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996100000013

第13章 动静——浮躁,是不懂沉静的力量(2)

心理学上把这种状态称为“涌流”。“涌流”现象是一种让人非常愉快的体验,在涌流状态,人们全神贯注于所从事的活动,心无旁骛,他们的意识与行动融为一体。此时,人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只关注与当前任务有关的狭窄范围,忘掉了时间和空间。这个时候,如果心生杂念,哪怕是“我干得真不错”这样的想法,也会破坏“涌流”的感觉。

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说王羲之写字的时候他的仆人给他端来一盘馒头,他拿起馒头蘸着墨汁就吃了,而且完全没有注意到自己在吃“墨汁馒头”。因为这个时候他已经完全凝神入心,进入了“涌流”的状态,除了手头专注的工作之外,感受不到其他的事物。

曾有心理学家通过调查发现,和低成就的人相比,那些高成就的人成为成功人士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宵衣旰食,没日没夜地奋斗。事实上,绝大多数取得成就的人花在睡眠和娱乐上的时间并不比一般人少,那么,为什么在工作上花同样的时间,取得的成就却不一样呢?原来,在相同的工作时间中,低成就者真正进入“涌流”状态的情况只占总时间的15%,而高成就者的比重则占到了85%,正是这70%“涌流”状态的差异,决定了人成就的高低。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除去吃饭睡觉和必要的生活娱乐时间,其实大家真正可用的时间差不多,但为什么有人能用有限的时间取得比别人高得多的成就呢?关键就在于他们懂得“虚极静笃”,去除心中的杂念,进入“涌流”状态,将所有的精力和能量都投入手头的工作中。

心中的杂念越多,就越无法集中精力,对时间的利用率也就越低。所以,想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取得无限的成就,事半功倍地完成手头的工作,只能夺回被各种杂念占据的时间。心越静,杂念越少,我们所能真正有效利用的时间就越多,我们取得成功的可能也就越大。

图难于其易,为大必于细

老子有一句名言:“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解决困难的事,要从最简单的着手;做大事,也要由细微的地方开始。所以圣人从来不认为自己只做大事而不做小事,因此才能成就大事业。轻易许下的诺言必然很难守信,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往往就会困难重重,所以,圣人把所有的事情都当做困难的事情去做,结果反而不会遇到真正的困难。

在老子看来,世上无小事,只有把每一件手头的小事都当做大事来做,才能做好真正的大事。如果只想着做大事而忽略了手头的小事,则大事必然不成。正如英国诗人勃朗宁所说:实事求是的人要找一件小事做,找到事情就去做。空腹高心的人要找一件大事做,没有找到则身已故。实事求是的人做了一件又一件,不久就做了一百件。空腹高心的人一下要做百万件,结果一件也未实现。

成功是没有捷径可走的,需要我们将所有精力都聚集于一点,脚踏实地,老老实实地把点滴工作做足,这样才能够登上成功的巅峰。

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学问,都要精通,所谓一招鲜,吃遍天。假如你学了很多知识,但是没有一项是精通的,或者你根本没有体会到所学知识的精妙之处,那么你只是“半壶水响叮当”,在这种情况下,什么都懂就等于什么都不懂。

慧音法师有个生性鲁钝的徒弟叫般特,为了让他早日开悟,法师曾让寺里的50名弟子轮流教他,但都徒劳无功。无奈之下,法师把他叫到面前,逐字逐句地教他一首偈:“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

然后,法师对般特说:“般特,你不要以为这首偈稀松平常,只要你认真学会这首偈,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般特虽然鲁钝,但很有耐心,于是他按照师父的要求翻来覆去地学这首偈,终于领悟了其中的意思。过了一段时间,慧音法师就派他去给附近的信徒讲经说法。

那些信徒一听说愚笨的般特要来给他们说法,心中都有些不服气:“这样愚钝的人也会讲经说法?真是太可笑了!”不过,虽然他们心中这样想,但表面上仍然保持着应有的恭敬。

而般特因为是第一次给别人讲经说法,多少有些紧张,于是,他十分惭愧而又谦逊地对众人说:“我生来愚钝,在法师身边只学会一首偈,现在给大家讲述,希望静听。”接着他便缓缓念道,“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

果不其然,他刚刚把偈念完,众人就哄堂大笑:“可笑可笑,只会一首启蒙偈就敢来登台说法,我们早就倒背如流了,不如我们来说给你听吧!”

