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轶闻趣事】
兄弟二人前去打猎,在路上遇到了一只离群的大雁,于是两个猎人同时拉弓搭箭,准备射雁。这时哥哥突然说道:“把雁射下来后就煮着吃。” 他弟弟表示反对,争辩说:“家鹅煮着吃好,雁还是烤着吃好。” 两个人争来争去,一直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来了一个打柴的村夫,听完他们的争论后笑着说:“这个很好办,一半拿来蒸,一半拿来煮,就行了”。两个猎人停止了争吵,再次拉弓搭箭,可是大雁早已经没影儿了。
【经济学聊天室】
我们为兄弟二人的行为而捧腹时,也会发现:在他们看到大雁时,如果及时射箭会得到雁,在他们争论时,雁已经飞走了。其实,引申到现实生活中,也就是说有时收益并不是恒定的,当我们在谋划如何分配收益的时候,收益有可能在不断缩水。这便涉及到经济学中的分蛋糕博弈理论,即谈判博弈,让我们来看一下该博弈的基本模型。
以简单起见,我们假设桌子上放了一个冰激凌蛋糕,两个孩子A和B在分配方式上讨价还价的时候,蛋糕在不停地融化。我们假设每经历一轮谈判,蛋糕都会朝零的方向缩小同样大小。
这时,讨价还价的第一轮由A提出分蛋糕的方法,B接受条件则谈判成功,若B不接受条件就进入第二轮谈判。第二轮由B提出分蛋糕的方法,A接受则谈判成功,如果不接受蛋糕便完全融化。
对于A来说,刚开始提出的要求非常重要,如果她所提出的条件,B不能接受的话,蛋糕就会融化一半,即使第二轮谈判成功了,也有可能还不如第一轮降低条件来的收益大。因此,经过再三考虑,明智的A在第一阶段的初始要求一定不会超过1/2个蛋糕,而同样明智的B也会同意A的要求。
事实上,当分蛋糕博弈成为一个“动态博弈”时,就形成一个讨价还价博弈的基本模型。在经济生活中,不管是小到日常的商品买卖还是大到国际贸易乃至重大政治谈判,都存在着讨价还价的问题。分蛋糕的故事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无论在日常生活、商界还是在国际政坛,有关各方经常需要讨价还价或者评判对总收益如何分配,这个总收益其实就是一块大“蛋糕”。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收益缩水的方式非常复杂,不同情况有不同的速度。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讨价还价的谈判过程不可能无限延长,因为谈判本身是需要成本的。假如各方始终坚持不愿妥协,暗自希望只要谈成一个对自己更加有利的结果,其好处往往超过谈判的代价。有很多谈判随着时间的拉长,蛋糕缩水就越厉害,因此双方真正僵持的时间不会太长。因此,具有这种成本的博弈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谈判者整体来说应该尽量缩短谈判的过程,减少耗费的成本。
在正常的商业谈判中,卖家会首先提出一个价码,接着买家决定是不是接受。假如不接受,他可以还一个价码,或者等待卖家调整自己的价码。假如一场谈判久拖不决,那么买家会失去卖更多商品的机会,而买家也会失去使用新产品的机会。既然谈判会让买卖双方都有损失,为什么他们还是在不断的讨价还价呢?这是因为,博弈当事人的利益是对立的,双方实际上是一种零和博弈,一方效用的增加都会损害另外一方的利益,为了避免两败俱伤,希望至少达成某种协议。这样,双方需要在达成协议的底线和争取较优的结果中进行权衡。
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非常急切的买方往往要付高一些的价钱购得所需之物;急切的销售人员往往也是以较低的价格卖出自己所销售的商品。正是这样,富有经验的人买东西、逛商场时总是不紧不慢,即使内心非常想买某种物品,也不会在商场店员面前表现出来;而富有经验的店员们总是以“这件衣服卖的很好”的陈词滥调劝诱顾客。其实,这些做法也是有博弈论的根据的。因为在谈判的多阶段博弈是双数阶段时,最第二个开价者具有“后动优势”。
在具体的谈判技巧上,对于任何谈判都要注意,一方面尽量摸清对方的底牌,了解对方的心理,根据对方的想法来制定自己的谈判策略。另一方面,谈判者能够忍耐的一方将获得更多的利益,因为很多急于结束谈判的人会越早让步妥协。
因此,从谈判博弈中我们也能学到一些小招数:一定要有耐心,不要暴露某些重要的细节,让别人以为你不会出手,当对手迫不及待地想利用你的迟延时,就可以有力回击。
【知识链接】
零和博弈
与非零和博弈相对,是博弈论的一个概念,属非合作博弈,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也可以说:自己的幸福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二者的大小完全相等,因而双方都“损人利己”。零和博弈的结果是一方吃掉另一方,一方的所得正是另一方的所失,整个社会的利益并不会因此而增加一分。
算命先生为什么能够“未卜先知”——策略欺骗
【轶闻趣事】
有一个算命的道士,对于占卜吉凶、推演因果很有一套。当地的许多人都十分尊崇他,遇到有事时都去他那里求签问卜,算上一卦。有一次,有三个书生进京赶考,听说那道士算命非常灵验,便一同前去道士那里算命,虔诚地向道士说:“我们三个此番进京赶考,劳烦道长算一算谁能考中?”
