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996100000011

第11章 得失——如何看待人生必要的丧失(2)

孙叔敖在险恶的仕途中始终保持不惊不惧,只因他心中淡定。在古人看来,有人之所以能做到宠辱不惊,其根本在于将安危放在自己身上来承担,以行仁义为人生追求,不趋利避害,不自以为是,以坦荡胸怀看人世浮沉。这样的人往往阅世已深,知生之艰难,为人不易,是明理者。明理者不在于一事一物的纠缠中,而在于包容宽厚,不以一己心胸衡量别人的喜恶,既然知道什么是宠什么是辱,自然处变不惊。一如古语所言,“需历一番风雨,方才洞悉大千”。但淡泊自然并非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显示了长远眼光,不与他人一般见识的博大情怀,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实在是异曲同工,更颇有魏晋人物的旷达风流。

从来圣贤皆寂寞,是真名士自风流。淡看昔日富贵,笑对人生沉浮,人才能活得潇洒惬意。

62岁的苏轼被贬到海南时,天空正下着绵绵细雨,斜风吹打在身上,透出一丝凄凉。虽然居陋室,食粗饭,但苏轼并不以为苦,倒是经常和当地士绅百姓共叙桑麻乐事。他也不以文豪自居,入乡随俗,身披当地衣冠,走街串巷,享受难得的清闲。

一次,苏轼来到一座山头,惹来一个黎山樵夫的善意笑声。虽然语言不通,但樵夫看得出,他是一个身居山林的贵人,出于对他的好感,慷慨地送了一匹布,好让他抵御寒冷的海风。

他和周围的邻居关系也非常融洽,左邻右舍常送饭食给他。当他向人们说起往事的时候,脸上总是乐呵呵的,并没有伤感怅然之色,笑称“昔日富贵,一场春梦”。

而事实上,苏轼在海南的谪居生活是十分困顿的。岭南天气湿热,地气蒸溽,而海南为甚,这对于年老的苏轼无疑是难以适应的。但是苏轼去世前自题画像却将贬官黄州、惠州、儋州看成是自己的平生功业。苏轼对苦难并非无动于衷、麻木不仁,对政敌的迫害也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以一种积极的人生姿态来对待接踵而至的不幸,从而蔑视丑恶,消解痛苦,蕴涵着坚定、乐观的精神。

这就是为什么林语堂把苏轼称作“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被贬到杭州,苏轼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被贬到黄州,苏轼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被贬到惠州,苏轼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被贬到儋州,苏轼说:“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或许,这一首《定风波》最能表现苏轼这种宠辱不惊的态度: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林语堂称苏轼为“无可救药的乐天派”,苏轼的观乐不就是来自他的宠辱不惊吗?《菜根谭》里说:“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为人的境界自当如此,视得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挂于心;视得失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不心惊。毕竟,除了得失宠辱,人生还有许多值得在意的东西。

无私之心,成全私心之利

老子说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天地自然而生,不为万物,不为人。天地的“不自生”,正是天地极其自私的道理。在这里,老子所要表现的是天地的“极私”,同时也是天地的“至公”。

从万物个体的小生命来看,死亡仿佛极为不幸;但从天地长生的本位来说,生生死死只是万物表层的变相。万物与天地本来便是一个同体的生命,万物的生死只是表层现象的两头,天地能生能死的功能,并没有随生死的变相而消灭,它本来就是一个整体的大我,无形无相,生而不生,真若永恒似的存在着。

依据这种观点,“公而忘私,故能成其私”便成为千古颠扑不破的无上法则。

东汉时期,有一个名叫甄宇的在朝官吏,时任太学博士。他为人忠厚,遇事谦让,人缘极好。有一年临近除夕,皇上赐给群臣每人一只外番进贡的活羊。

具体分配时,负责人为难了:因为这批羊有大有小,肥瘦不均,难以分配。大臣们纷纷献策:

有人主张抓阄分羊,好坏全凭运气。

有人主张把羊通通杀掉,肥瘦搭配,人均一份。

……

朝堂上像炸开了锅,大家七嘴八舌争论不休。这时,甄宇说话了:“分只羊有这么费劲吗?我看大伙儿随便牵一只羊走算了。”说完,他率先牵了最瘦小的一只羊回家过年。

众大臣纷纷效仿,羊很快分发完毕,众人皆大欢喜。

此事传到光武帝耳中,甄宇得了“瘦羊博士”的美誉,称颂朝野。不久,在群臣推举下,他又被朝廷提拔为太学博士院院长。

甄宇牵走小羊,这是一种无私之心,但是,他因此得到了群臣的拥戴、皇上的器重。可见,无私之心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由大私到大公,或由大公到大私,都是“道”。但是,由大私起步,路就在脚下,是从下往上走,普通人容易看见,也容易实行;由大公起步,路在虚空中,是从无往有走,需要很高的悟性才看得见,只有深具智慧者才能深明其理,并依道而行。

许多大公无私之人表面上看似因为无私而失去了许多,殊不知,他们得到的却更为丰裕。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如果不将自己局限在狭小自私的位置,获得的将会更多。

在人生的大道上,总会遇到许多公与私之间的艰难抉择,选择大公无私,不仅救了别人,有时更是自我的救赎。

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连长忽然发现一架敌机向阵地俯冲下来。依照常理,发现敌机俯冲时,要毫不犹豫地卧倒。可连长并没有立刻卧倒,他发现离他四五米远处有一个小战士还站在那里。他顾不上多想,一个鱼跃飞身将小战士紧紧地压在了身下。此时一声巨响,飞溅起来的泥土落在他们的身上。连长拍拍身上的尘土,回头一看,顿时惊呆了:刚才自己所处的那个位置被炸成了一个大坑。

忘记自己的安危去保护小战士,反而保住了自己,这位连长正是选择大公而成全私心之利的最好说明。

至公便是至私。好比两个结伴登山的人,突然遇到寒冷的天气,加上饥饿疲惫,其中一人不支倒地。另外一个虽然也累得难以支持,但是为了救自己的朋友,他拼尽全力把朋友背下了山。但也正因为他背负一个人,使自己充分运动,才免于被冻死。如果助人者当时没有救人之心,只顾一己私利,最终二人都可能难逃冻死的厄运,细想,正是大公无私的举动拯救了自己。

人们如果能够效法天地的法则立身处世,去掉自我人为的自私,把自己假象的身心摆在最后,把自我人为的身心看成是外物,便是真正摒却了私心。只要奋不顾身,为义所当为的需要而努力去做,那么,虽然看似把自身的利益置于最后,其实恰好是一路领先,光耀千古;看来虽然是外忘此身而不顾自己,其实是做出了一个身存天下的最好安排。这也就是道家所倡导的“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的做人道理。

想得到的越多,失去的越多

孙子和祖父进林子里去捕野鸡。祖父教孙子用一种捕猎机,它像一个箱子,用木棍支起,木棍上系着的绳子一直接到他们隐蔽的灌木丛中。野鸡受撒下的玉米粒的诱惑,一路啄食,就会进入箱子,只要一拉绳子就大功告成了。

祖孙俩支好箱子藏起不久,就有一群野鸡飞来,共有九只。大概是饿久了的缘故,不一会儿就有六只野鸡走进箱子。孙子正要拉绳子,可转念一想,那三只一会儿也会进去的,再等等吧。等了一会儿,那三只非但没进去,反而走出来三只。

孙子后悔了,对自己说,哪怕再有一只走进去就拉绳子。接着,又有两只走了出来。如果这时拉绳,还能套住一只,但孙子对失去的好运不甘心,心想着还会有野鸡回去的,所以迟迟没有拉绳。

