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16500000014

第14章 南山回望:心中有物,方外得存(13)

自然,是一种最睿智的生活方式,这个农民如果进行一番抉择的话,事情的结果会是怎样呢?洪水袭来,妻子和孩子被卷进漩涡,片刻之间就会失去性命,而这个农民还在山坡上进行抉择,妻子重要还是孩子重要?这显然是愚蠢之至的。

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人心会越来越复杂。其实生活通常都很简单,只是人们用自己的心让它变得扑朔迷离。保持自然的生活方式,不因外在的影响而痛苦抉择,便会懂得生命简单的快乐。人生当中,许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机会和时间进行抉择,你只需遵循生命自然的方式,随性生活便好。所谓的随性,并不是随便,而是顺其自然,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慌乱、不忘形。

既然天赐予了人们这样的形体和生命,也赐予了人们自由生活的权利,不要忘记,自然永远比人更包容,不能包容人的,是人自己。

随缘:亦隐亦显的居士情怀

身困名利场,跳入容易抽身难

人总是有“名利”情结,一脚踏入名利场,往往就失去了方向。名利二字,既能使人扶摇九天揽月,俯瞰宇宙小;也可以让人上穷碧落下黄泉,过奈何桥,爬刀山趟油锅。世人都晓得淡泊名利为君子雅士的风采,然而想从名利漩涡中抽身,又谈何容易?

庄子喻世,善假于物,他最善做各种各样的比喻或者借名人的口来讲人生之理。庄子曾以孔子的口吻说出了一句人生的名言:“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意思是德行在名利前荡然无存,人类的知识来源于争斗的结果。人为了求名,会不择手段,人的知识技巧,成了斗争的工具,最终不过是为名所困,名、利真是最大的凶器,杀人不见血。

南先生说,千百年来,读书人为了金榜题名而发奋苦读,大多并非为了真正地得到学问,这就是争斗心理的开始。人类的历史,尤其是中国历史,数千年来每个朝代更迭,在皇帝面前党派意见的纷争都是因“名、知”而引发的。所以南先生才说,名与利,本来就是权势的必要工具。名利是因,权势是果。权与势,是人性中占有欲与支配欲的扩展。虽是贤者,亦在所难免。司马迁所谓“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真是不易的明言。

“德荡乎名”,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为什么沦丧,只是因为名心的驱使。“知出乎争”,知识越高的人,意见越是有害,因为他有利益的偏向。走进历史,结合人生来看,不要看读书人教育受得多,其实学问越高,意见越多,有时候越难办。越是知识分子,越要争名争意见,顽固不化。所以古人说,普通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常常为欲望而吵架,欲望满足了,就不吵了;知识分子则不单单是为欲望,欲望满足了也要吵,意见之争,故生“党祸”。人们难免犯“德荡乎名,知出乎争”的毛病,这便是“名心”在作祟,“名心”含义极丰,知名、成就、名理、观念,甚至因名产生的权欲,均包含在内。

从前,卫国有一群演戏的艺人,因为遇上年岁饥荒,便到他乡卖艺求生。他们在路上经过一座山,据说这座山里有许多恶鬼,还有吃人的罗刹。夜里山中风大天冷,大家燃起火,在火旁边睡了。半夜里,有一个人实在感觉寒冷,就起来穿上演戏用的罗刹服,对着火坐着。同伴中一个人从睡梦中醒来,突然看见火旁边坐着一个罗刹,顾不上仔细看清楚,爬起来就跑。这一下惊动了所有的伙伴,大家一起亡命奔逃起来。那位穿着罗刹服的人一惊,也跟着大家狂奔,前面逃跑的人以为罗刹要来害人,更加恐惧惊慌。大伙不顾一切拼命逃生,有的跳进河里沟里,有的摔伤胳膊跌伤腿,疲惫至极。到了天亮,大伙才看清楚后面追的原来是同伴。有时候,扰乱我们心神的,往往并不是现实中的东西,而是藏于心中的“罗刹”。

