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998400000008

第8章 沧桑·那些用心雕刻的时光

生命所有的宝贵与遗憾全在于一点:没有草稿。“人生有限,宇宙无穷”,这是唐代诗人留给后世最深切的感伤。时间如此残忍,一刀刀划开岁月的衣衫;时间又那样温润,像一块晶莹的美玉,保存着对记忆的思念。那些印在唐诗里的“时间碎片”,如流逝的青春,消散的斜阳,叶落的深秋,绽放过绚烂,然后凋落。那些沧桑的时光,犹如老树上的年轮,记录了岁月的流淌,也雕刻着人生与成长。

韶华易逝,千古惆怅

曾经有一幅很著名的漫画:弯弯曲曲的人生路,年幼的孩子蹦蹦跳跳地站在路的起点,毫无耐心地说“这条路真长啊!”。而两鬓风霜的老人,站在路的终点,手拄拐杖,无不伤感地叹道,“这条路真短啊!”这似乎是一种人生的悖论。在一个人年轻的时候,还不懂得生命的宝贵,自然希望时间过得快些;而当一个人到了老年,发现许多梦想都还来不及实现,反而希望时间可以过得慢些。

朱自清在他的散文《匆匆》中说:“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当你觉察它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挡时,它又从遮挡的手指间过去。天黑时,你躺在床上,它便伶伶俐俐地从你身上跨过,从你脚边飞走了。”这段轻盈的文字,看似不着闲愁,却包含了作者的怅然若失。

时间像一条铁轨,漫无边际地铺展在每个人的眼前。但是,神龟虽寿,犹有竟时。不管你怎样看待人生,珍惜或者浪费,她都如滔滔江水般一去不复返,只能眼见年华老去。所以,中国有句俗话,“年轻别笑白头翁,花开花落几日红”。没有谁能够永远朱颜皓齿,“人生韶华短”,早一步或者晚一步而已,每个人都要步入白发苍苍的行列。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刘希夷《白头吟》节选(又名《代悲白头翁》)

洛阳城东开满了桃花与李花,飞来飞去,不知道都落在了谁家。洛阳的女子感慨落花,常常叹息犹如人生的绽放与凋落。今年落花,明年发新枝,开新芽,不知道还有谁能在。沧海桑田,大自然鬼斧神工还有什么不能改变吗?古人已经不会再经过洛阳城东了,而今天的人却依然对着风中落花感慨。年年月月,花都是一样的开落;可是,月月年年,赏花的人却已然不同。诗的后半段写到白头老翁,说这老翁也曾经是红颜美少年,可惜一朝生病无人过问。言外之意,这红颜少女也终有两鬓风霜的一天,韶光易逝,不过都是短促之间。

也许很多人记不住整篇诗作,但其中有一句,却每个人都记得,“年年月月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推杯换盏之际,哀伤落寞之时,似乎都能令人轻轻地吟诵起这句诗。很难说到底是悲伤还是快乐,又或兼而有之,总归是写出了自然的恒常与人生的无常。按《大唐新语》的说法,这首诗“一语成谶”,是不祥的征兆。刘希夷写作这首诗不到一年,果然被人害死了。也有传闻说,是因为他的舅舅宋之问非常喜欢这两句诗,想霸占这两句诗的“出处”,让刘希夷让渡这两句诗作的“版权”。但刘希夷不愿意,所以宋之问记恨在心,就派人把他害死了。

无论是哪种缘由,总之,在第二年花开依旧的时候,写诗的人已经亡故了,不禁令人感叹“年年花相似,岁岁人不同”!庄子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和浩渺的宇宙、无穷的时空相比,人的生命微小如一粒尘埃。但恰恰因为这份短暂,人们才能在悲欢离合的背后,感受到自然的博大与恒常,对生命的存在产生深深地敬畏与珍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节选

