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15600000010

第10章 揣着明白当糊涂:消费与经济学(1)

大瓢为什么无用——使用价值

【轶闻趣事】

《逍遥游》讲了一个“大瓢无用”的故事。

惠施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一粒大葫芦种子,我把它种了下去,没想到培育出来的葫芦太大了,竟然能在里面存放五石粮食。我想用它来存水,可是这皮太脆,没有力量承受;我把它剖开当瓢用,可是它太大,没有水缸能够容纳它。它太大,大到了无所适用的地步,所以我一生气,就把它给砸碎了。”

庄子笑笑说:“以我之见,不是瓢大而无用,而是先生不懂得如何使用。您没有听说过吗,过去宋国有一个人,善于配制不龟手的药,正因为有这种技能,所以他家世世代代都在从事漂洗纱絮的工作。有一位南方的客人听说这件事后想花百方金子买他家的药方,这个家族的人聚在一起商量起来。大家都说:‘我们家世世代代从事漂洗纱絮工作,一年下来顶多不过挣几方金子。现在只是出卖不龟手的药方就能得到百方金子,这么好的事情哪有不做的道理呢?’于是便把药方卖给了人家。那位客人将这个方子献给了吴国的国王。后来,吴国与越国进行水战,用这个方子制药,涂在手上防冻裂,而越国将士却个个皮裂指肿,难以使用兵器,被吴军打得大败而逃,最后只好向吴国献地乞降。同样一种药方,作为一种不裂手的技术,并没有发生变化,可是一种人用这漂洗纱絮,而另一种人却能用它扩展疆域。这是在使用方法上的区别呀。现在先生有一个可放五石粮食的葫芦,为什么不把它剖开做成小舟漂浮于江湖之上,而却在那里为其没有用处而犯愁呢?”

【经济学聊天室】

庄子重点论述了大瓢的使用价值,大瓢不能存放粮食,不能当普通的瓢用,但是仍旧有它的使用价值——可以做成小舟。

简单来说,使用价值就是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的效用,如粮食能充饥,衣服能御寒。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之一,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形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空气、草原等自然物,以及不是为了交换的劳动产品,没有价值,但有使用价值。我们为什么要购买某种物品,其背后的原因在于这种商品具有某种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使用价值是一切商品都具有的共同属性之一。任何物品要想成为商品都必须具有可供人类使用的价值;反之,毫无使用价值的物品是不会成为商品的。

实际生活中一个明显的事实是,物品的使用价值总是相对于人的需要而言的,因而是在人与物之间需要与被需要的关系中产生的,离开了这种关系,物品就无所谓使用价值。消费者在购买和消费一种商品时,的确只对该种商品的具体的有用性感兴趣,即看中的只是商品的具体的使用价值。消费者之所以购买粮食,是因为粮食可以满足吃的需要,之所以购买衣服,是因为衣服可以满足穿的需要。

通常情况下,同一事物蕴涵着多种使用价值;同一使用价值又可由多种事物表现出来;同一事物对于不同使用主体可表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同一事物对于同一使用主体在不同使用时间或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又可表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价值是不同于交换价值的:首先,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交换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其次,使用价值是永恒的范畴,交换价值只有在商品上才能得到体现。再次,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交换价值的存在为前提,而具有交换价值的物品必定具有使用价值。最后,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是为了获取交换价值,商品消费者是为了获取使用价值,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解决二者的矛盾。

使用价值反映了事物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大千世界里各种事物以千姿百态的使用价值为人们所喜爱,构成了人们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内容,人们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这些事物的使用价值。

【知识链接】

使用价值度量的基准尺度

(1)使用价值度量的基准尺度(食物能量):将特定的产地、品种、耕作方法、贮运方法、等条件规定的大米(或面粉),定义为使用价值度量的基准尺度。

(2)使用价值度量的第二基准尺度(贵金属):由于某些贵重金属(如黄金、白银等)具有较稳定的物理与化学特性、较好的可分割性和易贮运性、较高的使用价值密度等优点,因此可作为使用价值的基准尺度的替代物,即“第二基准尺度”,来弥补基准尺度的不足。

(3)使用价值度量的第三基准尺度(货币):选取一个使用价值基准尺度的法定货币符号作为第三基准尺度,来代表使用价值的基准尺度或第二基准尺度,如人民币元、日元、美元等。

房子买贵了为什么还如此高兴——消费者剩余

【轶闻趣事】

在南北朝时,有个叫吕僧珍的人,世代居住在广陵地区。他为人正直,很有智谋和胆略,因此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而且远近闻名。因为吕僧珍的品德高尚,人们都愿意和他接近和交谈。

