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41000000014

第14章 隋代至盛唐的文学批评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演进至隋唐,特别是唐代,进入了一个稳步发展的时代,它吸取了汉代与六朝文学理论批评中的精华,倡举情采并茂、文质彬彬的审美观念,呈现出兼容并包的气度,从而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后期的基本格局。

隋代文学批评由于历史的短暂,主要是继承了北朝的思想观念,比较偏向保守。隋文帝杨坚统一南北后,为了政权的稳定与思想的规范,曾采纳御史李谔的建议,大力排击当时存在的六朝文风的余绪。但思想观念相当守旧,过分倡导文学事业的政教功能,忽略了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与审美特性,因而势必要被唐代文学批评所取代。

唐代文学继六朝之后,又兴起了一个以近体诗的繁荣发达为标志的文学高峰。首先,唐代统治者从唐太宗开始就十分钟情于文学,这客观上促进了文人对文学技巧的精研;其次,****于隋代、完备于唐初的科举制度,对文士们学习诗赋起到了推动作用。唐代进士在科举考试中以诗赋策论为主,“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为不美”(《唐摭言》卷一)。各种讨论作诗奥秘的书籍应运而生,如虞世南的《兔园策》、《北堂书钞》,欧阳询的《艺文类聚》等。近体诗形式的精巧日甚,与此大有关系。

与此同时,周秦与两汉时代的“诗教”与“乐教”重新为唐代统治者所提倡。高祖李渊就倡导“兴化崇儒”,武德二年(619)下诏“有司于国子学立周公、孔子庙各一所,四时致祭”。唐太宗即位前就于“秦府开文学馆”,置杜如晦等十八学士,即位后又开弘文馆,讲论经义。贞观二年(628)下诏尊孔子为先圣,颜渊为先师。接着又命颜师古考定六经,命孔颖达等撰定《五经正义》,综合东汉至魏晋南北朝的经学各派,自成一家。唐玄宗既崇老子,更重孔教,认为“宏长儒教,诱进学徒,化民成俗,率由于是”(《唐会要》卷三十五)。唐代经学大师孔颖达在《毛诗正义序》中说:“夫诗者,论功颂德之歌,止僻防邪之训,虽无为而自发,乃有益于生灵。”奠定了唐代官方诗教的基调。然而,六朝时代缘情绮靡的文学观念,以及各种文学技巧,在唐代兼容并包的文化氛围中得以继续生长发育,甚至出现了回潮。这使得唐代的文学创作观念始终充满着复古的呼声,以制约过度生长的唯美文学思潮,保持文学的平衡发展。

唐代文化的主体士人与六朝时代相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唐代结束了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动荡的局面,建立了与汉代相同的强大的封建****帝国,国力大盛。在内部进行政治改革,消除了世家大族的势力,同时,通过科举考试,将士人笼络在自己的周围。士人一方面通过科举考试,逐渐取代世族势力对于官宦的垄断;另一方面较之六朝,对于皇权的依附明显加强。他们将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皇权牢牢地结合在一起,两汉儒家所奠定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观,再次成为唐代士人的精神信仰。他们自觉地将文统与道统融合在一起,对于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表示出痛切的感受与关怀,因而唐代文学的忧患江山社稷与黎民百姓的精神,明显地不同于六朝士人的以个体为重的精神风采。从陈子昂、白居易、韩愈、柳宗元等人身上,都明显地表现出这一点。

安史之乱前后,随着大唐王朝的衰微迹象的显露与加速,一些文人,如杜甫、元结、贾至、梁肃等人倡举儒学,嗣后韩愈、柳宗元与白居易、元稹等人都重倡儒家的文学理论,掀起了一股声势巨大的复兴儒家文艺思想的高潮,这是继两汉之后又一次儒家文学批评的兴起。当然,内容已经大不同于两汉诗教了,而是吸取了六朝文学中的一些内容并加以改造与发展。

