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雕像用坚硬的石头雕成,雕刻的是一头躺在法国王室破裂徽章上的垂死的狮子。托瓦尔森之所以创作这个作品,是为了纪念法国大革命期间因包围杜伊勒里宫而牺牲的六百多位瑞士卫兵。
23年后,当托瓦尔森重回丹麦,他已经成了名著于世的雕刻家,连哥本哈根大教堂都邀请他为教堂雕刻雕像。这组雕像要求以耶稣和十二使徒为对象,尺寸远超真人。
这项工程花费了托瓦尔森二十年的时间和心血。现在,美国巴尔的摩的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大厅里就立着其中一座基督像的复制品。
不知是否也受到了卡诺瓦的影响,托瓦尔森也热衷于公益事业。在去世之前,他立下遗嘱,要求将自己的房产和大部分财产捐献出去,以在哥本哈根建一座艺术博物馆。后来,他自己的作品和多年来收集到的其他雕刻大师的作品都被这家博物馆收藏,托瓦尔森的遗体也被安葬在博物馆的庭院里。
【雕刻坊】——机灵的卡诺瓦
卡诺瓦小时候家境贫寒,不得不外出打工以谋生路。后来,他在当地公爵家里找到了一份差事。
有一天,这位公爵在家中大摆筵席,招待客人。开席之前,管家突然发现摆放在餐桌上的甜点装饰品不知怎么被弄得乱七八糟。所有人都一筹莫展,在这紧急关头,卡诺瓦主动请缨,说自己可以制作一个新的饰品。无奈的管家只好让他试试。于是,卡诺瓦不慌不忙地把一大团黄油塑成了一尊威武雄壮的狮子。管家目瞪口呆,简直不敢相信这样精致的狮子雕塑竟然是在这个孩子手里诞生的。
宴席开始之后,这尊狮子成了众人眼中的一个亮点。甚至有人询问这是哪个雕塑家的杰作。于是,管家将卡诺瓦介绍给大家,众人纷纷赞不绝口。后来,宴会的举办者,也就是公爵决定资助这个孩子读书,卡诺瓦在他的帮助下走上了艺术之路。
插入【雕塑界的慈善家】文件夹
第二十回 喜欢雕刻动物的雕刻家
巴里本来是一名金匠,在巴黎一家珠宝店工作,但他更广为人知的身份是19世纪的雕刻艺术家,动物是他最喜欢的雕刻对象。
那时候,照相极摄录技术还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所以巴里常常拿着纸笔,奔走在巴黎的动物园内,为动物写生。返回家后,这些写生画就成了他制作动物雕像的“底本”。在店里工作时,巴里经常要雕刻项链和手表链上的动物金像、用来做钟表配饰的动物青铜像。经过不断地锤炼,巴里的雕刻技艺越发高明。
成名后,巴里雕刻的狮子和老虎深受美国人的欢迎,其中《走路的狮子》是最有名的,其知名度不亚于迪斯尼动画中那些享誉世界的动画形象。
巴里有种独特的审美,不仅儿童不宜,恐怕一般成人都难以接受:他乐于表现美洲豹吃兔子或老虎吃鳄鱼等内容,这里面没有汤姆和杰瑞斗智斗勇的喜感,只有动物互相残杀时的凶残。
巴里的青铜雕像不适合用来做纪念碑,因为它们的尺寸太小。他并不注重在这尺寸之间精雕细琢,他的雕像没有过多的细节,风格与大纪念碑没有什么不同,所以人们仍把他的雕像当做纪念性雕像。我常常说巴里的雕像“外形夸张”,这并不是贬义,不是说他的雕像笨重,而是说雕像从各个角度看,都很漂亮。
弗雷米耶也擅长雕刻动物,与巴里一样,他也是法国人。可能有人要问了,他的审美是不是也和巴里一样独特?看看他的《潘和两只小熊》就知道了。那个雕像表现的是潘用稻草逗两只小熊仔取乐的场景,画面一派和谐,其乐融融,是弗雷米耶众多了不起的动物雕像中的一件。
此外,弗雷米耶的人物雕像也为人称道。人们都说,在所有骑士雕像里,弗雷米耶的骑士雕像是最棒的。《圣女贞德像》是弗雷米耶在这方面的代表作。雕像中的圣女贞德身穿盔甲,手上高举着象征法国国王的旗帜,正在领导国王的士兵作战。
另一位让法国人引以为荣的人物是战功赫赫的拿破仑。世人皆知,出生于法国科西嘉岛的拿破仑自小便进入军事学校学习。从上尉到将军,再到法国国王,拿破仑像踩着一架通向云端的天梯,一步步完成着自己的野心和梦想。
他被打败后,第一次从王位上被人赶下来,被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可是不甘失败的他秘密召集旧部,又杀了回来,再次君临天下。
不过,最终他在滑铁卢遭受惨败,再无回天之力,像从高高的云梯上坠落下来,在被流放地圣赫勒拿岛度过六年之后,他终于离开了这个曾经以他为中心的世界舞台。
