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95700000003

第3章

问言同品定有性。何法名同品。因于何有。且答初问。旧有数释。一云。以瓶等体名为同品。以瓶与声同常无常之品类故。名为同品。一云。除声已外为品。有无常者为同。与初解同。一云。如立声无常。除声一切无常为同品。一云。以宗既取和合为宗。同品亦取瓶无常合。以为同品。然既说其因。皆依别瓶。非依无常。如宗法故。依宗有法。非法故也。今者不尔。先明同品。后明定有性。即以瓶上无常。与声无常。法法相似。名为同品。故论云。同品者。谓所立法均等义品。说名同品。理门亦云。此中若品与所立法。邻近均等。说名同品。以一切义皆名品故。问声上无常。敌论不许。何得瓶上无常。名为同品。答若敌同许。即立已成。但除宗外所有无常。与所争同即名同品。又彼此同。有此所立法。不要同许宗有法有。方可说同。问前之四释。其义云何。答若以无常为同品者。知见共同。因依义异。次下当说。若以瓶等为同品。及瓶无常合以为同品。皆悉未可。亦难以瓶为同品者。若言以瓶等有法。同有无常。名为同品。违论所说。谓所立法均等义品。说名同品。此即正取瓶上无常。与所立法相似名同。不言有所立法。名为同品。论指法云。如说无常。瓶等无常。若以瓶同于声。有无常性。名为同品。应云如说声有无常。瓶等有无常。名为同品。又所立相似名之为同。声瓶有法。岂是所立耶。虽指法中。云瓶等无常。举瓶为同品依。意取无常名为同品。如指瓶等以为喻依。又与理门所说相违。文如前引。难云。声及无常。和合不相离。名为同品者。岂可二合为所立。若俱所立。一切同品。皆有一分所立不成。又准喻中所立不成。皆约能别。不并有法。论云如立无常。瓶等无常。不言如立声无常。虽和合名宗。意立无常不离于声。不欲成立声在无常。又法成法。若二和合俱名所立。即双成有法及法。违理门论。又复同异品。即二喻一分。喻既不取瓶空等体。云何同异品。则取瓶空体耶。若云非同异喻体之一分者。如何理门约辨于因。故彼颂云。于因有及二。在异无是因。翻此名相违。所余皆不定。由此故知。宗之同品。即取与宗能别法同。名为同品。若云陈那亦取瓶空等体。为二喻者。不然。广如理门所破繁不具引