唐代末年,感伤主义的文学思潮再度兴起,类似六朝末期的追逐形式、摒弃教化的理论又成为时尚。老庄与玄学相结合,在诗学领域有所抬头,司空图的诗学融合老庄与玄学,提出不关功利,超越世俗的美学观念,折射出晚唐士人精神的变化,成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由前期向后期转化的重要津梁。

第一节 隋代文学批评概要

〇李谔以儒家风教来改革文风的主张

〇王通复兴儒家文论的观念

隋代文学理论的重要人物为李谔(生卒年不详)。李谔是隋文帝的重要辅佐。他出于替隋初统治者建言的需要,向隋文帝提出重振儒家纲常的建议。当时隋文帝为了革除南朝的绮靡文风而大力倡导儒家文论,并以行政措施加以推动,甚至对上表华丽的刺史一级的行政官员加以惩治,以儆后人。《隋书·李谔传》记载:“谔又以属文之家,体尚轻薄,递相师效,流宕忘反。”于是上书提倡改革文风,力戒华靡文风。他在上书中提出:

魏之三祖,更尚文词,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虫之小艺。下之从上,有同影响,竞骋文华,遂成风俗。江左齐、梁,其弊弥甚,贵贱贤愚,唯务吟咏。遂复遗理存异,寻虚逐微,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李谔的上书,从儒家的教化论出发,指责六朝文风背离了风教原则,魏之三祖更是开风气之先,使两汉风教荡然无存,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李谔将儒家风教作为改革文风的武器,实际上很难收到实效。

隋代文学批评的另一重要人物为隋末大儒王通(584?-618)。王通以继承孔子衣钵自居。在他的弟子依据其学说整理而成的《文中子》一书中,主动地提出复兴儒家文论的观念。该书的《天地篇》中记载王通弟子薛收称颂王通的话:“吾尝闻夫子之论诗矣,上明三纲,下达五常。”在《事君篇》中,还记载王通对他的弟子评价魏晋六朝文风:

子谓文士之行可见:谢灵运小人哉!其文傲,君子则谨。沈休文小人哉!其文冶,君子则典。鲍照、江淹,古之狷者也,其文急以怨;吴筠、孔珪,古之狂者也,其文怪以怒;谢庄、王融,古之纤人也,其文碎;徐陵、庾信,古之夸人也,其文诞。或问孝绰兄弟,子曰:鄙人也,其文淫。或问湘东王兄弟,子曰:贪人也,其文繁;谢朓,浅人也,其文捷;江总,诡人也,其文虚,皆古之不利人也。子谓颜延之、王俭、任昉有君子之心焉,其文约以则。

王通批评谢灵运、沈约等人的诗作不符合儒家的风教,而颜延之、王俭、任昉等人由于“有君子之心”,因此其作品值得称道。这种出于儒家风教而对人进行评估,再及于作品的思想是很偏执的,不可能真正纠正当时的****文风。他们的文学批评观最终被初唐历史学家所取代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第二节 初唐史学家的文学观

〇以齐梁文学流弊为鉴

〇情采并重,文质彬彬

〇融合南北文风的主张

初唐统治者吸取了隋代短命而亡的经验教训,非常重视总结历史经验,以史为鉴,来为自己的统治服务。唐太宗接受了大臣令狐德棻关于修纂前朝历史的建议,指定专人修成《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等史书。在这些史书中,对六朝文学的总结以及对文学基本观念的重新界定,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初唐历史学家的文艺批评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这些史书大都严厉地斥责了六朝末期文学的****,认为对六朝的衰亡负有不可推诿的责任,从而提醒人们对这种亡国之音要保持警醒。唐太宗的大臣魏征在《群书治要序》中,就指责六朝文人:“竞采浮艳之词,争驰迂诞之说,骋末学之博闻,饰雕虫之小技,流宕忘反,殊途同致。”他的这些意见,被初唐史家在他们所修的史书中反复引证。可见,初唐史家都十分重视文学经纬天地、服务皇权的作用与功能。魏征在针砭六朝****文风的同时,也提出:

