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913900000001

第1章

十方人天生淨土。名不必傳。以淨土本超乎名相之外也。今之人乃多以生淨土傳。是耶非耶。又且諸書互異。事蹟或不同。蓋難定矣。讀經之暇。輒取友人寄來各傳。刪而存之。不增一字。間有長篇。仿史例。縮長為短。亦不易一字也。表其修西。不斷其生西。去取之權。不可冒也。以之引蓮華之一脈。破長夜之昏沈。近之矣。果有自信圓宗。深入佛海。上遊樓閣。俯聽靈禽。此一卷書。未嘗非流水光明中鳴空天樂矣。諸作以見聞之次第為次第。歲歲增之。始志於同治甲子。初刊於光緒丁丑。標其類。曰比丘。曰比丘尼。曰居士。曰善女人。曰童女。曰雜流。曰異類。 述定意老宿事

(武林)汪善慶

定意。武進人。生於乾隆庚戌。以禪宗主席嘉山。兼以淨土接後進。嘗謂徐國楨曰。我近來不及從前。從前用功力時。飲食不甚知味。今頗知味矣。避兵於江北。在雨聲庵佛七會中。振起多眾善根。不事矜持。後學淄流。仰為山斗。不務名而求實者也。坐化從容。弟子有家法。

書定意老宿事後

(如皋)蔣元亮

德生謂善財曰。汝不應修一善。照一法。行一行。發一願。得一記。住一忍。生究竟想。汝不應以限量心。行於六度。住於十地。淨佛國土。事善知識。今之修淨業者。入於方便。迷於究竟。竟不知純想即飛必生天上。若飛心中兼福兼慧及與淨願。自然心開見十方佛。一切佛土隨願往生。亦不知我若欲見安樂世界阿彌陀如來隨意即見。得一大木。斵而小之。稍有出格。譁然生訾議。伏種種根。粉飾遷就。老宿不為也。老宿。淨土中人也。生於娑婆。視娑婆如淨土。故人以淨土中人待之。其精詣入神未知若何。於大乘第一義。聞之熟矣。於一切時處。見一切彌陀。當不作戔戔舉動也。

天寗普能嵩禪師淨土詩序

(吳淞)范國俊

自來禪淨兩家。強分門戶。讀永明四料揀。知萬修萬人去。一條大路矣。然鈍根或難語性宗。上智又淺視淨土。二者葢交譏焉。夫禪是淨土之禪。淨是禪之淨土。不明乎此。雖坐破蒲團。焉知心即是佛。執持名號。何云佛即是心。佛性遍虗空滿法界。世間山河大地草水禽魚。無一非吾妙明心性中物。則此七寶樓臺。六時花鳥。何莫非吾感應所交變化所作乎。普能長老。余曩遇於天寗寺。禪淨兼修。洞明公案。十數年後復晤於毗陵丈室。執手謂余曰。吾今專念佛矣。出其淨土詩百八首而問敘於余。披閱一過。如願力擊開彌勒閣信根直上妙高峯。應無所住名蓮土纔有纖塵號境風。念念不生秋月現心心無所覺花圓等句。是於淨業中的的指出禪理。又禪歸淨土本同體淨入禪心即共源。真禪淨打成一片矣。然則普長老昔日談禪。是淨土之禪。今日念佛。是禪之淨土。又何疑哉。嗟乎。娑婆濁世。何必再來。兵燹餘生。當思特出。念佛橫超三界。華開聞法。畢竟禪淨殊途同歸也。因歡喜讚嘆而為之序。至於因言顯道。得意忘言。當求言中意並言外意。勿斤斤於字句工拙。是為善讀是詩者。

鳴皋傳

蓮 發

鳴皋。如皋人。出家住持定慧寺。戒行清。淨土切。正行勤。故許中丞唐刺史徐訓導熊文學等。咸尊敬之。退居後。遊方參問。其志不衰。臨終有往生之兆。或曰。既卒後。邑人夢見城外某廟神。奉鳴皋之約束。錄取念佛人名。擕之西往。或曰。有人夢送至西方冰玉河而去遂遠。此皆鳴皋精誠之所感現也。在寺之時。正紅巾擾天下。唯上海一粟菴。掘港西方寺。能蘇僧伽之困。如皋雖無大建立。而有善知識。從容化導於無形。法器時鳴。賓客不襍。儼然輝映於江之北焉。譚何吳石薛徐高等諸居士。於數年中。能圓發善根。入諸法要。一幢之在。面面都靈。未生淨土以前。有此力用。其不遺一物願同往生之局量可知矣。