张若虚乃是开元年间著名的“吴中四士”之一,至今存诗仅有两首,而这首《春江花月夜》以“孤篇盖全唐”的美誉,流传千古,被闻一多赞其为,“诗中的诗,顶峰的顶峰”。

“春、江、花、月、夜”五个字包含了五种景色,而这五种意象,都包含了自然的循环往复与人世的更迭。轮回的春天,流动的江水,花开花落是时光的一份见证,千古月光照耀着古今的人们,而清凉的夜色也陪衬了如水般的岁月和生活。所以,张若虚说“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道江月在等待什么人,只能看见长江流水,绵绵不绝。

很多著名评论家都说,刘希夷的“红颜与白头”,张若虚的“宇宙与人生”都是一种对生命和青春的歌颂,说他们扭转了唐朝宫体诗旖旎的词风,象征了初唐的刚健与昂扬。也许,就整个唐代诗坛来说,他们确有如此之作用。但作为一个优秀的诗人来说,反倒是他们的“惆怅”成就了个人诗歌史的巅峰。在这“前有古人,后有来者”的历史长河中,每个人都“弱若微尘,短如一瞬”,对青春和生命的咏叹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建功立业,也不是每个人都渴望力挽狂澜,期待在流动的光阴中镌刻下自己的名字。更多的时候,人们还是喜欢品味平凡的幸福。如果逝去的时间可以重新让人浪费一回,相信一定会有很多人愿意倾其所有,重新换一次年少青春!古今多少事,所有的惆怅,都不过是因为“盛年不再”!花开花落,年复一年,这江水、月色都依然清新如昨,可那些曾经对月长叹,对花流泪的诗人,却已经长存在历史的遗迹中。

人们常常感叹,青春只有一次。但人生,又何尝不是呢?

黄昏,人生最后的绝响

那天晚上,他心情抑郁,于是驾车出门散心。来到古原的时候,夕阳的光芒如一柄利剑,劈开了他的胸膛,对人生的感悟忽然灵光乍现。于是,他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乐游原》

李商隐的这首诗流传很广,也因此给了人们一种固定的惆怅:夕阳的景色虽然十分美好,只可惜已经接近黄昏,日暮西山,再多的浪漫也挽不住人生的时光了。叹息,就在这样的余晖中悄悄袭来,将世世代代的人击中,涌起无数的伤感。

在中国传统的感情中,人们对清晨的喜欢要胜过黄昏,对春天的喜欢胜过秋天。因为“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晨与春都象征一种开始,唯有欣欣向荣的时光才能带给人希望,催促人奋进。所以,那些送别、离愁都多是在秋雨迷蒙的傍晚,似乎也只有这样的落幕,才能将时光交错,人世无常都溶解在这一片夕阳之中。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这首诗的大意是:曾经的仙人已经驾鹤西去,这里只留下一座空空的黄鹤楼。黄鹤飞去后便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有朵朵白云依旧在楼前荡漾、漂浮。汉阳的树木在阳光下清晰可见,鹦鹉洲上,草木也无比丰盛。在这暮色降至的时候,我举目远眺,何处是我故乡?江上,烟波荡漾,我无尽的愁绪随着这片暮霭弥散其中。

崔颢的《黄鹤楼》历来被尊为唐诗七律之首。相传,有一次李白来到黄鹤楼想要题诗,结果看到这首诗后十分佩服。珠玉在前,不得不暂时搁笔。当然,这只是传闻,但却足以说明这首诗渲染的感情,真实丰富,影响深远。在这片夕阳山色之中,美景虽美,却依然抵不住对故乡的思念。“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这是传统文人的家园理想。而此时,傍晚的余晖拉长了诗人的愁绪,白云悠悠,人生有限,无限苍凉尽收笔底,波浪壮阔时,很难分清这究竟是因为黄昏的惆怅还是故乡的渺茫。时光,在这昏黄的落日中,成了心底最深的烙印。

早晨是一天的开始,黄昏是一天的结束。在这晨昏之间,数不清的是似水流年。建功立业的人,告老还乡的人,打算一展雄才伟略的人,都在黄昏时分反思自我与人生。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靰。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韩愈《山石》节选

山石料峭,山路狭窄,黄昏的时候来到寺庙,发现庙里有蝙蝠乱飞。僧人为自己准备好床铺和饭食,饭菜虽然粗粝,但足以填饱肚子。夜深的时候,静静地躺在寺庙中,万籁俱静,连小虫的低鸣也听不到了,明月爬上了山头,清辉通过窗户水银般撒落在地上。随后,韩愈描写了清晨的美景,然后感叹,人生之事能够自得其乐就好,何必要受制于他人呢?我的那几个朋友,怎么已经年老,还不返乡呢?

