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栋房子如果没有窗户,温暖的阳光就无法照进来,新鲜的空气也不能飘进来。人也如此,只有打开“心窗”,心才能够通达,心灵的视觉才更清晰。正如罗曼·罗兰所说:“快乐和幸福不能靠外来的物质和虚荣,而要靠自己内心的高贵和正直。”
打开心窗,沐浴阳光
打开心灵的窗户,心才能够通达,心灵的视觉才会清晰。一栋房子如果没有窗户,温暖的阳光就无法照进来,新鲜的空气也不能飘进来。人也如此,“心窗”没有打开的时候,就会感到气闷;“心窗”打开了,心才能够通达,心灵的视觉才更清晰。一旦心窗打开了,心灵的空间也就豁然开朗,对于一些事情也能看得更透彻了,如此再来了解“空”的道理,就能消化“有”的烦恼。
有位太太的先生是知名的企业家,对她百依百顺,以外人看起来,她是很幸福的,因为她有享用不完的金钱和物质,可以说是幸福中的幸福人。但她仍觉得很苦,看到一个朋友时,她哭得很伤心,朋友问她:“你有什么不满意呢?”
她说:“你不知道啊!他对我感情不专,使我很痛苦。”
朋友劝她说:“到底你要追求多少感情才满意呢?不要太强求,感情如同一个球,愈硬碰,它跳得愈高愈远。”
她问:“那要如何解决呢?”
朋友回答道:“放宽尺度,你爱的范围太狭窄了,犹如把感情当成一条绳子,缚(管)得他对你产生敬而远之的心理,才使你那么痛苦。你应该以柔和的感情来宽容他的一切,不要以占有欲、威力来加在感情上面,否则你先生表面又顺又爱,但内心却又烦又畏,也就难怪他会对你有欺骗的行为。你若能把爱扩大到去爱他所爱的人,他一定会感谢你,同时也更珍惜这份感情中的恩情,因为你所给予他的爱是那么的自在。人的感情就像是烘炉,只要你多给他宽大的爱,满足他的感情,再冷再硬的心也会被它融化……”
这位为情所苦的太太,后来果真做到去爱她丈夫所爱的那些人。
夫妻的感情如此,父母子女的感情也是如此。在生活中,只有打开心窗,才能沐浴到温暖的阳光。
用一颗博爱的心去温暖别人
博爱是一种被放大的爱,它源于一颗善良的心,以辐射状向四周散发,惠及到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它开始可能是一种内在的精神修炼,继而是一种普济大众的广阔胸怀。
每一个人,对于自己所碰到的人,都有爱和被爱的相互责任,我们怎样为他们树立爱的榜样,将会对他们如何去爱别人产生重大的影响。当我们表达爱心的时候,别人会看着我们,甚至把我们当做学习的榜样。
我们会问:“谁可以当我们的好榜样?谁是我们最应该仰慕的对象?”我们可以从历史人物中找到他们,也可以在开放和诚实的心态下遇见他们,我们也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他们。
南丁格尔舍弃了财富和舒适的生活,去追寻她心中深刻的需求。她被一种要去照顾千千万万个人的使命所驱使,去分担他们在她身边即将死亡的时候所经受的绝望情绪和恐惧。最后她成为我们今天所熟悉、敬仰的“白衣天使”之母。
天主教神父达米安抛弃了文明社会的一切,献身于照顾夏威夷莫洛凯岛上的麻风病人,完全发扬了非凡个性的博爱精神。他与教会的官僚体系奋战不止,为他的教区人士争取补给品,最后他自己也患了麻风病,死在他所爱的、和他一起生活的人群之中。
甘地将一生完全投入追求自由之中。他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终于使英国殖民地下的印度人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束缚。在总结自己的一生时,他说了一句颇有分量的话:“我的生平就是我的信息。”
这些把个人力量化为爱的历史典范,都可以帮助我们辨认、欣赏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以博爱为职责的高尚性格。
一个基督徒,临终之前想看看天堂和地狱究竟有什么差别,于是,天使便带他去参观。
首先,他们来到地狱,地狱里有一张很大的餐桌,桌子上摆满了丰盛的佳肴,桌子周围坐着一群饿鬼,他们手里拿着一双十几尺长的筷子,可以夹到菜,但是却吃不到嘴里,所以,他们个个面色阴郁、骨瘦如柴。
他们又来到天堂,同样是很大的餐桌,同样有很丰盛的菜肴,桌子周围却坐着一群可爱的人,他们同样也拿着十几尺长的筷子。
所不同的是,他们夹菜喂对面的人吃,对面的人也夹菜喂他吃。所以,他们个个快乐而又健康。
天使转身对他说:“这就是天堂和地狱的差别。”
自私和互助,是地狱和天堂的区别之一。至于是天堂还是地狱,则完全来自于我们的内心,当我们用博爱的心来对待这个世界时,那么,我们将永远活着天堂里。
爱应该是温馨的,绚烂的,人所向往的美丽情愫。但是如果爱这面镜子里照见的只有孤独的自己,那么爱将会让自己脸上洋溢着的满足和幸福瞬间暗淡下去!