文之为用,其大矣哉!上所以敷德教于下,下所以达情志于上。大则经纬天地,作训垂范;次则风谣歌颂,匡主和民。(《隋书·文学传序》)

令狐德棻在《周书·王褒庾信传论》中指出:“范围天地,纲纪人伦。穷神知化,称首于千古;经邦纬俗,藏用于百代。至矣哉!斯固圣人之述作也。”当然,他们对六朝文学的评价过于低下,将六朝的衰亡完全归咎于六朝文学也有欠公平。但是初唐史家强调文学对社会的作用与责任,提出唐代的文学事业要以六朝末期的文学流弊为鉴,这种观点却是很有意义的。

第二,初唐史家在倡言政教的同时也不废除文学的审美与抒情功能。在他们看来,文学的审美作用与政教功能是可以兼容的,文学的审美理想应该是集政教与审美为一体的产物,而不应当互相排斥;六朝与两汉的一些文人往往顾此而失彼,导致政教至上或审美至上,唐代帝国作为气魄恢弘的政权,应当吸取汉代与六朝文学发展的经验教训,创造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学批评价值体系。《周书·王褒庾信传论》的作者令狐德棻提出:

原夫文章之作,本乎情性,覃思则变化无方,形言则条流遂广。虽诗赋与奏议异轸,铭诔与书论殊涂,而撮其指要,举其大抵,莫若以气为主,以文传意。考其殿最,定其区域,摭六经百氏之英华,探屈宋卿云之秘奥。其调也尚远,其旨也在深,其理也贵当,其辞也欲巧。然后莹金璧,播芝兰。文质因其宜,繁约适其变。权衡轻重,斟酌古今,和而能壮,丽而能典。焕乎若五色之成章,纷乎犹八音之繁会。

这一段话说明初唐史家的文学观其实融合了审美与政教两种观点,与刘勰的观点比较一致。作者提出,文学创作源出于情性范畴。应当以气为主,以文传意,既要内容健康向上,富有思想蕴涵,又要在文辞形式上兼收并蓄,以六经与屈骚为祖,同时汲取其他人的创作精华。其中的主要观点都是六朝时代曹丕、刘勰等人的思想主张。可见初唐史家对于六朝文论的汲取是十分自觉的。令狐德棻在《周书·王褒庾信传论》中批评苏绰道:“然(苏)绰建言务存质朴,遂糠秕魏晋,宪章虞夏。虽属辞有师古之美,矫枉非适时之用。”认为苏绰开倒车的做法无济于事,也不可能真正纠正齐梁时代的****文风。

第三,初唐史家适应大唐帝国一统天下的需要,提出融合南北文风的主张。南北朝时期,由于历史与战争的原因,以及本身的地域与文化等因素影响,南北文风呈现出不同的风貌特点。南方文风受玄学浸染,文辞清丽,情感绮靡;北方文风受北地风土人情与两汉儒学余风影响,文辞厚重,情感刚健。这两种文风开始时表现为互相排斥,例如刚到北朝的庾信受到北朝文士的轻视,但后来北朝文士为南朝文坛的绮丽所折服,反而争相效仿南朝文风,失去了自己的特点,诚所谓东施效颦。因而北朝的复古派苏绰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其实,南北文风可以取长补短,兼收并融。因而在南北朝后期,一些有识见的文人就看到了这一点,开始了兼融南北文风的工作,如庾信与王褒等一批由南入北的文人就在自己后期的创作中,有意识地将南方清丽细巧的情辞风格与北方豪放质朴、悲凉苍劲的文风相结合,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文章篇》中,从理论上提出融合南北文章风格的主张。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的这些文学主张都只能停留在号召上,而未能付诸实施。到了唐代统一南北与天下后,融合南北文风的主张就正式进入了文人们的文化视野内。魏征在《隋书·文学传序》中说:

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

魏征以一个政治家兼史学家的眼光,站在为初唐统治者服务的立场上,提出兼融南北文风长处、去其弊端的文学主张,这一段话在李延寿的《北史·文苑传》中也可以见到,说明这种认识已成为唐代史臣的共识,正是这种共识使唐代的文化建设一开始就站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第三节 陈子昂的兴寄论

