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29000000001

第1章 并序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

往复无际。动静一源。含众妙而有余。超言思而迥出者。其唯法界欤。剖裂玄微。昭廓心境。穷理尽性。彻果该因。汪洋冲融。广大悉备者。其唯大方广佛华严经焉。故我世尊十身初满。正觉始成。乘愿行以弥纶。混虚空为体性。富有万德。荡无纤尘。湛智海之澄波。虚含万象。皦性空之满月。顿落百川。不起树王。罗七处于法界。无违后际。畅九会于初成。尽宏廓之幽宗。被难思之海会。圆音落落。该十刹而顿周。主伴重重。极十方而齐唱。虽空空绝迹。而义天之星象灿然。湛湛亡言。而教海之波烂浩浣。若乃千门潜注。与众典为洪源。万德交归。摄群经为眷属。其为旨也。冥真体于万化之域。显德相于重玄之门。用繁兴以恒如。智周鉴而常静。真妄交彻。即凡心而见佛心。事理双修。依本智而求佛智。理随事变。则一多缘起之无边。事得理融。则千差涉入而无碍。故得十身历然而相作。六位不乱而更收。广大即入于无间。尘毛包纳而无外。炳然齐现。犹彼芥瓶。具足同时。方之海滴。一多无碍。等虚室之千灯。隐显俱成。似秋空之片月。重重交映。若帝网之垂珠。念念圆融。类夕梦之经世。法门重叠。若云起长空。万行芬披。比华开锦上。若夫高不可仰。则积行菩萨曝腮鳞于龙门。深不可窥。则上德声闻杜视听于嘉会。见闻为种。八难超十地之阶。解行在躬。一生圆旷劫之果。师子奋迅。众海顿证于林中。象王回旋。六千道成于言下。启明东庙。智满不异于初心。寄位南求。因圆不逾于毛孔。剖微尘之经卷。则念念果成。尽众生之愿门。则尘尘行满。真可谓常恒之妙说。通方之洪规。称性之极谈。一乘之要轨也。寻斯玄旨。却览余经。其犹杲日丽天。夺众景之耀。须弥横海。落群峰之高。是以菩萨搜秘于龙宫。大贤阐扬于东夏。顾惟正法之代。尚匿清辉。幸哉像季之时。偶斯玄化。况逢。

圣主。得在灵山。竭思幽宗。岂无庆跃。题称大方广佛华严经者。即无尽修多罗之总名。世主妙严品第一者。即众篇义类之别目。大以旷兼无际。方以正法自持。广则称体而周。佛谓觉斯玄妙。华喻功德万行。严谓饰法成人。经乃注无竭之涌泉。贯玄凝之妙义。摄无边之海会。作终古之常规。佛及诸王。并称世主。法门依正。俱曰妙严。分义类以彰品名。冠群篇而称第一。斯经有三十九品。此品建初。故云大方广佛华严经。

