘差人送出一个灯谜来,命你们大家去猜,猜着了每人也作一个进去。”四人听说,忙来至贾母上房。只见一个小太监,拿了一盏四角平头红纱灯,专为灯谜而制,上面已有一个,众人都争看乱猜。小太监又下谕道:“众小姐猜着了,不要说出来,每人只暗暗的写在纸上,一齐封进宫去,娘娘自验是否。”宝钗听了,近前一看,是一首七言绝句,并无甚新奇,口中少不得称赞,只说难猜,故意寻思,其实一见便猜着了。宝玉、黛玉、湘云、探春四个人[此处透出探春,正是草蛇灰线,后文方不突然。]也都解了,各自暗暗的写了半日,一并将贾环、贾兰等传来,一齐各揣机心[写出猜谜人形景,看他偏于两次禅机后,写此机心机事,足见用意至深至远。]都猜了写在纸上,然后各人拈一物作成一谜,恭楷写了,挂在灯上。
太监去了,至晚出来传谕:“前娘娘所制,俱已猜着,惟二小姐与三爷猜的不是。[迎春、贾环也,交错有法。]小姐们作的也都猜了,不知是否?”说着也将写的拿出来。也有猜着的,也有猜不着的,都胡乱说猜着了。太监又将颁赐之物送与猜着之人,每人一个宫制诗筒,[诗筒,身边所佩之物,以待偶成之句草录暂收之,共归至窗前,不致有忘也。或茜牙成,或琢香屑,或以绫素为之不一,想来奇特事,从不知也。]一柄茶筅,[破竹如帚,以净茶具之积也。二物极微极雅。]独迎春、贾环二人未得。迎春自为玩笑小事,并不介意。[大家小姐。]贾环便觉得没趣,且又听太监说:“三爷说的这个不通,娘娘也没猜,叫我带回问三爷是个什么?”众人听了,都来看他作的是什么,写道是:
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
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爱在房上蹲。[可发一笑,真环哥之谜。诸卿勿笑,难为了作者摹拟。]
众人看了,大发一笑。贾环只得告诉太监说:“一个枕头,一个兽头。”[亏他好才情,怎么想来!]太监记了,领茶而去。
贾母见元春这般有兴,自己越发喜乐,便命速作一架小巧精致围屏灯来,设于堂屋,命他姊妹各自暗暗的作了,写出来粘于屏上,然后预备下香茶细果以及各色玩物,为猜着之贺。贾政朝罢,见贾母高兴,况在节间,晚上也来承欢取乐,设了酒果,备了玩物,上房悬了彩灯,请贾母赏灯取乐。上面贾母、贾政、宝玉一席,下面王夫人、宝钗、黛玉、湘云又一席,迎、探、惜三人又一席,地下婆娘丫鬟站满,李宫裁、王熙凤二人在里间又一席。[细致。]贾政因不见贾兰,因问:“怎么不见兰哥?”[看他透出贾政极爱贾兰。]地下婆娘忙进里间问李氏,李氏起身笑着回道:“他说方才老爷并没去叫他,他不肯来。”婆娘回复了贾政,众人都笑说:“天生的牛心古怪!”贾政忙遣贾环与两个婆娘将贾兰唤来,贾母命他在身旁坐了,抓果品与他吃,大家说笑取乐。
往常间只有宝玉长谈阔论,今日贾政在这里,便惟有唯唯而已。[写宝玉如此,非世家曾经严父之训者,断写不出此一句。]余者湘云虽系闺阁弱女,却素喜谈论,今日贾政在席,也自缄口禁言,[非世家经明训者,断不知此一句,写湘云如此。]黛玉本性懒与人共,原不肯多话,[黛玉如此,与人多话则不肯,何得与宝玉话更多哉?]宝钗原不妄言轻动,便此时亦是坦然自若。[瞧他写宝钗,真是又曾经严父慈母之明训,又是世府千金,自己又天性从礼合节,前三人之长并归于一身,前三人向有捏作之态,故惟宝钗一人作坦然自若,亦不见逾规越矩也。]故此一席,虽是家常取乐,反见拘束不乐,[非世家公子断写不及此,想近时之家,纵其女儿哭笑索饮,长者又以为乐,其无礼不法何如是耶。]贾母亦知因贾政一人在此所致之故。[这一句又明补出贾母亦是世家明训之千金也,不然断想不及此。]酒过三巡,便撵贾政去歇息。贾政亦知贾母之意,撵了自己去后,好让他们姊妹兄弟取乐的。贾政忙陪笑道:“今日原听见老太太这里大设春灯雅谜,故也备了彩礼酒席,特来入会,何疼孙儿孙女之心,便不略赐以儿子半点?”[贾政如此,余亦泪下。]贾母笑道:“你在这里,他们都不敢说笑,没的倒叫我闷。你要猜谜时,我便说一个你猜,猜不着是要罚的。”贾政忙笑道:“自然要罚,若猜着了,也是要领赏的。”贾母道:“这个自然。”说着便念道:
猴子身轻站树梢。[所谓“树倒猢狲散”是也。]打一果名。[的是贾母之谜。]
贾政已知是荔枝,便故意乱猜别的,罚了许多东西,然后方猜着,也得了贾母的东西。然后也念一个与贾母猜,念道:
身自端方,体自坚硬。
虽不能言,有言必应。[好极。的是贾老之谜。包藏贾府祖宗自身,“必”字隐“笔”字。妙极,妙极!]打一用物。
说毕,便悄悄的说与宝玉。宝玉意会,又悄悄的告诉了贾母。贾母想了想,[太君身分。]果然不差,便说:“是砚台。”贾政笑道:“到底是老太太,一猜就是。”回头说:“快把贺彩送上来。”地下妇女答应一声,大盘小盘一齐捧上。贾母逐件看去,都是灯节下所用所玩新巧之物,甚喜。遂命:“给你老爷斟酒。”宝玉执壶,迎春送酒。贾母因说:“你瞧瞧那屏上,都是他姊妹们做的,再猜一猜我听。”贾政答应,起身走至屏前,只见第一个写道是: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此元春之谜,才得侥幸,奈寿不长。可悲哉!]
贾政道:“这是爆竹吓?”宝玉答道:“是。”贾政又看道:
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
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此迎春一生遭际,惜不得其夫何。]
贾政道:“是算盘。”迎春笑答道:“是。”又往下看是: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此探春远适之谶也。使其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至流散也。悲哉伤哉!]
贾政道:“这是风筝。”探春笑道:“是。”又看道是:
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
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此惜春为尼之谶也。公府千金至缁衣乞食,宁不悲夫!]
贾政道:“这是佛前海灯吓。”惜春笑答道:“是海灯。”
贾政心内沉思道:“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心内愈思愈闷,因在贾母之前,不敢形于色,只得仍勉强往下看去。只见后面写着七言律诗一首,却是宝钗所作,随念道: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暂记宝钗制谜云。]
贾政看完,心内自忖道:“此物还倒有限。只是小小之人作此词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想到此处,愈觉烦闷,大有悲戚之状,因而将适才的精神减去十分之八九,只垂头沉思。
贾母见贾政如此光景,想到或是他身体劳乏亦未可定,又兼恐拘束了众姊妹不得高兴玩耍,即对贾政云:“你竟不必猜了,去安歇罢。让我们再坐一会,也好散了。”贾政一闻此言,连忙答应几个“是”字,又勉强劝了贾母一回酒,方才退出去了。回至房中只是思索,翻来覆去竟难成寐,不由伤悲感慨,不在话下。
且说贾母见贾政去了,便道:“你们可自在乐一乐罢。”一言未了,早见宝玉跑至围屏灯前,指手画脚,满口批评,这个这一句不好,那一个做的不恰当,如同开了锁的猴子一般。宝钗便道:“还像适才坐着,大家说说笑笑,岂不斯文些儿。”凤姐自里间忙出来插口道:“你这个人,就该老爷每日令你寸步不离方好。适才我忘了,为什么不当着老爷,撺掇叫你也作诗谜儿。若果如此,怕不得这会子正出汗呢。”说的宝玉急了,扯着凤姐,扭股儿糖似的只是厮缠。贾母又与李宫裁并众姊妹说笑了一会,也觉有些困倦起来。听了听已是漏下四鼓,命将食物撤去,赏散与众人,随起身道:“我们安歇罢。明日还是节下,该当早起。明日晚间再玩罢。”且听下回分解。
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叹叹!丁亥夏,畸笏叟。
作者具菩提心,捉笔现身设法,每于言外警人,再三再四,而读者但以小说古词目之,则大罪过。其先以《庄子》为引及偈曲句作醒悟之语,以警觉世人,犹恐不入,再以灯谜伸词致意,自解自叹,以不成寐为言,其用心之切之诚,读者忍不留心而慢忽之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