那道士眼都没睁,嘴里煞有介事地叨念了一会儿,向他们伸出一个手指,但却只字未说。三个考生莫名其妙,有个着急地问道:“我们三人谁能考中?”那道士还是一言不发,依旧伸出一只手指,算是回答。三个考生见道士迟迟不肯开口说话,以为是天机不可泄露,只好心怀疑惑的走了。
三个考生走后,道士旁边的小童好奇地问:“师父,他们三人到底有几个得中?”
道士胸有成竹的说:“中几个都说到了。一只手指可以表示他们中的一个人中,可以表示只有一个不中,还可以表示三个人一齐中,当然也可以表示一个人都不中。”
小道童这才恍然大梧。
【经济学聊天室】
正是因为道士知道自己的一个手势便能将可能的四种结局都概括了,事实上这种两头堵的策略是很多“未卜先知”者惯用的手法,这就涉及到博弈论中的策略欺骗。
在现实博弈活动中,参与者之间往往对自己和对方的优势和劣势都了如指掌,而且往往会想方设法地加以利用,把弱点作为突破对方防线的重点。正因如此,也就提供了策略欺骗的基础。
因此在现实博弈中,参与者都会想方设法地去猜测对手的策略,以图打破平衡。基本策略是:先随机出招,维持一个平局的局面,同时尽量从对方的行动中寻找规律,当捕捉到这种规律时就利用它。但是如果博弈双方都采用这种保守策略,博弈将永远维持在平衡状态,必须有一方首先出击,从而诱使对方也走出堡垒,这时才能开始一场真正的斗智。
一个善用策略行动的人,既要有自知之明,更要能利用对手对自己习惯及固有特点的了解,出其不意,把对手诱入局中。不过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合理利用其中的策略。
明朝正德年间,福州府城内有位秀才郑堂开了家字画店,生意十分兴隆。有一天,一位叫龚智远的人拿来一幅传世之作《韩熙载夜宴图》来押当,郑堂当场付银8000两,龚智远答应到期愿还15000两。一晃就到了取当的最后期限,却不见龚智远来赎画,郑堂感觉到有些不大对劲,取出原画一看,竟是幅赝品。郑堂被骗走8000两银子的消息,一夜之间不胫而走轰动全城。
两天之后,受骗的郑堂却做出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决定,他在家中摆了几十桌大宴宾客,遍请全城的士子名流和字画行家赴会。酒至半酣,郑堂从内室取出那幅假画挂在大堂中央,说道:“今天请大家来,一是向大家表明,我郑堂立志字画行业,绝不会因此打退堂鼓;二是让各位同行们见识假画,引以为戒。”待到客人们一一看过之后,郑堂把假画投入火炉, 8000两银子就这样付之一炬。郑堂的烧画之举再次轰动全城。
第二天一大早,那个本已销声匿迹了的龚智远早早来到郑堂的字画店里,推说是有要事耽误了还银子的时间。郑堂说:“无妨,只耽误了三天,但是需加三分利息。”铁算盘一打,本息共计是15240两银子。龚智远昨夜已得知自己的那幅画已经被他烧了,所以有恃无恐的要求以银兑画。郑堂验过银子之后,从内堂取出一幅画,龚智远冷笑着打开一看,不由得头晕目眩两腿发软,当下就瘫倒在地。
原来,郑堂依照赝品仿造了另一幅假画,而烧掉的是自己仿造的假画。
