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29500000001

第1章

姑蘇堯峯蘭若沙門 遵式 述

夫森羅萬象。一法印之。所謂心也。心也者。寂然幽邃。廓爾沖融。無滅無生。三際莫之能易。非大非小。十方不測其形。圓明獨曜而無方。清淨真常而有在。雖靈靈絕待。隨緣之色相千荖。湛湛亡言。普應之音聲萬籟。故色心萬物各得其宜。蓋得此也。聖賢萬行各有所至。蓋至此也。眾生迷此而輪轉不息。聖人證此而圓寂妙常。是知非一心而萬法不存。法非心也。非萬法而一心不顯。心非法也。故如來出現。憫物垂形。身雲順感。以無邊體離增減。圓音隨願而周普。理絕名言。無形而形。若澄潭之落月。無說而說。譬幽谷之傳聲。鹿苑鶴林一大之因緣事畢。五天震旦三時之像教流通。聖賢迭興。古今傳習。東晉之世有大法師諱僧肇。生當秦國。名振異方。少習外經。後悟釋教。決疑於龜茲羅什。久居於逍遙譯場立義。論之五章。佐如來之一化。觀夫宏才落落。妙解徹於教宗。玄旨昭昭。深智窮於理域。然因緣生滅。事有千荖。實相本無。理同一味。但以根後各照。二諦不融。寧知波水無荖。金鐶不別。所以列多名而標異。立一義以會通。建不共之深宗。顯大乘之極致。然則俗無異真之俗。即真之俗諦不遷。真無異俗之真。即俗之真空露現。真俗不二。事理雙融。非般若無以契真。非漚和無以涉俗。入俗而真源常顯。權心必具於實心。契真而俗事匪移。實智必資於權智。權實之心雙運。中觀圓融。真俗之境同時。一諦凝寂。情亡解泯。諦觀渾融。復本還源。強名證道。論之深旨綸緒如斯。然古今解釋注疏頗多。取意求文。各隨所見。推宗定教。曾無一家。遂令學者迷文。宗途失旨。遵式幼從師授。虗己求宗。後因習學華嚴大經。常覩清涼判釋。盡開五教。取法古師。權實之旨有歸。行解之門可向。常恨此論人亡則難。致使深宗固多亂轍。今則精研覃思。三復竭愚。但愧流通之心。輙伸鄙作耳。熙寧甲寅仲春十有三日。南峯西庵序云。

稽首真應等正覺  法性無邊智慧門  如實修行諸聖賢  願賜冥資釋玄義

將釋此論。略啟四門。一教起因緣。二藏教所攝。三宗趣總別。四隨文釋義。

今初。夫聖賢立論。必有所由。今明起教因緣。略以二門分別。一通明諸論。二別顯斯文。通明諸論者。論有二種。一曰宗論。二曰釋論。釋論則隨文釋義。無別因緣。但由本義深玄。則為發起。宗論者。佛法大海深廣難量。權實多門理非一致。圓音頓說異類各聞。則不須論。但以世尊滅後眾生宜樂不等。(宜經宜論樂實樂權)受解緣殊。(與佛有緣則宜經。與菩薩有緣則宜論)雖有羣經而弗能領悟。是以諸宗立論。各被機宜。為令隨論知宗隨宗得趣。故有小乘論三乘論一乘論興。二別顯斯文。復二。初總明。二別顯。總明者。若原佛出現。本為一事因緣。但由根器荖殊。見聞有異。雖以三乘教化。究竟唯為一乘。不了斯旨。多滯化門。為令尋派討源。得佛本意。故此論興。二別顯復有二。一破。二立。破謂破權。立謂立實。破立之意。四論即為四門。一俗諦。破常無常二倒。立動靜相即故。二真諦。破有無二見。立真俗理一故。三般若。破照用有無。立權實同體故。四涅槃。破迷真執應。立真應不二故。由斯破立。即顯真俗互融。權實交暎。理智冥合。心境泯亡。故立一義為宗。以盡究竟深旨。中間雖有多緣。不過大意。

