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67800000073

第73章 虚静之益

道由虚静而入,由虚静而证。虚谓虚心,静谓静气,乃性命双修之玄要也。心不虚则气不静,气不静则息不和,息不和则神不凝。必神气二静而至大定,返于虚无,方为“归根复命”之实旨也,故老圣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

潜虚翁《玄览》云:“夫道本虚无静一,静极而动,游气纷扰,生人物之万殊,而道始落于后天名相之中。故体道者,原本返始,以致虚守静为本焉。常观清净之中,一物不着,何其虚而静也!少有物焉,虚者实而静者挠矣。大虚廓然,片云横而障凝;渊泉湛若,微风起而波动,焉能复其本然之体哉!体道君子,时时打叠此心,内者不出,外者不入,使其胸次洒洒,一尘不挂,有以复其天空渊湛之本体,是则可谓致虚之极矣。致虚之极,非守静之笃者,孰能之哉?”又曰:“所以复归其根者,乃道之动极而静,故物随机以入也,故归根曰静。静则复归于无物,而有以还造化矣,故静曰复命。复命则真常之道也,故谓之曰常。”又曰:“能知常者,常虚常静。虚则能受,静则能载。”

予谓:虚乃乾象,静乃坤象,能虚静则体夫乾坤之德。我之身心,融入于乾坤大造化之中,后可以参赞夫化育。邵子云:“圣人与太虚同体,与天地同用”是也。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苟非身心虚静,如何能合其德耶?

《庄子·天道篇》云:“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亦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休则虚,虚则实,实者伦矣。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静则无为,无为也,则任事者责矣。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明此以南乡,尧之为君也;明此以北面,舜之为臣也。以此处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处下,玄圣素王之道也。以此退居而闲游,江海山林之士服;以此进为而扶世,则功大名显而天下一也”又曰:“以虚静推波助澜于天地,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刻意篇》云:“虚无恬淡,乃合天德。”“一而不变,静之至也;无所于忤,虚之至也;不与物交,淡之至也;无所于逆,粹之至也。故曰: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淡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又《人间世篇》云:“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列子》曰:“莫如静,莫如虚,静也,虚也,得其居矣。”

予按:《庄》、《列》所云,全祖述老圣“致虚守静”之旨,是乃玄宗正脉,归根复命之梯航,返还之要素也。说到工夫,只是在身外心息相依,而得大定耳。虚静之要,《老》、《庄》、《列子》揭之于前,后代真仙祖述于后。

紫阳《四百字》云:“虚无生白雪,寂静发黄芽。”李道纯《炼虚歌》云:“学仙虚静为丹旨。”又云:“虚极又虚元气凝,静中又静阳来复。”又云:“采铅虚静无为作,进火以虚为橐籥。抽添加减总由虚,粉碎虚空成大觉。”

伯阳《参同契》曰:“内以养已,安静虚无。”潜虚翁《参同契测疏》云:“安静虚无者,此四字乃养己之要诀,千圣万真,同此一旨。《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司马真人《坐忘论》云:‘心安而虚,道自来居。’夫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既有欲矣,则耳淫于声,目夺于色,口爽于味。真性既迷,元精、元炁因以耗失,而己命随之。故养己者,以安静虚无为本焉。安静虚无云者,无劳尔形,无摇尔精,一念不起,万缘皆空,心若太虚,一物不着。虚靖天师云:‘要得心中神不出,莫向灵台留一物。物在心中神不清,耗散真精损筋骨。’学者试能穷究本初,回光而内照之,则知清静之中,一物无有,而所谓安静虚无者,我得之矣。浮邱仙祖云:‘解使元精归炁始,冲虚静处得云梯。’吕祖云:‘先天一炁是真玄,玄里玄机须静专。’又云:‘玄机各向静中参,静里单微得玄妙。’”

诀曰:玄宗初功,凝神于虚,即是虚心之要旨。息与心谐合,乃静气之真诀,息调心凝,乃至大定,身心湛寂,如如不动,浑如太虚,则致虚守静之旨得之矣。

浮邱祖云:“慧由定生,定以静致。真静之旨,索解为难。虚中以课,寂静非定。动得灵机,守著非玄。玄中静旨,微妙难宣。如一面镜,遇物呈形。须知是镜,本无此形,何以形形?离镜索形,何以无形?移镜就照,亦复形形。此镜彼镜,宁有二形?此形彼形,本无留形。玄中之静,作如是观。如一川水,澄潭印月。月未升时,淳泓无月。月正悬时,水天一月。水月天月,宁有二月?挹水取月,何无有月?移川视月,依然此月。须知川川,本无此月。玄中之静,作如是观。谷口梅花,当阳舒盖。方其含葩,早孕阳机。若非凛寒,凝结生气。纵使初阳,来复无基。或消或息,与造化期。静之入路,玄之奥区。莲花出水,亭亭承露。团圆一珠,凝于花跗。碎而破之,成无数珠。露之初零,点滴颗珠。岂知剖碎,滴滴成珠。荷华初著,含而不舒。荷叶抛散,不沾而须。唯不沾故,灵著成珠。静之妙相,玄之要枢。言难罕譬,略泄天机。”

