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48300000017

第17章 栀子豉汤证

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而谵语,若加烧针,心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脉证与阳明中风同,彼以恶寒,故名中风,此反恶热,故名阳明病,阳明主肌肉,热甚无津液以和之,则肉不和,故身重,此阳明半表里证也,邪已入腹,不在营卫之间,脉虽浮,不可为在表而发汗,脉虽紧,不可以身重而加温针,胃家初实,尚未燥硬,不可以喘满恶热而攻下,若妄汗之,则肾液虚,故躁,心液亡,故昏昧而愦愦,胃无津液,故大便燥硬而谵语也,若谬加温针,是以火济火,故心恐惧而怵惕,土水皆因火侮,故烦躁而不得眠也,阳明中风,病在气分,不可妄下,此既见胃实之证,下之亦不为过,但胃中以下而空虚,喘满汗出,恶热身重等证或罢,而邪之客上焦者,必不因下除,故动于隔而心中懊憹不安也,病在阳明,以妄汗为重,妄下为轻,舌上胎句,顶上四段来,不恶反恶,皆由心主,愦愦怵惕懊憹之象,皆心病所致,故当以舌验之,舌为心之外候,心热之微甚,与胎之厚薄,色之浅深,为可征也,栀子豉汤主之,是总结上四段症,要知本汤是胃家初受双解表里之方,不只为误下后立法,盖阳明初病,不全在表,不全在里,诸证皆在里之半表间,汗下温针,皆在所禁,将何以治之,惟有吐之一法,为阳明表邪之出路耳,然病在胸中,宜瓜蒂散,此已在腹中,则瓜蒂散不中与也,栀子豉汤主之,外而自汗恶热身重可除,内而喘满咽干口苦自解矣。阳明之有栀豉汤,犹太阳之有桂枝汤,既可以驱邪,亦可以救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耳。

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上文是阳邪自表入里,此条则自浅入深之证也,咽燥口苦恶热,热虽在里,尚未犯心,愦愦怵惕懊憹,虽入心尚不及胃,燥渴欲饮,是热已入胃,尚未燥硬,用白虎加人参汤,泻胃火而扶元气,全不涉汗吐下三法矣。

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上条根首条诸证,此条又根上文饮水来,连用五若字,见仲景说法御病之详,栀豉汤所不及者,白虎汤继之,白虎汤不及者,猪苓汤继之,此阳明起手之三法,所以然者,总为胃家惜津液,既不肯令胃燥,亦不肯令水渍入胃耳。余义见猪苓汤证。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虚烦是阳明之坏病,便从栀子汤随证治之,犹太阳坏病,多用桂枝汤加减法也,以吐易温针,以懊憹概愦愦怵惕,可互文见意,栀豉汤本为治烦躁,设又可以治虚烦,以此治阳明之虚,与太阳之虚不同,阳明之烦,与太阳之烦有别矣,首句虽兼汗吐下,而大意单指下后言,以阳明病多误在早下故也,反复颠倒四字,切肖不得眠之状,为虚烦二字传神,此火性愮动,心无依着故也,心居胃上,即阳明之表,凡心病皆阳明表邪,故制栀豉汤因而越之,盖太阳之表,当汗而不当吐,阳明之表,当吐而不当汗,太阳之里,当利小便而不当下,阳明之里,当下而不当利小便,今人但知汗为解表,不知吐亦为解表,故于仲景大法中,但知汗下,而遗其吐法耳,若少气若呕,又从虚烦中分出,烦必伤气,加甘草以益气,虚热相搏,必欲呕,加生姜以散邪。

发汗,若下之,而发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窒者,痞塞之谓,烦为虚烦,则热亦虚热,窒亦虚窒矣,此热伤君主,心气不足而然,栀豉治之,是益心之阳,寒亦通行之谓欤,误下后,痞不在心下而在胸中,故仍用栀豉,与太阳下后外不解者,仍用桂枝同法,盖病不变,则方不可易耳。

下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更烦是既解而复烦也,心下软,对胸中窒而言,与心下反硬者悬殊矣,要知阳明虚烦,对胃家实热而言,是空虚之虚,不是虚弱之虚。