韩愈这首诗从黄昏写起,写到深夜的寂静,清新的黎明。这与其他诗人常常从清晨起笔,看朝阳绚烂,观夕阳伤感大有不同。在韩愈的诗中,能够果腹、蔽体,便知足常乐,根本不用理会晨昏的区别。高尔基也曾说,“世界上最长而又最短,最快而又最慢,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忽视而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时间每分每秒都是一样的宝贵,“晨与昏”不过是人们用来计时的标准,“昏睡晨醒”不也是轮回的一种吗,又何必太在意此刻是日出还是日暮!含着对生活深深的激情,无论清晨还是黄昏,都同样可以获得快乐与美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白居易说一道残阳,铺洒在水面之上,波光粼粼的晃动下,一半是碧绿,一半是火红。最惹人怜爱的是这九月初三的月亮,月色下滴滴清露就像颗颗晶亮的珍珠,而那弯弯的月亮就像一张精巧的弓。恐怕再也没有人能把夕阳的美景写得如此安详。有人说李商隐吟诵“只是近黄昏”,有仕途不顺的抱慨。但白居易同样遭遇政治立场的“牛李党争”,他请求外放后,欣然自得,写下如此淡定的篇章。可见,同样的黄昏也可以品砸出不同的况味,同样的夕阳,也可以装扮出不同的人生。所谓“人到中年万事休”不过是一句安于现状的托词。只要想改变,人生随时都有不同的境况。

曾经有两个关于“黄昏”的故事。她们都是年过六旬的老太太,却在儿女们上了大学、结婚成家后,做出“反常”的举动。年少守寡的那个人,终于决定与多年前的恋人结婚,重新披上婚纱,争取自己的幸福,完成一生的梦想。另一个因为不愿再忍受丈夫的坏脾气,毅然决定和丈夫离婚,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两个老太太的经历都引来了各种非议。守寡一生为什么不能守住最后的贞洁,维持了一辈子的婚姻为什么不能再将就几年,都是六十几岁的人了,还折腾什么?

但认真想想,其实她们做得都对:一个为爱而结了婚,一个因为不爱而离了婚。黄昏的决定,修正了她们一生的错误。无论是谁,也不管在什么时候,只要愿意,都可以随时改变自己,订正人生的失误,享受生活的幸福。

晚年的幸福其实一样绚烂,如陈年美酒,在历尽生活的辛酸后,更有别样的甘甜。就像夕阳晚照,虽然余热不多,但也同样可以拥有醉人的身影,投递出自己的浪漫。人无两度少年时,但夕阳的火红不也是一生仅有的一次吗?

秋风入唐,不染浓愁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其一)》

这首《秋词》历来被看做刘禹锡的代表作,也是他一反前人悲秋落寞情怀的昂扬赞歌。一句“自古逢秋悲寂寥”道尽了千古文人的悲秋情结。而在刘禹锡看来,秋高气爽的天气,似乎比春天还要给人以鼓舞。晴空之上,一只展翅高飞的鹤冲天而上,排云的斗志激励了诗人,将他的诗情倏忽间便引到了碧霄之上。其通达的态度,乐观的精神,令刘禹锡的诗从所有吟诵秋天的苦恼中解脱出来,想到秋天的辽阔、壮美,就会不自觉地吟诵起他的这首诗。

