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913200000002

第2章

修者。煉磨治習之謂也。以眾生三業念念紛紜。欲期與佛法相應。故假修治。俾三密變為三身。八識轉成四智。速登聖位。利益羣品也。如神變疏云。若用三密為門。不須經歷劫數具修諸行。只於此生滿足諸波羅密。此在正報說。設者。鋪排建立也。謂建立勝妙壇場。排列香華供養。奉攀諸聖。而施作佛事也。此在依報說。梵語瑜伽。華言相應。謂三業同時。而不先後。共緣一境也。手結印時。口必誦呪。意必作觀。三業齊施。無有參差。始名相應。以相應故。則外無異緣。內有主宰。以有主宰故。豈非全身總是大悲王。以無異緣故。正是脫體俱成[口*紇]哩字。審如是。三密即是一心。一法徧含諸法。方能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下合十方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世出世間。隨願即成。凡有所作。皆獲如意。此瑜伽大本有五部。一佛部。即佛說呪。二蓮華部。諸菩薩呪。三金剛部。金剛神呪。四寶部。諸天神呪。五羯磨部。諸鬼神呪。每部復各有五。即成二十五部。於中皆權實雙彰。顯密並談。今集要者。乃聚集此五部之中至精至奧之要義也。施食者。梵語檀那。此云布施。居六度首。為萬行先。有財法無畏三種之別。題雖獨標施食。而文則兼有也。經云。一切眾生皆依食住。若無飲食。身體飢羸。縱有財法。奚濟身命。蓋緣極苦眾生而起悲濟。故先施其食也。然食又有四種。所謂段觸思識是也。食者。有資益之義。任持之義。謂此四食。能持有色根身令不斷壞。故名為食。段。謂分段。以香味觸三法為體。變壞為相。惟欲界有。乃人天食也。觸者。乃六識相應之心所。若觸著可意之境。攝受喜悅。諸根和順。心便怡暢。能為食事。有資益義。即鬼神食也。思者。即意地有漏思。與欲俱轉。希望勝妙之境。資益身命。於中緜想不斷。如望梅止渴。懸餅充飢等。有資益義。即禪天食也。識食者。即阿賴耶識。一類相續。執持有色根身令不壞爛。有任持意。此則一切眾生平等共有。不擇凡聖也。約事而言。即前三食。約理而言。即後一食。何也。謂藏識具本覺不覺二義。以此識食。則施者訓為開發之義。謂開發眾生本有之覺性。俾其轉識而成智也。壇者。生也。集也。謂出生無盡功德法故。亦是聖賢集會之處。即今所建曼怛是也。儀者。儀規。乃千古不易之式也。要而言之。謂修攝身心。鋪設壇場。作瑜伽施食之法也。此乃善本之題目。何謂題。題者題頭。挈其綱領也。目者名目。列其條序也。如人之有頭。則四肢無不具焉。似人之有目。則六根奠不該焉。有此妙義故。名之曰題目。登臺拈香。如世尊將成道時。以牧牛(女)所付拘留孫佛之爐。執爐燃香。繞壇繞樹。合三十二帀。於是十方諸佛普皆雲集。各手授香。親付世尊。熱此香時。十方眾生一切天人。皆得生信悟道。然後方登金剛寶座。成無上道。故佛凡說法時。必先執然香。蓋古佛說法之儀式也。又香以表信為義。佛法大海。唯信能入。華嚴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又信心如水清珠。能清濁水。水清月自現。心信佛出興。是知欲達諸聖。先具正信。信無形相。藉香表之。香煙徧處。信心必通。以心感佛。何佛而不應也。