次释定有性。问其能立因。为依瓶等有法之上。名定有性。为依无常等。名定有性。答有二解。一云。依瓶等有法。义如常解。第二又解。依无常上。名同品定有性。以瓶等体非同品故。又理门云。以所作性。于无常见故。于常不见故。不言于瓶上见。故知同品。无常之上有所作性。问若言因依同品无常。无常即喻。如何说言瓶有所作性。瓶体是无常。当知声有所作性。声体是无常。准此。所作即依瓶等。答此古师合非陈那义。陈那立云。诸所作者皆是无常。譬如瓶等。瓶等喻依。非因依也。问何故宗上无常。非因所依。同品无常。即为因依。答宗中敌不许。能别非因依。同品两俱成故。得为因依。有立量云。瓶上无常非因依。所立法故。如声上无常。此是似破。因随一故。或俱不成。谁许瓶无常是所立法。复是违教。喻名能立。若尔何故。同无能别。名阙所立。答喻上无常。似所立法。从似为名。如所作因。问若无常同品。定有所作。此是灭法。云何得言定有所作。灭非因生故。答有二解。一云。言无常者。非唯灭相。无彼常故名为无常。即住异等俱名无常依此何过。二云。无常即是灭相。定有性者。定曾有性也。观果知因。非当有性。虽不因生。因生始灭故不有违。问何故宗同品中所作。即言曾有。因同品中无常。不言曾有。答因为顺成宗。瓶有所作。当无常生非灭相起。不言瓶生曾有灭。问若同定有。是曾非现。应随一摄等因现非有。答不言唯定曾有因性。随一现有定义何违。二解无常。后解为胜。问云何因望宗上。言遍是宗法性。不言遍是宗品性。同异二喻俱言品耶。答因即宗法。体义分故。更无别聚。故云宗法。同异二喻。别聚类法。故得名品。又解。因为成宗云宗法性。不成二喻。故二言品。问但云同品。何须定有性等耶。答若不言定有性。即喻有能立不成过。不显因第二相故。若言定有性。不言同品。亦非正显因第二相。即有不定相违过。今为明因第二相故。双言同品定有性也。何者是也。欲作此句。先叙陈那九句之义。方可于中而自聊简。九句义者。彼次颂言。宗法于同品。谓有非有俱。于异品各三。有非有及二。此解因法。于同异品。谓于同品。有非有有非有各有三句。于异法中。亦各有三句。何者是因望于何宗。彼理门云。常无常勤勇恒住坚牢性非勤迁不变。由所量等九。此即宗也。由者第三啭于声。由以因法。为能成之具。故宗有九。所量作无常作性闻勇发无常勇无触。依常性等九。此即因也。依者第五啭从声。以从所依此常等九宗有九因。以此九因。如次配释前之九宗。成立比量。为九句义。立量云。声常是所量性故。同喻如空等。异喻如瓶等。此所量性同异俱有。即此论****不定也。立声无常。所作性故。同品如瓶等。异品如空等。此即正因也。立声是其勤勇所发无常性故。同品瓶等。异品电空等。此无常因。于同品遍有。于异品分无。以于电有。于空是无。即此论中。同品遍有。异品一分转。立声为常。所作性故。同品空等。异品如瓶等。此所作因。于同品无。异品遍有。即此论中。法自相相违也。立声为常。所闻性故。同品空等。此因遍无。异品瓶等。亦遍非有。即此论中。不共不定也。立声为常。勤勇所发。同品空等无。异品瓶有。于电是无。亦即此论。法自相相违也。立声非勤勇所发。无常性故。同品电等有。空等是无。异品瓶等。此因遍有。即此论中。同品一分转异品遍转。立声无常。勤勇发性。同品瓶有。电等是无。于异品空。因遍非有。此即正因。立声为常。无质碍故。同品空有。极微上无。以立极微有质碍故。异品乐有。瓶等因无。即此论中。俱品分转。问何以得知。第二第八等是正因等。答即理门引云。故本颂云。于同有及二。在异无是因。翻此名相违。所余皆不定。本颂者。或足目所造因明论。或世亲所造论轨等中。故知二八句而为正。第四翻第二。第六翻第八。故说为相违。余因通同异。第五俱非有。故说为不定。故作颂云。二八为正因。四六相违摄。所余皆不定。正似应当知。然此九句狭于天主。阙无相违决定过也。故释及无三相违。然准论中。具有此过。又复唯依有体法说。不依无体。云依无体者。四六无别。何以故。以第六同品非有。异品有非有。今第四句。若取兔角等。为异品者。亦是同非有异有非有也。作四句者。一者是同品而非定有性。即中三句同品。皆言遍非有故。若取分无。并后三句。以空电极微俱无因故。虽是同品而非有性。若中三句。因有相违不共不定。若后三句除第二句。因有不定。喻阙一支。无能立故。问何不言遍有性。答若言遍有性。即九句中第八非正。彼既是正。故不言遍。二是定有非同品者。三三句中。各除中句。若取全有。即第一第四。及第七句。若取分有。并第三第六第九句。是四六两句显因相违。所余不定。三亦同品亦定有性。即除中三句。若取全初三句。若取分及后三。若简喻中无能立过。俱是正喻。若简因过。犹有邪。以遍异品是不定因。除其二八。二八即正因。四非同品非定有性。即三三句中各中句是。若取分者。三三句中各取第二。若取正因。初后三中各中句是。余皆不正。今此四句。非全明因具足三相。但明第二相。故虽四句无有唯正显第二相。第三句是。问所作即是宗之别法。云何所作于余处转。答理门云。由彼相似不说异名。言即是此故无有失。此意以喻与宗所作无别故说相似。非说声上所作在瓶上。故无有失。问既于喻有。云何但说为宗法耶。答此中但说定是宗法。不欲说言唯是宗法。故亦无妨。故理门论亦作是说