法師身後緣記

(無錫)余 治

有乘戒法師者。居蘇州城外小普度。能講說佛法。一時興起者甚眾。若居士徐古璵。女士姚古明。皆其弟子也。淨業精勤。嘗著詩一卷。諷詠箴規。揚清激濁。今其詩。與尼量海居士彭際清善女人陶瓊樓所作。共成一編。名曰吳門四眾弟子淨土詩云。玉尺初作諸生時。赴浙闈還。路經其地。懷自所作淨土文字以求正。入門。則佛事匇匇。賓客濟濟。已圓寂第七日矣。悵然一拜。焚所作於靈案香爐而去。

頌德慈老宿

(儀徵)陳則競

德慈。廣西隆安雷氏子。生而茹素。十八歲。落髮於九華。即受具。結茅終南山。修禪觀。久之出遊。訪善知識。復入終南山。住六年。官兵搜山。又出遊。檢藏焦山。因緣得遇高旻方聚成禪師。遂傳心印。主席高旻二十年。法筵頗盛。塔燬。紅巾至。欲殉高旻。眾止之。往往以瑜伽燄口。取信於人。卒時俗壽八十三云。生平淨業頗勤。依觀音甚切。殆中品以上人。頌曰。

一杯甘露  十年終南  高旻高旻  是誰同參

書靜波禪師事

(如皋)黃文波

靜波為金山首座。性直而清。懇切於佛法。知因識果。方便接人。或用禪規。或以淨土。葢一以佛之解脫為本。故無多霑滯。一往而能離。近今罕有者。臨終安詳。頗有往生之驗。

書靜軒禪師事

(泰州)周國定

孤迥迥者非禪也。而昏擾擾者亦非禪。冷冰冰者非淨也。而熱烘烘者亦非淨。必有超乎境地之外。而後本性長伸。本願長滿。此中何嘗能苛責到秋毫分際。而一往獨到之處。亦自有不可掩而默。有以成己成人者。吾於靜公見之矣。淨在於心。感現為土。固不以尺寸形迹待人。逝者如任。生者如熊。皆其門下也。

雞園念佛僧文明事略

(江都)鄭應房

本然。字文明。天長人。出家本縣龍崗白衣菴。寶華山受具戒。赴阿育王寺然一指。性誠切。微鈍。既參訪金山高明天寧崇福。已悉大意。然常以桶底未脫自愧也。與人共住一菴。因緣遇玉尺。遂彼此相策勵。既而同聚高郵放生寺。又同遊於淮訪龔大令。又同赴雞園念佛道場精進者七日。松雲明舟達源張淨庸皆至。未幾而歸寺。結壇誦普門品經。禮大士聖號每日千拜。數月而卒。葢向西合掌。神明安住於念佛音中也。常以念佛三昧許玉尺。玉尺不敢當。而本然之嚮往愈切。故其逝也。專精念佛。不襍以他。兼為法幢之故。憂至於死。有心哉。松明達庸。亦先後化去。往往有淨土之徵云。

書明舟師事

(泰州)孫蘭舫

文明之死也。玉尺頗以明舟為友。久之而後達源至。三人皆淨土純品也。骨董者文明也。綿密者達源也。若明舟。則亦密亦疎。亦通亦塞。當法用之初。機事未靈。淺人誤事。英俊之立足已難矣。主伴之神明。又或疎而未接。故生多種移游。一旦而退入中中。亦事情所必至。此人固中中以上材也。

書達源師事

蔣元亮

達師之為人。綿密懇切。不以世事攖心。而利生念佛。一往而愈真。有迢然不可及者矣。徒以事緣之未集。道場人跡。一散而難收。雖賢智者亦不免久而思懈矣。機中於中而事應於外。故一移而去。遂不能烹煉其材及身而成上品可惜也。然而精純之氣。渾穆之思。慈德之殷。願力之切。有彌久而長令人思者。文明而外。此其一也。

