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08100000004

第4章

心痛

风寒邪气痰饮交结。而伤心支结。则乍寒乍止者是。当审其因而治。如饮食所伤。用平胃散加枳壳。山楂。

火龙散

川楝子 小茴香(炒各三钱) 艾叶末(盐炒一钱五分) 水煎服。

卒然心痛。欲死不可忍。

白术汤

白术 白芍(各二两) 黄芩(一两五钱) 分三帖煎服。或沉香降气汤。或茯苓补心汤。或四七汤。或紫苏饮。或延胡为末调服。皆可治。

治临产卒然心痛。

归苓散

当归 川芎 茯苓(各三钱) 浓朴(一钱五分) 水煎服。

心腹痛

多由风寒。湿热。痰饮。与脏气相击。上冲于心则心痛。下攻于腹则腹痛。攻痛不已。则胎动矣。宜用金沸草汤。若胎气郁结。加香附。川芎。如饮食伤滞。用六君子汤。加紫苏。枳壳。如怒气伤肝。加柴胡。山栀。若郁结伤脾。用归脾汤。加枳壳。山栀。

孕妇腹中不时作痛。小腹重坠。多由血虚气陷。闲有兼寒热者。

单氏加味安胎散

人参(一钱五分) 白术 熟地(各二钱) 川芎(八分) 紫苏 当归 甘草 陈皮(各四分)姜引。如兼寒加吴茱萸。或干姜(五分) 砂仁(一钱五分) 研末服。

孕妇腹中绞痛。

当归芍药散

芍药(半斤) 当归 茯苓 白术(各四两) 泽泻 川芎(各二两) 共研末。每服二两。用姜三片枣一枚。煎水送。

小腹痛

此症如因风寒所搏。用紫苏饮。加生姜。系气血虚。加八珍汤。系中气虚。用补中益气汤。

如胀痛。用安胎饮。加升麻。白术。服之不应。兼服补中益气汤。

腰腹背痛

风冷乘虚入滞则痛。若使腰痛甚则堕胎矣。如因外邪所伤。用独活寄生汤。因气血滞郁。用紫苏饮。加枳壳。因劳伤元气。用八珍汤。加杜仲。砂仁。阿胶。艾叶。因脾肾阴虚。加白术。补骨脂。因肝火所伤。用小柴胡汤。加白术。枳壳。山栀。因肝脾郁结。用归脾汤。加柴胡。枳壳。

治腰痛不可忍。

神效通气散

破故纸(瓦上焙五钱熟为末) 胡桃(一个) 空心温酒嚼下三钱。

子鸣

此症或云儿口含脐带上疙瘩。因母高举臂脱出。故啼。令母曲腰就地。如拾物状。仍令入儿口即止。

子鸣散

空房鼠窟前后土为细末。研麝香(一二厘) 入内。酒下二钱。

又方

黄连煎汁呷。(上二方麝香开窍。黄连性寒。俱宜酌用。)

积聚

岐伯云。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故重身毒之。有故无损。亦无殒也。

香附海粉丸

醋煮香附(四两) 桃仁(去皮尖) 蛤粉(醋煮) 白术(各一两) 为末。面糊丸服。

咳嗽

嗽有风寒、痰热、虚损、气喘之异。咳有心肝、脾、肾、肺之分。治当知其因。审所属。则咳嗽止。而胎自安矣。

肺咳则喘息有声。甚者唾血。(肺藏气而应息。故喘息有声。肝络逆。故吐血。)心咳心痛。喉仲介介如梗状。甚者咽肿喉痹。(小肠失气。)肝咳则两胁下痛。甚至不可转。转则两胁下满。(呕水胆汁。)脾咳右胁下痛。隐隐引肩。甚则不可动。动则咳剧。(胃呕而食虫出。)肾咳则腰背引痛。甚则咳涎。膀胱遗溺(三焦腹满。不欲饮食。)治嗽因风寒。

宁肺止嗽饮

天冬(二钱) 桔梗 紫苏 甘草(各四分) 知母(一钱) 杏仁(十粒) 桑皮(八分) 因痰嗽。加橘红(四分) 竹沥。姜汁。因热嗽去杏仁。加黄芩(八分) 因虚嗽。加紫菀。款冬(各五分) 因喘夜嗽加麻黄(蜜炙三分) 虚损嗽加栝蒌(一个) 竹沥。姜汁。若心胸不舒。加贝母。百合(各一钱)治嗽不止。胎不安。