世主妙严品第一

归命十方极三际尘刹圆明调御师

法界功德大悲云毗卢遮那大智海

所住甚深真法性所流圆满修多罗

一一尘方佛会中普贤文殊诸大士

我今欲以一毛智测量无边法界空

愿承三宝同体慈句句冥符诸佛意

俾令法眼常无缺尽众生界如普贤

回兹胜善洽群生速证菩提常乐果

将释经义。总启十门。一教起因缘。二藏教所摄。三义理分齐。四教所被机。五教体浅深。六宗趣通局。七部类品会。八传译感通。九总释经题。十别解文义。

初因缘者。夫圣人设教必有由致。若须弥巨海大因方为倾摇。今摇如来融金之德山。动深广之智海。非小缘矣。故下经。云非以一缘非以一事。如来出现而得成就。出现本为大华严故。先因后缘各开十义。以显无尽因。十义者。一法应尔故。二酬宿因故。三顺机感故。四为教本故。五显果德故。六彰地位故。七说胜行故。八示真法故。九开因性故。十利今后故。言法尔者。夫王道坦坦千古同规。一乘玄门诸佛齐证。故一切佛。法尔皆于无尽世界。常转如是无尽法轮。令诸众生反本还源。穷未来际。无有休息。故不思议品中明。一切诸佛能于一身化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头。一一头化尔所舌。一一舌出尔所音声。乃至文字句义。一一充满一切法界无有穷尽。斯则处以毛端横该法界。时以刹那竖穷劫海。处则顿起时则常起。不待别因。但随见闻说。有初成九会之别。诸慈悲者。于无尽中略此流传。令寻于此见无边法。如观牖隙见无际空。而此时处即同无尽。以一处即一切处。一时即一切时故。二酬宿因者。何以法尔如是转耶。宿因深故。夫根深则果茂。源远则流长。宿因既深教起亦大。深大云何。我佛世尊。创蹑玄踪栖神妙寂。悲智双运行愿齐周。是以妄想弗翦而廓彻性空。灵鉴匪磨而顿朗万法。乃以无障碍解脱阐斯沙门。宿因虽多略有二种。一者大愿力故。现相品云。毗卢遮那佛愿力周法界一切国土中。恒转无上轮。兜率偈云如来不出世。亦无有涅槃。以本大愿力。示现自在法。诸会佛加皆言愿力。及余诸文成证非一。二者昔行力故。谓无量劫依愿起行。行成得果方能顿演。故主山神偈云。往修胜行无有边。今获神通亦无量。法门广辟如尘数。悉使众生深悟喜。三顺机感者。谓昔因法尔虽能常遍。约可流传皆由机感。离机说法无所用故。其犹上有白月下资澄潭。潭清影现。机感应生。故兜率偈云。见佛亦复然。必假众善业。十方诸佛告功德林。言及诸菩萨众善根力故。解脱月云。此众无诸垢志解悉明洁等。皆是机感。广显机感。如第四教所被机中。然此机感通于现未。诸会当机即是现在。今之闻者。是未来机。四为教本者。谓非海无以潜流。非本无以垂末。将欲逐机渐施末教。先示本法顿演此经。然亦有二。一为开渐之本。出现品云。如日初出先照高山故。二为摄末之本。如日没时还照高山故。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故。法华亦云。始见我身。闻我所说。即皆信受。入如来慧。此渐本也。次云除先修习学小乘者。即开渐也。又云。我今亦令得闻是经入于佛慧。即摄末归本也。斯则法华亦指此经以为本矣。五显果德者。谓此本法中显佛胜德。令诸菩萨信向证故。不识宝玉不得其用。不知此德安能仰求。然果德有二。一依果。谓华藏世界海等。二正果。如来十身等。此二无碍以为佛德。然依正无碍通有六句。一依内现依。如尘中刹海。二正内现正。如毛孔现佛。三正内现依。四依内现正。五依内现依正六正内现正依。其文非一。又有四句。一或唯依。佛即刹故。二或唯正。刹即佛故。三俱。四泯。思之可知。随举一门则摄一切。并如下说。六彰地位者。为显菩萨修行佛因。一道至果有阶差故。夫圣人之大宝曰位。若无此位行无成故。此亦二种。一行布门。立位差别故。二圆融门。一位即摄一切位故。一一位满即至佛故。初地云。一地之中。具摄一切诸地功德。信该果海。初发心时便成正觉等。然此二无碍。以行布是教相施设。圆融是理性德用。相是即性之相。故行布不碍圆融。性是即相之性。故圆融不碍行布。圆融不碍行布。故一为无量。