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04100000018

第18章 叶吴学说驳议(7)

结语;据《大司天三元甲子考》,“仲景所值气运为风为火”,而时医习用乌附辛热,力治多误,“故仲景以桂枝麻黄之温,治中风伤寒之病,即以葛根芩连白虎柏皮栀豉之清,治温热湿温之病”,这本已足说明,仲景伤寒为广义,然后世个别人,必欲把《伤寒论》说成是专论六气中一气,把仲景治温热病的许多方剂,说成是为狭义伤寒化热之后而设的,这种毫无意义的说法,实是叶吴学说中最大的瑕疵,“正名”拾前人糟粕而张大其言,说明谬论流传,遗误后世,迄今尚有余毒,余有见于此,故复作驳辩,如上。

葛根桑叶辨

或谓陆九芝之治温病,与叶派轻以去实,辛凉透邪的观点趋一致。是说也,因其小同,遂忽大异,有肺胃不分之弊焉。观陆氏书,有《葛根桂枝辨》,有《葛根麻黄辨》,乃仿之而撰葛根桑叶辨。

叶派之轻以去实,辛凉透邪,如桑叶者,治肺也,陆氏之轻以去实,辛凉透邪,如葛根者,治胃也。轻以去实虽同,治肺治胃大别。叶氏治温病,独重肺系,故谓“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陆氏治温病,独重胃系,故谓;“温病即阳明病”。故叶氏之治温病,初起必用桑叶、薄荷,桔梗、牛蒡之属,肺药也,陆氏之治温病,初起必用葛根,黄芩,黄连、山栀之类,胃药也。唯叶氏亦知伏气温病不与暴感门同法,故曰:春温一证,冬寒内伏,藏于少阴,以黄芩汤为主方,苦寒直清里热,乃正治也,陆氏亦知温病之邪,在肺胃者,不得独用胃经药,故《不谢方》之治春温、风温者,亦用桑,薄、翘,桔之类也。温病初起,有在肺者,有在胃者,有肺胃二及者,有竟在三阴者。或伏邪从内而出外,或新感由表而入里,或新感引动伏邪,或伏邪又兼新感,或始终但病一经,或发即数经同病,故《难经》云:“温病之脉,行在诸经,不知何经之动,各随其经所在而取之。”温病初起之治,原不可以一经印定眼目,然吴鞠通固执叶氏之说,以为温病初起,必先犯肺,竟谓凡病温者,均始于上焦,在手太阴。后世盲从,踵其讹误,遂以轻清平淡为一切温病初起之治规,盖惑于“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等说也。叶氏以肺药治肺经病,未误。后人以肺药治胃经病,大谬。治肺宜辛淡轻宣,不可卑用芩、连苦寒者,盖恐胃本无热,而早投苦寒凉中,中寒气馁,则转失托邪外出之力,反招冰伏之弊也。治胃宜积极撤热,不可但用桑叶、薄荷者,盖恶病属中焦,而反治上焦,射不中的,坐使热灼阴伤,用药轻淡如儿戏,终至步步深入也。惟邪机概以从更出表为顺,故病之在肺者,初起必以辛散为宗,宜桑叶之类以轻举之;病之在胃者,初起亦以达邪为旨,宜葛根之类以透解之。然若因此小同,竟忽彼大异,则陆氏斥叶吴学派似肺药治胃之旨,固不得大白于世矣!“麻黄之轻扬,可去伤寒之实,葛根之轻扬,可去温病之实。”其去实亦同,然寒温相异也。斯陆氏已辨之矣。葛根之轻扬,可去手阳明之实,桑叶之轻扬,可去手太阴之实。此陆氏所未言,然亦正其砭斥时弊之宗旨,何后人反于此昧昧耶。须知只须辛凉轻剂,如桑叶配薄、桔之类,其病即可立愈者,无非伤风、肺胀之属也。而必须旱投苦泄,如葛根合芩、连之类,尚恐热盛蒸脑者,乃是暑痉,湿温之属也。病之轻重悬绝,用药肺胃有异,未可同日语也。总之,能“遽入心包,为一场大病,以致于死者。”必非肺经温病,如伤风、肺胀之属,故陆氏重阳明之治,有轻则芩连葛根,重则硝黄石膏之主张。用轻剂病不解,入营入血,动风发痉,而仍曰:病属上焦,初用辛凉宣其肺,终用芳香开心窍,有是证,用是药,治未尝误。此正犯病中治上,撤热被动之误。乃后人既不解叶氏慎苦寒,是为邪热在肺,故主用桑叶、薄,桔之类宣散之以解郁热;又不解陆氏之激言,是为砭时医肺胃不分,初起概用肺药之弊而发,故力倡用葛根、芩、连之类清透以祛胃热,乃终至从陆氏之抨击叶吴学说中,得出益可证叶派这一治疗学思想科学性之认识,则诚非陆氏生前之所能料!

