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484700000005

第5章

第八广略分别者。或说一。三藏之教对外论四种通名内论。或说二。如摄大乘论说。此三由上下乘差别故成二种。谓声闻藏菩萨藏。此一对大小别二。或说三种。约三行取能诠即是三藏。或说四种。大乘小乘各有诠旨。或说六种。大小各三。或说八种。大小各加以杂藏。杂藏者。分别功德经云。所谓杂藏者。或佛所说或弟子说或诸天说。宿命缘三阿僧祇菩萨生说者非一。法亦如是故名杂藏。问。三藏外立杂藏。十二部外何意不立杂部。答。三藏之教对所诠三行。行居义不依余。能诠之教摄法不尽。余未说者欲尽摄故。十二部经诠旨宽通说无有遗。故不立杂部。

第九大小有无者。何者为无。三藏之教居在小乘不在大中。无乘名摩诃衍藏。复不说三故一乘。经云。不得亲近三藏学者。又大智论云。迦叶阿难王舍城结集三藏为声闻藏。文殊阿难在于铁围山集诃摩衍为菩萨藏。问。三藏所诠乃是三行。何故小乘有大乘无。答。三行是自利中作。小乘之人意存自善行不兼物。故就自行一边。以行别教说自行者名为小乘。菩萨大士自度度他。以行别教具辨二行名摩诃衍为菩萨藏。何者为有。大有自利。小中无他利。以有自利故亦有大乘三藏。故深密解脱经云。如来有三语。谓说修多罗毗尼摩德勒伽。相续解脱及普曜经亦说大乘三藏。故摄大乘论云。此菩萨藏凡有几种。亦有三种。谓修多罗阿毗昙毗那耶。此三由上下乘差别故成二种。谓声闻藏菩萨藏。

第十相摄分别者。分别有三。一三藏对十二部经辨摄。二三藏相望辨摄。三大小相对辨摄。第一三藏对十二部经辨摄者有二。一义分诠旨相摄。未必尽于道理。二就通道理辨相摄。第一分诠旨相摄者。三藏能诠教摄得十二部能诠四部。谓修多罗祇夜伽陀优陀那。所诠相摄者。除本生未曾有余六部中。戒摄戒。定摄定。慧摄慧。二就通道理相摄者。若对杂藏约三行分三藏者。除修多罗本生本事未曾有。以修多罗长行宣说四谛道理。本生论过去所受身。本事论过去诸佛所说法。谓二谛道理。未曾有明动地诸天神量等。非适明三行故不相摄。亦可但除本生本事未曾有长行说三行者即是修多罗部。若然对于余部诠三行者三藏摄。不诠三行者不摄。即以十二摄三藏可知。唯如摄论所明。修多罗藏不唯明定。若尔修多罗藏通摄十二。毗尼藏摄十二内诠戒定者。阿毗昙藏摄十二内诠慧者。故摄论云。谓说三种修学故别立修多罗。为成依或依心学故别立毗那耶。为成依慧学故别立阿毗达摩。即以十二摄三藏可知。问。三藏中修多罗藏与十二部中修多罗部有何差别。答。修多罗有三种。一三藏中修多罗。二十二部中别名修多罗。三十二部中总修多罗。若依毗婆沙。三藏中修多罗但摄十二部中总别诠定义。不摄余二藏及十二部中总别诠戒慧者并杂藏。十二部中总修多罗通摄于三藏及杂藏。亦摄十二部通诠三学义。十二部中别部修多罗者摄三藏及杂。不摄二种偈经。余者尽摄。何以故。以长行宣说为别部故。若依摄大乘论。修多罗藏通摄余二藏。不摄杂藏。若望十二部但摄诠三行边。余非者不摄。又准摄论。修多罗藏为除他疑惑及诠无碍境界。若尔义摄不居相摄可知。第二三藏相望辨摄者有三种。一多分摄。二各异摄。三相从摄。多分摄者。毗婆沙云。修多罗中亦分别戒亦分别慧。毗尼中亦分别心亦分别慧。阿毗昙中亦分别心亦分别戒。如是三藏有何差别。答曰。从多分故。修多罗中多说心法。毗尼中多说戒法。阿毗昙中多说慧法。此是多分摄。各异摄者。修多罗中明三学。毗尼阿毗昙亦如是。故婆沙云。修多罗中若分别心名修多罗。若分别戒名毗尼。若分别慧名阿毗昙。阿毗昙中若分别戒名毗尼。若分别心名修多罗。若分别慧名毗昙。毗尼中若分别慧名阿毗昙。若分别戒名毗尼。若分别心名修多罗。相从摄者。修多罗藏中设明戒慧皆名修多罗藏。毗尼阿毗昙亦如是。第三大小相对辨摄义者有二。一大小别相摄。二以大统小。别相摄者。小乘法中四阿等经名修多罗藏。五部戒律名毗尼藏。佛所说六足阿毗昙及诸部论等名阿毗昙藏。大乘法中华严等经名修多罗藏。清净毗尼名毗尼藏。根本阿毗达磨明十种胜相等名摩德勒伽藏。二以大统小者。莫问大小乘经悉入方等深经中名修多罗藏。一切戒律是菩萨所行悉入毗尼藏。小乘阿毗达摩及诸有解释此藏义者悉入摩德勒伽藏。