此一瓣香。

乃剋指法體而言也。夫吾人法性。量充沙界。體含萬有。湛若澄清之海。香騰薝蔔之林。明逾日月。德等太虗。舒之能徧於法界。卷之可納於微塵。為萬象之根源。作天地之玄祖。歷千劫而不古。卓然而獨存者。其唯自性歟。或於一塵之內而現全身。五眼莫能覩其形。或於六根之門而耀威光。四辨莫能談其狀。聞之則穿過髑髏。頓枯識海。觸之則沖破頂[寧*頁]。豁開正眼者。其唯心香歟。故知此香。人人本具。個個不無。但自一念回光。身心一如。有何欠虧。信者垂手而得。然之普天遙聞。不待僧祇熏修。清氣本自天然。十方佛土。唯此為最。三藏教海。誰不摧尊。法華云。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方是此一瓣香之意。是知此一者。乃當體得名。包含為義。香者。謂法體上無有妄染雜穢之氣。純一無漏功德之香。又能流出無盡教海。熏諸眾生。若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故眾香世界。唯以香塵而作佛事。聞其香者。皆得法忍。又是五分法身之香。從戒定等所熏成故。故曰香也。

不從天降豈屬地生。

凡世間者。未有不從地產雨露陽和而滋長者。今曰不從天降地生者何也。蓋吾人心香。天不能葢。地不能載。尚非因之而生。豈待栽培而後成者耶。假饒無功用行。皆是妄興勞慮。殊不知法法現成。信手拈來。無所不是。又何必三條椽下。七尺單前。晝三夜三。廢寢忘餐。乃至六度萬行。塵沙法門。然後方為究竟也。故先哲云。吾覓得無陰陽地一片。種得一株無根樹子。日照無影。風吹不動。運金斧以難入。經劫火以愈芳。開無聲無臭之花。結非青非黃之果。不煩攀枝折葉。已在諸人胸中已。

兩儀未判之先根源充塞三界。

空劫已前。威音那畔。則心境未彰。染淨圓融。而本體虗玄。性絕邊表。無形之形。形充法界。非寂而寂。寂照含虗。豎則窮於三際。橫則徧該十方。豈唯充塞三界。抑且剎海無遺。故經云。若人欲識真空理。心內真如還徧外。情與無情總一體。處處皆同真法界。傅大士云。有物先天地。無形本寂寥。能為萬象主。不逐四時彫。旨在斯乎。

一炁纔分之後枝葉徧滿十方。

混沌一炁即太極。所謂道生一者也。太極分兩儀。即一炁分為陰陽。輕清為天。重濁為地。所謂一生二者也。約小乘上說。一炁者即光音金藏雲。陰陽者即所雨之雨。清者先成天宮。濁者次成洲海。良以竺墳未至。儒老權說。設義未免究竟。故不繁釋。從陰陽化育人及萬物。即二生三三生萬物者也。是知外教以一炁為根本。人及萬物為枝末。在內教約理說。即第八識。王所未分。心境未彰。故云一炁也。謂依如來藏有生滅心。不生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而成阿賴耶識。內有此識。外有空界。所謂晦昧為空者。故知一炁是彼識體。不了本空。轉成能見能現。於是遂有根身器界之分。陰陽化育之象。故楞嚴云。內之根身。外暨山河虗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如是。則一心是根源。萬物為枝末矣。故肇法師云。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同體。稱理起事。事復何窮。依鏡現形。形寧有盡。此四句正是宗門意旨。劫外今時。打成一片。偏正回互。賓主歷然之旨。

超日月之光華。

金光明經云。日月雖明。不能透覆盆。但照四天下而已。若心智之光。上窮有頂之天。下徹無間之地。普照法界。煥若掌珠。如理智。徧照真如門中無漏性德。如量智徧照生滅門中染淨事品。故經云。圓明了知。不因心念。明不循根。寄根明發。一切暗相永不能昏。祖師云。靈光獨耀。迥脫根塵。不同虗空。性自神解。故曰超日月之光華也。

奪山川之秀麗。

山川雖秉造化精英。而秀麗可觀者。乃確乎不變之定法。夫吾人心香。能轉變自在卷舒無礙。殊形異狀。幽顯莫測。或於一毛端頭。現無邊剎海。或假輕煙內。示華藏莊嚴。乃至雲臺寶網。悉為心感。鬱密生閴。豈外性德。又一切山川。以正眼觀來。猶如空華亂起亂滅。無如此心真實。不常不斷。以理形事。故曰奪山川之秀麗。如寶藏云。其為也形。其寂也冥。本淨非瑩。法爾天真。光超日月。德越太清。萬物無作。一切無名。轉變天地。自在縱橫。恒沙而用。混沌而成。誰聞不喜。孰見不驚。如何以無價之寶。隱於陰入之坑。即其義也。