《吴鞠通医案》伏暑门周姓案析评

周姓案前后共十四诊,病程较长,记录完整。通过此案,我们可以看到银翘散,桑菊饮,三仁汤,化斑汤、复脉汤、增液承气汤等方在温病治疗中的具体运用。就反映吴鞠通的温病之学来说,这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案,故特详加析评,以与伺仁共研究。

壬戌八月十六日周十四岁伏暑内发,新凉外加,脉右大左弦,身热如烙,无汗,吐胶痰,舌苔满黄,不宜再见泄泻,不渴,腹胀,少腹痛。是谓阴阳并病,两太阴互争,难;台之症,议先清上焦湿热,盖气化湿热亦化也。

飞滑石三钱连翘二钱象贝母一钱杏仁泥三钱银(:二钱白通草一钱老厚朴二钱鲜梨皮二钱生苡仁一钱五分竹叶一钱今晚一帖,明早一帖。析:鞠通根据“暑温伏暑,名虽异而病实同”,“暑兼湿热,偏于暑之湿者为湿温”等认识,初诊选方,采用三仁汤加减。因发热很高,故去蔻仁、半夏之温燥;加银花、连翘以清热;并加芦根、梨皮以护津,而象贝一味,是为咳吐胶痰设。

评:此案热自内发,寒从外束,证见高热无汗,苔黄痰帖,脉证合参,的系手太阴温病,但与足太阴脾实无涉。值此口不渴,津液尚未大伤之际,若能不受“温病忌用麻黄”等观念之束缚,投以大剂麻杏石甘汤(但《温病条辨》之麻杏石甘汤麻黄石膏等分,则不可用),积极撤热,津即可保,若能汗出热解,肺气自然清肃。倘若是处理,力挫病势,原可指望。但吴氏计不及此,不但于撤热一项轻描淡写,且以淡渗芳化为重点,此所以后来有阴津大伤之变。

十七日案仍前。

飞滑石三钱连翘二钱鲜梨皮一钱-五分杏仁泥一钱五分冬桑叶一钱银花二钱老厚朴一钱五分薄荷八分扁豆皮二钱苦桔梗一钱五分芦根二钱荷叶边一钱五分炒知母一钱五分午一帖,晚一帖,明早一帖。

析:前方服后未效,故二诊更弦易辙,改用银翘散加减。《温病条辨》治太阴伏暑,不论表虚表实,不论气分血分,概以此为基本方。鞠通说:“太阴伏暑,舌白口渴,无汗者,银翘散去牛蒡、玄参加杏仁,滑石主之。”其自注说这是邪在气分而表实的治法。今观此诊,药法正是属此。因高热未退,故去性温之荆芥、豆豉,代之以凉散之桑叶;并加知母之苦寒,与芦根、梨皮之甘寒,合化阴气,以治热淫所胜。为病属伏暑,故复加扁豆衣、厚朴、荷叶边偕滑石等以清暑化湿。

比较前两诊之用药,有异有同。初诊虽亦用银、翘等清热,但重点在化湿;二诊虽亦用滑、朴等化湿,但重点在散热,故主方各异。但治疗上注重调畅气机,目的都在冀暑湿分解、肺得清肃,此则相同。这种药法,与“冶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理论相一致。

评:凡外感病初起即见高热无汗、痰粘苔黄等脉证者,其轻重与伤风感冒类小病相悬绝,若用轻清芳淡之剂如三仁汤、银翘散等去治疗,往往不能有效地截断逆转病势,这是鞠通的经验,所以说是“难治之症”。但由于他崇信叶氏学说太过,明知这样的治疗未必有效,仍然用这样的方药去处理,一若舍此别无他法,故以后的日治日重,原都是意料中事。实际上中医治法很多,此诊如果不受“到气才可清气”观念的束缚,在辛散药中及早加入鸭跖草、鱼腥草、黄芩,瓜萎仁、桑皮之类,积极控制肺部炎证,有效地截断逆转,不是没有可能的。

