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79100000047

第47章 (47)

由汝念虑。使汝色身。身非念伦。汝身何因随念所使。种种取像。心生形取。与念相应。寤即想心。寐为诸梦。则汝想念摇动妄情。名为融通第三妄想 初二句标。念虑即想。身心驱役皆想所为也。身非下释。初三句反质。若非想类。何以随念。种种下五句正显。凡取前境。先须想像后身随之。想若是实何须形取。形若非想自不能行。二既相须。岂非虚妄。故云与念相应。寤寐虽异皆是想为。寐既成梦。梦非有实。应知寤想岂是实耶。则汝下结。是知。现今想像念虑。正由妄情摇动故尔。岂不是妄。融色质。通心念。变境像。成梦寐。故云融通妄想 四行

化理不住。运运密移。甲长发生。气销容皱。日夜相代曾无觉悟 显行相也。初二句标。行阴迁流。微细难觉。故云不住密移也。甲长下释。前三句释不住。后一句显密移

阿难。此若非汝。云何体迁。如必是真。汝何无觉。则汝诸行念念不停。名为幽隐第四妄想 示虚妄也。真犹实也。行阴若非汝体。何得相代不停。又若实是汝身。何不知觉生灭。非汝不可。是汝无凭。故知虚妄。则汝下结想名。密移难觉。故云幽隐 五识二。一正辨其相

又汝精明湛不摇处名恒常者。于身不出见闻觉知 牒指识体也。初三句牒计也。行人所认微细明了离行生灭堪然不动目为常住者。即识阴也。于身下指体也。识阴岂越见闻觉知。此约用指也

若实精真。不容习妄。何因汝等曾于昔年睹一奇物。经历年岁忆忘俱无。于后忽然覆睹前异。记忆宛然曾不遗失。则此精了湛不摇中念念受熏。有何筹算 正显虚妄也。初二句反标。若此湛明是真实性。不合容受虚妄习气。习气即种子也。何因下九句顺释。忆忘俱无者。初若有忆则有忘时。元既无忆。故不说忘。覆睹者再见也。再见既无所遗。此则容受妄习。故知虚妄非真湛明。则此下结示也。受熏持种。发起现行。流注生灭不可计矣 二重显微细

阿难当知。此湛非真。如急流水望如恬静流急不见非是无流。若非想元。宁受妄习。非汝六根互用合开此之妄想无时得灭 正显微细也。识阴离行。故名为湛。不是常住。故云非真。喻急流者。凡夫二乘全不觉知。十地已前虽觉未尽。故云流急不见。若非想元等者。显此正是妄想根本以第八识为界趣生本也。非汝下四句明难断。互用合开者。寄根明发。故云互用。开令无隔。合为一体也。如前文云。返流旋一六用不行。开即是合。故无二别。若非证真。此难灭矣

故汝现在见闻觉知中串习几。则湛了内罔象虚无第五颠倒微细精想 因细得名也。此是诸识之中串习机要。亦名精明湛不摇处。故云湛了。即本识也。有而若无。故云罔象。罔无也。象似也。非有形质。故曰虚无。望前行阴。最为其细。再三示云微细精也 三总结

阿难。是五受阴。五妄想成 此五即是众生所受报法。故通名受。亦曰五取蕴。众生取此为自体故 二答边际

汝今欲知因界浅深 答诣何为界也。界即因义。亦是分义。因依界分际限别故。故云因界

唯色与空。是色边际 色谓形色。空谓显色。俱色蕴摄。妄色妄空互形显故。略举色空。摄一切尽

唯触及离。是受边际 触有违顺。即成苦乐二受。离无违顺。但一舍受也

唯记与忘。是想边际 记忆。忘失。取像攀缘。俱为想阴之分齐耳

唯灭与生。是行边际 生灭迁流。刹那四相。但是生灭皆行分也

湛入合湛。归识边际 湛前行阴。合归识阴。见识不动。认为真湛。齐此名为识阴边际。以见行阴是生灭法。离生灭处。必是湛寂。就所修处即识分齐也 三答顿渐

此五阴元。重叠生起。生因识有。灭从色除 答前为顿消除为次第尽也。生起则从细至粗。从内感外。一切诸法唯识变故。故云生因识有除断则先粗后细。从外向内。如浣衣磨镜粗垢先落。然生起时。实非前后。一念顿变。以约粗细作此说耳圆顿观法。断亦非次。功行成时自然尔也