同时代有一个名叫宋季雅的官员,被罢免南郡太守后,由于仰慕吕僧珍的名声,特地买下吕僧珍宅屋旁的一幢普通的房子,与吕为邻。一天吕僧珍问宋季雅:“你花多少钱买这幢房子?”宋季雅回答:“1100金。”吕僧珍听了大吃一惊:“怎么这么贵?”宋季雅笑着回答说:“我用100金买房屋,用1000金买个好邻居。”

这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千金买邻”的典故,

【经济学聊天室】

“1100金”的价钱买一幢普通的房子,相信任何一个经济人都不会做出如此选择。但是宋季雅却认为很值得,因为其中的“1000金”是专门用来“买邻”的。也就是说,“1100金”符合宋季雅的消费期待。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引出消费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时,所愿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在西方经济学中,这一概念是马歇尔提出来的,他在《经济学原理》中为消费者剩余下了这样的定义:“一个人对一物所付的价格,绝不会超过,而且也很少达到他宁愿支付而不愿得不到此物的价格。因此,他从购买此物所得的满足,通常超过他因付出此物的代价而放弃的满足,这样,他就从这种购买中得到一种满足的剩余。他宁愿付出而不愿得不到此物的价格,超过他实际付出的价格的部分,是这种剩余满足的经济衡量。这个部分可以称为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愿意出的最高价格并不一定等于供求双方决定的市场价格。消费者剩余可以用下列公式来表示:消费者剩余=买者的评价-买者的实际支付

举个例子来说:

在一场纪念猫王的小型拍卖会上,有一张绝版的猫王专辑在拍卖,小秦、小文、老李、阿俊四个猫王迷同时出现。他们每一个人都想拥有这张专辑,但每个人愿意为此付出的价格都有限。小秦的支付意愿为100元,小文为80元,老李愿意出70元,阿俊只想出50元。

拍卖会开始了,拍卖者首先将最低价格定为20元,开始叫价。由于每个人都非常想要这张专辑,并且每个人愿意出的价格远远高于20元,于是价格很快上升。当价格达到50元时,阿俊不再参与竞拍。当专辑价格再次提升为70元时,老李退出了竞拍。最后,当小秦愿意出81元时,竞拍结束了,因为小文也不愿意出高于80元的价格购买这张专辑。

那么,小秦究竟从这张专辑中的得到什么利益呢?实际上,小秦愿意为这张专辑支付100元,但他最终只为此支付了81元,比预期节省了19元。

这节省出来的19元就是小秦的消费者剩余。一般来说,在购买商品时,每个购买者都希望以低于自己支付意愿的价格买到商品,而拒绝以高于支付意愿的价格购买该商品。而宋季雅之所以愿意出“1100金”购买房与吕僧珍比邻的房屋,是因为“1100金”仍是在自己的可接受价格范围内。

消费者在买东西时对所购买的物品有一种主观评价。这种主观评价表现为其愿意为这种物品所支付的最高价格即需求价格。决定这种需求价格的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消费者满足程度的高低,即效用的大小;二是与其他同类物品所带来的效用和价格的比较。

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剩余可以用来衡量消费者购买并消费某种物品或劳务所得到的经济福利的大小。消费者购买和消费物品或劳务是为了得到经济福利,一种物品或劳务给消费者带来的消费者剩余越大,即市场价格越低于消费者愿意出的最高价格,消费者就越愿意购买;反之,如果市场价格高于消费者愿意出的最高价格,那么消费者就会认为购买该物品或劳务不值得,或者说消费者剩余为负数,那么消费者就不会购买。

在市场经济中,很多商家为了让自己赚取更多的利润,会尽量让向消费者剩余成为正数,于是采取薄利多销的销售策略,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前来购买商品。

【知识链接】

支付意愿

是指消费者为购买某件物品而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它用来衡量买者对物品的评价是多少。一般来说,在购买商品时,每个买者都希望以低于自己支付意愿的价格买到商品,而拒绝以高于他支付意愿的价格买该商品。

生产者剩余

是指卖者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得到的价格减去卖者的成本。如电影公司提供一部电影的成本是5元,可票价是20元,那么生产者剩余是15元。生产者剩余是衡量生产者所得到的额外利益。

价格越高为什么越要去买——吉芬商品

【轶闻趣事】

美国人罗伯特·西奥迪尼写的《影响力》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一处旅游胜地,新开了一家售卖印第安饰品的珠宝店。由于正值旅游旺季,珠宝店里总是顾客盈门,各种价格高昂的银饰、宝石首饰都卖得很好。唯独一批光泽莹润、价格低廉的绿松石总是无人问津。为了尽快脱手,老板试了很多方法,例如把绿松石摆在最显眼的地方、让店员进行强力推销等。

