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12400000042

第42章 语用原则与策略(8)

二、容忍度的三种情形

第一,容忍度为零。

情况紧急,环境险恶。如途中遇到危险,使用汉语的人只会喊“救命!”或连续喊“救命”。但在单句体内多用任何一个花哨词都是愚蠢可笑的。这种单句体内的容忍度为零,超句体内容忍度很大(连续重复使用引起)的矛盾现象,下面还要专门讨论。又比如说,进行紧急抢救开刀手术中的医生,命令护士拿工具时的用语也是不容忍冗余信息的。

讲究经济效益。七个字能写完的电报,一般不会用八个字,除非你想多花钱。类似情况,还有电视广告、广播广告等,凡一切按字数按时间付钱的信传手段,大都属此种情形。但话又说回来,有时明知要多付钱,也要重复累加,以保证信息交流成功。但首先考虑的还是删除冗余信息。

节时省力,讲究简便、明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时用语,有一个的变化过程。1985年以前,在报时信号最后一响之后,说出“刚才最后一响,是北京时间……”;1986年开始,终于对“刚才最后一响,是”采取了不容忍态度,将其删去,只报了“北京时间,零点整。”试比较:BBC电台报时用语(在报时信号一响之后紧接着):Midnight,Green which meantime.中央电台这一变化是人们根据主观愿望调整容忍度的一个引人注目的例子。又如沿街叫卖小贩用语,“冰棍一毛俩!”(50年代,北京),没有一个多余的字。80年代到90年代,广州街上兜客的中巴的售票员,反复地叫喊着:“火车站!”他绝不会反复地叫喊“这车是开往火车站方向去的!”不要说后面的“方向去的”是冗余的,就是前面的“这车是开往”也是可以省略的。又如两人心领神会的极简单的词语交换。又如配合电视广播的声音在屏幕上出现的文字提示,都是极简单明了而不容忍冗余信息的,例子之一是,1996年3月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时,播音员在广播人民日报社论的同时,屏幕上出现了两排字:“揽世纪风云谋兴国大计”,确无任何多余信息。又如用途极广的简称、略缩语:外经部、对外文委等等。

企图一箭中的的警语、戒语。“天时、地利、人和”、“慎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以出世态度做入世学问”(熊十力);“家有黄金,外有戥秤”;“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为何如此明快凝练,毫不拖泥带水?因为它的目的就是给人一个“警”或“惊”或“醒”或“戒”的效果,语必锋利、精辟,才能奏效。如果它与冗余话语并存,枝蔓旁节必夺其精警、削其锐利,何谈戒醒之效?

其他情况。如为了保密,或不宜公开,使用的文字和语言也是极简单的,容不得冗余信息。按考试要求的填空,也是要求对冗余信息的容忍度为零的。

小结:第一种情形,若不将容忍度控制为零,则将招致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损失。但是,有必要提请注意,完全不容忍冗余信息并不就等于一定是适当的。如果容忍度为零但交际不成功,这个容忍度就不是适当的。

第二,容忍度大于零,但其值还小。

人们在语言交际中,有求简求便的天性。但是,太简太省,又会产生遗漏,终而产生交际误差。这里表现出人们交际的初衷———求成功。这是由目的—意图原则决定的。这就是说,目的—意图最终还是要统领策略。为了求成功,就得容忍少量冗余话语。正是求成功的意向使语言多余性获得了可用性。“信息系统是由信源、信道和信宿构成的……信息在流通中实现。”(陈忠)成功的交际就要预先估计信息在信道上的损耗,于是故意多给信息。明知是多余,但也要给。这在哪些具体情况下产生呢?

考虑到受话对象是有生理缺陷的人,如聋子,要多给信息,否则会产生误差。技术的运用,如无线电台联络时的呼叫,它应该是容忍度为零的,这是指一个呼叫单句内不容许有多余信息而言。但要联络成功,又需要多次重复,这重复的单句就是冗余的了。这就出现了一个矛盾:单句体内不容许多余信息(如上例中的“火车站”),超句体内却容许多余信息(如下例中在括号之内的多个“火车站”)。这种矛盾现象在“容忍度为零”的情况下会时时出现。如中巴售票员兜客的喊叫声:“火车站,(火车站,火车站啊,火车站、火车站、火车站!……)”

语言教学和某些小品文中,如笔试时的选择填空和听试中选择勾题,要多给选择项目,不然就等于公布了答案。谜语中冗余信息多于必要信息,智力测验中冗余信息多于必要信息,是为造成疑念,转移注意力,以增加谜语或题目的难度。考虑到受话人的知识水平不高,生理状况不佳,要多给信息,不然对方接受信息的系统反应不过来。如幼儿教师对幼儿,对反应迟钝的老人,对没有专长的人做学术报告,等等,就属于使用一定容忍度的例子。