名利就如同“罗刹”一般,始终诱引着人去想它。明知道它是可怕的,却又忍不住去注意它。当你惹它注意时,才发现它有多么可怕,但你已经无法摆脱它了。所以南先生才屡次感慨,“名利本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除非真有如佛道两家混合思想的人去“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不过,像是这样的人几乎没有,南先生便大为叹息:“人欲真是可悲的心理行为。”

不过,也有人会说,人欲是可爱的动力,人类如果没有欲望的支配,世界就不会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将变得死气沉沉,当人都无所追求的时候,地球也就会渐渐地沉寂和消亡。因此,名与利的是非,真难以说清。

道家、佛家都讲,人最高道德是把“名心”、“利心”抹平,这个境界很难达到。庄子提出了一个方法,即“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他的方法颇为有趣,人家叫“我”是牛,很好,叫“我”是马,也好,叫什么都行,毁誉不惊,得失不计,任时人牛马称呼。或许有人认为,此乃失名誉之心,然而任对方毁誉会使人的人格有所改变吗?绝对不会,只有人能降低或抬高自己的人格,一切全凭自己的心意而定。

话虽如此,可是人依然难以摆脱各种欲望之心。南先生由衷地说,反正人类总是很矛盾的生物,在道理上都是要求别人做到无私无欲,以符合圣人的标准;在行为上自己总难免在私欲中打转,还都有另一套理由来为自己辩白。先生这番话真是独到而精辟,的确把人的最本性说了出来。不由得让人想起一个小小的故事。

两只蛙同住在水塘,夏天池里的水被骄阳晒干,鸟择林而栖,蛙择水而居。

“哈!水井!我们跳进去吧,这里可供我们居住和吃食呢!”一只说。

“哼!现在住进去当然很好,问题是将来怎么出来?”另一只说。

是啊,只身困在名利场,跳入容易抽身难。就连南先生都坦言,他也很喜欢钱,富贵功名也很喜欢,可是他从来不苟取,不乱来,绝不幸致。事实上,人生的道理越说复杂反而就变得越复杂,不如踏踏实实做事,规规矩矩做人,得功名便得功名,不得也无所谓,这才是最现实且可行的办法。

功成身退任自如天上月圆月缺,地上花开花谢,海中潮涨潮落,四季暑往寒来。社会也与这变化中的万物一样,难以永恒,就像登上山顶看完壮丽的日出就要下山一样,当壮志已酬之时,也就是含蓄收敛急流勇退的时候了。

庄子曾讲过一种“真人”,他恬淡无为,行事适可而止,功成名就时态度依然平静如常。南先生说“真人”的人生既是乐观的又是高明的。他们虽然站在最高的位置,也有很高的成就,但他所做的一切并非源自欲望驱使,而是为了天下而为之。所以贡献的一切从来不需要别人的感恩戴德,且会在合适的时机全身而退。

历来能够“功遂,身退,天道”的风流人物,是南先生一直深感佩服的。先生在《功成身退数风流》一文中说,“功遂,身退,天道”的几字真言,在一般人眼中总觉得消极意味太浓。然而,大家只是忘记观察自然界的“天之道”的原因。仔细看天道,日月经天,昼出夜没,暑往寒来,都是很自然的“功遂,身退”正常现象。植物世界如草木花果,都是默默无言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然后悄然消逝;动物世界一代交替一代,谁又能不自然地退出生命的行列呢?如果有,那是人类的心不死,不肯罢休,妄图占有,然而妄想违反自然,何其可悲。