僧心莖別傳

(儀徵)于養浩

心莖。字如恒。一名凝和。揚州人。出家受具參訪有年。晚乃住雞園甚久。病而後歸。曾與養浩玉尺三人作淨土願。又與玉尺在祝仙洞。發度生之願。其心甚雄。好作功德利益。行瑜伽燄口。多奇感云。淨土以音聲而得入。最為妙機。心莖每引聲讚禮。或跪誦圓通二十五聖自述生平。圓滿浺瀜。令我神遊大淨土也。

靜悅傳

周國定

靜悅。嘉善人。跛足。中年出家受具。因高子才識玉尺。居雞園兩歲有餘。日禮大悲行法。頗有感應。淨業甚勤。後依來鶴寺以終。逝時有正念。

蓮發傳

(如皋)石 麟

蓮發。姓朱氏。江都人。受菩薩戒於焦山。久乃出家。復受具於海潮寺。為人木訥。不求通方。然亦有古拙不可及處。修淨業亦頗得入。有志於助募經藏。未能遂其願。抱志以終。神明不散也。生平多苦行。他人或勸止之。必不聽。玉尺以第一義曉之。勉應焉。損過就中。未及純熟。玉尺將以法寶供養其餘年。而發不及待。遽卒於戊寅正月中旬。可惜哉。

蓮慶哀詞

石 麟

覺泠。字蓮慶。通州盧氏子。依師文明位。出家於栟茶妙香菴。年已老矣。而勇進不減。率七日一閉關。每欲有所建立。輒以力不足而止。然未嘗不有功於藏經也。作小石塔。泠然。置案上。日坐其旁而自課。長與玉尺遊。自奮於念佛三昧。以慧稍歉。未能領悟全旨。而但以苦行終。可哀哉。詞曰。君之病以太苦兮。君之心則何阻也。君之去以太孤兮。君之志則不虗也。丙子之冬。揚州之東。妙香之中。世壽之終。香無終始兮。妙有去來。一覺泠泠兮。慶蓮花之初胎。

福魁傳

大 根

福魁。天長大覺寺比丘也。於高郵承天寺受具。於放生寺終。疾時。醫不效。一心歸向西方花池。撒手時。自坐龕中。懸文明所贈接引像。凝神注視久之。

松園傳

大 根

松園。高郵朱氏子。幼有疾。醫治無效。一夕夢神人謂曰。汝必出塵。病始能愈。寤即立願。疾果瘳。依師普潤。出家。於八寶觀音寺受具。棲止城東蝗王廟。行苦行。勤修淨土。率眾持名。至忘寢食。一日宵小踰垣至臥榻旁。搜羅一切。松園方注想華池。故置弗問。凡對人無他語。但囑其死心念佛。童叟悉蒙化導。同治戊辰仲冬。疾。前數日。囑四眾曰。吾將歸去。汝等勿憂戀。助我念佛可也。即於初八日晡時念佛而去。

行僧記

無名氏

某僧居京師。長白如山都轉。常見其人。渾樸苦行。志在西方。臨終灑然而去。生平無惱無恨。故獲如是果。

銘初傳稿

大 根

銘初。儀徵人。披剃柳隱菴。性好博覽。兼通儒釋。氣度寬裕。主席資福二十餘載。懃懃懇懇。為法為人。退席遊方。感化極多。居寺一室。杜緣習淨。寒暑不易。咸豐二年。避紅巾返寺。預知時至。無疾。趺坐而逝。春秋六十八。

福元傳

大 根

福元。棲止鹽城之沙溝。與同住僧為人誦經。或有率略。福元回寺。必重誦一周以贖補之。雖深夜嚴寒必如是。瀕老。一心淨土。課佛有定數。精進八年。臨終持珠輪誦佛名。擲珠而逝。

某僧事述

(武林)高 原

某僧。不識字。而淨業甚勤。精進每有感應。或見幢旛上有字。述以告人。人問何字。僧以指畫出。葢西方接引四字也。未久而卒。

經如傳

大 根

經如。金陵李氏子。李氏世有簪纓經。如幼疾。獨抱之遊寺中則愈。家人乃施之出家。依法源為師。華山受具。精持行願。徧訪名山。四旬後。主席鳳陽寺。傳戒十三期。化者益眾。久之。精通內外典。披閱稍閒。即課佛。恒以萬計。紅巾滋事。避地普陀巖。八年乃歸。同治己巳正月八日。謂門人曰。吾四十日後當去。即有一匠人來作龕。眾問何以忽來。匠云有小師喚我。其實非小師也。屆期。沐浴更衣。移坐殿旁。然定香於爐。曰。香煙盡。吾當謝此娑婆也。已而果然。