〇重倡汉魏风骨与正始之音

〇“兴寄论”与文学复古

尽管初唐史家与政治家等人力倡新的审美理论,但是他们毕竟是从政治学与历史学角度去立论的,于文学批评本身规律并未多谈,初唐时代的文学依然受着齐梁余风的浸染。于是一些有识见、有责任心的文人,传承了儒家的忧患精神,开始重新倡导儒家的诗学与汉魏风骨,进行唐代文学精神的建设。在这一过程中,陈子昂可谓是开拓者。

陈子昂(661-702),初唐著名文人与思想家。他一生坎坷不幸,早年虽中了进士,但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并不受重用。陈子昂对武则天的某些苛政并不赞同,他屡屡上书,要求实行政治改革。武则天虽然赏识他的才华,对他的上书却并不欣赏。因而陈子昂在武则天时期始终处于孤独中,著名的《登幽州台歌》与《感遇诗》就是他这种孤独心态的抒发。于是陈子昂与正始之音的代表作家阮籍的《咏怀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他倡导汉魏风骨,开一代诗文革新之风气。

陈子昂的文学主张主要见于他的《修竹篇序》。在这篇文章中,他对六朝文学末期的****风尚作了尖锐的批评,同时提出了自己重视“兴寄”的文学主张:

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陈子昂这篇文章虽然只是一篇与友人的书札,但是从其思想容量来说,却无异于唐代文学革新的宣言。

首先,信中慨叹“文章道弊五百年矣”,这是他对汉魏以来文学发展与衰变的总的概括。陈子昂对晋宋之后文学发展的估价不无偏颇之处,但重要的是他对文学之道的理解与呼唤。陈子昂慨叹看了东方虬的《咏孤桐篇》之后,“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他的《感遇诗》也体现了追求兴寄的风格特征。正始之音的兴寄与齐梁时代的感兴有所不同。前者重在思想感情的内在蕴涵与寄托,而后者则重在率尔所感,趋于思想感情的直观性。齐梁文学的感兴,与建安和正始年代文学中深邃沉重的人生蕴涵相去甚远,偏向于对风花雪月的吟叹。文人与帝王为了逃避末世的忧恐心理折磨,在寄情山水、低吟女色中自我陶醉,“兴”的人生蕴涵日趋消解,与士大夫的闲适麻醉情趣相融合,用由南入北的诗人庾信的话来说,是“眼前一杯酒,谁论身后名”。而“兴”的人文内涵一旦消解掉,诗歌与文学也就失去了生命创造的意义,故陈子昂指责齐梁间诗“彩丽竞繁,兴寄都绝”,是对于齐梁间诗缺少人文蕴涵的不满与指摘,在表面的复古情结中,包含着文学变革的时代要求,实际上也是对文学价值观的重新认定。

其次,陈子昂是一个诗情兴发、儒道兼修的文士,他具有豪放与修身兼重的人格追求。当他达则兼济天下时,执著于儒家的政教理想;而当他失意蹉跎时,往往寄情山水,自然感兴,从而继承了六朝陶、谢等山水诗人的人生追求。陈子昂将这种人生价值与追求融注到美学范畴中时,便概括出“兴寄说”。“兴寄说”从理论结构来说,是将个人的深沉体验与社会人生意蕴凝为一体,将建安与正始年代兴托深远、情兼雅怨的文学精神发扬光大,以适应初唐时期特定社会历史环境中的人生感喟与文学表达。

再次,陈子昂的“兴寄说”与两汉比兴说重在微言大义不同,它是建立在文学特有的审美规律之上的。陈子昂赞美友人的《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既有遒劲的风骨,又音律铿锵,文采华茂。这样的审美风貌,正是建安文学与正始之音情采并重、文质相扶的体貌的再现,也是初唐史家提出的代表唐初统治者对文学的审美要求的表现。中唐韩愈在《茬士》诗中称赞:“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高度评价陈子昂在唐代文学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

