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以上三方面,我们不难看出家庭对于一个孩子的性格的形成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所谓“成功的父母是孩子的明天”,这样的例子在我国的历史上并不少见:古代杰出的土木建筑大师鲁班的母亲也是一位出色的木匠。鲁班受其母亲的影响,从小对斧头、锯子等感兴趣。成了大建筑师后,母亲仍是其重要的帮手。每次鲁班用墨斗放线时,母亲就拉着墨线的一端。有一次墨线突然卡在了木缝里,母亲突然得到了启示:如果有一个钩固定在一端将墨线钩住,不就可以腾出手来干别的活了嘛。母亲将想法告诉了鲁班,鲁班很快做好了这种钩,人们为纪念发明家的母亲,就将这个钩称为“班母”。鲁班在其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又相继发明了许多木工工具,这其中有其母亲不小的功劳。
在人生的过程中,家庭是子女最早接触的教育环境,父母是子女最早接触的教师,因此父母的性格对子女最具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育——重塑你的性格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除了早期的家庭为主的教育方式以外,学校作为一种被普遍认同的社会教育方式,将在儿童性格的形成阶段起主导作用。学校将根据某些具体的教育目的对学生施加有目的、有系统、有计划的影响,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及各种生活中受到影响。
1.班集体的影响
学校的基本组织是班集体,优秀的班集体会以它正确而又明确的目的、对班集体成员严格而又合理的要求、自身强大的吸引力感染着集体成员,充分调动所有成员的主动性、自觉性,从而促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与此同时,通过同学之间的交往,增强了责任感、义务感、集体主义感,学会了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尊重他人、遵守纪律,也培养了乐观、坚强、勇敢、向上等优秀品质。优秀的班集体还可以使学生一些不良的性格得以改变。日本心理学家岛真夫曾挑选出在班集体里的八名学生担任班级干部,并指导他们工作。一学期后,发现他们表现得自尊、有责任心,整个班级的风气也有所改变。
一个好的班集体固然能为孩子形成一个良好的性格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但对于作为教育的主导——教师来说,他们更是对学生性格的形成起到了直接而关键的作用。
2.教师的影响
教师是直接与学生进行接触的主体,其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放任型:表现为不控制学生的行为,不指导学生学习。学生则表现为无集体意识、无团体目标、纪律性差、不合作。这样的学生往往容易形成散漫、懒惰的性格,若任其发展,最终可能会导致极其不良的放纵性格。
****型:表现为包办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全凭个人的好恶对学生进行赞誉、贬损。学生则表现为情绪紧张、冷漠、具有攻击性、自制力差。这样的学生往往容易形成依赖、压抑的性格,也很有可能会形成另一反面——叛逆的性格,甚至会存有报复心。
民主型:表现为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学生则表现为情绪稳定、态度积极友好、开朗坦诚、有领导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具有良好的心态,易形成积极乐观、豁达而宽容、坚韧友善的性格,为未来的成功打下基础。
因此,学校的教育对于每一个人的一生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人的性格的形成时期恰好是我们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时期。一个好的学校、好的老师、好的教育体系与教育制度都将对孩子性格的形成产生重大的影响。
环境——“时势造英雄”
人生来就不是孤立的,人总是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环境中,这环境就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尤以社会环境为主。自然环境对人的性格的形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域、民族两大方面,我们常常会对各地的人进行分析,如:东北人比较直爽,而南方人则比较精明,河南人比较圆滑,而上海人比较小家子气等,这正是地域差异而导致的性格差异。而民族环境不同也会影响到个体性格的不同,如:蒙古族人性格豪放而热情、傣族则细腻而温柔等。