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158100000016

第16章 遇笃徒高昌受阻 收御弟文泰助行(2)

类似的谈话反反复复不知转来转去转了多少遍,麹文泰和玄奘似乎都没有半点退让的意思。多次请求之后,麹文泰难免动色,是真有些生气了,于是大声说:“弟子自有办法处置法师,法师岂能西去?面前两条路:要么留下来,我奉法师为国师,使我高昌国成为佛国胜地;要么我送法师回到大唐,请法师三思。”

玄奘听到此,也不免动容,回答说:“玄奘西行只为求法,如今遇到障碍,大王若留,可留我身,却无法留住我的心。”话没有说完就已经呜咽不能成声。他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说,如果我留在这里,那只能留个尸首了,只要活着,是绝对不会留下的。

不管玄奘怎么说,麹文泰还是坚决挽留,根本不再听玄奘的请求,也再不说话,只吩咐手下人增加供养,每次进食,麹文泰仍是亲自跪在玄奘面前,将食案放在自己头上请玄奘进食。

玄奘自此也不再言语,无奈中,他开始绝食,想以此来感化其心。只高昌唐僧讲经坛见玄奘静心端坐,一动不动,半点动静也没有。玄奘打坐的功夫极佳,不仅不动,一连三天是一口饭不吃,一口水不喝。麹文泰也够倔,他每天照例来此精心照顾玄奘,顶食以待,只是不说一句话。

到第四天,麹文泰发觉法师气息微弱,有些不对劲儿了。很明显,玄奘已经是气息奄奄,麹文泰一见,心中又内疚又恐惧,作为一个虔诚的佛门弟子,他知道,如果玄奘在这里出了意外,他就等于犯下了杀佛一般的大罪。于是急忙对着法师叩头谢罪:

“弟子任凭法师西行,请您尽快恢复饮食。”

玄奘惟恐麹文泰食言,要他指天为誓。麹文泰说:“既然这样,何不如让我们一起对着佛祖结下因缘。”玄奘说:“你虽不在佛门中,但你对佛可谓大敬,你我相逢,可说是有缘,结为兄弟,理当自然。”

麹文泰听这话高兴起来,他和玄奘一起进入道场礼佛,当着母亲的面与玄奘结拜为兄弟,并在佛前发誓,任由玄奘西行求法。麹文泰也不是毫无条件,他向玄奘提出了要求,那就是,当玄奘从印度返回时,须到高昌国住上三年,接受供养,讲经布法。眼下先停留一个月,为当地宣讲《仁王般若经》,同时为法师赶制途中衣物用品。这一条件玄奘马上答应下来。到了这时候,玄奘才恢复了饮食。

这件事之后,国王对玄奘的节操更加敬重。此后,麹文泰架起可容数百人的大帐,供玄奘开讲佛经,王母以及大臣等全部莅临听讲。讲经前,麹文泰都是手执香炉亲自迎接玄奘,在前面引路。到讲坛前,国王低跪在地,以身子代台阶供法师踩着登坛,麹文泰对玄奘的恭敬,感动了玄奘,也感动了一国的子民。

玄奘在高昌讲了一个月的经,这期间,麹文泰也为玄奘的西行做了充足的准备,看来麹文泰真是把玄奘的西行当成自己的一项事业了。

麹文泰先是剃度了四个小沙弥供玄奘沿途使唤,另外还有许多物质上的准备,具体是:法衣三十套;

罩衣、手套、靴、袜各数件;

黄金一百两、银钱三万;

绫、绢五十疋;

马三十匹;

这些物资,是按照玄奘来回二十年的消费来计算的。除此之外,还给配备了身强力壮的手力二十五名,手力就是仆人。麹文泰还派殿中侍御史欢信随同前往,令他将玄奘送到统叶护可汗那里。

麹文泰还写了二十四封国书,照会沿途的二十四国妥为照顾,每封国书均附大绫一疋为信。另外还有五十疋绫绡、两车水果是献给统叶护可汗的,信中写明:“此法师是我的弟弟,因到婆罗门求法,希望可汗爱怜法师就像爱怜我一样。恳请发文以西诸国,给驿马递送出境。”