第四节 李白与杜甫的诗论

〇李白复兴“诗骚”精神的号召

〇李白的《古风》

〇李白的“逸兴”论

〇杜甫的“诗史”精神

〇杜甫的《戏为六绝句》

〇杜甫的诗“神”说和诗“兴”说

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著名的大诗人,他的文学主张与陈子昂相同,以复兴诗教为己任。但是他所处的盛唐毕竟与陈子昂所处的初唐有所不同,在经济、政治及军事上处于兴旺发达的时期,其诗学主张也多了一些明朗的色彩。他倡导刚健向上的格调,以推动当时的文学事业。李白在《古风》(其一)中写道: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从这首著名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李白要求恢复《雅》、《颂》中的开明政治。同时,他也十分推崇屈原的《离骚》,在《江上吟》中慨叹:“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认为屈原之后,他的弟子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丧失了风骚精神。李白指责建安之后的文学失去了以悲为美的传统,这种思想与刘勰和钟嵘的文学批评观念十分接近。与陈子昂相比,李白要求文学彻底回到先秦的远古时代,追步《诗经》的风雅传统,以风雅之道来纠正齐梁文风与初唐文风之弊,其气魄更为恢弘。

李白与陈子昂相比,在批评齐梁文学重词采而忽略风骨的方面是一致的,但陈子昂只对建安风骨与正始之音给予高度评价,对晋宋之后的文学则持否定的态度。李白则对晋宋以来文学中的一些著名诗人,如鲍照、谢灵运、谢朓、谢惠连等人的作品十分欣赏。李白虽然说过“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但是他并不否定绮丽之美。李白称道韦太守的诗: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逸兴横素襟,无时不招寻。(《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陈子昂强调“兴寄”,而李白的“逸兴”则追求率兴而感。他将深挚的思想内容与自然的风格统一起来,认为这样才能继承风骚教化传统。在《古风》(三十五)中李白写道:“一曲斐然子,雕虫丧天真。”李白无情地嘲笑那种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式的做法,称赞庄子所说的匠石运斤成风,一气呵成的创作,认为要恢复雅颂传统,首先要破除齐梁文学中过于雕琢的风格。他所称道的六朝诗人的作品,大都是指“池塘生春草”、“澄江静如练”等自然英旨。陈子昂开拓的文学关注现实人生,要求文学恢复风雅传统等主张,对李白的文学感兴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果说陈子昂强调“兴”之中的寄托,因而风格难免晦涩不明朗,那么李白则强调“兴”的天真自然,不拘一格。清代诗论家翁方纲曾云:“子昂、太白皆疾梁陈之艳薄,而思复古道者。然子昂以精深复古,太白以豪放复古,必如此,乃能复古耳。”(《石洲诗话》卷一)可见,陈子昂的“兴寄”还未能完全走出比兴的模式,而李白的“逸兴”则以自己的创新继承发扬了诗骚传统与汉魏文学精神。由他的诗论,很自然地通向了盛唐诗学。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与李白齐名的伟大诗人。他的诗论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立论深刻,内容丰富,被人称作“千古操觚之准绳也”(史炳《杜诗琐证》),其中最著名的是《戏为六绝句》等作。

杜甫的诗论与他的诗歌创作一样,受安史之乱后国政与身世的刺激,具有很深的忧患国事、关心民生的特点。他曾称赞元结的《舂陵行》和《贼退示官吏》两首诗,在《同元使君舂陵行》一诗并序中说:

不意复见比兴体制,微婉顿挫之词,感而有诗。

可见杜甫对元结的比兴讽刺是持肯定态度的,他自己创作的许多诗,如著名的《三吏》、《三别》中也寓含着比兴精神。但是他又没有回到白居易、元结等人以比兴涵括诗学的老路,尤其是在对待六朝文学的评价上,他明显地超出了唐代许多人的见解,对六朝诗歌的声律与词采等形式之美还是持继承与肯定的态度。在《戏为六绝句》中说:“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不仅对六朝的形式之美大胆汲取与借鉴,而且对六朝诗论与美学中的兴会神到之说也十分赞赏。这一点与陈子昂和李白相比,显然要宽容得多。