论云异品遍无性者。解如疏述。问何故异品言遍无性。答若不言遍无性。即有相违不定。及异喻能立不遣。故言遍无性。亦作四句聊简。一是异品非遍无。若言无者简分转不得。故言遍无。即三三句中各除中句。第一第三第七第九是不定过。异喻有能立不遣。若第四第六因有相违。异有能立。二是遍无非异喻。即中三句同法喻。是三亦异品亦遍无。即二八也。四非异品非遍无。即除中三初后三句同法喻。是今取初第三。故云异品遍无性也。问此四句简得正因不。答非但简得第三相。虽亦异品亦遍无。而不简得不共不定。问同品但与因同。不与宗同。得名同喻不。答不得。但名同品。以品类故不与宗同。说喻于谁。若与宗同不与因同。亦只名同品。若但因同无所立故。亦异品故。非同品也。然与宗同。虽亦名喻。而亦非真。无能立故。问异法喻与宗同。不与因同。得名异不。答不得。若言得者。同喻无能立。亦得名异品。此既不尔彼云何然。问异无宗有因。得名异品不。答非也。由此又作四句分别。一有异品而有宗无因。即所立不遣过也。二有是异品有因无宗。即九句中各除中句。即能立不遣过也。三是异品有宗因。即俱不遣过也。四是异品无宗因。即三三句中各各中句。是正喻也。又复以因望宗同喻。作四句分别。一有遍是宗法性。而非同品定有性。即九句中中三句。及后三句中初后二句。兼取分全说。若取全者。中三句是。二有同品定有性。而非遍是宗法性。即九句中佛法所说第九句是。以许声等有质碍故。三亦同品定有。亦遍是宗法。即初后三句。四有非同品定有。非遍是宗法。约声显论。第四句是。于中过性思之可知。以因望宗及异法喻。亦有四句。有遍是宗法性。而非异品遍无性。即三三句中各除中句。有是异品遍无性。而非遍是宗法性。约九句阙。通约法作亦得有之。如小乘立声无常所见性故。异品空无而于宗不有。有亦遍是宗法性。亦异品遍无性。即二八是。有非遍是宗法性。非异品遍无。即声显论第四句是。若佛法立第九句是。声显相违因。佛法不定摄。又复以因望同异品。而作四句。有是同品定有。非异品遍无。初后三句中各除中句。有是异无非同定有。即中三中句是不定因。三有同定有亦异遍无。即初后三句中各除初后。此是正因。四俱非有。即中三句取其初后。即相违因。若取分说等准此可知。然别作法。不可依此九句而作。问此论之中因后二相。于理门论何句所收耶。有答云。此之二相。唯是第二第八二收。今谓。此对理未必然。若总问因。此之二因唯彼二八。若约相辨同有异无。即后二相何唯二八。若第二相初后各三。若第三相三三各中。皆是同有异品无故。问彼九句中。何故无此余三相违。答谁言不摄余三相违。准文如是立声为常。所作勤勇二法为因。唯法自相岂名为余。若不明四。次下摄颂何故云耶。证法有法自性或差别。此成相违因。长行既无别解。总摄于上。故知九因亦有摄四。若云九句有摄四违。如何说言如法成法。不言成有法。又彼九因。望违于常及非勤勇。此但违法。如何摄四。答虽云违有法。实唯成法。如难有性而非有性。难彼意许离实等有。而非有性。故唯成法。此意即显。理门望为量。成立必须加言。如立大有云有离实等有。更无同喻。有一实等因于同异有。即唯异转违彼后陈。总名相违。不分自相及与差别摄。颂中云。耶证法有法。及此论中立四违者。望不加言本意所争。言陈意许故有四种。问若违意许离实有。即违言陈不无有。此乃双违。如何但言违有法自相。答不尔。何以故。如法差别。言陈他用他有真假。二各有体。违真成假仍不违他。但名差别。今此不无无即离二。彼意许者。即此言陈不无之有。不别有彼意许大有。故违所诤。正违言显。故但名违有法自相。问以更无别名违自相。作有缘性亦应同然。答夫论差别。要有二等方名差别。如立他用意许他中。有其真假名法差别。今此有中无即离二。故违所争。即名违自相。以作有缘性。作非有缘性。各有别体。虽违作有缘性。作非有缘性存。无彼即离二有。违有更无别有。故名违有法自相。以斯研究深契幽微。后哲若披可为龟镜。问何故九句无相违决定。答理门颂中据别而说。不对许有声性论者。立所作因。故九中无故。彼中难所闻性因。若对许有声性是常。此应成因。此难不共不定。准此故知。不约对二。彼论长行及此论中。据二宗对故。有相违决定。然正释文准释异品。同于同品应言。同品者。谓所立法均等义品。说名同品。若有所作见彼无常。解异品中。亦应云异品者。谓于是处无其所立说名异品。此即论主。欲词约理繁互显故尔。有问云。若是正因要具三相耶。若言具者。如掌珍论立真性有为空。以缘生故如幻。此无异品应非正因。即自解云。具三相者必是正因。自有正因不必具三相。此释全非。谁言此因不具三相。既无异品有法。即因不滥行。岂非异品遍无之相。若阙此相是真因者。诸不定因皆阙此相。亦应名正。又若具三。皆正因者。决定相违应正因摄。又复此量亦非正因。成唯识说为似量故。出此量非如唯识抄