二藏教所攝者。三藏之中阿毗達磨藏攝。二藏之中菩薩藏攝。權實教中實教所攝。然權實之義理亦多途。且依賢首大師。以義判教。教類有五。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亦名分教。三大乘終教。亦名實教。四大乘頓教。五一乘圓教。此五相望。前前皆權。後後竝實。若據本教自宗。各許自實他權。今言權實。就始終分之。前二竝權。詮未究竟故。後三俱實。通詮一心故。就此權實之中。始教有法相破相二宗。今以終實對之。略敘十義。即知此論文義終教所攝。一法相立三乘定異。實教立一乘無三。(下論云。誠真一之無差。又云第一大道無有兩正)二法相說五性荖別。(三乘并無性及不定性)實教談一性齊平。(下云九流於是乎交歸。眾聖於是乎冥會)三法相立二諦條然。(俗有真無)實教乃真俗互即。(下云言真未甞有。言偽未甞無。二言未始一。二理未始殊)四法相說根後各照。(根本智證真後得智達俗)實教談二照相須。(下云。觀空而不證。處有而不染)五法相說四相前後。(生屬過去。住異屬現在。滅屬未來)實教顯生滅同時。(下云一切眾生即寂滅相)六法相說理智有異。(以有為智證無為理)實教明能所混融。(下云此彼寂滅。物我冥一。怕爾無朕。乃曰涅槃)七法相說真如凝然。實教顯隨緣妙用。(下云。不動真際。為諸法立處。又云。法身無象。應物而形)八破相說真智了空。實教明靈知本寂。(下云。終日知而未甞知。又云。智有窮幽之鑒。而無知焉等)九破相說諸法無性。(無性為真如)實教說本性真常。(下云。涅槃之為道也。量太虗而永久。又云。寂滅永安。無始無終。湛若虗空)十破相說佛德亦空。(一切智智亦清淨)實教明如來具德(下云。理無不契。故萬德斯弘。又云。佛如虗空。無去無來。應緣而現。無有方所)以斯對辨。權實昭然。廣有義門。恐煩不敘。今此論義終實所收。於理無惑。其間或說權義。意在會歸。(下云般若虗玄者。蓋是三乘之宗極也。誠真一之無差)不接權門。豈名終實。又亦頓明法性。(下云。言之者失其真等。又云。釋迦掩室於摩竭。淨名杜口於毗耶)直顯真常。即兼頓攝。但不明法界性海緣起無礙主伴無盡之義。非圓教收。若以深該淺。以本攝末。圓亦收此。故曰實教所攝。

三宗趣總別者。能詮所尚曰宗。宗之所歸曰趣。亦有總別。總以唯心一義為宗。真俗不二理智混融為趣。別有四門。一真俗相即為宗。第一義諦為趣。二權實互具為宗。二用無知為趣。三以不二理智為宗。理智不二為趣。四教義詮顯為宗。絕解修證為趣。由斯宗趣。即知四論前淺後深。別不過總。

第四隨文釋義。文三。初總標題目。

肇論

肇即人名。論乃是法。以人統法。將法從人。肇之論故。論通諸論。肇揀當文。以別揀通故。凡立題有多種。謂單人單法單喻。此三複之謂人法法喻人喻。或具足者。今即單人也。論者賢首云。建立決了可軌文言。判說甚深法相道理。依決判義名之為論。又云論者。集法議論也。謂假立賓主。往復徵析。論量正理。故造論者。有二不同。一宗論。二釋論。今即宗論。宗論復有二。一宗經論文義。如大乘百法明門論。二以經論成立自宗。如大乘起信論。今論具斯二焉。宗本一章即自所成立。次下四論各以經論為宗。故斯文有所據。義有所宗。宗論攝也。然此總題細詳所立非論主也。且此方西域儒釋二宗。未聞作者以名自立為目。又今觀下五章文勢。非如次而作。作之既備。綸緒不無。域內流通。人皆寶得。雖一一以法標目。總推論主之文。故以人名題之為總。

二作者示名

後秦長安釋僧肇作

後秦國號也。當姚帝第二主諱興。弘始年中行化。正屬東晉安帝義熈。同時論主生於秦。長安城名。即古之雍州。僧傳曰。釋僧肇京兆人。行業如本傳。據此示名合在義題之次。古者既立總題。題下示名。此亦無違。