在六朝美学与诗论中,对神韵气力的好尚是一个重要的特点。六朝美学将人物内在的精神气质作为最高的审美层次,从创作主体来说,则倡导“应会感神”、“万趣融其神思”,即以直观感兴的态度来捕捉与表现出对象的内在精神之美。杜甫论诗,也十分重视用“神”这个概念来表现创作时精神投入、心物一体的神妙境界。这种创作境界类似于灵感境界。比如,在他的诗歌中,有许多这样的描述:

感激时将晚,苍茫兴有神。(《上韦左相二十酌》)

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独酌成诗》)

草书何太古,诗兴不无神。(《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

诗应有神助,吾得及春游。(《游修觉寺》)

从这些诗句来看,杜甫通过自己的创作经验与体会,意识到在作诗过程中有一种天机自动的境界,它不假思索,兴会神到。杜甫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与体会,对六朝以来的诗兴说作了新的发挥。

第五节《河岳英灵集》的兴象论

〇殷璠兴象与风骨并重的诗学观

〇“文有神来,气来,情来”

李白与杜甫的兴论是陈子昂的兴寄论向盛唐之兴的转折,殷璠的《河岳英灵集》则是通过“当代诗选”的形式,展示盛唐之音的成就,并且通过选本与评点的范式,正式提出了以“兴象”为范畴的盛唐诗学精神。陈子昂与李白的兴论不脱复古的外装,而殷璠的兴象论不傍古人,依据当时人的诗作提出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审美精神。

殷璠,生卒年不详,他的《河岳英灵集》为盛唐诗人名家的选本。集子以王维、王昌龄、储光羲等二十四位“河岳英灵”的诗选,通过卷首序论及正文选录作品加以评论,其体制与钟嵘的《诗品》大致相似,是以诗选与作品评论的方式来阐发自己的文学观点。在序文中,殷璠仿效钟嵘的《诗品序》,率先提出自己的诗学观:

夫文有神来、气来、情来,有雅体、野体、鄙体、俗体。编纪者能审鉴诸体,委详所来,方可定其优劣,论其取舍。至如曹、刘,诗多直致,语少切对,或五字并侧,或十字俱平,而逸价终存。然挈瓶肤受之流,责古人不辨宫商徵羽,词句质素,耻相师范。于是攻乎异端,妄为穿凿,理则不足,言常有余,都无兴象,但贵轻艳,虽满箧笥,将何用之?自萧氏以还,尤增矫饰。武德初,微波尚在;贞观末,标格渐高;景云中,颇通远调;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矣。

这一段话是殷璠论兴象的基本理论支架,鲜明地提出:“夫文有神来、气来、情来。”“神”指神气,“气”指气骨,“情”指情感内容。这三者兼提,既是对汉魏风骨的继承,更是对盛唐佳作的弘扬。“都无兴象,但贵轻艳”,这八个字是殷璠对齐梁诗人的批评。

在殷璠的《河岳英灵集》中,有三处提到“兴象”,除了序论中提到的“都无兴象,但贵轻艳”之外,还评陶瀚的诗“既多兴象,复备风骨”,评孟浩然诗“至如‘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无论兴象,兼复故实”。从这些语词来看,殷璠认为兴象与风骨等概念既可以并列,也可以互相融合,并没有下过确切的定义。但是结合殷璠对盛唐诗人的批评用语,我们可以肯定,“兴象”大约是指一种“神来、气来、情来”,即情感高昂、风力振举、精神充沛的审美格调,也是一种特定的诗歌形象。因为兴作为一种情兴,虽然有各种内容与风貌,但是作为一种审美理想,殷璠推举的盛唐诗人之作大多是这种格调的作品。如他评高适之作“多胸臆语,兼有气骨”,崔颢诗“风骨凛然”,而其代表作则是“杀人辽水上,走马渔阳归。错落金锁甲,蒙茸貂鼠衣”(《古游侠呈军中诸将》)。他说陶瀚诗的“既多兴象,复备风骨”,也是指入选的《出萧关怀古》“大漠横万里,萧条绝人烟。孤城当瀚海,落日照祁连”等五言诗,展现了盛唐之诗特有的豪放汪洋、慷慨激昂的风格气骨,是典型的盛唐之音。