行布不碍圆融。故无量为一。无量为一。故融通隐隐。一为无量故涉入重重。故世亲以六相圆融。上下之文非一。七说胜行者。欲登妙位非行不阶。故君子不患无位。患己不立。行亦二种。一顿成诸行。一行一切行。故十住品云。一即是多多即一等。普贤行品说。一断一切断等故。二遍成诸行。此即行布。谓自大菩提心体相功德。乃至等觉中行。此二无碍例如位说。八示真法者。欲成行位须解法理。不体理事行亦非真。故兜率偈云。不了真实法。诸佛故兴世。此亦二种。一显事理无碍法。二显事事无碍法。并如义分齐说。九开因性者。谓上因果理事。皆由众生性有。若性非金玉虽琢不成宝器。良以众生包性德而为体。依智海以为源。但相变体殊。情生智隔。今令知心合体达本情亡。故谈斯经以为显示。亦有二种。一以言显示令其知有。二使其修行悟入显现。如下破尘出经卷等。亦如法华云。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所谓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众生等有故言唯一。十利今后者。既等有其分。故广利无边。此亦二种。一利今。即佛在当机。二利后。即今之见闻。发心品云。我等诸佛护持此法。令未来世一切菩萨未曾闻者。皆悉得闻。此益复二。一令得见闻为坚种。故出现品云。如人食少金刚终竟不消等。二令起行成证入故出现。又云。设有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行六波罗蜜。修习种种菩提分法。若未闻此如来不思议大威德法门。或时闻已。不信不解不顺不入。不得名为真实菩萨。以不能生如来家故。若闻此法信解随顺悟入。当知此人生如来家。乃至深入如来无量境界。良以有作之修。多劫终成败坏。无心体极一念便契佛家。贤首品云。十刹尘数如来所。悉皆承事尽一劫。若于此品能诵持。其福最胜过于彼等。又此利益别对前九成十种益。谓一闻法尔。则知常遍成见闻益。二闻本行。愿学佛发兴。成发心益。三闻机感。知法由善起。成造修益。四闻为本。知其义圆。成顿得益。五闻果德。则信乐愿齐。成灭障益。六闻位。期心证入。成摄位益。七闻行。发意修行。成起行益。八闻法。决须解了。成称性益。九闻因。知一切皆同。成转利益。十总具前九成速证益。故前九因皆为今益。亦可前一一门皆成十益。可以意得。因上十义故此教兴。发心品中有十所因。彼云。以佛神力故。世尊本愿力故等。因缘相参。对会因缘。可以意得。二明说经缘者。一切经首说时方人等。皆是缘起。今有十缘。一依时。二依处。三依主。四依三昧。五依现相。六依说者。七依听者。八依德本。九依请者。十依加者。今初依时。夫心冥至道则混一古今。法界无生。本亡时分。下经偈云。诸佛得菩提。实不计于日。况无涯之说。念劫圆融哉。今以无时之时。略显十重时别。初唯一念。二尽七日。三遍三际。四摄同类劫。五收异类劫。六以念摄劫。七劫念重收。八异类界时。九彼此相入。十以本收末。谓以非劫为劫故。于前十时。恒演此经。又此十种随一圆收。依此说时则无终始。亦随见闻说初成等。如前法尔中辩。若依此时则迥异余教。而余教时不出于此。或说三七六七等。随见闻故。广如旨归。第二依处者。夫智穷真际能所两亡。假说依真而非国土。况刹尘即入染净参融。圆满教之普周。难以分其处别。然真非事外。不坏所依。以上无时之时遍非处之处。然有言。此经在秽土说。居摩竭等故。有云。处净土说。在华藏故。有云。如实义者。二种身土无定异处。即于一处见闻异故。上之三义。后一近宗。然说此经处。净秽无碍通局交彻。各二四句。初净秽中。谓或唯染或唯净。如前二义。或俱华藏内娑婆故。或泯染净相。尽同一法界故。又或唯染。摩竭等覆净相故。或唯净。其地金刚染相尽故。或俱。隐显无碍故。或俱非。各相形夺二相尽故。次明通局交彻二四句者。谓或局。此一界故。或通。该十方故。或俱。即此即遍故。或泯。二相尽故。又或局。此界摄一切故。或通。此入一切故。或俱。即摄即入故。或泯。形夺相尽故。又以一尘例刹。