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650800000011

第11章

琥按上方。乃治寒饮停积胸膈之剂。愚以滑石太寒。本系仲景五苓散加味。还宜用泽泻也。

灰包熨法

病患服前药。胸膈不满闷者。此上焦有阳也。或药力太过。上焦有热。腹满虚鸣。时时疼痛。此是被阳药消逐得上焦阴气。并入下焦也。虽是下焦积寒冷。上焦阳盛。更难投温下焦药也。当用灰包法。炭灰。或桑柴灰二三升许。入好醋拌和。干湿得所。铫内炒令灰热。以帛包裹。脐下熨之。频换。灰包。令常热。以腹不满痛为度。或初熨时。病患不受者。勿听但令亟熨之。不住灰包可也。如灰包熨后得下利三两行。或小便二三升。或微似有汗。此是阴气外出。或下泄也。勿疑之。病轻者乃得愈。后出余气而解。

琥按人得温气以生。肠胃中过热则病。必待二便通。则热邪得以下泄。而病即愈。肠胃中过寒亦病。必待二便通。

则寒邪得以下泄。而病亦愈盖水冰地坼。则江河不流。用灰包熨法者。其东风解冻之义欤。

王海藏云。本草注桃花汤。赤石脂例。当在手阳明条下。愚以仲景有桃花汤。本治伤寒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海藏有桃花丸。云治久痢便紫血者。盖水色黑。黑与赤相间则紫。乃黯而不明。大肠寒极而凝泣之色也。

(元戎)桃花丸方

赤石脂(二两) 干姜(一两) 或加乌附(炮半个)上为细末。稀糊为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米饮下。久痢便紫血者。当归汤下。治丙。赤石脂。干姜附子。治庚。白石脂。附子干姜。

琥按仲景桃花汤。虽出少阴病例。实则手阳明大肠寒极冷滑之证。故上方中加附子。其意同也。又云治丙者。丙为火府。乃小肠寒极而不通也。云治庚者。庚为金府。乃大肠寒极而下泄也。

王朝奉辩阴阳证

夫病发热而恶寒者。发于阳也。不发热而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可攻其外。发于阴者。可温其内。发表以桂枝汤。温里以四逆汤。凡阴病宜与四逆理中辈。皆自愈。若夏月得阴证。亦虑四逆太热。宜与理中最佳也。又云。大抵发热恶寒者。是表证。属太阳也。只恶寒。是阴证也。然阴证即有发热者。盖是表热里寒。其脉必沉迟。或手足微厥。

或下利清谷。更以别证验之可知也。又云。本是阴病。医与热药过多。却见热证者。亦斟酌以凉药解之。又云。阴证形静。无发狂者。惟饵温药过多。胸中热实。或大便硬。有发狂者。亦宜用承气辈下之。但不可轻用。本是阳病热证。医误吐下过多。遂成阴证者。却与理中四逆辈温之。

琥按上论。实发仲景未发之义。仲景云发热恶寒云云。原论中无治法。王氏以桂枝四逆二汤主之。又云夏月得阴证。

亦虑四逆太热。宜与理中最佳。此即仲景辩霍乱病。寒多不用水者。同一治法。又云。阴证服温热药过多。亦斟酌以凉药解之。或用承气下之。此即仲景太阳病例中云。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云云。服甘草干姜汤。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及证象阳旦云云。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二条论。即阴病过服温热药之意。其用承气本相仿也。至若阳病热证。误吐下过多。遂成阴证者。此即仲景云。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云云。

若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又下之后。复发汗云云。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之类是也。后之学人。能于此等证。一一细辩。则知阴证不专用热药。亦有时用凉泻之剂。阳证不专用寒药。

亦有时用热补之方。大率不可执也。

王朝奉辩厥阴例

夫厥者。手足厥逆也。有阴厥。有阳厥。误投药则死。可不审乎。张翼云。冷厥者。四肢逆冷。脉沉微而不数。足多挛卧恶寒。或引衣自覆也。其伏热在内而厥者。脉虽沉伏。按之至骨而来数也。其人或引饮。或扬手掷足。烦躁不得眠。或发狂。或大小便不利。所见皆热证也。常器之云。凡厥当求得病之因。若初得病。便四肢逆冷。脉沉细而不数。