考虑到礼仪、气氛,在公文体式中,在诸如写信、介绍、推荐、表扬、命令等等言语事件中,都要表现一定程度的容忍度。这里有一个颇有启发的言语事件:有一位普通中国公民向世界各国退休首脑写信提出要求,让他们每人写一句表示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的精辟警语,以便将这些题词编辑成书。现在,让我们假设以容忍度为零的策略按如下样式写成:

×××阁下:

我请求您亲笔写一句您认为应该给世界的精辟语言,我将编辑出版。

×××

这样写的最大长处是没有多余信息,简明扼要。但这样的信寄出去,恐怕要石沉大海。它注意了一个方面———不说废话,却忽视了更多的方面———礼貌、说清楚、让人可信。须知,我们上面强调过,将冗余信息的容忍度控制为零,这并不就是适当冗余信息策略。容忍度为零但违背目的,不能成功的策略,乃是不适当冗余信息的使用。长春市的这位老人,是按如下面貌写成这封信的:

×××阁下:

衷心向您致以敬意。请原谅一个异国公民贸然打扰您。

我是中国一退休老人,拟编一本《寄语世界》的书,请求各国离任的国家领导人,本着多年工作所积累的良知,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亲笔写上一句您认为应该给世界的精辟语言,并附签名照片寄来,我将用中、英和其他多种文字同时编辑出版。您的语言将响彻世界,成为人类社会前进的一种精神力量。恳切希望我这一美好构想,能在您的支持下得以实现。

我深信您不会使我失望的,预先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为有幸万里书信拜见,谨奉小照一枚,以保您得见寄信人的面貌。

祝您精神愉快、健康、长寿!

×××

这封信的成功在于它遵守了适当冗余信息策略,而不是仅仅将冗余信息容忍度控制为零。此外,还遵守了其他必要的多种策略。多余的信息派了什么用场呢?用在实行礼貌、恭维策略上去了,用在叙述目的、过程、方法和结果方面去了。

常常看到一种现象,平时在台上、在银幕上能说会道的演员,一旦被电视记者随意采访(没事先准备)时说出来的话语,不仅前言不搭后语,表达不准确,毫无章法(就不要谈什么语法了),手足无措,而且废话颇多。奇怪的是,观众和主持人还都并不在意。道理很简单:既然是和熟人随便聊天,就不必那么正式,那么刻板,像扳起脸孔似的,使人受不了。

表达特定的情绪。如警告“你敢!你敢!”“严正申明!严正申明!”

学术论文、新闻报导中使用了较小的容忍度。这种情况很值得注意。说清一个道理(学术论文),讲清一个事件(新闻报导),讲究的是确实、简练。啰嗦、冗长是论文、报导的大敌。但为了避免错误或为了强调,也要多给一定的冗余信息,使用较小的容忍度。

小结:估计信息在信道上的损耗,就要容忍少量多余信息,不然交际就要失败,或者不成功。这种情况下的冗余信息不是负担,反而是交际成功的辅助通道。

第三,容忍度很大。

对语言多余信息采取发展态度的最主要的场合是在文学作品里。这个问题将在第六章“语用的体现关系”第二节“文学体现”里详细论及。

大量冗余信息用来制造言外之意。有这样一问一答:

问:您的作品有无改编成影视的?您想不想“触电”?

张炜答:曾拍出过一两部,我未看。无大的影响。影视基本是外向的,它的形式与其极内向的精微思维相冲突。一般而言,影视比起文学,总因其过分的通俗性而显得粗糙。再说影视艺术是众手合成,一个人的心灵是守不住它的。

我大概不会涉足影视。

(《问答录精选》,山东友谊书社)

对于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张炜说到“无大的影响”为止,简单而清楚,使用了容忍度为零的信息。对于第二个问题的回答,从“影视基本上是外向的”开始,直到“守不住它的”一段已完,还不见答案,作者这里使用了容忍度很大的信息,那隐含的意义已然:即使不说下面那一句正面回答的话,也很清楚地表白了“不触电”的态度。这也是适当冗余信息策略的使用,因为前面那一大段话暗示了“不会涉足影视”的理由。

结论

语言的冗余有时是负担,有些情形下,它不是负担。经过适当的、恰如其分的处理,冗余信息还会有很大的用途。这便是适当冗余信息策略。语言多余信息容忍度问题,就是说话人如何在主观上调整、利用多余信息的问题。人们对多余信息的态度是矛盾的:从交际的求简出发,要把容忍度降为零;从交际的求成功出发,要把容忍度升到某种程度。求简与求成功之间,既有矛盾,又有统一。这便是所谓“适当”的含义。

同类推荐
  • 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在哈佛和耶鲁听讲座

    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在哈佛和耶鲁听讲座

    《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在哈佛和耶鲁听讲座(汉英对照)》内容简介:哈佛和耶鲁是莘莘学子心中神圣的殿堂,这不仅在于它们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更在于它们沉淀下来的那些引人深思的智慧。如今,就让我们走进这两卒思想的殿堂,聆听智慧流淌的声音!无论你是在校的莘莘学子,还是社会上的“打拼”一族,抑或是经历丰富的成功人士,阅读《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在哈佛和耶鲁听讲座(汉英对照)》,将会提升你的品位,启迪你的心智,陶冶你的性情。
  •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研究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研究

