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61200000004

第4章

問。既一法界。何義分三。

答。一真體上。有覺照為佛。有軌持為法。有和合為僧。

問。別體者。

答。謂法報化三身名佛。三乘教理行果名法。五果四向。十地三賢名僧。

問。住持者。

答。雕龕塑像名佛。黃卷赤軸名法。圓頂方袍名僧。

問。稽首唯識性者。一言唯識。性通其相。何偏敬性。

答。唯無漏故。唯真諦故。法實性故。聖所證故。迷悟依故。所以偏敬。

問。性是法。滿淨是佛。分淨是僧。何故法在佛先。

答。師資相因。法先佛後。

問。何故以法得為佛師。

答。諸佛所師。所謂法也。般若云。一切諸佛從此經出。所以法為佛師也。

問。說佛法僧何所以。

答。顯說相因。佛先法後。

問。何故論初須敬三寶。

答。最吉祥故。真福田故。有大力故。起希求故。故須敬之。

問。僧者和合義。麟角喻聖。獨獨而出。無眾和合。何得名僧。

答。部行緣覺之種類故。或具理和。得名僧寶。

問。何故但敬三寶。非餘天等。

答。性調善故。具方便故。有大悲故。不喜財利故。所以偏敬。

造論之緣

問。何緣造論。

答。有多二緣。一者令法久住。二者濟諸含識。一由自利。二由利他。一由智德。二由恩德。一生大智。二生大悲。具多二緣。所以造論。

外宗我法

問。摧邪顯正。謂之大智。所摧之邪。何者是也。

答。外道小乘迷謬之執。是所摧邪。

問。所顯正。

答。大乘中道唯識法門。是所顯正。

問。所摧之邪迷謬之義。

答。於二空理外道不解。名之為迷。小乘邪解名之為謬。

問。二空理。

答。我法本空。都無自性。名二空理。

問。執何為義。

答。執蘊等法為其實我。

問。我者何義。

答。自在主宰。割截之義。

問。何者法執。

答。執蘊等法心外實有。

問。外道所執我有幾種。

答。總有三種。一同太虗空我。謂勝論作者。數論受者我。二量小極微我。謂獸主遍出二宗所計。潛轉身中有自在用。三卷舒不定我。謂無慚外道尼虔子。計隨身大小有卷舒故。此名六師三計。餘九十種不出此三。

問。外道所執法有幾種。

答。有一十三種大外道宗各計不同。

問。十三者何。

答。一有數論師計二十五諦。謂冥性諦。大諦。我慢諦。五唯量。五大。五知根。五作業根。心平等根。第二十五我知。即神我也。此一非法。屬前我執。即受者我也。二有勝論師計六句義。謂一實。二德。三業。四大有。五和合。六同異。三有計大自在天。是一。是實。是遍。是常。能生諸法。有七種外道。謂執梵王。執時。執方。執本際。執自然。執虗空。執我。如此七種計。執皆是常。能生諸法。十二有二聲論。一待緣生。二待緣顯。二宗計聲體皆是常。十三有順世外道。謂計四是常是實。能生有情。死歸四大。

