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89400000026

第26章 不懂法家就没法懂国学

我想在国内,我们这一代人都很熟悉法家的著作,因为当时******在全国发起“批儒评法”的运动。工人、农民都组织理论小组去标点和评论法家。报纸上选出几百个人物,评哪个是法家,哪个是儒家等等。所以我们这一代人还算是比较熟悉。但到“****”以后,凡是“****”推崇过的东西都全盘否定,所以后来几乎就不提法家了,讲国学也不讲法家了。但讲国学,一定要提法家的。为什么?秦始皇是靠法家统治中国的,以后历朝历代的统治基本上都是以法家为基础的。所谓“外儒内法”,表面上推崇儒家,讲四书五经、孔孟之道,但真正有效实施政策和治理国家,则是靠法家的东西。所以你不了解法家,怎么去理解这个文化和政治、历史呢?法家的地位非常重要。有一部很热门的电视剧《大秦帝国》,里面所描写的人物实际上就是法家和纵横家。对内,用法家的办法去治理。对外,则用纵横家的“合纵连横”谋略去处理国与国的关系。对我们现在这些领导者和经营者,法家真是太重要了!可以说在中国文化里面,和经营管理有直接关系的就数法家思想了,有很多经验可以吸取。

顾名思义,法家是重法治的一派。在汉代,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曾经评论过法家是“不别亲疏,不殊贵贱”。在法家以前是“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的。礼是贵族、统治者阶层的事情,和老百姓没关系;而当官的和刑罚没有关系,刑法是用来对老百姓的。法家思想起来了,完全改变了这个传统。实行法律不再分施行者和统治阶层的关系,即所谓“不别亲疏”。“不殊贵贱”则打破了“刑不上大夫”这个传统。只要你犯法,不管你是贵族还是平民,处理的时候完全按照法律。这是法家的主张,也是它的基本思想。当然作为一个学派,不是崇尚法治这么简单一句话就可以概括的。它有一整套治理国家的学说。

法家能在战国时期这么活跃,第一个特点就是主张变法,主张社会变革、反对因循守旧。儒家的特点是主张不变的,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但在当时这种社会环境里面,群雄并起,你怎么让自己国家的综合国力强盛?如果守住原来的一套,那一定不行。你一定要变,去适应这个时代。如果死守祖宗的规矩和做法,那就一代不如一代,强国变弱国,大国变小国。只有使自己的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适应这个时代潮流,才能小国变大国,弱国变强国。最典型的就是秦国。在《大秦帝国》里很详细地描述了这个过程,描述了秦国这个被少数族包围的偏僻、贫穷、落后的小国,后来怎么崛起,怎么和山东六国抗衡,最后怎么完成统一大业的过程。一句话,靠的就是变法。法家主张“世事变而行道异也”。就是说,当世事变化时,治理国家的方法也要跟着改变。******虽然在“****”以后没有提倡法家,不过他是在用法家,这样才把当时面临经济崩溃边缘的中国重新振作起来,走到经济繁荣的今天。我们今天读法家意义重大,尤其是经历金融海啸后,世界经济格局必然要大变。各行各业必定要来个大洗牌,必然不能照着原来的路子走下去。原来那些被人景仰的行业,那些人们削尖了脑袋要钻进去的行业,可能变成夕阳行业。一些从前不被人注重的行业会崛起。还有一些本来群雄割据的行业,必然会经历一个吞并的过程。你这个企业怎么在这个大变局中站住脚?怎么由弱变强?怎么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想一个基本的思想就是变。世界上没有不变的事物。这个“变”的思想是法家一个很主要的特点。

第二就是注重富国强兵,注重耕战。儒家和道家、墨家都是空谈理论。儒家谈怎么以礼义治国,怎么恢复礼法。道家则提倡小国寡民,墨家主张非攻,反对战争。法家则公开提出要富国强兵,要鼓励耕战,发展农业,加强经济实力,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增强军事力量,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这个统一天下的目标很明确,是法家人物变法的目标,他们不是为变而变。

