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04100000014

第14章 叶吴学说驳议(3)

呼吸器病,不一定就是温病。吴鞠通说:“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吴氏自辨说此“系小病”,这个小病,究其实,就是伤风。叶吴以前之医着,如《金匮钩玄》,《明医指掌》,《景岳全书》等之中,都载此病,陆九芝说伤风无传变。此病约定俗成,名为伤风,或称感冒,从不曾与温病相滥,但一到叶吴手中,此病之辨证属于风热者,竟一变而成了温病。章太炎曾对这种做法,提出过批评,章氏说:“夫病之治疗,古今或容有异,若以病状定病名,此不能违古而妄更,叶吴之所谓湿温,可谓悬牛头,卖马脯矣。”称伤风为风温,是更为明显的悬牛头,卖马脯,名不符实了。风温的症状,《伤寒论》中早有描述,但经叶吴一移,名实就混淆了。又如肺胀,仲景列于《金匮要略·肺痈肺痿咳嗽上气病篇》,原属杂病,但经叶氏之后,竟变成了理所当然的温病,其移亦始于叶氏,温热门“龚襁褓吸入温邪,酿成肺胀危证。芦根,桃仁、苡仁、冬瓜子”此案即是明证,惟仲景以苇茎汤治肺痈,叶氏以之治肺胀,这又是一移。后世将伤风感冒、肺痹、肺胀,肺痈等呼吸器病统隶于温病,作俑者即是叶氏。吴鞠通之后,更将治呼吸器病的一些药法,移作为一切温病初起之治法,这使中医对温病的处理,技术上退化不少。叶吴这样子的乱移,决不能看作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而实是人们认识事物必然规律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混乱,否则,痉、湿、暍也罢,百合、狐惑,阴阳毒也罢,这一切原有别于温病的杂病,我们只要根据病从热化的证型,岂不统统可以冠以温病之名?如果认为不宜作这样的乱移,则伤风,肺胀这一些呼吸系病,俱不得棍称为温病,而这样一来,得出如下结论,顺理成章,十分自然,即:十二字虽不妨视为部分呼吸器病(因不能统风寒感冒、肺饮等在内)的提纲,而究竟做不来温病之提纲。细察叶氏所谓温邪犯肺的一些医案,虽命名有风温,冬温,温热,燥病等种种之不同,究其实大多是发于四时的伤风,肺胀,肺痈,肺痹之类。如细析源流,明察温病本义,不承认这些病为温病,则一部《温热论》,开首就已大谬不然。所以谢诵穆说:“温病名实之淆乱,叶天士为祸首。”谢氏认为:“从温病学说思想之变迁上考察,所谓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之温病,确是节外生枝,中途平空阑入,温病之涵义,本己复杂,再阑入此漠不相关之温病,益令名实混淆,故并无阑入之必要。”“本非温病,中途阑入,不应冒温病之名。”⑦近人将谢氏这些分析入理的议论,诋为复古之论,是极不妥当的。