结果连最后那一只也走了出来,孙子最后一只野鸡也没有捕到。

老子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讲的便是要我们知足,不必贪求太多的身外物。孙子最终没有捕到一只野鸡,就在于他的贪求。

人生追求的东西总是层出不穷,当我们停下脚步回头看时,会发现,若能守住我们已经拥有的东西,便已足够富有。黄美廉用她的亲身经历为我们阐释了人生的富足。

黄美廉自小就得了脑性麻痹,病魔夺去了她肢体的平衡,也夺走了她发声讲话的能力。从小她就活在肢体不便及众多异样的眼光中,她的成长充满了艰辛。

然而,这位坚强的女孩没有让这些外在的痛苦击败她内在奋斗的精神,她昂然面对。经过努力,她获得加州大学艺术博士学位,她用手当画笔,以色彩告诉人“寰宇之力与美”,并且“活出生命的色彩”。

“请问黄博士,”在一次讲座上,一个学生问她,“你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你怎么看你自己?你没有怨恨吗?”

“我怎么看自己?”美廉用粉笔在黑板上重重地写下这几个字。她写字时用力极猛,大有力透纸背的气势。写完这个问题,她停下笔来,歪着头,回头看着发问的同学,然后嫣然一笑,继续在黑板上龙飞凤舞地写起来:

我好可爱!

我的腿很长很美!

爸爸妈妈这么爱我!

上帝这么爱我!

我会画画!我会写稿!

我有只可爱的猫!

还有……

台下所有的人都沉默了,面对众人的沉默,她在黑板上写出了她的结论:“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掌声响起。这一刻,有一种永远也不会被击败的傲然,写在她的脸上。

的确,人生短暂几十年,赤条条来,又赤条条去,何必物欲太强,贪求身外之物?“身外物,不奢恋”是思悟后的清醒,它不但是超越世俗的大智大勇,也是放眼未来的豁达襟怀。谁能做到这一点,谁就会遇事想得开,放得下,活得轻松,过得自在。

其实人生是贫穷还是富有,是黑白还是彩色,都在于我们自己。如果能接受自己所有的缺憾,接受这份不完整的生命赐予,那么自然能更快乐地活着。一个人若总看他人的优越面和自己的缺失,心中的怨恨就会与日俱增。接受自己,接受现实,相信自己已富有,已完美,生命将无憾。

正如《老子》中所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同类推荐
  • 不一样的逍遥游

    不一样的逍遥游

    本书作者试图用简单的言语表达出以往哲学研究成果的思想真谛,讲述各派哲学家的人生故事。内容包括:人类历史寓言、人类幸福童话、谈谈人生问题及人生逍遥哲学。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叁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叁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这套书以胡适在北京大学的所有哲学讲义为母本,再综合胡适关于中国哲学的其他著作整理而成,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最全的胡适哲学体系,让读者最直接的感受哲学大师的风采。
  • 大学论·学习创新论

    大学论·学习创新论

    事实与价值认同是每个生命体思想理念与行为发生的前提,所不同的是思想理念产生是以事实理性为基准,而行为的发生却是以价值性为前提的。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论语)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论语)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美学思考力——创造经典的构图法则

    美学思考力——创造经典的构图法则

    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称得上是优秀的作品?什么样的作品能成为经久不衰的名作?这些问题或许是许多欣赏名作的观者都会产生的疑问。名作之所以脍炙人口,自然有它的过人之处,而在本书中,从构图的角度对名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分析作品中的构图特征,挖掘大师笔下出色的构图手法,帮助我们提升版面的组织能力,以及增长自身技能和艺术涵养。在灿若星辰的艺术大师笔下,每幅作品在构图上都具有各自迥异的特征,本书借鉴了西方绘画艺术上众多优秀的名家名作,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为读者揭开大师作品中精辟的构图法则。
热门推荐
  • 安广县乡土志