第三个特点就是主张赏罚分明,重赏重罚,提倡严峻的法律和刑法。你如果要赏也要重赏,不要给他小恩小惠,否则没有用。最典型的就是商鞅在变法之初,没有人相信。他就在城南贴出公告,说谁能把这个木头搬到北门,就可以来领赏金五百金,大概相当于现在500万人民币的感觉吧,大家都在看笑话,觉得不可能,结果有一个傻傻的人出来看热闹,看了告示就来背这根木头,后面跟着一大群人起哄,又说又笑。傻子把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就下令马上兑现给他五百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后来他的一系列措施在老百姓中就很有威信了。你兑现了承诺,在老百姓那里就有威信了。如果企业领导人说的话不算数,就没有威信。比如你和下面人说,完成这个项目给你百分之二十奖金,结果下面人拼命干,等成果出来,这个百分之二十不得了,你看看觉得心疼了,改成给他百分之十。虽然这个钱也比他原来的收入多了很多,但是你这个企业今后很难搞得好,因为你没有了诚信,没有了威信。下次你再出一个点子、一个要求,下面人就给你打折扣,很难做好。

第四,中国几千年来的中央集权制,是法家提出来的。之前是分封制,周天子名义上是天下共主,实际上管辖范围只有皇城周围。王畿外的土地都封出去,给了诸侯国,在诸侯国里面还层层分封。这些诸侯对中央的义务就是年年纳贡,一年进贡多少钱,多少土特产等等。所以名义上是一个统一的中国,实际上是各地割据,各自为政。法家就提出把这些诸侯国改成郡、县。中央政府下面是郡,郡下面是县。这些行政区的名称历朝有些变化,但这个架构几乎没有变过。行政区的首长都由中央政府任命的,是有实权的。郡县制延续了两千多年,在中国非常有效。这是法家对中国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的贡献。

法家的萌芽期大概在春秋时代,差不多是孔子的时代。西周末年,所谓“礼崩乐坏”,周天子的权威衰落了,诸侯国起来了。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存在变化,思潮也会改变,所以必定有新的思想起来,来回答社会变化中的问题。法家所以能兴起,就是因为它顺应了那个时代潮流。你看《大秦帝国》就很清楚。秦穆公想把自己的国家从弱国变成强国。他招纳天下有识之士,但有些说客来游说,都说得很迂腐,国君觉得不中用。后来商鞅到了,他们谈得废寝忘餐,因为商鞅说的都是秦穆公脑中想的问题。如果你是企业管理者,你想请的顾问都在谈些不着边际的问题,都在空谈理论,什么这个西方管理学说,那个西方管理学派,没有说到你心里想解决的问题,你大概也没有耐心听他讲下去。你会找他来管理你的公司吗?会聘他做你的顾问吗?法家之所以能崛起,成为一个非常活跃的学派,就是因为顺应了时代。最初的这些学者并没有标榜他们是法家,有一部分还是儒家学者,他们觉得完全靠儒家学说解决不了问题,所以不断地修正,最后离开儒家学说越来越远。也有一些是道家学者,也试图来解决现实问题,怎么令国家兴盛起来。这些人也在慢慢修正他们的理论。所以法家刚起来的时候不是一个统一的学派。像齐国的管仲,郑国的子产都可以说是法家的先驱,虽然没有打出法家的旗号,但他们的思想后来都被法家吸取了。