五、提纲说副作用不小

薄荷、牛蒡、桑叶、菊花、桔梗,杏仁,豆豉、豆卷、象贝、芦根、银花,连翘等这一类药物,酌用于风热感冒,很是合适,银翘散,桑菊饮等这一类方剂,用于治疗伤风、喉蛾等病,也很可取。叶吴等人,用这样的药,治这样的病,无可非议。但按照提纲之说,“初用辛凉轻剂”,成了一切温病初起的治疗常规,故学叶派的人,肺胀(相当于肺炎),肺痹(相当于大叶性肺炎)之类不必说,即湿温(相当于肠伤寒),暑痉(相当于“脑炎”)以及稻热病(相当于“钩螺”)、疟疾等,亦每用这些治肺的方药来治疗,还美其名曰异病同治,有是证用是药,这样,与肺无关之病不必说,即肺胀、肺痹等病,辛凉轻淡,实亦属治术之下驷。章太炎认为仲景治肺胀用越婢加半夏汤,比叶派药法来的有力量。姜春华老说近人用鱼腥草、鸭跖草之类治大叶性肺炎比叶派用药合理,这些讲法都是合乎事实的。叶氏对伏气温病也懂得一开始就应该用苦寒直请里热为主(据何廉臣经验:温病伏气多,新感少),而近人为提纲说所惑,却认为“极轻清极平淡者,取效更捷”。实际上,“乙脑”、“流脑”,“钩螺”、“肠伤寒”、“出血热”等真正的温热病,如立法轻淡,用上述方药去治疗,而欲冀截断逆转,即不算椽木以求鱼,亦无异杯水而车薪。温病原非指伤风、肺胀之类,其发病大都热度较高,故陆九芝赞同“阳明为成温之薮”之说,陆氏等之所以激烈抨击叶吴之学,关键就在学叶氏的人竟每以治肺之药治与肺无关之病。陆氏以葛根芩连汤等治胃之药治胃系之温病,当然比用治肺方药治胃系温病为合理。“只须辛凉轻剂,其病立愈”的,只不过是伤风感冒,轻证肺胀之类,原非胃系温病。而辛凉散风、甘淡驱湿,病仍不解,“遽入心包,为一场大病,以致于死”的,则决非伤风感冒,轻证肺胀等此类病。病非此类病,药用此类药,实际上等于不治,当然防入营而即入营,防入血而即动血,逆传心包,动风发痉,心识其变,所料皆中,但疾病按其规律,仍步步深入发展,所以陆九芝说:“然则用轻剂,而液受劫者,轻剂不可用矣。”这些批评意见,显然是正确的,但近人从陆氏对叶派药法的这些批评中,反而引伸出这样的结论——“说明了叶派这一治疗学思想的科学性和生命力。”⑧这实在令人愕然。

结语:温热病并不都“必先犯肺”。“脑炎”等急性热病,昏迷詀妄很常见,叶派说这是“逆入心包”,然实则多属热盛蒸脑。伤风、肺胀等病确乎是“首先犯肺”,但只要稍用些能治病的药,又决然不致“逆入心包”,此所以陆九芝强调“胃病有神昏肺病无神昏”。⑨因此,彼十二字决不能说成是温病之总纲,前八字是指部分呼吸器病言,与后四字实际上并不具有紧密之联系。

参考文献

①姜春华:叶天士的温病,杂病的理论与治疗,中医杂志(8):8,1978。

②《增补临证指南医案·幼科·伏气》,龙文书局石印。

⑧同②卷三温热门华五五案

④同②卷三暑门某三三案

⑤谢诵穆:《温病论衡》,知行出版社。

⑥时逸人:《中医伤寒与温病》,上海科技出版社,1958

⑦同⑤

⑧杨宇:陆九芝用葛根芩连汤治湿温刍议,陕西中医(2):3,1983。

⑨陆九芝:《世补斋医书·前集上》

“夏暑发自阳明”质疑

“夏暑发自阳明”是叶天士提出的著名论点,后世咸宗之,如《温病学》说:“暑为火热之气,传变迅速,故其侵犯人体,多径入气分而无卫分过程,所以初起即见高热烦渴,汗多等热盛阳明气分证候。叶天士说;‘夏暑发自阳明。’即概括指出了本病发病的特点。”①余谓此说以偏概全,大可商酌,现质疑如次:

一、与仲景学说相背

仲景论暑,其一曰:“太阳中热者,暍是也。其人汗出恶寒,身热而褐也。”其二曰:“太阳中暍者,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其三曰:“太阳中暍者,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亦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观此可知;仲景认为,暑邪伤人,从太阳始。后之注《伤寒论》者,观点大多同此,如张隐庵说:上“三节,皆暍伤太阳。暍者暑也,暑为热邪,故云太阳中热者,暍是也。”②沈明宗说:“此言正暑病也,邪之伤人,无有不从皮毛而入,故曰太阳中热。”③吴谦说:“中暑热病,亦由太阳表入,故曰太阳中热者,暍是也。”①他如成无己、方有执、程林等注家,其释亦不离乎太阳。叶氏可能是因《金匮·痉湿暍病篇》,见仲景治太阳中热,主以白虎加人参汤,遂有“夏暑发自阳明,古人以白虎汤为主方”之说,实则自虎为阳明病之主刑,并非阳明病之专药(此笔者另有专文),若不明此义,竟因此而遂谓仲景以夏暑发自阳明,则是置仲景论暑三条俱云太阳之明文于不顾了。显然,仲景以夏暑先伤太阳,叶氏以夏暑发自阳明,二说相背。

二、与诸家经验不合

不少医家认为:夏暑发自手少阴,如戴思恭说:“暑先入心者,心属南方离火,暑气所入,各从其类也。”④陈无择认为暑伤五脏证各不同,但伤心居多,他说:“夫暑,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人脏为心,故暑喜归心。”⑥王肯堂说;“张氏曰;清邪中上,浊邪中下。其风寒湿者,皆地之气,系浊邪,所以俱中足经。唯暑乃天之气,系清邪,所以中手少阴心经也”⑦他如《澹寮方》、《医方大成》、《永类钤方》、《百病治法》、《济生方》等古籍中,亦均有“暑之中人,先著于心。”⑧等论述。又因暑多夹湿,故一般主张:“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⑨王孟英赞同上述观点,也说“暑是火邪,心为火脏,邪易入之,故治中暑者,必以清心之药为君。”⑩ 另有不少医家认为:夏暑发自手太阴,如陈修园说:“暑伤气,初感即发,其邪在肺。”⑾何廉臣说:“暑气从鼻吸入,必先犯肺。”⑿邵仙根说:“暑从口鼻吸受,先入于肺。”⒀吴鞠通认为;“暑兼湿热,偏于暑之热者为暑温,多手太阴证而宜清,偏于暑之湿者为湿温,多足太阴证而宜温。”所以他标暑温之大纲说:“形似伤寒,但右脉洪大而数,左脉反小于右,口渴甚,面赤,汗大出者,名曰暑温,在手太阴,白虎汤主之,脉芤甚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⑩(此为白虎非阳明病专剂之一证)。此外,如秦笛桥等人,亦均有“暑之偏于热者,多手太阴证”⑩之类的论述。

以上诸家,意见虽有分歧,但在暑邪先伤上焦这一点上,认识是一致的,而阳明属之中焦,即此可见叶说与诸家经验不合。

三、与临床实践不符

观历代名医医案,夏暑不但发于手太阴者不少,且有发于足厥阴等经者,发自阳明的,实仅为暑邪发病之一端,决不能概言是暑邪发病之大体,此即《临证指南医案》亦如此,现举数案以证之:

1·叶天士治龚六十案云:暑必夹湿,二者皆伤气分,从鼻吸而受,必先犯肺,乃上焦病,治法以辛凉微苦,气分上焦廓清则愈,惜乎专以陶书六经看病,仍是与风寒先表后里之药,致邪在上漫延、结锢四十余日不解,非初受六经,不须再辨其谬。经云,病自上受者,治其上,援引经义以论治病,非邪僻也,宗河间法。杏仁、栝蒌皮、半夏、姜汁、白蔻仁、石膏、知母、竹沥,秋露水煎。⑩按:从《临证指南医案》来看,叶氏治暑病,多有“暑热湿气,始由肺受”等语。其治案多属暑邪入中手太阴之证,此案即其一。此案暑邪久延,仍在上焦肺经,故以知母、石膏等清手太阴之热,用竹沥,半夏等化其夹杂之湿,并用杏仁、蔻仁等宣展气机,以利于散郁火,化痰浊,药法理路较清晰。吴塘之标暑温大纲,即是从此等治案来。然不知叶氏何以于著书时偏云“夏暑发自阳明,”,若云白虎为阳明经药,用白虎涤暑,必属之暑热已炽,则此案何以又云邪在上焦漫延。即此观之,其理论与实践有矛盾,亦明矣!