宗道傳稿

大 根

宗道。海陵人。出家普福菴。苦行堅節。常念佛恩之重。誓欲捨身以報。隆冬。敲凍投水以清心。閉關禁語三年。後於塔寺建念佛堂。力修淨業。佛前口占一聯云。曠劫輪回。決要今世了斷。一生淨業。全憑此地成功。又釋經旨。為人解說。鶉衣百結。含糗終身。無疾而逝。火焚。得舍利數十粒。道光某年事。

體成傳稿

大 根

體成。字妙果。東臺人。幼出家。方直有戒行。能開化愚蒙。拔邪歸正。屠宰感化。偕同志數人。設念佛堂。力修淨業者四年。人有缺乏。推己及人。勞苦艱難。逆境當前。無憂色。操持日不怠。微疾而逝。事在光緒元年。春秋六十六。

懌安傳稿

大 根

懌安。字明謙。東臺人。幼年苦行。持律精嚴。常佐華山戒事。出山參知識。儀徵資福銘公印證。遂傳衣鉢。潛心佛理。畢命為期。每年正月起。閉關四十九日。不坐不臥。不偏不倚。翹勤念佛以為常。縉紳士庶。傾心歸仰者甚眾。接後學。慈善過人。退席參方。終於千華。微疾而逝。火焚。獲舍利數粒。事在咸豐元年。春秋五十六。

自明傳稿

大 根

自明。常德武林縣人。持戒習禪。見良蓬山四面幽寂左右墳墓重重。乃鎮江棄人於市之處。師曰。此間念佛。正好利益幽明。於是露地而坐。三晝夜。念佛不輟。感道俗助之。不一年。梵剎輝煌。與如月常相往來。時人莫測。如月復住終南。自明告眾曰。天地長久。尚有壞。況人世無兵燹乎。無疾逝。事在咸豐元年。

如月傳稿

大 根

如月。字妙明。常德武林縣人。性至孝。慕禪宗。父母終。棄妻子。投寶相寺出家。持戒精嚴。脇不沾席。結茅終南三十餘載。出則參訪名山。小住鎮江蓮花菴。日課禮佛三千。念佛十萬。金山閱藏五年。高旻閱藏五年。天寧閱藏六年。語將來事有應。復入終南山禮拜。合掌稱佛名而逝。火焚。得五色舍利半升餘。事在道光二十六年十二月十六日。春秋七十六。

善根傳稿

大 根

善根。字仁慈。海陵陳氏子。有孝行。抱出塵志。父母終。年二十八。棄妻子出家。戒行精嚴。專修淨業。一切時中。應機設教。寰宇名山。遍往參謁。路過一菴淨心念佛。放光滿室。眾咸驚異。晚年齒落重生。預知時至。無疾而逝。事在咸豐六年四月十一日。春秋七十九。

月參傳稿

大 根

月參。陽湖人。真誠勵志。寒暑無怠。避寇昭陽。杜人事。力修淨業。偶微疾。囑後人曰。吾十日當去。同治六年二月十二日夜午。端坐念佛而逝。有日紀一本。每日誦蓮花經一部。禮佛課佛甚勤。火焚時。若男若女。無不合掌念佛稱讚。鉢不燬。得舍利數粒。春秋三十六。