或身上粟起。下利清谷。或清便自调。谓大小便如常者。为寒厥也。若初得病。便身热头痛外。别有阳证。至二三日。

及至四五日。方发厥。为热厥也。孙兆云。阳病热深而厥。毕竟脉紧。外证须狂语。揭衣被也。阴厥。按之脉沉迟而形静也。若证不明。未辩阴阳者。且与四顺丸试之。是阳厥。便见热证。若阴厥。便见寒证。可渐进理中四逆也。四顺丸。

即理中丸。加甘草一倍是也。高保义云。寒厥。则证多静而了了。脉虽伏若实。按之迟而弱也。热厥外证多昏塞。脉虽伏若实。按之须挟数而有力也。

琥按上张氏云。冷厥者。四肢逆冷。脉沉微而不数。常氏亦云。脉沉细而不数。孙氏云。阴厥脉沉迟。高氏亦云。

脉虽伏若实。按之迟而弱。与前海藏阴证略例云。阴毒之候。六脉沉细而疾。或一息七至以来。八至以上。或不可数。

其论又不相符。乃知阴证之脉。亦不可执也。孙氏又云。若证不明。未便阴阳者。且与四顺丸试之。愚以仲景云。厥深者热亦深。厥应下之。倘热厥证。反用理中丸倍甘草。恐亦不可试也。学人能于阳厥热证辩明。斯阴厥寒证自无误耳。

(元戎)调胃散方

治一切吐逆。伤寒四肢逆冷。粥食不下。

硫黄 水银(各半两)上先碾硫黄极细。次下水银同碾。至黑色为度。每服一钱。重者二钱。温米饮调。服无时。

琥按上方。用硫黄性热属火。有毒。上助心包。中益脾胃。下补命门。得水银同碾。结成黑砂。盖水银亦辛寒有毒之物。可暂用之。以开胸膈之冷热不调。寒气上逆。呕吐不下食。拯救一切危病。或时取效。倘伤寒四肢逆冷。不用理中四逆等汤丸。反用此纯阳纯阴大毒之剂。能不执方以夭人命邪。愚因录出。特发明之。以警后之学人。

又治伤寒将死者方

川乌(生) 南星(生) 半夏(生) 天麻(生去芦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煎豆淋酒下。稍温服。次用一二盏投之。若牙关噤。斡灌之。但药得下。无不活者。

琥按上言伤寒。乃中寒也。厥阴阳明之气上逆。风痰寒饮。壅于胸膈。欲死者。非此药不能开之。川乌头祛风而天麻辅之。半夏逐饮而南星辅之。二药相反而相为用。乃救急之方也。

(局方)大已寒丸方

治久寒积冷。脏腑虚弱。心腹疼痛。胸胁胀满。泄泻肠鸣。自利自汗。米谷不化。阳气暴衰。阴气独盛。手足厥冷。

伤寒阴盛。神昏脉短。四肢怠惰。并宜服之。

干姜(六斤炮) 高良姜(六斤炮) 桂(四斤) 荜茇(四斤,此下当有脱字)每服五十丸。米饮下。此药热燥。能治脏腑虚寒。滑而下利。及泄泻肠鸣。水谷不化。若心腹疼痛中脘停寒。大便溏泄者。尤宜服之。

琥按己者。中央阴土也。土寒则万物不生。上方药味皆辛热。乃温暖脾胃之剂。

此事难知云。阴证身静重。语无声。气难布息。目睛不了了。鼻中呼不出。吸不入。往来口与鼻中气冷。水浆不入。

大小便不禁。面上恶寒。有如刀刮。又云。身表凉。知在阴经也。名曰阴证。又云。腹痛部分。当分三阴。中脘痛。太阴也。理中。建中。黄 汤之类主之。脐腹痛。少阴也。四逆。真武。附子汤之类主之。小腹痛。厥阴也。重则正阳散。

回阳丹之类。轻则当归四逆汤。(理中汤以见前。建中汤。即仲景小建中汤方。乃桂枝汤内倍芍药。加胶饴。黄 汤。

愚以即建中汤内加黄 。内台方云。治虚痛宜之也。或云黄 汤。乃黄 人参茯苓白术芍药甘草。呕吐者。加藿香生姜陈皮。主治详阴证略例中。余汤方已见前。正阳散。回阳丹。见活人书十六卷杂方中今采附后。)