2·吴鞠通治王某案云:暑伤二太阴,手太阴之证为多,一以化肺气为主。飞滑石八钱,连翘三钱,白通草一钱,杏仁泥五钱,金银花三钱,白扁豆花一枝,生米仁五钱,厚朴三钱,鲜荷叶(去蒂)一张,藿香叶一钱,白蔻仁(连皮)二钱。煮二杯,分二次服。今晚明早各一帖。⑩按:吴氏认为暑邪先伤肺经,初病用药,忌犯中下,他说:“若黄连甘草,纯然里药,暑病初起,且不必用,恐引邪深入,故易以连翘、银花,取其辛凉达肺经之表,纯从外走,不必走中也。”⑩此案治法,正是这种治疗主张的反映。《清代名医医案精华·秦笛桥医案》暑证第一案以及《重订全国名医验案类编·暑淫病案》高丝云治魏国安案等案的药法,与之大体相同,此等类案,古籍中俯拾可见,说明夏暑发自手太阴者,确乎不少。

3·何拯华治王姓妇中暑案云:素因血虚旰热,外因猝中暑风,一起即头独摇,手足麻木,甚则痹疯,不能起立,立即晕倒,脉弦小数,舌红兼紫,脉证合参,此暑风直中肝经,治从张畹香成方加减。鲜生地六钱,当归身一钱,宣木瓜一钱,白蒺藜二钱,碧玉散三钱(荷叶包,刺孔),鲜荷叶梗七寸,连芽桑枝二尺,⑩按:明·龚信说:夫暑者,相火行令也。夏月人感之自口齿而入,伤心包络之经。其脉虚,或浮大而散,或弦细芤迟:其外证头疼身热,口干烦渴,面垢自汗,倦怠少气,背寒恶热,甚者火盛制金,不能平木,肝邪独旺,以致抽搐不省人事。⑩此案病机,正是属此。诸此类案,足证暑邪伤人,发自何经,每随人体质状况而异,故辨证决不可拘泥发自阳明之说,顾今人竟以暑入阳明为暑温之本病,则上述类案又当为暑温之何证?即此观之,执暑入阳明之一端以概其余,是值得商榷的。

结语:1.暑为六淫之一,其伤人为病,不外新感伏邪二种,新感者称暑温,伏邪者称伏暑,伏暑称之发,医家并不以阳明一经局限之,而暑温一证,反好引“发自阳明”之说。殊不知此说不独与叶氏“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之说自相矛盾,且核稽治案,不合实际,故今予驳正之。

2.“中暑无问表里,通宜白虎”之说,本不足以为训,若吾人学而不思,拾前人糟粕而张大其言,误以为夏暑必发自阳明,“一概袭用成方”“但清其内,不解其外”,若是而误治,则诚如喻昌所云:此“医之罪也。”

参考文献

①南京中医学院主编,《温病学》(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上海科技出版社,1981

②张隐庵,《伤寒集注》

⑧丹波元坚等,《金匮玉函要略辑义》,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书穿斗罗大陆

    书穿斗罗大陆

    穿越到绝世唐门之后的斗罗大陆,不同的只是还没有传灵塔的存在。【时间点是在斗2后、斗3前】尽管是穿越者,尽管看过《斗罗大陆》,但是当我们真正面对战斗的时候,内心的感受绝不是打怪升级那么简单!史莱克七怪,这是一个令人倍感骄傲的名字。我们只是其中的一代,一代普通的史莱克七怪;没有第一代的全部成神,没有那个以霍雨浩为首的终生史莱克七怪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我们有的只是对史莱克七怪的继承,我们可能不是最厉害的史莱克七怪,但我们必须要成为一个可以为后辈撑起成神之路的史莱克七怪前辈!
  • 调血糖自控自防自疗