文人悲秋似乎已经成了天经地义的事,也仿佛内化成了文学的一种传统。想到秋天,就可以感受到初秋的愁绪,深秋的暮气,一点一滴,都渗透在中国的诗词中。“怕逢秋,怕逢秋,一入秋来满是愁。”“秋风秋雨愁煞人”“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而“秋风扫落叶”则更添一份悲凉,世故人情,人走茶凉,都在这份落寞中徒增绝望。

但是,在刘禹锡的眼中,秋天就是天高地阔的雄壮。他共有两首《秋词》,除上面提到的描写神清气爽的秋韵外,另有一首描写秋色的诗。两首诗虽然写作的重点不同,但是放在一起,却相得益彰,将秋天的骨气与景色,都融化在了舒远与旷达中。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刘禹锡《秋词(其二)》

明朗的山,纯净的水,夜里的霜,都如此清透、洁净。树木上那些各色花朵也开始渐渐透出浅黄。试着登上的高楼,清气入骨,哪里像春色那样撩人情思,引人发狂。刘禹锡将春和秋放在一起对比,写出了秋天的朴素、爽朗与纯净。第一首诗,志向远大,如一鹤冲天;第二首诗,心地高洁,如明山净水;两首诗既纠正了前人“逢秋寂寥”的忧伤,也展示了诗人的志向与情操,可谓“一箭双雕”。

唐代诗人对于秋天的感情,似乎都是清凉、爽利的。好像唐代的秋天从不拖泥带水,而是干净、利落,给人以振奋,促人以豪情,昂扬的精神面貌和情怀,常常给人以朝气蓬勃的力量。“诗言志”是中国诗歌历来的传统,文人们常常借助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志向。而唐代诗人对秋高气爽的歌颂,正是唐朝蓬勃激情的具体显现。秋风秋雨、秋月秋花,常常不是没有缠绵的愁绪,而是带来清新和凉爽。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盘云双鹤下,隔水一蝉鸣。

古道黄花落,平芜赤烧生。茂陵虽有病,犹得伴君行。

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下了一夜的雨,在第二天的清晨终于停了。空蒙的山里,秋气弥散,清新凉爽。看到鹤飞、听到蝉鸣,望着道路两旁被雨水打下来的黄花。在这样的清冷中,空气一碧如洗,李端也觉得即便身体微恙,也仍然要陪着同伴旅行。唐朝以外的秋天似乎都布满了浓浓的愁绪,唯独在唐朝的天空下,秋天给人的是清冷,矍铄和振作。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这首诗是李白的代表作,风格豪迈、飘逸,也有着彻骨的潇洒。“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看到秋雁远去,万里长风扑面而来,诗人不但没有愁怨,而且举目望苍天,酣醉在高楼。人生在世的不称意,就此抛在脑后,大有“让往事都随风去吧”的洒脱。虽然没有刘禹锡“我言秋日胜春朝”那种质朴的诗句,但全诗读来酣畅、痛快,毫无半点秋愁,而且意境疏朗、壮阔,引人神思飞扬。及至晚唐,描写秋天景色的笔法,也并未改变。比如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沿着蜿蜒遥远的山路向寒山行进,在那白云缭绕的地方,住着几户人家。我几次停下车来,欣赏这枫林、晚景,被风霜染红了的枫叶,比二月的红花更加鲜艳夺目。秋天的景色如此静美,令诗人深深地迷恋在这片如火的枫叶中。春天的繁花似锦虽然美丽,却没有漫山红叶的热烈和健朗。秋天,就在这灿烂也辉煌的时刻显出了自己的特色。四季之中,秋乃是丰收的象征。诗人的悲伤不过是季节轮换时短暂的凋落,而欣赏和眷恋的却是孕育并成熟的果实。

******在《沁园春·长沙》中写过,“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诗句,山河的壮美、雄奇都不是普通人所能体会和想象。大气磅礴的手笔,开阔舒展的心胸,更是无人能及。看来,所谓“悲秋”也未必是所有文人的情绪,那些恢宏的时代,总有许多诗人在笔下汇集了太多的饱满的激情与志向!