止嗽紫菀汤

杏仁(二钱) 甘草(八分) 紫菀 桑皮(各二钱) 桔梗 天冬(各一钱) 水煎服。

治嗽带血。

止嗽凉血饮

紫菀 知母 白术 麦冬 当归(各一钱) 陈皮 甘草(各四分) 黄芩 犀角(各八分) 天冬(二钱) 如喘加栝蒌(一钱)治肺痈。咳嗽喘急。

苦梗散

桔梗 紫苏 桑枝 贝母 人参 甘草(各五钱) 天冬 赤苓(各一两) 麻黄(二钱五分)共研末。每服四钱。加姜引。

治胎气壅滞。咳嗽喘急。

马兜铃散

马兜铃 桔梗 人参 甘草 贝母(各五钱) 橘红 大腹皮 桑皮 紫苏(各二两) 五味子(二钱) 共研末。每服四钱。加姜三片。如不嗽而喘。当求别治。

霍乱

吐泻频腹痛。服六和汤。次用丹溪安胎饮。

丹溪安胎饮

白术 当归 熟地(各二钱) 川芎 条芩(各八分) 人参(一钱) 紫苏 陈皮 甘草(各四分) 砂仁(三分) 姜枣引。

治内伤饮食。外感风寒。用藿香正气散。若因食滞。用平胃散。如果系脾胃损伤。阳气虚寒。手足厥冷。必须温补。然后详审。毋使胎动。

不语

重身九月而喑。不必服药。月足当复。盖少阴之脉贯肾络舌本。胞系了戾。故不能言。

泄泻

此症以六君子汤为君。如因米饭伤。加谷芽。面食伤。加麦芽。肉食伤。加山楂。兼寒热作呕。肝木侮脾土。加柴胡。生姜。兼呕腹痛。手足逆冷。乃寒侮土。加姜桂。如不应。再服钱氏益黄散。若泻黄色。乃脾土之真色。加木香。姜。桂。若泻在五更清晨。饮食少思。乃脾肾虚弱。五更服四神丸。日闲服白术散。如不应。或愈而复作。饮食少思。用八味丸。补命门火。以生脾土。至如元气下陷。发热作渴。肢体倦怠。则用补中益气汤。

痢下黄水。乃土色。此脾气下陷。当升补中气。兼青黄色。乃木克土。泄肝补脾。黄兼白。

此子令母虚。宜补脾胃。黄兼黑。此水侮土。必温补脾胃。黄兼赤色。当补母益子。宜补中益气。至于肠胃虚弱。风寒客之。须胃风汤。或胎不安。急补胃自安。凡安胎之药。临病制宜。不拘胶艾之类。

归芍汤

当归 白芍(各二钱) 黄芩(八分) 白术(三钱) 川芎(三钱) 泽泻(一钱五分) 水煎服。

。勿用滑石。如症急必须用者。不拘此例。

疟疾

妊娠患疟。多伤乎胎。宜早治。若系饮食停滞。宜用六君子汤。加桔梗。苍术。藿香。外邪多而饮食少。用藿香正气散。外邪少而饮食多。用人参养胃汤。劳伤元气。用补中益气汤。

郁怒所伤。用小柴胡兼归脾汤。若木旺侮于土。久而不愈。用六君子汤。佐以安胎药。仍参三阳三阴而治之。

单氏治胎前患疟方。

半夏(七分) 草果 青皮(各五分) 乌梅(一个) 人参 黄芩(各一钱) 白术 当归(各二钱)紫苏 甘草(各四分) 藿香(五分) 姜引。

烦渴

心脾二经。气行口舌。孕妇脏腑气虚。荣卫不理。阴阳隔绝。热乘于心脾。津液枯少。故令烦躁而口干也。若胃经实火。竹叶石膏汤。胃经虚热。人参黄 散。胃经气虚。补中益气汤。肺经虚热。紫苏饮。肝经火动。加味逍遥散。肾经火动。加味地黄丸。孕妇烦热。兼咽间作痛。用知母散。加山栀。

知母散

黄 赤茯苓 子芩(各七钱五分) 门冬 知母 甘草(各五钱) 共研末。每服四钱。竹沥

热病

孕妇口干。不得卧。用丹溪安胎饮。加麦冬。甘葛。

壅热。心神烦躁。口干渴。

参芩犀角汤

人参 知母 麦冬 栀子仁(各一钱) 甘草 条芩(各五分) 栝蒌根 犀角(各八分) 如夏令加竹沥(五匙) 姜汁(二匙) 冲服。

热病呕吐不食。胸中烦躁。

芦根汤

芦根 葛根(各一钱五分) 人参 麦冬 知母(各一钱) 竹茹(一丸) 栀子(一钱) 葱白三斑出赤黑色。小便如血。气急欲绝。此胎落矣。

青黛豆豉汤

栀子 黄芩 升麻(各一钱) 青黛(七分) 淡豆豉(四十九粒) 生地(二钱) 杏仁(十粒)石膏(一钱五分) 葱白七寸。

热病。骨节疼痛。不急治。则胎落。

葛根汤

葛根 石膏(各二钱) 升麻(三分) 前胡(八分) 青黛(八分) 如有痰。加竹沥。姜汁。

胎蒸

面肿赤色。口苦咽干。日晡寒热。日渐羸瘦。胎气不见升动。用银柴胡。胡黄连。各一钱。

煎服。治从气血虚。加味。

治胎不转动。

芎归苏苓汤

当归(二钱) 川芎 枳壳 茯苓 砂仁(各一钱) 苏叶(五分)

