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29500000014

第14章

承遠法師之勝常。以為欣慰。(道行異常)雖未清承。(清心承稟)然服膺高軌。企佇之勤為日久矣。(佇望日久)公(遠公)以過順之年。湛氣彌厲。(彌多也厲勤也)養徒幽巖。抱一沖谷。

抱一者。心契一乘。玄門沖深也。

遐邇(遠近也)仰詠。何美如之。每亦翹想一隅。

方也。想遠師所居。

懸庇霄岸。

如在雲霄之下。承彼庇廕故。

無由寫敬。致慨(歎也)良深。君清對終日。快有悟心之歡也。

劉君清對遠師。故有悟心之歡悅。

即此大眾尋常。

答前問逍遙園事。

什法師如宜。(常也)秦王(後秦第二主諱興)道性自然。

道法自然。秦王得之。

天機邁俗。(邁超也)城壍三寶。

城下河曰壍。此護其城。故可比秦王護三寶也。

弘道是務。(以弘道為務)由使異典(下云。新經二百餘部)勝僧(下文可見)方(始也)遠而至。靈鷲之風萃於茲土。

昔日世尊說上乘於靈鷲山。真風玄範。今竝聚於秦國。

領公遠舉。

往也。支法領往西土取經。

乃千載之津梁。

橋梁可以渡流溺。比至教可以越塵勞。故曰津梁。

也於西域。還得方等新經二百餘部。(古華嚴等經)請大乘禪師一人。

即佛度跋陀羅。此云覺賢。善得大乘禪觀故。於時慧觀慧嚴等於西域。請一大德東歸。彼諸德曰。非佛陀。餘人不可遂共來之長安。後廬山遠法師迎接人山。翻譯禪經。從其稟受。後於揚州謝司空寺。譯古華嚴經。