光阴的切片,刹那的永恒

有人说,刀刀狗是中国的史努比。可是在“同为狗类”的包装下,似乎刀刀的心事更合中国人的口味。比如,它曾经语重心长地告诉人们,“别去校对时间,那会让你突然老去。”这句看似漫不经心的话,读起来不免令人伤感。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弹指间灰飞烟灭,人世间最无情的便莫过于时光。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甫说,他已经老了,悲秋的愁绪也更加浓重。但正赶上重阳,所以他宽慰自己,并决定打起精神来和大家共尽欢乐时光。结果有风吹来,帽子一歪,露出稀疏的短发。羞愧之余,忙请旁边的人帮自己整理帽冠。抬眼望去,蓝天之水,在远处奔泻;玉山之峰,携着高处的轻寒。山高水阔,壮怀激烈,不免感叹人世的短暂。不知道明年的这个时候还有谁能健在,带着茱萸再来这里聚会!“细看茱萸”就犹如刀刀说的“校对时间”,和永恒的自然、无尽的岁月相比,只会让人觉得自己突然苍老。于是不免心惊,人生太短,却常常叹息太长!哪一刻才值得为之驻足!

陶渊明在《杂诗》中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在古人看来,惜时似乎是一种良好的品德。盛年和清晨都是一个人最宝贵的时光,珍惜时间,不是纵情享乐、游戏人生,而是建功立业,开创属于自己的天地。所以,晚唐诗人王贞白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并不是光阴可以存下来卖出去;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无法留住光阴,才令其成为无价之宝。千金散尽还复来,但一掷如梭的时光,却永远无法回头。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杜秋娘《金缕衣》

有学者说,这首《金缕衣》并非杜秋娘所作,她不过是中唐时一个著名的歌女,因为曾经唱过此曲,所以便有幸被冠名。这首诗的大意是:我劝你不要在乎那华丽的金缕衣,我劝你还是要好好珍惜青春年少的光阴。花开的时候,不要犹豫,直接折下来便可以了。不要等到花谢之后,徒然折下一段空枝。

从词作的温柔的口吻,如水的规劝中,似乎确实可以读出女子的柔情。看花流泪,见月伤心,的确是女子才容易流露的感情。笑靥如花,如花美眷,女子和花之间,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黛玉在葬花时不禁感叹,“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花开花落,最能触动女子细腻的情思。

而杜秋娘似乎也悟到了这自然的常态,但她并不消极。她鼓励并劝勉世人,不要贪图金缕衣的物质吸引,要将自己的热情和年华投入到积极进取之中。唯有把握时机,拮取人生最灿烂繁华的光阴,才算不辜负宝贵的生命。相传,她丈夫李锜因为听了她演唱的这首诗,而将她收为侍妾,成就了一对“忘年恋”的典型。后来,李锜起兵反抗朝廷遭到镇压,作为罪臣的家属杜秋娘被送到后宫为奴。结果,又是因为她演唱了这首《金缕衣》,被唐宪宗赏识,封为秋妃。不管后来岁月如何坎坷,总算没有辜负自己青春的绚烂,惜时的志向,折花的岁月。

当然,除了只争朝夕的进取外,享受当下生活,似乎也是唐代诗人别样的风采。就像庄周梦蝶,浑然不知哪里是现实哪里是梦境。穿行在扑鼻迷眼的尘世中,人生的真实却来去空空,人生如梦却又体会着深刻的痴缠与爱憎。滚滚红尘,不妨卸下心灵的重负,在时光的洪流中止步,然后静静地聆听,山的呼吸,水的叮咛。李白有诗云,“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在这匆忙行走的人间,能有几个人有时间有心情反思人生呢?除非机缘巧合,得遇名士得点,或可从中体悟生命的刹那与悲欢。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李涉《题鹤林寺僧舍》

