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27300000008

第8章 杂症(4)

气无形而血有质,气为阳,主护卫于外,故名之曰卫;血为阴,主营运于中,故名之曰营。血阴有质,故其行也必次第循经,而入于脉道之中,充于内而后达于外。气阳无形,故其行也 疾,不循经而出于脉道之外,实于表而后返于里。观(《内经》谓饮酒者,气先行皮肤,先充在外之络脉,而后满于在内之经脉。可见矣。)此二者之行,所以有不同也。(《经》谓营气之行,寅时起,由肺经而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诸经,复返于肺,如是者每日五十周。卫气之行,每日早至暮,行阳分二十五周,每周由太阳而少阳、阳明、足少阴,复返于太阳。暮至晓,行阴分二十五周,每周由肾而心、肺、肝、脾,复返于肾。二者之行不同如此。按《经》言营气,是言血中之气,非单言血,盖血中之气,既负血而行,则亦不及卫气之 疾也。)《经》言卫气,昼行阳二十五度,(度,即遍也。)夜行阴二十五度,大概如此。盖昼则阳动,而气行于表者多,夜则阴静,而气敛于内者多,非昼全不行于内,夜全不行于外也。至谓一昼夜必行五十周,则凿矣。气一耳,以其行于脉外,则曰卫气,行于脉中,则曰营气,聚于胸中,则曰宗气。名虽有三,气本无二。气与血并根柢于先天,而长养于后天。

《经》谓营气出于中焦。又谓心生血。不过以胃受谷气,蒸化成血,血色之赤,禀于心火为言耳。要之血即天一之水,(观血味咸可知。)气为坎中之阳,同根于肾,无岐出也。气根于肾,亦归于肾,故曰肾纳气,其息深深。(气不归元,则喘咳不得卧。)肺司呼吸,气之出入,于是乎主之。且气上升,至肺而极,升极则降,由肺而降,故曰肺为气主。

肾主纳气,故丹田为下气海;肺为气主,故胸中为上气海。肾水为坎中之阳所蒸,则成气,上腾至肺,所谓精化为气,地气上为云也。气归于肺,复化为水,肺布水精,下输膀胱,五经并行。(水之精者行于经永。)所谓水出高源,天气下为雨也。阴阳互根,于此可悟矣。肾以闭藏为职,虽子半阳生,而气发渊泉,机犹未畅,故气之升发,不属肾而属肝也。藏属肾,泄属肝,(升则泄矣。)此肝肾之分也。肝主升,肺主降,此肺肝之分也。心主动,(志壹则动气也。)肾主静,此心肾之分也。而静藏不致于枯寂,动泄不致于耗散,升而不致于浮越,降而不致于沉陷,则属之脾,中和之德之所主也。然则升降动静,苟失其中,虽为肝、肺、心、肾之不职,亦即脾之不职。而但知气之不升,或有升无降,为肝木克脾土者,陋也。知各脏之病,皆关乎脾,则知脾气调和,即各脏俱调和矣。故补脾不如补肾,不过举要之词,故不若补肾不如补脾之论,为得其全也。老人、小儿尤以脾胃为主。《经》言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又曰风气通于肝,故气病往往称风,如肝风、肠风、胃风之类,(饮食在胃,则胃实肠虚,气下于肠,饮食在肠,则肠实胃虚,气上于胃,往来鼓动有声,所谓肠风、胃风即此。)皆气之往来,鼓动若风耳,非必外来之风也。以上明气之理,至其病证脉治,详下。

气之病证

《内经》列九气为病。一曰怒则气上,甚则呕血(暴怒伤阴,血随气逆、飧泄。完谷而出也。怒气上冲则呕血,下郁则飧泄,气郁不运,则水谷不分也。)或血菀于上,(不呕则郁积于上焦。)形气绝,(卒然倒毙)名薄厥。(薄,迫也。谓血气厥逆,迫于上焦。)或胸满胁痛,食则气逆而不下。一曰喜则气缓。志气通畅和缓,本无病。然过于喜,则心神散荡而不藏,为笑不休,为气不收,甚则为狂,有喜极气暴脱而死者,必其人素虚,气浮无根也。(所谓暴喜伤阳。)一曰悲则气消。心志摧抑沮丧,则气亦因之消索。以怒则气盛而张反观之,可见悲则气衰而敛矣。为目昏,(悲泣多则目昏。)为筋挛,为阴缩,(皆有降无升,肝木受克所致也。)为酸鼻辛、为少气不能报息,(报,接续意。)为下血,(气不能摄血也。)为泣则臂麻。一曰恐则气下。精却、(肾精方欲化气而上,因恐则却而退下也。王太仆谓;恐则伤精,却而上,不下流,下焦阴气亦回环而不散,故聚而胀。未妥。)气还,下焦胀,为阴痿骨酸,精时自下。一曰惊则气乱。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为痴痫,(惊则神不守舍,痰涎入心所致。)为不省人事,为僵仆。