三藏法師一人。

雖解通三藏而傳譯律乘。即弗若多羅。

毗婆沙法師二人。

論師譯毗婆沙論。即曇摩掘多與曇摩耶舍。

什法師於大石寺。出新至諸經。法藏淵曠。日有異聞。

即法華金剛等經。

禪師於瓦官寺教習禪道。門徒數百。

三四已上皆數。徒者屬也。教習禪心道業。

夙夜匪懈。

毛詩次句云。以事一人即策勤不捨朝夕也。

邕邕(和也)肅肅。(整齊也)致可欣樂。(愛樂也)三藏法師於中寺出律藏。本末精悉。

弗若多羅也。同羅今譯十誦律六十一卷婬盜殺妄四戒為根本。僧伽已下枝末譯之。無失曰精悉。

若覩初制。(如見佛之初制)毗婆沙法師於石羊寺。出舍利弗阿毗曇(秦言無比法)胡本。

胡是梵也。論有二十二卷。或三十卷。道標法師序。

雖未及譯。時問中事。發言奇新。

弘始十年譯。十一年羅什亡。即知。此書是九年中事。預問論中事理。言論奇新也。

貧道一生猥參嘉運。遇茲盛化。

猥弊也。謙云弊迹。嘉運者。善時見聞。異典勝僧故。盛化即遇秦王明化故。

自恨不覩釋迦祗桓之集。

但恨不在祇園親預佛會。

餘復何恨。(餘無所恨)而慨(歎)不得與清勝君子同斯法集耳。

不得與劉公同會逍遙法集。又有此恨也。

生上人頃(向也)在此同止數年。(生公在秦三年)至於言話之際。常相稱詠。(歎也)中途還南。

中途指前路也。已歸廬阜。故曰還南。

君得與相見。未更近問。惘悒何言。

惘悒者。心之懸想無已何以言也。

威道人至。

曇威亦廬山人。至長安也。

得君念佛三昧詠。并得遠法師三昧詠及序。

三昧此云正受。此通事理。正念於佛故云念佛三昧。遠法師序詠此事。劉君繼和威道人。示論主故今美之。

此作興寄既高。

毛詩序云。詩有六義。曰風。曰賊。曰比。曰興。曰雅。曰頌。念佛之詠乃寄興之義。美其高作也。

辭致清婉。(美也。立文清美)能文之士。率稱其美。

率伏也。作者皆率伏稱美。

可謂遊涉聖門。叩玄關之唱也。

詠念佛之旨故。遊涉聖門叩擊玄關也。

君與法師當數有文集。因來何少。(求見廣集)什法師以午年。(弘始八年。屬丙午)出維摩經。(譯出也)貧道時預聽次。參承之暇。輙復條記誠言。以為註解。

什師隨譯而講。肇師隨聽而註。即今現行四註之一也。條記者。逐文記錄也。誠言者。講者諦實之辭也。

辭雖不文。然義承有本。

承講者。所說為本據。

今因信持一本往南。(南附呈劉公)君閑詳。試可取看。

得閑詳。審且試取看。

來問婉切。

正敘。前問婉美切當也。

難為郢人。

莊子云。郢人以污漫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斵之匠石。運釿成風聽而斵之盡污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今比劉公切問如彼匠石。論主自謂難為對受故如郢人。

貧道思不關微。兼拙於筆語。

竝謙語也。心不涉玄語多短拙。

且至趣無言。言必乖趣。

理本絕言問答皆失。

云云不已。竟何所辨。

今問答不已。則乖旨失趣。何所辨耶。下云相期於文外耳。

聊以狂言示詶來旨耳。

無言彊言曰狂言。所為詶來旨也。

二正答所問三。初總答疑意二。初略牒所問。

疏云。

古多以書曰疏疏疎也。疎通情意。今指彼書云。

稱聖心冥寂。理極同無。雖處有名之中。而遠與無名同。斯理之玄。故常所彌昧者。

稱者。指彼所說也。者字是牒。

二勸令證悟。

以此為懷。自可忘言內得取定方寸。

為前劉公述所疑。皆合正理。但能疑之心。自稱彌昧故。今更不別答。但勸令捨執除疑。苟不滯言理當自顯。既以至論在懷理圓言偏言生理喪故當內照而亡言得旨。取定在心不在言也。下責之云。

復何足以人情之所異。而求聖心之異乎。

前云。欲求聖心之異。世人斷常情執。則有異聖心。豈有異也。

二別答三問三。初體用不二真常答。文四。初正明體用答二。先牒問。

疏曰。談者謂。

牒彼疏曰。指彼談論之者所謂也。

窮靈極數玅盡冥符則寂照之名故。是定慧之體耳。若心體自然靈怕獨感。則羣數之應故以幾乎息矣。

二正答。文二。初雙非顯不二。

意謂。

論主自意所謂也。

玅盡冥符不可以定慧為名。

窮極智體以至於無知。妙盡冥符之義甚顯。寂照定慧。但此體具非即是體。以體絕思議故云不可也。此則許劉公已知體性靈寂。但不合立定慧寂照之彊名故知解不亡。豈能證入。

靈怕獨感。不可稱羣數以息。

已知智用靈怕自感。此為應本有緣。則應何甞止息故云不可。此如明鏡無心隨照現像之義。今許劉公。已達無心之心。但不合以無心為不應故今雙非之也。

兩言雖殊玅用常一。

一體一用曰兩言。體不礙用故無知而知。用不礙體故應而無應。既全體全用故曰玅用常一也。或體有知無知兩言用有應無應。兩言總之。則有無兩言在般若常一也。

迹我而乖。在聖不殊也。

迹言也。言是心之迹執我之言。則體用有無見異在聖人得之體。未甞殊用用未甞異體。所以虗不失照照不失虗也。

二推釋明體用二。初推。

何者。

何故體不可名定慧用不可稱息應。

二釋中二。初釋體。

夫聖人(舉人顯智)玄心默照。理極同無。

玄心者。心智虗玄。照無照相故曰默照。此則玄心猶屬智。默照即理也。智即理故極同。虗無此即前所謂窮靈。極數玅盡冥符也。清涼云。照體無目即是證如。理智雖有二名而無二體。此正明一心理智也。