高昌王的如此盛情,深深感动了玄奘,离开高昌前一天,他满怀深情地写了一份《启》表示感谢,这《启》其实就是谢表,有点表扬信的意思,玄奘在《启》中写道:

“奘闻江海遐深,济之者必凭舟楫;群生滞惑,导之者实假圣言。是以如来运一子之大悲,生兹秽土;镜三明之慧日,朗此幽昏。慈云阴有顶之天,法雨润三千之界,利安已讫,舍应归真。遗教东流,六百余祀,腾、会振辉于吴、洛,谶、什钟美于秦、凉,不坠元风,咸匡胜业。但远人来译,音训不同,去圣时遥,义类差舛,遂使双林一味之者,分成当现二常;他化不二之宗,析为南北两道,纷纭争论,凡数百年。率土怀疑,莫有匠决,元奘宿因有庆,早预缁门,负籍从师,手将二纪。名贤胜友,备悉咨询,大小乘宗,略得披览,未尝不执卷踌躇,捧经埶傺,望给园而翘足,想鹫岭而载怀,欲一拜临,启伸宿惑。然知寸管不可窥天,小蠡难为酌海,但不能弃此微诚,是以束装取路,经途荏苒,遂到伊吾。伏惟大王禀天地之淳和,资二仪之淑气,垂衣作王,子育苍生,东抵大国之风,西抚百戎之俗。楼兰,月氏之地,车师,狼望之乡,并被深仁,俱沾厚德。加以亲贤爱士,好善流慈,忧矜远来,曲令引接。既而至止,渥惠逾深,赐以话言,阐扬法义。又蒙降结娣季之缘,敦奖友于之念,并遗书西域二十余番,煦饰殷勤,令递饯送。又愍西游茕独,雪路凄寒,爰下明敕,度沙弥四人以为侍伴,法服、绵帽、裘毯、鞋袜五十余事,及绫绢金银钱等,令充二十年往还之资。伏对惊惭,不知启处,决交河之水此泽非多,举葱岭之山方恩岂重?悬度凌溪之险不复为忧,天梯道树之乡瞻礼非晚,倘蒙允遂,则谁之力焉?王之恩也。然后展谒众师,禀承正法,归还翻译,广布未闻,剪邪见之稠林,绝异端之穿凿,补像化之遗阙,定元门之指南,庶此微功,用答殊泽。又前途既远,不获久留,明日辞违,预增凄断。不任铭荷,谨启谢闻。”

这封表扬信,对麹文泰助自己西行的行为给以高度的赞扬,看完谢表,麹文泰对玄奘说:“法师既与我结为兄弟,国家所有的一切,都可备你所需,不必再说什么谢不谢的话了。”

分别的那一天,麹文泰与僧侣、大臣、百姓等倾城而出与玄奘相别,麹文泰与玄奘在分手处抱头痛哭,这一情景深深感动了在场的僧俗士女,一时间哭声震动了郊野,久久不能平息。麹文泰让妃子及百姓等先回城去,自己亲自乘马又送了数十里才分别。

在吴承恩的《西游记》中,唐僧并不是麹文泰的“御弟”,而是太宗皇帝的“御弟”,其中在讲到唐僧自愿想去西天取经时,有这么一段描写唐僧成为御弟的过程:

“……唐王大喜,上前将御手扶起道:‘法师果能尽此忠贤,不怕程途遥远,跋涉山川,朕情愿与你拜为兄弟。’玄奘顿首谢恩。唐王果是十分贤德,就去那寺里佛前,与玄奘拜了四拜,口称‘御弟圣僧’。玄奘感谢不尽道:‘陛下,贫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顾如此?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随在佛前拈香,以此为誓。唐王甚喜,即命回銮,待选良利日辰,发牒出行,遂此驾回各散。”

后来讲到将要西行时,唐王赠予唐僧一些东西,唐王说:“御弟,今日是出行吉日。这是通关文牒。朕又有一个紫金钵盂,送你途中化斋而用。再选两个长行的从者,又银駔的马一匹,送为远行脚力。你可就此行程。”