施念藏小傳

(鄞縣)周 生

念藏。姓施氏。通州人。性愛修行。嘗以鑼代鐘。命女擊之。以表旦暮焚香之節。愛作橋以濟人。茅檐土室中。能供養清徹僧閉關者三年。尤人情所難也。久之出家。卒於海門。清徹僧能畫佛塑佛念佛。好一人作瑜伽燄口施食法。持大悲呪。快利鋒迅。與念藏交最深云。念藏因清徹故。亦嘗與刻經僧往來。刻經僧每欲以一劑清涼。飲其枯腹。而未果也。其詞曰。遊徧身中剎。高低不計年。花嚴非草創。海印現漚圓。忠孝神仙夢。聰明富貴緣。定光端直處。明鏡九州煙。互作身身住。身靈事業靈。毛中旋地脈。塵內轉空經。動息超三界。輝華露一星。神通非小可。與物共泠泠。莫作如如解。絲羅引妙光。一毫容大剎。實際住空王。與爾遊其內。何人不在旁。喧卑徒自困。天外本馨香。豈有修成佛。空勞夢裏愁。天人何悶悶。海水自悠悠。不學阿羅漢。誰為楚國囚。光明常解脫。欲取已驚鷗。法界寬時緊。毫毛不可欺。幻中來飲酒。空外自觀棋。手筆誰輕重。光陰豈疾遲。獨饒平等性。寄上綠楊枝。觀法真成套。禪那竟不靈。行中常自坐。閙處每聞經。淡色銜濃色。金星化玉星。夢魂無限事。說出少人聽。一極浺瀜意。留心已不堪。何人談六相。無事且三餐。佛出花枝現。心空鏡影涵。幼童彌可喜。毬舞自交參。彼我交相用。奇哉總佛陀。邪通矜縮地。幻苦欲奔波。今日原無事。閑中且作歌。橫空明鏡在。一一總新磨。一二猶成妄。何勞計有無。夢中分別困。醒後性情如。雨雪誰年月。文章孰魯魚。泠然全在目。萬徧畫葫蘆。一部莊嚴典。都成破碎痕。尚無真我相。誰是法王恩。經卷空塵襍。光明夢覺存。執之何太苦。飛舞任乾坤。此詩亦名夢遊十首。

悟開事略

(常州)董淨空

悟開。住常州天寧寺。生平唯務實行。過午不食。夜不倒臥。常坐一室。精勤念佛。諸弟子有餽送者。輒拒之。臨終數日前。徧別諸友。屆期神色[火*向]然無疾苦。頃刻化去。已而復張目云。我適出寺門。至木橋而返。今直往西方矣。言畢寂然。初有塔願未了。既遷化。其滬上弟子某。見師囑以塔院事。逾月。其弟子挾貲往天甯。方知師已化去。眾莫不嗟異。同治年事。

行僧廣寂讚(并序)

胡鏡之

讀常州賦注。見廣師事。喜而讚之(常州賦注云。廣寂。姓馮。初名時熙。更名定中。萬歷乙酉鄉榜。通判廣州。棄官歸。依雲棲薙染。捨西園。唱眾放生。建十方菴。接待雲水。專修淨業。勸人戒屠宰。每跪而哭。夏月不驅蚊。臥蘆葦中。任其囋膚。塔於華山之佛手窪)。

觀時識勢  棄榮謀枯  蓮華芬芳  吐之彌腴  自他體同  能所都盧  慷慨敷陳  仁言利敷  吁嗟兮  葫蘆妙樂是真珠

阿彌陀佛篇

朗 月

彌陀是一一人心所同具也。至於渾忘之極。除阿彌陀佛四字外。別無所短。別無所長。而人遂以阿彌陀佛名之。亦奇矣。泰州北門公侯廟僧瑞棠。孤單而純懿。衣食隨時。不求足。非戒不履也。無欲無求。世莫測之。每觀世相。慨然曰。身若流萍。去來甚易。謂同類曰。慕道懷仁。觸類斯在。世人之誤。由愛易動而守不堅也(每與好佛人家有來往。雖日中。或神倦。徑入室中臥。醒則翛然去。全忘顧忌。世人亦絕不顧忌之。奇矣)。己卯八月。微疾。端坐繩床。口誦彌陀。形氣調靜。終於薙度之菴。春秋七十八。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无极斩仙道

    无极斩仙道

    天仙?古仙?大罗金仙?道君?在无极之道前,都是浮云!只要我想斩,谁都不能留!
  • 镇宅之宝滚滚而来

    镇宅之宝滚滚而来

    兴奋。得瑟。人生,成功到底是什么?似乎每个人都知道,只要有了坚持和努力,加上一点点天份或者至少貌似天份,与成功相隔恐怕不过一只中指拇的距离。那么要是除去这两样呢?还有没有另外的方式或者形态铸就这所谓成功?活着就是。
  • 剑走偏行