人生一场大梦,世间几度秋凉。顶着建功立业的志向,也常常压得人没有喘息的机会。所以李涉说,终日碌碌无为地奔忙,仿佛在梦中一般。忽然听说春天就要过去了,所以还是决定出来登山。路过竹林深处,偶遇寺庙里的僧人,闲谈中受到智慧的点拨,令俗世麻木之心,获得了片刻的轻松和欢愉。一句“浮生半日闲”道尽了人世沧桑事,也点醒了世俗混沌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为加官晋爵,为仕途功名,为建功立业,芸芸众生以各种理由在不懈地奋斗着,珍惜了青春,却辜负了年华。惜取少年时固然是昂扬的一种状态,但于忙碌中品一杯香茶,也是人生应有的一种潇洒。自在的生活,如水的智慧,应该是张弛有度,不断调整生活的节奏和灵感。

抓一把茱萸仔细端详,在这束光阴的标本中,杜甫找到了悲秋与自强。再大的手掌,也握不住如水的光阴;但却可以找到时光的碎片,如同一叶叶甜美的诗篇,有的写着珍惜青春,应该充实而勤奋,也有的悄悄地告诫人们“偷得浮生半日闲”,退去浮华,才能给心灵以宁静的港湾。

相传,元代名士莫子山某次出游,途径寺庙,想起李涉当年的幸运,希望自己也可以得遇高僧指点。不料,寺中方丈竟然比红尘中人更贪钱财,俗不可耐;而且非要他赠诗一首留作纪念。莫子山却不开情面,便将李涉的句子颠倒下,得了首新诗“又得浮生半日闲,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终日昏昏睡梦间。”虽然只是句式的调整,却写出了自己尴尬的“半日闲”,庸僧的鄙俗也轻松地见诸笔端!

“日子怎么过,快乐不快乐”,每寸偷闲或忙碌的时光,都藏着人们深深的眷恋。嬉笑怒骂,每一个生动的刹那,都是时光留给未来的标本。

一束月华照透古今离思

静谧的夜晚常常荡漾着安详与神秘,吞了长生不老药的嫦娥,和西西弗一样遭受惩罚的吴刚罩着面具的女巫,穿着水晶鞋的灰姑娘,还有变成王子的青蛙……在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里,月光就那样清澈如水地流淌在人们的心里。也许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烈日的骄阳,但很少有人不喜欢清凉的月光。

当静静的月亮缓缓地爬上天际,白天的喧嚣便就此沉寂。于是,当一轮明月静静地从海上升起,天各一方的人们便共赏这美好的月亮。“明月千里寄相思”,透过这与天地同光的月光,亲人、朋友,彼此传达着深深的思念之情。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望月怀远》

虽然情人们天各一方,但想到彼此能够看到同一个月亮,也算天涯若比邻了吧。可惜,人生短得是欢愉,长得是别离。于是,竟怨恨起这漫长的夜晚,让相思也开始慢慢拉长。吹灭的是蜡烛,吹不灭的是月色撩人。月光就这样满满地铺在房间里。披衣而起,露水打湿了衣衫。在这清凉如水的月光里,诗人不仅感叹,这样美的月华,我无法手捧这银色的光芒来赠给你,不如回屋睡觉,希望还能做个美梦,以期梦中相遇。

路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望月怀思,历来是思念的主题。王维说,“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但那相思是一种男女之间的爱恋,而月光如水,那静静的相思,如涓涓甘露,低地净透人心,直落心底,打动着每一个有情之人。无论想念的是父母、朋友,还是恋人、或者只是不懂事的儿女,都可以透过月光来传达情意。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写这首诗的时候,适逢安史之乱爆发,叛军攻入潼关,杜甫携家小避难。结果后来听到唐肃宗即位,于是赶去助阵,打算为国效力,评定叛乱。不料,刚刚启程就被叛军抓到长安。明月当空,杜甫思念起自己的家人,于是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名篇。

诗作起笔,杜甫没有写自己困在长安的情景,而是时空穿越,想到此时正在鄜州的妻子。明月皎皎,她独自坐在闺中,想必也是在思念自己吧。可惜的是,那些不懂事的小儿女们,天真烂漫,根本不懂得惦记远在长安的父亲。夜深不能寐,只有妻子一个人孤独地望月。缓缓弥散的雾气渐渐打湿了她的云鬟,月亮的冷光也凉凉地撒在她的臂膀上。一轮月,两地情,何时才能结束这痛苦的生活呢?到时候也便不用再对月垂泪了!

