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22300000015

第15章 求知的禁忌——国学经典中的为学

孟子不尽信书:要带着头脑读书

【原文】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者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选自《孟子·尽心下》)

译: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那么还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武成》,只取信二三册就罢了。仁者在天下是无敌的,凭借最仁慈的人(周武王)去讨伐最不仁慈的人(商纣王),怎么会血流漂杵呢?”

【背景链接】

商朝最后一个君王纣王的首都在朝歌(今河南淇县) 殷商末年,周武王继位后四年,得知商纣王的商军主力远征东夷,朝歌空虚,即率兵伐商。周武王率本部及八个方国部落军队,进至牧野,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

商纣王惊闻周军来袭,仓促调动少量的防卫兵士和战俘,开赴牧野迎战。商军的兵力和周军相比实力悬殊,但忠于纣王的将士们都决心击退来犯之敌,展开了一场异常激烈的殊死搏斗。

后来,《尚书·武成》中记载说:“受(纣王)率其旅如林,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没有人愿意和我为敌),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向后边的自己人攻击),血流漂杵。”

到了战国时,有一次孟子读到这里颇有感慨地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以血之流杵也?”按照孟子的看法,像周武王这样讲仁道的人,讨伐商纣王这样极为不仁的人,怎么会血流成河呢?肯定是《尚书》的记述有问题。

【智慧感悟】

书,本应是服务于人为人所用的,但实际上有时却恰恰相反。在现实中,我们也经常看见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死抱着书本,两眼不见现实,进行所谓的研究。他们的作为充其量不过证明他们自己是书呆子而已。

这样沦为书的奴隶,不顾实际,死啃书本的人,读书越多就越痴呆。所谓死读书,读死书,毕竟书上所说的只是理论和经验,还需要通过自己亲自去实践去验证,得到的才是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书也有错的时候。如果一味相信书本上的东西,就有可能被误导,那就反而不如没有书本了。尽信书不如无书,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如果想要将书中的知识真正有效的化为己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读书时要带着头脑去读。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曾经说过:“学是基础,思是在学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独立思考,这样才能达到前人所未达到的更高境界。”只有带着能动的思考去读书,读出自己的见解,才能占有书本,而不是被书本利用和占有。毕竟,我们读万卷书是为了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而并非给自己上一个内在的“笼子”。

带着脑子去读书,其实就是说我们在读书时,习惯性地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找出书中知识内容之间前因后果的联系,以及与实际生活中的践行或经验连接在一起,也可以常持批判性的思维,养成质疑精神。要知道,书中的内容并不是完全正确或完全适用的,死的知识必须加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才能成为活的知识。人们常说的那句“活学活用”,其实就是这个意思。

书本是一个既有用又无用,既有利又有害的东西,用得好可以使你不断成功,用得不好则会让你一败涂地。想要用好书本,令其真正为你所用,那么就一定要带着头脑读书,不要做一个只知死读书、将书里的知识生搬硬套的书呆子。

不求甚解:读书要有钻研的精神

【原文】不慕名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选自《五柳先生传》)

译:不羡慕荣华利禄。很喜欢读书,但对所读的书不执著于字句的解释;每当对书中的意义有一些体会的时候,便高兴得忘了吃饭。

【背景链接】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末年的著名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体,开辟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另一种境界。在看透了官场尔虞我诈、腐败黑暗的丑恶内幕后,陶渊明尤其喜爱清静闲散的田园生活。他在勤劳耕作之余,或与好友饮酒畅谈,或在家里读书吟诗,生活十分惬意。他家门前有五棵大柳树,因此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28岁那年,他写了一篇《五柳先生传》,也就是他自己的小传。

在《五柳先生传》中,陶渊明写道:“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意思是说:先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他的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就以“五柳”作为自己的号了。先生喜爱闲静,不多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很喜欢读书,但对所读的书不执著于字句的解释;每当对书中的意义有一些体会的时候,便高兴得忘了吃饭。

【智慧感悟】

“好读书,不求甚解”,这是陶渊明的一种读书心得,正是这种读书方法引起了后世的争论,到底是应该观其大略,期在会意,还是应该务精于熟,字斟句酌。其实,读书的目的不同,方法也就不同。