篇聚义

作四门分别。一名。二体性。三约乘别解。四总分别。

第一名者。篇谓章品异名。聚谓聚集。

第二体性者。若就能诠。音声名味等为体。若举所诠。以三业为性。

第三约乘别解。先分别声闻乘。次分别菩萨乘。声闻法若广分别具如律教。今且略悔。先篇次聚 篇内作四番分别。一名。二体性。三增减分别。四辨次第第一名者三门分别。一成立通名。二释别名。三辨得名。第一者有三义。一名均。二体均。三同是究竟。名均者。且约四重齐名波罗戒。体均者皆是极恶。三同是究竟非方便。第二释别名者。波罗戒者名无余罪亦名极恶。僧残者。依善见论云。胡名僧伽婆尸沙。僧伽名曰僧。婆者言初。谓与覆藏羯摩。尸沙言后。谓末后出罪羯摩是也。萨婆多毗婆沙云。僧伽名僧。婆尸者言残。无令净之用残。罪由僧除灭。波逸提者名堕。堕诸恶趣。提舍尼名能治悔行。微细之罪名突吉罗。第三辨得名者。第一第五当罪体立名。第二境体立目。僧是境体是残。第三就堕彰名。第四就能治受称。亦可第一第二就法立名。谓余无余法。自余同前。第二体者。问。三聚法中以何聚为体。答。依成实论。色非色非心为性。问。心聚可无罪耶。答。意无能治戒律仪故。故不立所治罪体。若依杂心。若就根本业道。谓作无作色为体。若就俱释言之。通取心。依律所明亦通取于心。如念害杀等制意地突吉罗。问。何故摄论云身口二品为体。答。律就根本方便得罪不同。论就以方便从根本身口故。但道二业为性。问。意地有方便罪。亦应意地有方便戒。答。戒方便非戒。问。亦应罪方便非罪。答。非根本罪。问。虽非根本而体即是罪。亦应虽非根本而体即是戒。答。罪法异成是罪。方便亦即是罪。戒善难成故。是戒方便非是戒。问。防非名戒。动身口方便善心能离当时恶法不名为戒者。意地起念害遮彼意地善心不名为罪。答。自有戒不防非。如无作等。自有防非不名戒。如意地发戒方便。何得以此为类也。第三增减者。何意不增至六不减至四。此就一方化宜故尔。有云对五道者。此不必然。七聚亦应对七道耶。第四辨次第者。论当结戒不必先后。但结集家轻就重先后以书之。初篇能治是行本。所治极恶故先论。第二是纲网。所治萨僧中故次论。第三是威仪。对人三说故次论。第四悔过行。对人一说离其机过故次论。第五啧心。是恭敬行故在第五好论。一一皆具五义为差别故论五。故律云。烧尽无有余 第二次辨聚义作五门分别。一名。二体。三明偷兰入篇不入篇。四明偷兰在第三第六。五阶和篇聚。第一名者。聚别不同有七。五篇为五。更加偷兰聚。第三篇内分二。谓三十九十。此如明了论所明。余名如前。解偷兰遮者。遮谓遮障。就功用为名。问。何故五篇之内分第三为二聚。答。以舍不舍异。问。第二篇内谏不谏异。亦应分二。答。三十九十有舍已方忏。不舍而忏。故分为二。第二篇内无有一法待谏方忏。无有一法不待谏而忏。忏悔一等更不别加法。故合之为一。问。舍不舍异分为二聚。亦应分为二篇。答。堕义处齐。皆以对外三说五门解义。故合为一。今舍不舍异七门解义故分为二。第二体性。若欲分别如前。第三明偷兰入篇不入篇。问。何故篇内不立偷兰答。分别有二。一依相传旧释。二别明道理。第一者立篇具三义。一名同 二轻重同。三究竟同。具此三者立。不具此三者不立。偷兰虽名同不具二。如破僧等灭傧四钱等大众忏悔。三钱已下及第二篇重者小众中忏悔。轻者对手。如破僧本意取四钱等是究竟取五方便不得。偷兰是方便。是以不立。若尔第五篇通轻重方便究竟。何故立篇。答。沙弥灭傧突吉罗非是太僧故。不论简去方便直论究竟。皆是啧心一等故立偷兰。去其方便取究竟。亦通轻重故不立。第二者以重从重。如灭傧等。以轻从重。如取四钱等。以方便从根本故摄属五篇不别建立。聚门之内分重罪不同。轻重有异方便根本有别。故五聚之外复立偷兰遮聚。第四明偷兰在第三第六者。分别有二。一依相传旧释。二据理分别。第一者。若就戒与威仪法分。初二是戒。后四是威仪。偷兰是初二方便。又是留类故在第三。若均杂法分。均中重者立初聚。最轻者立第五聚。杂中重者立偷兰。轻者立第七。恶说以是杂故立在第六。第二者。如五分律说。著纯鸟色犯偷兰。遮此岂非威仪也。若就此义欲明偷兰有是戒种类边故在第三。欲明偷兰复是威仪边立在第五。第五阶和篇聚者。有人云。聚是罪是所治。篇是能治行。此不必然。不问篇聚皆含二义。不得偏定 第二次分别菩萨乘者。于内先篇次聚。篇别不同有二。谓波罗夷突吉罗。初篇内有四。一由贪动口自赞毁他。故地持云。菩萨为贪利故。自叹己德毁呰他人。是名第一波罗夷处法。二由悭吝不动身口。故地持云。菩萨性悭惜故。贫苦众生无所依怙。来求爱者不起悲心给施所求。有欲闻法悭惜不说。是名第二波罗夷处法。三由于嗔恚动于身口。故地持云。菩萨嗔恚出粗恶言意犹不息。复以手打或加杖石。残害恐怖嗔恨增上。犯者求悔不受其忏。结恨不舍。是名第三波罗夷处法。四由痴故建立相似毁谤正法。故地持云。菩萨谤菩萨藏说相似法炽燃建立。是名第四波罗夷处法。第二篇内约能起之因不同。谓中品下品。次分别聚义。聚义就名唯一。就义有三。一约能治三聚戒分三。二约因别不同分三。故地持云。若菩萨增上烦恼犯波罗夷处法者。失菩萨律仪。应当更受。若中烦恼犯波罗夷处法者。当向三人。若过作突吉罗忏。若下烦恼犯波罗夷处法者。向一人忏悔。三约所犯不同分三。谓波罗夷偷兰遮突吉罗。初及第三如地持所说。偷兰遮如涅槃经邪正内所论。