小乘我法

問。小乘所執我有幾。

答。有三種。一即蘊我。二離蘊我。三非即離我。

問。計之行相。

答。謂色是我。色是我瓔珞等。

問。誰之所計。

答。即離二我。正量經部二宗所計。非即離我。犢子部計。正量部等。亦作此計。

問。小乘所執法有其幾。

答。有七十五。色有十一。不相應行十四。無為有三。心所有四十六。心法唯一。為七十五。

問。色十一。

答。有對前十後一無對。

問。有對十。

答。五根五塵。為十有對。

問。此有對色。從何而有。

答。極微所成。

問。能所成計執同異。

答。經部師計能成極微是實。所成根等是假。以實從假。眼緣麤色。不緣極微。薩婆多計能所皆實。

問。無對色。

答。謂法處無表。

問。此對無對計。執同異。

答。有對無對。小乘皆執離識實有。

問。不相應何十四法。

答。一得。二非得。三同分。四命根。五無心定。六滅盡定。七無想報。八生。九住。十異。十一無常。十二名身。十三句身。十四文身。

問。此計執。

菩薩婆多計不與色心相應。皆是實有。

問。無為三。

一虗空。二擇滅。三非擇滅。

問。計執。

答。薩婆多計離色心等。實有自體。

問。心所法何四十六。

答。大地有十。大善地十。大煩惱地六。大不善地二。小煩惱地十。不定地八。為四十六。

問。大地何十。

答。一受。二想。三思。四觸。五欲。六慧。七念。八作意。九勝解。十三摩地。

問。大善地。

答。一信。二不放逸。三輕安。四行捨。五慚。六愧。七無貪。八無嗔。九不害。十勤。

問。大煩惱地。

答。一痴。二放逸。三懈怠。四不信。五惛沈。六掉舉。

問。大不善地。

答。一無慚。二無愧。

問。小煩惱地。

答。一忿。二覆。三慳。四嫉。五惱。六害。七恨。八謟。九誑。十憍。

問。不定地。

答。一貪。二嗔。三慢。四疑。五睡眠。六惡作。七尋。八伺。

問。小乘執法。理在不疑。既悟我空。何有執我。

答。此說宗徒。非預聖者。至如我等。宗大乘教。豈能皆悟法空理也。

八十八使

問。八十八使。

答。將十煩惱。於三界中。各四諦下。約具不具。說八十八。

問。十煩惱。

答。一貪。二嗔。三痴。四慢。五疑。將第六不正見一法。開之為五。一身見。二邊。三邪。四見取。五戒禁取。成十煩惱。

問。請合八十八使。

答。俱舍頌云。苦下具一切。集滅離三見。道除於二見。上界不行恚。且釋頌。苦下具一切者。十煩惱也。集滅離三見者。除身及邊。戒禁取。道除於二見者。除身邊二見。上界不行恚者。謂上二界各四諦下。皆無有嗔。