功成身退乃天之道,入世时心怀天下,出世时不留一念,这才是正确时处世态度。许多人一面身在世外,却心不肯走,往往自惹烦恼和祸患。南先生就列了汉代张良的身世。张良屡建功勋,不敢居功,只自谦退封为“留侯”,但却能再加上三点水而一“溜”了之,结果免不了受吕后的饮食毒害而殁。有了种种的历史教训,后来很多人都学乖了。例如东晋的抱朴子葛洪和南朝齐梁之际的陶弘景。葛洪早早抽身,自求出任“勾漏令”,以宦途当做隐遁的门面,暗暗地修炼者自己地仙道,得以善终。而陶弘景更是及早地名冠“神武门”,每天优哉游哉地山中玩乐,做了个地道的“山中宰相”,满足自己精神领域上的追求。再如梁武帝时期的韦睿。

韦睿是汉丞相韦贤的后裔,后来跟随了梁武帝萧衍,屡次升迁至侯爵的地位。梁武帝北伐时期,韦睿奉命统部北伐,屡建奇功,他虽身体奇弱,却用兵如神,敌人对他畏惧万分。一次,前方军情告急,梁武帝派遣亲信曹景宗与他会师。韦睿对曹景宗执礼甚谨,每每有军事上的胜利,均让景宗去领功,自己则从不争功。在与曹景宗赌博的时候,韦睿也故意输给他,好不引起景宗对他的嫉恨。

梁武帝知道韦睿厉害,所以一般不委以重任,对他始终心存顾忌。好在韦睿自知苟活乱世需要圆融的手段,退隐山林不是上策,积极进取、争名逐利也不是上策,所以即便成功之时仍深自谦退,以免猜忌。所以,韦睿平平安安地活到了七十九岁得以善终,遗嘱上要求穿薄服葬了,也不要陪葬品。在他身死之后,梁武帝总算被他的诚信感动了,来到他坟前痛哭流涕,为他完成了最后的挽歌。南怀瑾先生说,韦睿演了一幕非常完美的“功遂身退,天之道”剧目。

悉数了中国古代许多道子、儒士,特别是唐代以前的名士,南先生认为他们当中那些睿智者,大都走了功成身退一途。关于“功遂,身退,天道”的言论,虽然是道家的老子提出来,唐代以后的儒家学者们也不服此种观点,但后世的知识分子,可全身而退的人几乎都在做此类的事情。

也许生活中有许多华丽舞台在等待你走上去,但这些舞台未必总是尽如人意般美好,也许它就是暴露你弱点的契机,让你在不知不觉间掉入陷阱。就比如秦代的名相李斯。当初他贵为秦相时,“持而盈”,“揣而锐”,最后却以悲剧告终。临刑之时,他才对其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他临死才翻然醒悟,渴望带着孩子过着牵狗逐兔的返璞归真生活,在平淡中找寻幸福,但却悔之晚矣。

进一步,容易;退一步,难。成功有时易得,安然退却成难事。少数人看透功名实质,重视过程,淡看结果,终能悠然反航,而大多数人还沉迷于名利的漩涡,越陷越深,正像南先生说的那样,何其可悲!

福祸无门,唯人自找

古人祈祷神灵消除灾害,通常忌讳将白色额头的马、高鼻折额的猪以及患有痔漏疾病的人沉入河中充作祭奠,因为神巫认为这些动物和人是不吉利的,但是对于上天来说,这些幸免于难的生物反而是大吉大利的象征。

看似矛盾,原因其实又很简单:一匹头上有白毛的马没人敢骑,反而因此免去了一辈子的奴役;一头鼻子高高翘起的猪不会被杀掉作祭祀,才会好好地活到老,人的身体因为患有一些疾病,却能幸免于“难”。这些物种可以悠然活到老,难道不是幸福的事情吗?所以,南先生才说,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关键是看你如何从不利的一面当中看到有利的那一面。

古人常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南先生也非常赞同这句话,在他看来,人生的福祸都是很难说的,如果从道德果报的观点来看,便是后世宗教家所说的:“福祸无门,唯人自召。”而从哲学观点来看,就是塞翁的一番至理名言。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国王,除了打猎以外,最喜欢与宰相微服私访。宰相除了处理国务以外,就是陪着国王下乡巡视,他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有一次,国王兴高采烈地到大草原打猎,他射伤了一只花豹。国王一时失去戒心,居然在随从尚未赶到时,就下马检视花豹。谁想到,花豹突然跳起来,将国王的小手指咬掉小半截。

回宫以后,国王越想越不痛快,就找宰相来饮酒解愁。宰相知道了这事后,一边举酒敬国王,一边微笑着说:“大王啊!少了一小块肉总比少了一条命来得好吧!想开一点,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国王听了很是生气:“你真是大胆!你真的认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吗?”