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外有热,是身热未除,手足温,尚未濈然汗出,此犹未下前证,见不当早下也,不结胸,是心下无水气,知是阳明之燥化,心中懊憹,是上焦之热不除,饥不能食,是邪热不杀谷,但头汗出而不发黄者,心火上炎,而皮肤无水气也,此指下后变证,夫病属阳明,本有可下之理,然外证未除,下之太早,胃虽不伤,而上焦火郁不达,仍与栀子豉汤吐之,心清而内外自和矣。

伤寒五六日,大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病发于阳而反下之,外热未除,心中结痛,虽轻于结胸,而甚于懊憹矣,结胸是水结胸胁,用陷胸汤,水郁则折之也,此乃热结心中,用栀豉汤,火郁则发之也。

栀子豉汤。栀子(十四枚)、香豉(四合绵裹),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升半,去渣,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止后服。

栀子甘草豉汤本方加甘草(二两),余同前法。

栀子生姜豉汤本方加生姜(五两),余同前法。此阳明半表半里涌泄之剂也,少阳之半表是寒,半里是热,而阳明之热,自内达外,有热无寒,其外证身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或目疼鼻干不得卧,其内证咽燥口苦,舌胎烦躁,渴欲饮水,心中懊憹,腹满而喘,此热半在表半在里也,脉虽浮紧,不得为太阳病,非汗剂所宜,又病在胸腹,而未入胃府,则不当下,法当涌吐以发散其邪,栀子苦能泄热,寒能胜热,其形象心,又赤色通心,故除心烦愦愦懊憹结痛等症,豆形象肾,制而为豉,轻浮上行,能使心腹之邪上出于口,一吐而心腹得舒,表里之烦热悉除矣,所以然者,二阳之病发心脾,已上诸证,是心脾热,而不是胃家热,即本论所云有热属藏者,攻之,不令发汗之谓也,若夫热伤气者,少气加甘草以益气,虚热相搏者多呕,加生姜以散邪,栀豉汤,以栀配豉,瓜蒂散,以赤豆配豉,皆心肾交合之义。

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攻里不远寒,用丸药大下之,寒气留中可知,心微烦而不懊憹,则非吐剂所宜也,用栀子以解烦,倍干姜以逐内寒而散表热,寒因热用,热因寒用,二味成方,而三法备矣。

伤寒下后,心烦腹满,起卧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心烦则难卧,腹满则难起,起卧不安,是心移热于胃,与反复颠倒之虚烦不同,栀子以治烦,枳朴以泄满,此两解心腹之妙剂也,热已入胃,则不当吐,便未燥硬,则不可下,此为小承气之先着。

栀子干姜汤栀子(十四枚)、干姜(二两),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渣分二服,温进一服。

栀子厚朴汤栀子(十四枚)、厚朴(四两)、枳实,余同前法。夫栀子之性,能屈曲下行,不是上涌之剂,惟豉之腐气,上熏心肺,能令人吐耳,观似蒂散必用豉汁和剂服,是吐在豉而不在栀也,此栀子干姜汤法豉用姜,是取其横散,栀子厚朴汤以枳朴易豉,是取其下泄,皆不欲上越之义,旧本两方后,概云得吐止后服,岂不谬哉,观栀子柏皮汤与茵陈汤中,俱有栀子,俱不言吐,又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则栀子之性自明。

伤寒身去发黄者,栀子柏皮汤主之。身热汗出,为阳明病,若寒邪太重,阳气怫郁在表,亦有汗不得出,热不得越而发黄者矣,黄为土色,胃火内炽,津液枯涸,故黄见于肌肉之间,与太阳误下,寒水留在皮肤者迥别,非汗吐下三法所宜也,必须苦甘之剂以调之,栀柏甘草,皆色黄而质润,栀子以治内烦,柏皮以治外热,甘草以和中气,形色之病,仍假形色以通之,神乎神矣。

栀子柏皮汤栀子(十五枚)、甘草(二两)、黄柏,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渣,分温再服。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身必发黄。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则热不得越,小便不利,则热不得降,心液不支,故虽未经汗下,而心中懊憹也,无汗小便不利,是发黄之原,心中懊憹,是发黄之兆,然口不渴,腹不满,非茵陈汤所宜,与栀子柏皮汤,黄自解矣。