請合其數。

答。謂苦下十。集滅各七有十四。合苦下十。成二十四。兼道諦八。成三十二。上二界中於八諦不。各除一嗔。有七八五十六。并前三十二。成八十八。

問。八十八使。何煩惱也。

答。是分別。是發業。

何以故。

答。俱生不判諦。此既判歸四諦。知是分別。

問。俱生既不判諦。如何分別。

答。分品類故。三界九地。每地九品。有八十一。

問。法體多少。

答。即十煩惱。其俱生者。微細難明。故分品類。

問。何知俱生。

答。分別不分品故。此既分品。知是俱生。

問。何故分別不分品也。

答。麤故易知。不消細分。判歸四諦。已見頭數。

問。何故俱生不判諦也。

答。由細難明。故須細分。如世米粟一合。有六千數。須以六粟為一圭。十圭為一撮。十撮為一勺。十勺為一合。方知其數。

潤惑生數

問。潤生煩惱三界九地。性等差別所潤生數。

答。欲界九品。具不善性。及有覆性。共潤七生。謂獨也二。共也二。獨也一。共也一。獨也半。共也半。為七生。若上二界定力攝伏。唯有覆性。不多潤生。

問。獨也等。

答。上上品獨潤二生。上中品上下品共潤二生。中上品獨潤一生。中中品中下品共潤一生。下上品獨潤半生。下中品下下品共潤半生。故云爾。

執障二義

問。執者何義。

答。封著之義。謂同時一聚心心所法。封閉人法。堅著不捨。名之為執。

問障者何義。

答。覆礙之義。謂覆蔽真心。礙智不起。名之為障。

問。執有我法。障有幾種。

答。總有二種。謂煩惱所知二障。

問。煩惱何義。

答。擾也亂也。擾亂有情故名煩惱也。

問。此煩惱障作何釋。

答。煩惱即障持業釋。

問。所知障幾。

答。智所知境。名所知。被此染法障所知境。令智不知。名所知障。

問。此作何釋。

答。所知之障。

作依主釋。何非持業。

答。所知不是障。被障障所知。故非持業。

問。二障頭數是同是別。

答。同是根隨二十六惑。

問。既同根隨。何稱二障。

答。由貪上有擾惱用。名煩惱障。有覆蓋用。名所知障。

問。下劣受等。能障上定。亦所知攝。豈唯根隨。

答。由同障事。名所知障。

問。煩惱障何。

答。障大涅槃。令諸有情。流轉生死。

問。所知障何。

答。障大菩提。令諸有情。不得大覺。

問。既障菩提。何不名能知障。

答。據理亦得。

問。執之與障。是同是別。

答。根稍有異。何以故。我法二執為障根本。生餘障類。

問。執生障時。為通為別。

答。別。謂我執為根。生諸煩惱。法執為根。餘障得生。

問。此二障染有殊否。

答。有分別者。名之為麤。有俱生者。名之為細。

問。何名分別。

答。強思計度而生起故。

問。何名俱生。

答。與身俱生。任運起故。

問。分別俱生。先斷於何。

答。分別之障先斷。於見道一時頓斷。俱生之障修道位中分分漸斷。至金剛心時方能斷盡。

問。斷此二障於大小乘差別如何。

答。二乘唯斷煩惱障。大乘雙斷。

問。此二障染以何方便能斷。

答。見前先伏。入見方斷。其斷伏道三乘有異。如後三乘五位中辨。

我法二執

問。我者。主宰義。法者。軌持義。何得名執。

答。凡夫執法心外實有。又執此法有實主宰。名我法執。我法之執。心得境名。

問。我法二執誰寬誰狹。

答。法寬。我狹。

問。為甚如此。

答。迷人必迷其法。迷法未必迷人。

問。何以故。

答。能持自體。皆名為法。有常一用。方名為我。

問。何者執法非執人者。

答。如二乘聖。我執已斷。法執猶有。即其事也。

世間聖教

問。何名世間。

答。墮在世中。名為世間。

問。世者何義。

答。有四義。謂可破壞。有對治。隱真理。性有漏。名為世也。

問。何名聖教。

答。聖所說教。名為聖教。

問。聖者何義。

答。聖正也。以道正人。目之為聖。又云與理相應。於事無壅。名為聖也。

八轉聲義

問。八轉聲何也。

答。體。業。具。為。從。屬。依。呼。名八轉聲。

問。立此何義。

答。收攝之故。有實體者皆。體聲攝。有作用者。皆業聲攝。為由具者。皆具攝。因由所以。皆為聲攝。相從就者。皆從攝。有繫屬者。皆屬攝。為所依者。或於向者。皆依攝。有呼召者。皆呼聲攝。

二種我法

問。假我法有幾種。

答。有二種。謂世間我法。聖教我法。

問。何名為世間我法。聖教我法。

答。世間人執。名世間我法。聖教施設。名聖教我法。

問。此二我法。何故名假。

答。世間我法無體。無體隨情。名之為假。聖教我法。有體強設。名之為假。

問。何義名為無體隨情。

答。本無實體。妄情所執。名無體隨情。

問。何義名為有體強設。

答。法本無名。隨緣施設。強名我法。名有體強設。

問。頌云。由假說我法。疏有二解。請示大綱。

答。初解言說由。後解我法由。

問。言說由。

答。言說與我法為由。由言說故有假我法。

問。我法由。

答。我法與言說為由。由有我法。方起言說。

問。言說由者。因何便能起得言說。說彼我法。

答。由妄情故執著我法。依此便起假我法言。方有所詮假我假法。此名說擔情我法也。何以故。先有執情。次起言說。後有我法。言說在中。名說擔情我法也。此世間者。若聖教我法云說擔證得及我法。

問。我法由者。因何便有我法依之起說。

答。由證得故。強名施設假我假法。後起言說。此是假我假法。此名我法擔證說也。先有證得。施設為我法。後起言說此依聖教。若世間者。應云我法擔情說。

問。此上二解。上頌如何。且答前解。言說由者。長行問在有字之上。頌家答在說字之上。名言說由。若後解者。長行問在說字之上。頌家答在假字之上。名我法由也。請示法之。

答曰。前解問云。若唯有識云何世間。及諸聖教。說有我法。頌答之云。由假說我法。此是問在有字之上。答在說字之上也。若後解者。長行問云。若唯有識。云何世間及諸聖教說有我法。頌家答云。由假說我法。此是問在說字之上。答在假字之上。