    今天的大学生,就是明天的建设者。如果不树立对生态环境的一种道德观念,就很难指望他们将来担负起保护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道义和责任,可持续发展就成为“空中楼阁”。
  • 人来视往

    人来视往

    沈德新,1971年3月生于中国景德镇,百年老字号程协泰窑的第四代继承人,景德镇陶瓷文化历史的本土派研究人,著有《人来视往》等。《人来视往》,作者沈德新随笔集。
  • 王国维讲国学

    王国维讲国学

    本书选取王国维国学思维的经典解读,对历史、美学、哲学、文学、戏曲、古史地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以大师的角度关照华夏文化,文中处处显现学术之光,详尽展现国学之深厚底蕴。本书是一部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
  • 困难有助:社会救助政策法规解读

    困难有助:社会救助政策法规解读

    本书为《浙江省最新民生政策法规解读系列丛书》之一,本书以浙江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提出的有关民生的决定内容和浙江省近年来出台的六项行动计划为重点内容,分类编写,分别筛选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按问题展开,综合我省最新的相关政策法规解读答疑。本分册主要解答社会救助方面的问题。
热门推荐
  • 始系统

    始系统

    世界的起点是什么,宇宙的尽头又在哪里?神魔是否就是尽头?猪脚李明二十一世纪伪宅男一名,机缘巧合之下穿越到始之大陆东域第一帝国龙神帝国镇国公李世国的孙子……(还未出生的)随他而来的还有揭开宇宙最终秘密的神秘系统“始”……看猪脚如何一步一步揭开宇宙的秘密………
  • 穹尽天裂

    穹尽天裂

    苍穹之大,宇宙之广,无边无际,没有人能说的清它的边际在哪里,甚至没有人知道宇宙到底有没有边际。似乎宇宙早以成为了不可超越的存在。然而在宙中却一直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曾经有一种生命,他超越了宇宙,超越了终极极限,达到了苍穹无极之境,这种生命便是人类。
  • 大漠孤城

    大漠孤城

    黑绒羽冠,血罗裳袍,滔天巨怨,怒目虎伥。斜雨滂沱,万屠魔客,刀如狂风,杀人如麻。本书为武侠小说,分类搞错了,勿怪。
  • 快穿之男神总是在黑化

    快穿之男神总是在黑化

    苏晴自认为自己是个合格的玩家,哪怕是费尽心机也要将任务进行下去。只可惜——那家伙到底是从哪里蹦出来的啊。你帅了不起啊?!
  • 鬼功秘芨

    鬼功秘芨

    妖邪之剑,打开了地狱之门,生?或是死?看无名小卒的诡异神功怎么拯救世界
  • 双重生之绝不放手

    双重生之绝不放手

    死在自己最爱的人手里,白子诺觉得重来一次该要放手了,可是,为什么一切都不一样了?……………………………………新人新坑求包养,作者菌逻辑废,求轻拍~
  •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南腔北调集——鲁迅作品精选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南腔北调集——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神警探花

    神警探花

    白叱一个徘徊在天才与二货之间奇葩少年,十五岁时便以县城第三的高考成绩考入H市医科大学,但却在一片质疑和反对声中选择了妇产科学……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对他充满了期望,谁知毕业前夕飞来横祸,误食天晶碎片从此变成个异能怪人,昏睡七日差点连毕业典礼都没能参与,毕业后白叱来到社会成了一名医生,但不久后他又不得不放弃从小的理想加入了一支特殊的警队,他们叫‘探花警队’一支专门捉妖抓鬼的异灵第三类警队,本故事从十二章后开始已三至五章一个小故事的方式呈现,主体幽默逗趣若你喜欢严谨故事那还请另寻它处,若你喜欢请收藏推荐老王感激不尽……
  • 神罪:命运之子

    神罪:命运之子

    在古老而神秘的原大陆,有一处被称为荒芜之地的地方。据说那是一处被诅咒的地方。就算被称之为冒险家和征服者的哈里兰一族也对这个地方敬而远之。就连人们谈论起他都显得小心翼翼,讳莫如深。而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此时,却出现了一个稍显瘦而又稚嫩的身影!
  • 泪痣:我不允许我再爱上你

    泪痣:我不允许我再爱上你

    一个眼角长有泪痣的平凡女孩,遇上了嚣张霸道的贵公子,囧事连连。那个女孩喜欢上了一个温柔的天使,但他值得更好的人陪伴,不敢奢求。女孩子外表坚强,内心脆弱。亲生母亲是害死父亲的凶手,女孩是记恨还是宽容。女孩一点点的蜕变,将爱情仇恨亲情玩弄与股掌之中。泪痣,眼泪流下,化作珍珠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