“是的,大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国王说:“如果我把你关进监狱,难道这也是最好的安排?”

宰相微笑说:“如果是这样,我也深信这是最好的安排。”

国王大手一挥,两名侍卫就架着宰相走出去了。

过了一个月,国王养好伤,又找了一个近臣出游了。谁知路上碰到一群野蛮人,他们把国王抓住用来祭神。就在最后关键时刻,大祭司发现国王的左手小指头少了小半截,他忍痛下令说:“把这个废物赶走,另外再找一个!”因为祭神要用“完美”的祭品,大祭司就把陪伴国王一起出游的近臣抓来代替。脱困的国王大喜若狂,飞奔回宫,立刻叫人将宰相释放了,在御花园设宴,为自己保住一命,也为宰相重获自由而庆祝。

国王向宰相敬酒说:“宰相,你说的真是一点也不错,如果不是被花豹咬一口,今天连命都没了。可我不明白,你被关进监狱一个月,难道也是最好的安排吗?”

宰相慢慢地说:“大王您想想看,如果我不是在监狱里,那么陪伴您微服私巡的人,不是我还会有谁呢?等到蛮人发现国王不适合拿来祭祀时,谁会被丢进大锅中烹煮呢?不是我还有谁呢?所以,我要为大王将我关进监狱而向您敬酒,您也救了我一命啊!”

宰相是一个明智的人,他能从事物的不利中看到有利的一面,并始终认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无疑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同类推荐
  • 现代机枪传奇

    现代机枪传奇

    本书是针对青少年的军事知识读物,包括必备的军事知识、军事趣闻、战机战舰知识、导弹火炮知识等多个主题。
  • 做人要学曾国藩 做事要学胡雪岩

    做人要学曾国藩 做事要学胡雪岩

    后人对曾、胡两人点评颇多,批判有之,褒扬有之。但作为相对的成功者,曾国藩从一介书生到位及人臣,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之下明暂保身、得以善终,其修身、齐家、平天下的能力与做人处世的艺术可窥一斑:而胡雪岩俨然是中国版的洛克菲勒,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从一个钱庄的小伙计跃身成为闻名于世的红顶商人。以[仁]、[义]二字作为经商的根本。善于随机应变。
  • 态度决定高度

    态度决定高度

    态度是一个人对待生活和工作的修养、涵养、城府和情绪的综合反应。如果说,人的外表是其身体姿态的写照的话,那么人的态度则是其心灵姿态的投影。对待生活和工作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日后成功的跨度和高度。美国西点军校有一句名言就是:“态度决定一切。”没有什么事情不能做或做不好,关键是你的态度问题。事情还没有开始做的时候,你就认为它不可能成功,那它当然也不会成功,或者你在做的时候态度不认真,那么事情也不会有好的结果。没错,一切归结为态度,你对人对事付出了多少,你对人对事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 一生要牢记的800句中国名言警句

    一生要牢记的800句中国名言警句

    本书荟萃了中、外名言警句,共分爱情、智慧、事业、财夫等七大类,供读者阅读借鉴,感悟人生。
  • 好口才受益一生:跟随名嘴学说话

    好口才受益一生:跟随名嘴学说话

    好口才是人生的第一生产力,它能够让我们在任何场所、任何时候都备受瞩目。因为,在茫茫人海之中,你若具有超凡的口才,你就时常处于优势地位,你在调整周围人际关系和经济关系的过程中就更能得心应手,心想事成。在这个意义上,怀揣好口才,走遍天下只需带着一张嘴,即可赢得整个天下。
热门推荐
  • 三少爷的剑