书籍可以把我们带入到一个神奇、美妙的世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乐趣无穷。同时,还可以使我们从书中获得人生的经验。因为人生短暂,不可能事事都去亲身体验,书中的间接经验,将有效地补充个人经历的不足,增添生活的感受。但书籍其实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其里面的知识内容也并非绝对正确无误,倘若读书不求甚解或是只知一味死读书,那么就极有可能被书里的内容所误导。

《中庸》里面提到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意思就是说,要广泛地学习,审慎地询问,谨慎地思考,清晰地辨析,诚实地实行,对于没有学过的东西,不学到彻底掌握就不停止;对于没有问过的事情,不问到彻底明白就不停止;对于没有想到的东西,不想到恍然大悟就不停止。这里面所包含的,其实正是治学的一种钻研的精益求精的精神。

真正会读书的人,都是带着脑子去读书的,具备一种钻研的精神,甚至在一般人看起来有些刨根问底,但这并没有任何坏处。正所谓“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只有经过认真仔细的思考和深究,读书才会是富有成效的。

囫囵吞枣:欲速则不达

【原文】“我食梨则嚼而不咽,不能伤我之脾;我食枣则吞而不嚼,不能伤我之齿。”狎者曰:“你真是囫囵吞却一个枣也。”(选自《碧岩录》)

译:“我想到一个好办法:吃梨子的时候,只嚼不吞,它就不能损伤我的脾了;吃枣子的时候,只吞不嚼,它就不能损伤我的牙齿了。”有个喜欢开玩笑的人说:“你真是囫囵吞枣呀!”

【背景链接】

从前有一个呆子,家中很有钱。有一次,他到市场上去买水果。摊主不厌其烦地向人们介绍各种水果的好处。呆子听了很高兴,一下子买了很多的水果,坐在市场旁大吃起来。

正在他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一位医生路过,见他这种吃法,就对他说:“小伙子,梨可不能多吃,虽然它对牙齿有好处,但你吃多了会伤脾的。”呆子一听,就不再吃梨,而是一个接一个地吃枣子。医生又说:“红枣虽然对脾有好处,但吃多了会伤牙的,所以也不能多吃。”

呆子听了医生这些话后,不知如何是好了,都不敢吃了。呆呆地坐在那里想了很久,过了一会儿,他兴奋地说:“我有办法了,吃梨的时候,只用牙齿咀嚼,而不咽到肚子里,这样对牙齿有好处,又不会伤脾;而在吃红枣时,我不用咀嚼,就一口吞进肚子里,这样可以不伤牙齿,又对脾有好处。”说完,就把红枣一个一个地扔进嘴里,囫囵地吞下去了。

医生见此情景,忙说:“你这样把枣囫囵吞下去,肠胃不能消化和吸收,对脾也是没有好处的。”

【智慧感悟】

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能苛求在短期内有明显的提高。如果不了解这一点,只会增加自己的负担,还不知道为何学习不见成效。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无论做什么事,如果慌慌张张一味求快的话,那么这件事十有八九是做不好的,当中漏洞百出;只有把心沉实下来,在事前做好详细的规划,在做事的过程中一步一个脚印,踩稳当了,并严格控制当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确保把事情做好。读书学习也是一样,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

正所谓“欲速则不达”,越是心急想快点学得知识,就越是学不到知识。学习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来进行,不可与他人盲目攀比。拿阅读来讲,我们经常听说某人读书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如果我们只是单纯地羡慕这样的人想要与之一决高下的话,可能到最后就会发现,读过的书就如同没读过一样,什么都不记得了。他人读书可一目十行且过目不忘,有可能是因为其先天禀赋高于常人,有可能是经过不断用功反复训练而成的,倘若不求当中缘由就妄自效仿攀比的话,那到最后就极有可能落得个东施效颦的结果。

无论是读书还是做事,都要恪守“无疑——有疑——解疑”这样一个严谨有序的过程,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点滴中不断地积累,按部就班。要记得“欲速则不达”,只有养成稳扎稳打的习惯,人才能真正从书本中学得有益于自己的知识,才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获得有益于自己的经验。

断织劝学:半途而废只能一事无成

【原文】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选自《后汉书·乐羊子妻传》)