(活人)正阳散方

治阴毒伤寒。面青。张口出气。心下硬。身不热。只额上有汗。烦渴不止。舌黑多睡。四肢俱冷。

甘草(一分炙锉) 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 麝香(一钱细研入) 干姜(一分炮裂锉) 皂荚(一挺去黑皮涂酥炙令黄色去子)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钞二钱匕。水一中盏。煮至五分。不计时候。和滓热服。

琥按上方。海藏虽云治厥阴小腹痛。而活人书本治阴毒伤寒。面青舌黑等证。愚以方中药味。齐走三阴。善开风寒痰塞。来阳伯云。阴证亦有舌黑。渴及昏愦者。学人非工力深到。差谬多矣。

回阳丹方

治阴毒伤寒。面青。手足逆冷。心腹气胀。脉候沉细。

荜澄茄(半两) 木香 干蝎(各半两) 吴茱萸(半两汤浸七遍焙干微炒) 硫黄(细研入半两) 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 干姜(一分炮裂锉)上件药。捣罗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不计时候。生姜汤下。频服三服。复以热酒一盏投之。以浓衣盖定。取汗为度。

琥按上方。亦三阴经齐走。而干全蝎吴茱萸。专主厥阴风寒。故海藏云其治小腹痛。为最重之剂也。

刘河间云。寒者。上下所生水液。澄彻清冷。谷不化小便清白不涩。身凉不渴。本末不经有见阳热证。其脉迟者是也。此因饮食冷物过多。阴胜阳衰而为中寒也。或冷热相并。而反阳气怫郁。不能宣散。怫热内作。以成热证者。不可亦言为冷。当以成证辩之。

琥按上论云。本末不经者。言始终不常也。始见本寒证。末后又见阳热。乃阴极似阳。阴胜阳衰而脉迟。为中寒也。

或冷热相并云云者。推刘氏之意。以热病多而寒证少。学人不可不细辩也。

丹溪云。中寒主乎温散。有卒中天地之寒气者。有口得寒物者。从补中益气汤。加发散药。属内伤者。十居八九。

其法。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只用前汤中。从所见之证。出入加减。必先用参 托住正气。气虚甚者。少加附子以行参之剂。如果气虚者。方可用此法。胃气大虚。必当温散。理中汤相宜。甚者加附子。仓卒感受大寒之气。其病即发。

非若伤寒之邪。循经。以渐而深也。以上治法。宜于南。不宜北。

琥按上丹溪论中寒之人。本气虚。以气不虚。则不中也。故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附录云。西北二方。极寒肃杀之地。

故外感甚多。东南二方。温和之地。外感极少。故当从内伤例治之。

(医学发明)补中益气汤方

黄 (五分。病甚。劳役热甚者。一钱) 当归身(二钱。酒焙干。或日干。以和血脉。) 人参(去芦三钱有嗽。

去之) 白术(三分以补中气。薛氏医按。用一钱五分。) 柴胡(二分引清气上升。行少阳之经。) 炙甘草(五分)升麻(二分引胃气上腾。而复其本位。便是行春升之令。) 橘皮(三分以导滞气。又能益元气。得诸甘药乃可。若独用。泻胃气。)上件 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大温。服食远。薛氏医按。有姜枣。空心午前服。

琥按上方。本治饮食劳倦。内伤发热等证。而丹溪以之治中寒。以伤寒多实热。宜泻。中寒多虚寒。宜补。故用上汤加发散药。愚以中寒身受寒气者。固宜补发。若口食寒物者。尚当温中消导。上汤之用。未免过于补也。全在医者。

临证。出入加减用之。

戴院使云。中寒之证。人身体强直。口噤不语。或四肢战掉。或洒洒恶寒。或翕翕发热。或卒然眩晕。身无汗者。

此为寒毒所中。宜先用酒调苏合香丸。轻则进五积散。加香附一钱。麝香少许。重则用姜附汤。若人渐苏。身体回暖。

稍能言语。须臾。问其别有何证。挟气攻刺。姜附汤。加木香半钱。挟风不仁。加防风一钱。挟湿而肿痛者。加白术一钱。筋脉牵急者。加木瓜一钱。肢节疼痛者。加桂二钱。

(要诀类方)苏合丸方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人类清除计划

    人类清除计划

    这世界对普通人总充满了神秘的面纱,余仁杰和同学因一次聚会走进了人民公园的鬼屋,从此踏上了不一样的人生旅途,神奇的M病毒能让人起死回生,秦始皇两千多年前的不死药是否真的存在?二战希特勒自杀为何没找到其尸首?胡夫金字塔内木乃伊竟然有人工心脏,楼兰古国为何一夜消失,罗布泊中心到底存在着什么?郑和下西洋是否真的遇见美人鱼?月球为何几亿年一直同一面面对着地球?背面到底存在着什么?一切都将等待有缘人解开。
  • 烟雨剑