十八日两与清上焦,热已减其丰,手心热甚于手背,谓之里热,舌苔红黄而厚,为实热。宜宣之,用苦辛寒法。再按:暑必夹湿,腹中按之痛胀,故不得不暂用苦燥。杏仁泥三钱真山连(姜汁炒黄)一钱五分广木香一钱黄苓炭一钱厚朴一钱五分小茴香(炒黑)一钱五分梧蒌(连皮仁)八分炒知母一钱五分小枳实(打碎)一钱五分槟榔八分广皮炭一钱煮二杯,分二次服。

析:热邪己由表入里,故三诊时撤去银、翘、桑、薄类卫分药,改用芩、连、通、知等气分药。对腹胀腹痛,鞠通一直认为是湿阻太阴,气机不利所致,有鉴以前用厚朴,滑石等化湿理气未效,故复加入茴香、木香、枳实、槟榔、广皮炭等许多的温燥理气药。结合《温病条辨》“暑兼湿热,偏于暑之热者为暑温,多手太阴证而宜清;偏于暑之湿者力湿温,多足太阴证而宜温”这段文字来分析比较前后两诊的用药,可以认为:二诊是以轻宣郁热为主,其治侧重于手太阴,三诊虽用了芩、连等苦寒品,但与大量温燥药为伍,目的主要在燥湿理气,其治疗重点已从手经移到了足经。故前两诊治疗重心在上焦,三诊之治则重点已在中焦了。

评:此案为肺系疾病,相当于肺炎一类。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炎高热伴有肠燥便闭者时有之。鞠通制宣白承气汤一方,对此类证是比较合适的。但三诊时由于受“暑必夹湿”说之影响,将热灼津伤,肠中燥屎引起的“腹中按之痛胀”,误作湿阻气机所致,故自然不会想到应该用宣白承气汤之类去治疗。三诊时由于误燥屎为湿阻,故用药燥湿理气竞重于清热,在实热正炽的情况下,这样处理,就不可避免地加速了病从燥化的进程,故服后第二天,即舌苔干燥黄黑,津伤之象毕露。

十九日腹之痛胀俱减,舌苔干燥黄黑,肉色绛,呛咳痰粘。幼童阴气未坚,当与存阴退热。

麦冬(不去心)六钱煅石膏四钱丹皮五钱沙参三钱细生地四钱杏仁三钱元参五钱炒知母二钱蛤粉三钱犀角二钱生甘单一钱煮三杯,分三次服。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异花坠

    异花坠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不禁会问这样的问题: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真实的么?我们是不是也如同那些人工智能一样,只是某个更加高级的生命所创造的呢?这是一个问题!……这是一个架空的世界,男主自现代化都市出生,凭借一块异花玉坠穿梭于仙凡两个世界,发生着种种神奇的故事,某一天却发现整个世界都是…………(走过十多个国家、看过无数世界畅销小说的伯乐哥,历时三年才完成这部作品的大纲,保证质量上乘。)
  • 倾世璃沫

    倾世璃沫

    ——如那日,漫天白雪,如那日,倾国倾城。不似那日,心布疮痍。望白雪,衣袂飘飘,神色清冷。望身下,遍地鲜红,如若彼岸。世人知,江湖上多了一个宫派名曰:諾颜。却不知它名字的由来...我既然毁了颜家,便用这个諾颜当做我的利剑,亲手完成我的诺言。我说过,若我不死,我定让你生不如死。现在,也到了我履行承诺的时候了。曼珠沙华的妖娆,却也是为了掩饰它心底的悲伤。她的心狠手辣,也仅仅是为了掩饰她心底的悲伤。——人生如戏,一曲终会散,人世短短数十载,最后的最后,我愿与你执手,共望漫天星辰,醉卧百里彼岸。
  • 神世物语