吐衄

凡忧思惊怒。伤其脏腑。气升于上。血随而溢。心闷胸满。久而不已。至堕胎则不治矣。若系肝经怒火。先用小柴胡汤。加山栀。生地。次用前药。合四物汤。后用加味逍遥散。系肝经风热。用防风。子芩丸。系心经有热。用朱砂安神丸。系心气不足。用补心汤。系思虑伤心。用妙香散。系胃经有火。犀角地黄汤。系膏粱积热。加味清胃散。系郁结伤脾。用加味归脾汤。系肺经有火。黄芩清肺饮。系子气不摄血。补中益气汤。系肾经虚火。加味六味丸

加味逍遥散

当归 芍药(各二钱) 黄芩(八分) 白术 柴胡 甘草(各一钱) 薄荷 加山栀(各四分)丹皮(六分)

防风子芩丸

条芩(炒焦) 防风(等分) 为末。酒糊丸。米饮下。或温酒亦可。

朱砂安神丸

黄连(酒炒六分) 朱砂(五钱) 炙甘草(五分) 生地 当归(各三钱五分) 为末。糊丸。每服十五丸。

补心汤

人参 茯苓(各二钱) 甘草(一钱) 桂心(五分) 麦冬(二钱) 紫石英( ) 赤小豆(各一钱) 大枣(七枚)

妙香散

甘草(二钱) 远志 山药 茯苓 茯神 黄 (各一两) 人参 桔梗(各五钱五分) 辰砂(三钱) 麝香(二钱) 木香(二钱五分)为末。温酒下二钱。

犀角地黄汤

犀角(八分) 丹皮(一钱五分) 生地 白芍(各二钱)

加味清胃散

升麻(四分) 黄连(三分) 丹皮(五分) 生地 当归(各二钱)

加味归脾汤

人参 白术 茯神 黄 枣仁(各一钱五分) 炙甘草 木香(各五分) 当归 远志(各一钱) 龙眼肉(二钱五分) 加丹皮山栀(各一钱) 姜枣引。

清肺饮

五味 黄 (各二钱) 归身 麦冬 生地 人参(各一钱)治男妇诸血逆上。

必胜散

熟地 小蓟(并根用) 人参 蒲黄(炒) 川芎 当归(各五钱) 乌梅肉(五钱) 煎不拘时服治吐衄或破伤失血。蓦患口噤。项强。背直。类中风症。此皆由失血而然。

单氏吐衄方

人参 当归 白术(各二钱) 生地 条芩 天麻(各二钱) 陈皮 防风 荆芥(各四分) 麦

爽期

妇人怀胎有七月八月而似欲生者。宜凉血安胎。有过一年二年数年而不生者。宜补血行气治月分未足。痛甚欲产。

知母丸

(兼治难产子烦。)知母(为末) 蜜丸。温酒下。或米饮亦可。每服二十丸。日三服。

槐子丸

槐子 蒲黄(等分) 为末。蜜丸。温酒下二十丸。以痛止为度。

又方

梁上尘 灶突煤。同为末。空心温酒下。二三钱。

(〔吴按〕灶突煤。即百草霜。烧草者佳。)治过期不产。

加味四物汤

川芎 当归 熟地 白芍(各二钱) 香附(钱半) 桃仁 枳壳(各七分) 缩砂 紫苏(各一钱)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废柴八小姐

    废柴八小姐

    她是杀手界的传奇人物,第一杀手穆紫,却一颗真心付错人,被他一枪毙命,却阴差阳错被一对玉佩将灵魂带到了一个未知名的大陆,风月国丞相的废柴八小姐身上,呵,废柴?我吗?且看我如何斗后母,虐渣姐,修灵气,收神兽。等等,这个妖孽男人是谁?奥大陆第一美男子,第一天才,传说中的冷王,任何人靠近他一尺,下一刻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你了,还是一个冰山男。这样一个男子的所有柔情只为她一人绽放,而她那颗冰冷的心能否被他雾化呢!而她穿越过来是为了什么呢?且看她们强强联手,所向披靡。如何携手笑傲江湖……
  • 逆天灭世