    烟雨剑

    人世间的风风雨雨,怎敌得过一个“情”字。情之一字,最为难解。
  • 绝色王爷倾尽天下

    绝色王爷倾尽天下

    前世,她是孤儿,亦是世界第一的设计师;今生,她是不受宠的三皇女,却因自身优势,扭转局势。但因不喜皇位争端,被陷害也好,逐往封地也好,只要死不了,你们终将后悔没有抹杀我的存在!三年之后的回归?呵,不过为了自己那没见过几面的母妃牵扯其中。可惜那个曾说要与我一共白头的人却因权利迷了心。可为什么到最后,原来一直执迷不悟的人是我?三生三世.第一世我为了你甘堕魔道,却因你的阻拦眼睁睁看你饮下孟婆汤走过奈何桥,未能相守;第二世我是权倾天下的血噬楼楼主,你想要天下?好,我为你夺!可后来,原来我的执念只是一场笑话?第三世,我们不要闹了,就这样在一起,可好?
  • 探索未知-全球的构造地貌

    探索未知-全球的构造地貌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奇特的地理现象、遗传简介、生活物理现象解读、奥妙无穷的海洋、认识微生物、数学经典题、垃圾与环境、湛蓝浩瀚四大洋、生物的行为、漫谈电化学、数学古堡探险、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古代物理知识、中国三大三角洲、中国的地理风情、多姿的中国地形、认识少数民族医学、悠悠的中国河流等书籍。
  • 网游之剑侠世界

    网游之剑侠世界

    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玩家。但是他却不小心成了隐藏职业——爆破师!从此,他学会了做各种炸弹,还在机缘巧合下学会了驾御仙剑。后来,他历经了艰辛万苦,带领玩家打败了冥界,击退了魔界,粉碎了妖界的阴谋!创立了当世数一数二的大帮会。但是,他却身陷让人无法想象的险境,几乎让他死无葬身之地。缠绵悱恻的爱情,危险奇异的人生,凄凉悲惨的命运,他又将怎样的在游戏世界里活下去呢?不一样的网游,不一样的剑侠——世界。
  • 梵天火罗九曜

    梵天火罗九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命难知

    天命难知

    天命使然,得以穿越,一个自私的选择成为心底的一道伤疤,小心翼翼的守护着,因为,你是我的闺蜜。天命使然,被迫穿越,尘封的秘密一点点被时间揭开,但是,我永远不会离开你,因为,你是我的闺蜜。……天命使然,隐姓埋名,我不爱这江山,只愿守护我爱的人。一生一世一双人,我许你四海为家,了无牵挂。天命使然,血脉天成,你想有个家,送你整个天下又何妨。一生一世一双人,我许你踏遍繁华,终成佳话。……你是我的天定宿命,我是你的命中注定。天命不可违,但你,我要用一生去守护。
  • 现世魔君追妻计

    现世魔君追妻计

    前世你为君,我为臣。这世你为将,我又是你的谁?转世轮回,晃眼万年已过,再次相见……“我老实跟你说吧,我真不认识你,你大概掳错人了。”“你想想,或许你要找的人是当时跟我一起,说不定你把他们中的某一个当成是我了。”他沉默很久道:“可是你身旁那三个都是男人。”“……他们女扮男装。”我深爱你如此,前世今生不悔。
  • 名门庶女:王爷的无良小妾

    名门庶女:王爷的无良小妾

    穿越成了一名不受关爱的小庶女,苏雨汐表示无所谓;可被嫡母设计成了嫡姐的陪嫁媵妾,苏雨汐就不能淡定了……堂堂一个现代白领精英,你让我去当小?别说门,窗都没有!该装傻的时候要装傻,装发飚的时候,就得发飚!
  • 凤魔天下

    凤魔天下

    绝对爽文!!!男主魔界之王,对外人冰山,心狠手辣……对女主温柔体贴,无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