既曰為同。同無不極。

無不極者。蓋言於至極也。許劉公既推智即於理。此乃達之於至極不奪云。

何有同無之極。而有定慧之名。

定慧者。華嚴云。禪定持心常一緣。智慧了境同三昧。定者心一境性也。即心冥境之一性曰定。了境之性一曰慧。此皆心境照用也。今既始覺合本內證自心。豈容更立心境可定可慧之解心耶。故責云何有也。若有解心即同分別。

定慧之名非同(句)外之稱也。

定慧名義即所解之境。必有能解之心。故非同無之玅契。乃知。是妙盡冥符外之名稱耳。下先釋非同云。

若稱生同內。有稱非同。

若有定慧之稱須具心境能所。故非理智同無也。故觀云以生心動念。即乖法體失正念。故次釋外之稱云。

若稱生同外。稱非我也。

若知。定慧之稱。是內證外之名字。即知非我智體所有也。故上云不可以定慧為名。

二釋用。

又。

釋上所推何。故用不可言息應。

聖心虗微妙絕常境。

能應之心。本無思慮故。虗寂玄微也。即前所謂心體自然。常境者。常情有無境也。妄心因境而起隨境。有無聖智靈明永悟。故玅絕常境即靈怕獨感。此明虗無為體。長存以為應本也。

感無不應。會無不通。

感屬生。應屬聖。會即合也。易云。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聖人無心而長應。應之于有感。眾生根感則聖應。無不會合。故能應之心無所不通也。

冥機潛運。其用不勤。

樞機乃運動之處以喻於智。今由冥寂潛密。即無用之用。故用無勤勞也。前所謂神彌靜。應逾動。下責所問云。

羣數之應。亦何為而息耶。

亦何為者。本自不為也。今何說息耶。故云不可稱羣數。以息然。劉公所問已達心體。虗無用常無作。但欲體上立定慧之名。用中疑其不應。今但除其疑。不除其解。疑情果遣。體用不二之理自明。則寂而常用。用而常寂。何所惑也。

二揀異斷常答四。初對妄顯真。

且夫心之有也。

前問意。所謂體必有知。用必有應。蓋以斷常之心欲求聖智之異故。今揀破。且夫者。汎敘之辭。心之有者心有知用也。

以其有有。有不自有。

有有者。有境故心有知用也。則知用之有不自常有。既由境有則心有。境無則心亦無。此體。此用。不離斷常也。

故聖心不有有。

聖人之心。體用真常。不因有境而暫有也。

不有有故。有無有。

有無有者。有體。有用。全同虗無之有也。

有無有故。則無無。

既真心體用虗無長有故。無斷見之永無。

無無故(牒上也)聖心不有。不無。

不同常見之有。亦不同斷見之無。

不有不無其神乃虗。

神者。不測也。智之體用不可以有無。測者乃同虗寂故也。此明般若一心體用不同。斷常之情惑也。

二推釋真妄二。初總推。

何者。

何故妄心不離有無。真心不有不無也。

二別釋中。二。初釋妄心。

夫有也無也。心(真也)之影響也。

有無者妄心也。影響者喻不實也。影有光影及照物成影。今取後義。響有聲響及谷中答響。今亦取後義。因物有影。因呵有響。以喻全真心起妄心。由境有故心有境無故心無。有無妄心乃即真之影響也。

言也象也。影響之所攀緣也。

言象有無乃妄心攀緣之所。此明劉公以妄心取言象。有無為般若也。略例云言生於象故可尋。言以觀象。象生於意故可尋象以觀意。又云。得象而忘言。得意而忘象。所以達心境有無者。當即妄以會真也。