不过,般特没有被众人嘲笑的话语影响,而是不动声色、从容不迫地讲了下去,而且旁征博引,说得头头是道,新意迭出。众人惊诧极了,没想到一首这么普通的偈,竟然被般特说出无限深邃的佛理。

般特的讲法让众人陶醉其中,许久才回过神来。众人不禁感叹道:“一首平凡至极的启蒙偈,竟然可以理解到这种程度,实在是高人一等啊!”于是对般特肃然起敬。

虽然般特只学了一首偈,但他学得精通并懂得灵活运用,比起那些学了许多“大学问”却一样也不精通的人不知道高明多少。

其实做人也如般特学偈一样,与其好高骛远,只想着做大事,不如做好手头的每一件小事,把心从遥远的山巅收回来,着力于眼前手头的小事,一步一个脚印地积少成多,最终更可能成就大事业。

笑到最后才是大赢家

人生中的竞争犹如一场马拉松,第一个跑到终点的人是唯一的冠军,中途的胜负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即使一路上落后于他人,你也不必丧气,因为还没有到终点;即使一路上领先于他人,你也不必得意,因为还没到终点。正如《老子》中所说:“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不慎终也。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人们做事情,常常功败垂成,所以做事情慎始慎终,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如果细细体会,我们就发现许多事确实如此。我们如果被一时的成败牵制住,就会难以静下心来,从而陷入浮躁的心态中。但是我们如果知道,只有笑到最后的人才是真正的赢家,就会看淡一时的成败,而静下心来追求最后的终点。

有一个年幼的孩子一直想不明白自己的同桌为什么每次都能考第一,而自己每次只能远远地排在他的后面。回家后他问道:“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到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她望着儿子,没有回答,因为她不知该怎样回答。

又一次考试后,孩子进步了,考了第20名,而他的同桌仍是第一名。回家后,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妈妈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高低之分,考第一名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的人灵。然而这样的回答,难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吗?她庆幸自己没说出口。应该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呢?有几次,她真想重复那些被上万个父母重复了上万次的话——你太贪玩了;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以此来搪塞儿子。然而,像她儿子这样脑袋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时活得还不够辛苦吗?所以她没有那么做,她想为儿子的问题找一个完美的答案。

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没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肯定,她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在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母亲和儿子坐在沙滩上,她指着海面对儿子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起飞,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向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

我们许多人的成长与故事中的孩子十分相似,要知道,人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能否取得最后的胜利,不在于一时的快慢。如果我们能够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静下心来,遇到一时的胜败不气馁、不骄傲,矢志不渝地前进,那么我们必将获得最后的胜利。

同类推荐
  • 每天读点道德经

    每天读点道德经

    老子,姓李,名耳,谥曰聃,字伯阳。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道德经》是老子流传下来的惟一著作。在中国古典哲学的理论体系中间,《道德经》占据了一个十分特殊的位置。可以说,它是中国古典哲学这个大体系的基础。甚至有人说:“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文明流传下来的遗产,尽管汗牛充栋,但论及能总括中华民族的基本传统、思想与精神,当首数老子的《道德经》。”
  • 老子的提醒

    老子的提醒

    本书收录了道德经的原文,给出译文,并结合实例总结了老子对人的生存本原、根据、价值、意义、修养、方式等提出的见解。
  • 论语:玩诵本

    论语:玩诵本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最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其编纂者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内容很广,涉及哲学、道德、政治、教育、时事、生活、历史、人物等方面,是研究孔子生平和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朱子(熹)将其列为“四书”之一。《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大部分记言,小部分记事,全书20篇,约15000字。篇与篇、章与章之间隐含着一定的内在联系,篇名取每篇开头的两三个字而定。全书经过后世儒者的编订整理,在东汉末年定型。
  • 老庄意境与现代人生(修订版)

    老庄意境与现代人生(修订版)

    老庄意境,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遗存,不但仍在影响着现代人生,而且对现代人生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书旨在揭示和分析老庄意境,以便自觉地扬弃和借鉴它,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也可以增强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
  •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收录了培根的随笔散文,内容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论真理”、“论死亡”、“论宗教”、“论勇敢”等,这些随笔作品充分展现了作者的价值观念,既真实又诚恳,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立体而完整的培根,使读者可以一览这位科学全才的思想世界。
热门推荐
  • 飞骑