到了战国前期和中期,法家出现了,但主要还不是搞理论建设,而是变法实践活动。其中以魏国最早变法,所以也最先强大起来。当时魏国的国君任用了一个叫李悝的人。他把各诸侯国的成文法典全部收集起来加以整理,把有利于魏国强盛的拿过来,编成一部书,叫做《法经》,实行法治。他提倡“尽地利之教”,这是什么意思呢?古代讲教化,但在之前,所谓教化都是礼教,教育老百姓守礼尊礼。李悝提出不但要教老百姓礼,也要教老百姓去耕地,尽量利用地利之便。这就是后来法家思想里耕战的“耕”。过去统治者是只管收税,地种得好不好是你农民的事,他们是不管的。李悝说,统治者教农民提高产量,发展农业,只有农民把地种好了,赋税才能收得多。国家财政收入多,才能养兵,才有能力去征战。最早提出耕战思想的就是李悝。在他之后,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就是吴起。他原来也在魏国,但没有受重用,就跑到楚国去。楚国在南方,当时是蛮荒之地。楚悼王重用他实行变法,“明法审令”。明法,就是把法律公布,让举国上下都知道。审令,是要求国君不能朝令夕改,发话出去就要言必行,行必果。因此必须慎重地反复考虑后才能推行法令。从法家开始对国君也有要求了,要他们不能够乱说话,因为这样要付出代价。当然,最著名的法家人物是商鞅。我们都知道,他在秦国实行变法,奠定了秦国统一中国的基础,令一个穷乡僻壤的秦国变成一个强国。到了战国末年,法家政治在全中国范围内推行。所有诸侯国都开始变法了,国家大臣都是法家人物。这也是形势所迫,如果你不变,就会强国变弱国,弱国被吞并,所以各诸侯国争相聘用遵循法家思想的士。法家不但政治上非常活跃,在理论思想上也成熟了。

同类推荐
  • 最美丽的古典诗词大全集

    最美丽的古典诗词大全集

    在编写体例上,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兼及诗文体裁,从周秦诗音写起,包括诗经、汉魏辞赋、乐府诗、魏晋六朝诗、唐诗、宋词、元曲。每章先录原文,后是注释,紧接着是赏析文字,以便更好地帮助读者了解诗词曲赋的创作背景和寓意情感。
  • 观潮手记

    观潮手记

    本书选取了国内十七位著名文艺评论家的评论作品,主要是新时期以来,特别是近期的论作。选本中既选有见于以往评论集但颇具学术价值、代表评论家本人一定时期学术成就的篇什,也选有尚未编集出版的近期评论新作,涵盖作家、作品评论和专题理论研究与探讨的文字。丛书展示了新时期以来,特别是近期我国评论界的成就,同时也反映了我国文学发展的概貌和对许多著名的和新起作家的创作成就及有关见解。
  • 小飞侠(世界最美儿童文学第二辑)

    小飞侠(世界最美儿童文学第二辑)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小女孩温迪和两个弟弟见到了小飞侠彼得.潘。他们一起飞去了幻想国,那儿有美人鱼、印第安人和各种各样的动物,还有胡克船长率领的一群凶残的海盗。温迪跟彼得住在树洞下的家里,幸福地照顾着一帮孩子。直到有一天,温迪开始想家了……
  • 智慧的星空:聆听大师心灵的声音

    智慧的星空:聆听大师心灵的声音

    儒和道是中国文化中截然不同的两个系统。一个人从事职业的时候去承担责任。认同规则,在社会上积极努力,就更体现儒家色彩。当一个人回到个人角色中。去放松自我,心灵邀游。热爱自然。看到生命本质的欢欣.其实就更接近道家的状态。——于丹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城市的时代。二十一世纪冒与国的竞争。地区与地区的竞争将集中地体现在城市与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与中心城市之间的竞争。因此我们必将加快我们的城市化进程。——易中天
  • 善待生活

    善待生活

    《善待生活》融书本知识的生活经验于一体,行文旁征博引,汪洋瓷肆,语言平易流畅、形象生动。
热门推荐
  • 新版“雅俗文化书系”:死亡文化

    新版“雅俗文化书系”:死亡文化

    《死亡文化》力求拓展视野的广度与深度,兼顾知识性与趣味性,从时间与空间的十字维度,从主流与边缘的社会广角,为您挖掘早己深入骨髓却始终被忽视的死亡文化。
  • 一只叫得顺的狗