    安广县乡土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穿越千年以后

    穿越千年以后

    丑女文陌桑穿越千年以后变成一名青春美少女,通过她的眼睛看到未来1900多年之后人们的生活:在未来的世界看病不用钱,吃的、住的、穿的、用的,全部都免费,一个人一生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通通都是免费的,人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工作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成就感和实现自己的梦想。
  • 明初寒门子

    明初寒门子

    一样的历史,一样的人物,且看王安这只小蝴蝶怎样煽动大明的历史!
  • 掉进总裁的陷阱(全本)

    掉进总裁的陷阱(全本)

    什么?他竟然被一个女人给骗了,是,就是那张清纯可人的脸。她想怎么样,他耐心的等她醒来。如果她敢有任何的非分之想,那就别怪他翻脸无情,他是不惜为一个女人一掷千金,但是假如敢跟他玩城府,她就一个子儿都捞不到。口号:打造最酷最有型的男主!!!喜欢丫头文文的姐妹们都可以来群里逛逛,用砖头狠拍丫头哦!群号:85572790(敲门砖:书中任一人名)
  • 回不去的曾经

    回不去的曾经

    四年前,你没有错,只是没有爱我很久,只是没有为我停留,只是爱的不是时候。四年后,你他妈回来霸占我生活干嘛!我的青春里只有丧偶,没有前任!她叫毕然,度过了荒唐的青春校园,带娃步入社会。他叫闵雪枫,一场意外,失去了毕然。再见面,物是人非,爱却依旧。
  • 青春你还好吗

    青春你还好吗

    那年秋天,冷唯兮遇上了他,她冰冷的心被慢慢感化,等她发现自己自己的心里全是他的时候,颜槿寒给了冷唯兮最沉重的一击,他离开了,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多年后,再见,他是她的顶头上司,冷唯兮原以为可以平静地面对这一切,可却......
  • 古代的舒心日子

    古代的舒心日子

    芷晴是一个普通的从农村出去的现代女孩,父母早亡爷爷去世让她失去了生活目标。瑾娘是个没有什么追求,内心有些怯弱的古代农家女孩,对于自己的人生从来没有自己的意见。两个完全不同的灵魂因为一颗神秘的水滴结合在一起,新的家人环境新的性格,她将会走向新的人生。一个男人突然出现在她的生命中,在这个女人毫无地位的世界里她是否能过上自己的想要的生活,命运无法改变的时候,她是否能让生活更加的多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神之守护战

    神之守护战

    冷面男生背负离奇使命,父母被害死?三岁杀遍荒星,控制着“魔”?起点是神界,且是神之首。守护者的使命,无限失去。但是,我还想保护你们,守护我想珍惜的人。用这颗,魔心。
  • 农作物实用新技术

    农作物实用新技术

    《农作物实用新技术》共分10部分,即蔬菜育苗基础、蔬菜种子和种子处理、蔬菜育苗的环境条件、蔬菜育苗基质、蔬菜育苗的设施设备、蔬菜育苗的病虫害及其防治、蔬菜育苗的播种和苗期管理、蔬菜穴盘育苗、蔬菜嫁接育苗、主要蔬菜育苗技术等,基本涵盖了蔬菜育苗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技术环节。此外,本书还配有部分育苗关键环节彩色图片。为了照顾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对于每种蔬菜,不仅介绍了先进的穴盘育苗技术,对土床育苗和营养钵育苗等传统育苗技术也进行了介绍。本书适于广大蔬菜种植户以及基层农技人员使用,也可作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教材。
  • 我们怎样读书

    我们怎样读书

    本书是范寿康1927年任春晖中学校长时主编的。早期的春晖中学,曾荟萃了一大批名师硕儒,如李叔同、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等先后在此执教,有“北南开,南春晖”的美誉。在课外读物泛滥的今天,民国最著名的中学——春晖中学编辑的课外读物是怎样的?令人好奇。几十位如雷贯耳的文化大家躬身为中学生讲述读书与思考的门径。他们娓娓而谈,使读者在平和、风趣、谨严的谈话中找到读书的真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