亦有四句可知。若从狭至宽。略显十处。初此阎浮七处九会而周法界。如升须弥品。二周百亿同类一界。亦遍法界。如光明觉品。三遍异类树形等刹。四遍刹种。五遍华藏。六遍余刹海若种若刹。七遍前六类刹尘。皆有同异类刹。八尽虚空界。容一一毛端之处。各有无边刹海。九犹帝网。十余佛同。然上十类一一各遍法界。而前九正是遮那说法之处。然说十住等处。虽复各遍法界乃至尘毛。为门不同。亦无杂乱。若约十住与十行等。全位相摄。则彼此互无。各遍法界。若约诸位相资。则此彼互有。同遍法界。一一品会准此知之。十余佛同者。此佛既尔余佛亦然。故诸会结通皆云。我等诸佛亦如是说。然主主不相见。伴伴不相见。主伴伴主则互相见。若互不相见。即各遍法界。互相见故。同遍法界。亦无杂乱。亦无障碍。又上十处共为缘起举一全收。以一一处称法性故。而随前一一时皆遍此诸处。又随一一处皆具前时。顿说此经。此犹约器世间说。若约智正觉及众生世间。即一一佛身支节毛孔。皆摄无尽重重之刹。普贤众生一一皆尔。并是遮那说经之处。第三依主者。夫真身寥廓。与法界合其体。包罗无外。与万化齐其用。穷源莫二执迹多端。一身多身经论异说。今说此经。佛为真为应为一为多。若言真者。何名释迦。居娑婆界人天同见。若云应者。那言遮那。处莲华藏大菩萨见。见佛法身。若云一者。何以多处别现。若云异者。何以复言而不分身。故说此经佛并非前说。即是法界无尽身云。真应相融一多无碍。即卢遮那是释迦故。常在此处。即他处故。远在他方恒住此故。身不分异。亦非一故。同时异处。一身圆满。皆全现故。一切菩萨不能思故。今先明十身。后彰无碍。言十身者。自有二义。一约融三世间为十者。一众生身。二国土身。三业报身。四声闻身。五缘觉身。六菩萨身。七如来身。八智身。九法身。十虚空身。二就佛上自有十身。一菩提身。二愿身。三化身。四力持身。五相好庄严身。六威势身。七意生身。八福德身。九法身。十智身。广显其相如第八地。及离世间品辩。言无碍者。略有十义。一用周无碍。谓于上念劫刹尘等处。遮那佛现法界身云。业用无边悉周遍故。经云。如于此处见佛坐。一切尘中亦如是等。其文非一。二相遍无碍。谓于上差别用中。各摄一切业用故。三寂用无碍。无私成故。四依起无碍。无心顿现。海印力故。五真应无碍。应即同法一味平等故。六分圆无碍。一一身分即具全身故。七因果无碍。不碍现因故。八依正无碍。不碍现依故。九潜入无碍。入众生界。如如来藏。虽作众生不失自性故。故出现品云。佛智潜入众生心。又云。众生心中有佛。成正觉等。又亦摄一切众生。在一毛孔善化。天王云。汝应观佛。一毛孔。一切众生悉在中等。十圆通无碍。谓此佛身即理即事。即一即多。即依即正。即人即法。即此即彼。即情即非情。即深即广。即因即果。即三身即十身。同一无碍法界身云。以此身云。遍前时处。常说华严。是知或说报身在色究竟。约摄报说。或说报身在余净土。约引摄说。或说舍那坐千叶华。摄二地说。或说登地方见。约胜机说。或分三异。从体相用说。俱非此经真实之义。设分三十不同。亦权实对说。若不融前义。亦失经宗。第四依三昧者。夫动静。唯物圣岂然。乎。示轨后徒。明将有说。必须静鉴前理。受诸佛加。从定起而发言。言必真当。言必真当故。受者之心。自然笃矣。故于诸会。多明入定。为说经缘。有不入者。至文当说。其所入定。皆尽法源。业用难思。第五依现相者。谓法性寂寥。虽无诸相。无相之相。不碍繁兴。起教多端。相非一准。或放光动刹。或华雨香云。皆为发起。故诸会之内。将欲说法。多先放光。通表智光。以被物故。然有二种。一不坏次第光。随位增微故。二圆通无碍光。随一一光。皆结通故。随处放异。总有十光。各有所表。至文当知。其动地等。多在说后。则但是庆闻。如十地中。虽是庆前。义兼起后。则是教缘。第六依说人者。法无废兴。弘之由人。下文云。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今此能说。通三世间。开即为五。谓佛菩萨声闻众生及器。更开为十。谓加三世。微尘。毛孔。器及有情。各有分圆故。毛孔微尘即是分说。