二釋真心二。初明即妄之真。

有無既廢則。心(相也)無影響。

有無妄心由即真。故廢而自盡即真。心本無影響之虗妄如。即波了水波相自盡。

影響既淪。則言象莫測。

淪沒也。泯絕之義。影響妄情既泯。則言教義象。亦絕故云莫測。

言象莫測。則道絕羣方。

道謂教道也。羣方者。不一之法門。所謂寂照定慧體用有無等。本為遣情故立義解。今情亡解。泯教道。法門竝絕故曰道絕羣方。即觀云不可亦不可也。

道絕羣方。故能窮靈極數。

教道絕故唯證相應。故能窮極智數以至於虗玄也。

窮靈極數乃曰玅盡。

妙盡者。智即無知也。

妙盡之道。本乎無寄。

智無知故同真理之寂滅。理智不二迴絕無可寄也。此則無分別智合無差別理。故清涼云。照體無自即是證如前。所謂玅盡冥符理當如此。豈於此存寂照。定慧之虗名也。

二顯即體二用。謂問者。體用各陳故有無疑異。今由即妄顯真真能境智。故次明即體之用。文二。初正明體用。

夫無寄在乎冥寂。冥寂故虗以謂之。

述體也。冥寂者。智即理故冥同。寂滅謂之虗。玄是言體也。

玅盡存乎極數極數故。數以應之。

明用也。玅盡之義。由窮極智數至於無知故曰存乎極數雖極數體寂而靈知不味。常照於理事。故曰數以應之。有本。上句末多玅盡。此句中少極數。近人以古本校之加削。今詳上下相躡於理頗當。故今從之也。

數以應之故。動與事會。

動用也。即體照用。常與事理會合。

虗以謂之故。道超名外。

言體則常談於虗寂。理超名相故。

道超名外因謂之無。

知即無知。應即無應。既顯智體故。曰般若無知無慮。

動與事會。因謂之有。

無知即知。無應即應。言用故。曰智有知神有應。

二結用歸體。

因謂之有者。應夫真有。

語用則真有知應。

彊謂之然耳。彼何然哉。

體本具用故。立知應之彊名。用本自寂。何有知應可得之相。

三引經證成。

故經云。聖智無知而無所不知。無為而無所不為。

上句實智即體而用。下句權智即體而用。故聖人照理達事之用。未甞離體。

四結顯不二。

此無言無相寂滅之道。

此指智體也。離言說相。離心緣相。究竟寂滅之道。唯證可到。

豈曰有而為有。無而為無。動而乖靜。靜而廢用也。

為是也。豈聞說有無動靜而以斷常之情測度也。又。有無。約實。動靜。約權。權實。皆即體之用故無有無動靜之異也。

三責問非真答四。初汎敘迷真二。初敘迷情。

而今談者。

者即是人雖汎敘。今時談論。意在責於問者。

多即言以定旨。

多謂多分。未必全如此也。即言定旨如以所標指為明月也。

尋大方。而徵隅。懷前識。以標玄。

大方語。出道經。云大方無隅。徵者。推也。隅即角也。欲尋大方必曉無隅而推覓隅。角者。豈曉大方也懷心也。前識者。亦道經云。前識者。道之華則前識非玄道。標者指也。認前識為玄道。豈謂達道也。此則借外書以斥學者執言教。而迷至理滯於有無。劉公所云欲求聖心之異是也。