然而,所有这一切都徒劳无功。在一次到外地进货之前,不胜其烦的老板决定亏本处理掉这批绿松石。在出行前她给店员留下一张纸条:“所有绿松石珠宝,价格乘二分之一。”等她进货归来,那批绿松石全部售罄。店员兴奋地告诉她,自从提价以后,那批绿松石成了店里的招牌货。“提价?”老板瞪大了眼睛。原来,粗心的店员把纸条中的“乘二分之一”看成了“乘二”。

【经济学聊天室】

按照正常的供求规律,商品的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但是为什么绿松石的价格贵了一倍,却为什么销售一空呢?原来供求关系也是有例外的。我们不妨了解一下价格上升,需求量上升的商品——吉芬商品。

英国学者罗伯特·吉芬19世纪在爱尔兰观察到一个现象:1845年,爱尔兰爆发了大灾荒,虽然土豆的价格在饥荒中急剧上涨,但爱尔兰农民反而增加了对土豆的消费。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吉芬,就把吉芬发现的这种价格升高而需求量也随之增加的经济现象叫做吉芬现象,简单地说就是越买越高。

而爱尔兰的土豆吉芬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在饥荒这样的特殊时期,面包、肉类、土豆的价格都上升了,但人们的收入大大减少,更买不起面包、肉类,相对便宜的土豆便成为人们的首选,这样对土豆的需求反而增加,使得土豆的价格增长比其他食品类的价格增长更快。

单就一种现象而言,天底下到处都有吉芬商品或者吉芬现象。很多“北漂”的人们选择在北京城郊结合部租房子住,但是那里的居住环境比市区要差,交通也不太便利,其房屋的性价比也比较低,房屋一般比较简陋。但是却有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乡结合部,其背后的原因就是,虽然城乡结合部的租房价格不断上涨,但相比主城区而言价格还是比较便宜,对于刚刚在北京立足的年轻人来说,选择在这里租房还能享受到相对便宜的房租,哪怕房子的性价比并不高。

其实在股票市场上也存在吉芬现象,如某一种股票价格上扬的时候,人们都会疯狂抢购这种股票。而当一种股票的价格下跌的时候,购买这种股票的人反而很少,拥有的人也希望尽快抛出去。人们越高越买,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股票价格升高,说明投资者有利可图。

经济学家认为,吉芬现象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反常现象,是需求规律中的例外,但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人们无法回避的。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吉芬现象总是会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当年的爱尔兰,人们越高越买是人们在贫困中为了维持生存的一种不得已的选择。在非常灾难时期,人们越高越买是出于一种恐慌心理,害怕以后价格会涨得更高。而一些首饰、服装、礼品等,人们越高越买则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价,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吉芬现象还常常被商家利用。比如在“非典”时期,个别商家就是利用了人们的恐慌心理,哄抬物价。为了适应人们送礼的需要,商家也不失时机地推出了高价礼品,价格越高,越能够显出对送礼对象的高度重视。于是中秋节出现上万元一盒的月饼,饭店里出现数十万一桌的饭菜也就不足为奇了。

【知识链接】

正常商品与低档商品 需求量随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上升而增加的商品称为正常商品。需求量随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上升而减少的商品称为低档商品。

同类推荐
  • 为了一湖清水: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为了一湖清水: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本书阐述了建设潘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本质内涵、发展定位、建设目标、以及潘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批复以来的主要工作和实施规划的总体构想等,具体包括:我们的母亲湖、通向未来的天路、从二元到一元等。
  • 中国转轨时期所有制结构演进的制度分析

    中国转轨时期所有制结构演进的制度分析

    本书立足于中国经济结构转轨的实际,从制度视角分析所有制结构的演进,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定义、性质、划分、公有制和私有制的辨证关系、制度构建等方面作了阐述。
  • 品牌创新论

    品牌创新论

    本书共分12章,内容包括:品牌创新概述、品牌创新的要素、品牌创新的体系、品牌创新的思维、品牌创新的智慧等。
  • 价值发展论

    价值发展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命在于“发展”,本书面对当今社会生产力的日新月异,提出了价值发展论的基本构架与理论基础,这是因为现代社会中一个商品年初的价值量与年末的价值量已有了很大的差别,而在马克思那个时代这些差别是极小的。作为一本张扬作者研究观点的专著,作者在书中提出了生产力发展的速度使今天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学者必须重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动态变化。
  • 每天读点金融史I-公司兼并背后的资本力量

