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472300000007

第7章

智晞傳云。童稚不群。幼懷物外。見老病死。達世浮危。自省昬沉。愍諸論溺。極加厭離。如為怨害。誓出塵勞。訪尋勝境。伏聞智者。杭志天台山。安禪佛隴。誓訓迷塗。為世津導。丹誠馳仰。遠泛滄波。年登二十始獲從願。一得奉值。遂定師資。臨終。弟子因即啟咨。未審和尚當生何所。答云。如吾見夢。報在兜率。宮殿青色。居天西北。見智者大師左右人皆坐寶座。唯一座獨空。吾問所以。答云。灌頂却後六年當來昇此說法。春秋七十有二。貞觀元年十二月十八日午時終。見塔在佛隴。問。智者入滅。云歸安養。晞傳何云居兜率耶。答。唯心淨土。何處非安養者耶。

又見南嶽。師共憙禪。師令吾說法。即自念言。餘法名義皆曉自裁。唯三觀三智最初面受而便說。說竟謂我云。他方華整。相望甚久。緣必應往。吾等相送。吾拜稱諾。此死相現也。吾憶小時之夢。當終此地。所以每欣歸山。今奉冥告。勢將不久。死後安厝西南峯所指之地。累石周屍。植松覆坎。立二白塔。使人見者發菩提心。

植松覆坎者。含文嘉曰。天子墳高三仞。樹以松。諸侯半之。樹以栢。大夫八尺。樹以槐。庶人無墳。樹以楊柳。自漢至今代無定制。通植松栢。覆坎者。覆。盖也。坎。墳穴也。松盛則翠蓋其墳也。

又經少時。語弟子云。商行寄金。醫去留藥。吾雖不敏。狂子可悲。仍口授觀心論。隨語疏成。不加點潤。論在別本。其冬十月。皇上歸蕃。遣行參高孝信入山奉迎。

皇上歸蕃者。即晉王入京朝省已。復江都也。既楊州總管。即以江都為蕃鎮也。

因散什物用施貧乏。標杙山下處擬殿堂。又畫作寺圖以為式樣。誡囑僧眾。如此基陛儼我目前。棟宇成就在我死後。我必不覩。汝等見之。後若造寺一依此法。

杙音亦。即是用木標捕殿堂基址。又畫作圖樣。乃今國清寺也。智者滅後。至仁壽元年創寺方成。開皇二十年改元仁壽。大師滅後三年矣。是寺晉王受皇太子。故傳云。創寺以後即登春坊者。太子宮也。或稱春宮.東宮.儲宮等。智者云。王家所辨是也。

弟子疑曰。此處山澗險峙。有何緣力能得成寺。答云。此非小緣。乃是王家所辨。合眾同聞互相推測。或言是姓王之王。或言是天王之王。或言是國王之王。喧喧成論竟不能決。今事已驗。方知先旨。乃說帝王之王。標寺基已。隨信出山。

即同使臣高孝信出山也。

行至石城乃云有疾。謂智越云。大王欲使吾來。吾不負言而來也。吾知命在此。故不須進前也。石城是天台西門。大佛是當來靈像。處所既好。宜最後用心。衣鉢道具分為兩分。一分奉彌勒。一分充羯磨。語已右脇西向而臥。專稱彌陀.般若.觀音。奉請進藥。即云。藥能遣病留殘年乎。病不與身合。藥何能遣。年不與心合。藥何所留。智晞往日復何所聞。觀心論中復何所道。紛紜醫藥。擾累於他。又請進齋飰。報云。非但步影為齋。能無緣無觀即真齋也。吾生勞毒器。死悅休歸。世相如是。不足多歎。即口授遺書并手書四十六字。蓮華香爐.犀角如意留別大王。願芳香不窮。永保如意。書具別本封竟。

遺書乃侍人錄示遺旨。手書四十六字乃親禮也。別有遺旨一本載之。

索三衣鉢正。命淨掃灑。唱二部經為最後聞思。聽法華竟。讚云。法門父母。惠解由生。本迹曠大。微妙難測。四十餘年蘊之。知誰可與。唯獨明了。餘人所不見。輟斤絕絃於今日矣。

輟斤絕絃。出莊子。撿之(云云)。

聽無量壽竟。讚曰。四十八願。莊嚴淨土。華池寶樹。易往無人。火車相現。能改悔者尚復往生。況戒惠熏修。行道力故實不唐捐。梵音聲相實不誑人。當唱經時。吳州侍官張達等伴五人。自見大佛倍大石尊。光明滿山直入房內。諸僧或得瑞夢。或見奇相。雖復異處而同是此時。唱經竟。索香湯漱口。說十如.四不生.十法界.三觀.四量無心.四悉檀.四諦.十二因緣.六波羅蜜。一一法門攝一切法。皆能通心到清涼池。若能於病患境達諸法門者。即二十五人。百金可寄。