殷璠除了用“兴象”说明总体的风格形象之外,还注意到用“兴”来说明不同的风格特点,因为每个诗人在缘情起兴方面,有不同的表达方式,由此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特点。《河岳英灵集》在以兴论诗的时候,也充分顾及了不同诗人的兴发情状。如评常建诗:“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至如‘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又‘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此例十数句,并可称警策。”殷璠认为常建兴会时意蕴僻远,时有佳句,他的创作特点与他感兴时不同凡响的做法有关,欣赏时也要善于追寻其旨趣意蕴,不能浮光掠影,一览无余。殷璠这样评论常建的诗,显然是从诗人用兴的个性化角度去启示读者的。

值得注意的是,初唐年间陈子昂倡举兴寄说,推崇意在言外的文学形象,但是正如钟嵘《诗品序》中所说:“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兴寄弄得不好,很可能造成意思深僻,妨碍诗意的表达。而殷璠的年代,已不同于武周年间的士人蹭蹬,而是士人蹈厉发奋的年代,时代精神从游心内运趋向建功立业,兴会标举,直面世俗。而兴象范畴的提出可谓适逢其时,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文艺是国民精神的火光。盛唐审美范畴中体现出来的国民精神,正是时代状况的映射。

“关键概念”

正俗调风 风谣歌颂 以文传意 汉魏风骨 正始之音 兴寄 复元古 贵清真 苍茫兴有神 神来、气来、情来 兴象 气骨

“思考题”

1.隋代文学批评的特点是什么?

2.初唐史家的文学主张有哪些?

3.陈子昂“兴寄说”的针对性是什么?

4.《河岳英灵集》的诗论与盛唐之音的关系体现在什么地方?

“参考书目”

(唐)魏征等撰,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7

(清)王琦辑注,李太白全集,北京:中华书局,1979

(唐)杜甫撰,(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1979

周祖譔编选,隋唐五代文论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中国文学批评通史·隋唐五代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北京:中华书局,1999

郭绍虞,杜甫戏为六绝句集解,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同类推荐
  • 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习惯故事

    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习惯故事

    《习惯故事》每个典故包括诠释、出处和故事等内容,简单明了,短小精炼,具有很强的启迪性、智慧性和内涵性,非常适合青少年用于话题作文的论据,也对青少年的人生成长以及知识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 法制教育三年级(下)

    法制教育三年级(下)

    青少年法制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基础。在青少年中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对于提高我国青少年法律素质,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推动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 企业概论

    企业概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党和政府西部开发战略决策的实施,对地处西部地区的高等院校的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办学效益均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院校只有抓住机遇,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才能不负历史使命,也才能取得自身更大的发展。
  • 感动学生的美德故事

    感动学生的美德故事

    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都需要一个好的榜样,好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力是很强的,会成为他们前进的目标和动力之源。
  • 90后获奖者佳作A卷

    90后获奖者佳作A卷

    省登宇主编的《飞扬(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90后获奖者佳作A卷)》所收录的均为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大赛90后获奖者经典佳作A卷,这些作品,字字珠玑,篇篇经典,有的空灵隽秀、质朴绵长,有的立意高远、针砭时弊,有的纵横恣肆、文采飞扬,让学生很容易就能汲取优秀作文精华,从而快速成长。
热门推荐
  • 终极恶女之小飏

    终极恶女之小飏

    当终极系列的粉丝穿越到铜时空小飏身上当已经跟王查理相爱的尹小枫重生当铁时空铁克禁卫军首席战斗团团长呼延觉罗修为时空牺牲穿越到铜时空黑天帮唯一堂主身上当铁时空终极铁克人穿越到铜时空变态杀手Zcak身上当铁时空集四大魔君为一体的鬼凤夏宇穿越到铜时空第一财团继承人身上故事开始了......
  • 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