    每天读点金融史I-公司兼并背后的资本力量

    本书追溯至19世纪后半期开始的兼并重组,讲述了资本主义经济进入到寡头垄断时期的关键历史事件,并向你展现随詹发生的四次兼并浪潮是怎样彻底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脉络,也颠覆了企业成长的路径模式。你会发现,探讨“公司兼并背后的资本力量”是深化对兼并重组认识的重要方法。本书共分18章,内容包括:早期的美国铁路大兼并、标准石油的兼并之路、家喻户晓的卡内基钢铁并购案、反垄断法与垄断势力的较量、迅速扩张的大宇集团等。
热门推荐
  • 火影之灵使者

    火影之灵使者

    天凌:「把我的正常生活还给我啊!!!」星夜:「你在吶喊什么啊?」天凌:「因为你这笨蛋作者把我带来这里了……」星夜:「不是很好吗?反正你可以遇到新的事物耶。」天凌:「我可以不要吗?」星夜:「抱歉,这已经不能改了……」这是一篇正准备向上的少年忽然穿越到火影的故事。在这弱肉强食的忍者世界中,少年必须靠着自己来过生活。然而在这里,又有着新的黑暗势力正在悄悄行动着,少年就是必须对抗他们。另外说一下,本书的女主角是各位意想不到的人,所以想看少年怎么和这意想不到的女主角交往,这又是本书作者的一大乐趣(大笑)。女主角:「麻烦作者把我变回来吧!!!」星夜:「抱歉,你们的恋爱故事我已经在写了,已经无法回头了……」
  • 玉鸣

    玉鸣

    看主人公如何在魔兽的世界主宰,看主人公主宰后又何去何从
  • 最强复制

    最强复制

    复制和粘贴只是电脑程序中一段编码,但是这段编码如果出现在现实世界中,将会带来怎样的改变?食指和拇指来回交搓,楚中天笑眯眯的说:只要有灵石,丹药要多少有多少!只要有灵石,法宝要多少有多少!只要有灵石,一模一样的人都能给变出来!
  • 单纯天使公主的多变恶魔王子

    单纯天使公主的多变恶魔王子

    "她叫萝樱啊"女人想了想"嗯。。。让小萝樱做轩轩的未婚妻怎么样?"?"好啊"男人笑道。?小萝樱就这样稀里糊涂的成为了这对夫妻的儿子的未婚妻。?"儿子"女人一进家门就大叫着。"老妈,干嘛。"洛轩子墨问到。?"她叫紫梦萝樱,你的未婚妻。"?"我不要"萝樱看到子墨跑了急忙去抓洛轩妈妈的手,想让她送自己回孤儿院。
  • 中国历史博览1

    中国历史博览1

    《中国历史博览1》主要分为“史前文化”、“西周的建立”、“春秋”等章节。
  • 《弑仙神功》

    《弑仙神功》

    萧云来自太古时期,当神魔大战时,他杀了对方的魔族队长,而他也因为魔族队长死前的爆发。奄奄一息,昏迷了过去。而他醒来时,却发现,这天地都变了。
  • 一个人跳舞:西方文人的独身

    一个人跳舞:西方文人的独身

    该书探究西方近现代一些知名艺术家、哲学家、文学家的独身现象,包括尼采、叔本华、萨特、卡夫卡、金斯伯格、凡高、安徒生、乔治·艾略特、简·奥斯丁、波伏瓦、梭罗、贝多芬、勃拉姆斯等人。他们因着孤高的精神向度,特立独行的生命选择,对存在的根本性的探求,最终选择了独身,这种生存方式的选择,诠释着他们毕生的道德观、伦理观和价值观。该书即从他们的独身问题出发,探究这些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秘密。
  • 双垂泪

    双垂泪

    他hi万人敬仰的大宋太子。她是芙蓉园的歌女。为了自己心尖上的人她步步向他走进,却不料自己早已踏入另一个圈套。一生的爱恨,一世的情缘,缠绕他们的是一段不可回去的爱情。到头来是空等一场,还是白头偕老?冥冥中,自有注定。
  • EXO之丫头别想逃

    EXO之丫头别想逃

    她,出了车祸之后为了帮鹿晗,便来到了韩国,刚到韩国不久,便遇见了EXO,又莫名其妙的成了他们的清洁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好奇的话就收藏吧,求收藏,求推荐,求评论……
  • 老公使用手册(升级版)

    老公使用手册(升级版)

    本书将带领你深入走进老公的内心世界,零距离接触老公的心底秘密,并简单而真切地看清老公的真实面目。通过阅读,你会发现,老公外表刚强,但内心脆弱;老公谎话连篇,但言出必行;老公朝三暮四,但尽职尽责……而老公的这些行为习惯无论是好是坏,是对是错,都是男人本质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