此上诸说。通三世故。故普贤行品云。佛说众生说。及以国土说。三世如是说等。广则无量。法界品中类非一故。如僧祇随好。即是佛说。余会多菩萨说。法界品初有声闻说。诸善友等多菩萨说。亦名众生说。菩提树等即器界说。至文当知。其能说人用法不同。或用音声。或用妙色等。如教体中辩。第七依听人者。子期云。丧百牙辍弦若无听者。终无有说。即下诸众略有十类。至文当明。除当机众。余皆是缘。第八依德本者。川有珠而不枯。山有玉而增润。内无德本。外岂能谈。然唯约说者。前人此法故。略有二类。一者智慧最为首故。十方诸佛。告金刚幢言。及由汝智慧清净故。告金刚藏言。亦是汝胜智力故。二者余行愿力。十方诸佛。告普贤言。亦以汝修一切诸行愿力故。十方诸佛。告法慧言。及汝所修诸善根力。令汝入是三昧。而演说法。若感者善根。若化主行愿。皆属说因。第九依请人者。若约慈悲深厚。亦有无问自谈。若约敬法重人。要须诚请后说。初心识昧。未解咨求。上智慈悲。腾疑启请。然有二类。一者言请。二者念请。诸会有无现相品当辩。第十依能加者。夫圣无常应。应于克诚。心冥至极。故得佛加。然若佛自说则不俟加。如第九会。因人有说。要假上加。其第八会。行依法修。不异前故。略无有加。二七不入定。故无有加。余皆具有。所以加者。欲显诸佛同加即同说故。一说一切说故。亦显果海无言因相可说故。若尔僧祇随好应非一切。表微细难知故。超出因果故。然施设不同。不应一准。加有二种。一者显加。具于三业。二者冥加。但与智令说。普光法界。无显有冥。余皆具二。显必有冥故。余至下明。教起因缘竟。第二藏教所摄中二。先藏摄后教摄。前中亦二。先藏后摄。今初。藏谓三藏二藏。通称藏者。以含摄故。世亲摄论第一。庄严论第四。皆云彼三及二。云何名藏。答云。由摄故。谓摄一切所应知义。摄即包含。言三藏者。一修多罗藏。二毗柰耶藏。三阿毗达磨藏。初中先辩名。后显相。今初。亦名修妒路。亦名素怛缆。此皆梵音楚夏。古译为契经。智论之中。名为经藏。契谓契理。契机。经谓贯穿摄化。即契理合机之经。依主受名。契经即藏。持业释也。复云。正翻名线。线能贯华。经能持纬。此方不贵线称。故存于经。有云。案五印度。呼线席经井索。圣教。皆曰修多罗。则经正是敌对。斥于古德。经非敌对。今更详之。若一名四实。皆为敌对。则古如所破。若兼顺义。经自属于席经。敌对应名圣教。故梁摄论。译为圣教。彼论云。有阿毗达磨。非是圣教。为成圣教故。加修多罗名。古德见此儒墨皆称为经。遂借彼席经。以目圣教。则双含二义。俱顺两方。借义助名。更加契字。拣异席经。甚为允当。二显相者。西域四名。所目虽殊。意义相似。故同称修多罗。而圣教多含具上三义。故杂心云。经有五义。一曰涌泉。二曰出生。三曰显示。四曰绳墨。五曰结鬘。涌泉则注而无竭。出生则展转滋多。义同井索。有汲引故。显示正是圣教。显事理故。绳墨则揩定正邪。亦是绳之为经。能持于纬。同席经义。结鬘同线。线能贯华。结成鬘故。总上五义。不出贯摄。故佛地论第一云。能贯能摄故名为经。以佛圣教贯穿摄持所应说义所化生故。此或贯摄通所说所化。或贯穿法相。摄持所化。又世亲摄论释贯穿云。谓能贯穿依故相故法故义故。依者谓于是处由此为此而有所说。相者谓世俗谛相胜义谛相。法者谓蕴界处。缘起谛食静虑无量无色解脱胜处遍处菩提分无碍解无诤等。义者随顺密意说等。瑜伽二十五。显扬二十。大同此说。余义至十二分中当明。第二毗柰耶藏。初名。后相。前中亦名毗尼。梵言之略耳。此翻为调伏。谓调练三业。制伏过非。调练通于止作。制伏唯明止恶。就所诠之行彰名。即调伏之藏。或能诠藏。有调伏之能。即有财释。契经藏中类有此释。毗尼或翻为灭。灭有三义。一灭业非。二灭烦恼。三得灭果。或名尸罗。具云翅怛罗。此云清凉。离热恼因。得清凉果故。亦名波罗提木叉。此云别解脱。此就因得名。然有二义。一拣异定道。名之为别。二三业七支各各防非故名为别。亦翻为随顺解脱。此据果立。随顺有为无为二种解脱果故。亦名性善。如十诵律。亦名守信。如昔所受实能持故。后显相者。前名之中已含止作。即毗尼相。若别说者。