爱应该是辽阔海洋的孩子,那让人振奋的雄伟壮丽把每个想念它的心灵升华,它是自由的,也是崇高的,它是仁慈的也是神圣的。它是一种胸怀,如果自己的心里只有自己,就永远无缘品尝它诱人的滋味。
现在,反思一下你自己,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吗?为什么?
————————————————————————————————————
你经常对身边的人付出爱心给予帮助吗?如果你还没有尝试过,那么就从现在开始行动,并写出你将要行动的具体打算吧!
————————————————————————————————————
读完本节的内容,你有什么感想?请把它写下来。
————————————————————————————————————
冷漠是堵心墙
在当今社会里,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也越来越冷漠,更谈不上彼此的爱护和快乐的分享。一堵无形的心墙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一位建筑大师阅历丰富,一生杰作无数,但他自感最大的遗憾就是把城市空间分割得支离破碎,而楼房之间的绝对独立则加速了都市人情的冷漠。大师准备过完65岁寿辰就封笔,而在封笔之作中,他想打破传统的设计理念,设计一条让住户交流和交往的通道,使人们不再隔离而充满大家庭般的欢乐与温馨。
一位颇具胆识和超前意识的房地产商很赞同他的观点,出巨资请他设计。图纸出来后,果然受到业界、媒体和学术界的一致好评。
然而,等大师的杰作变为现实后,市场反应却非常冷漠,乃至创出了楼市新低。
房地产商急了,急忙进行市场调研。调研结果出来后,让人大跌眼镜:人们不肯掏钱买这种房的原因竟然是嫌这样的设计使邻里之间交往多了,不利于处理相互间的关系;在这样的环境里活动空间大,孩子们却不好看管;还有,空间一大人员复杂,对于防盗的事情也是十分不利……
大师没想到自己的封笔之作会落得如此下场,心中哀痛万分。他决定从此隐居乡下,再不出山。临行前,他感慨地说:“我只认识图纸不认识人,是我一生最大的败笔。”
其实这怎么能怪大师呢?我们可以拆除隔断空间的砖墙,谁又能拆除人与人之间厚厚的心墙呢?
心墙不除,人心会因为缺少氧气而枯萎,人会变得忧郁、孤寂。爱是医治心灵创伤的良药,爱是心灵得以健康生长的沃土。爱,以和谐为轴心,照射出温馨、甜美和幸福。爱把宽容、温暖和幸福带给了亲人、朋友、家庭、社会。
在与人交往时,将心窗打开,用阳光来融化心中的寒冰,把你的爱心给你的朋友、同事和亲人。那么,当你陷入困境时,你会得到许多充满爱心的关怀和帮助。
冷漠是人性的弱点,更是一种罪恶。让我们远离冷漠,享受有阳光的世界吧。按照下面的方法去做,你就可以自动自发地克服冷漠的弱点。
行动1:仔细回忆20分钟,在下面的空白处,写下让你感动的人生时刻。例如,宝贝的降生、爱人给你的一封信、父母给你的长途电话,等等。在你感到冷漠的时候,请随时看看这些美好的记忆。
————————————————————————
行动2:连续三天,每天给你爱的人一个拥抱,如果可以,给你恨的人一个。
写下你的感受:
————————————————————————
行动3:回忆五次别人曾经需要你关心照顾和支持时,你冷漠对待他的经历,请换位思考,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想?