    一只叫得顺的狗

    小说以安详悲悯的笔调,书写了一只叫得顺的狗的命运,以及围绕这只狗,所生发的人心的微妙变化。酷爱狗肉的王所长,浮生茶社的说书人梁小来,被执行枪决的女犯,一只叫得顺的狗……两条故事线索之间彼此映照,互为表里,其中有些东西一言难尽,颇堪玩味。一只狗的命运,映射出的却是世道人心。
  • 爱上多滋多彩的食物

    爱上多滋多彩的食物

    这本书将食物分成红、绿、黄、橙、黑、白、紫七种颜色,详细介绍了每种颜色的食物特有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按照身体所需,分门别类地享受美食。
  • 爱入佳境

    爱入佳境

    被父亲赶出家门的酒店集团少东邱子珩施展厚脸皮功力借宿女白领顾良品家,两人在小公寓里的生活鸡飞狗跳。一切的峰回路转都从两人扮演“冒牌情侣”开始,顾良品不仅和邱子衍的儿子邱比特结下深厚情感,她的善良乐观也博得了邱父好感,一老一少当起神助攻。温馨浪漫的爱情加上动人暖心的亲情,终令一对看似各取所需的小情侣假戏真做,深深爱上对方。殊不知当一切渐入佳境时,顾良品的哥哥回国探亲揭开五年前两家一段不为人知的恩怨,邱比特的身世浮出水面,导致顾良品和邱子珩的感情面临巨大考验。后来,爱与温情让这对相爱至深的人不离不弃,两人携手化解了两家积郁多年的矛盾。
  • 巨灵神

    巨灵神

    倔强少年为练得驯兽术,屈身家奴,受尽打骂。换来的却是被人利用、家人受辱;性命危在旦夕下,少年愤而崛起,得到至尊异兽眷顾,将灵魂注入到他体内……自此他拥有了无可匹敌的法力后,终于大仇得报,踏上修炼之路,神挡杀神!魔阻吞魔!
  • 错魂恋

    错魂恋

    我看见了一个美女在河边洗澡,去和她打了一个招呼。他就一定要娶我。为什么?!王爷了不起啊!一系列的搞笑玄幻之旅从入府为妃开始。“慕容翛,我恨你!”“求求你,不要走。”
  • 需主沉浮

    需主沉浮

    何为善?何为恶?善恶可有标准?由谁来定?定善恶者是善?是恶?以善恶度量世事,会否过于天真?何为正义?其又来至何处?实质是什么?…………又或许!真实的世界,只有强与弱,强者无疆,弱者无能、软弱。那所谓的善良,可能不过懦弱的表现,所念的善恶有报,也不过弱者的一厢情愿。而众生苦苦期盼的正义,又只是强者的利益,稍带人性的同情。且,不在于你肯不肯、能不能接受!
  • 九龙天辰诀

    九龙天辰诀

    一剑舞苍穹——遥破天辰宫一世轻歌狂——力挽众苍生《九龙天辰诀》——万物之最九龙屠——世间至尊看我笑霸六道,迁定三界,独上至尊,游龙天下——醉梦生
  • 爱与伤

    爱与伤

    每一天每个人都在谱写着一段故事:辛酸、甜蜜、痛苦、热辣,个中滋味只有身在其中才能体会。然而每段故事,总在不经意中开始、始料未及中结束,这,就是生活。故事中的女主角经历老公的背叛,邂逅比自己小的ABC,与之陷入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恋爱,却最终敌不过前女友的纠缠。前夫的求和,姐弟恋的复合?意想不到的暗恋者,她将如何抉择,爱情的归宿又在哪里。
  • 龙凤玦

    龙凤玦

    江湖从不缺少纷争,或是为名,或是为利,那看似平静的湖面下面永远是暗流涌动,而龙凤玦的传说无疑是给这表面平静的江湖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龙腾九霄,凤养万物,龙凤合鸣,天地反覆。”这十六字的预言不知何时起响彻了江湖,江湖中人纷纷猜测其意,流言四起。且看父母惨死,身怀龙形玦的孤儿薛柏如何在这纷乱的江湖中拨开层层迷雾,搅乱天下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