第四总分别者作四门分别。一止作分别。二三业分别。三所障不同。四对治差别 第一止作者。声闻法如初篇唯作犯。余篇通止作。虽有止犯为成于作犯止持。菩萨法中止作俱犯。如律仪戒等通于止作。摄善摄生所治唯止非作。为成止犯作持故 第二三业分别者。声闻法中正取身口二业。兼有发业方便期业之心。如说汝以何心等。正业所起贪心等非篇聚所摄。菩萨法中通三业。故摄论云。菩萨意地有罪。谓七种觉观等。声闻则无。约所治明能治。义如三聚戒章所说 第三所障不同者。声闻法障断德。菩萨法障三德。律仪所治障断德。摄善所治障智德。摄生所治障恩德。故摄论云。律仪戒断德因。摄善法戒智德因。摄众生戒恩德因。唯此能治故知所障有异。第四对治差别者。先辨声闻法。次论菩萨法。声闻法。一对菩萨辨不同。二别约声闻明对治通别。第一者总如言之。但是遮伏非灭罪。体差别有二。一望已起拆伏令羸。是舍对治。二望未起观起罪之因。舍因令业果不生。第二者对治不过二种。一通二别。别义如前五篇次第所说。通义差别有七。一各各发露遮相续。此约已起望已起通望五篇七聚。二授与学罚。此望已起对治初二篇聚。余者不贾僧救故。问。若尔何故律云。四事不可救。可救有十三。余者不次救。答。此望心无重悔者若云对治初篇者。此人犯以无一念覆藏心生重悔令一形行波罗夷忏。三无制后开。此望九十已去遮罪非性。四更舍。此望第五篇第七聚最轻微者。五转依除初篇。初聚通望余者。六如实观起罪因缘。若望未通望五篇七聚。若望已起望后四篇六聚。第七法尔得。通望五篇七聚。此等如摄论所明。亦如疏中解释。次分别菩萨法者。一遮伏对治。二除灭对治第一者且约聚而论。初聚虽文无。对治之法可以准知。第二聚对三人。若过三人忏悔之法如声闻。故地持云。若中烦恼犯波罗处法者。当向三人。若过三人长跪合掌作突吉罗忏。若下品烦恼或对人或不对人。起清净心要期不犯。故地持云。若下烦恼犯波罗处法及余所犯。向一人忏悔。若无如法人当起清净心念言。我终不重犯。犯此罪。于未来世中常摄持律仪戒。若能如是所犯即除。第二除灭对治者。观罪无自性。故维摩经云。当宜除灭勿扰其心。罪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