而对人的性格起主要作用的社会大环境则更为复杂,想必大家都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这其中就体现了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性格的影响。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名轲。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他主要活动于战国时期的梁惠王、齐宣王时代,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孟子本为贵族后裔,到他父亲那一代,家境就已衰落贫困了。孟子很小的时候,父亲得病死了,他从小是母亲一手抚养大的。孟母是一个有知识、有教养、很能干的女人,一心想把孟子培养成人。
开始,孟子家距墓地很近,他常和邻居的孩子们一起到墓地里去看热闹,也许是看得太多了,他也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起给死人送葬一类的游戏来。孟母知道以后,觉得这种地方不能让孩子来,对孩子成长没有好处。于是,第二天孟母收拾好家里的东西就搬家了。
他们母子二人搬到一个闹市附近住下来。这个市场人来车往,每天从早到晚叫卖声、吵嚷声不绝于耳,时间一长,孟子又学起那些小商小贩的吆喝声来了。孟母觉得这种环境也不利于孩子成长,便再次搬家。
这回,他们搬到一个学堂附近住下来,那些来学堂读书的人个个斯文讲礼貌,见面时或作揖或鞠躬。日子长了,孟子就照着那些读书人的样子拿书来读,和人见面时也仿照那些读书人行礼作揖,变得非常懂事有礼貌。孟母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觉得这个地方对孟子的成长大有帮助,于是就一直住下。
后来,孟子一天天长大了,到了上学的年龄,孟母就把家中节约下来的钱给他交了学费,送他到学校读书。起初,孟子还很用心读书,可时间长了,就有些松懈了,有时孟子还偷偷逃学,后来被孟母知道了。有一天,天黑了,玩了一整天的孟子回到家里,一进门看到火炉也没有点着火。孟子感到情况有些不大对头,他慌忙低着头准备从母亲背后绕过去回到自己的小屋里。他刚走到屋门口,被母亲厉声叫住了。他见母亲站起身来,满脸气愤,又走到厨房拿出一把菜刀朝织布机上的布刷地一下砍了下去,将那块还没有织好的布一下子砍成两截。孟母用颤抖的手指着被砍断的布对孟子说道:“你也太没出息了!一个人如果没有志气,做什么事总是半途而废,跟这没织好的布有什么区别呢?假若你再逃学,不求上进,我就不要你了。”孟母说得很伤心,并掉下泪来。孟子是个孝子,他最怕母亲伤心难过。他知道自己做错了,急忙认错并保证今后一定努力学习,不惹母亲生气。从此以后,孟子发奋苦读,博览群书,终于成为孜孜不倦、志向远大的学者,名扬四方。
试想,倘若孟母不是极不注重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影响,不曾三次搬家,可能孟子今天就不会写在历史书上了,他也许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沿街叫卖的小商小贩,也就更不会有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思想精华。因此,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一个人的性格的形成具有重大的作用,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注重环境的改造,使之能更加有利于造就和发展每一个人的良好性格。
生活中还有许多环境影响性格的例子:贫苦人家的孩子懂事早,比别的同龄孩子早成熟,这是由于“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某些才能卓越的孩子是由于他们自小就生活在一个有助于他们发展特殊才能的家庭环境中。如天才的音乐家莫扎特,他出生在奥地利的一个富裕的家庭,他的父亲就是一位音乐教师,并且从小就受到了来自家庭的良好的音乐熏陶,进而让他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最终成为有名的音乐家。
生活中,我们可能还有这样的经验,那就是一个从小生活在优裕环境中的人,由于他从来不为一些日常小事发愁,所以很容易形成一种大度豁达的性格,不会斤斤计较,什么事都放得开,且有一种包容的气度。我国书法家启功先生就具有这样的性格。在书香门第中长大的孩子,举手投足之间都会透出一种温雅的气质,农村来的孩子其性格中的朴实与憨厚也是掩盖不住的。有良好家教的孩子待人接物有节有礼,对待老人尊爱有加;相反,从小娇生惯养的孩子则可能显得骄横跋扈,让人难以接近。这些都是环境对人的性格产生作用的有力实证。
因此,创建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对我们形成、改造、完善自身的性格是必要的,一个好的环境能影响一个人一生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