    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

    《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一书为我们展示了出自普通家庭的三代女性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生际遇中,如何以一脉相承的理想追求,来完成自身价值的最大实现。《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是作者余德庄历时六年的倾力之作,为中国作协和重庆作协重点扶持作品。《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是一本中国女人书。书里的一家三代女人皆善良、坚强、聪颖,吴雅是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女儿雷吟是加拿大的数学天才。书中记载了她们的奋斗历程,在战争动乱、家庭变动中她们始终以自身的奋斗来抗击外界的纷乱。而书中的历史背景和呈现出的价值观,皆有我们及长辈所走过的历史痕迹。
  • 復仇之血色天空淚

    復仇之血色天空淚

    我是一名高中生.休學了一年明年繼續讀書,因喜歡看小說,所以引起了興趣。此小說是第一次寫。新手上路請各位大神多多指教。
  • 穿越来的匪

    穿越来的匪

    穿越?萧诺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她究竟怎么了⊙_⊙?让她遇见这么逗比的一群人?苍天啊,这世界怎么了?
  • 盛世荣宠之萌妃要翻天

    盛世荣宠之萌妃要翻天

    她是荣王府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来历不明的小郡主,两世为人,好不容易逮着一个超级大金主愿意倾尽一切供她吃供她拉,金钱任她花,她当然会老老实实尽好米虫职责。只是老天看不得她过得如此逍遥,一会来个太子,一会来个冷酷杀手,身边美男一波接着一波的涌现,她这个超级大废柴居然成了如此抢手之货?(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混沌至尊修神记

    混沌至尊修神记

    历经种种磨难,千般浩劫,最终昂首挺过,得道飞升!走遍三界六道,天上地下,最后神功大成,步入颠峰!且看主角如何傲笑三界,威镇宇内!
  • 翎天魔道

    翎天魔道

    天地之间何人在执棋?谁为棋手,谁又为棋?对弈之人,可曾想过这皆般风雨?棋手,如何?棋盘,又奈何?对弈之人,可曾想过,在棋子眼里,他们,亦是棋子棋落处,风云起,白子黑棋,杀阵四起。若对弈之人视我为子,我会以事实证明棋子,微小,倒也能改天换地,搅的天地满盘风雨一人,势微,但也能斩天论地,搅的天下烽火四起要逆这棋盘,吾一子,足矣要断这命格,吾一人,足亦
  • 爸爸去哪,孩子就会去哪

    爸爸去哪,孩子就会去哪

    父教缺失是中国家庭教育中较为普遍的现实问题,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淡出,导致了“亲情关系向母性群体倾斜”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孩子自理能力、自信心理、坚强品质和骁勇精神的培养,影响了孩子自信、独立、坚韧、勇敢、果断、豪爽等性格品质的养成。实践证明,“父教”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是一部难得的家庭教育原创之作,也是一部纪实随笔集,是东子第一次全面分析孩子的成长经历与读者分享。本书在详细记述作者引领孩子快乐成长的同时,感受着做父亲(家长)的幸福,淳朴的情感、质朴的文字让人动容。?
  • 过客斋

    过客斋

    一次偶然的任务,一家不起眼的小店顶端的杀手与神秘店铺老板不可能交集的两人命运从此相连你不相信我是世界最顶尖的杀手?没事,我一开始也不相信世界上有怪兽。
  • 九天遥

    九天遥

    盘古开天,神魔大战,血火燎天,绵延千年。自此浩土九洲,涌现无数修道修仙门派,当昆仑,太虚已成为传说,曾傲世六界的大魔帝却在星河暗影中酝酿滔天巨事...命运叵测,天地法则,曾是神界战神的慕容雪因触怒天帝,被剥夺神力,打入凡间。且看慕容雪一朝觉醒,诛仙灭神,纵横宇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