三正釋本文五章。大分為二。初一立義標宗。後四依宗造論。初文分二。初標義題。

宗本義

教之所尚曰宗。言之所依曰本。其猶根為樹本。源為水本。今以義為所依之本。即為所尚之宗。宗即是本。義者宜也。以能依能宗之教。必與所依所宗義意符合。故義即宗本也。或問曰。未知以何為宗本耶。答曰。謂此章所顯一義。乃是所宗所依之本。下五名及四論。是能宗能依之教。故知名教宗本於義。義為名教之宗本矣。

次正立義。文二。一總立義本。二別開義門。然宗本一篇。文有總別。開總成別。則四論不同。攝別歸總。同顯一義。今初分三。一列名。二立義。三推釋。今初列名中五名。疏分五段釋之。今欲釋名。須論詮表。且五中前四詮理。緣會詮事。謂事有千荖。總於緣會。理有深淺。四名統之。今欲明理事不二一義之宗。先釋理事不一。五種名字。或曰。論主依何法體立此宗義。答據斯宗義。必依一心法立。謂五名中上三詮心體。下二詮心用。由一心體用同時故。得五名義一。若然者。論文何以不示一心耶。不示之意有二。一謂心法唯證智可到。非言教所及故。今但以義顯。不以言示。此如釋迦掩室淨名默然。教外別傳。亡詮得旨。皆斯意也。二謂理事體用。三乘教部不說相融。大乘極談方明不二。今此論意欲會權入實故。特散列五名。融成一義故。不先標一心法也。此如毗耶室中五千大士各各先說二法。然後入不二門。由斯二意。即知此論大同起信。不無小異。良由會權歸實。從始入終。與直造心性者。優劣機異。故立教不同也。

本無。

此名有二釋。一本謂本來。無即是寂。謂一真心體三際湛然。下云。非推之使無。故曰本無。二本謂本源。無即泯絕。謂萬派歸源。名相斯泯。然上二釋。先則本自是無。次乃由無顯本。唯第四論詮至於此彼明無為滅度二涅槃義。生佛平等理智相泯。方契本無。

實相。

實謂真實。相即相狀。真實即相乃無相也。此亦二釋。一真心本絕諸相。絕相之真。故稱實相。下云。實相自無。二萬法相寂。即真實相。然此二釋。前直就法體論相。後委就諸法推實。實由體相本真。故得諸法皆實。又由即法見實。方知法法全真。下物不遷不真空般若無知三論。通約所詮。皆齊此名。約境則雙融真俗顯實相。約智雙融權實顯實相。行人於此似有能所之迹未亡。故至涅槃方本無矣。若約四論為門不同。則唯般若可至於此。以權實二智。同出於實相。法性之體。體性常寂。故曰般若無知。

法性。

法謂軌則任持。性乃融通不改。真常法體寂寥沖深。三際不易。令物可解。故受法名。雖融通於萬物。而不失於無分。故受性名。華嚴偈云。法性徧在一切處。亦無形相而可得。下云。法性如是。若賢首起信疏云。法性者明真體普徧之義。通與一切法為性。即顯真如徧於染淨。通情非情。此則法是隨緣萬法。性約真如不變。斯亦順今所釋。但不以法之一字。直就真軌持義釋。若用隨緣以釋法性者。迷之太甚。

性空。

性是諸法從緣生滅之性。空謂假而無實。此亦二釋。一以四性推檢萬法。不自不他。不共不無因。都無一實。下論云。性常自空故。二諸法性相。於情似有。於理實無。如夜見繩懼是虵。虵性虵相元不有。眾生若離徧計情了法依他無實性。不真空論真諦為門。正齊此名。若約所顯第一義諦。即詮至實相。