如果不了解这些背景,你就很难理解瑞士雕塑家文森佐·维的作品。雕像里的拿破仑正处于倒霉时期。他像一头被困在圣赫勒拿岛的猛兽,一拳紧握,一手摊开,既为自己失势而愤怒,又为回国无望而伤怀。摊在他膝头的一张欧洲地图正暴露了他的心事,他就像一个心心念念要出去寻宝、却被人锁在禁闭室里的充满野心的年轻人,孤独而绝望。
这种表现了一定故事情节的雕像被人称为“景雕”。你喜欢景雕吗?或者说,你喜欢去探寻景雕背后的故事吗?在雕塑人物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中,都藏着一段段值得探寻的故事,其精彩程度,一点都不会比爷爷奶奶讲述的睡前童话逊色。
【雕刻坊】——最了解动物的雕塑家
如果说米开朗琪罗是最了解人体结构的雕塑家,那么巴里无疑是对动物最了解的雕塑家了。巴里的动物雕塑主要取材于猛兽之间的搏斗和厮杀,在他的作品中,,对动物的每表情、一个眼神和动作都被表现得栩栩如生,甚至眼神的雕刻都已经达到了精准的境界,动物的整体而且对造型也被的塑造得也惟妙惟肖。
米开朗琪罗曾为了了解人体解剖尸体,巴里虽然没有那么狂热,但他的雕塑作品也是经常观察动物,研究动物的成果。
第二十一回 自由照耀世界
总觉得中国神话中的如来佛应该有一只大到不可思议的手,因为一个跟头能翻出十万八千里远的孙悟空都没能翻出他的手掌。当然,这样的大手只存在于神话中。
不过,现实中美国的自由女神像,也有一只很大的手掌:她摊开手掌,可以捧起数只大象。如果有人想给她戴上戒指,那么戒指要比篮圈还要大。除了大手,她还有个能同时容纳16人的大脑袋!
在纽约港,自由女神像立在石头基座上、高举火炬遥望远方。女神的右臂里藏有梯子,人们可以顺着梯子爬到火炬里,在里面自由行走;女神左手紧抱着一块比我们的餐桌还要大得多的铜板,上面刻着:
JULY IV MDCCL XXVl(1776年7月4日)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其他青铜雕像的尺寸,没有哪一个能与自由女神像相提并论。
自由女神像的作者是法国的雕塑家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巴托尔迪。从前期选址到雕像的督造,巴托尔迪全程参与。
要将一座这么大的青铜像跨洋运到美国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巴托尔迪先雕刻出了女神像各部位的青铜块,再将其运到美国,在纽约本土拼装完成。自由女神像内部有电梯供游人攀登,在这个过程中,你就能发现女神像是由许多青铜片拼接而成,不过,不要试图数清楚它们到底共有多少块,迅速爬升的电梯一定会打乱你计数的节奏。
自由女神像其实是美法两国人民伟大友谊的象征,它是法国人民送给美国人民的超大号礼物。一到晚上,雕像里的探照灯就会被点亮,女神以慈祥的眼神望着进出纽约港的船只,为他们保驾护航。从国外回来的游子,就像看到了小时候妈妈为晚归的自己留下的照明灯一样,倍感亲切。
【雕刻坊】——自由女神
自由女神雕像虽然是由法国设计师完成,但她并没有穿着传统的法国淑女服饰,而是穿着一件古希腊风格的长袍,头上戴着一顶巨大的冠冕,四射的光芒象征着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女神右手高举火炬,象征着自由,据说火炬的边沿可以站上12个成年人,她的左手捧著一本法律典籍,封面刻着“1776年7月4日”的字样。自由女神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这象征着人们终于挣脱****,获得了自由。
第二十二回 正在思考的雕像
艺术纵然奇妙,但怎么才能表现无形的东西?比如画风的时候,可以画一丛全部弯向一方的竹子,风的强劲立刻跃然纸上。
如果说画风是给画家出的难题,那么,怎样用青铜和大理石表现思想,则是对全世界雕塑家的挑战。
古希腊人把雅典娜看做智慧女神,并为其制作了很多雕像,但是人们从中只看到了形态各异的女神,啧啧称赞甚至惊为天人者不在少数,但几乎没人能联想到思想本身。
这不能怪古希腊人雕塑技艺不高。像雅典娜这样真正有智慧的人,思考时也总是一副轻松自得的样子,叫人根本看不出她是否在思考。所以,古希腊人只是选择了一个不适宜的载体。
在这方面,法国的奥古斯特·罗丹做得很好,他表达“思考”这一主题时,选择的对象是肌肉发达、更接近动物的洞穴人——只有不够聪明的人思考起来才会咬牙切齿、紧皱眉头,像做不出算术题的小朋友经常表现出来的那样。于是,让世人为之惊叹的雕像《思想者》由此问世。