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前约生起除断。道理合然。若定作此解。焉知虚妄。故须先理后事顿悟渐除方了修证之义耳。理则顿悟者。若约证悟圆理。即一断一切断。无前后也。如前文云。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尘垢应念消。成圆明净妙。解悟亦然。圆觉云。知幻即离。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以一切法皆从心起妄念而生。念即无念。一切顿尽。由真性中本无妄故。故云乘悟并消。事非顿除因次第尽者。五阴妄法。名之曰事。阴既粗细不同。法尔粗者先去。解行虽顿。断自有序。日出孩生皆喻此也

我已示汝劫波巾结。何所不明再此询问 此引前说。结责未解也。如前文云。巾体是同。因结成异。又云毕竟同中。生毕竟异。又云。六结同体。结不同时。即结解时云何同除。此皆理则顿悟事非顿除。如何再问耶。顿渐悟修如圆觉疏 三结劝弘宣

汝应将此妄想根元心得开通。传示将来末法之中诸修行者。令识虚妄深厌自生知有涅槃不恋三界 如上五种妄想。即是五阴根本。五阴摄一切法。故一切法皆妄想也。如上文云。娑婆世界并洎十方诸有漏国及诸众生。同是觉明无漏妙心。见闻觉知虚妄病缘。和合妄生。和合妄死。汝既悟此。故云心得开通。亦令他解。故云传示令识。若知依正自他俱一妄想。即可厌患五蕴自体求趣涅槃常乐。何三界之可恋乎。故此嘱劝弘宣。自他俱益也 三流通分二。一如来况显经能二。一举施福无边二。一问多

阿难。若复有人。遍满十方所有虚空。盈满七宝。持以奉上微尘诸佛。承事供养。心无虚度。于意云何。是人以此施佛因缘得福多不 此文校量。文虽不多。意已周尽。七宝财之胜也。满空。多之胜也。微尘诸佛。福田胜也。承事供养无虚度者。心之胜也。又虚空珍宝。广大心。奉上诸佛承事供养。第一心。心无虚度。长时心。如是布旋心境俱胜。所获福德其大矣哉 二答胜

阿难答言。虚空无尽。珍宝无边。昔有众生施佛七钱舍身犹获转轮王位。况复现前虚空既穷佛土充遍。皆施珍宝。穷劫思议尚不能及。是福云何更有边际 施佛七钱获轮王位。显福田中佛福为胜。轮王之福。七宝具足。千子围绕。况尽空珍宝以奉如来。所施之物尚穷劫难思。其所招福岂有边际。非一切智莫能知矣 二显经益超胜二。一说者转业显福德门

佛告阿难。诸佛如来语无虚妄 此告语不虚。令深信佛所说真实也

若复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罗夷。瞬息即经此方他方阿鼻地狱。乃至穷尽十方无间。靡不经历 示人具极罪也。波罗夷此云弃。或云不可乐。弃故即现无僧用。不可乐即当入地狱。小乘四弃。大乘十重。具犯此罪。受报无穷。故历十方靡不皆至。阿鼻五无间狱

能以一念。将此法门。于末劫中开示未学 显弘经时少也。一念心之边际也。夫弘经者。时必长久。岂有一念而宣说者。今显弘经力大。故举至少以显殊胜

是人罪障应念销灭。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 灭罪胜也。重罪之人。一念弘经。其力能翻极重苦报。成极乐报