緣會。

疎助者為緣。親起者為因。會謂合也聚也。統論佛教多宗因緣。窮盡諸法生起之由。直破外道無因邪因。故實教則指的一心為源。相宗皆明從種而有。今但就俗諦詮顯。故說眾緣合會。色心諸法宛然。下物不遷論。俗諦為門。唯齊此名。既俗諦門中不窮諸法生起之源。故但以緣會之名總該萬法。下云。一切諸法緣會而生。大論云諸法從緣生等。或曰。此既不明諸法興由。寧為盡理之論。答曰。若約五名非一緣會詮義。實非盡理之名。今由一義故。緣會諸法以本無實相為因。妄攬真成。全真立妄。故下反推緣會直顯本無。故知一心真理是萬法親起之因。故經云。如來藏是善不善因。能變興造一切趣生。乃至若生若滅。華嚴云。心如巧畫師。造種種五陰。或說染法以無明為因。及法相說業種親生。竝是今之緣義。清凉疏云。以不知三界由乎我心。從癡有愛。流轉無極。故今正順大乘。不違教理。或曰。論中何以唯立此之五名。而無增減。答若約名教實乃繁多。窮理盡性不過此五。今略以二諦性相束之。即所立無過減之失。緣會性空明俗諦性相。法性實相明真諦性相。本無一名真俗性相俱泯。此有三重四句。先明俗諦四句。一俗相謂緣會。二俗性謂性空。三俗性俗相俱存。謂合上二名。四俗性俗相俱泯。謂本無。次明真諦四句。一真性謂法性。二真相謂實相。三真性真相俱存。謂合上二名。四真性真相俱泯。謂本無。後真俗對明四句。一俗性相謂緣會性空。二真性相謂法性實相。三真俗性相俱存謂通下四名。四真俗性相俱泯。謂本無。具此三重四句。教理圓滿。又信解行證一一皆當具四。闕一則竝非真實。是故立名盡理。不過於五矣。上釋列名竟。

二立義。

一義耳。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富二代,你别跑!

    富二代,你别跑!

    田小暖的座右铭是: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直到她遇到又酷又拽的向开阳,才发现她的生活居然被这个富二代给改变了,但,不是奔向阳光大道,而是被他拉进一个又一个的麻烦。田小暖还不信了她这暴脾气,富二代,你别跑,看姐如何修理你!
  • 时间规划师

    时间规划师

    时间规划师——一个意向不到的机遇,陈放变成了时间规划师,从现代返回了三国。等着他的不只是风花雪月还是血雨腥风。
  • 恶魔小姐惹上霸气校草

    恶魔小姐惹上霸气校草

    两个人原本是两条没有交集的平行线可是呢命运就是如此让他们相遇了,恶魔如她惹上了霸气外露的她,所以他们的故事从此开始了。
  • 倾城乱:一笑倾天下

    倾城乱:一笑倾天下

    某夜她沉沉睡去,半睡半醒间却听见他淡淡道:“我很累。”次日醒来,却发现身上吻痕满布。忆及前半夜某男的话,她恼羞成怒:“喂,你不是很累?”“是吗?我不介意更累一点。”某男笑的春暖花开,一把搂过白玉般的肩,狠狠地烙着下一世寻找彼此的烙印……
  • 贼妃驾到

    贼妃驾到

    她,乐观开朗,只求一个真相……他,傻傻呼呼,却暗藏深机……“你对我是否是真心的”简单的一句话却令两个人深思……“你是不是喜欢的是男人”……到底命运会给予他们怎样的安排……身在帝王,有情人是否能终成眷属?……新建的小说群:245993347,敲门砖书中任意角色,交流讨论小说哦!
  • 华丽的变身

    华丽的变身

    她是一个很开朗,自认为很幸福的人。直到有一天,她的男朋友背叛了她,她发现视她如宝贝的爸爸妈妈居然不是亲生的。她受了巨大的挫折,谁能成为她真正的护花使者呢?
  • 暗影会

    暗影会

    十年前,我和兄弟们的一次下墓,彻底改变了我们的命运……
  • 源我

    源我

    她,因为一场车祸,遇见了他,一心想坑他的钱而不知道怎么的住进了他家里......
  • 神女爱上我

    神女爱上我

    一个女人的确可以毁灭一个男人。六年前,她不说任何一句话离开了他,六年后,再度重逢,却发现当年的那个他已经完全不认识她,身边莫名其妙多出许多的女人,更加严峻的是他现在很讨厌她,就这样一场女神倒追男神的故事开始了。故事,从重逢的那个地方,那个学校,那个教室,那节课,开始。(绝对不是言情文,是后宫文,介绍抒情一点,会有妹子来看的,我就是这样英明神武。)
  • 冬泽夏离,流转经年

    冬泽夏离,流转经年

    那一季夏末,血色如残,痛了谁的眼,伤了谁的心。韩代离,我不过是一时兴起收养了你而已,你以为你到底算什么?秦泽夜,我把自己全部交给你,望你温柔以待。便是那样的我,给了伤我至此的权利。我爱你,低入尘埃;你伤我,肆无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