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发黄。阳明无表证,不当发汗,况以火劫乎,额为心部,额上微汗,心液竭矣,心虚肾亦虚,故小便不利而发黄,非栀子柏皮汤,何以挽津液于涸竭之余耶。

阳明病,面合赤色,不可下之,必发热色黄,小便不利也。面色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以汗解,而反下之,热不得越,故复发热,而赤转为黄也,上条因于火逆,此条因于妄下,前以小便不利而发黄,此条先黄而小便不利,总因津液枯涸,不能通调水道而然,须栀子柏皮,滋化源而致津液,;非渗泄之剂所宜矣,黄未发宜栀子豉汤,已黄宜栀子柏皮汤。仲景治太阳发黄有二法,但头汗出,小便不利者,麻黄连翘汤汗之,少腹硬,小便自利者,抵当汤下之,治阳明发黄二法,但头汗小便不利腹满者,茵陈大黄以下之,身热发黄,与误治而致者,栀子柏皮以清之,总不用渗泄之剂,要知仲景治阳明,重在存津液,不欲利小便,惟恐胃中燥耳,所谓治病必求其本。

凡用栀子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向来胃气不实,即栀子亦禁用,用承气者,可不慎之欤。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影响你一生的小毛病

    影响你一生的小毛病

    活都是由琐碎的片段组成,机会蕴藏在无数的小事之中,那些看似不起眼、不经意的小毛病,实际上却在不断地阻碍着我们获得迈向成功的机会,日子久了,不知不觉间,成功便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 混沌主宰

    混沌主宰

    一个乡下少年,进入武府练武,缺少资源,实力低下,毫无地位,难以提升实力,唯有拼命保全,闯下“疯子”凶名。因被陷害关禁闭,机缘巧合之下,获得混沌入体。从此,.......天地演化混沌,雄踞天地,吞天噬地。大神盘古,一斧挥下,破混沌而开天辟地。混沌初开,演化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升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随后,和古老传说一样,流传甚久,才有了现在的这片大千世界.......
  • 末世:危机

    末世:危机

    一个宅男,遭遇末世浑然不知看他如何在末世中交到一个又一个好友如何越来越强大称霸世
  • 白盖头

    白盖头

    本书主要内容:所谓“桥镇”,其实是古原早期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虚构地名。这里民风淳朴,人心向善,在追求平安、幸福的美好生活中,人们怀揣的是一个个躁动不安而目标单纯的梦想。安静的村庄,油画一般的院落,朴实的村民,肃穆圣洁的清真寺,这一切的一切,无不浸染了作家质朴而诗意的美学追求。阅读这些干净的文字,你的眼前会不时幻化出大片大片炽热的阳光,阳光下头戴白帽的老人那静默的表情。
  • 葬天战纪

    葬天战纪

    萧青衣,他就如同他的名字一般,一生钟爱青衣。一段不灭的传说,一段被人遗忘的历史,他是永恒。而她却是一个过去,为了一句话他无情,灭界,葬天。他的一生就是为了她而活,当她去了,他又会剩下什么?
  • 笑看星辰

    笑看星辰

    家破人亡的遭遇,敌人强大的力量,无可奈何的感情让他坚定了前行的道路,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爬起,让他破而后立,放下心中的执着,逍遥走世间,笑傲行江湖!
  • 假如你是我的就好

    假如你是我的就好

    一年前的离开,陆之辰找了我一年。为的只是报复我,曾经的爱是否存在?
  • 斩棘

    斩棘

    千年前,天择圣人在稷下学宫一朝悟道,踏虚而去,震惊寰宇。大齐文景十九年,一位布衣少年,手持一封荐书叩响了稷下学宫的门环。
  • 龙神再现

    龙神再现

    一个弱小的孩童,遭受世人和情人的轻蔑和丢弃,被苍天怜悯,赐予力量和生命,让他获得重生,在天元大陆上展现了他的不平凡和挑战的毅力,最终走向世界顶端的一个凄美而又让人向往的龙神事迹。
  • 魔君猎妖:鲤妃难求

    魔君猎妖:鲤妃难求

    话说这六界里皆是各管各的日子,亦没什么交集。莫不是有一天这魔妖牵了红线,天底下还是稳稳当当。而这方子鲤的故事,可就不得不说一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