此章 阐发玄宗虚静之旨,妙无以加。须知玄宗之静,乃身心二静,冲漠无住,圆照洞彻,如镜光水月,双寂则纤尘不立,双照则涉入重重,又如荷之承露,点滴成珠,分合无碍,唯其不著不住,有此妙相。玄宗不离虚静,不住虚静之妙,亦如是也,是谓太玄。

虚静之旨,在佛氏即为“奢摩他。”《圆觉经》云:“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静觉心,取静为行,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便能内发寂静轻安,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又云:“若诸菩萨,唯取极静,由静力故,永断烦恼,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槃。此菩萨者,名单修奢摩他。”《华严·十定品》云:“住奢摩他,最寂静,恒住一相,所谓无相。”

玄宗之静,正由“奢摩他”证入,一门超出庄严路,与诸佛菩萨同其受用。庞居士云:“静见真如性。”《阴符经》云:“自然之道静。”又云:“至静性廉。”《庄子》云:“正则静,静由明,明则无为而无不为也。”是知仙佛所修,皆由虚静而复其本性,契乎真常之道矣。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为后不恭

    为后不恭

    当这年头,“穿越”无时无刻的发生着,车祸穿、摔崖穿、睡觉穿、就连打个盹都能穿……如果一个不小心竟然穿成了亡国的公主,还不得已嫁给了俊美邪气的皇上,更无奈的是,皇上竟然不爱她还让她做苦力,这算不算倒霉?她接受不了这种赤裸裸虐待,这简直是侮辱自己的人格,她不想过这种没前途的日子,她要反抗,要让那个自以为是的男人败在自己脚下……
  • 杂纂之广杂纂

    杂纂之广杂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逍遥逆

    逍遥逆

    在下叶良辰!身为主角的我高等功法岂不是手到擒来!什么!辅助功法,我难道是奶妈的命?不是这么玩我的吧!老天!
  • 十二星座之天蝎奇缘

    十二星座之天蝎奇缘

    重蹈覆辙,糟糕潦草的人生?NO——。李天平逃婚在男闺密干蹦鸡的帮助下,认识了同村不同世界,在村里小有名气的美女花花,于零晨四点三十分,翻墙逃离家中,奔着赢得赞美的诗和胜利的歌而去。在世界上求姻缘最灵的神秘公社酒吧上起班来,不料失身于陌生神秘男子,失魂于把悲惨遭遇过后的跌入谷底当成一种享受,将1000种自寻死路的方式当成乐趣去研究天蝎座男子李英西。
  • 乐动人生

    乐动人生

    命运让安然回到人生的转折点,再来一次,且看他如何选择,如何不让自己再留遗憾,如何进行自己的辉煌人生。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宋之恋

    宋之恋

    这是一个关于王朝建立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帝王一生奋斗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美人与江山的故事,这更是一个乱世中凄美的爱情传奇。古往今来,乱而治,治而乱,周而复始。周朝八百年,接着是诸侯纷争,五霸七雄混战;汉统四百年,至三国、两晋、南北朝厮杀四百个春秋;唐朝贞观之治何等辉煌,现也已繁华逝去,百姓疾苦,南北各方诸侯,各自为政,占据一方,多个政权鼎立,短短五十年间,窃权篡位,征战杀戮,皇帝如走马灯花一般更替,大好河山,一片狼藉,百姓盼天下统一归心,得以安居乐业。故事是从后汉宫中变故开始,讲述的是赵匡胤与两个女子和江山的故事。
  • QQ炫舞之好坏正传

    QQ炫舞之好坏正传

    天地风云变幻,魔子出世!究竟是造福苍生还是苍生涂炭?天才半妖陈俊熙遭青梅背叛,穿越异世,成为地球生物之一。却没想到力量分散成碎片,无法回到妖界!待他收回力量,回到妖界之巅,纵妖界,横八荒!
  • 时空轮回:再见你

    时空轮回:再见你

    一个梦,似真似幻。两个女孩,前世今生,命运的交错,而她们的他们又在哪里?
  • 零界之传说

    零界之传说

    零力的强大与贵族的血脉息息相关。在这里贵族就是王者。平民是否能逆袭呢?
  • 殇婚

    殇婚

    冉文丽离异外租住处,幸遇大慈大悲观音菩萨圣像。在现实的生活,她不得不向菩萨恭敬虔诚的倾吐自己的心声,至诚的不可思议,点亮了她的生活。遂发生不思议的事情----从她前世的经历、再前世的经历、以及元神处,顿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