——————————————————
行动4:早晨起来,对着镜子给自己一个微笑。上班的路上,试着对三个陌生行人微笑。无论结果如何,记住这是你突破自我的重要功课,一定要完成。
写下你的感受:
————————————————————————
对于你来说,习惯于自我为主的冷漠让你渐渐丧失对人与人交往的信心,行动3和4可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希望你能成功地完成,并时刻检查自己。
开阔心灵,容纳自我
狭隘的人用一层厚厚的壳把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生活在自己狭小冷漠的世界里。他们处处以自我利益为核心,无朋友之情,无恻隐之心,不懂得宽容、谦让、理解、体贴、关心别人。他们往往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牺牲别人的利益来得到自己的利益,干一些损人利己的事。
人的心灵是无所不包的,它可以容纳宽广与辽阔,也可以容纳细腻与纤巧;可以容纳真诚与执迷,也可以容纳美丽与美好;可以容纳梦想、困惑、单纯、不成熟、发狂语,也可以容纳承认、欣赏和推崇。容纳须有一个豁达的胸襟和恢弘的气度,既能收容他人的兴奋,又能欣赏他人的成绩;既能接受优秀的、温馨的、赏心悦目的,又能兼收苦闷的、麻烦的、压抑的和丑陋的。容纳是一种超然的境界,容纳不是强迫和强加,容纳是相互的,犹如理解是相互的一样。一个人不能光渴望被别人容纳,自己也要能容纳别人。
但有的时候,人们往往能容纳大海却容纳不了小溪,能容纳高山,却容纳不了一抔黄土;能容纳热忱,却容纳不下真诚。其原因就在于心胸不够开阔。
牛顿1661年中学毕业后,考入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此时,他还是个年仅18岁的清贫学生,有幸得到导师伊萨克·巴罗博士的悉心教导。巴罗当时是国内外知名的学者,以研究数学、天文学和希腊文闻名于世,还有诗人和旅行家的称誉,英王查理二世更称赞他是“欧洲最优秀的学者”,他把自己的专长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牛顿。牛顿大学毕业后,继续留在该校当研究生,不久就获得了硕士学位。又过了一年,牛顿26岁,巴罗以年迈为由,辞去数学教授的职务,积极推荐牛顿接任他的职务。其实巴罗这时还不到花甲之年,谈不上“年迈”,他辞职,是为了让贤。从此,牛顿就成为剑桥大学公认的大数学家,还被选为三一学院管理委员会成员之一,在这座高等学府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长达30年之久。他的渊博学识和辉煌的科学成就,都是在这里取得的。而牛顿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巴罗博士的教导、让贤密不可分。可以说,牛顿的奖章中,巴罗也有一半。
被别人容纳是一种幸福,能够容纳别人则是更大的幸福。容纳别人超过自己不仅不会损害自己的声誉,反而会使自己名垂千古。
一切都应与人分享
“赠花与人,手留余香。”学会分享是美好人性的体现,同时也是一种处世智慧和快乐之道。有一句名言说过:“人活着应该让别人因为你活着而得到益处。”
学会分享、给予和付出,你会感受到舍己为人、不求任何回报的快乐和满足。的确,在生活中,超越狭隘、帮助他人、撒播美丽、善意地看待这个世界……那么,快乐、幸福和丰收会时时与我们相伴。对此,罗曼·罗兰说得很精彩:“快乐和幸福不能靠外来的物质和虚荣,而要靠自己内心的高贵和正直。”
一年的圣诞节,保罗的哥哥送给他一辆新车作为圣诞礼物。圣诞节的前一天,保罗从他的办公室出来时,看到街上一个小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并不时触摸它,满脸羡慕的神情。
保罗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个小男孩。从他的衣着来看,他的家庭显然不属于自己这个阶层。就在这时,小男孩抬起头,问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
“是啊,”保罗说,“这是我哥哥送给我的圣诞礼物。”
小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是你哥哥给你的,而你不用花一角钱?”