得福超越前之施人百倍千倍千万亿倍。如是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得福胜也。前之施福已自难量。今此复超千万亿倍。喻所不及。何奇之若此乎。问极重罪人极少时分为人演说。未足可称。何以灭业得福如此殊胜耶。答此有多义。故获胜报。一所弘之经。是佛极谈。教理行果皆不思议故。谓显如来藏心法法皆是。有情无情有性无性齐成佛道。此理不思议也。佛顶心咒。因人果人。皆依此法。灭恶生善。入理化他。防邪护正。进行弥速能成菩提。此教不思议也。圆通行门。二十五圣。观音为最。此行不思议也。六十圣位。第三渐次便证无生。复说干慧能超因位。直入果海。此果不思议也。二末世多障。能于此时弘此极谈。信解真正。实希有故。三施福唯得生死之报。仍但自利。弘经法利能至无漏。能令闻者信解无谬。展转利乐无穷尽故。由是一念虽少。其利博哉。是故能胜前宝施福 二持者得果显智慧门

阿难。若有众生。能诵此经。能持此咒。如我广说穷劫不尽。依我教言。如教行道。直成菩提无复魔业 广说不尽者。即前文云。若我说是佛顶光聚悉怛多咒。从旦至暮音声相连。字句中间亦不重叠。经河沙劫。终不能尽。此显经义及持者功德皆不可量也。依我下。以能得最极之果能离内外魔事。用劝如说而行也。斯则弘持经者所得所离。唯佛与佛乃能知之 二大众钦闻礼退

佛说此经已。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及诸他方菩萨。二乘。圣仙童子。并初发心大力鬼神。皆大欢喜。作礼而去 二十五圣及妙吉祥。虽各有说。功归于佛总名佛说。三种世间。故云一切。器界所住境也。菩萨二乘智正觉摄。余皆有情世间。圣仙童子此仙众之一也。经中有此真言。大欢喜者。近得世间欢喜。远得出世初地。由三义故欢喜。一能说人清净。二所说法清净。三所得果清净。由斯义故皆大欢喜

绝笔颂曰

以此少分赞经力  施他流演无穷尽

所获利乐悉回向  菩提实际众生界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十(之二)

大佛顶首楞严义疏注经后跋

楞严义疏注经。板开岁久。湮没者四十有九。旁搜注本。命工刊凑。复成部帙。用广其传。惟愿教海恢张。法门莹彻者 时淳祐巳酉上元日清湖沈元晟谨识

七征八辩之文。实如来直指众生立地成佛之要。佛世比丘。已自望洋。况后来浅智者乎。长水尊者。以无师自然智。发明幽翳。剖裂玄微。而疏释之。朗然犹披云雾而睹青天。何其昭晢明白如此。锓梓流传。岁久散失。每为贤首学者之恨。居士沈君。见而悯之。旁搜善本。续成金书。遂使摩尼宝珠碎而复圆。可谓知所施矣。经不云乎。若有一人发真归源。十方虚空悉皆消殒。其为利益。岂浅浅哉

淳祐己酉中和节瑞岩住山比丘德云跋

1

同类推荐
  • 大使咒法经

    大使咒法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游城南十六首 把酒

    游城南十六首 把酒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神相铁关刀

    神相铁关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谴告篇

    谴告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得集

    一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不曾被辜负的遗忘

    不曾被辜负的遗忘

    这不是一个有圆满欢喜结局的小说,也不是一个女主傻白甜男主帅富拽的故事。它零零散散,通过讲述几个都市男女的故事,努力探寻不同感情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的蛛丝马迹。他们现实,善良,开放,包容。他们一直在相遇,一直在离开,一直在遗忘,也一直在坚守。
  • 仙清无梦

    仙清无梦

    独守四百年的成仙孤独,紫清的清梦被红衣剑灵一朝打破,是缘分还是另有阴谋?预测出的昆仑之劫,竟然自两百多年前便开始酝酿。昆仑六宫作为昆仑山上最为重要的六个修仙大派却在一派祥和下各有打算,面对坠入魔道的师叔,因倾慕成魔的仙友,紫清要面临的选择何其艰难。重逢的转世师侄与被封于冰玉之中的故友,自以为勘破尘世的他究竟要面临怎样的抉择?这是一个属于昆仑之巅的故事,但是在那茫茫仙山云雾之下却又是一个个轻灵鲜活的美丽身影,演绎的是一个四百年乃至千年的绝唱。
  • 天脉星尊