一曰思则气结。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为不眠,为中痞,三焦闭塞,为不嗜食,为昏瞀,为得后(即大便)与气,(嗳气,或屁。气郁下陷之屁,不若伤食之屁臭甚。)则快然而衰。(结气得通而滞减也。)一曰寒则气收。腠理闭,气不行,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

一曰热则气泄。腠理开,汗大泄,喘呕吐酸,暴迫下注,所谓壮火食气,又曰热伤气也。(气乘风则飘,遇火则散,火主发泄,一夜热作而身顿怯,可见。)一曰劳则气耗。喘息汗出,内外皆越,精神竭绝,(《经》曰∶静则神藏,躁则消亡。)为促乏,为嗽血,为腰痛骨痿,为高骨坏,为煎厥。(五心烦热,如煎熬而厥逆也。)男为少精,女为不月。按七情皆生于心,以悲则气下,故属之肺;怒则气上,故属之肝;恐则怯而欲藏匿,故属于肾;思则无所不通,故属之脾耳,此义宜知。(惊属心肝气动,故风火交煽,则病发惊骇。)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 胀。《经》谓清浊相干为乱气,(水谷之清气注五脏,浊气注六腑,清气上升,浊气下行,反之则乱也。)予谓邪正相干亦然。(此如卦画之交错,阴阳揉杂。)于此想见霍乱情状。

气滞必痛。《经》云诸痛皆因于气。又云气伤痛,形伤肿。先痛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后痛者,形伤气也。丹溪谓气有余便是火。自觉冷气自下而上者,非真冷也,火极似水耳,不治其火,则气不降。(火极似水,犹云热证似寒,气为火所冲突,飘忽若风,故冷也。)气本清,滞而痰凝血瘀,则浊矣。不治其痰血,则气不行。

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气热,迟则气寒,大则阴伤,弦则气郁,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涩则气滞,衰则气少,凡气不舒者脉必沉。

治法

结者散之,郁者达之,闭者开之,(气闭者无小便,或两手脉伏不见。)陷者举之,高者抑之,浮越者镇坠之,脱者固之,散者收之,虚者补之,(痞满似难补,然由脾虚不行,正宜补脾以复其健运之职,则浊气行而痞满自除。所谓塞因塞用也。)热者清之,寒者温之。其病在七情,非药可愈者,以五志相胜。故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迫遽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忘此之言夺之。又习可以治惊。(使之习见则不惊。)逸可以治劳也。大约青皮疏肝,枳壳利膈,香附散郁,木香舒脾,浓朴散满,沉香降逆,前胡下痰,柴胡升清,乌药、川芎、紫苏能散邪气从汗而解。槟榔、大腹皮能使浊气下行,而去后重。莱菔子、苏子、杏仁下气润燥,肺气滞于大肠者宜之。

豆蔻、沉香、丁香、檀香辛热能散滞气,暴郁者宜之。郁久成火者忌用,须以姜炒山栀子佐之。以上皆治有余气病。若兼痰火、兼积滞、兼血,各随症加减。调气用木香,然性温上升,若阴火上冲胸、喉,似气滞而实非气者,用之反以助火,当用黄柏、知母,少佐枳壳。气虚气滞,六君子汤加益智、苏梗。血虚气滞,四物汤(见血)加香附、陈皮。肾阴虚气滞,六味地黄汤(见虚损)加沉香、石斛、砂仁。肾阳虚气滞,四逆汤(见厥)加肉桂、补骨脂。肥人气滞必挟痰,二陈汤(见痰)加香附、枳壳,燥以开之,甚者加苍术、白芥子。瘦人气滞必挟火,宜苏子、山栀、归、芍,降以润之。

妇人性执,易于动气,痞满胀痛,上凑心胸,或攻筑胁肋,腹中结块,月水不调,或眩晕呕吐,往来寒热,正气天香散、四七汤酌用之。如气不升降,痰涎壅盛者,苏子降气汤。气不归元,以补骨脂为主,取其壮肾,收浊气归就膀胱,使化而出也。