    飞骑

    只有成为了一个让别人仰视的“崇山”,如此才能得到自己的追求。梁垣从来不是一个以“天下大任”为己任的高人(高尚的人,简称高人),要不然他也不会长久以来为自己的第一次背后阴人成功而沾沾自喜。他想要的仅仅是,上对得起自己的兄弟朋友,下不触及到心灵的底线,仅此而已。新书《网游之血路》,已经上传,还望大家继续支持!!!点击、推荐、收藏,万分需要!!!大家多帮忙!
  • 青春的光阴

    青春的光阴

    时间在变,身边的人也在变,朋友,爱人,家庭,一次又一次的打击,终将改变一个人。当热情变得冷漠,又是谁会闯进她的心扉。
  • 我在泛世界不正常的生活

    我在泛世界不正常的生活

    在称为“泛世界”的平行世界中“学力”的发现利用衍生出魔法、科技、斗气等现实世界不存在的力量。CIT公司发现了它,其能对现实世界的人脑起到了开发的性质,以此创造出了『学力传输跃迁器』随着《泛现实法》的公布让人类探索并开发“泛世界”。
  • 淘气妖妃之王爷请接嫁

    淘气妖妃之王爷请接嫁

    摩崖下,魔谷中,魔莲花开,人魔分两界,勿相容!初见,她女扮男装,折扇轻摇,不喜那花心的沈王,立马潜逃,而他阁楼观望,那淘气的女子调戏买花的花童。再见,她带着猪八戒的面具满大街乱窜,投怀送抱,某人一脸得意,都这般主动,怎的放手?相知,愿做他最得力的助手,随他南征北战,比肩而立,笑傲天下。相恋,愿为她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深情凝望“你是我此生的唯一”。熟知,深宫变身,“无论你是什么,我只爱你。”遇劫,我们依旧并肩作战,哪怕魂飞魄散。千年,缘分是否依旧眷恋?
  • 往尘传说之轶事坊

    往尘传说之轶事坊

    这里是轶事坊,有许许多多奇特的古物,每一个古物都带有自己的故事,每一件古物都是为了等待自己的主人,谁说古物没有灵魂,在这里,轶人因缘而生,故事因缘而起。
  • 万宝小仙

    万宝小仙

    姐叫何渺渺,一次飞行意外踏上仙途。修为不高没关系,姐有灵药。灵药吃多了没关系,姐还有仙药。见过吃出来的仙麽,姐就是此类。不要问姐为什么不渡劫,姐有避劫法宝。更不要问姐为什么这么嚣张,没看姐身后还有一头凤凰跟随麽。姐要走的路,就是让你们无路可走……
  • 重生之极品宝镜

    重生之极品宝镜

    前世,她就是灾星父死母亡,收养她的堂叔意外中终生残疾,夫婚夫离奇失踪,她孤苦的死在地下室,当她重生,手持家传宝镜,赌石、古玩、医学一切在她镜下原形毕露!这一次她要做学霸,做精英,带领全家发家致富,做个内外兼修的白富美,出任CEO,迎娶高富帅!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末世的临界点

    末世的临界点

    颤:“对不起长官。”吕森:“我不想再听到这句话!我开始怀疑我的名字就叫‘对不起长官’了,你能不能再仔细点,犯罪现场这么多疑点,难道都没发现什么踪迹吗!”颤:“请问长官发现了什么。”吕森:“犯罪现场死了人不是吗。”颤:“……厉害了我的哥。”
  • 超时空爱与战绩

    超时空爱与战绩

    公元2200年,统一后的“地球联邦”。因为人口的剧增自然资源的枯竭很多生活在底层的低收入者和一些怀揣梦想的人们在联邦的政策下向月球进行殖民。在极其恶劣的生存条件下开拓那里的矿产和资源,并向地球输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他们的后辈积累了巨额财富,并在那里组建了很多新的社区以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在那里生活。在巨大的生存环境压力下迫使他们再在科技方面积极研发。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超越了地球。在公元2340年的时候,月球上的人类出于将来发展的考虑不顾地球民众的强烈反对开始进行克隆人类的繁衍。这在人类历史上还是首次。
  • 西周——氏族宗法的文明

    西周——氏族宗法的文明

    本书内容包括:西周一代的兴亡;以礼制为命脉的宗法社会;礼乐昌教化;社会经济的发展;等级分明的生活状况;鼎盛的宗教;历史探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