    天脉星尊

    人体有脉,其脉无形,隐于血肉,藏于宝宫;其脉者,遂觉其力,因天地而发之,化无形为有形,是为凝脉;其脉有门,故名脉门,为人体绝窍......小镇少年,眯着眼,踏着步,背着一杆黑色的长枪从山中走出,走到大世红尘之中,掀起滔天波浪。书院,南山,脉兽,传承,随着少年的成长,千年的遗密被逐渐揭开。友情,爱情,亲情,修行之路的酸甜苦辣,尽在心中。若干年后,再回首,我已封尊!
  • 和亲公主传

    和亲公主传

    她是北漠而来的强势公主,为报深仇不顾一切。他是命不久矣的东陵太子,为保皇位竭力自救。一场和亲,让两人的命运交织在了一起。从此披荆斩棘,跨过复仇道路上的所有障碍,让那些曾经伤害过她的人一一得到惩罚。
  • 乱世丽人

    乱世丽人

    《乱世丽人》为“胡平文集”第五卷。《乱世丽人》讲述了:关于林立果“选妃”,坊间传言无数,真相到底为何?林彪折戟温都尔汗前夜,北戴河密室内,曾经发生过什么?张宁,你可能知道她的名字,却未必知道她的故事,以及她知道的故事。一名美丽的中国女子,一个阿尔巴尼亚的留学生,一次命定的邂逅,一场缠绵的爱恋,之后是一个荒唐的罪名,一份劳动教养通知书,以及一出不可逆转的人生悲剧……红颜,为时代而薄命?彭德怀的妻姐,罗隆基的知己,新民报的著名记者,文汇报的右派先锋,周恩来暗中保护的朋友,却被毛泽东视为眼中钉……浦熙修,她到底为中国做了什么?
  • 韩娱之伴随一生

    韩娱之伴随一生

    演绎之路本就不是一帆风顺,遇到的形形色色的女孩,不同的恩怨情仇,当所有人的情感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决定的是一生的羁绊,但是人只能有一个羁绊..是这样的吧,那么在这些人里面,必须要有抉择,有伤害,也有无私的爱以及被伤害,被爱...
  • 三生之琴若谣

    三生之琴若谣

    她为魔族始尊时,他是万神景仰的九天神尊,相斗万余载,她终落了个惨败。她落为一株桃花精,为报恩成他座下弟子,她一生只听他的话,唯独那段不为世道所容的情,终是因痴成魔。他赐给她的诛仙两剑,让她的命数早已消尽。又是谁不惜逆改天命,只为让她得以重生?她转世重来,奈何摆脱不了伶仃之苦;他轮回为赎罪业,奈何抵不过命运纠葛。当她再世为神魔,他那诛仙一剑,可还能再诛神御魔?
  • 医药代表

    医药代表

    医药代表曹天朝利用酒色财气手段,取得骄人销售业绩,晋升为北京天力公司的销售部经理。曹天朝无心中靠近了蒋总的情人,被贬到偏远的银城开辟市场!曹天朝利诱临床大夫等推广利润大的新药物,通过给临床费等手段打开了银城的医药市场。可是……
  • 公主复仇史

    公主复仇史

    她,本是位天真可爱的小公主。可是,一次复仇,使她成为了无情的复仇公主。但是,在复仇时又遇上了自己的真命天子,她的复仇之路有会怎样???
  • 景云宫辞

    景云宫辞

    繁华盛景,不过是过眼烟云,滚滚红尘,莫忘初心······“他曾说今生定不负她,她亦曾说今生为他赴汤蹈火,一道圣旨她入皇宫,他不愿与她共付誓言……心如死水的少女进入深宫,等待她的又将是什么?美若仙境的景云宫里,她是否能够拾起她曾经明媚的心灵与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