    逆天灭世

    天若不从我,便逆了这天。天若逆我,要你这天有何用。立志考取功名的少年,未报杀母之仇,走上修行一途。奈何资质平庸,苍天无眼。看这少年如何逆天修行。
  • 古风拾沙之恩怨情仇

    古风拾沙之恩怨情仇

    她,相府嫡女,娘亲被人放火活活烧死!十四岁,她跪对火后废墟,对天发誓:“我绝不会让我娘死得不明不白!我定要那个纵火真凶生不如死!”他,覃国的镜王爷,五岁被人刺杀,被迫离宫拜师万丈崖。七年后,他再次归来,母妃却早在一年前被人诬陷自杀!他恨着皇宫的一切!争皇位!成为世人眼中野心勃勃之人!命运让以复仇为动力而活着的两人相遇,会擦出怎样绚丽的火花?
  • 拽少们的逆天萝莉

    拽少们的逆天萝莉

    普通的两位女生,撞上了两位校草,还被好朋友叫来同居,谁能想到他们住一起,慢慢的喜欢上了对方,三位男女主角擦出的爱情火花。
  • 冥府记事簿

    冥府记事簿

    朋友,你见过操着一口小奶音说方言唱歌的不明球状长毛生物吗?我见过!你见过飘在空中挥舞着小绸缎扭着小腰唱着痒的鬼魂吗?我见过!你见过随时有可能化成一团泡泡又重新造型的小水母吗?我见过!君吟深深地觉得自己死了之后的生活比活着的时候不禁多姿多彩还有“苍天玩我”的各种元素,鬼生充斥着艰辛与痛苦与无奈……与钱!这里是冥府,另一段生活开始的的地方。(本文真的不是悬疑,暗黑,可怕的文。真的不是!不是的亲爱的们!)
  • 咫尺天涯传

    咫尺天涯传

    林家药铺伙计兼少掌柜的林天涯,世家雨家大少爷兼移花宫少主的雨咫尺,一个逆天而行却绝境改命,一个顺天而为却堕落为魔。一个被人百般陷害吃尽人间苦毒逆境苦斗终成大气万人仰望,一个被人千方培养世人焦点世家子天赋异禀却迷途成魔,二十年的兄弟之情,却被所谓的人间正道摧残得千疮百孔。是正亦是邪,浩然长存的却是人类最根本的七情六欲,所谓君子,不过是小人为自己取得一个好听的名字罢了。
  • 快穿之男神萌哒哒

    快穿之男神萌哒哒

    “锡锡,我们一起考北大可好?””大神我喜欢蓝翔,如果你愿意,我们其实可以一起考新东方。““锡小鹿,我们成亲吧?”“不知客官喜欢粉红调调还是蕾丝调调?””小锡子,爱我就要大声说出来啊藏着掖着干嘛??“”出来出来出来...“
  • 克雷洛夫寓言全集

    克雷洛夫寓言全集

    本书有着极强的人民性和现实性,蕴含着他自己的以及从父辈们那里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全部生活智慧和实际经验。他的寓言都以诗体写成,语言优美、寓意深刻,常借动物和植物和形象,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刻画社会上各种人物的复杂性格,抒发自己的民主思想,具有一种特殊的感染力。
  • 亿万娇妻:总裁来撩你

    亿万娇妻:总裁来撩你

    他淡漠冷情,却在她面前热情如火。第一次相遇不但被草咚了还被强吻了。再遇时又被墙咚了。有时候,女汉子与软妹子完美切换只需一个男人,有他在,她连饮料瓶都打不开…“打不开。”她将瓶子递到他面前,他轻轻一拧就开了。想与他间接接吻的她开口道:“你要喝吗?”“我有别的口味。”略带失望的她呐呐的点点头,他却低下头封住她的唇为自己刚才劳动谋取福利,评论道:“味道还不错!”她坐在沙发上弱弱的说:“我好饿。”他瞥了一眼身旁的女人,弯腰扛起她进了卧室……
  • 一世倾宠

    一世倾宠

    她虽是一个富商千金小姐,但从小被逼练各种武术成为杀手。一切事情都准备好却开车撞下山崖。穿越,醒来无意间发现一位和她一样有着倾城面容女子,只不过却已死多久。为了在异世能生存,只能替用了她的身份也发誓必替她报仇。她伪装成她的容貌,居然成了相府不受宠的嫡小姐!真相慢慢地在府中拉开了序幕。而她身边出现了一个腹黑妖孽,他就是民间传说杀人不眨眼的鬼王。还有一个传说,有一群被称为邪仙族的人,每人身上有一门法术可控制万物生灵,他们不是仙也不是邪,他们隐居山林。千年前他们主人留下的预言只为等待千年后所持着玉佩新任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