仁寿元年八月二十八日。瓜州崇教寺沙弥善藏。在京辩才寺写摄论疏流通末代。

比字校竟

同类推荐
  • 周公解梦

    周公解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黄氏宝卷

    黄氏宝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乘起信论义疏

    大乘起信论义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列女传

    列女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高坡异纂

    高坡异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复仇公主之王牌校草

    复仇公主之王牌校草

    几百年后的世界,已经是一个科技与创新最发达的时期,但人们,依然生活在恐惧之中,这,但,人类有着两个强大的上将保护,他们,是人们所说的,天造地设的一对。。。。。。
  • 花灵大陆

    花灵大陆

    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没有武器,没有刀枪,却有强大的花灵。苏锁熙,一个无父无母的孩子,七岁的花灵检测。魔藤?不是花?废物?呵呵,废物比你强!花灵进化?一等花灵之最?靠,要不要这么给力!看她如何成为一代天骄,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代!异世处女作,不喜勿喷谢谢!
  • 学院猎鬼师

    学院猎鬼师

    我,叫做林夜,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倒霉的人了,我,见鬼了!…………
  • 阿拉德之战

    阿拉德之战

    长久以来,很多让世界陷入黑暗的事,还有那些看起来毫无关联的灾难前段,在谁都没有觉察的瞬间,以“命运”之名,自行联系起来。而那些被“命运”所指的人,可能会以为灾难是偶尔发生的悲剧。但,这其实是巨大的命运齿轮,按早已契合的轨道,开始慢慢旋转的信号。
  • 创业在微软

    创业在微软

    身处软件巨擘微软之中,何来“创业”二字?本书详尽勾勒了微软亚洲工程院(ATC)的成长历程,披露了工程院人在“创业”过程中不为人知的种种酸甜苦辣,生动展现了工程院的独特文化,并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其领袖人物张宏江博士的心路历程和管理思想。
  • 完美小美妻

    完美小美妻

    一场意外她被一智脑所救,开启了她的爆笑完美妻子之路。“老公,你觉得这样好吗?”“还不错,再用点力。”“嗯,这个位置怎么样,舒服吗?”“再下去点。”“卧槽,有完没完。”“嗯……”斜着眼看了自己的这个便宜妻子一眼说:“怎么,不想做就滚。”我忍……啦啦啦~~
  • 越世恋情

    越世恋情

    无论前世还是今生他只是为了追寻一份属于他的感情,想要一个爱她的女人可老天偏偏不做美像是处处跟他作对,命运就是如此捉弄人。孤儿的身份就像是命中注定,父母要么无、要么死、要么就分离。爱一个人是苦的,被所爱之人所骗所伤是特令人不能接受的事,命里有时终时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爱只需静待缘分......一份以穿越等待千年的爱,以着一种未知的方式展开
  • 梦红阁里红尘梦

    梦红阁里红尘梦

    我辈子最大的错误就是创了梦红阁。我不止一次的想,如果没有这地方。或许我还是能有像你这样的一二好友,能嫁个老实肯干的郎君,再生个白白胖胖的小子,抱着孩子,日日守在爹爹和弟弟身边,让他多享受些天伦之乐。粗茶淡饭,也是心安理得。”“可是现在,却有这么人要听我的号令,还握着这数百万计的金钱停不下脚步。可这些人不是我的,这些钱也不是我的。我自己都不是我的,我不能死,不能病,不能疲惫,不能厌恶,甚至都不能喜欢谁。因为我要为这些人负责任,为这些钱负责任,还要为这天下大势负责任。我可以从这扇门里出去,却永远不能离开。
  • 汉末新政

    汉末新政

    穿越者一定要做皇位?收悍将揽精兵?要谋定天下?网罗天下美女?汉灵帝赞道:一片赤胆平北地,手中铜棍定江山。”陈战手握血铜平天棍,身佩邪剑胜邪,征北地,合董战草原。
  • 蜀山剑仙在异世

    蜀山剑仙在异世

    最杰出的蜀山弟子风天,自爆玄天秘宝,意外来到异世!自此一段剑仙的传奇便在异世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