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是20几岁年轻人进入社会后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懂得借力善于借力,能够最大化发挥你的人脉优势。
借力打力,能使成功翻倍
茨威格曾说过:“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应付生活中的无边苦难的。所以,自己需要别人帮助,自己也要帮助别人。”借力使力、顺势而为,可以事半功倍。
汉高祖刘邦就是一个善借别人才学的高手。
一次,他在大宴群臣时,问在场的文武百官:“各位知道,项羽是有胆识又善战的将军,我自愧不如。可我能打败他而得天下,这是为什么呢?”
高起和王陵大声回答道:“陛下能在胜利后与全体将士共同分享果实,而项羽却嫉妒立功的将领。他不喜欢有头脑、有能力的人,打了胜仗也不封赏,得了土地也不肯赐予部下,这是项羽不如陛下之处。陛下得人心故而胜利,项羽失人心故而失败。”
刘邦却笑着说:“你二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论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镇国、爱民、策划军需供给,萧何有万全之才,我自知不如他;论统率百万大军,攻无不取,战无不胜是韩信的专才,我甘拜下风。但我能善任这三杰,让其各自发挥才能,这是我取天下之道。而项羽不懂用人,又不能容人,部下又缺少有才之士,连唯一的贤臣范增他都事事猜忌,处处防备,最后弃之不用,这正是他失败的原因。”
借力打力,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加强自己的力量,引导有害的力量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变有害为有利的力量,变被动为主动。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是有限的,所以必须依靠着有各种才能的其他成员,个人的力量因此才会更强大,这也是扩展人脉的意义所在。
善于“攀亲拉故”,主动争取人脉
有“心计”的人,善用“攀亲拉故”的方法加深彼此间的关系,如果是对对方有所求时,运用这层关系,就能让自己所求之事成功的可能性大大提升。
清朝末期赵某,参加科举屡试未中,费尽气力最后总算得了一个秀才头衔,在偏僻的小山沟里当一个私塾先生,教村里几个儿童以换取日常之粮食与衣物。
赵某虽说不能金榜题名,但博学精深,对自己学生的教育非常重视,千方百计地教学生些“格物致知”之学,虽说山村偏僻,但他对西方的知识仍有所闻,赵某异常欣赏,于是经常教这些知识给学生。
有一次,为了给学生建一间动植物标本保存室,他想方设法地去筹钱,村里借了,去邻村,邻村借了就到乡里……最后,在实无出路的情况下,他到了城里,希望找几个老乡想想办法。
当听说有一个老乡现已有家财万贯时,他欣喜若狂,满怀希望地前去借钱,却不料这位老乡吝啬异常,一个子儿也不给就把赵某赶了出来。
赵某遇到这种屈辱,叫他如何咽得下。不过,冷静之后,赵某想到这个老乡对村里特别是儿童教育还非常有用,跟他关系搞好了,以后的教育经费就好办了。于是,他想出了一计去见这位老乡。
赵某找来族谱,经过认真查找,他发现传宗接代下来,尽管自己的年龄只有31岁,而那位老乡年龄已58岁了,但严格来说,这位老乡应叫赵某“表叔”。
最后,在族谱的面前,这位老乡再也不敢嚣张,赵某轻松借到了所需的经费。
赵某找到了与这位老乡的裙带关系,借此达到了目的。攀亲结交的技巧并不复杂,只要在与人初次见面时,运用各种方法拉近与对方的感情距离。感情拉近了,陌生感自然也就消除而变得熟悉起来。
海外游子不远万里,跋山涉水,也要归国探亲访友,也希望最后落叶归根……人们对故乡怀有特殊的亲切感。拜访中的攀亲拉故,就是用这种美好的情感,去创造有利于达到目的的心理环境。
攀亲拉故,在一定场合和情景下,可使陌生变得熟悉,疏远变得亲近,冷淡变得亲热,拒绝变成悦纳,阻挠变成支持。善于攀亲拉故的人,容易与人产生共鸣,找到共同语言,也更容易得到帮助,它与互话家常一样起着缩短心理距离的作用。
亲者,近也;故者,旧也。亲与故,往往给人一种美好的回忆和情绪体验。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对同一事物在不同地点很可能产生不同的情感,而环境影响往往是制约情感和情绪的重要因素。攀亲拉故缩短了你对别人的心理距离,这也是一种赢得好人缘的艺术。
小人物也能救命
营造人脉,不可忽视身边“小人物”的作用。许多领导身边的“小人物”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清朝雍正皇帝在位时,按察使王士俊被派到河东做官,正要离开京城时,大学士张廷玉把一个很强壮的佣人推荐给他。此人办事很老练,又谨慎,时间一长,王士俊很看重他,把他当做心腹。