同类推荐
  • 逢故人

    逢故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痰火点雪

    痰火点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Beautiful Joe

    Beautiful Jo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漳州府志选录

    漳州府志选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鸿雁之什

    鸿雁之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进与退的人生处世智慧

    进与退的人生处世智慧

    教你如何规避并运用潜规则睿智为人、通达办事,看清潜规则的真面目,找到规避和读懂潜规则的方法,让你能够在险象丛生的人性丛林中保全自己,更快更顺利地走向成功。活学活用潜规则,才能少走弯路、少碰壁,直抵成功。
  • 神武创世

    神武创世

    鸿蒙之初,天道茫茫。以我之名,书写万疆;源起之石,引动四荒,谁与争锋,创世一场!那一年,苍山之下,少年刻骨铭心。这一世,以血为墨,铭记辉煌!
  • 逃之夭夭:总裁太霸道

    逃之夭夭:总裁太霸道

    “呵,你真的很能跑啊”某男领着夭夭的衣领。“桃夭夭!你若敢答应他求婚,我让这世界与你陪葬!”某女:”帝大大,求放过,我错了。“某男邪魅的笑道:”那该如何惩罚你呢~“
  • 斗妃

    斗妃

    浴火重生的她,已化为妖娆的青鸾!再不是甘于平淡的她。想跟她斗,来吧,试试身手,慢慢玩!什么,一条龙,一头狼,一只狐狸?斗完了人,再斗异类,来者不惧,斗的天昏地暗!娘亲,有人来犯,来人,给我一起斗!
  • 少年李巴山

    少年李巴山

    李巴山的名号,如今可以说是如雷贯耳。他不是李公子、李少爷,他是李老爷!别问他是谁的后代,因为他不用问也是有钱人的祖先。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我叫李巴山,青春样样红。“人生追逐是名利,总有些要放弃,失败要忘记,悲哀要忘记,一定要胜自己!”如果你对现状不甘心,那就像李巴山一样,用愤怒打破它吧!只要是大人物,就都有自己不可动摇的原则。没抢过钱的人,他李巴山不抢;没杀过人的人,他李巴山不杀。这是怎样的一个江湖?又能成就怎样的一个人?答案,我们一起来找。
  • 腹黑萌宝之娘亲太妖娆

    腹黑萌宝之娘亲太妖娆

    她是首长千金,也是亚洲最大财团幕后操盘手,一朝穿越却成了天下耻笑的傻女。家族被诛灭,傻女连罪,尼玛!原身死的太“销魂”!这个仇她记下了!六年后,她带着儿子华丽归来,绝世毒女腹黑小魔王=天下大乱!未婚先孕也是抢手货!桃花太多是种罪过!
  • 上古世纪之东凌国度

    上古世纪之东凌国度

    上古世纪里纵横交错,从原大陆分散出来后的四大种族迁徙各分布到了两个新大陆中,其中以“太阳的子民”延续生活的哈里兰族人便转移到了靠东边的大陆“哈里拉大陆”,他们与日争辉,只为等待着重新崛起重返原大陆的机会。别问原因是为什么?因为窝囊少年柯凌正在玩《上古世纪》,雷电交加的黑夜里风雨大作,突然一个猛如狂蛇的雷电一下子打到电脑上,然后名叫柯凌的少年就眼前一黑了,等到再次忍着剧痛苏醒过来时,却发现自己身处异地,这是哪里?我之前不是被雷电击中了?过后才知道自己来到了上古世纪里,从此改命修炼泡女神,打情骂俏,走上人生的巅峰!
  • 四库全书精编3

    四库全书精编3

    《四库全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它的源头和血脉,几乎所有关于中国的新兴学科都能从这里找到它生存发展的泥土和营养。
  • 重生之正牌大小姐

    重生之正牌大小姐

    莫清欢本是骄傲的千金大小姐,因为太骄傲,不示弱,不低头,不会哭,把尊严视作第二生命,最后落了个一无所有,惨死街头的下场。重活一世,她依然骄傲,但她不会再愚蠢的把自己的把柄送到别人手里,任人拿捏。大小姐归来,专治假白莲花各种不服!
  • 我在魔法中世纪做代购

    我在魔法中世纪做代购

    一天原本做代购的我,被一个叫做甘道夫的网游骚扰,他说只要给他一株胡桃木他给我一本魔法书。我把他当做神经病,直到后面我才知道这不是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