即戒即定即慧。

本性無染即戒。無亂即定。無癡即慧。三學圓明。一心自淨。二諦渾融。萬德頓彰。

非木非火非煙。

明心香本無生也。如楞嚴云。此香若生於木。則此香質因爇成煙。若鼻得聞。合蒙煙氣。其煙騰空未及遙遠。室羅筏城四十里內云何已聞。是知不生於木與煙矣。若生於火。何藉爐中爇此枯木。則一切火皆是香氣。是知不生於火矣。既不生於木火煙。又豈復生於空耶。若生於空。空既常在。香應常聞。空既無香。則知不生於空矣。四皆非香生因。則當體性空。性空即諸法實性。實性則無生矣。無生之香。方為法身功德之香也。

收來在一微塵。

德山云。百千法門。無量妙義。吾向一毫頭上識得根源者也。

散處普熏法界。

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昔西域異見王。問波羅提尊者曰。佛性在何處。答曰。佛性在作用處。曰。當作用時。其處有幾。曰。當作用時。其處有八。在胎名身。出胎名人。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嗅香。在舌談論。在手執捉。在足運奔。徧現俱該沙界。收攝只在一塵。識者喚作佛性。不識喚作精魂也。

爇向爐中(至)普同供養。

鼎有三足。表法身般若解脫三德祕藏。謂此心香安住於三德祕藏之中。而成妙香密圓最上之法供也。常住三寶者。即一心也。是心清淨名佛。光明名法。淨光和合。處處無礙。名僧。昔本不生。今亦不滅。名為常住。而曰供養。即因心與果覺冥契也。所謂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來合也。剎者最廣。海者最深。剎海既無邊量。聖賢寧有窮盡。歷代祖師。幽顯靈祇。莫不承此真香而普同供養。夫如是。方名真法供養。虗空有盡。此香無涯也。次皈敬請加。人天見佛。先讚後皈將興勝妙利益。必先皈敬三寶。懇求加被。如清涼國師云。歸讚者有六義。一荷恩德。二請加護。三令生信。四為儀軌。五表尊勝。六顯益物。有此六義。故先舉偈云。

佛面猶如(至)皆具足。

佛面圓滿皎潔。猶如清淨滿月。並無纖毫不備之相。非但如月之圓。亦如千日之光。以月面放光。輝煌赫奕。無可為喻。故以千日同時放光而比之也。又項佩圓光。普照十方。設使一處不週。不得謂之圓光。必如是塵剎普徧。容光必照。無放無收。方名圓光千尋也。面光圓光既然如是。則通身之光又不思議可知矣。是知如來之身。當體即法身大光明藏也。慈悲喜捨者。乃佛之四無量心。利他之功德也。如淨名經云。文殊問曰。何為慈。淨名曰。為諸眾生說寂滅法。是真實慈。何為悲。曰。所作功德與眾生共。何為喜。曰。有所饒益歡喜無悔。何為捨。曰。所作福祐無所希望。依偈意。顯佛非唯具六度七覺八正十力十四無畏十八不共自受用法等。而慈悲喜捨利他之功德皆悉具足矣。前三句讚佛相好。後一句讚佛功德。然佛之相好功德無量無邊。縱我窮劫音聲聯續。曷能讚其萬一哉。如華嚴經云。剎塵心念可數知。大海中水可飲盡。虗空可量風可繫。無能盡說佛功德。

南無盡虗空(至)三寶。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我喜欢的女孩子们

    我喜欢的女孩子们

    青春,是一条流去不复返的河流。当你回头望去,是否有想过,是什么贯穿了你生命中这条青春的河流?关于青春,我能想到的一条主线,就只有她们了——我喜欢的女孩子们。在一次又一次懵懂的喜欢里,成长就如花儿一样在青春的河流上漂着绽放,让生命的记忆牢牢地印在了心里。长大后,现实的生活很骨感,时常感到落寞无助。当回望丰满的青春回忆,快乐还是会自然地在嘴角轻轻挂起。累了,就回望一下那些美好的青春。仿佛,回到了——初心。也许,里面就有你曾经的影子……(集回忆录、日记、周记、月记、年记、小书评和小影评于一体的个人随笔)【不定期更新♂】
  • 有感晴天