世亲摄论云。毗柰耶有四义。谓犯罪故。等起故。还净故。出离故。广如彼论。第三阿毗达磨藏。阿毗名对。达磨云法。法有二种。一胜义法。谓即涅槃。是善是常故。名为胜。二法相法。通四圣谛。相者性也。状也。二俱名相。法既有二对亦二义。一者对向。谓向前涅槃。二者对观。观前四谛。其能对者皆无漏净慧。及相应心所等。由对果对境。分二对名故。慧但是对而非是法。非所对故。言对法者。法之对故。故对法藏。特名慧论。旧译为无比法。以诠慧胜故。世亲摄论云。阿毗达磨有四义。谓对故。数故。伏故。通故。对义同前。数者于一一法。数数宣说。训释言辞。自共相等无量差别故。伏者由此具足论处所等能胜伏地论故。通者此能通释素怛缆义故。亦名优婆提含。此云论义。亦名磨怛理迦。此云本母。谓以教与义为本为母。亦云依藏。生解。藏为解母。本即是母。亦名摩夷。此云行母。依藏成行故。行之母故。然此三藏。约其所诠。略有二门。一者克性则经诠三学。戒唯戒心二学。论唯慧学。如摄论说。二约兼正则三藏之中经正诠定。毗尼诠戒。论诠于慧。兼各通三。第二明二藏者。一声闻藏。二菩萨藏。即由前三藏。诠示声闻理行果。故名声闻藏。诠示菩萨理行果。故名菩萨藏。故庄严论第四云。此三藏由上下乘差别故。复为声闻藏及菩萨藏。摄大乘同此。此就二乘理果同故。合之。若约教行别故。即开三乘以为三藏。如普超等经。又由缘觉多不藉教。出无佛世。佛在世时摄属声闻故。但分为二。即是大小半满不同。第二明所摄者。此经三藏之中。正唯修多罗摄。兼诠余二。十藏等品广显戒故。问明等品显论义故。若就修多罗中以义拣教。则唯十藏摄。具足主伴显无尽故。教义融故。二藏之中唯菩萨藏。若分权实。但菩萨藏一分所摄。权不摄故。若约此摄。乃至声闻。亦此经摄。此能包含。无量乘故。拣于权实。至下立教中明。已辩藏摄。第二明教摄者。教有二种。一者通相。十二分教。亦分大小。至下十藏品辩。二者诸宗立教不同。今当略释。夫教海冲深。法云弥漫。智光无际。妙辩叵穷。以无言之言。诠言绝之理。以无变之变。应无穷之机。极位所承。凡情难挹。今乘理教之力。略启四门。一大意合离。二今古违顺。三分宗立教。四总相会通。今初。且西域东夏弘阐之流。于一代圣言。或开宗分教。或直释经文。以皆含得失故耳。且不分之。意略有五焉。一则理本一味。殊涂同归故。不可分也。二一音普应。一雨普滋故。三原圣本意。为一事故。四随一一文。众解不同故。五多种说法。成枝流故。以斯五义。故不可分。分之乃令情构异端。是非竞作。故以不分。为得。其分教者。亦有多义。一理虽一味诠有浅深。故须分之使知权实。二约佛虽则一音。就机差而教别。三本意未申。随他意语而有异故。四言有通别。就显说故。五虽分权实。须善会佛意。有开显故。又王之密语。所为别故。不识权实。以深为浅。失于大利。以浅为深。虚其功故。庄严圣教令深广故。诸圣教中。自有分故。诸大菩萨亦开教故。以斯多义。开则得多而失少。合则得少而失多。但能虚己求宗。不可分而分之。亦何爽于大旨。故今分之。第二古今违顺。曲分为二。先叙此方。后明西域。今初。诸释虽众。略叙数家。勒为五门。一立一音教。谓如来一代之教。不离一音。然有二师。一后魏菩提流支云。如来一音同时报万。大小并陈。二姚秦罗什法师云。佛一圆音平等无二。无思普应。机闻自殊。非谓言音本陈大小。故维摩经云。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各各随所解。上之二师。初则佛音具异。后则异自在机。各得圆音一义。然并为教本。不分之意耳。第二立二种教。自有四家。一西秦昙牟谶三藏。立半满教。即声闻藏。为半字教。菩萨藏。为满字教。隋远法师。亦同此立。斯则文据涅槃。盖是对小显大。通相之意。未于大中显有权实。亦含半满。二隋远法师。立渐顿二教。谓约渐悟机。大由小起。所设具有三乘。故名为渐。若约顿机。直往于大。不由于小。名之为顿。此虽约机。说有渐顿。而所说法不出半满。三唐初印法师。亦立二教。一屈曲教。谓释迦经。以逐机性随计破著故。如涅槃等。二平道教。谓舍那经。