译:这些丝织品都是从蚕茧中生出,又在织机上织成。 一根丝一根丝的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会丢弃成功的机会,迟延荒废时光。您要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用来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

【背景链接】

古时候有个叫做乐羊子的人,他娶了一位知书达理、勤劳贤惠的妻子,她总是帮助和辅佐丈夫力求上进,做个有抱负的人。

乐羊子出门求学,没有多久就回来了,妻子问他回来的缘故。乐羊子说:“出门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妻子听了这话,半晌无语,表情很是难过。她抓起剪刀,快步走到织布机前“咔嚓咔嚓”把织了一大半的布都剪断了。乐羊子吃了一惊,问道:“你这是干什么?”妻子回答说:“这匹布是我日日夜夜不停地织呀织呀,它才一丝一缕地积累起来,一分一毫地变长起来,终于织成了一整匹布。现在我把它剪断了,白白浪费了宝贵的光阴,它也永远不能恢复为整匹布了。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要一点点地积累知识才能成功。你现在半途而废,不愿坚持到底,不是和我剪断布一样可惜吗?”

乐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了,又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

【智慧感悟】

乐羊子之妻以她的远见和勇气帮助丈夫坚定了求学的意志,而乐羊子也以惊人的毅力克服困难,坚持学习。这就告诉我们,学习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们应该磨炼自己的意志,不懈地努力。只有锲而不舍的人才会学到真知,才能获获得成功,如果做什么都是半途而废的话,那么这个人将一事无成。

学习应当是每个人一生经营的事业,我国从古至今一直提倡“终身学习”这一说法。孔子有云“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可见,孔子的一生都是学习的一生,他从十五岁立志学习,一直到去世都在孜孜以求。而且孔子本人对自己的人生定位也非常准确:他认为自己是一个为了发愤求学,常常连自己腹中饥饿都没有感觉的人,有时候连吃饭都忘了。一旦学问上有所获益,又会快乐得忘记忧愁,连日渐衰老的威胁也忘了。

关于孔子的这一席话,我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还进一步提出说,孔子的为学精神是永远年轻的,因此能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因为终生不倦地学习,才能时时保持进步的状态,随时都会有新的境界。由此可见,终生学习是保持持续性进步发展的必要条件,学习决不能半途而废,年少时在学校学习,走出校门后可以自主学习,甚至直到年老以后,也应常保学习的习惯,以免与整个时代脱节。

东床袒腹:才学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

【原文】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译:听说我为您选女婿,有的还故作姿态,以示不凡,只有一个年轻人,袒腹躺在东床上,好像没听说有这回事似的。

【背景链接】

王羲之,字逸少,号澹斋,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王羲之是当朝丞相王导的侄儿,年轻时就仪表堂堂,很有风度。当时,朝内有个太傅名叫郗鉴,他有个女儿,聪明美丽,想找个好女婿。郗鉴觉得丞相王导与自己情谊深厚,又同朝为官,听说他家子弟甚多,个个都才貌俱佳。一天早朝后,郗鉴就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导。王导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任意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郗鉴就命心腹管家,带上重礼到了王导家。王府子弟听说郗太傅派人觅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到东厢房相见。

管家见王家子弟都正襟危坐,样子非常严肃、庄重。可他往床上一看,还有一个子弟躺在床上,撩起了衣服,袒露着肚腹,手中还拿着一个饼,正在一口一口地吃着,好像没事人一样。这个管家看了不太高兴。

回去后,管家把看到的情况如实禀报给郗太傅。最后他说道:“王家的子弟,个个都不错。他们听说太傅前去挑选女婿,都很郑重、拘谨,就只有一个人,袒露着肚腹,躺在床上吃饼,好像没有事似的。”太傅听了高兴地说:“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这个人就是王羲之。于是郗鉴便把女儿郗浚嫁给了王羲之。

【智慧感悟】

郗鉴看人是非常准确的,他知道只有心中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会如此淡定从容。王羲之之所以能够以一种随意的姿态,在众多兄弟中脱颖而出被选中,这与他旷达的个性有关,也是因为他内在的自信,相信自己的才学是超于常人的。