涅槃經商行寄金喻也。言百者。語出莊子。金一寸一斤。百金則百斤也。喻百句解脫耳。

今我最後策觀談玄。最後善寂吾今當入。智朗請云。伏願慈留賜釋餘疑。不審何位。歿此何生。誰可宗仰。報曰。汝等懶種善根。問他功德。如盲問乳。蹶者訪路。告實何益。由諸[怡-台+龍]悷故喜怒可讚。既不自省。倒見譏嫌。吾今不久當為此輩破除疑謗。觀心論已解。今更報汝。吾不領眾。必淨六根。為他損己。只是五品位耳。汝問何生者。吾諸師友侍從觀音皆來迎我。問誰可宗仰。豈不曾聞波羅提木叉是汝之師。吾常說四種三昧是汝明導。教汝捨重檐。教汝降三毒。教汝治四大。教汝解業縛。教汝破魔軍。教汝調禪味。教汝折慢幢。教汝遠邪濟。教汝出無為坑。教汝離大悲難。唯此大師能作依止。我與汝等。因法相遇。以法為親。傳習佛燈是為眷屬。若不能者。傳習魔燈非吾徒也。誡維那曰。人命將終。聞鐘磬聲增其正念。唯長唯久。氣盡為期。云可身冷方復響磬。世間哭泣著服皆不應為。言訖加趺唱三寶名。如入三昧。以大隋開皇十七年歲次丁巳十一月二十四日未時入滅(柢今大宋宣和三年辛丑五百二十四年矣)。春秋六十。僧夏四十。至于子時頂上猶煖。雖復不許哀號。門人哽戀。心沒憂悔不能自喻。日隱舟沉永無憑仰。加趺安坐在外十日。道俗奔赴。燒香散華號繞泣拜。過十日已。殮入禪龕之內則流汗徧身。綿帛掩拭沾濡若浣。既而歸佛隴而連雨不休。弟子呪願。願賜威神。纔動泥洹之轝。應手雲開風噪松悲泉奔水咽。道俗弟子侍從靈儀返遺囑之地。龕墳雖掩妙迹常通。謹書十條繼于狀末。

(其一)勑昔在蕃寅覽別書。感對潛塞。向淨名疏而呪願曰。昔親奉師顏。未敢咨決。今承遺旨。何由可悟。若尋文生解。願示神通。夜仍感夢群僧集閣。王自說義。釋難如流。見智者飛空而至。瀉七寶珊瑚於閣內。返更飛去。王後答遺旨文并功德疏.慰山眾文。並在別本。送經一藏。銅鐘二口。香旛委積。衣物豐華。王人降寺歲月相望。每至忌辰結齋不絕。司馬王弘依圖造寺。山寺秀麗方之釋宮。創寺已後即登春坊。故知皇太子寺基。此瑞驗矣。王家造寺。斯又驗矣。三國成一。斯又驗矣。寺名國清。此又驗矣。靈瑞慇懃。聯翩四驗。古今可以為例焉。

(其二)朱方天鄉寺沙門惠延。彼土名達。昔游光宅。早泊法潤。忽聞遷化。感咽彌辰。奉慕靈為生何處。因寫法華經以斯冥示。潛思累旬。夢見觀音高七層塔。光焰赫奕過經所稱。智者身從觀音從西來至。延夢裏作禮。乃謂延曰。疑心遣否。延密懷此相。口未曾言。後見灌頂。始知臨終觀音引導。事驗懸契。欣羨無已。

(其三)土人馬紹宗居貧好施。刈稻百束以供寺僧。執伇疲勞。身如有疾。心作是念。我由施故而感斯患。未測幽冥當有報否。困極寢臥。夢見智者加趺坐一牀。燒香如霧。安慰紹宗。汝家貧好施。何疑無福。種種勸喻辭繁不載。爾夜。宗兄及宗妻母三人共夢。晨朝各說。異口同言。香氣盈家經日不歇。宗親感歎。冥聖不遙。

同类推荐
  • 竹书孔子诗论

    竹书孔子诗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累害篇

    累害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河南程氏遗书

    河南程氏遗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戒香经

    佛说戒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善见律毗婆沙

    善见律毗婆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品牌营销后台——营销战略及品牌战略的创新思考

    品牌营销后台——营销战略及品牌战略的创新思考

    品牌,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机体。一个成功品牌的成长,它有自己独特的基因,它有自己的思想,它有自己的语言,它有自己内在的生命系统,它有自己的外在形象,它有自己的生存法则。本书旨在系统地解剖品牌构成的要素,并为建树一个品牌提供完整的可依照的操作原理和方法。
  • 穿越之红楼

    穿越之红楼

    一个不受家庭重视的大五女生,穿越回到红楼,替代林妹妹活下去。
  • 古代戏曲小说研究

    古代戏曲小说研究

    本书精选了徐先生古代戏曲小说研究中最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33篇。这些学术论文对其中的许多重要问题和重要环节提出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体现了徐先生的治学特色和学术贡献。
  • 农明

    农明

    五里城外,十里墎。谁家牧童画山河,万里江山,万里屋。谁道天下换金乌。
  • 玄冥圣帝

    玄冥圣帝

    杨辰,21世纪的一位普通大学生,却因为一场车祸,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上帝却给他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让他穿越到了异界,那里,远远的超过了他的认识……
  • 佛说赖吒和罗经

    佛说赖吒和罗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女狐帝的妖娆男奴

    女狐帝的妖娆男奴

    她以半妖之体获得重生,上古神力未泯,令万妖俯首为奴,她玉指轻挥破妖塔而出,笑看青梅竹马,无情冷鞭泯恩仇,狐王要她为妃,她却要狐王为奴,妖王要她进贡,她却要妖王侍寝,雷倒众生,玩转妖界,披上风流之名。(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送给当初还是蓓蕾的我

    送给当初还是蓓蕾的我

    一篇一篇小短片记述着我的文笔的成长。一段一段故事记述着我对于未来的美好幻想。蓓诺首推√短篇文。
  • 缘似清风了无痕

    缘似清风了无痕

    缘来缘散,不是你我能控制的,当缘分如清风散去了无痕迹,当我们的爱情不能再续时,我们只能叹息缘如水,过去的终究已成为过去,不要再为那不能再续的爱情纠结与流泪。那些结不出果实的爱情花朵,只能让它开在记忆的深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张积中传

    张积中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