    三少爷的剑

    神剑山庄三少爷谢晓峰,原本是天下第一剑客,然而他厌倦江湖,抛弃生来就有的地位和财富,隐姓埋名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不得不重现江湖。小说以谢晓峰与慕容秋荻的恩怨为主线,情节发展奇中有奇,巧中有巧,真真假假,变幻莫测。
  • 真魔传奇

    真魔传奇

    那人应该是个少年,他静静的坐在桃树下,几个时辰从没与人说过一句话,好像是在等人,只是不停的摩挲着怀中黑色的长剑。
  • 天很蓝:抬头,你还在这里

    天很蓝:抬头,你还在这里

    心理学天才少女慕染在美国留学后,打算回国1年休整。谁知回国后,一切都变了……他已是万人瞩目的CEO,和别人在一起了,妈妈因病去世,而爸爸、管家和仆人一直都在瞒着她……他在她心灰意冷之时,回到了她身边:“我一直爱你,从未变过。”她不语……最后,她抬头,发现,他还在这里
  • 权谋之妃临天下

    权谋之妃临天下

    现代最卓越女特工任务中,魂穿蠕虫洞,为求生存,经历灵魂大战,穿越后再世为人。刚睁眼,立刻遭遇伏击。面对满门下狱,馋臣当道,她以绝代风华,卷土重来。美人计,女将军,剑奴…不在意未婚夫另择佳偶,她单打独斗,玩转江湖,惊艳朝野,经营一方势力。富可敌国、兵强马壮的世子,不惜冲冠一怒为红颜……江山初定,亡魂与她慎重对话,谁去谁留?谁人导演魂穿?百业待兴,助世子撤藩、巧查历代冤案。西窗剪烛时,纵马天涯事,把酒问青天日,她竟遇蠕虫洞之门再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发源地

    发源地

    只有活着才能不断变强,只有变强才能更好的活着!
  • 冷王弃妃

    冷王弃妃

    大婚当夜,等待她的不是床榻缠绵,而是父母双亡的噩耗。而凶手——正是她新婚的夫君。原来耳鬓厮磨不过春梦一场,羞辱、折磨、欺凌……直至最后利剑穿心,他至始至终从未真正看过她一眼。一朝重生,带着复仇的烈焰归来,她是倾国倾城的绝色歌姬,亦是妙手回春的华佗在世。他的权势,他的荣耀,他所有曾经引以为傲的一切,都将燃烧在她毁灭的凤华之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揭开迷雾

    揭开迷雾

    叶依洁和男友在接受过特殊的培训之后迅速成长,但是一夜之间男友失踪,只留下字条说适时会出现,叶依洁在毕业之后便进入公安局,屡破奇案,最后终知道男友的下落,并与其继续寻找真相,揭开迷雾。
  • 30+女人气血养颜经

    30+女人气血养颜经

    本书围绕30岁女性气血问题引发的十大皮肤问题,如萎黄、色斑、干燥、松弛、眼袋、黑眼圈等,结合女性的生理特点,通过简单易行的中医手法:如食疗、按摩、艾灸等,来调理气血和五脏,达到从身体内部美容目的。
  • 情深

    情深

    因为不爱所以就算你把心掏出来给他,他都会嫌你做作。你为了他所付出的,所承受的都不重要,只要他能对你好一点,但是不爱就是不爱啊,无论你做什么他都不会感动,因为不爱是他给你判的死刑
  • 万界神座

    万界神座

    “炼药有什么前途,你有武学天赋,跟我学武,必将成就至尊业位。”“不,我要炼药,这没得商量。”江辰嘀咕道:“我三百年后,可是要重生的,炼药的性价比最高。”为了重生后的性福美满生活,江辰毅然踏上炼药之路——万年后,一代炼药宗师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