郑堂的策略欺骗之所以能奏效,在于郑堂将计就计,反过来运用自己的策略,请骗子龚智远入瓮,聪明的龚智远反倒成了傻子。这里的关键在于为了赢对方而自愿增加自己的行动步骤,甚至付出暂时的代价以诱敌深入。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我们所接收到的信息十分庞杂,真信息、假信息叠加在一起,即使是理性经济人也无从分辨。在博弈过程中,关于博弈的参与者所发出的信息往往并不真实。比如说市场中的买方,因为怕自己得不到商品的真实信息而吃亏,面对纷繁的信息来源,买方必须运用自己的信息甄别能力来作决策。比如你要买一件价格比较贵的羽绒服时,就需要鉴别真假。当你正在犹豫要不要买时,老板有可能将他进货的发票在你面前晃一下,以表示这是正品,并且这样的价格他只能赚点毛利。实际上这只是虚晃一招,他压根不会让你看到发票的真实信息。所以,千万不要被“眼前的假象”所迷惑了。
博弈论中的策略欺骗对于我们的启示在于,我们应该将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综合起来加以利用,运用全部策略智慧,尽可能获取整个事情的真相,从而让自己生活在“真实的世界”中。
需要明确的是,策略欺骗并不是让我们学会“骗”,而是要利用博弈论的知识,在市场行为中,在人际交往中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
【知识链接】
甄别信息的方法:
1.根据信息来源途径判别。第一手信息资料是相对可靠的,如果是道听途说,可靠程度就会降低。
2.不盲目相信自己已获取的信息。根据自己的理性判断以及原有的经验来判断,不对获取的信息轻易下结论。
3.多渠道获取信息。扩大信息获取的途径,广泛的信息量有助于自己作出理性的决策。
4.向权威机构核实。比如自己不能对市场上的高仿真钞票进行鉴别,应该向银行或其他部门核实。
私闯园林者为什么不再私闯——威胁与可信度
【轶闻趣事】
明朝人况钟从小吏提拔为郎官,由于杨士奇、杨溥、杨荣的推荐,做了苏州知州。皇帝召他到朝堂,赐给他皇帝自己签署的文书,授予他不待上奏、自行处置事务的权力。
他刚到苏州,管事人拿着公事案卷来上呈,他不问下吏对事情处理得是否得当,便判个“可以”。这样,下吏们便藐视他,认为他没有能力。接着衙门中发生的弊病、漏洞就越来越多。通判赵某千方百计地欺凌况钟,他也只是嗯嗯而已。
一个月以后,况钟令手下人准备好香烛,把掌管礼仪的礼生也叫来,所属官员全都聚集起来。况钟对大家说: “有一封皇帝的诏书没有来得及向大家宣布,今天就来宣布这道诏谕。”当官员们听到诏书中有“所属官员如做不法之事,况钟有权自己直接捉拿审问”这一句话的时候,全都震惊了。
宣读诏书的礼仪结束后,况钟升堂,召来了赵某,依照赵某的罪行严厉处罚了他。
自此,下属中的那些不法之徒再也不敢胡来了。
【经济学聊天室】
由此看以看出,适当的威慑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博弈论中的威胁就是对不肯合作的人进行惩罚的一种回应规则。威胁既有强迫性的威胁,比如恐怖分子劫持一架飞机,其确立的回应规则是加入他的要求不能得到满足,全体乘客都将死于非命;也有吓阻性威胁,比如美国威胁苏联,如果苏联胆敢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美国就会实施打击。一般而言,威胁都是在策略选择之前做出的,因此在接受到对方的威胁时首先必须考虑其可信度问题。
假如通过威胁来影响对方的行动,就必须让自己的威胁不超过必要的范围。因此,在博弈中,一个大小恰当的威胁,应该是大到足以奏效,而又小到足以令人信服。如果威胁大而不当,对方难以置信,而自己又不能说到做到,最终不能起到威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