这样的选择,就好比用竹子表现风,比用墙头草来表现不知高明多少倍。
比起卡诺瓦平滑漂亮的女神像,罗丹的《思想者》表面非常粗糙,这符合雕刻对象的身份——一个智力尚未完全发育的野人。他双手抱头坐在那里,沉思时过于用力,以至于脚趾与地板也“纠结”在一处。
罗丹喜欢对比,他将被其他雕塑家视为“边角料”的大理石也保留了下来。如此一来,雕像就像是从大理石里生长出来一样。已雕刻的部分和未雕刻的部分形成鲜明对比,就好像,在枯萎的树干上忽然开出了一朵漂亮的花儿。
【雕刻坊】——坎坷的求学经历
罗丹最初的专业是装帧艺术和制图,但就是在学习这些课程时,他遇到了恩师荷拉斯·勒考克。他鼓励罗丹忠实于真正的艺术感觉,不要被学院派的教条束缚。这句话也影响了罗丹的一生。
在学校期间,罗丹常去卢浮宫临摹大师的名画。因为买不起油画颜料,他转到了雕塑班,没想到竟从此爱上了雕塑。勒考克还介绍他到法国著名的动物雕塑家巴里那里去学习。三年之后,罗丹报考了巴黎美术学院,却意外落选。第二年,踌躇满志的罗丹再次上了考场,依然名落孙山。第三年,主考人竟然在罗丹的名字旁写上了一行字:“此生毫无才能,继续报考,也是浪费。”就这样,未来的欧洲雕刻巨匠被巴黎美术学院拒之门外。
这对渴望成为雕塑家的罗丹来说可是不小的打击,好在他并没有放弃梦想,事实也证明了他的才华。他的作品体现出深刻的思想和永恒精神魅力,带给人感动和启迪。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更是被誉为欧洲雕刻界的“三大支柱”。
第二十三回 继往开来的非写实派
还记得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手工课上制作的那个小板凳吗?因为它太丑陋,遭到了其他孩子的嘲笑,但是在非写实派的雕塑家看来,爱因斯坦的小板凳不一定是“丑”的——与原物品是不是相像不是他们判断作品美丑的标准,甚至,他们反对对物品的粗糙复制,而是着力表现他们看到某件物品时的内心感受。
非写实派有一位著名的雕塑家,他就是康斯坦丁·布朗库西。《空中飞鸟》是他的代表作。虽然雕塑作品的名字中有“鸟”的字眼,但雕塑却没有鸟的脑袋、鸟的羽毛,也没有鸟的尾巴,甚至没有鸟的身子,无论如何,它都不太像“鸟”。不过,如果你能静下心来凝视雕塑流线型的造型,说不定,眼前会闪现出飞鸟飞翔的图景。
出生于罗马尼亚的布朗库西曾在罗丹的工作室里工作。早期他受罗丹的影响,也是个写实派,但后来他很快就转向并成为最早的非写实派雕刻家。木头、铜块,大理石和玻璃等新材料,到了他手里都具有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变身为风格各异的雕塑作品。
与《空中飞鸟》相比,美国雕塑家雨果·罗布斯的《洗发少女》更倾向于写实,毕竟能看出少女洗发时的曲线,但是那个洗发的“少女”既没有眼睛,也没有鼻子和嘴巴,所以也被归为是非写实派的雕塑。没人知道这个少女是谁,除了罗布斯,但是他觉得就算把少女雕刻得美若天仙,也不会对表现她洗头发的动作有任何帮助。
不过,并非所有的现代雕塑都走了非写实的路线,比如美国著名画家保罗·曼希普的《普罗米修斯》。在纽约洛克菲勒中心之前,金色的普罗米修斯凝望着、沉思着,任谁都不会认错他是谁。
过去的雕塑很多是为神灵君王和王公贵族而做,或正襟危坐,或庄重威严,我虽然欣赏但并不喜欢,现代雕塑对平民生活和喜怒哀乐的关注更能引起我的兴趣。你和我,都可能成为雕塑的主角,这不是更好吗?那些离我们非常遥远的神祇,和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雕刻坊】——《吻》
布朗库西在美术学校毕业后就进入了罗丹的工作室,可是他只待了一个月就离开了。朋友们感到不解,他解释说:“在大树底下,小草是无法自由生长的。”
此后,布朗库西就踏上了找寻自己创作风格的道路。这一时期固然是他最困苦的时期,也是他不断探寻雕刻秘密的重要时期。1908年布朗库西运用他最纯净的想象创作出雕塑《吻》,成为这一时代抽象雕刻的代名词。同时,他的一句话也给后世画家留下了重要启发:“东西外表的形象并不真实,真实的是东西内在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