    剑走偏行

    在神州大地上,改革开放之初,由于各种法律的不完善,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偏行,这些从业者大都游走于法律的边缘,他们的内心矛盾,焦虑,彷徨,踌躇......
  • 读反经悟人生

    读反经悟人生

    《反经》是中国古代的经典作品。其深奥的处世理论,精当的观察分析,无一不令人惊叹!但因《反经》内容的艰涩难懂,使当代不少人对之了解不够深刻。基于此,我们特策划了这本《读反经,悟人生》。过去,人们基于自己的认识,对《反经》大多持反动的看法。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许多人越来越感到《反经》在生活中的科学指导作用。为使人们加深了解,更好地为自己人生提供指导,我们特聘请在此方面有较深研究的专家对《反经》作了一个深刻地剖析与讲解,相信它会为你的多彩人生再添上更为炫目的一笔!本书咀嚼传统,解读了我们身上所携带的文化基因,使我们继续前行所需的智慧力量,领略古人的处世智慧、军事韬略、人生生意趣
  • tfboys与倾城公主的爱恋

    tfboys与倾城公主的爱恋

    “凯(源、千玺)不要跳,不要离开我”三位绝色美女正站在悬崖边,对正准备跳下去的帅锅们吼道,“如果你跳下去了我也不活了!”“旋(惜、玥)如果我们有缘,只能下辈子再续了!我们终究有缘无份。”三名大大的帅哥刚说完就径自跳了下去.....
  • 超级教官俏佳人

    超级教官俏佳人

    面对巅峰的雇佣军团;面对王者的杀手组织;面对各国的超级兵王;面对商人们的阴谋计;他都勇猛面对,并且将这些人一一斩杀,他是西伯利亚死亡之营的最强教官,本想好好的训练成员们,却意外卷入一场阴谋之中,冷艳高贵的女教官,富有正义感的女学员,还有护士,教师,他该如何选择?这些人是敌,还是友?
  • 兽世之为花嫁

    兽世之为花嫁

    卫希身为宅女一枚没想到有朝一日能够穿越。而且穿越到一个荒凉的――沙漠,不是异世废柴逆袭,也不是小白玩养成,更不是修仙拜师尊。而是荒芜人烟,人烟稀少,连草泥马都木有╯▂╰全是沙子,没法子,只能希望走出沙漠能遇到改变她的命运的――黑马王子。过沙漠,逛森林,好吧,黑马王子没有,倒来了只花豹,赶小羊,欺角马,终于有个人来压制了“别用那呆萌的眼神看着我,不行,没得商量”――呆萌眼神一下变犀利,欺身压上,宅女性福鸟~被屏蔽的章节请进群514638827看,敲门砖文中任一人物名字
  • 国家订单

    国家订单

    这个集子的题材分两部分,一是描写乡村生活的《烟村故事》,一是描写打工生活的《国家订单》、《白斑马》等中篇小说。王十月的乡土小说,继承了沈从文、汪曾祺一脉的抒情小说传统,在烟村故事系列中,作者倾心描绘了优美的田园风光和生活在那一片水土上的生灵,抒写着人性中的温爱与美好。作者笔下的乡村,自然不是当下的农村,也不是过去的农村,而是一种理想化的乡村生活。作者在这里要努力告诉读者的是:我们还可以这样活。而反映打工生活的小说,有被《人民文学》以头条刊载的《国家订单》,有描写在金融风暴席卷下的普通中国工人命运的《九连环》,也有深入打工一族心理暗河的《白斑马》,更有文字中透着内心疼痛的《不断说话》……
  • 捉鬼夫妻档

    捉鬼夫妻档

    捉鬼这种事还是两口子一起来比较有情调一些捉鬼降尸,聚阴炼魔,风水堪舆,道门秘术,这个世界并非你所看到的那么简单,且看杨瑞两口子如何轻松玩转阴阳两界走向致富之路,登上人生巅峰!
  • 影响孩子一生的经典名人名言

    影响孩子一生的经典名人名言

    本书从集体、民族、失败、天才、工作、科学、智慧等几方面选取了可以给青少年朋友以激励、振奋、思考、警示的名言警句,使用方便,装帧考究,简明直观,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优秀图书。涵盖了学生们在青年成长的重要时期不可或缺的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