或白术亦可,以其能和胃,胃和则气自归元,此为脾肾两虚者立法也。若肺肾两虚,气不归元,喘促不卧者,宜五味、胡桃、人参之类。气郁久则中气伤,不宜克伐,宜归脾(见血)、逍遥(见郁)二方,佐抚芎、香附、枳壳以舒郁。胎产同法。木香流气饮,通治一切气病,利三焦,通营卫,达内外,肿胀、喘嗽、痛疼皆效。分心气饮,治七情气滞。苏子降气汤,治气上逆。补中益气汤,治气虚下陷。越鞠汤(见郁)治气郁中焦。

精、髓、血、乳、汗、液(外出为汗,内蕴为液)、津(出于口者)、涕(蓄于脑,出于鼻)、泪、溺,皆水也,并属于肾。而血色独红者,血为心火之化,数者色皆白,乃肺气之化也。

肾为阴,肺为阳,阳交乎阴而液以化。肾属水,心属火,水交于火而血以成,以其为心火所成。故《经》谓心生血,又云血属于心,又云心主身之血脉也。赤者,心火之色。心火不足,则血色淡。心气虚寒,则血凝而紫黑,紫黑为肾色自见,无火也。亦有火盛血瘀而色紫黑者,总可见血之关于心。(张介石曰∶凡身有血处,触之必痛,痛属心知,而赤为火色,故曰心生血。又曰∶人身麻木处,则无血色,血所不至,是心所不治,故不知痛痒。又曰∶赵氏云血随相火行,故色红,非也。相火居坎水中,弗能自露,阳为阴掩,其色黑。至于心火,而阳老矣,阴为阳闭,故内暗外明,其色赤。血如随相火行,则必黑而不红。)汗、液、津、泪、溺皆清澈,阳所生也。精、髓、血、乳、涕皆稠浊,阴所成也。阳性速,其生易,故气至而即生。(如悲哀气动,则泪若涌泉,内热蒸腾,则汗出如雨,可见。)阴性迟,其成难,故蓄积而后富。细分之,则精、髓、涕为一类,血与乳为一类。而乳之成,较血为易,故曰血者难成而易亏。

髓藏而不泄,涕即脑髓,其泄也,以病脑热。惟精藏而能泄,其泄也,以阴阳之和畅,故能成生育之功。血亦藏而不泄,较精之藏而能泄殊矣。故精动而血静,精阳而血阴,(妇人之月事,乃溢而倾,非施泄之谓也。)精少血多,贵贱之别也。精生血死,老少之分也。(精色白,肺气所化,清阳也。清阳为少火,火少则生。血色赤,心火所成,浊阳也。浊阳为壮火,火壮则老。)水凝为冰,见 则消,血凝成块,虽煮不化,水随气行,能越于外,血随气行,但运于中,清浊阴阳,气质之分,可观矣。旧谓血总统于心,此即心生血之义矣。而曰化生于脾,脏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肾,何也?曰∶《经》言水谷入胃,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为血。盖言胃中水谷之清气,藉脾运化成血,故曰化生于脾。然儿在胎中,未尝饮食,先已有血,可见血为先天之水,不过藉后天为长养,非全靠后天也。(又云脾统血者,则血随脾气流行之义也。)又《经》言人卧则血归于肝。盖言人寤属阳,寐属阴,阳主外而亲上,阴主内而亲下。寤则血随阳动,外运而亲上,卧则血随阴静,五内而亲下。五脏皆在内,而肝肾居下,为血之所归脏,言肝而肾可该。何则?肝动肾静,动者尚脏,则静者可知,故曰脏受于肝也。(一说,血不藏,皆肝之疏泄使然,故以脏受责之亦通。)其谓宣布于肺,则血随气行之义耳。其谓施泄于肾,则混精为血,观古人动称父精母血可见,要知是精非血,不当混合为一也。经脉之血流行,脏腑之血守位。以上明血之理,其病证脉治详下。

血随气行,气寒而行迟,则血涩滞。气热而行驶,则血沸腾。(盖血属阴,非阳不运,故遇寒而凝。气属火,非少则壮,故遇热而灼。)涩滞皮肤则为痛痹,凝结经络则为疽癖,瘀积肠胃则为败腐,虚寒不摄则为脱崩,沸腾上焦则为吐衄,流注下焦则为便血,壅塞经脉则为痈毒,浮见皮肤则为 疹。而且湿盛而蒸为疠风,血干而化为痨蛊。致病非一,要不出寒热二端。大抵瘀尚易治,干则难医,无潮热者轻,有潮热者重。