保罗点点头。小男孩说:“哇!我希望……”
保罗原以为小男孩希望的是也能有一个这样的哥哥,但小男孩说出的却是:“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保罗深受感动地看着这个男孩,然后问他:“要不要坐我的新车去兜风?”
小男孩惊喜万分地答应了。
逛了一会儿之后,小男孩转身向保罗说:“先生,能不能麻烦你把车开到我家门前?”
保罗笑了,这回他想,这小男孩肯定想在邻居们面前炫耀一下他是坐新轿车回家的。但是,保罗猜错了。
男孩请求他:“你能把车停到那两个台阶那儿吗?”
车停后,小男孩顺着台阶跑进了屋,不一会儿,保罗听到男孩又返回来了,不过这次他回来很快。他背着他脚有残疾的弟弟,他把他放在最下面的台阶上,然后扶着他,指着车对他说:“弟弟,看那新车,是不是跟我在楼上告诉你的一样?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你等着,有一天我也会送你一辆车。那样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一看圣诞节商店橱窗里那些好东西!”
保罗的眼睛刹那间湿润了,他下了车,把那个小男孩抱进了车里,那位小哥哥也坐进了车里,他们3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从那天起,保罗真正懂得了:“与人分享是快乐的。”
人维持每天的吃、喝、拉、撒等身体功能,也就是说人和周遭环境的互动也是遵循这个大自然的道理,当你发现自己不再容易快乐时,不妨试试掏出你的时间和精力与人分享。
即使你拥有金钱、爱情、荣誉、成功,也许你还不会有快乐。快乐是人生的至高追求,只有给予和付出,你才能实现这一追求。
在生活中,从一个表情、一句问候、一个眼神开始,学会付出,与人分享,善意地看待这个世界,快乐会时时与我们相伴。
现在,就请把你读完本节内容的感受记下来,让我们一同分享:
————————————————————————
尽情地享受生活
美国诗人惠特曼说:“人生的目的除了去享受人生外,还有什么呢?”
林语堂也持同样看法,他说:“我总以为生活的目的即是生活的真享受……是一种人生的自然态度。”
生活本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工作、学习、赚钱、求名,还有许许多多美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去享受:可口的饭菜,温馨的家庭生活,蓝天白云,花红草绿,飞溅的瀑布,浩瀚的大海,雪山与草原,大自然的形形色色,包括遥远的星系,久远的化石……
甚至工作和学习本身也可以成为享受,如果我们不是太急功近利,不是单单为着一己的利益,我们的辛苦劳作也会变成一种乐趣。
尽情地享受生活,让我们把眼光从“图功名”、“治生产”上稍稍挪开,去关注一下上帝加于我们生命、生活中的这些美好的事物。
据说恺撒与亚历山大就是在战事最繁忙的时候,仍然充分享受自然的正当的生活乐趣。他们认为,享受生活乐趣是自己正常的活动,而战事才是非常的活动。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著名思想家蒙田认为,他们持这种看法是明智的。“这不是要使精神松懈,而是使之增强,因为要让激烈的活动、艰苦的思索服从于日常生活习惯,那是需要有极大的勇气的。”蒙田更提出:“我们的责任是调整我们的生活习惯,而不是去编书;是使我们的举止井然有序,而不是去打仗、去扩张领地。我们最豪迈、最光荣的事业乃是生活得写意,一切其他事情——执政、致富、建造产业,充其量也只不过是这一事业的点缀和从属品。”