一束月光,穿山绕水,投递在彼此的眼中,又从眼中越过,直抵内心最柔软的地方。那月光无比清冷,就像藏在心底的相思,飘渺、忧伤。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虽然明知道没法掌控,却仍然怀着美好的希望,期盼着夜夜的团圆。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这首诗的大意是:月光洒在院子里,地上仿佛铺了一层白霜。老树上的鸦雀也在这个时候渐渐进入了梦乡。夜深人静,秋露无声地打湿了桂花。今晚月色皎洁,人人都会望向她,只是不知道这惆怅的秋思会落在谁的旁边?举头是高悬的明月,低头是思乡的浓愁。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不管身处何处,只要能够望到同一轮月亮,就如同近在咫尺。可是那薄凉如水的月色,却直逼内心的寂寞与彷徨,斜斜地映衬出屡屡离思。

李白在《把酒问月》中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这是李白对人生幸福与无常的一种感慨。今天的人已经看不到古时候的明月,而今天的月亮却曾经照耀过古人。古人和今人逝者如斯,但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都曾对月感伤,望月怀远。千古离思,都不过是一束皎洁的月光。虽然历史的背景不断变换,但留在人们心中的情意却是相通的。

月光清雅、素淡,如一曲离歌波动人们的心弦。“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用自己对爱情和人生的全部理解,诠释了嫦娥奔月后的孤独,也点出了月宫的相思与寂寞。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嫦娥的离思,才引得月光如水,清新凉透,也载满了深深的浓愁。“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万古常新永远都是这轮明月,冷月无情却载着人间的离别与思念,她悠远、神秘,而又妩媚动人;监视着年华如水的人生和青春,滚滚东流的历史波澜。她承担着一次次的追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苍天。”她传达着人们间的相思与惦念,“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就是这样一道月光,透过重重的历史闸门,将她亲切幽冷的光辉无私也无情地洒落在人间。尘世几番梦回,唐诗如月,阴晴圆缺,照透古今相思,见证了人间的离合悲欢。每一段人生都是不同,但每一寸月光却同样皎洁、多情!

同类推荐
  • 学生热捧的当代名家散文:手心手背

    学生热捧的当代名家散文:手心手背

    本书作者秉着轻松阅读,理性思考,感悟生活,完善自我的宗旨从发表的众多文章中精心筛选,以期给学生以启发和感悟。
  • 敢问敢答

    敢问敢答

    本书从录像从录音从回忆中整理出数十万字的“问答”,挑挑捡捡地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大获读者的青睐。用本书敢字来修饰来修饰问答,有点可笑,有点张扬,更有点故意标榜,倘若你一口气或是两口气但绝不会三口气看完这本书时,就会觉得我的这个敢字用得挺恰如其分。
  • 我自己走过的路

    我自己走过的路

    冰心佚文的发现几乎是紧随《冰心全集》的出版而来,目前发现的冰心佚文遗稿,总共有60余万字,而本书只是个选本。目前发现并出版的佚文遗稿,则为冰心研究以至五四新文学的研究,提出了诸多的新课题。散失已久的美文,初次面世的佳作,记录冰心走过的路……
  • 炫风:中国明星城市发展史

    炫风:中国明星城市发展史

    某种意义而言,21世纪国际竞争既不是企业也不是国家,而是各具特色的城市圈。没有城市圈的形成和崛起,没有发达的大城市做后盾,没有人口和产业聚集以及城市的高度文明,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很难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力的国家。
  • 无敌铁拳:“突击英雄连”纪实