    神世物语

    世界十神:玄天尊神,修仙者,景禅(玄天镜守护者)。东海幻神,阴阳师,安培晴海。混沌之神,灵魂师,宫若渊。信仰之神,预言者,雷迦(罗马教皇)。冰雪法神,水系圣魔导,罗甘娜(法师塔)。噬魔圣神,敌法者,阿洛特(圣殿骑士)。烛幽魔神,修魔者,蓝蕴空。北海水神,深海鱼人,屋礼希丝。(人鱼女王)黄金战神,变形人,弥昆卡。寒荒兽神,狂兽人,枯京普耶斯。注:此十神乃天神山玄天镜所列,因天地所有灵智生物降生之前,真灵皆是从玄天镜来到降生之处,所以都会留下印记,不管能量高低,皆无法抵抗玄天镜勘察。玄天镜所列十神皆为天地能量指数排名最前十位,与性质无关,所以排位高低并不等于绝对力量高低。
  • 重生之花瓶也疯狂

    重生之花瓶也疯狂

    她是新晋影后,是演艺界的天才,在她最风光的时候,却被自己的男朋友和最要好的闺蜜同时背叛。一朝重生,重回娱乐圈,什么?原主是个花瓶,只是空有美貌却演技全无,这怎么可以,她要是不来个大逆袭就有点对不起乡亲父老了,从此花瓶雄起......片段一:“什么?你要与我拼演技,这怎么可以,我可是花瓶耶。”安茹一脸你欺负我的神情看着眼前神气的女人。“怎么,怕了?算你有自知知名。”安茹害怕的神情更加助长了她的嚣张。“不--不是--我是怕大婶你等一下要是比不过我,被气得心脏病发作我可就罪过了,毕竟这里可是荒郊野外没有救护车。”“你--你--"女人一口气愣是提没上来晕了过去......什么玩意,不用演技照样碾压你。
  • 噩梦嘉年华

    噩梦嘉年华

    天才与疯子,仅有一线之隔。至于那个人,他是一个天才魔法家,也是一个最孤独的孩子。
  • 伏羲令之千年绝恋

    伏羲令之千年绝恋

    他明明是学医的,暑假课题研究的不是人体解剖,而是去往海口调查沉没的72座古村落!但古村落并不是他们的目的,他们要找的是消失不见的第73座古城。小菜鸟跟随众人寻寻觅觅,古城没有下落,却意外发现一座海底古墓。墓道里机关重重,九死一生找到的棺椁,里面躺着的竟然是一个仿佛沉睡公主一般白衣飘飘的女子……
  • 天启圣晶石

    天启圣晶石

    为了救出妹妹,穿越时空来到幻界。我…我可没有后宫……只不过有很多女性同伴而已;我…也没有开挂……只不过有两件古神器认我为主而已。死宅?妹控?那又怎么了?魔主捣乱大陆,斩杀掉不就好了?诶?难吗?和游戏一样,打怪升级佩戴神器就能干掉了吧?毕竟,死宅的力量可是无限大的喔!
  • 易经成事之道

    易经成事之道

    《易经》是一部中国最古老的哲学经典,它凝结了先民的睿智和智慧,充满了辩证法精神,体现了东方的智慧和哲学思想光辉。本书撷取《易经》五十三个卦辞,结合古今案例,以简洁生动的插图、有趣易懂的文字,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易经》的原理,揭示做人处事的诀窍,教你改进做事的方法与手段,顺应穷通,获取成功。本书是指导现代人事业进取的一盏明灯。
  • 重友传奇

    重友传奇

    面对白色恐怖,面对血腥的大屠杀,面对失败的大革命,有一位呐喊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少年,逐渐成长为工农红军的核心领袖,在巍峨起伏的井冈山上,就着昏暗的煤油灯,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著名论断。一位大别山走出的少年,从最底层的小兵,就像燎原之火,逐步成长为人人敬仰的将军!此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水墨淡香:三国女相

    水墨淡香:三国女相

    一杯毒酒,了结官场;一柄匕首,恩怨江湖。傲骨犹存,盛世山河;九针在手,睥睨天下。百字之令,春江花月;银针渡穴,无药也医。红妆及第,科举状元;妙手回春,医门少主。天灾人祸,惨绝人寰;灭门之交,不共戴天。调水修库,减税募捐;一单交易,行刺未遂。清廉为民,两袖清风;无药之名,恩遍江湖。定世辞官,鸩酒相逼;恩怨了结,情网恢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