人的才学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并不在于对外表的修饰。有些人将自己的形象装扮得冠冕堂皇,但整个人的作风气质与其外表大相径庭;有些人看起来不修边幅大而化之,但却能够出口成章,言谈举止间无不显露出其缜密的思维和丰富的才学。可见,人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才学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很多人看起来其貌不扬,但却拥有着一种独特的知性美,一种他人无法相比的气质,当中的秘密其实正是在于学识的熏染。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人,其外在气质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予以升华,即使外表再不值一提,他的内在气质也是一般人无可比拟的。所以,人与其攀比外表注重“门面功夫”,倒不如踏实下来多读一些书,以笔墨书香来熏染自己的气质。

按图索骥:读书不能生搬硬套

【原文】伯乐知其子之愚,但转怒为笑曰:“此马好跳,不堪御也。”“所谓按图索骏也。”(选自《汉书·梅福传》)

译:伯乐看见儿子竟如此愚笨,便转生气为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真是按照图的样子去找马啊!”

【背景链接】

春秋时,秦国有个名叫孙阳的人,善于鉴别马的好坏,只要让他看一眼,便能分辨出马的优劣。因为传说伯乐是负责管理天上马匹的神,于是人们都把他称为“伯乐”。为了不让自己的一身绝学失传,他把自己多年积累的识马经验写成一本书,名为《相马经》,书中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各类好马。

孙阳的儿子资质很差,却想继承父亲的事业。在熟读了这本书后,他以为自己学到了父亲的所有本领,便拿着《相马经》去找千里马。《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主要特征是:高脑门,大眼睛,蹄子像摞起来的酒曲块。”他按照这个特征找了很久,也没有什么收获。

有一天,他发现路边有一只蹦蹦跳跳的动物,他看了很久,觉得这个东西很像《相马经》中所说的千里马,于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这个“千里马”捉住,并带回家。一进门,他便嚷着说:“我找到了一匹千里马,它长得和《相马经》中说得差不多,就是个头小了点,蹄子差了些。”孙阳一看儿子手里捉着的居然是一只癞蛤蟆,真是哭笑不得,只好回答说:“傻儿子,你拿的是一只癞蛤蟆,根本不是什么千里马啊!你这样按图索骥是不行的,要学相马的本领,就得多去看马、养马,深入地了解马才行啊!”儿子听了羞愧不已,从此便一头钻到马群中去研究马。

【智慧感悟】

把癞蛤蟆误认为千里马,这固然有点夸张。但是在学习中,死背教条生搬硬套,以致闹出笑话的事确实屡见不鲜。前人传下来的书本知识,固然应该努力学习,虚心继承,但同时也要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切实验证、牢固掌握,并加以发展,这才是正确的态度。机械地照搬书本上的知识,不探究事物的本质,必然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闹出笑话。

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变化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用变化的思维来对待一切事物,否则我们就容易作出错误的判断,得出错误的结论。学习中也是一样,必须要秉承一种“变”的思维来考虑问题,而不能把学得的知识生搬硬套。这就好比解答数学方程式一样,如果在解方程的时候我们不懂得根据题目条件的变化灵活变通,只懂得硬套公式的话,那么肯定是不会得出正确答案的。

蔡元培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国伦理学史》中,就曾这样写道:“世所谓道德者,非有定实,常因实地而迁移。故曰:‘水行无若用舟,陆行无若用车。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推之于陆,则没世而不行寻常。’”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绝对不能用僵化的思维和眼光来看待问题;不能因为掌握了游泳技术,在过河的时候就忘记了可以划船;也不能因为学会了走路,在去别的地方时就忘记了可以坐车。要时刻变通地考虑问题,将这种“变”的思维运用到其他各个方面,那么在学习生活中,就没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的确如此,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以一种“变”的思维加以变通,才能解决遇到的各类难题。因为很多问题,一眼看过去的时候感觉很难,但其实它只是换了一种形式来迷惑我们罢了,如果我们也在自己的思维中,加点“变”的元素,将自己掌握知识技巧转变一下,那么再困难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纸上谈兵:光说不练假把式