努力地工作和学习,创造财富,发展经济,这当然是正经的事。享受生活,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只有衣食无忧,才能谈得上文化和艺术。饿着肚子,是无法去细细欣赏山灵水秀的,更莫说是寻觅诗意。所以,人类要努力劳作。但劳作本身不是人生的目的,人生的目的是“生活得写意”。一方面勤奋工作,一方面使生活充满乐趣,这才是和谐的人生。
我们说享受生活,不是说要去花天酒地,也不是要去过懒汉的生活,吃了睡,睡了吃。如果这样“享受生活”,那才叫糟蹋生活。
享受生活,是要努力去丰富生活的内容,努力去提升生活的质量。愉快地工作,也愉快地休闲。散步,登山,滑雪,垂钓,或是坐在草地或海滩上晒太阳。在做这一切时,使杂务中断,使烦忧消散,使灵性回归,使亲伦重现。用乔治·吉辛的话说,是过一种“灵魂修养的生活”。
爱因斯坦刻苦地攀登科学高峰,他也没忘了时时拉拉小提琴,让心灵沉浸在美妙的音乐里。******一生戎马倥偬,日理万机,仍会忙里偷闲,去江河游泳,和大自然亲近。
我们会工作、会学习,但还不会真正享受生活,而这对我们来说,是人生的大遗憾。学会享受生活,真正去领会生活的诗意、生活的乐趣,这样才能感到生命更有意义。
如果你还是不能认同我们的观点,那么这里还有几种享受生活的理由。
1.因为人是生活的主体。作为生活主体的一个分子,你不快乐谁快乐,你不享受谁享受?难道要把所有的财富都留给后代,那么后代的财富又留给谁呢?
2.生活是为人类而生活。正是有了人类,才有了所谓的生活,因此是人类创造了生活;也正是有了生活,我们才能享受,因此人类是享受生活的理所当然的人选。
3.人类是为生活而生活。人类之所以要努力地工作,就是为了能生活得更好,因此我们不能本末倒置把最主要的给忘了。
4.人类的寿命是有限的,并不是永恒的。如果你想以后再享受生活,这是很不对的想法,如果有哪一天你不幸离开这个世界,那岂不是白来这个世界走一遭了?因此我们要抓住时机好好地享受生活。
轻松测一测:你是否愿意帮助他人
检测你是否热心助人,待人大方,心地善良。
应在5分钟内完成试题,根据自身实际选择。
1.你知道朋友的生日吗?
A.全都知道
B.只知道大概日期
C.不知道
2.你对朋友的好运会感到:
A.为他们祝贺
B.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C.十分妒忌
3.你的朋友在你看来是什么样的:
A.可以信任
B.关系一般
C.应该有所防备
4.你在朋友眼中是什么样的人?
A.可靠
B.个性冷淡
C.多疑
5.如果有朋友向你借钱,你会:
A.马上借给他
B.视具体情况而定
C.不借
6.如果你在深夜接到朋友的求助电话,你会:
A.马上去帮助她
B.先静观其变
C.懒得出去
7.你会放弃休息时间去帮助朋友吗?
A.会牺牲周末去帮忙
B.如果自己闲着没事会去帮
C.借口推辞
8.你会牺牲休息时间去陪伴住院的朋友吗?
A.会
B.不确定
C.不会
9.如果有你最喜欢的东西,你会:
A.不让别人知道
B.只给最亲近的人
C.无所谓,给谁都行
10.对于别人告诉你的他的秘密,你会:
A.绝不泄露
B.告诉很少几个人
C.告诉所有人
11.当别人有情绪时,你会:
A.照顾到对方的感受
B.随他去
C.用相同的不快来抵制
12.当一个陌生人向你求助时,你会:
A.热心帮忙
B.袖手旁观
C.心里偷偷乐
13.周围的人在困境中时会:
A.向你寻求帮助
B.没想到你
C.远远地躲开你
14.别人的哭泣会让你感到:
A.不舒服
B.没感觉
C.幸灾乐祸
15.和家人游玩时有陌生人想搭车,你会:
A.让他上车
B.讨论一下再决定
C.拒绝他的请求
解答:
选A得2分,选B得1分,选C不得分。
低于9分:不愿帮助别人,比较冷漠。
10~19分:比较乐于助人。
20~30分:对人十分热心慷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