    有感晴天

    我就是一个凡人,吾常尝试坚信自己,余于每日生活之有感,愿不辱尔之静阅。
  • 你不知道的事1

    你不知道的事1

    那个时候,天变得越来越蓝,依云身子恢复的很快,他们一起去三亚看天涯海角绚丽的景色,会在天幕低垂之际登上艾菲尔铁塔,去看落日辉映晚霞,等待星辰交替的巴黎夜景…没有人可以告诉依云,她会在这幸福甜蜜的空间里,一下子什么都没有了,她就像是个迷了路的孩子,数着曾经的爱度过每个难熬的瞬间,不曾想誓言多么的薄弱,还没有轻轻去碰,它就变成了透明……时间像倒置后的沙漏,一分一秒的走着,我还停留在原地,似乎在等待着谁的到来……
  • 女尊重生之醉流年

    女尊重生之醉流年

    置之死地,方可后生。重活一世,异彩纷呈。
  • 青少年最喜欢的神话故事(青少年必读经典)

    青少年最喜欢的神话故事(青少年必读经典)

    从盘古开天辟地开始,中华民族有着无数的神话故事,带有玄幻色彩的故事可以让我们心领神会的体会各种生活百态。
  • 有一种幸福叫微幸福

    有一种幸福叫微幸福

    匆忙的大时代里,我们期待大格局,渴望大成功,却不经意间错过了细细品尝“微幸福”的机会。本书通过截取生活的片段,引用经典的故事,使用轻暖的文字,带我们重新发现工作、生活里的,细微的幸福和美好。这本书教会我们的不是补救过失和错误的方法,而是珍惜和享受的心情。不管你遭遇怎样的境况和风景,都可以用一颗细微的心,去发现和拥抱你手头、身边,甚至心底的温暖和美丽。就像那句简单却动人的箴言所说:“用心、真心、开心,所以生命盛开。”
  • 校花的追美高手

    校花的追美高手

    腹黑少年,身怀绝世武功,因为一项特殊的任务,成为校花的贴身保镖。
  • 盛夜长安

    盛夜长安

    天晋山是尘世间最强大的剑修古门,他们是最优秀的大师兄和二师姐。从小到大二十年的青梅竹马奠定他和她之间再也剪不断你羁绊。意外犯错让他们相伴下山,也让他的心中点染上另一个她燃着火的双瞳。尘间烦琐让他和她看到生生死死的义恨情痴,在一次一次波澜暗涌的矛盾中开始揭起埋藏了几百年的举世业火,他见证了她隐藏的连自己都不曾知晓的身世,那个她以为的保护,却将所有人都推入了末法的盛业。她在天地间燃满的火种间承载了尘封起的宿命,可那对天一愿中许下的一世长安,却成为了一个没有人知道无终结局,一个,永远的未完待续。
  • 自由天

    自由天

    他,是不受冥神约束的死灵魔法师;她,掌握了世间最奇妙的弱水;他,本是天神,窥破信仰的力量后被光明神帝击毁肉身,灵魂转世;她,是天地间最奇妙的职业——唤龙师的传承者;他,是那桃花园的少主;…………他们,走在了一起,用信念支撑了一片自由天……
  • 情网花心CEO

    情网花心CEO

    商场上,裴十四是敛财高手,富可敌国;情场上,裴十四是花心大少,阅女无数;可是,有一天他的生命中出现了两个女人——龙菲菲,一见面就赏了他一记嘴巴子,裴十四发誓要彻底征服这个女人,不料却遭到了女人的抛弃;谷雨,结发两年的妻子,是裴十四的心灵鸡汤,每次都能为裴十四抚平内心的伤痛、恐惧、消极……如果说谷雨是他心灵深处的柔软,那么,龙菲菲就是他永不能愈合的伤疤,何去何从,裴十四左右为难。直到后来裴十四才惊觉,原来这一切竟只是一张用情结成的网,而他,正是网内唯一的一条鱼……--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