相比之下,我们会发现,唐王李世民比起高昌王麹文泰来,要吝啬得多。不过,这已经是吴承恩给唐王一个很大的面子了,事实上,唐王非但什么也没有给玄奘,还不准他西行求经,所谓的“御弟”亦是无稽之谈,大概是吴老先生把麹文泰的事用到了唐王李世民那里了。现在看来,麹文泰真是冤枉!提供了诸多的东西,却为李世民“借用”了。不仅如此,待到后文,当玄奘还在印度的时候,李世民便把麹文泰的高昌国给灭了,至使玄奘回来时无法兑现自己对麹文泰许下的到高昌国讲经三年的诺言。

玄奘别了麹文泰,一路上在高昌国侍御史欢信的陪伴下,有二十五个所谓“手力”以及四个小徒的侍奉和照料,西行之旅简直就像帝王的出巡观光一样。他们由高昌王城一道下来,抵达阿耆尼国的地界。阿耆尼国东西六百余里,南北四百余里,玄奘等一行人来到后,受到阿耆尼国人的热情招待,可等欢信拿出高昌王的书信给阿耆尼国国王看后,阿耆尼国对这一行人的态度突然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玄奘他们会有什么麻烦呢?

同类推荐
  • 韶年华韵

    韶年华韵

    本书分为人物·雄浑、追忆·洗练、感悟·超诣、寄语·流动四部分,收录有《走进光华的思考者》、《我看见了天使》、《四年的渐变》、《离别的季节》等文章。
  • 趣味抓捕方案(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趣味抓捕方案(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探案故事的模式由4部分构成:一是神秘的环境。二是严密的情节,包括介绍侦探、列出犯罪事实及犯罪线索、调查、宣布案件侦破、解释破案和结局。三是人物和人物间关系。主要有4类人物:①受害者;②罪犯;③侦探;④侦探的朋友,牵涉进罪案的好人。四是特定的故事背景。
  • 草根吉庄

    草根吉庄

    本书记录了山西省朔州市吉庄村十五户普通人家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的命运浮沉、生存状况及精神追求,见证了在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底层众生面临的冲击与抉择。
  • 老夫子诠解水浒传

    老夫子诠解水浒传

    《水浒传》是一部描绘英雄的书、水浒的英雄多出自于草莽,因而这样的英雄也更加生活化和平民化,更适合普通人的审美情趣和阅读习惯。水浒英雄的故事代代相传,时至今日,当我们重温这部令人回肠荡气的经典著作时,或许有了更多现实的反思和感悟。比如在当今社会,怎样才算是真正的英雄?如何顺应历史潮流,“做一位杰出的时代风云人物等等、《水浒传》一书流传至今,也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话题。宋江起义是在梁山泊吗?施耐庵为什么叫“耐庵”?燕青为什么叫“浪子”?张青和孙二娘是怎么成为夫妻的?李逵为什么叫“黑旋风”?九天玄女究竟是何许人?梁山好汉如何排座次等等、《诠解水浒传》就是一部从多层面、多角度,全面解析水浒重重悬疑的书。
  • 王国维文选

    王国维文选

    本书收录了王国维著作中的精华篇章,展示了王国维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所表达的独立意志,在历史研究中的严谨深厚,在教育研究方面的自由思想等等。
热门推荐
  • 成仙飞升

    成仙飞升

    天地玄妙,星辰浩瀚,无数的修道者为长生,追求那自然的道,踏上漫漫修真之旅。大道无情,生死茫茫,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修道孤独,元气无穷,长生漫漫……修道,修的是真,修得是那份洒脱不羁,修得是那对天地万物的感悟……一个人间卑微的乞丐,偶然获得一枚蕴含无尽灵气且可以复生灵药的神奇石头,从而踏上修道之路。人境:炼气十重地境:筑基、玄丹、元婴、神游、阴阳、周天、化虚、合一、渡劫、大乘。天境:仙人
  • 见也如何暮