【原文】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军事,以为天下没人能抵得过他。他曾与父亲赵奢谈论用兵之事,赵奢也难不倒他,可是并不说他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这是什么缘故,赵奢说:“用兵打仗是关乎生死的事,然而他却把这事说得那么容易。如果赵国不用赵括为将也就罢了,要是一定让他为将,使赵军失败的一定就是他呀”。

【背景链接】

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就熟读兵书。他一谈起用兵之道来,连赵奢都说不过他。

公元前262年,秦国进犯赵国。赵孝成王任命廉颇为大将,率军抵抗。久经沙场的廉颇领军20万前去抗敌,两军在长平展开了大战。廉颇见秦军强大,不能硬拼,便决定在长平筑垒固守,等到秦军粮草供给不足的时候再出兵作战。于是廉颇下令闭门不出,进行严密防守,不管秦军如何挑衅,都不应战。就这样,廉颇在长平坚守达三年之久,秦军没能得逞。

秦国见一时无法取胜,就派人到赵国都城邯郸去散布流言,说廉颇惧怕秦兵,秦国特别怕赵王任命赵括为将。赵王果然中计,下令由赵括取代廉颇为大将。

赵括根本没有实际作战经验,一上任便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向秦军发起全面攻击。秦军假装战败,一直将赵军引到秦军大营前。赵括知道中计,可为时已晚。赵军成了瓮中之鳖。几十万赵军内无粮草,外无援军,陷入了绝境。

46天后,赵括决心孤注一掷地向外突围,还没冲到秦军的阵地前,就被乱箭射死了。主帅一死,赵军全线崩溃,40万大军全被秦军活埋。从此以后,赵国一蹶不振。

【智慧感悟】

书本知识对人类所起的积极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因为书本中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是千百年来人类经验和体悟的智慧结晶,是人类有历以来共同创造的知识财富。因为有了书本,前一代人得以很方便地把自己的观念、知识和价值体系传递给下一代人,使后人能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再提高,而不必事事从零开始;因为有了书本,我们可以在书页之间向全世界古往今来的伟人和智者求教,和他们展开思想交流,学习他们的智慧,丰富自己的学识,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人生,这也就应了那句我们老生常谈的话——知识就是力量。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并不确切。更为确切的说法应该是——知识得到正确的运用才会产生力量。如果一个人获得了一些知识,哪怕是很少的知识,但是他能把这些知识创造性地运用到实践中去,这种知识才会产生力量,才会实现它的价值。否则,就会像纸上谈兵的赵括一样,空有满腹理论,但到用时却无计可施。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见过不少“饱学之士”,他们对于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知,是一部活的“百科全书”。但是,他们照本宣科,生搬硬套,不懂活学活用,到具体的实践运用上往往就傻了眼。读书是为了学知识,只有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所读的书才能是有用的书,所学到的知识才能是真正的知识。这也就是说,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阅读“有字之书”,可以学习前人积累的知识并从中借鉴,避免走弯路;而读“无字之书”,则可以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或是将书本上的知识真正为你所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掌握有用的知识,就应当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边读书边实践,才是最有效的读书法。

同类推荐
  • 花影集

    花影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论语

    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汇编。最为重要的经典,堪称儒家思想第一书。《论语》记到孔子晚年的学生曾参的死为止,其中保留着孔子生平、思想学说的重要材料,尤其是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的重要材料。它是我国一份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
  • 颜氏家训(中华国学经典)

    颜氏家训(中华国学经典)

    《颜氏家训》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典范教材,《颜氏家训》直接开后世“家训”的先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著名的传世“家训”,颜之推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在生活、仕宦、处世、文章、修养等各个方告诫子孙,这也促使《颜氏家训》一书内容丰富,见解独特,成为家庭教育的典范。本书对颜氏家训进行注释,翻译帮助读者理解古代文献。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朱子家训、增广贤文)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朱子家训、增广贤文)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金莲仙史

    金莲仙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魏罪密藏

    魏罪密藏

    沉沉灰寂的古籍,封存过几个世纪;重重蛛网的瓷瓶,隐藏沉睡的魂灵;锈蚀斑驳的铜镜,映射繁华与往昔;清冷幽森的墓葬,埋藏着谁的尸体?当贪婪欲望之手,伸向脆弱的友谊;当魑魅魍魉暗笑,天使正折翼哭泣;生死与共成笑谈,猜疑算计为正题;修复,修得了书册百卷,字画旖旎,修不了人世冷暖,心寒如冰;鉴定,鉴得了真赝优劣,金银铜器,鉴不了迷雾假象,暗藏杀机。初心渐行渐远,能否善始善终?
  • 都市之逆天少年