    调血糖自控自防自疗

    本书是《家庭养生保健必备》系列丛书之一,此丛书对三十种常见癌症从病因、病症表现、实验室检查、药膳方精选、并发症以及辩证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让人们对癌症有正确详细的理解,从而使患病者能够摆正心态,走上健康之路。
  • 不一样的孩子心理学

    不一样的孩子心理学

    孩子就是一面镜子,他身上存在的一切现象,都映射着父母的影子。本书面向4—12岁孩子的家长,结合家庭教育的常见问题,从性格塑造、习惯培养、亲子沟通、社交能力等方面,教家长如何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洞察孩子的内心世界,并给予最合适的教养方式。
  • 如果可以任时光

    如果可以任时光

    她,冉芷嫣是时帝学院的校园模特,也是世界知名封面模特,美得让人窒息,身边聚集着骑士、粉丝以及爱恋她的少爷们。夏若北就是其中一个,他堂堂一个帝级的少爷却是她的青梅竹马又是她工作上的经纪人和摄影师,他一直隐藏着他们的关系只为了他爱她,而她的好朋友,蓝梓柍对夏若北有着爱慕之情,他在意的是冉芷嫣,这一切他并不知道。直到遇见苏皓然,一切都变了……
  • 试炼巅峰

    试炼巅峰

    在复仇的催动之下,他走上了一条血腥的提升实力的道路,可是当他完成复仇之后,发现自己早已经陷入了一个设计良久的阴谋,到底如何抉择,正?邪?他该如何抉择?
  • 英雄联盟之战

    英雄联盟之战

    一个退役的选手在家中通过直播的方式每天混吃等死,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个穿着女仆装的女孩。
  • 翡翠猎美记

    翡翠猎美记

    或许你觉得生活的节奏和压抑并不能够让你放弃幻想奇迹;或许你遗忘了那些诸如承诺、善良以及稚真等陌生的词语;或许你觉得孤枕下还有一些爱情在当前这个世界不被允许,——那么来吧,在我这个荒诞而不荒淫的故事里挣脱束缚,放逐自己……
  • 仙侠之醉浮生

    仙侠之醉浮生

    堂堂一代大神竟然屈居凡人之体?这让她很是不满,却不得不接受甚至和一群小屁孩每天一起学习,吃饭。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竟然还做到了青梅竹马,一路专宠相扶到老?NO,这都不是真的。最真的就是,原本以为的陌路之人纯属利用关系,为何到最后她会爱上他。原本以为不过是个有意思的小姑娘而已,只当无聊的皇宫中多了个妹妹罢了,结果就情根深种,从小深情到老。宠溺、霸道、强势、女强、腹黑、萌萌哒。
  • 从树而降萌夫

    从树而降萌夫

    许晓晓做梦都想穿越,后来还真的穿越了。抱大腿?姐在古代的身份不需要抱大腿,便宜爹大将军,便宜娘长公主,哥哥是药鬼的弟子,还有一个皇帝舅舅,太后外婆,表哥太子,表姐公主。男配:你想要的,我都有了。你跟我在一起后,他还得称呼你舅妈。男主表示很不爽,无时不在想着如何摆脱身为情敌外甥这一身份。许晓晓犹豫了两秒,哭着选择了男主:选择他,我可以在身份压榨你,但是我选择你,你就必须只给我一个人压榨,只宠我一个人,你的一切都要给我,你还得成为比他还要厉害,不然我选择了你,还要叫他舅舅多憋屈啊.男主笑得拥着她:好,我会什么都比他厉害。
  • 深围

    深围

    民国时期,一段似笑皆非的爱情挽歌。他和她相知,却又不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