存所存。之必當。

去呼是也。存執也。心為能存。道理為所存。心存異解。乃謂必是正理故。執有無疑於聖智也。

二明執教。

是以聞聖有知謂之有心。聞聖無知謂等太虗。有無之境邊見所存。豈是處中莫二之道乎。

邊見者。有無二邊執見也。見為能存。二邊為所存。聞說聖心有則執有如於妄想。聞說聖心無則執無同於太虗。即以邊見而滯有無。豈於有無不二之間。得般若之玄道。

二推釋玄旨二。初推。

何者。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青春只为遇见你们

    青春只为遇见你们

    这本书讲述着三个千金小姐和三位少爷的爱情故事,在他们的爱情当中,出现了一次次曲折,他们最终在一起了吗?敬请收看!
  • 至尊狂妻:邪王的小魔妃

    至尊狂妻:邪王的小魔妃

    颜十四,国际杀手组织的杀手,以冷血残忍著称。她因为一件上古魔琴被人暗算而死,再次醒来,血雨腥风,地覆天翻。千年之前的凉国,原本温柔可人的十四公主,成了人人闻风丧胆的女魔头。打狼群,杀恶奴,整狂徒,整世子,骂皇帝……她本不是一个好人,也不想做好人!好人的下场似乎并不好!她只知道,要生存下去,她就必须在虎口里夺食。既然天无人道,那她自己夺。地无良知,那她自己抢!只是为毛被她整的惨兮兮的那几个世子们,他们却还巴巴的送上来任她羞辱?莫非,这世上真有被虐待狂这样的病?看来,她得继续好好再研究整人之术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传承空间

    传承空间

    在无尽的星空中,一个龙形小船以不可思议的速度穿梭。“他”要去那里?是遥远的星空彼岸,还是上古?意外让林天发现自己一直戴的是一枚“天龙神戒”,从此林天注定不会平凡。一次次奇遇,一次次生死间的醒悟。让林天刹那风云。
  • 舞:古韵神步

    舞:古韵神步

    一位热爱舞蹈的少女,因为一朝穿越来到了一个以'武'为尊的世界……在这里她用自己的实力证明她是那个千古得罪人;用自己的信仰证明自己这一世不是恶人。在这一世她不光收获了友谊还有爱情……
  • 红颜桃花劫

    红颜桃花劫

    一世桃花,她只为他而舞,那年桃花树下,互许誓言。红颜是劫也是缘,望眼前尘,不过昙花一现……
  • 认同与悖离:中国现代文论话语的生成

    认同与悖离:中国现代文论话语的生成

    中国现代文论话语的生成究其实质就是中国文论话语的现代性转换,它不仅标示着中国现代文学观念的形成与流变,而且也意味着中国现代文论话语的质态和形态均已发生了与传统文论话语迥然不同的变异。
  • 枭雄的末路

    枭雄的末路

    我不是枭雄,没有狠毒的心肠,也不是英雄,舍己为人只是放屁。我只是一个小人物,自然不会翻云覆雨,只求活得自在!使我与身边亲人兄弟,倶得逍遥!若有阻挡,必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枭雄来了,也要送你到末路!!
  • 贺伯爵复仇记

    贺伯爵复仇记

    贺伯爵得到经典力学的力量渴望改变物理历史,毛清宇、张丁文、罗珺熠、李秾和他们的同学展开了阻止他的行动
  • 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从故事中学会孝敬父母

    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从故事中学会孝敬父母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在这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古圣先贤以至德垂宪万世。在上古时代,有三位皇帝:尧、舜、禹非常著名,他们均因德行至大而受四方举荐登上帝位。
  • 天之心传

    天之心传

    万事万物不脱五行范畴,而他却是最无用的五行杂体,并不适合成为一个修行者,他的命运会变的如何?仙人心凡,结合自身经历,开创出一套惊天地泣鬼神的修炼方法,被选中传承之人,又会带来什么?天缺星,万物开天以来,暗空之中最神秘星体之一,有着不为人知的时空幻变之能,冥冥之中是否还有其它异能?小小的年纪,孤独的在天缺上修炼了千年,可回来时却发现地星上只过了十几年,物事依旧,人已不同,他该如何面对?诸神为惩罚地星人,而摆出了拙天神阵,给这一界又会带来什么?这一切尽在天之心中为您展现,日更6000字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