王士俊任期满了准备回到京城,这个佣人忽然要求告辞离去。王士俊非常奇怪,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人回答:“我是皇上的侍卫。皇上叫我跟着你,你几年来做官,没有什么大差错。我先行一步回京城去禀报皇上,替你先说几句好话。”王士俊听后吓坏了,好多天一想到这事就两腿发抖,暗自庆幸自己没有亏待过这人,否则,要是对他有不善之举,可能命就保不住了。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千万不可轻视身边的那些“小人物”,跟他们搞好关系非常重要。这些人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是到了关键时刻,说不定就会成为左右大局、决定生死的“重磅炸弹”。
历史上许多老奸巨猾的政客都深谙此理,即使在公事公办之际,也不忘与这样的人拉上关系,一旦交情确立,他就能够从中得到源源不断的好处。
戴笠当军统头子时,逢年过节,都要派人出去送礼,这礼并非是送给达官显贵的。他手下的人把汽车停在国府路(今南京长江路)附近,到了黄昏人静的时候,就会有人过来问:“戴局长有东西交给我吗?”然后接过红包悄然离开。
这些人都是总统府里的听差、门房、女仆或是文书,虽然地位卑微绝不可能参与军国大事,但他们毕竟天天在蒋介石身边。
戴笠并不是时时刻刻可以跟随在蒋身边的人,而这些人就不一样了,天天都侍候在蒋身边,蒋的行为情绪的变化,全瞒不过这些人的眼睛。
对戴笠而言,这些信息的作用还不是最重要的。公文积压在官场中是常事,有的一搁就是一年半载,有的只要搁上十天半月,即使批下来,也是另一种结局了。军统上报的公文,耽搁在蒋那里,戴笠是不敢催办的。可是清洁女工就有这样的便利,她清扫蒋的办公室时,只要顺手在文件堆里把军统的公文翻出,放在上面就完事大吉。戴笠的部下再有神通,也不敢随意进蒋的办公室,这件事非她莫属。
所以,平常无论是说话还是办事,一定要记住:把鲜花送给身边所有的人,包括你心目中的“小人物”。不要总是时时处处表现出高人一等的样子,要知道,再有能力的人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办好,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也不可能一个人赢得整场比赛。在经营管理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有了人才会有事业,有情义,同时也才能带来效益。说不定,有一天,你心目中的小人物会在某个关键时刻成为影响你的前程和命运的大人物。
小人物的力量汇在了一起,也许就足以推翻任何一个大人物。所以,不要轻易得罪小人物,不要与他们发生正面冲突,以免留下后患。要学会与小人物交朋友。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不能用实用主义的观点去处理与小人物的关系,不要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到“有事才登三宝殿”时就晚了。记住:你平时花在“小人物”身上的精力、时间都是具有长远效益和潜在优势的。在不远的一天,也许就在明天,你将得到加倍的回报。
上面列举了这么些例子,绝不是说要我们也要学他们的样子,干一些收买、拉拢的勾当,但人在屋檐下,怎敢不低头?要想说好话、办好事,还应对“宰相家奴七品官”这句话赋予新的理解,即不要轻视你身边的任何人,有道是“深山藏虎豹,田野隐麒麟”,更何况一百个朋友不算多,冤家一个就不少,越是小河沟越可能会翻大船。在芸芸众生之间,有着无数能够在关键时刻大显神通助你成功的“贵人”,或陷你于死地的“小人”。所以,要营造广茂的人脉关系,就要随时随地广泛交往,重视身边的小人物,多结善缘才行。
让诤友充当自己的镜子
你是否发现,朋友中总是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从不给你甜如蜜的奉承,也从不给你不切实际的打击,但又总是实话实说,直陈你的过失。他们就是我们一生中不可或缺的朋友——诤友。
拥有诤友是生命的幸运和福气,因为他们能像镜子一样帮你认清自我。他们对我们直言不讳、肝胆相照,既给予我们真诚地关心,又会直言指出我们的盲区和瑕疵,帮助我们获得快乐、成功。
在这个纷繁芜杂的世界里,只有乐于结交诤友的人,才能改正错误、避免失误,不断取得进步。唐太宗李世民在历史上是一位以善于讷谏而闻名的帝王,他在结交诤友方面有许多趣闻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