吐血

(即呕血。旧分无声曰吐,有声曰呕,不必。)吐由口出,古人谓是胃腑之血。张景岳则谓出于口者,有咽与喉之异。喉为肺之上窍,而兼总五脏之清道,故诸脏之血,皆得从清道以出于喉,不独肺也。咽为胃之上窍,而兼总六腑之浊道,故诸腑之血,亦皆得由浊道以出于咽,不独胃也。

五脏之气皆禀于胃,则五脏之病亦皆及于胃。如怒则气逆而呕血,肝病也。欲火上炎而呕血,肾病也。而其血皆由胃脘以出,则是出于喉者止五脏之血,而出于咽者,不只六腑之血矣。按景岳之说甚是,然何以别之?大抵由肝肾而出者,往往倾盆而来,如潮之涌,此雷龙之火暴发乘胃所致。肝、肾、胃血俱出,彼时喘息不定,面如醉酒,心神烦乱,少刻火退神清,面白气平,血乃渐止。若胃火自病,其势不甚暴烈,所出必不若是之多也。凡血色初吐鲜红而散,少停一、二时再吐,则略紫而凝,久而又吐,则黑而结块。若吐血不停,则初吐者为上焦近血,色鲜红。后出者为中下焦远血,其色深红。吐后未尽余血,色淡或糖色,或粉红色。

咳嗽血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那些年青春发生的事儿

    那些年青春发生的事儿

    初三,高中三年,大学四年,伊依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她的闺蜜申佳佳和六位男生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呢,心只有一颗,究竟属于谁的呢?
  • 奉和圣制答张说扈从

    奉和圣制答张说扈从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异能小村医

    异能小村医

    治病,他医到病除,制人,他一招制敌!关程身为宝山村唯一的医生,偶的金手指,古武医术两手抓,引无数美女竞折腰!
  • 护心

    护心

    这世间最险恶的莫过于人心。可杀长生不死之命,可伤万物不伤之体。”“说人话。”“我被前任肢解了。”“……所以……为什么你现在还活着?”“为了遇见你。”
  • 老师嫁给我

    老师嫁给我

    陈浩然从三年前跟老头子叶问天学武功在学有所成的时候一场车祸把他一家带走.但是却让他与刚刚认识的班主任拉到一块。从此我陈浩然为她生为她死,为她得罪天下人。
  • 自立:莫待花谢空折枝

    自立:莫待花谢空折枝

    本书将改变青少年的人生,使之成为一名杰出的人,并为之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求友不如求手,自助者方得神助!与其悲叹自己命运,不如相信自己的力量!从来便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谁要是希望自己好,那就得自己关心自己!
  • 故事还很长,要继续听么

    故事还很长,要继续听么

    我叫鹿晗,是一个幼儿园老师,我有很多故事,也很喜欢讲故事,所以孩子们总会在下课时缠着我给他们讲故事。有一天,校长把一个长得很像我的一个老朋友的男孩交给了我,说给我休假让我这几天都帮他养着那个男孩,可我没想到,就是这个男孩,让我和他的命运再一次有了交集。
  • 弑天录

    弑天录

    刘辰曾经是大陆的王者,因为一部功法被最爱的人背叛身死,却意外的来到因为一个大陆,再次重生要怎样才能看破万千,超脱满天星辰……
  • 秦史密码

    秦史密码

    嬴政到底是不是吕不韦的私生子?秦始皇是病死的还是被人谋杀的?徐福东渡到了哪里?长生不老之药究竟是为何物……两千多年前,秦始皇文才武略一统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但是秦王朝只维系了十多年就分崩瓦解,史料对秦朝历史的记载又过于简略、很多地方语焉不详,给后人留下一个个始皇帝之谜。一个考古发现,引出一个惊天阴谋,被尘埃湮没的历史真相悄然浮出水面……
  • 匆匆的那一年

    匆匆的那一年

    那一年,你(莫小轩)的学校倒了,来到我(李小汐)的学校读书;那一年,我们相爱了,以为我们的爱情会是长久的;那一年,我们分开了;多年以后,再一次的相见,你搂着她的腰并冷眼相对着我说“滚,我莫小轩真是瞎了眼了当初。”那一年,你不爱我了,只留下了不该有的回忆;那一年,你娶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