以逐法性自在说故。如华严经。又此二教略有四异。一主异。谓释迦化身。兴虑舍那十身异故。二处异。谓娑婆界木树草座。与华藏界中宝树宝座等异故。三众异。谓为声闻及菩萨说。与唯菩萨及极位同说异故。四说异。谓局处之说。与该通十方之说异故。此约化仪以判。然华严虽有随诸众生各别调伏。皆是称性善巧。一时顿演。涅槃等虽说一极。或对权显实。或会异归同。一切如来。或说不说。故云屈曲。约释迦为主。则未显十身。十身为主。必具释迦。娑婆之处。未融华藏。华藏之处。必融娑婆。略云四异。异实有多。诚如所判。但以屈曲之内。未显法之权实耳。四齐朝隐士刘虬。亦立渐顿二教。谓华严经名为顿教。余皆名渐。始自鹿苑。终于双林。从小之大故。然此经。如日初出先照高山。即是顿义。慈龙降雨。以证渐义。于理可然。渐约五时。次下当辩。第三立三种教。亦有三家。一南中诸师。同立三教。谓于前渐顿。加不定教。由渐中。先小后大。而央掘经六年之内即说。为遮此难故立不定。谓别有一经。虽非顿摄。而明佛性常住。即胜鬘金光明等。是为偏方不定教也。渐中开合。诸师不同。或但分为二。即是半满。或分为三。即武丘山岌法师。谓十二年前。见有得道。名有相教。十二年后。齐至法华。见空得道。名无相教。最后双照。一切众生佛性。阐提作佛。名常住教。此与唐三藏三时之教。大同。至叙西域中说。真谛三藏。依金光明。立转照持三轮之教。亦大同此。而时节小异。谓七年前说四谛。名转法轮。七年后说般若具转照二轮。以空照有故。三十年后具转照持。以双照空有持前二故。或分为四。即宋朝岌法师。谓于前三时。无相之后。常住之前。指法华经。为同归教。以会三归一。万善悉向菩提故。或开为五。然有二家。一道场慧观等。于无相之后。同归之前。指净名思益等。为抑扬教。二者即前刘公。不开抑扬。而有教之初。取提胃经。为人天教。上来诸师。皆于渐中。约时开异。若不加不定之教。则招难尤多。以初有大故。虽加不定。犹有妨难。略显五时之妨。余可例知。初明十二年前为有相者。自违成论。成论云。我今正明三藏中实义。实义即空。又阿含中云。无是老死。即法空也。无谁老死。即生空也。又智论云。三藏中明法空为大空。摩诃衍中明十方空为大空。皆显小乘已有二空。若云第二时说空者。十二年后。方制广戒。岂唯说空。又智论云。从得道夜。乃至涅槃。常说般若。岂前不说空。若云第二时中未显常住者。实相般若岂无常耶。涅槃亦说佛性。亦名般若。是知实相般若即是正因佛性。观照即为了因。又般若离四句。何曾存空。般若不坏四句。岂无妙有。是知小大各有四门。而但言初有次空者。各得一门之意耳。若云第三时中但名抑扬亦非常者。净名云。佛身无为不堕诸数。观身实相观佛亦然。岂无常耶。般若亦云。二乘智慧。犹如萤光。菩萨一日学智。如日之照。岂非抑扬。若云第四时中但显同归亦未明常者。寿量品云。常住不灭。又方便品云。世间相常住等。岂无常耶。五以涅槃。为常住者。当教可尔。而涅槃之时。亦有小乘之见。如阿含中说如来涅槃之相故。若以人天为初者。提胃虽说戒善。得道。皆通三乘。故彼经云。提胃得不起法忍。又违密迹经中。第二七日说三乘故。然上五时等。皆以约时克定。则有所乖。拣去不定。从多分说。亦有理在。二后魏光统律师。承习佛陀三藏。亦立三教。谓渐顿圆。初为根未熟者。先说无常。后方说常。先空后不空等。如是渐次。故名为渐。二为根熟之辈。于一法门。具足演说常无常空不空等。一切具说。更无由渐。故名为顿。三为于上达分阶佛境之者。说于如来无碍解脱究竟果德圆满秘密自在法门。故名为圆。此亦约化仪。说有前后耳。意明今时堪受顿者。必昔曾受化故。云根熟。上达之言。义兼地前。分阶佛境。即谓地上。于理亦通。三隋末唐初吉藏法师。依法华第五。立三种法轮。一始见我身。闻我所说。即皆信受。入如来慧。即根本法轮。二除先修习学小乘者。即枝末法轮。三我今亦令得闻是经入于佛慧。即摄末归本法轮。此判全约化仪。据法但有大小。然法华为于一类开显本末。若将定判一代圣教。收义不尽。以法华之前。亦有大故。岂般若等皆为枝末。又无量义云佛一切时说大小故。