    无敌铁拳:“突击英雄连”纪实

    那已是上个世纪的早晨。燕赵故地朔风呼叫,水陆码头的天津卫硝烟弥漫。海河两岸冰天雪地,七连勇士们出生入死,在黎明前将红旗插上了金汤桥头,指导员马占海倒下了,子弹穿透了他的胸膛,鲜血和霞光一样火红,各路大军潮水般地向金汤桥涌来,战友们将那面旗帜高高举起……
热门推荐
  • 一起走过的岁月

    一起走过的岁月

    少年李飞宇从李家村走出来,就是为了寻找到他的父亲,乡土少年想在都市丛林里生存,总要经历一些背叛,阴谋,争斗,黑暗,才能成长起来。
  • 活该你爱我

    活该你爱我

    我非你良人,你也非我所爱,阿鼻地狱,我终归是要去的,你是天使,却堕落到爱我…………“值得么?”“值得。”
  • 巫妖王必须死

    巫妖王必须死

    自从冰封王座一战后,距离伊利丹败退回外遇已经过去了数年,和平的日子就要结束了,巫妖王2.0阿尔萨斯已经苏醒,在这节骨眼上,他手下的黑锋骑士团在此刻却迎来了一位传奇人物....(PS:男主是人类,女主是DK血精灵,本书只打算写到巫妖王挂掉,主题围绕着巫妖王之怒的剧情,偶尔会写一些男女主角互动的日常)
  • 大唐有妖僧

    大唐有妖僧

    大唐有妖僧,僧在乱世中。千山拦不住,鲸波影相从。挥云封天地,拨海起潮声。红尘一拂袖,深藏功与名。一个纯洁的和尚在一个充斥着老司机的大唐开始一段笑中带泪的传奇故事……
  • 世界上的特种部队考察(世界军事之旅)

    世界上的特种部队考察(世界军事之旅)

    青少年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他们不仅对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也对军事科学充满了强烈的好奇。真实地展现人类军事活动,也许我们无法成为一场军事变革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但我们可以把军事百科作为模拟战场。
  • 快穿之反派boss你好

    快穿之反派boss你好

    暮雪雅,影后,兼吃货一枚,但最后因车祸而死,后又收获逗比系统一只,为了复仇和系统签订契约,开始了攻略反派boos的道路,然而攻略了一个又一个,似乎永无止境,突然有一天,系统说完成了,然后雪雅高高兴兴的重生了,但这个跟在自己身后的邪魅男人是谁?!“你是谁!你要干嘛!”雪雅双手护胸,警惕的看着眼前这个狼一般的男人,“我是你老公,至于干什么,干你!”然后雪雅就被扑倒了,吃的一干二净,骨头都不剩了。甜宠文1对1
  • 谁把时光错落成泪

    谁把时光错落成泪

    全世界那么多的人,我们竟会如此有缘遇见,不是说要陪我看尽人间繁华吗?不是说要永远保护我吗?既然那样,你可不可以不要说再见,离开就像掉下的眼泪,你永远都不会知道它有多咸。阳光温热,岁月静好,你未来,我怎敢老去原来此生最怕的不是遇见过你,而是遇不见你
  • 我想和这个学校谈谈

    我想和这个学校谈谈

    奥比学院新生入学,高一年级在短短几天内被一个外号小鸡的神秘农村少年所统一。这个少年,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少年?
  • 一个农村残疾人的真实生活

    一个农村残疾人的真实生活

    原文为QQ空间日志,此为二次转载,绝对原版,首次发布,作为一名农村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和不易,为了生活一步步的成长起来,没有雨伞的孩子,只能努力奔跑起来。。
  • 两帝

    两帝

    她,生活在一个教书家庭,父亲早逝,靠母亲干活为生,她,有一个哥哥,立志考上壮元。父亲的事业和哥哥的志向影响了她,她也从3岁起念诗习武,到9岁,她的文才,武艺可以与哥哥不堪上下了,她就是**。她的身世可不简单,生活更是风波频频……让我们看一个普通民女认主归宗后的生活经历。不圆满的爱情经历,心却不曾碎。是欢喜冤家,还是严夫律己……一路风波,一路坎坷,到最后的结果又会如何?人生之道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