問。無實我法。假依何立。

答。依識所變相見分立。何須此實。

問。依識變立假所以。

答。執相見分。心外實有。此名假法。有實主宰。名為假我。其依識變立假我法。所以然也。

問。相見識所變。相見名唯識。我法依所變。我法應唯識。

答。相見識親變。相見是唯識。我法依所變。心外非唯識。

問。我法非識變。我法非唯識。真如非識變。真如非唯識。

答。真如識實性。何非是唯識。

二我之義

問。何者世間我種種相。

答。謂我有情。意生。摩納縛迦。養育者。數取趣。命者。生者。知者。見者。外道別執作者。受者。神我等也。

問。何者世間法種種相。

答。勝論六句。數論二十五諦等。已如前說。

問。何者聖教我種種相。

答。預流等人。三賢十地。三乘五性。二十五有。

問。何者聖教法種種相。

答。蘊處界等。緣起根諦。善巧等法。

問。世間我法。率已妄情。聖教我法。有何益用。

答。有四緣故。一言說易故。二順世間故。三能除無我怖故。四有自他染淨信解事業等故。有此益用。聖說我法。

問。相見二分是依他性。何故說為我法相也。

答。執二為實。有實主宰。是我法相。此是世間我法。何以故。以無依有故。

問。何非聖教我法。

答。若聖教者。義於依體故。

問何但相見不證自證。為我法也。

答。若護法說。據實亦證。

問。亦證自證。何故不說。

答。有三義故。一二執遍我。執不依自證起故。二共許遍故。三小皆不許有自證分故。三義已說。若證自證。即能緣攝。見分中收。所以不說證自證分。

難護法云。相見識所變。相見名唯識。自證不言變。應非是唯識。

答。此騎牛覔牛問也。何以故。自證即是識體。自是能變。何直所變方名唯識。況識種識所變。內二更互變也。

問。若執真如以為實法。寧非染依。

答。真如離言。與能計識。非一非異。故非染依。

問。莫定爾否。

答。疎執亦得。

問。誰人執見以為我者。

答。數論師執思為我。犢子部等執我能見。此非執見以為我乎。

相見同別

問。護法相見。或同別種。何解為勝。

答。疏自斷云。別種為勝。

問。何以故。

答。慮非慮別。性或不同。故別種勝。

問。相別有種。何名唯識。

答。不離識故。由識變時相方生故。故名唯識。

四師心分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恶魔与天使在一线之间的叛逆少年

    恶魔与天使在一线之间的叛逆少年

    夏伊在一次微妙的相遇中,认识了有权有势的吴少—吴然杰。遇到他后,夏伊的运气全没了,初吻丢失,迟到了与洛甜甜的赴约总之·····她就是倒霉透顶了!让人无法接受的夏伊竟然是吴然杰的青梅竹马,小时候就定下了娃娃亲!我真为笔下的夏伊感到怜悯!遇到恶魔,你安息吧!
  • 佛顶最胜陀罗尼经

    佛顶最胜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仙路异途

    仙路异途

    山村少年在逃荒路上遭遇变故,被杀手组织吸纳,数年后,少年脱离杀手组织,引来追杀,一路逃亡,闯入仙界,仙界为他开启了一扇门,这扇门里却没有他的容身之所,看少年景田如何成长……
  • 豪门暖婚:亿万少夫人

    豪门暖婚:亿万少夫人

    “我有的都给了你,你到底哪点不满意?”“我,我……”“一句话,你到底嫁不嫁?”“……嫁!”
  • 第三脑:透过皮肤看健康

    第三脑:透过皮肤看健康

    皮肤是人体最大、最重的器官。中医上有“望表辨病”,“表”即包括皮肤。通过对皮肤的各种变化来诊断人体的各种疾病症状,虽然简单,但是却少有人知晓。本书以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人们揭示皮肤暗藏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信息,并给出相应的保健养生意见。
  • 少年道士

    少年道士

    茅山和蜀山的共同传人。一件件离奇危险之事被解决。成长中的正道之路,且看少年道士。
  • 媚心计(出版)

    媚心计(出版)

    《媚心计》实体书即将上市!由“悦读纪”-北京阅读纪文化公司策划推出,青岛出版社出版。2012年8月31日全国上市,当当、卓越、京东、悦读纪官方淘宝商城均有售!全国各大新华书店、民营书店有售!------.她一步登天,、竟然获封当朝公主!她一夜垂死,北朝狼主在她这小羊羔身上丧了命!她笑傲生死:“要杀要剐,随你们的便!”可是她却被带到六位皇子面前,“从中选一个,做你下一任新郎!”江山如棋,帝业如画,她媚行深宫,为的究竟是一雪国恨家仇,还是只为寻找那一缕,记忆深处的如烟身影?.那一天,他是被人当街贩卖的碧眼胡儿。都是待价而沽的小商品,她一时恻隐买下了他;那一夜,他眼睁睁看着她含泪走入阁老府。他狼性大发,不顾一切将她困在怀里,谁来他咬谁!那一年,他成为她的独家宠物,他知自己只是她复仇的工具,她的妩媚只为颠覆仇人之国。那一生,他跟她究竟该走哪条线路?
  • 终级管家

    终级管家

    闷骚的胖子获得了强大的力量,杯具的是给几位极品大小姐做管家。于是,痛并快乐着。
  • 穿越之秀才求包养

    穿越之秀才求包养

    她穿越而来,成了穷人家的丫头,他,古代迂腐穷秀才一枚,遇上她,是他幸还是不幸。。。。。“酸秀才,之乎者也能当饭吃吗?”“酸秀才,知不知道,海纳百川,有容奶大哈。”奸笑
  • 蚩尤旗

    蚩尤旗

    九黎的水总是清甜无比。摘下他的黑铁角盔,懒洋洋躺在阿通怀里,不时抬手咕咚两口牛皮袋里的九黎水,再咂摸一下嘴。这个时候的蚩尤,以为整个世界都是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