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领导人的文化素质,也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成败。其实,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多说了。企业最终靠的还是领导人。一个地区能否发展起来,也是决定于这个地方首长的素质。什么素质呢?文化素质。这个文化素质,用我们传统的话讲,包括了三个字:才、学、识。这是唐代历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里评价史学家的标准。其实,不只是史学家或学者,包括企业家和官员,都是这个道理。这个标准是很全面的。
才,就是才能,对一个学者来说,就是他的语言和文字的表达能力。现在很多学者所以能出名,就是把一个简单的概念讲得大家都听不懂,玄乎其玄,大家就觉得这个人学问很高深。过去是倒过来的,你要能把很深奥的道理,用大家都能听得懂的话表达出来,所谓深入浅出,这才叫有才气。现在是一句大家听得懂的话,学者故意要说上十句百句,然后把概念说得大家都听不懂,好像只有我懂,你们都不懂,显得我学问很好。企业家和官员也要有才,当然不是溜须拍马的才能,而是指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判断能力等等。“学”是什么?就是你的知识,学问。才有些是天生的,有些是锻炼出来的。学则硬生生是靠你看过的书,积累的知识,靠你学习而来的。一个专业领域如果有一百本相关的书,你看了一两本就能讲得头头是道,这靠的是才。其他九十多本你没看过就是没看过,学问不够。一深入下去,同行就会发现你功底不深。最重要的还有一个识,就是你的眼界,你的洞察力,你能不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对一个领导人,也就是你能不能把握这个行业或这个地区的发展趋势。识是需要历练的,就是要见多识广。
这三个素质全部具备的人很少,有些人有才,很会表达,但没有学问,见识就更不要说了。他口才很好,上去演讲,对着下面一般文学青年,大家听得很感兴趣,但是遇到真正的行家一听,都是错误,都是常识性错误,因为书读得太少。有些人有学问,没有才,看了很多书。可是他讲课,你不要听,因为他不善于表达。有些人才学兼备,但没有见识,没有自己的独立的见解。这样的人成不了大学者,最多是个教书匠;也成不了政治家,最多做个政客,当然也成不了大企业家。才、学、识三者兼备才能成为大师!这种大师是很少的啊,多少年才能出一个,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出一个。哪像现在谁都敢称大师,画画的都叫做某某大师,过去是要开创一派画风的才叫大师,不是你会画画,价钱卖得高,一幅画能卖一百万就能叫大师的。做学问也是一样,现在有个出版社出了一套“大师系列”。哇,一下子冒出来十几二十个大师。现在庙里面更多了,剃个头出来都叫大师啦。其实很多连法师都称不上的。什么叫做法师啊?过去法师要能讲一经一论,至少的。能讲一部经、一部论的才能叫法师。历代王朝政府对此是有考试制度的。不像现在,剃个头就是和尚、法师、大师。话说回来,如果你要成为一个出色的领导人,领导一个成功的企业或地区,你必须要具备才、学、识。从这个方向去努力,所以要特别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特别是提高文化底蕴。如果你连自己本国的文化传统都不甚了了,没有文化底蕴,你怎么领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