    见也如何暮

    灭门之灾的仇恨,成了她活着的支柱。面对王爷的深情,她只能忍痛割爱,却奈何此情未央,此意难断,复仇的心一次又一次地融化……
  • 如果快乐是种病

    如果快乐是种病

    “如果快乐是一种病,我老尸用名字发誓,要让全人类感染,直到死亡。”——一百二十一世纪最伟大老师,老尸
  • 属于一个人的路

    属于一个人的路

    妈了个蛋!我好好地写简介没人看吗!各位都给我速速滚进来!看好了,主角带你装逼带你飞!在末世爆发后大杀四方,到处装逼肏丧尸。最后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迎娶白富美,从此走上人生巅峰!我决定断更一个月!重新写一份大纲,提高一下水平!你们都特么给老子滚进来收藏,等着瞧吧!拜谢!
  • 命运之子与修真世界

    命运之子与修真世界

    讲诉一个从小父母双亡的少年黄天,被亲戚收养,几年过后,因被赶出而被人带入了一个奇幻的修真世界,同时慢慢发现自己的身世.....(本书因看哈利波特而写,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本人qq2244771989喜欢本书的人可以加我一起交流,广告边去!本书还可作为剧本,有意者可联系。从5月8号开始,每周三更新,书友们不必天天来。
  • 马斯洛论管理

    马斯洛论管理

    亚伯拉罕?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祖师,他再造了心理学,在心理学的第三思潮中力图把全部的性回归到科学中去。他最著名的理论: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峰值体验等,已为大家耳熟能详,成为现代心理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书是马斯洛挑战美国60年代的管理大师之作。当时的管理大师,如杜拉克、麦格莱高等都注意力集中于工业化的工作场地,而很少有人关注人的因素。马斯洛最早认识到这个问题,他说:“工业领域也许能够当作心理动力学研究、高级人类发展研究和人类思想生态学研究的新实验室。”本书中马斯洛阐述了他的著名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以及他对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心理学思考。
  • 寐长生

    寐长生

    古圣人有云:“人行大道,是为道士;前头烈阳,是为大道。身后回头之路,是为纠结红尘。路边花卉艳果,是为诸般情欲;绝顶无路之山崖,一览天地之芥小,是为悟道。”什么是魔道?什么又叫做魔头?没有礼义廉耻,丧尽天良,不择手段之辈以自我为道,以天下苍生为肉,无人不可杀,无人不可恨之辈。这就是真正的魔头!以我为道而成道,舍弃人道的魔头!PS:本书偏黑。主角反派。认识我的知道我的主题风格,不好这口勿入。PS:本书主旨在于描写本人心目中原汁原味的修道历程。其大量有违如今仙侠套路规矩的设定。望海涵。最后PS:起点你以为我认输了吗?老子寐长生又回来啦!
  • 传统女生VS特工王子

    传统女生VS特工王子

    他,从天而降,一袭黑衣,翩翩如谪神降临救她于水深火热之中……此去经年,当年的黑衣大侠无数个在眼前出现,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救她一命的黑衣大侠?……夏纤纤说:“我喜欢穿黑色长衬衫的男生,有一种特别的神秘的责任感。”于是,封子扬从此清一色的黑衣。
  • 群婴记

    群婴记

    乾朝末年,皇室式微,七阀分权,正是乱世之象。这天,皇城里四个婴儿的命运由于一场剧变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是生?还是灭?是活?还是死?灭由生而起,活在死中求。十年后,一个少年一人一枪,在这刀与剑、血与火的世界里披荆斩棘、狂歌而行。人生而为武徒,奋力开脉,以入修行。自古分下、中、上三境。开十二脉为武士,奇经八脉登武师,通百窍而入先天。引灵入体至武灵,凝气成元步武宗,化元为液号武尊。问道天地称武王,寻道人间封武皇,证道自身趋武圣。狸猫太子两相误,阴差阳错最糊涂。常观霓裳翩跹舞,怎知黎民兴亡苦?
  • 我不爱你,对不起

    我不爱你,对不起

    ……“我们不可以在一起”乔枍对着眼前已经黑了脸的男人大声喊到。“为什么”男人看着眼前的女人,温柔的回应着她。她早上还好好的,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因为我不爱你,我不爱你”乔枍说到。“你说什么,你不爱我?”……五年后“嘿嘿,你好,我还有事,先走了,拜拜”“你给我站住”啊,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