    都市之逆天少年

    一次意外,让穷屌丝潇羽获得宇宙系统。异能,未来科技,修真功法,武功秘籍,应有尽有。从此以后,他不再是潇羽,他是逆天少年!
  • 呆萌小仙后:杠上无良仙君

    呆萌小仙后:杠上无良仙君

    身在混乱青陵镇,镇压家族的某女道:腹黑精明是本钱。所以,当她遇到正在暴走的仙君,当然是出其不意打昏,带走,扔进河!(╯‵□′)╯可…上天竟然跟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女人,本尊记得是你那天打昏了我。”再见某女后,某仙君抱胸冷笑。“呃…”某女悄悄向后移,满脸堆笑:“仙君,我们其中一定…一定有什么误会!”
  • 无上道种

    无上道种

    道种,道之种,道之精。千年万载,天地孕育,藏大道之精粹。人身有道田,道田栽道种,开启体内世界,有望登天得道,长生不朽。道种,分天级、地级、人级,有一传说中的道种,远在天级之上,只能以“无上”称之。少年龙云天,身世神秘,体质奇异,由乱域走出,步步风云,踏向绝巅。他的身后,是一条光辉璀璨的传奇之路......
  • 妖怪王爷

    妖怪王爷

    满清初期,主角的自幼就必须带戴上面具?面具后到底藏着何等的秘密?大汉子民却附身成为女真鞑子,怎么办?要振兴汉人之荣耀的路怎么走下去?不一样的大明天下……诡计多端,阴险狠毒小庄妃,娇媚美艳柔弱海兰珠,凄惨的皇太极,多情处男李岩,风情万种高桂英,可笑的李自成,胆小的崇祯……
  • 我和女妖那些年

    我和女妖那些年

    我叫周秉,本是一个摆地摊的,摆来摆去怎么也不发财,睁眼看着别人个个都开上了小汽车,在自己面前晃啊晃的,自己却连个女朋友都没有,心里那个焦急啊,真是一怨苍天不长眼,二怨大地不开恩,三怨老爹没本事,四怨老娘嫁错人!思来想去,觉着是住的地方不行,于是在网上查了一些风水禁宜,照着板眼,物色了个新家,故事,就从这里开始……献给追梦人。
  • 逆世凰妃

    逆世凰妃

    “残王娶傻妃,天生是绝配!”受尽天下人耻笑,她却扬言:“世间配得上我君凤汐的男儿,仅此一人。”金牌杀手穿越,变疯疯癫癫瘦柴棍。曾呼风唤雨的她穿越到一个废材小姐身上,签下一只无良、嘴毒、自私、贪生怕死、贪财好美男的灵兽;遇到一批恶毒、无耻、无下限极品白莲花、绿茶婊;美男多多各自暗怀鬼胎,高手如云,都不安好心。扛着门匾去战斗,看她逆天斩将,斗破苍穹,傲视群雄,睥睨天下。执子之手:见你第一眼,便认定,你是我此生追寻之人,我生命中的永恒!与子偕老:无论是在云端,还是深渊,有你相陪,足矣!
  • 傲娇房东爱上我

    傲娇房东爱上我

    神秘房东,抚媚妖孽,神奇的网站,各种阴谋诡计,步步危机,看叶尘如何化险为夷笑到最后。
  • 逐雁

    逐雁

    花与萼,两参差,似人永别离。此生相见本无期,相思莫再思。吾道艰,吾道漫,壶酒伴天涯。卷帷望月空长叹,月与灯依旧。洗心、摄足、筑神、引气、昭星、归元、三阴、三阳、奇经、周天、纳虚。十一大境界,暗藏玄机。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修真路我道为谁?仙阻弑仙,魔阻弑魔!饮酒听妙曲,十步杀一人。
  • 我当人皇那些年

    我当人皇那些年

    抠鼻老头?恋足少年?极限套路?逆天气运?一切尽在《我当人皇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