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初一:每回走在白堤上,过断桥,过平湖秋月,在杭州美术馆看看画,再走至楼外楼就已经饿了。纵然老字号总是在走下坡路,但杭州的楼外楼还是比苏州的得月楼、仙鹤楼要好一些。我以为淮扬菜精在它的凉菜——西湖糖藕、绍兴腌鱼、宁波烤菜、温州鸭舌,醉蟹不知道是哪里的,最是极品,必点。杭帮菜的热菜我喜欢东坡肉和蟹酿橙,尤其后者,据说是一道南宋名菜,食材是新酒、菊花、香橙、螃蟹,其鲜、其美、暖暖地抚慰肝肠,一勺勺地吃下去,此中有真意啊。西湖莼菜汤一直没能喝出满足感来,汤还是广东的妙。饭后进隔壁的西冷印社,惦记着院子里和孤山上那几株梅花,还都没有开,要赏梅,还要再等等。
2年初二:从雷锋塔下来,被那几部高耸的电梯弄得有点哭笑不得,杭州人太搞了,难怪登一座塔要收四十元巨资。一路走过苏堤五桥,再走回来,正好看到雷锋夕照,电梯啊,真闹心。车过南山路,在中国美术学院正对面看到西湖春天的店招,不知道和深圳很火的西湖春天有何干系?于是走进去,原来是深圳那家店在杭州的分店,依然很火,但巨不同的是,杭州的这家不是杭帮菜,而是广东菜。很受骗,为什么不改名叫深圳冬天呢。
3年初三:关于灵隐寺有个小故事,说宋之问夜宿灵隐,突发诗兴,写下两句五言:鹫岭郁苕峣,龙宫锁寂寥。却苦于无下文,踌躇间在院中踱步,遇到一位来点长明灯的老僧,老僧微笑道:“何不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宋诗人连夜完成一首长诗,翌日准备再向老僧讨教,老僧却已出门云游。有寺僧相告,此人便是骆宾王也。故事真假莫辨,但这两句诗,写出了杭州的美和格局的大。因此每来杭州,都想着要去灵隐。在寺门处看到“咫尺西天”四个大字,蓦然心惊。进入寺内,殿堂壮观,树木参天,很有气象。大雄宝殿左侧有几株蜡梅,开得灿烂,黄色的花似乎唯有蜡梅艳而不俗,因为朵小,因为香幽,所以有品。古画里还有青梅,在现实中我还未见过。出灵隐寺,路过曙光路上的公元广场,终于吃到了外婆家,这家分店开在地下,居然都能这么火,原因在于性价比高。西湖烤鱼还不错,别的菜说不上来,印象深刻的是点菜的小姑娘,一再地说——你点多了点多了,点了酒酿圆子,米饭不要点了不要点了……我偏点……怎么还不上米饭……不是说好了吗,你已经点了酒酿圆子啦……?一心一意为顾客省钱,专业,真是专业。
4年初四:在东坡路和延安路相交的知味观吃小笼,感觉并没有比上海的南翔馒头店更美味,不过它的店名有古意——知味停车,闻香下马。虽然环境相当一般,但人气特别旺。据说美味汤包的秘诀在于:要用老母鸡炖汤来煮猪肉皮,再做成皮冻,拌入馅内,因此特别香。包子这东西典型的雅俗共赏,就着香醋和姜丝,特别容易吃出满足感来。要想鲜,加蟹肉,满齿留香,一定要是蟹粉、蟹黄小笼,不过真是不能多呵。
5年初五:想着大概有半年没进过书店了,于是去杭州最大的庆春路书店恶补了一回,看来看去,新书们相当让人茫然,听听这些书名——《我很性感》、《亲爱的死鬼》、《路上有惊慌》、《恋爱啪啪啪》、《到埃及去离婚》(真想不明白,为什么要去埃及呢?)……听着纷呈,其实,大多短命。还是老老实实地走窄门吧——王小波的小说新出了全套小开本,便于在路上阅读,很喜欢;没有好好读完的《洛丽塔》《铁皮鼓》《流动的盛宴》,还有夏目漱石的作品,可消永夜;还是找不到永井荷风和紫式部的,好在手上有一本清少纳言的,暂时有得看;新书有一本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还有洁尘的书评《小道可观》,它大概会引领我去找到更多的可读之书吧;另有一本西岭雪的《红楼十二钗典评》,作者是陌生的,但想着可以和我最近在看的张爱玲的《红楼梦魇》对照着读,所以买下来,希望不会浪费时间……还没有看到经济类,已经累了,拎着书去对面的心源茶馆喝茶,杭州人应该很爱去茶馆打发光阴吧,生意总是那么好,食物比较潦草,贵在气氛热烈,有书在手,环境变得没有那么重要,没有精神层面的高韬,物质才显得那么重要。钱红丽说:“文学,生命里的一扇窗,用来给身体换气,给灵魂以抚慰。”——这一扇窗,永远都不应该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