同类推荐
  • Of Commerce

    Of Commer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万善同归集

    万善同归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周子全书

    周子全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缘本致经

    佛说缘本致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刑统

    刑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久居晴天

    久居晴天

    女主藤思久晴与男主王俊凯在高中时不明了的恋爱。。。。明明持续了十年却依旧擦身而过。。。。是命运的捉弄还是刻意的人为。王俊凯:我现在终于知道了你名字的含义,原来你希望的世界里永远都是晴天,而我,也希望能够居住在这样的晴天里,作为一个长久的梦,永远不要醒。宫野冥诚:如果给我重新再来一次的机会,我的选择不会变,还是会重新爱你一次。藤思久晴:灰姑娘有仙女帮助她,最后与王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你是王子,可我不是灰姑娘也不是公主。我只是一个平凡人,静静的看着你在舞台上闪闪发光就好。叶千影:就算时间逆流,我也不会离开,即使陪你一起下地狱,我也愿意。
  • 信仰至圣之逆西游

    信仰至圣之逆西游

    这是一个科技与信仰结合的四洲,这是一个诸天神佛妖魔爱恨交缠的世界。两次世界大战让凡界发现了神的本质:信仰之力,让四洲明白了科技的伟大力量。从此无数修士们转为信仰师,以科技为助力,开始探索自己的信仰之路。在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开启时,一个被预言会毁灭世界的少年,与东去的师徒们开始了寻觅拯救世界大劫的旅程。重点是:爱妹子,爱这个世界。(倒写西游背景,轻松热血感动)
  • 天弑录

    天弑录

    流火闪逝,宛人世风烟;满天星月,似浩瀚尘连。如以血为尊,我便指向天问;若苍天无眼,我必一怒弑天!
  • 腹黑萌妃:妖孽王爷萝莉妃

    腹黑萌妃:妖孽王爷萝莉妃

    她,是二十一世纪警校警花,有着一副萝莉的外表,腹黑的内心。一场车祸,让她一朝穿越。她说,我这一生做好的时光就是遇见你。他,耀日国三皇子,天赋惊人,一场任务的失败,让他和她相知,相遇,相识,直到相恋。他说,爱上你是我这一生做的最对的选择。(本文是关于一个古代娱乐圈的故事,绝对逗)
  • 灵异周刊

    灵异周刊

    我叫莫小非,放弃了豪门的生活选择了做杂志社灵异周刊的作者,收集灵异鬼怪故事成为了生活的主导,一路的探灵觅鬼让我走上了与鬼同行的阴阳路。编写灵异周刊的过程中我结识了阴阳师欧阳九一,为我接触异次元的阴间铺垫了道路...一路上,形形色色的人性善恶美丑,我将用简单的文字带解密黑暗中隐藏的鬼怪异灵...作者提醒:胆小者慎入!!!
  • 校园第一女皇:暗夜大人,唱征服

    校园第一女皇:暗夜大人,唱征服

    她合上电脑,水雾的蓝眸闪光,“有人开价1000万美金,直言要取暗帝人头!”他挑眉,“然后?”“我接了。”“……女人,你确定不是在弑夫?”她是混世魔女,嚣张跋扈,校园逆天女皇!他是地狱修罗,帝国风云暗帝!他们相遇在皇家贵族学院,从此共睡一张床。“帝夜瞳,不许碰我,不许抱我,不许吻我!”他眯眼,附身而上,“那我睡你。”
  • 每夜一个诡异故事

    每夜一个诡异故事

    作为一名恐怖小说杂志社的特约作家,我从来都不相信世界上真的有鬼。它们不过是我笔下用来吓唬读者,并且为我挣钱的工具而已。直到有一天,我遇见了一个以《楚辞·招魂》中的句子为名的男人之后。接二连三的诡异与惊悚事件开始发生在我的身边……杀狗吃猫,恶事缠腰西川鬼门,炼鬼捉魂上古的奇书《抱朴子》竟有道藏篇,地府的奈何桥已断了千年一切的一切,既是宿命,也是因缘跟着这个名叫楚魂兮的男人,我开始了每夜一个诡异故事的路程……
  • tfboys梦想起航

    tfboys梦想起航

    他,当红明星,站在娱乐圈的顶峰;她,无名小辈,为了梦想奋力拼搏。他和她,在两个世界的人。因为十大家族的竞争,被卷入的他和她,注定要在彼此的生命里留下最美最痛的痕迹。
  • 管理人员的第一本书

    管理人员的第一本书

    管理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它无所不在。琼·玛格丽塔博士认为:管理并不是领导者的专利,人人都是管理者;管理也不仅仅局限于商业机构,非营利机构和社会公共部门同样也需要管理。因此,管理对于企业经营的重要性,已经无须多言,可以说,管理成就了一切。鉴于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许多人总是对管理到底是科学还是艺术争论不休,最后更多的人说,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从平衡中寻找答案。其实,管理到底是科学还是艺术的问题,更多的是由于其有双重属性所致。
  • 九零青年通事(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短故事)

    九零青年通事(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短故事)

    这里一定有你的认识的人。这些人出生在这个年代,叫做九零青年。此刻他们在上学,结婚,生子,操心现实,并且不停歇地衰老着。他们有的欢欣鼓舞,有的落落寡欢,有的在一成不变中无所适从,有的内心隐隐狂热,渴望抵达不一样的生活。你一定熟悉他们。是的,就我目力所及,对于他们,对于我们,生活的每一处细节都不尽人意,充满了阑珊的意兴和不遇的怀才者。所以我将这些写下来,就是希望你能找到你的朋友,怀念他们,观照他们,然后在回忆够味之后,再一次勇敢地孤独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